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要

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要

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要
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要

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肖祖钦时间:2009-7-29 13:58:00

论文关键词马尾松;育苗;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就马尾松大田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对造林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增加育苗生产者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投资风险的目的。

马尾松俗称松柏、青松,是我国东部温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针叶树种之一,以天然林为主,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广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自治区)。在福建,马尾松遍布全省,闽西北、闽中中山地貌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 200m,是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用途广,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大田培育的苗木生长期延长,经苗木调查发现,在古田县普遍存在马尾松苗木高生长过快,即使是单位面积密度较小的苗木,高径生长比例依然失调,一些苗木高度大于40cm,高径比大于90,主根长,侧根偏少,而且出现苗木分枝和二次抽稍严重的现象,对苗木出圃和造林成活率产生不良影响,给育苗生产者、造林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应对的措施和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快资源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且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的成败。针对马尾松大田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质量,培育高径比例合理、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增加育苗生产

者的经济效益,降低造林者的投资风险,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环节值得专业技术人员和育苗生产者深思。

2.1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整地做床是育苗生产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实抓好。长期以来,整地时都是做成宽1m、高20~25cm的苗床,床间步道45~50cm,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就是把苗床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苗床,床间步道35~40cm。利用该法育苗可使圃地利用率提高12%~30%,总产苗量提高12%~30%,经折算利用该法育苗马尾松可增值20%左右。

2.2适度延迟播种时间,缩短苗木生长期

马尾松育苗播种时间一般在2~3月间进行,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暧,苗木的生长期延长,而且由于现有都是使用良种育苗,苗木生长较快。因此,要区分不同种源区域的种子,适时掌握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一般可在3~5月间进行,使用省内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育苗,可在3~4月间播种,使用广西等气候较热地区生产的种子育苗,播种时间适当延迟,可在4~5月间育苗。

2.3节省除草用工,降低育苗成本

在大田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的投工投劳最大,所占的成本比重最高,采取措施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①在水田和熟土育苗。苗床作好后,床面上一定要铺一层厚约2cm的干细黄心土,但一些生产者只是象征性地铺一层很薄的黄心土,不能有效抑制杂草萌生,造成圃地中耕除草的投工投劳大、育苗成本高,这种耕作法必须彻底予以纠正。②使用果尔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80%以上。使用美国产23.5%果尔乳剂进行除草在马尾松育苗圃地安全方便,除草效果好,果尔剂量以0.065~0.080mL/m2为宜,可在苗前作土壤处理。③继续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除草原则。

2.4各种措施并举,控制苗木高生长

2.4.1整地时适当降低苗床高度。苗床太高,主根生长过长,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相应增大,特别是在9~10月小阳春季节,高生长迅速,甚至出现2次抽稍现象。推广宽床窄沟育苗法,既提高了马尾松育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适度抑制苗高生长。

2.4.2扫落苗木的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在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合格苗标准后,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未干之前,用竹扫帚将苗木上的露水扫落,连续7~

10d,从个别育苗户生产的实用结果来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苗木的高生长。

2.4.3控制施肥量。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变暧后苗木生长期的延长,马尾松育苗基本没有进行追肥。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尽可能地少追肥或不追肥。

2.4.4强行间苗。在马尾松育苗的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间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亩定株数为按平方米定株数,一般不超过318株/m2,8月底之前要按平方米定好苗,使苗木各生长期都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确保苗木粗壮。苗木过密时,必须及时地间去不良幼苗,保留生长良好的壮苗,而且留下的苗木要分布均匀,间苗可结合除草同时进行。

2.4.5推行容器育苗。容器苗根系发达,苗木高径比适度,造林成活率

高,而且可育苗的时间长,苗高容易控制。因此,优良马尾松要全面实行容器育苗,在有条件的地方,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增加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比重。

3结语

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以上几个生产环节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其他生产环节按常规操作,就可以培育出高径比例合理的优质壮苗,提高苗木的产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种苗生产的质量监督,以及加强与育苗生产者的联系沟通,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的活动,举办育苗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为育苗生产者建立了解掌握林业科技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林业厅标准化室.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S].实用林业标准手册,1989(3):28-34.

[2]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大田种植草莓技术要点

大田种植草莓技术要点 大田普通育苗是利用母株匍匐茎上发生的子株苗原地进行培育,子株不脱离母株,直到草莓定植时将苗移出育苗田。 大田普通育苗的特点:设施投入相对较少,技术要求不高,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容易发生草害、病虫害。 育苗田的准备:育苗田块选好后,越冬前进行深翻、冻垡,一方面可消灭一部分病原菌及害虫,另一方面有利于疏松土壤。开春后草莓定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基肥,每亩施入过磷酸钙30千克,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腐熟菜籽饼100千克,同时施入50%辛硫磷0.5千克,以去除地下虫害。结合施基肥,再一次深翻土地,平整地面。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2—1.5米、高10-20厘米、沟宽20-30厘米的畦。同时一定要开好田块四周沟系,涝能排、旱能灌,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自动喷灌、滴灌装置喷滴保湿,做到畦面土壤潮湿又不积水,为母株生长及匍匐茎抽生提供适宜生长条件。 母株的选择与定植: (1)母株的选择。母株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匍匐茎子株苗发生的数量与质量。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壮植株,即新茎粗度1厘米以上、根系发达、叶色正常、小叶对称、无病虫害的匍匐茎子苗作为母株。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脱毒原种苗、一代苗或二代苗为繁殖生产苗的母株。 (2)脱毒苗培育:培育并应用草莓脱毒组培苗是遏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草莓优良特性退化的最有效途径,不但可以提高草莓植株抗病性,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出优质的绿色果品,使草莓丰产、稳产,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草莓优良品种示范和推广的进度。 (3)定植时期:母株的定植时期可以秋栽,也可以春栽。 (4)定植密度与方法:育苗圃的定植密度取决于品种抽生匍匐茎的能力、土壤的肥力和管理水平。就品种而言,佐贺清香、丰香、甜查理等品种匍匐茎的抽生能力较强,在定植时密度可小一些,而红颊、章姬等品种匍匐茎的抽生能力较弱,在定植时密度可大一些。 母株定植后管理:母株栽种后,需要及时灌足水,次日再浇水一次,以后小水勤灌一直保持土壤湿润到草莓植株活棵。母株成活后,施一次尿素,隔15-20天再施一次尿素,施用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烧苗,每亩施肥10千克,可直接施在母株周围,无需全园撒施,施肥掌握在临下雨之前为好,也可浇施,浓度为0.2%~0.3%为宜。 子苗管理:母株抽生匍匐茎后,自匍匐茎第二节开始有不定根发生,并扎入到土中形成子苗。为了培育健壮的子苗,繁苗期间要做好以下几点。 (1)匍匐茎整理:母株开始抽生匍匐茎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将匍匐茎苗理顺,将相互靠得太近的匍匐茎适当拉开,使子苗尽可能分布均匀,保证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对于后期所抽生的匍匐茎,因苗龄短,难以形成壮苗,应及时剪除,以减少田间郁闭,保证早期子苗的

马尾松种植技术

马尾松种植技术 马尾松是松树的一种,别称青松、山松、枞松等,为松科松属乔木,栽培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松脂为医药、化工原料,树干及根部可培养茯苓、蕈类,树皮可提取栲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马尾松种植技术吧!

马尾松生长习性 马尾松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马尾松地理分布 马尾松产于江苏(六合、仪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别山以南)、河南西部峡口、陕西汉水流域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南达福建、泉城红、泉城绿、广东、台湾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岭东坡,西南至贵州贵阳、毕节及云南富宁,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长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越南北部有马尾松人工林。

马尾松育苗技术 1、采种存储:马尾松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2、苗地选择:马尾松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 3、种子处理:为了促使马尾松种子发芽迅速整齐,通常可用30℃温水或冷水浸种24小时,然后消毒,也可采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46小时或用0.1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4、种子播种:马尾松一般采用春季播种,且应适时早播,以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宜,最迟也应在3月中旬播完。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多采用冬播。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撤播2种,条播播幅为8~10厘米,播种量5千克/亩左右。目前生产上马尾松播种大多数仍采用撤播,播种量7~10千克/亩。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 5、播后管理:马尾松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大田学校校园种植园规划方案

大田学校校园种植园规 划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田学校校园种植园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我校特在教学楼后开辟800平米的”校园种植园”。 该”种植园”将供三—-六年级学生自行种植实践。 一、目标 通过校园种植园的开辟,为相关学科提供有关植物类的课程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的新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二、我校实施条件的分析: 1、硬件分析 学校教学楼西侧约有亩的土地可以作为我校校园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的实践基地。 2、软件分析 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来自农村,对植物的种植有一定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我们边定计划边劳作,垦地、种菜,边观察边小结边改进调 整: 1、种植作物实践区进行划分 我们在把种植实践区分成六个区块,分别是三到六年级师生种植蔬菜、粮食作物的基地。从东到西分别为四、六、五年级实践区。四到六年级分到的实践区需带到毕业, 中途不再更换。 3、成立课外“护绿小组” 为了拓宽大家的种植实践知识,三到六年级每班选出一位爱好种植花卉的同学,成立课外的“护绿小组”。成立的“护绿小组”,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培训后,担任日常养护工作。在实践劳动中为大家创造美的环境,享受劳动的愉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种植的实践过程,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收集,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4、园名 种植园被称为“希望种植园”,寓意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孩子们,在实践基地里 播种希望,收获希望之意。 5、授牌 为使每个班级彼此看到本班的种植成果,互相督促,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每班基地设立基地牌,并取上相应的有个性的园地名。如:阳光牧场,成长园等。 四、预期成效 种植园开发、建设,能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的好处: 1、种植园把小学综合性学科的课堂做大了,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知识、强能力。比如科学学科中《植物的一生》单元的“播种”、“交流前三周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等内容时,我们就把课堂设在了种植园,甚至把种凤仙花比较积极的同学在种植园内留影,相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难忘。同时种植园还为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开垦了“土壤”,使观察和研究的兴趣得以持续。

福建地区2014大田县毕业班语文质检卷

大田县2014年初中毕业生质量检测卷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1.本试卷6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一)古诗文积累(12分)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2分) (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论语》) (2)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3),以观沧海。,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公曰:“,弗敢专也,。”(《曹刿论战》)(6)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秋冬之景的语句是:,。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题。(10分) 大田县的戏其实是有看头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明隆庆二年(1568年)礼部侍郎田一俊回乡时带回一个大腔戏班,在老家演唱,后逐渐流行。清咸丰以后,小腔戏也得到了发展,据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厝.坑陈文星《小腔戏曲牌汇集》记载.,当时小腔戏有20余班。民国初年,汉戏,木偶戏等戏种也由龙岩等地相继传入大田。屏山、泮林等地有人到永春习演高甲戏,后回乡传唱。大田县慢慢形成了现今多种剧种并存。 几十个戏班子该请哪一个呢?“戏头”们要研究s hāi选,因为方言不同。正常情况下是邀请同本地方言相近的前路的戏班子,如太华菖坑汉剧团、均溪上华汉剧团等。后路、外县的就很少了,主要是语言不通,怕祖宗听不懂,当然老人们也听不懂了。 确定好戏班子后就要搭戏台。农村戏台很简单,找一块空地、几根柱子、几根横liáng、几块木板就搭成。如果气候恶劣,台顶再牵几张塑料薄膜遮阳挡雨。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的经营方法和技术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的经营方法和技术 摘要: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在马尾松造林过程中,中幼林时期是关键阶段,为了提高成活率,保证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中幼林时期的科学管理和经营。本文结合马尾松的物种特性和种植现状,重点探讨了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的经营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马尾松;中幼林时期;经营和管理 马尾松多生长在气候温暖且光长充足的地带,属于典型的阳性树种,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相适宜,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马尾松本身是一种优良的采脂树种,在用作木材的同时,松脂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在马尾松造林的过程中,中幼林时期是树种生长的关键阶段,关系着树种的成活率和生长效益,影响后期的经济价值,因此中幼林时期的抚育和经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幼林时期的经营和管理中,苗木管理、培育方法和病虫害治理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福建地区马尾松的种植情况,探讨了中幼林时期的抚育经营管理方法。 1马尾松的物种特性和种植现状 马尾松是一种典型的阳性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生长在14-23℃的温度条件下,地区降水量900-1800mm。马尾松树种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明显的主根,对生长区域内的土壤要求不高,马尾松也可以在细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但是该种植物的耐盐碱性不强,如果生长环境中长期潮湿或者水分较多,生长效益将难以提高,在闽北地区山脊地带也都有广泛种植的实例。结合福建地区的种植情况来看,马尾松总体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高,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马尾松的木材价值较高,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铁道枕木、胶合板等生产领域。此外,马尾松树脂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芳香油提炼,马尾松花可以应用于制药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育林”理念的提出,福建地区大幅推广种植马尾松。以古田县为例,该县位于宁德市西部,是福建省重要的马尾松栽培基地,该县气

马尾松的生活史

马尾松的生活史 姓名;卢天明 学号;1013030216 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下,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种长4~5mm,翅长1.5cm。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心边材稍明显。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年轮极明显,极宽。木射浅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干燥时翘裂较严重。不耐腐。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重要材用树种。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油漆、胶接性能不良。握钉力强。主要产地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可供家具内部用材。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一年生板条淡黄褐色,无毛;冬芽褐色。针叶每束2根,细长而柔韧,边缘有细锯齿,长12~20厘米,先端尖锐;树脂管4~7个,边生;叶鞘膜质。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无柄,柔荑状,腋生在新枝的基部,雄蕊螺旋状排列;雌花序球形,一至数个生于新枝的顶端或上部。球果长圆状卵形,长4~8厘米,直径2.5~5厘米,成熟后栗褐色;种鳞的鳞片盾平或微肥厚,微有横脊;鳞脐微凹,无刺尖,很少有短刺尖。种子长卵圆形,有翅。花期4~5月,果期9~10月。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 一、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前用4-6针遮阳网搭棚。 1、场地消毒:先用杀虫剂将选好的场地杀虫,再用耕地机将地 打碎,按厢面1米、行道0.5米开厢以备播种。 2、用种量:装500克的菌种袋,每亩用300袋。 3、播种:播种方式可采取撒播、穴播、条播等方式。将种子挖出、捏碎,用大容器成装.将准备好的菌种均匀的撒在已准备好的厢内,再用大小粒径1-3公分的土均匀的覆盖在上面,覆土厚度不超 过3cm。 二、管理 1、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菌丝开始萌发,经常观察厢面覆盖物下的表土,检查土的湿度。手捏有裂口为最佳,保持含水量在60%—65%左右,空气相 对湿度80%—85%, 摆营养袋后的管理和播种后的管理一致。 三、病虫的防治 四、采收及修削整理 羊肚菌一般出菇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16度,从小原基到成型需20天左右,采收时要详细观察羊肚菌的个体大小,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羊肚菌的个体大小不一,采收 时需观察菌盖,幼菌的菌盖顶尖上面的棱形凹槽紧密而细小,随个 体增长,棱形凹槽增大,顶端近圆形凹凸部分逐渐平坦、润滑光亮,色泽由深褐色或黑色转为黄褐色或肉色,菌把肥厚成米黄。

采收后,用剪刀将菌托的泥沙修剪干净,若菌盖和菌柄有创伤、变色部位,同时修剪整齐,修剪做到轻拿、轻剪、轻放,分级和消 剪一次完成,以免再次分级造成创伤。 1品种选择 选购人工栽培高产品种,或采摘野生健壮尖顶羊肚菌,经分离培养制得母种。 2菌种制作 2.1拌料装瓶 菌种培养料用麦粒作主料,辅以其他配料构成,料含水65%,主料、辅料拌合均匀,装入600mL罐头瓶。装料时注意松紧适中,装 至瓶颈处即可,用聚丙烯薄膜套上橡筋封口、装筐。 2.2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菌种瓶装筐后,及时送人高压菌锅内灭菌,压力1.5kg/cm2,灭菌2.5h。 2.3接种培养 灭菌的菌种瓶经冷却后,控制接种温度在20℃以下,在接种箱、接种室、超净工作台等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后将菌种瓶摆放于清洁、干燥、暗光、通气的培养室中,控制培养温度16~18℃,培养18~20d菌丝即可长满,长成熟。成都地区种植羊肚菌,原种制作 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宜,栽培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菌种培养温度要求在18℃以下,温度偏高 菌丝生长不良,并极易感染杂菌。 3栽培季节安排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尖顶羊肚菌适宜在较低温度的秋季播种,在5~20℃范围内均可播种。 4栽培管理技术 4.1开厢作畦

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中语文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素材

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中语文梦想,让生活更美好教案“明月出天山,苍茫山海间。”暗含着古人对明月的追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传达着古人对飞翔的向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着古人对高峰的渴望。因为心怀探月梦,“嫦娥探月”工程将神话变成了现实;因为心怀飞天梦,飞机载着人们与鸟儿齐飞;因为心怀登高梦,世人勇夺高峰冲击喜马拉雅之巅。梦想的力量使人类的历史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梦想的力量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梦想是光,照亮眼前的黑暗,引领着世人踏上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我梦到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米粒像玉米棒一样大,我则坐在水稻下悠闲乘凉。”正是因为心中有这个梦想,他不畏惧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他的理想之光在黑暗中扩大,扩大!他的杂交水稻终结了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吃饭问题,让全球不可计数的人脱离饥饿。个人之梦不是莹莹星火,个人之梦也能照亮一方,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光明。 梦想是水,滋润干涸的生灵,传递生命的希望。清政府腐败的统治和列强的欺诈犹如夏日的骄阳要将中国人烤死在这片大地上。正是在这般光景下,新中国的希望正蓄势待发。孙中山等进步人士怀着救国救民之梦踏上了历史的舞台。“久旱逢甘露”,即将枯萎的生命又有了一丝起色。随之而来的辛亥革命像一只巨拳将清政府的统治高墙击得土崩瓦解,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像一只画笔勾勒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中国大地涌上一股清泉,万物复苏。进步人士之梦往往能洗刷腐朽的旧社会,给人民一个干净明亮的新生活。 梦想是春风,吹来温暖,吹来花香。自开国以来,奥运之梦一直萦绕国人心中。在角逐奥运举办城市的那一夜,无数国人静坐电视机前期待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当萨马兰奇出现在电视上时,国人屏息以待。“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为——中国!”这一刻全中国欢呼,全中国沸腾,这一夜必定属于中国!为了呈现给国际友人一个更好的中国,许多国人自发走上街头当志愿者,街边的垃圾不复存在,灰蒙蒙的天空逐渐变蓝,神州大地一片“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景象。十三亿国人之梦像春风,在人民的生活中吹开朵朵鲜花,吹破寒冰,吹醒冬眠的生命。 保罗·戈埃罗曾说过:“只要我们踏上寻觅自己理想的征程,我们的每一天都是辉煌的。”同样的,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1

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

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占一半以上。马尾松喜光,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忌水涝,不耐盐碱,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 pH值4. 5-6. 5生长最好。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管店林业总场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现经营总 面积25万余亩,有林地面积近2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13万亩,占有林地的65%,笔者通过近十多年的栽培观察和 逐步摸索,体会到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对促进马尾松生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 马尾松的造林技术 1. 1 造林地的选择 马尾松造林地不宜大面积集中连片,要根据树种特 性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之与阔叶树混交,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又有利于预防 马尾松毛虫的蔓延发展和森林火灾发生。应根据经营目

的,交通条件,培养不同的材种,以便分别采取相应的经 营措施,充分发挥马尾松的生产潜力。 1. 2 整地方式 造林前一年秋冬整地效果较好。皖东丘陵地带一般多采用块状整地。暗穴、半明穴整地对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造林成本有明显效果。劳动力充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提倡明穴整地,确保整地质量;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 率和促进幼苗早期生长。块状整地规格一般可按50×50×30cm。 1. 3 造林密度 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初植密度要适当大一些,每亩500-600株。 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厚度达50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的,交通便利,经营集约度较高的地方,每亩栽植300-400株,以培养中大径级材为目的。 1. 4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马尾松造林的主要方法。适时栽植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关键之一。松苗早春顶芽抽梢较早,故应早栽。早栽具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

松树育苗及种植方法

松树育苗及种植方法 一、育苗地选择 排水和通气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灌排方便的酸性沙壤土成壤土,盐碱土、沙土、黏土、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选作苗圃,前茬为刺槐、白榆、大豆、马铃薯、蔬菜等地不适合作育苗基地。 二、整地作床 播种前育苗地应深翻整平,施入基肥以溉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拌入适量过磷酸钙(每亩15公斤左右)为预防猝倒病及地下害虫,在施肥同时可混用硫酸亚铁(黑矾)(每亩1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三、种子的处理 由于油松幼苗期立枯病危害较大,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用0.15%的甲醛溶液浸种15—30分钟,或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40-60度温水浸种1昼夜,捞出装入容器内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催芽,每日用温水淘洗一次,5—6天大部分种子裂口即可播种。也可在播前一个月用混湿沙埋藏法或层积催芽法处理,定期翻动检查,待种子有三分之一裂嘴时即可播种。 四、播种 播种期为4—5月份,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条播行距20—20?M,播幅7—10?M,覆土厚约1?M,然后稍加镇压。 五、苗期管理 一般播后7—10天即可发芽,在发芽出土后,种壳脱落前要注意防鸟害。幼苗宜适当密生,间苗不要太早以6—7月份生长旺盛期较为适宜。油松幼苗耐旱,怕淤、怕涝,故对灌溉要适当控制。勤除草,也可施肥用除草剂(以除草醚为宜),在生长期内合理施用追肥,前期用氮肥,后期用磷钾肥。为防治猝倒病,在苗木出齐一周开始,每隔7—10天

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视病症蔓延情况停止喷药。 7.1 播种时间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适时早播。 7.2 播种量 根据种子质量等级、预产苗量等因素,每公顷播种量225 kg~300 kg。 7.3 播种方法 7.3.1 开沟 以开沟条播为宜,开沟要端直,沟底平。沟深1.0 cm~1.5 cm,沟宽5 cm~7 cm,沟间距15 cm~20 cm。 7.3.2 播种 用播种器将种子均匀播于床面沟底内;或手工播种,撒种要均匀。播种深度1.0 cm~1.5 cm。 7.3.3 覆土镇压 覆土厚度1.0 cm~1.5 cm,厚薄要一致。覆土后镇压, 7.3.4 其他技术措施 有条件的苗圃可在床面喷增温剂或覆膜保湿。 8 苗期管理 8.1 当年苗的管理 8.1.1 灌溉 8.1.1.1 出苗期 苗木出土前一般不浇水,视土壤干燥情况可少量喷水,保持床面湿润。切忌浇蒙头水以防土壤板结,通气不良。 8.1.1.2 幼苗期

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黄光文1,张 平2 (1.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006; 2.湖南师范大学真菌研究室,长沙 410081) 摘要:首次报道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培养法。初步研究了一个较好的外生菌根菌菌丝体培养方法,即将宿主的愈伤组织与外生菌根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真菌菌丝的萌发和生长。愈伤组织匀浆液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 关键词:共生培养法;鹅膏菌;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05)03-0016-02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宿主植物: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 Nakai),采自长沙县星沙镇,有鹅膏菌共生。 菌根真菌: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2 phyria H ong o)、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subjunquillea var.alba Zhu L.Y ang)、欧氏鹅膏(A.ober winkler2 ana Zhu L.Y ang&Y oshim.D oi)。经组织分离纯培养而来,并经RAPD鉴定[1]。 112 培养基 11211 改良MS培养基:K NO3119g,NH4NO31165 g,K H2PO40117g,CaCl2?H2O0144g,MgS O4?7H2O 0137g,FeS O4?7H2O2718mg,Na2E DT A?H2O3713 mg,H3BO3612mg,ZnS O4?5H2O816mg,MnS O4?H2O1619mg,Na2M oO4?2H2O0125mg,KI0183mg, CaS O4?5H2O01025mg,C oCl201025mg,肌醇100 mg,甘氨酸210mg,盐酸硫氨素014mg,烟酸015 mg,盐酸吡哆醇015mg,琼脂18g,蔗糖23g,胡萝卜100g(煮汁),加水至1000m L。 11212 菌丝生长培养基:上述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2g、蛋白胨2g、麦芽汁(12波美度)20m L。113 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改良MS培养基附加2,4-014mg?L-1或6-BA018mg?L-1,24℃/20℃(日/夜)下自然光照。详见文献[2]。 114 菌丝培养方法 对照: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015cm的菌丝块接入装有40m L菌丝生长培养基的100m L三角瓶中,于20℃下培养,各设10瓶。测定萌发时间(以肉眼明显可见菌丝外伸为度),萌发后每10d 量一次菌丝长度。(下同) 方法A:在改良MS培养基中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菌根浸出液(菌根重量与组织块重量一致)作为生长刺激因子。 方法B:菌丝块接种于(紧贴)愈伤组织旁(即共培养方法)。 方法C:将愈伤组织全部挑出,在剩下的改良MS培养基上接入菌丝块。 方法D:无菌状态下将愈伤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到新的菌丝生长培养基中后接种真菌。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四种方法培养的菌丝在萌发速度(图1)和生长速度(图2)上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方法B即共培养方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从图3可以看出,菌丝在改良培养基上的生长比较均衡,在前30d逐渐缓缓加快,然后缓缓减慢。愈伤组织匀浆、菌根提取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对菌丝的前期生长有较好的刺激效果,效果依次减小,但相关不大。三种刺激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失去影响。而共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四者均高,而且在生长后期效果依然显著。不同的菌株对刺激因子的反映程度略有不同,但总的趋势一致 。 图1 菌丝萌发时间的比较 注: A.pse=假褐云斑鹅膏(A.pseudoporphyria); A.sub=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subjunquillea); A.obe=欧氏鹅膏(A.oberwinklerana)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菌丝体的共培养法是促进外生 收稿日期:2004-10-18 基金项目:国家科委重点课题项目(96-C02-03-07);湖南省教育厅课题(03C358) 61中国食用菌 E DI BLE FUNGI OF CHI NA V ol124,N o13

大田县白岩公园简介

白岩公园简介 简介 在大田县城西的白岩山上,1983年建,占地500多亩,福建大田县城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游乐设施。公园大门雄伟壮观,一进门,迎面就是宽24米的台阶345级,直达白岩山顶。山上有观岩门,园内建有长廊、四方亭、龙凤亭、天桥、白云塔等,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园内有面积30亩的人工湖,湖边点缀着盆景园、水榭亭台、湖心亭等。园内有游船、喷泉等游乐设施。与公园相邻的是占地70亩的大田县体育中心。 白岩公园于2008年8月开始改造,2010年大致改造完成,改造后的白岩公园主要由占地14674㎡的白岩公园活动中心以及占地大约7000㎡的地下超市等等新设施改建而成。 门楼 坐西朝东,东西宽20.7米,南北长52.7米,斗拱硕大,檐牙高啄,高12米,宽18米,4柱3门,屋顶采用歇山建筑形式。门额正中“白岩公园”四个大字,系原中共三明市委书记邓超于1984年5月5日所题。门额背面拼贴“山乡新貌”瓷画。 台阶 位于石埕以西,依山而筑。建345级,宽12米,混凝土浇灌而成。阶基直至顶端设4条镀锌管扶栏,左右置双叉高压钠灯各9盏,1984年6月20日建成。 组合亭

双层双檐,正中四方亭,两边六角亭,亭亭相连,三亭串廊,亭廊天壁和横枋,饰浮雕、彩画。占地271平方米,投资8.8万元,1985年10月建成。 桂园 呈椭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园内椭圆形天池一口,池内置不锈钢“嫦娥奔月”雕塑一尊,周边环廊,东西宽处15.3米,南北长处33.3米,建筑面积400.5平方米。造价4.5万元,1984年建成。 白岩塔 矗立白岩山巅。1985年7月动工,塔座至塔刹高25.84米,塔壁厚1.2米,底层面积95平方米,八角形、楼阁式、五层五廊,层层回廊,出檐深远,檐牙高啄。每层东、西、南、北向开门洞,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假窗,塔刹葫芦下端置8条铁链分拉檐盖角背,对称稳定拉力,为钢筋混凝土筒体抗震结构,建筑上不施寸木。斗拱衔接处均采用预制石榫咬合,工艺考究,砌筑牢固。造价36万元,1988年3月2日竣工。 镇西桥 位于白岩塔西侧,桥体为方石条干砌,桥面宽4米,两翼置石栏杆,全桥一孔直跨,跨径10米,呈拱形天桥。造价8.49万元,1985年建成。 人工湖 位于白岩公园东部,两座石拱桥架于湖中央,一坐座田螺姑娘石雕坐落桥上,美轮美奂,两桥连接着正在修建改造中的憩园。

马尾松种植技术

马尾松种植技术 松树,是世界上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之一,全世界共有八十多种,我国约有二十余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里,有一种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很广的松树品种,它叫马尾松。 马尾松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北自和南部,南至两广,,东至沿海,西至中部及一带。几乎大半个中国都有它的足迹。 马尾松的叶子,像一根根的绣花针,风吹来的时候,马尾松的叶子随风摇摆,蓬松开来像一条条的马尾巴,“马尾松”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马尾松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它特别耐干旱瘠薄,无论实在瘠薄的红壤土,沙砾土,还是在陡峭的山岩石缝中,都能顽强的扎下根,吸收深处的水分,傲然挺立,由幼小的树苗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说,马尾松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马尾松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二十年的树,高可达十至十五米,胸径十四厘米左右。三十年可达18至25米左右。四十年的大树可达25至29米左右,胸径约为35厘米。

马尾松的树冠,三十年以呈圆锥形,三十年后则长开如伞状。 马尾松的寿命也很长,可达三百岁左右。 也正是由于马尾松寿命长,树姿挺拔,苍劲雄伟,所以它是营造风景林的好树种。 马尾松还是重要的用材树种,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由于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的重要原材料。马尾松的木材还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的说法。 马尾松也是我国主要的产脂树种,松香是许多轻重工业的重要原料。松节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树脂,合成香料,生产杀虫剂,并为许多贵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 作为独特的树种,马尾松虽然集诸多优点于一身,但从它的适生特性来看,如果能满足以下条件,则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温度

马尾松是强阳性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分布区年平均气温为13至22摄氏度,在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风大,是马尾松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下。 水分 马尾松耐干旱的特点,表现在根系有很强的向水性,生长在干旱土层中的马尾松,它的根系伸向深处吸收水分,形成强大的垂直根系。但是,如果过于干旱,雨水太少的地区,却不适宜种植马尾松,一般来说,马尾松适合种植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 光照 马尾松多生长在丘陵及低山地带,受光照不同,生长也有差异,位于南坡的生长最好,北坡的最差,所以,马尾松适合在向阳的地方种植。 现在,您对马尾松的生态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尾松如何人工繁殖。 片花:马尾松的人工繁殖

松树育苗与种植技术

松树育苗与种植技术 摘要阐述了松树的育苗技术和种植方式,以为松树成活率和苗木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树;育苗;种植 松树是分布广泛的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与城市绿化以及封山育林中,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增多,需要大量的松树苗木。只有科学育苗并采用正确的种植方式,才能提高松树苗木的成活率和松树苗木品质,促进与松树有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绿化建设顺利进行。 1 松树的育苗 1.1 做好育苗前准备工作 1.1.1 科学选择松树育苗地。育苗地要选择土层比较深厚并且比较松软的土地,以保证良好的通气与排水效果。松树虽然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在肥沃的土壤中具有更高的生产力[1-2]。在湿润的地区,松树比较适合酸性土壤。另外,种植过大豆、蔬菜和马铃薯的土地不能直接作为松树的育苗基地。 1.1.2 整理育苗地。松树育苗地的整理要非常细致,要求进行深翻整平,并且还要使用有机肥。为防止在育苗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要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一般用量为225 kg/hm2。 1.1.3 松树种子的选择与处理。①采集松树种子要选择长势比较好、形体健康的松树,选择在种子成熟的8—10月进行采种。②松树种子储存时间一般为上一年的10月至下一年的3月,种子经过筛选后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进行储存;在播种前要对松树种子消毒,可以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然后再用温水浸泡。③将消毒后的松树种子捞出放入选好的容器中,置于阳光比较温暖和充足的地方,每天用温水进行冲洗,等到大部分种子出现裂口就可以播种[3]。 1.2 松树播种与苗圃管理 1.2.1 松树播种。播种时间在4—5月。依据种植的等级与质量,播种量控制为250~300 kg/hm2。一般采用开沟条的方式播种,要保证沟直底平,沟宽在5~7 cm,沟深1.5 cm左右,沟间距15 cm以上。一般采用手工播种,要求均匀,播完后覆盖土层并压平。 1.2.2 防止鸟害与病虫害。松树播种20~25 d就可以发芽,此时注意防止鸟害,要加强苗圃的巡视,可以设置专人看守;可以在苗圃地上加盖防护网防止鸟害,但不能够用覆盖树枝的方式,因为覆盖树枝会降低育苗地的土壤温度,影响

几种大田作物的生育期

几种大田作物的生育期 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这个阶段的长短一般以生育期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小麦的生育期也不尽相同。秋播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播小麦一般为100-120天。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一系列器官的特征、特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小麦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和外界栽培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小麦的产量就是在这个中最后形成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产量行程的规律,必须对小麦产量行程的生长发育基础作全面的了解。 小麦一生的生长发育可概括为:两大发育特性--感温特性与感光特性;三大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十个器官形成的生育时期--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抽穗、成熟,东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过程。 各个器官形成的典型表现时期为该生育期的出现期,通常用月日表示。小麦一生的十个器官形成时期又可根据形成的器官类型的不同,可概括为三个大的生长阶段,即以长根、茎、叶、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以及二者之间的过渡阶段,即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折的阶段。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是通过器官的建成表现出来的。通过一系列的器官建成,形成了小麦完整的株体结构。小麦的株体结构的基本构型为:根--吸收部分;茎--支持、输导、贮藏部分;分蘖--贮藏分枝部分;叶--同化部分;穗--生殖结实部分。 玉米的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春播70~100天,夏播70~85天的为早熟型;春播120~150天以上的、夏播96天以上的为晚熟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熟型品种。 花生的生长期 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 棉花的生育期 现在陆地棉花优良品种生育期一般都在130天左右

试论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

试论马尾松栽培管理技术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占一半以上。马尾松喜光,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 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忌水涝,不耐盐碱,喜酸性和 微酸性土壤, pH值4. 5-6. 5生长最好。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管店林业总场是安徽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现经营总面积25万余亩,有林地面积近2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13万亩,占有林地的65%,笔者通过近十多年的栽培观察和逐步摸索,体会到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对促进马尾松生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 马尾松的造林技术 1. 1 造林地的选择 马尾松造林地不宜大面积集中连片,要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使之与阔叶树混交,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又有利于预防马尾松毛虫的蔓 延发展和森林火灾发生。应根据经营目的,交通条件,培养不同的材种,以便分别采取相应 的经营措施,充分发挥马尾松的生产潜力。 1. 2 整地方式 造林前一年秋冬整地效果较好。皖东丘陵地带一般多采用块状整地。暗穴、半明穴整 地对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造林成本有明显效果。劳动力充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提倡明 穴整地,确保整地质量;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苗早期生长。块状整地规格一般可 按50×50×30cm。 1. 3 造林密度 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初植密度要适当大一些,每亩500-600株。 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厚度达50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的,交通便利,经营集约度较高的 地方,每亩栽植300-400株,以培养中大径级材为目的。 1. 4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马尾松造林的主要方法。适时栽植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关键之一。松苗早春 顶芽抽梢较早,故应早栽。早栽具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 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皖东丘陵地区春节前后,土壤解冻,冰雪融化,或 下透雨后,即可栽植,阴天毛毛细雨或雨后天晴土壤湿润时栽植最佳,吹干风时不宜栽植。 供造林的苗木Ⅰ、Ⅱ级苗要妥为保护,确保不破坏根系,随打浆随假植,假植时间不超 过24小时,泥浆不稀不稠,运输时防止苗木根部失水,栽植时如果泥浆失水发干应二次打浆。

日本落叶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收稿日期:2017-1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00101);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20111143)。 作者简介:王琴(1981-),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保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E-mail:wqdora@https://www.doczj.com/doc/9b700600.html, 。 root Ectomycorrhizal fungal diversity associate roots s of Larix kaempferi WANG Qin (Liaoning Academy of Forest Science,Shenyang 110032,China ) Abstract: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mycorrhizal technology in seedling and afforestation of Larix kaempferi ,ectomy-corrhizal (ECM)fungi associated with L.kaempferi roots were investigated.A total of 40root samples of L.kaempferi were collected in 2012and 2013,and 55ECM morphotypes were detected and 28ECM fungi identified based on ITS se-quence analysis.Of these ECM fungi,Cenococcum geophilum was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which was detected among 95%samples,occupying 34.8%root tips,Russula sp.3,Sebacina sp.2,Tomentella sp.1,Russula sp.2and Sebaci-na sp.1were common species,the other 14species were rare speces. Key Words :Larix kaempferi ;ectomycorrhizal fungi;diversity;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2018年第1期 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日本落叶松根际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王 琴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为在日本落叶松育苗和造林中科学应用外生菌根技术,研究了日本落叶松的根际外生菌 根真菌群落组成。2012年和2013年共采集了40份日本落叶松根系样本,通过形态特征检测到55种外生菌根形态型,ITS 序列分析显示共28种外生菌根真菌与日本落叶松根系共生。其中,土生空团菌是日本落叶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优势物种,在95%的土壤样本中均检测到,占根尖总数的34.8%;Russula sp.3(编号),Sebacina sp.2,Tomentella sp.1,Russula sp.2和Sebacina sp.1是常见种;其余14个分类单元是稀有种。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子鉴定中图分类号:S71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8)01-0017-04 2018№1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 ,ECM )是由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1],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菌根真菌一方面从植物根系获取生长所需的碳源,同时又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N 、P 等矿物营养和水分,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据保守估计全球约有20000多种[2],我国目前报道了500余种[3-4],还有大量的外生菌根真菌有待发现[5]。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原产地是日本本 州岛中部山区,属温带喜冷湿树种。我国引种日本落叶松己有100多年历史,北起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南至江西省庐山和四川省西高山都有分布。日本落叶松以其适应性强、早期速生、成材快、用途广、材质优良的优势,正成为我国荒山绿化和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不可替代的树种。日本落叶松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一直没有全面的报道。 本项目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系统 —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