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术规范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学术规范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学术规范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学术规范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学术规范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基于当今教育界和学术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科研人员应正确认识学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遵守学术规范,切实扭转无引文、无视前人研究基础、无新鲜经验和事实材料的空谈之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就此意义而言,学术规范首先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

(一)学术规范与学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对学术的研究、对学问的追求已成为学者的志业。而在现代学术体制下,作为学术研究者,也只有受过严格的相应的学术规范教育、专业培养和学术训练,有章可循,方能入其门、得其道。就是说,如果想以学术为业,那就理应依据学界的成文法则或约定俗成的规则行事。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健全的知识生产和学术传播体系,维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就离不开学术规范。

首先,学术规范有助于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从而使学术成其为学术。“对于初入学门者,规范是参照与矫正标准。对于有志于从事学问之道者,规范是敲门砖、入场券。对于学养缺欠、学风轻浮者,规范是警钟。可见,学术规范化的功能主要是防范、引导“纯洁学术人,净化学术场”(王振海《学术研究规范化探讨》),有助于培植学术文明。

其次,学术规范是学者自律精神与他律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理顺学者个体与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正常关系。学术共同体以大致认同的价值、大致相似的学术取向和机制为基础。一方面,学术共同体以学术规范来要求个体,另一方面,个体也应遵从学术规范。学术规范不是“霸权”,也不是“学术法庭”,而是出于对学术公益的追求,它所彰显的是学术界的公共意志。规范他人,同时也自我规范,恰恰是现代学术理性的体现。在学术规范面前,每一个学

人的学术权利、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都是统一的,因此,不应有例外者,不应有旁观者,也不应作被动者。

再次,学术规范是高校诚信教育、学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对于以学术为志业的人,学术规范可谓名副其实的入门之学。尊重学术规范,而且遵守学术规范,是一个现代学者的学术起点。鉴于“预防是比治疗更佳的上策”(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阎凤桥等译),作为对学术研究的有效引导与评判,学术规范教育是全面培养现代学术人才的重要前提。

最后,高等学校特别是名牌大学是国家人才培养、知识传承、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学术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尤其必要和重要。在当前,大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应补上学术规范教育这一入门课,以培养其学术伦理、学术纪律、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除了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学术规范导论”等主干课程外,“所有老师在指导自己学生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必要的学术规范,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在从事学术研究之初期树立起学者应有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杨奎松《遵守学术规范:既要教,也要管》)只有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强化现代学术训练,识大体,守正道,才能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

(二)学术规范与学术积累

学术如积薪,学术研究是一个接力赛式的艰难而曲折的探索历程。无论是知识的生产还是传承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学术之薪火相传、不绝如缕,使学术文明得以一代代延续,是学术积累的产儿。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学术研究也是如此。没有学术积累,就谈不上学术进步。

现在之所以提出要重视学术积累问题,并把学术规范与学术积累联系起来,是因为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的现象: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犹如黑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因而无从谈起学术的积累和继承。可是,离开了学术的有效积累与批判中的继承,所谓的学术进步、学术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应首先从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做起,以建立学术积累的保障机制。

首先,学术的体系、理论、方法与知识是积累性的、连续性的,“如果某一著名的发现在各个高等学术机构都有追随者,他们系统地发展他的发现并把这些系统化的教义向他们的皈依者传播,这也许是最理想的。”(弗·兹纳涅茨基著《知识人的社会角色》,颊斌祥译)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专家们提出:学术史的训练与学术传统的养成,即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只有立足于学术史的传统与脉络,学术才能有效地传承、准确

地定位,学者才能在学科规训中继往开来。从学术规范的要求来说,真正的学术研究都是在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史加以系统回顾、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别人研究的终点开始新的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出新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

其次,学术规范有助于学术积累,从而也裨益于学科建设。要进行学术积累,首先要有积累意识,这包括学者个人应把积累作为自己学术品格形成的基础,也包括学术界应把积累纳入学科建设的内容。只有这样高度重视学术积累,才能保障学术在连续性基础上的有序进步、良性发展。学术规范与学术交流

不论是对学者个人还是学术界的整体而言,学术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在经常的学术交流和正常的学术对话中,学者才有可能追踪和把握学术的脉搏与最新动向。然而,就像缺乏学术积累意识一样,由于没有学术规范的训练与导引,现今也很难说有正常的学术交流机制。因此,要想形成有效的学术交流机制,一方面要认识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从学术规范的角度为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其中规范学科术语和基本概念、建立权威性的学术文献体系都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术规范主导下的学术交流,不仅能建立起本学科学术交流的基础与管道,而且还有助于不同学科、交叉学科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方法等学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从而成为推动科际之间学术对话、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三)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

在某些学者看来,学术规范往往是承担一种好管闲事的角色,由此而以为它和学术自由势如水火。那么,提倡学术规范,是否必然和追求学术自由相矛盾呢?一般而言,这两者可能存在某种紧张关系,但除了紧张之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可化解的一面。

首先,就对学术进步和学术发展的保障机制而言,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学者指出,学术自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术创造:学术自由不是为自由而自由,而是为了创造知识和为社会创造价值;只讲学术自由而不讲学术规范是有偏颇的;就像一个人尽管有挥拳头的自由,但不能打着他人的鼻子。其次,学术规范为学术自主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学术自由提供了可能的秩序与空间。最后,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固然是一种约束机制,但同时也是一种预警与引导机制。因此,它与自由探索的学术实践与精神追求的正常关系应是互动的、能动的、协作的。在当今时期,应看到学术规范对学术建设的特殊意义之所在。

(四)学术规范与学术责任

就中国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具体情况来说,学术责任基本上是一个不为人所知、不被

人重视的盲点。因此,在谈学术规范时,不能不关注学术责任的问题。

第一,应强化学术责任意识。作为学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4年1月5日),自觉维护学者和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形象。作为学者,应诚实正直,有顽强的探索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感,要自律自强,激浊扬清,固守精神家园。

第二,学术规范也是学术诚实、学术责任的体现。学术诚实不仅关系到学人的前程,而且影响到学术的尊严。因而,学者有责任和义务身体力行,逐渐改良学术环境。

第三,学术荣誉与学术责任、学术义务相伴相生。因此,除了抵制和反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外,还应理性地对待学术荣誉,其中学术作品的署名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因此,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研究成果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作者(特别是第一作者)在享有学术荣誉的同时,应对文本、观点等承担相应的学术义务和学术责任。”

学术界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除了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外,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内在价值还体现在其名声效应与学术威望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成就感、职业尊敬等。体现在学术成果发表方面,一旦涉及多位作者之间学术荣誉的分配问题,往往即利益悠关,相当敏感和麻烦。另一方面,学术作品的发表及其署名,与其如刚才所说是“利益悠关”,还不如说是“利害悠关”。因为署名作者在享有学术荣誉的同时,还理应承受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从学术规范的立场看,这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其道理就在于,既然“荣誉大家分享,按照对等对待的原则,如果有什么责任的话———例如,被认为在研究中有不正当行为———也应当大家分担。”

(五)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

强调学术规范,并非是因循守旧,更不是妨碍创新。学术规范怎么可能会妨碍学术创新呢?赫伯特·林登伯格在《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的前言中说:“你也许会想知道《文体手册》所制定的一整套规则是否会跟独创性这一学术研究中心要素相冲突。严格遵循一整套复杂的准则是否会抑制,甚至扼杀学者的思想?”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约束往往带来机会。当你遵循一部标准的手册时,你就不必去重新独创一种文体,而你的读者也不必去学习认识一个新的体系。形成标准化使你不用为非本质的事务而焦虑,其结果就是你可以把精力集中于真正对学术作出贡献的写作。”

在当前,还应清醒地意识到,学术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在科学研究领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往往“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

因斯坦著《物理学的进化》)现在最紧迫的还是从学术规范的ABC做起,从“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做起,扎扎实实,推进知识的积累、交流和进步,为学术创新创造各种必要条件。

学术创新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像得那样轻而易举。中国学术要想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尚需假以时日,在有效的学术积累、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中加以继承和开拓。否则的话,急躁冒进,只能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仍然应强调“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大科学时代,科学成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全面而深刻地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时,科学就不再是完全中性和客观的事物。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事业之一,科学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了。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曾指出:“科学的社会功能越大,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

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科学知识,对于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某些危害比其他人认识得更清楚。

(一)科学家从事科学普及的责任

科学普及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让社会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家应使大众明白自己的研究指向,理解研究动因,懂得研究成果的应用,倾听公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已日益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因此,普遍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即提高全社会接受、掌握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能力,具备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和推崇观察、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成果应用意识、科技先导意识、尊师重教意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动员民众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对科学的无知无疑意味着无法理解甚至适应现代世界。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普及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互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工作者。”科学普及与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不但紧密相联,而且互相辉映、融为一体。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普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没有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和宣传,便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入人心;没有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理论也不可能家喻户晓。在科学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今天,现代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展和深入更是需要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家也更需要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份内的一项事业,视为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科学家正确认识和宣扬科学技术价值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作为科学事业的支持者以及作为科技应用后果的主要承受者,有权利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全面地了解,科学家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未来承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要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一方面科技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诸文明中发挥着贯穿、渗透和整合功能,体现出巨大的正面价值;另一方面,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体现了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价值。

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就在于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价值,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价值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价值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形态的变更等。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科学知识的滥用可能会产生势不可挡的灾难性后果。当前,它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科学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对身心造成伤害的消极现象。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只能同机器、仪表等打交道,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新苦恼。

为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和抑制其负面价值,就需要科学家应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促进人类的发展作为终极的目标。

(三)科学家弘扬科学精神的责任

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的突出体现。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与科学共同体内外的联系交往中,逐渐形成约束和引导科学行为的价值规范或科学的精神气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的实证精神;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探索精神;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对理智的崇尚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创新精神;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一切结论,不相信一切权威的怀疑精神;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压力的独立精神和科学要回答的不仅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的原理精神。科学精神是照亮人类从愚昧和黑暗走向文明与光明的灯塔,是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本身进而改造世界和社会的动力。

科学家不仅要弘扬科学精神,也要站在反对伪科学的前沿阵地,捍卫科学的尊严。一位科学家往往只在他所从事的和熟悉的范围内是专家,对其他领域可能知之不多,甚至是无知。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常会把信赖科学同信赖科学家等同起来,在有关科学的是非面前,常常听从科学家的意见,由科学家来裁决,而科学家在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或领域进行表态时,就极易被伪科学所利用。

(四)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

科学不仅求真,还要扬善。科学家不仅从事科学研究,还要讲究科学良心和社会良心,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成为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爱因斯坦曾向那些有志于科学技术研究的青年指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1930年,爱因斯坦发表《我的世界观》一文,其中他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照亮我的道路的,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他始终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他反对偶像崇拜和阿谀奉承,对他自己被人作为崇拜的偶像而感到十分不安。

科学家应是社会道德的典范。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早就指出,科学家对人类文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应该是道德的榜样、“同时代道德最优秀的人”、“道德发展可能达到的最高典型”。如果这些“最优秀的分子失去力量,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果人中之杰堕落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慈善呢?”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第一流的科学家往往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科学家作出重要的科学贡献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所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五)科学家的社会政治责任

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使科学的应用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福利,科学家也应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责任。对于重大工程进行科学的论证;对于滥用和误用、恶用科技成果的防范呼吁有关立法;对于确定社会发展战略方面,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爱因斯坦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萦怀于心的最大希望是让科学能真正造福于人类。1930年,爱因斯坦在给英国的反战团体“不再打仗运动”复信时,专门就科学与战争发表看法说:“你们问我对于科学和战争的关系有什么感想。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1955年4月,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同英国哲学家罗素签订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认为,科学界应积极关心主要是通过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由此掀起了一场由科学家参与国际政治的著名的普格沃什运动。

综上所述,科学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奉献于社会,还要与大众进行沟通,使大众理解科学,倾听公众的心声;科学家还承担着从事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宣扬正确运用科学技术价值的责任,弘扬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的责任,反对伪科学,捍卫科学尊严的责任,以及社会伦理责任和社会政治责任。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在1903年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但经英国物

理学家伍德设计的检验实验证明N射线纯属子虚乌有,N射线不过是布朗洛的想象。布朗洛出于急于做出重大成就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了客观事实。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学术规范,违背了学术道德,助长了无引文、无新鲜经验和事实材料的空谈之风;而且发现N射线消息公布后,其他法国科学家不作客观的验证,而是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这幕集体自我欺骗的闹剧,违背了作为科学家的求实精神、实证精神、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原理精神、社会伦理和社会政治的责任,在学术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论科学家的科学责任与社会责任

论科学家的科学责任与社会责任 摘要:文章从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讲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基本概念,从科学家的研究着手,详细阐述了科学家应具有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关键词:科学家科学责任社会责任 引言 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客观知识,它不受社会价值的影响,也无善恶之分,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家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原因不仅是科学知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财富和福祉,而且是因为科学家被视为不求功利、超凡脱俗的真理化身。这种“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有时指科学知识(纯科学)不反映人类的价值观;有时指科学活动的动机、目的仅仅在于科学自身,不在于个人的价值;有时指科学理论不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科学家不对其成果的社会后果负责。 “科学价值中立论”在某种意义上、某个特定范围内似乎可以成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科学事业免受某些社会干扰。社会在变化,科学事业也在变化,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科学家把科学研究作为谋生的职业,为实际应用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否会有损于科学家清高脱俗、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理想形象呢? 1科学家的科学责任 责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条件是因果力,即我们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其次,这些行为都受行为者的控制(自由意志),如果一切行为都出于被迫,就谈不上责任;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它能预见后果(认识能力)。由于人有自由意志、有控制能力、有预测能力,人能有效地影响外部世界,因此人的行为要负责任。科学技术增加了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因而也扩展了责任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人的能力增加了,人的行为本性也发生了变化。个人的行为的后果越来越复杂、越严重、越持久而且不易预测。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在促进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科学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马克斯?韦伯、默顿等人正是从这一角度提出为科学而科学,普遍性、公有性、无利益性、系统的怀疑主义、独创性、谦虚、理性精神、感情中立、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本身(比如做实验)还应遵守人道主义原则(比如,1949年纽伦堡法典,强调人类被试的实验要遵循知情同意、有利、不伤害、公平、尊重等原则)以至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原则。这些规范保证了科学的自主发展和科学知识生产的正常运行。 2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从社会大系统来看,考虑科学家在社会中身份的多重性,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应该增加一条:有责任性,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由于科学发展使人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大,因此科学家对由这种力量导致的行为的后果的责任相应也增加了。如果人们把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归功于科学家的话,那么科学家对科学导致的其他消极后果是否应该负责?如果说很难要求科学家对应用前景尚不清楚而且不易预测的基本原理的发现的应用后果负责的话,那么对试图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业、军事或其它)的科学家(这是当代科学家中的大部分)来说,不管他们的主观动机意愿如何,都应该要求他们对其科学活动的后果作慎重的考虑。

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

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2016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__ 学号__ 姓名__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_ 成绩_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突破瓶颈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飞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关系的忧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未来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今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是继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提到人工智能,因为受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影响,大多数人会想到屠杀人类的机器人大军,但就其本质而言,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现代人工智能主要依靠数据和算法。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随后,人工智能与众多学科产生融合并飞速进展,但在90年代暴力破解需要的呈指数增长的计算量使人工智能发展陷入僵局。直到2006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算法体现出来的高性能,掀起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浪潮。“近年来,谷歌、微软、IBM、 百度等拥有大数据的高科技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在线广告等领域取得显着进展。”[1] 二、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例如,大多数智能手机上都有的语音助手,使用搜索引擎时跳出的快捷项等。人工智能也对社会生产产生众多影响,例如,富士康每年计划打造1万台机器人同时裁掉6万员工,报社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简单的新闻编辑,甚至有机构在研发已在研发能写药物处方的算法。“技术的社会价值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正面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幸福,但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负面价值,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2]人工智能在初步发展阶段会极大的造福人类,这也正是人类研发其的原因,但也有人担心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如失业,对科技的依赖等。首先,对于失业,新闻编辑,富士康员工,药师等人员所做的重复性工作由人工智能代替可以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被替换掉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高级的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当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忧虑,现在看来那时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情况依旧如此。当然让人们放弃熟悉的事物做出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却也是无法违背的。其次,对科技的过分依赖,生活中经常听到不要过度的使用手机这类“善良”的劝告,但在我看来,经常使用手机是必须的。手机是当前人与人连接最高效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线上生存是大势所趋,如有必要,时刻保持在线。现在只是处于过渡阶段,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但线下生活依旧是主流,所以在习惯于线下生活的较年长人的眼里,花费大量时间看手机是不务正业。认识趋势,看到趋势,顺应趋势才是明智得做法。所以老师们不应徒劳的去劝说同学们上课不要看手机,而应积极地结合趋势寻找新的传授知识的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介绍.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课程时间:从2006年秋季开始,每学期滚动开设,每次限100人 主持教师: 朱庆之教授 主讲: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导师组 助教:吴兴宁wxn-ahl@https://www.doczj.com/doc/9b6921358.html,, 62767732 邓德华dengdehua@https://www.doczj.com/doc/9b6921358.html,, 62754099 汤康tangkon@https://www.doczj.com/doc/9b6921358.html,, 62754099 对象:D类通选课,元培计划文科生必修,欢迎元培理科生和其他院系学生选修课程说明: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是元培计划文科平台课之一,由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导师共同开设。目的是通过对不同专业具体问题的个案研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以及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 每位授课教师将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某个研究,在此过程中着重展示包括诸如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论证的方法和步骤、文献索引等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每位教师还将向同学推荐一部阅读书供课前或课后自学,提出若干思考题,并指导同学们的自学和课程论文写作。 全课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四小时,包括讲授两小时和自学两小时。 课程要求及成绩构成: 1、完成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 2、按时参加课程。请假必须证明有特殊情况,例如疾病或家有急事,需书面说明具体人、事、时、地,于课前交于班长或助教,考勤占最终成绩的15%。 3、课程除了课内讲座之外将举行由助教带领的课外讨论班。每位同学至少选择参加两次课外讨论,在讨论前将读书报告电子版发至助教邮箱,并在参与讨论时提交读书报告的纸版(每篇不少于1500字)。讨论班上的表现和读书报告的质量占最终成绩的40%。 4、期末,所有参与课程的同学须完成一篇与某一讲座内容相关的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论文提交的最后时间是1月18日,论文质量占最终成绩的

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摘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现代社会建设中的中流砥柱,承担了不可忽略的社会责任。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文章从科学家和工程师社会责任缺失所引起的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公众参与与政府监管相协调的解决方法,着重强调个人责任感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家和工程师社会责任公众参与个人责任感 1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 1.1 社会责任的含义 在中国,“责”的本意是“求也”,“任”的本意是“符也”,责任就是符合要求。按照《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责任”的含义有:(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2)谓份内所应做的事。(3)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这是汉语中对责任最一般的理解。在西方思想史上,对责任问题的论题也很丰富,责任(responsibility)与和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义务(duty)、责任(obligation)、法律上的应负责任(liability)含义稍有不同。责任在伦理学中是较为新近出现的用语,其词根是拉丁文的“respondere”,意味着“允诺一件事作为对另一件事的“回应”或“回答”。[1] [2] 在汉语中,责任最通常的含义是指与某个特定的职位(社会角色)或机构相联系的职责,指分内应做的事或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讨论责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责任是知识和力量的函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例如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统治者,由于他们掌握了知识或特殊的权力,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带来比其他人更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应负更多的伦理责任,需要有特殊的行规来约束其行为。[3][4]但从前人们的知识和力量还相当有限,以致常常把许多后果都推给了命运和永恒的自然规律,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做好现在不得不做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人的能力增加了,人的行为本性也发生了变化。个人的行为的后果越来越复杂、越严重、越持久而且不易预测。现代技术已经引入有如此巨大规模的行动、目的和结果,技术的力量使责任成为伦理学中必须遵循的新原则,特别是对未来的责任。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在社会的所有领域,科学家、工程师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参与社会重大的决策和管理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5]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整理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 科学家是社会群体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人员,维护人类尊严,遵守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科学家自身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觉醒至关重要。当代科学家面临的挑战?科学已不再是少数人在象牙塔中的个体研究活动,需要团队和合作精神?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带来的激烈竞争?当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巨大需求以及新的科技突破所蕴藏的商机,对科学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考验和伦理挑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续)?面对新技术的巨大经济利益,科学家们自觉地依据理性和符合人类利益的原则作出选择。?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均有双重性,科学家在向社会公众宣传技术的价值同时,有责任说明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篡改、伪造、剽窃他人。 伦理: 定义1. 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定义2.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 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定义 3. 所谓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定义4. 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定义5.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 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生态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对一种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定义6.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 德标准;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科学带来不良影响-原因: 第一,功利主义的诱惑。这是导致科学家道德责任感淡薄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功 利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它作为科学家的成果可以给科学家个人直接带来名利。当然,科学家对名利的正当追求是允许的,也是道德的,如合理的报酬、优先权的竞争等等。但是如果科学家一味追逐名利,放弃了科学的原则和做人的立场,被权位、被金钱所奴役,就会本末倒置,导致科学家道德责任感的缺失。当前,来自经费、学位、职称等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科研经费申请中,个人乃至团体性篡改、伪造试验数据;在职称评定中,假公章、假证明、假奖励时常可见,等等,这一切使学术失去了它的严肃性,科学工作者的集体声誉也由于少数人的原因而受到败坏。 第二,源自政府和企业的压力。诚然,科学家最有能力预测和评估科学应用的前景, 但真正左右科学技术如何应用的却是有权力、有资本的人或组织,虽然他们可能不懂研究、设计,但他们可以选择、支配。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干预和控制越来越强。科学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公民的最高道德要求,当国家的利益与科学的真、善、美发生冲突时,许多科学家都放弃了道德责任而从事于军事武器的研制或其他秘密工作。如美国、前苏联两国的科学家在“冷战”期间纷纷投入军事竞赛的工作中,有的人明明知道这一工作背离了科学家的道德规范,可是面对政府的压力,他们别无选择。同样,在市场经济、资本原则支配的条件下,科学家也不可能免俗,必然会受到企业追逐最大效益、资本追求最大增值的影响。 第三,狭隘的利己主义和民族主义因素。二战结束后,大批战犯被处死,然而,石井 四郎,这个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的首领、细菌武器试验及细菌战的直接领导者和实施者,却轻易逃脱了亚洲东京国际法庭的审判,其中,参与审判的美国细菌专家起了“关键”作用。本来,这些科学家参加审判是为了让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向人们证明和解释细菌战的灾难性后果,以给国际法庭的判决增加科学依据。然而,这些细菌专家为了获得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大量地丰富而又难得的实验资料,特别是为了把从200多名人工感染各种疾病致死的中国人身上取下来的8000张病变组织切片据为己有,以提高本国的细菌学研究水平,他们竟然认为:一旦将这些人推向国际法庭,则一切材料都将公开,无密可保,这对美国不利。就这样,

关于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心得体会.docx

关于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心得体会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秦宏老师“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罗福凯老师“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梁铄博士“经管类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几次讲座与报告,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一、硕士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二、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论文发表、辅导写作请联系董编辑Q/微信:993383282,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 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摘要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各个学科领域的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方法。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属于哲学范畴,而结构工程属于实际应用工程范畴,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关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利用哲学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未来的发展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关键字结构工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信息交流规律建筑物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它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同时它又是探索、改造自然途径的方法论,根据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创造处能完成既定任务或者改造自然的具体方法理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有: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准确的说,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的重点发现规律与理论,而技术重在研究如何改造自然的具体技术理论,最终的目标是要把所发现的理论物化为方案、方法、工具、设备等,以实现对自然的直接改造。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致于在有些领域或者方面无法区分到底是技术还是科学。现在我所要谈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大部分是关于技术的方法论,其中也有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因为在结构工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关于结构设计理论、模型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三、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1)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之结构工程体现 结构工程是一个研究各类建筑物受力特性及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科。包括分析一个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分析各种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建筑材料的受力性质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结构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的安全性要求。人类早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赖于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没有理论支持。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数学、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力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为结构受力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建筑结构设计走向理论化、技术化。因为结构工程主要是研究结构内部内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规律,而力学正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和变形的学科,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学习感言

学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总结,感想 署名: 摘要: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学习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之后的收获与感想。 关键词: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监察制度与道德约束;检索数据库。 一:引言 就个人理解分别对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阐述了自己的感想与理解,并写了一些收获。 二: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感想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的学习完了。在这几周的学习中,虽然我不能说我将学术规范了解得多深,毕竟我还是个大一的学生,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论文写作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我以前的理解当中,从没有以为论文写作需要一种非常规范化的模式,我想,学校在大一就安排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转变大家过去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点燃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其次是为了鞭策大家再接再厉,指引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觉地研究和探索,提早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我觉得,这门课的关键就在于“规范”二字,一篇论文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了它的质量。我想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另外,题目的好坏决定了它是否容易被检索到,所以题目一定要简单明了得表达出论文的主要话题。 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当我们自己进行论文写作时,却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精编WORD版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摘要: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既包 括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发展这一最为基本的传统内容,又有与时代发展有关的新内 容。在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方面,科学家一要推动科学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建设事业,二要 避免科学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冲突。在与非科学倾向的斗争中,纠正错误认识,弘扬科学 精神,揭露和抵制伪科学,也是现代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科学;科学家;当代科学家;社会责任 在科学经济时代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且科学 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但是,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 义务相应。正是基于现实的和未来发展的状况,关于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们的伦理道 德责任与社会责任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宋华丽: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含义:对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 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探讨。概括的比较全面的是杨小华的观点,他说: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主要包括: 尽力使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社会需求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监督科技成果 的社会应用, 并思考、预测和评估科技成果的应用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 规范科研活动, 使其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技成果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及防范 建议, 积极引导科技成果的正确应用, 防止战争等等。”总之, 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 创造科学知识, 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同时, 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其所产生的科学知 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 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 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真正成为一项造 福人类的事业。 魏红忠: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则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社会早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达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 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总是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层次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的作序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诸要素。 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具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科技发展带来的直接变革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善和提升。其次,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例如,在科技落后的古时代,人们所能劳动作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的天然物品,受到极大限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物质的用途得到极大的扩展,劳动对象从原来的天然矿物等发展为一些人工合成新的物质,如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创造出更多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经济、阶级结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远超出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更显温和,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冲击强烈、时局动荡。其中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造之一,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随之,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课程作业(论文)题目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谢咏梅 上交日期2015年10月9日

摘要 摘要:“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的社会责任是科学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实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产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在秉持着“自由”精神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担负道德责任。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家、工程师、社会责任 1背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强大力量,高度发达的科学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与发明,而每一次发现与发明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蒸汽机、电灯、电话、克隆技术、基因重组……当科技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冲击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科学这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进行反思。科学并不像人们一直所认为的那样“一切结果都是为了造福人类”,事实上,科学在给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伦理道德、比如世界和平。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过度干预产生的后果也越来越危险。工程师作为专业知识的拥有者,直接主持着人类大大小小的工程活动,其影响范围之大、意义之深远是空前的。因此,社会对工程师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一种以未来的行为为导向的预防性或前瞻性的责任,它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对自己当前的行为负责,还要对未来负责;不仅要对可预见的后果负责,还要对不可预测的后果负责。 2 科学家和工程师各自的社会责任 2.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科学家是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工程师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工程师的称谓,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的范式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变,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当代自然辩证法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首先,自然辩证法始终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界是客体,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就需要借助于科学和技术的中介,正是由于人是通过科学技术作用于自然界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还包含着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自然并不是抽象的、与人相分离的自然,而是现实的人化了的自然。所谓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所作用过的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化了的自然界,是纳入了人类社会活动之中的自然界。这种人化了的自然界也是进入人的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它构成了人类文化或文明的一部分;第三,自然辩证法虽然是在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因此,如今它已不再单纯地、一般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具体地联系在一起考察的;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当代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对象已经不完全是纯粹的科学技术,而是扩展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 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变化相适应,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也拓展成 第1页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概论视频答案(武汉大学)+专业论文写作答案(清华大学)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概论(林嘉) 1.2从基本概念谈起(上) 是一种特殊的(B)。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A、研究规范 B、职业道德 C、个人修养 D、职业习惯 1.3从基本概念谈起(下) 1.( D)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A、道德规范 B、技术规范 C、政策规范 D、法律规范 2.《 GB/正确 7714— 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属于(B)。 A、强制性标准 B、推荐性标准 C、规定性标准 D、基本型标准 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高等学校预防 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属于(A)。 A、政策规范 4.计量单位标注有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错误) 5.我国参考文献的规范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 号的一般规则》。(错误) 1.4 自然科学研究流程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 A)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 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证研究方法 2.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概念同一性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错误) 1.5 社会科学研究流程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正确) 2.费孝通于20 世纪 30 年代在江苏吴江县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解释研究方法。 (错误) 1.6 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 1.6 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判断题】 研究生学术活动过程的“学习性” 决定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借用他人的成果,发表时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既包括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发展这一最为基本的传统内容,又有与时代发展有关的新内容。在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方面,科学家一要推动科学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建设事业,二要避免科学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冲突。在与非科学倾向的斗争中,纠正错误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揭露和抵制伪科学,也是现代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科学;科学家;当代科学家;社会责任

在科学经济时代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且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但是,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义务相应。正是基于现实的和未来发展的状况,关于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们的伦理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宋华丽: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含义:对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探讨。概括的比较全面的是杨小华的观点,他说: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 尽力使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社会需求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监督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 并思考、预测和评估科技成果的应用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 规范科研活动, 使其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技成果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及防范建议, 积极引导科技成果的正确应用, 防止战争等等。”总之, 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 创造科学知识, 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同时, 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其所产生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 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 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真正成为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 魏红忠: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研究者似乎’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几乎都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对社会有负面效应!所以科学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当今社会已是科学化十分充分的社会,科学也已十分社会化。在近代西方,培根以“知识就是力量”鲜明地表达了科学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把科学看作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提出“科学是生产力”。在当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已嵌入国人心坎。社会科学化的同时,科学社会化同步进行,科学成为社会事业的一部分。科学家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同于一般活动,因此,科学家职业不同于社会一般职业,科学家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必然要求科学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科学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肖德武:一、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家的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在于探索自然规律,创造科学知识,进而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具体说来,科学家必须身体力行,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等手段获取科学事实,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进行缜密的推演,挖掘出深藏于自然事物和过程的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还应不断寻求运用这些规律于社会生产的途径和手段,从而不断为人类提供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武器和方法武器。科学家的这一基本的社会责任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科学家这一社会角色以后才逐步得到确认的。科学家要把握科学前沿,努力做出原创性发现。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热衷于作一些介绍性和注释性的工作,是不能从根本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当然也就不能称得上是认真履行了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家要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人类造福。科学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但科学本身在并入生产过程之前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有待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纵然是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也难以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科学家应当在促进这种转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说,促使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是科学家的重要社会责任,因为科学家对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最有发言权。即使是限于条件,科学成果不能在科学家手里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需要社会上其他人的工作,科学家也应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发挥咨询和指导作用。科学家要为整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体科研规划提出建议或意见。科学活动不是盲目的,它必须有相对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制定总体科研规划,以指导整个国家的科研活动。 二、防止科技滥用, 促使科学为人类造福。 科学成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人类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作为熟悉科学功能的科学家来说, 对科学成果的应用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科学家做到, 首先, 对某个课题或项目, 在实际研究之前就要对其社会应用前景做出初步预测, 拒绝研制那些对社会有弊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