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传统文化《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2020 ——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心怀感恩,友善待人

《心怀感恩、友善待人》 李绮雯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心怀感恩、友善待人》。 感恩和友善是我国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人有许多感恩的名言流传至今。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名言,心怀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善行之基。 同学们,在家中,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当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对你的关心?同学们,你知道吗?爸爸妈妈们每天要在工作岗位上辛苦的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付出了辛苦;父母每天语重心长的教诲是让我们变得更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因此,我们要学会对父母感恩,要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要感谢他们让我们衣食无优。那么,现在的我们,对他们感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尊重父母、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辛勤劳动,你是否学会了感恩?老师们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们哪怕只有一点进步,他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为你的成功庆贺。当他们看到你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上退不了,会提醒你帮助你,有时候也会因为你的错误批评你。有这样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应当感谢老师的提醒批评,正是这些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和后悔。对于有些学习有困难或不想学习的同学,老师无私的帮助,利用点滴时间辅导你,我看到很多老师从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们身上,下了班还在批改作业,你们放学了,却有老师在为你们整理教室。所以,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懂得感恩老师,应当以实际的学习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你们的教育!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还要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

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齐鲁出版社详解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声律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晴空: 宿鸟: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重点点拨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

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

《友善待人,和睦相处》国旗下讲话稿

5月15日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本周是第周。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友善待人,和睦相处》。同学们,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在公共汽车上,有人无意间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在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洒到你的衣服上等等,这些都需要用你的“友善”来对待别人的“无意”或“不小心”,宽容、谅解别人,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能以怨相报。那么在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校园大家庭中,应该怎样争当友善的使者呢? 首先,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和睦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当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不同时,不要固执己见,强词夺理,要做到善于倾听,积极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不能给同学取外号,尤其是侮辱性外号,更不能讥笑和戏弄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同学。不做那些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情。不传播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更不能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其次,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坦诚相待,主动化解。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矛盾,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理由,指责别人,更不能拔拳相向,动手打人。 另外,同学之间还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心、帮助他人,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也许就能给人带来宽慰。遇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同学们,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友好、友爱、友情的氛围中,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善良、善举。要营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成为“友善使者”,愿我们的校园遍开“友善之花”! 精选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粤教版思品八上2.3与人为善word教学设计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其实很简

2.3与人为善教案

公开课教学 授课内容:2.3 与人为善(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八周周五第二节 授课者:张秋红 授课班级:221 班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分析引导、讨论法、情景体验法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提问:看完广告有何感受? 由此引出课题: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由学生例举什么样的人才是善良的人,归纳总结出“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通过情景体验,说说谁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出“真正的善良是无私的”,并通过陈观玉的故事进一步论证。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通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两道情景分析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人为善应当要是非分明。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例举“350个孩子一个妈”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亲人,也能善待帮助他人。 5、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通过5.12地震同学们捐款事例,让学生明白善良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探究园“社会风景”——一只手套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朗读,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P48中四个小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理解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样评价女老板这个人? 4、从这个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引出 1、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板书) 由探究园中女老板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满意足理解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板书) 通过一个小故事,由学生思考得出“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的道理。【课堂小结】 提出要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到与人为善要无私、博大,还要是非分明。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待人之道 2.2 平等友善 第3框《与人为善,将心比心》习题

《与人为善,将心比心》习题 1、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A.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B.坚决斗争,绝不让步 C.避开是非,逃避生活 D.用偏激的态度和手段进行攻击 2、(2017江苏扬州中考)如图漫画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 A.任人摆布 B.斤斤计较 C.宽容友善 D.忍气吞声 3、在《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我们应该热爱环境,保护动物 B.与人为善应讲究是非分明 C.狼与蛇这样本性的动物不值得人类同情和帮助 D.帮助别人首先得顾全自己 4、友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细节:大街上遇到陌生人问路时耐心地讲解;进出小区大门时替后面的人挡几秒门的随手举动……正是这一个个随手行小善的点滴,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整个社会少些隔阂,多分暖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交往中应学会宽容、关爱 B.在传播善意的同时会收获温情 C.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和谐助力 D.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内容 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5、“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这告诉我们() A.善良就是一颗广博的爱心 B.善良的行为是不图回报的 C.善良之心就是关爱弱势群体D.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不是真正的善良 6、观看如图漫画,请你思考漫画中的人们的行为给我 们的启示是() A 落水者需要救助,但在可能会葬送自己生命的时候,

可以不做 B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做事应多考虑自己 C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现 D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见死不救是缺乏善良之心的表现,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的 7、下列做法中体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有() ①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时,我不理睬父母,照样看 ②当不理解别人时,我将心比心想一想③当父母反对我玩游戏时,我会考虑父母的感受 ④当父母要求我认真学习时,我听不进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一顾客就餐时将柠檬汁倒入热牛奶中,发现结块,就大声质问服务员牛奶是否变质。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结块牛奶端走,微笑着递上一杯新鲜的,并说:“热牛奶加柠檬会起反应结块,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后面露羞愧。服务员的语言举止蕴含的良好品质是() ①尊重②宽容③精诚合作④与人为善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9、某公交车售票员在车厢里俯身捡起一个被丢弃的可乐罐后说:“谁这么缺德,也不体谅我们打扫人员的辛苦。”然后,顺手将可乐罐扔到车外。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交车售票员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③不能以牺牲公共或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 ④当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理解、体谅的时候,更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体谅他人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2017湖北孝感中考)公共场所中人与人的“摩擦”总是很难避免的,近日,几起公路剐蹭事件中的当事人,用下面的方式化解了矛盾:责任一方主动留下道歉信,联系方式或所赔钱款,被剐蹭的车主则大都原谅甚至反过来帮助责任人……,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勇担责任受赞赏,与人为善显修养 B.换位思考意义大,社会和社会和谐需要它 C.诚信美德要传承,任何过错都宽容 D.社会风气日益好,公民素质大提高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声律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就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瞧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与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 晴空: 宿鸟: 鸣虫: 天浩浩: 日融融: 佩剑: 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就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重点点拨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楼: 阁: 户: 窗: 巨海: 长江: 泽: 岌岌: 淙淙: 故国: 她邦: 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4、尝试背诵。 五、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 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她们。我们还把她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山—水湖—海多—大—天—先— 晴—宽—易—横—前—文—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2、对二字。 千山——七嘴——天南——鸟语—— 万紫——山清——与风——花红 教师归纳:为什么您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去掉中间的连线,就变成了四字词语。我们的汉语就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您们 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三字对 瓜子脸—葡萄牙 教师归纳: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四的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5、五字对:白日依山尽—— 6、七字对:两个黄鹂鸣翠柳—— 7、游戏:我说*——我对* 六、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声律启蒙》,还有《笠翁对韵》《三字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主题班会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之演讲稿 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刘漪雯:同学们,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伍聪: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在雨中行走,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你的衣服上;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的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这些都需要你用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对不起”,宽容、谅解别人,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可以怨相报。那么在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校园大家庭中,应该怎样争当“友善”的使者呢? 张运筹:首先,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和睦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不同时,不要固执己见,强词夺理,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能给同学取外号,更不能讥笑和戏弄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同学,不做那些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情。不传播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更不能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刘寒驰:其次,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坦诚相待,主动化解。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矛盾,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理由,指责别人,更不能拔拳相向,动手打人。 刘思颖: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家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同学们,让

我们学会友善待人,使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加美好。 曾文武:另外,同学们还要学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而关心他人,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或是一封充满真情的书信,也许就能给人带来宽慰,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就让我们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吧! 齐: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小品,敬请观赏!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之小品人物表 人物表: 人物一:白话员→刘思颖 人物二:小男孩→刘寒驰 人物三:小女孩→刘漪雯 人物四:老师→张运筹 人物五:老爷爷→曾文武 人物六:伍聪→伍聪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之小品内容 内容: 白话员: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学会宽容;学会相处;学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俭以强国

第7课俭以强国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与拼音,熟读、记诵课文内容。 2.学习“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课文意思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懂得节俭是国家富强之本。 4.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树立节俭意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懂得节俭是国家富足之本。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树立节俭意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摘取了《荀子》《墨子》中的两段经典名言。从主旨来看,本课是前两课的升华。养 成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质,对家庭、对国家都很重要;节俭能让国富民强,而铺张浪费,则 会导致淫佚而亡。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节俭乃国家富强之本。教学时,可以通过童谣的 导入,让学生明白个人节俭不仅可以修身,也能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并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应 该如何节俭。 鼓励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版块的学习,理解课文的含义。学 生通过诵读诗文,明白节俭是一个国家富强成功之本。教学时可让学生读节俭故事,讨论如何 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做到节俭,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写标语,从小事做起,把节俭强国的道理 深深扎根于内心。 “认识汉字”版块展示了“天”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天,会意字,其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天空、太空。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的演化过程,自主观察选择喜欢的字体,动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同时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进行剪纸学习,动手练 习剪“天”字。 “学而时习”版块通过让学生背诵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两则有关节俭的名言,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句在此基础上, 开展学写宣传节俭标语等活动。 教学过程 一、趣味童谣,导入新课 勤俭节约是美德,艰苦朴素莫忘记。 一滴水,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 一度电,一分钱,不讲排场讲节俭。 爱惜资源最光荣,铺张浪费最可耻。 穿着打扮莫攀比,花钱精算要珍惜。 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报国记心里。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2.3与人为善教案

★精品文档★ 2.3与人为善教案 2.3 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 、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 、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 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凉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

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

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讨论:1、梁楚瓜秧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2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的含义。 学习心灵导航第一节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2 、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3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4 、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5 、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1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传统备课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传统备课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_yu fu)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 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二、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