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案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案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案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案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课前自主预习案

一、主动运输

1.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运输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生理意义:

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胞吞和胞吐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3.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利用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只能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这两种方式的存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1.判断正误

(1)只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在果脯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3)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答案:(1)×(2)×(3)×

2.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连线]

3.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填表]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素养达成】

1.通过列表比较,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三种类型。(科学思维)

2.掌握区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方法。(科学思维)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社会责任)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每个公民都能自由进出香港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出香港?假如你到香港去学习,你会以何种交通方式进出香港?同样的道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自由进出细胞,即使能够进出细胞,其方式也可能各不相同。那么细胞内外的物质到底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呢?

探究点一主动运输

【师问导学】

1.甲、乙、丙三种植物对土壤中M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甲不能吸收,乙、丙能吸收且丙吸收的速率更快,据此分析:

(1)研究表明甲根毛细胞膜上不具有运输M的载体蛋白,乙、丙根毛细胞膜上具有运输M 的载体蛋白,而且丙的细胞膜上运输M的载体蛋白数量多。这说明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之一是什么?

(2)研究表明,丙植物对M离子的运输速率和细胞的能量供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

①ab段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bc段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③在真核细胞中,与主动运输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

答案:

(1)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①随能量供应的增加,运输速率增大,说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②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

③核糖体和线粒体。

2.(1)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主要通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无机盐。请解释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给作物松土?

(2)从主动运输的条件角度分析,与主动运输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哪些?

答案:

(1)松土可增加土壤中O2含量,促进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主动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

(2)能量——线粒体,载体蛋白——核糖体。

【智涂笔记】

[方法链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质大小与载体蛋白、能量的需要与否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师说核心】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比较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2)O2浓度:

(3)温度:

【检测反馈】

1.(合格必考)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C

2.(合格必考)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解析:苏丹Ⅳ在鸭蛋产出前已进入活细胞-卵黄细胞,细胞膜没有阻挡住它的进入,说明为脂溶性物质,且为被动运输。

答案:B

3.(合格必考)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解析:乙物质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要有载体蛋白的协助。甲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甲物质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

答案:A

4.(等级选考)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解析:A、B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不同,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不同,导致NO-3的吸收量不同。

B、C两点处于相同氧浓度下,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相同,但吸收量有差异,是因为膜上运输NO-3的载体蛋白比运输K+的载体蛋白数量多。

答案:B

探究点二胞吞与胞吐

【师问导学】

分析下面关于胞吞和胞吐的两个问题:

(1)胞吞和胞吐都要发生膜的弯曲、折叠和融合,这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点?

(2)如果用呼吸抑制剂降低细胞呼吸,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胞吞和胞吐也会受到影响,这说明什么?

答案:

(1)流动性特点。

(2)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智涂笔记】

[特别提醒]

①胞吞、胞吐属于囊泡运输。

②胞吞、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师说核心】

1.胞吞

(1)过程:大分子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细胞膜内陷形成包围物质的小囊→小囊与细胞膜分离→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附着→内陷→囊泡)

实例:人体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变形虫摄食等。

(2)特点:消耗能量,从细胞外到细胞内。

2.胞吐

(1)过程:物质在细胞内包围成小泡→移动到细胞膜表面→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向外张开,物质排出细胞。(囊泡→膜融合→排出)

实例:分泌蛋白的分泌。

(2)特点:消耗能量,从细胞内到细胞外。

3.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如果分泌细胞的A TP合成受阻,则胞吞和胞吐作用不能继续进行。

【检测反馈】

1.(合格必考)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质,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能进行跨膜运输,因为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2.(合格必考)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由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解析:胞吞和胞吐是膜流动性的具体体现,胞吞是物质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分泌是高尔基体由“出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有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不是胞吞和胞吐,而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以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方式进行。

答案:D

3.(等级选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实例有()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蛋白质不能被吸收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⑤细胞融合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以及细胞融合都能够反映这一特点。

答案:B

4.(等级选考)[2019·怀柔高一期末]物质跨膜运输有如图所示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及水以方式1进入细胞

B.物质以方式3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

C.方式1和方式2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D.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方式3进入细胞

解析:氧气及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即图中的方式1,A正确;方式3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因此物质以方式3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B正确;方式1为自由扩散,方式2属于协助扩散,二者都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蛋白质分子属于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而不是主动运输,D 错误。

答案:D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水、气体及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

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主动运输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无机盐离子主要以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

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

课后分层检测案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53页

【合格考全员做】(学业水平一、二)

1.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

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答案:D

2.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气、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解析:Ⅰ为自由扩散,Ⅱ为主动运输;水、气体、性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D

3.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可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时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解析: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答案:B

4.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答案:B

5.[2019·怀柔高一期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木糖的浓度太低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很难吸收木糖,是因为质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故选C。

答案:C

6.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

解析: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e为主动运输,其中e为排出,a为吸收;①为蛋白质分子,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物质可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可见是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1)③(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①(4)b a (5)a

7.[2019·丰台高一期末]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1)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_______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的________,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_______浓度梯度进行的________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分子,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__________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解析:(1)由题意“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可知,这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导致肠腔一侧膜面积增大,增加了载体的数量,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可知,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需要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磷脂(脂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

答案:(1)专一数量(2)逆主动(3)磷脂(脂质)自由扩散

【等级考选学做】(学业水平三、四)

8.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膜结构中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Na+通过②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 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解析:题图③是磷脂分子,不同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排列方式相同,A项错误;Na+内流过程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项正确;据糖蛋白的存在位置可判断,Ⅰ为细胞膜外侧,氧气应从细胞外侧向细胞内侧扩散,C项错误;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是通过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项错误。

答案:B

9.右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而绘制成的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能是主动运输

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

解析:题图中甲物质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吸收速率加快,说明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式具有载体蛋白饱和效应,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乙醇和K+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B

10.[经典高考]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解析:依图示,管腔中的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的Na +顺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答案:D

11.由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由图示知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生物大分子的运输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存在细胞识别并需内部供能,但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Na+、K+为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此种方式运输。

答案:C

1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在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

(4)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与上图中③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方式(填序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

上合成的。

解析: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而甘油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①自由扩散。

(3)生物膜选择性吸收一部分物质,也将一些物质阻挡在细胞外。

(4)③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随着浓度差的变大,运输速率会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而不再增加。

(5)细胞呼吸抑制剂会降低呼吸速率而影响主动运输中能量的供应。

(6)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所以要穿过4层膜,即8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

(1)A磷脂双分子层

(2)②主动运输①自由扩散

(3)选择透过性

(4)如图

(5)②(6)8

(7)载体蛋白核糖体

【素养养成练】

13.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活动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主动运输有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的特点。(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成熟程度和HgCl2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量,所以实验名称为探究细胞成熟程度和HgCl2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3)在本实验中,胡萝卜片和溶液的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影响细胞代谢的其他因素,如温度、pH、溶氧量等也可能成为实验的无关变量。(4)①结合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示意图可判断,该实验过程中若KH2PO4被胡萝卜片细胞吸收,则溶液中KH2PO4的浓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可通过测定KH2PO4浓度的变化判断细胞主动运输程度的变化。②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乙组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差明显小于甲组,说明加入HgCl2后乙组磷酸盐的吸收受到影响,而HgCl2可以抑制ATP水解,说明磷酸盐的吸收需要A TP。③甲组和丙组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的成熟程度,细胞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和载体,所以,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可能是因为幼嫩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答案:

(1)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2)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温度、pH、溶氧量、溶液的量、胡萝卜片的量等(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4)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运输)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

单元排查强化

【主干知识理脉络】

【易错易混早防范】

易错点1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关系

点拨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它是指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

二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点2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点拨

(1)区别

①半透膜是无生物活性的物理性膜,即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

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等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联系: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基础排查过三关】

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

1.红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因吸水而涨破,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因失水而皱缩(√)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4.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这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5.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6.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7.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8.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

9.分泌蛋白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细胞外(×)

10.已知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 TP,则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11.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具有糖醋味,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分子和醋酸分子的结果(×) 第二关:夯基石凝素质

1.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有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扩散作用则不一定有膜的参与,扩散作用适用于各种物质,渗透作用仅指溶剂分子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种结构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1)流动镶嵌模型提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横跨整个脂双层,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有些则镶嵌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表面;而三层结构模型则认为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而三层

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3.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特性?这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细胞的生活关系密切,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使细胞尽可能地只吸收自身需要的物质,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常被阻挡在细胞外

5.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会加快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温度则减缓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按教材渗透现象示意图组装好三组装置。在第一组的烧杯外用酒精灯或水浴锅加热升温;第二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第三组留作对照。三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并记录液面变化及时间

第三关:练规范提能力

1.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回答:

(1)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2)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3)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6小时后,C代表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增加。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其中,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3.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1)设计实验步骤。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解析:由题干中曲线可看出植物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存在最大值,因此可确定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在确定实验思路时,应针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不同点进行单一变量处理,再根据实验结果予以判断。探究性实验的结果预测应分情况讨论,结果分析要和结论一致。

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因此,可确定实验的单一变量为细胞呼吸,其他变量如植物的种类、数量、大小、发育状况、处理时间等都应相同。对实验相应进行抑制其细胞呼吸的处理,对照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若处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被动运输;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收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1)①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植株分为甲、乙2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②甲组的根系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2)①若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是被动吸收;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是主动吸收。

2019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学案 第1章走近细胞.......................................................................................................... - 2 -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2 -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4 -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 5 -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 5 - 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 8 -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10 - 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12 -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 17 -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17 -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 ................................................................. - 21 -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Ⅱ) ................................................................. - 24 - 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25 -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28 - 第1节被动运输................................................................................................ - 28 -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 31 -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33 -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33 - 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 33 - 第2课时酶的特性.................................................................................... - 35 - 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 - 38 -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40 - 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 - 40 - 第2课时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42 - 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 44 - 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 44 -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47 -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 50 - 第1节细胞的增殖............................................................................................ - 50 - 第1课时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50 - 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 - 53 - 第2节细胞的分化............................................................................................ - 55 -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 57 -

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有,能够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能够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有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蔗糖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

扬州市2019届高三一模生物答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八)(扬州)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 D 3. D 4. C 5. A 6. D 7. D 8. B 9. D10. D11. B12. B13. B 14.C15. A16. D17. B18. C19. A20.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共15分。) 21.BCD22. ABC23. CD24. AD25. 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65分) 26.(8分) (1)D(2)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结构)变异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求平均值 (4)当镉离子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有丝分裂被抑制,由于微核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形成的微核会减少 (5)不能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27.(8分) (1)丙(2) 原核边转录边翻译(或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相同,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 (3)1∶3 (4)a由GUC变为UUC(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8.(8分) (1)协助扩散信号分子(或信息分子)Ca2+通道打开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①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②含GLUT-4的嚢泡与细胞膜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前后顺序可改变) 29.(9分) (1)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有机物(2) 71.510 18.4 (3)持续增长衰退型(4)间接 30.(7分) (1)b→d→c→e→a(2)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器 (3)形态、大小、颜色、隆起程度、边缘特征(答任意两点即可) (4)两实验所取样本不同(取样部位不同或取样时间不同)(5) 1.44×104低 31.(9分) (1)灰羽AaZ B Z b AZ B∶AZ b∶aZ B∶aZ b=1∶1∶1∶1 (2)Z b卵细胞(3) 1/9(2分)(4) 4∶1 (2分) 32.(8分) (1)高温下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抑制了褐变过程 (2)23.5 (3)叶绿体基质C5和酶突变体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 (4)B(5) ③④ 33.(8分) (1)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答原料和能量不给分)A和D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Ⅰ和ⅡG418 (3)受精卵胚胎移植同期发情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 验(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基于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通过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并些试运用于自己的科学探究中。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离定律解题方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遗传概率的计算。 课前准 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相关器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作业布 置 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实验(二)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二.理性思维——通过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解读,研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科学探究——认同孟德尔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缜密的科学思维、大胆的想象和创新,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019秋金版学案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评估检测含解析

专题评估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14分)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手术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羊染色体中“切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时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时用的工具是________,其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工具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首先明确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取目的基因,DNA连接酶起缝合作用,载体会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1)“手术刀”为限制酶,“切下”羊的蛋白质基因,使用DNA连接酶将其与载体缝合。(2)由图示可知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为—GGATCC—,并且在G与G之间切开,而且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反向重复的,所以两个末端分别 为。(3)插入时是目的基因与原有羊的DNA分子结合,

都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插入时需要载体。 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 (2) (3)基因的结构是相同的载体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 2.(14分)大豆花叶病毒(RNA病毒)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制备了大豆花叶病毒的空衣壳蛋白(CP蛋白),生产过程大致如下,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中应用的酶是________。此过程中,先要在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文库中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特异性引物。 (3)在上述生产流程中,________(填序号)是基因工程生产CP蛋白的核心步骤。为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可使用________进行检测。 解析:(1)因为通过Ⅰ过程获得的是cDNA,所以①是RNA,过程Ⅰ为逆转录。 (2)过程Ⅱ是PCR扩增,在该技术中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该过程中,需要先知道目的基因,即CP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才能合成特异性引物。(3)在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步骤Ⅲ是核心步骤。为了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过程中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即使用CP蛋白的抗体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含有有效成分。 答案:(1)RNA(2)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CP蛋白基因(控制CP蛋白合成的RNA片段)(3)ⅢCP蛋白的抗体 3.(14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PDF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生物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80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B.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有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C.三磷酸腺苷,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D.细菌的遗传物质,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 2.下列实验或研究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①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②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③探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D.①②④

3.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图1中的X是细胞中所有大分子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B.图1中A、B基因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 C.图2曲线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RNA增多 D.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4.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突变基因即可患病的遗传病 B.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相应位置缺失2个碱基对所致 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准确诊断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5.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D.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读后感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读后感 今天读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教学设计 穿插在后面进行介绍。 2、细胞膜的功能 教材这里的处理又是先讲功能,然后再讲结构。我很喜欢这个处理。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在蛋白质部分也是先功能后结构,但是核酸却是先结构后功能,这里又是先功能后结构。那么,对于这样的内容,先讲结构好?还是先讲功能好?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先讲结构也好,先讲功能也罢,只要逻辑关系上处理好就行了,最终都要归结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上来。但是从学生的接受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先讲功能为宜,因为功能多可以归为一些具体的实例,这些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相对形象化的功能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结构问题。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核酸的功能”就难以实例化,像这种情况,如果还是抱着一种信念——我要先讲功能,那就有点太固执了。此时相对于更抽象的核酸功能而言,核酸的结构反而会显得更加形象一点,因此先处理核酸的结构是一种更不错的选择,新教材也是这样做的。

3、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一个思考讨论栏目和正文内容。我放在一起讨论了。 3.1细胞膜探索历程的逻辑 先根据欧文顿的实验现象,提出假说:细胞膜由脂质构成(注意这是个假说暂时还不是结论)。然后科学家分离得到纯净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确实由脂质构成,包括磷脂和胆固醇。欧文顿的假说得到了验证。根据细胞膜的组成,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磷脂在细胞膜中是如何排列的?这时可以补充有关磷脂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磷脂是两性分子。然后让学生明确细胞膜内外都是水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论上推测细胞膜中磷脂应该排成两层(这是个假说)。戈特和格伦德尔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磷脂是双层排列的。 由于细胞需要的一些极性分子也可以快速通过细胞膜(脂质不允许极性分子快速通过),同时结合丹尼利等对细胞膜表面张力的分析,这些都表明细胞膜不仅仅是由脂质构成。然后根据油脂滴吸附蛋白质后也会表现出表面张力降低,这和细胞膜的情况一致,由此提出假说: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还含有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还被用来解释极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当确定了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验证)后,下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蛋白质和磷脂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科学家曾经提出三明治结构模型,1959年罗伯特森的电镜观察结果支持三明治模型(这里能看到,一个支持假说的观测结果并不能导致假说的成立),罗伯特森据此认为所有的细胞膜结构都可以用三明治模型来解释,并且将模型处理成静态的。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Word版含解

专题1 基因工程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是() A.天然蛋白质使生物适应环境 B.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 C.天然蛋白质不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D.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虽然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 A.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B.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 C.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 解析: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的成果。 答案:D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有的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其中,基因工程是关键技术,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因为对蛋白质结构的改造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改造后的蛋白质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是() A.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 B.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C.将天冬氨酸激酶的一个苏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 D.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解析: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D 5.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 ℃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获得能够控制合成“可以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是打基础的时候,那么相关的高一生物知识点具体有 哪一些呢?下面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 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南京盐城2019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 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共 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题,每题 2分,共计 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 题意。 1.下列化合物与性激素属于同一类的是( A.脂肪 B.糖原 C.无机盐 D.核酸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D.中心体参与纺锤体形成 3.下列科研成果与科学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A 科学家 达尔文 孟德尔 艾弗里 卡尔文 科研成果 使用的技术或方法 观察统计法 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 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 CO 2→C 3→(CH 2O) B 假说—演绎法 噬菌体培养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C D 4.下列应用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 A.及时解救涝灾作物 B.零上低温储藏果蔬 C.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D.用高浓度的糖腌制番茄 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衰老,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 育 6.下列与图示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代表感受器 ) B.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 C. A 处存在神经递质 D.直接刺激 C 处,效应器无反应 7.下列有关腐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不宜进行腐乳制作 ) B.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浓度保持稳定不变 C.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D.三种发酵的主要菌种均以 RNA 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鼠属于第二营养级 B.大量捕蛇可能会引发鼠灾 C.鹰获得的能量最少 D.图示生物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2019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 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共25套225页】

本套资源目录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生物膜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4节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_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酶的相关设计和分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析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酶,以利用和分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的酶是水解酶类,如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答案:B 2.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及生长旺盛的时间是() A.12~15 ℃3d B.25~40 ℃5d C.40 ℃以上48h D.15~18 ℃3d 解析:15~18℃适于毛霉生长,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生长。 答案:D 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易腐败 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

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解析: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卤汤中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答案:B 4.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 A.在毛霉、青霉、曲霉和酵母中只有毛霉为孢子生殖,孢子繁殖速度快 B.毛霉的孢子小,数量多,适于在豆腐上繁殖 C.毛霉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 D.只有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且数量比其他的多 解析:在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毛霉有发达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占据空间。 答案:C 5.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 腌制 →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01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2019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必背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希望大家在查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 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 1.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一观点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 A.说明所有生物均由细胞组成B.说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同 C.说明对生物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D.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具有统一性 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3.与乌龟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A. 人的血液 B. 人的肌纤维 C. 人的皮肤 D. 人的呼吸系统4.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对生命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细胞是构成所有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任何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内进行 5. 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与“你所在小区”相当的是( ) A.一片草原中所有的生物 B.池塘中所有的鲫鱼 C.夏威夷群岛 D.小河中的一只变形虫 6. 同学们辛苦了!这道题难度不大,但是还是需要大家仔细思考作答,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血液B.神经细胞C.大脑D.神经系统 7.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人的生殖与发育 B.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C.HIV侵入人体淋巴细胞 D.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8.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比较,错误的是() A. 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运动、分裂、反射等生命活动 B. 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 多细胞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 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 9.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10.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