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https://www.doczj.com/doc/9b6300740.html,/etc/jpk/shengwu/erliao/p1/main.htm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而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主要特征

藻类(algae)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肉眼看不见, 只有几微米(如小球藻Chlorella3~5 μm), 大的长达60 m (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体通常可以看做是简单的叶,故又称叶状体植物。藻类具有叶绿素,整个藻体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藻类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虽然高等藻类的生殖单位可以是多细胞构造,但均直接参与生殖作用,不分化为生殖部分和营养部分。藻类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藻体雏形胚的过程。

简单说来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形态结构

藻类体形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图:体形多样的藻类

1)细胞壁: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一个细胞的细胞壁多数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各门藻类不同。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黄藻门的某些种类细胞壁由果胶质组成。褐藻和红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藻胶,即前者为褐藻胶,后者为琼胶类。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黄藻常为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而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情况1有

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板上还有刺。情况2无周质体——体全裸露,细胞可变形)。有些具有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囊壳形状一般并不与原生质体一致,囊壳的内壁并不紧贴在原生质体的表面,中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中有水充塞,因此原生质体在囊壳中常可自由伸展和收缩,或向四周作螺旋绕转。)

有周质体的图片

囊壳1图片

囊壳2图片

2)细胞核: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细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 membrane),内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质(chromatin),这种细胞核叫真核(eukarya)。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e)。

3)色素:各门藻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色素成分的组成极为复杂,可分为4大类,即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4)色素体: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A杯状色素体

B盘状色素体

C星状色素体

D片状色素体

E板状色素体

F螺旋带状色素体

5)同化产物:由于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不同,所以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同化产物及转化的贮藏物质也不相同。

6)蛋白核: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之为淀粉核, 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绿藻门色素体上大多具有一个或多个蛋白核。

7)鞭毛:鞭毛是一种运动胞器。藻类的鞭毛是由11根细微的纤维组成,其基本结构是"9+2"图形,鞭毛基部纤维则呈"9+0"图形。因此,可以说鞭毛是由微管组成的微器官。鞭毛有尾鞭型和茸鞭型两种类型,前者表面光滑,后者表面具微细茸毛,即具有1~2列横向羽状的短鞭毛。鞭毛除蓝藻门和红藻外,其余各门藻类均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鞭毛或仅生殖期具鞭毛的种类。鞭毛的数目、长短、着生位置,运动形式等各门有所不同。

8)其他细胞器: 在有鞭毛能运动的藻体常具有眼点、伸缩泡、胞口、胞咽等胞器。眼点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生殖方式

生殖是指由母体增生新个体的能力,也可称为繁殖。其生殖方式可分为营养生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asexual propagation)和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有性生殖不普遍也不经常发生。

A营养生殖:是一种不通过任何专门的生殖细胞来进行繁殖的方式。包括细胞分裂(动画1、动画2)和群体破碎(动画3)。

B:无性生殖:即孢子生殖。孢子是在细胞内形成的,这与细胞分裂不同,先是核的分裂,随后为细胞质的分裂。核分裂的次数,各门藻类大体上是一定的,细胞质的分裂,有的是在细胞核都分裂完毕后才发生,有的是随着核的每次分裂而分割。这样分裂的结果,在一个母细胞内形成2的倍数的小细胞,即是孢子。孢子离开母细胞后即成新个体。动画

产生孢子的母细胞叫孢子囊,孢子不需要结合,一个孢子可长成为一个新的植物体。孢子的类型有动孢子、不动孢子、厚壁孢子、似亲孢子、休眠孢子、内生孢子(endospore)和外生孢子(exospore)等。

C:有性生殖: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叫配子。产生配子的母细胞称为配子囊。有性生殖是由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成为一个合子。合子形成后,一般要经过休眠才发生成新个体。有些藻类,一个合子发生一个新个体;或经分裂发生多个新个体。

配子形成合子,有四种类型:

1.同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与大小都相同即同形的动配子相接合。

2.异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相似而大小不同。即大小不同的两个动配子相接合。

3.卵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卵(雌配子)较大,不能运动。精子(雄配子)小,有鞭毛,能运动。

4.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接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这种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目所特有的有性生

殖方法。

分类概述:

藻类在植物界属于低等植物。其拉丁文名为Algea系由林奈(Linnaeus)所定。过去林奈将藻类归入隐花植物纲Cryptogamia,藻类目Algea。又称裂殖植物、孢子植物等名称。藻类学家一般将藻类共分11个门,其顺序如下:

分门检索表

1(2) 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贮存物质以蓝藻淀粉为主……蓝藻门Cyanophyta 2(1) 细胞具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或其它物质。

3(4) 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壳面具有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硅藻门Baccillariophyta

4(3) 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

5(8) 营养细胞或动泡子具横沟和纵沟,或仅具纵沟。

6(7)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纤维质板片组成…………甲藻门Pyrrophyta

7(6)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纤维质板片…………… 隐藻门cryptophyta

8(5) 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

9(14) 色素体绿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存物质为淀粉或副淀粉。

10(11) 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间……………轮藻门Charophyta

11(10)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

12(13) 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游动细胞顶端具1、2或3条鞭毛。有时无色。贮存物质为裸藻淀粉………裸藻门Euglenophyta

13(12)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或薄壁组织状等。游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2条(少数为4、8条等)等长,顶生的鞭毛。罕见无色的。贮存物质为淀粉……………绿藻门Chlorophyta 14(19) 色素体为红色、黄色、黄绿色,有时呈淡绿色。贮存物质为红藻淀粉、白糖素、甘露醇或褐藻淀粉。

15(16) 色素体为红色或有时呈绿色。生活史的任何时期均无有鞭毛的细胞。贮存物质为红藻淀粉……………红藻门Rhodophyta

16(15) 色素体不呈红色。游动细胞或生殖细胞具二条(罕见三条)不等长的、或等长的鞭毛。贮存物质为白糖素、脂肪或甘露醇。

17(18)色素体褐色。植物体常为大型的丝状、壳状、叶状,有的具假根、茎、叶的分化。游动孢子肾形,

具二条侧生的鞭毛。贮存物质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褐藻门Phaeophyta

18(17) 色素体黄绿色、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常为小型的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游动细胞具一、二或三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贮存物质为白糖素或脂肪。

19(20) 色素体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通常是小型的单细胞或群体。游动细胞具一条或二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罕见三条的。有的则为变形虫状………………金藻门Chrysophyta

20(19) 色素体黄绿色。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游动细胞具二条不等长的鞭毛。单细胞或群体种类的细胞壁常由两瓣片套合组成,丝状种类由两个"H"形节片合成……黄藻门Xanthophyta

生态分布:

藻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常年冰封的极地,无论是江河湖海、沟渠塘堰,各种临时性积水,或是潮湿地表、墙壁、树干、岩石、甚至沙漠、积雪上都有藻类的踪迹。但藻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藻类主要营自养自由生活,有的则营共生或寄生生活。藻类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以自身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特点适应着生活的环境,从而形成了各种生态类群(型)。

就藻类生活环境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和附着藻类等生态类群。

其分布受温度(春夏秋冬)、盐度(单细胞藻类对环境的改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世代时间极短,通过较小的遗传变异,在一定时间内即可适应于盐度的颇大变化。藻类细胞还能较迅速地合成多元醇或其衍生物、糖或多糖和某种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用以迅速调节细胞的渗透压,适应环境盐度的变化。很多淡水藻类耐盐上限达到15-20S,有些淡水习见浮游植物如小颤藻、颗粒直链藻、飞燕角甲藻、铜绿微囊藻等甚至在150-180S之间出现。盐藻Dunaliella salina Teod.是典型的盐水藻类,能耐受320的盐度。

藻类生活史

生活史(生活周期)是指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或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各个时期。

藻类生活史有营养生殖型、无性生殖型、有性生殖型和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4种类型.

藻类生活史图解

营养生殖型:生活史仅有营养生殖,只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来进行生殖。蓝藻和裸藻等一些单细胞藻类属此

无性生殖型:是生殖细胞(孢子)不经结合,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型是指生活史中没有有性生殖,没有减数分裂。如小球藻、栅藻等。

有性生殖型:双相型和单相型两种类型。前者生活史中仅有一个双倍体(diploid)的藻类,只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R)发生在产生配子之前。如绿藻门管藻目的一些种类,硅藻和褐藻门鹿角藻目就属于这种类型;后者生活史中是单倍体藻类,仅合子是双倍体核相(2n),即静配同配,如水绵和轮藻。

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 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是指生活史中既行无性生殖,又行有性生殖的藻类。这两个时期可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出现,也可以是生活史中相互交替的两个阶段。

(1)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 如衣藻Chlamydomonas、团藻V olvox、丝藻Ulotrix等,它们常

是在生长季节末期才行有性生殖,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其植物体为单相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形成之后,新植物体产生之前。

(2)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即生活史中有2个或3个植物体(如真红藻纲),在生活史中相互交替出现。相互交替出现的植物体有的为双倍体(2n),有的为单倍体(n)。双倍体的植物体行无性生殖,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因此双倍体的植物又叫孢子体。单倍体的植物体行有性生殖,产生雌雄配子或精子和卵,因此单倍体的植物体又叫配子体。由孢子长出单倍体的植物体。从孢子开始一直到产生配子,这一阶段都是单倍体时期,总称为有性世代;由合子萌发为孢子体,一直到孢子体行减数分裂产生孢子之前,这一阶段是双倍体时期,称为无性世代。这种生活史中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叫做世代交替。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史中,有一个双倍的产生孢子的孢子体和一个单倍的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二者有规律地相互交替出现,才是真正的世代交替。凡是能行有性生殖的藻类,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必然会出现减数分裂,因此也就必然有核相交替的现象。

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的,称为同形世代交替,如石莼Ulva、刚毛藻Cladophora;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称为异形世代交替。如萱藻Scytosiphon、海带Laminaria和裙带菜Undaria等,前者配子体占优势,后两者孢子体占优势。

藻类的进化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藻类的渔业意义: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境,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water bloom)。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形成"赤潮"(red tide)。

2)工农业价值:藻类死亡后沉积水底形成有机淤泥,是很好的肥源。轮藻、褐藻可直接做肥料。固氮蓝藻是很有希望的生物新肥源。

海藻还是造纸、纤维板,以及许多建筑工业的原料。硅藻土(diatomaceous earth)疏松多孔,容易吸附液体,是生产炸药时作氯甘油的吸附剂,又是糖果工业最好的滤过剂,金属、木材的磨光剂等。

微藻工业在国内外迅速发展,目前以螺旋藻Spirulina作为食品进行大规模的培养,正在形成高潮

3)藻类的医药和食用价值: 关于海藻的医学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食用、药用的藻类有紫菜、海带、江蓠、麒麟莱和发菜等。卡拉胶、琼胶等可作为通便剂和胶合剂等。另外很多微藻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糖蛋白、虾青素等。

蓝藻门

主要特征:

无细胞核,具有拟核,因而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无色素体有类囊体

有藻胆素营养和生殖细胞都不具鞭毛

细胞壁上具有粘质缩氨肽繁殖简单,无有性生殖

藻胆素: 藻胆素包括蓝藻藻蓝素

(c-phycocyanin, C34H47N4O8)、蓝藻藻红素(c-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Allophycocyanin)等。

硅藻门

硅藻门植物细胞壁富含硅质,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壳体由上下半壳套合而成。

色素体主要有叶绿素a、、c1 、c2以及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等。

金藻门

色素体金褐色、黄褐色或黄绿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及脂肪,大多数运动的种类和繁殖细胞具鞭毛2条,1条或3条的很少,静孢子的壁硅质化,由2片构成,顶端开一小孔。

黄藻门

黄藻类色素体黄绿色,光合色素主要成份是叶绿素a、c、e、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贮存物质为脂肪及白糖素

许多营养细胞壁由H形的二节片套合而成

甲藻门

多数种类为单细胞,具二条鞭毛,可以运动。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

隐藻门

隐藻为单细胞,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

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运动

裸藻门

1、细胞裸露,无细胞壁。

2、裸藻又称眼虫藻。多具鞭毛,同金藻、甲藻、隐藻、绿藻中的具鞭毛的种类一起,称鞭毛藻类。

3、植物体大多呈绿色,少数种类具特殊的裸藻红素(Euglenarhodine),呈血红色。

4、色素体形状一般为盘状、片状或星芒状。贮存物质为副淀粉(裸藻淀粉)

绿藻门

含有叶绿素a和b,以及叶黄素和胡罗卜素,绝大多数呈草绿色;常具蛋白核,贮藏物为淀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运动细胞常具顶生2条(少数为4条)等长的鞭毛。

轮藻门

褐藻门

药用植物学常见科的异同

1.毛茛科与木兰科异同: 共同点: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均有聚合蓇葖果。 不同点:毛茛科——多为草本,无托叶,无石细胞,双被花,聚合瘦果。 木兰科——多为木本,有托叶,有石细胞,单被花,聚合浆果。 2.五加科与伞形科异同: 共同点:伞形或复伞形花序,花5基数,子房下位,具发达的上位花盘。 不同点:五加科——木本,无香气,茎不中空,伞形或头状花序,核果,浆果。 伞形科——草本,有香气,茎中空,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复伞形花序,双悬果。 3.夹竹桃科与萝藦科异同: 共同点:叶对生,有乳汁,花冠合瓣,多有副花冠,果实多为蓇葖果,种子有毛等。 不同点:夹竹桃科——叶腋内或腋间具钻状或线状腺体,花柱1,花粉粒不成花粉块,雌蕊和柱头不紧密结合,无载粉器。 萝藦科——惟其花丝合生,花药与柱头粘合,且花粉结成花粉块,有载粉器。叶柄顶端具丛生腺体。 4.唇形科,马鞭草科,玄参科异同点: 共同点:叶多对生,花两性,花冠常为唇形,二强雄蕊,子房上位,2心皮。 不同点:唇形科——草本,具香气,轮伞花序,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4枚小坚果。 马鞭草科——多为木本,具特殊气味,穗状,伞房或圆锥花序,子房完整,多为假4室,花柱顶生,核果。 玄参科——草本或木本,无气味,多具毛茸和腺体,总状或聚伞花序,子房完整2室,花柱顶生,蒴果。 5.百合科和石蒜科异同: 共同点:草本,具鳞茎或根茎,花单被,3基数(花被6,雄蕊6,3心皮,3室),中轴胎座,蒴果。 不同点:百合科——还有木本、块根和球茎,叶互生,对生或轮生,总状,穗状或圆锥花序,子房上位或半下位。 石蒜科——叶基生,花单生或伞形花序,子房下位。

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研究概况

学号:20095071124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09级 姓名张阿欠 论文(设计)题目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指导教师张伟职称讲师 成绩 2012 年 6 月 9 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前言 (3)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试验步骤 (4)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4) 1.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4) 1.3植物组织培养的试验步骤 (4) 1.3.1选择和配制培养基 (4) 1.3.2灭茵 (4) 1.3.3接种 (5) l. 3.4培养 (5)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5) 2.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 (5) 2.2植物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5) 2.3植物胚胎培养 (6) 2.4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 (6) 2.5细胞融合与原生质体培养 (6) 2.6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 (6) 2.7植物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 (7) 2.8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与种质库建立 (7) 2.9 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7)

3 .发展前景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学生姓名:张阿欠学号:20095071124 信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张伟职称:讲师 摘要:主要讲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在此基础上,讲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植物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植物胚胎培养、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细胞融合与原生质体培养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原理;实验步骤;应用;发展前景 Abstrac t:About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on this basis, said plant tissue culture in plant rapid propagation and virus-free seed production, plant anther culture and haploid breeding, plant embryo culture, plantscallus or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cell fusion and protoplast culture in the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words:Plant Tissue Culture; concept; principle; experimental steps;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prospects 前言 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非整倍体。通过细胞融合可以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是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从植物快繁、花药培养发展到细胞器培养、原生质融合以及DNA重组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农业、林业、工业、医药等多种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3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5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6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7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第三、四章 8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9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10体细胞胚的特点 11愈伤组织形成发育的三个时期,两种类型,良好愈伤组织的特点 12植物离体微繁,一般过程,各阶段注意事项 13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克服褐变的措施;玻璃化,无糖培养技术第五、六、七章 14植物脱毒方法、原理 15脱毒率包括两种方面含义 16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三种途径 17花药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倍性如何,为什么 18花药培养的应用,花药培养力,一般培养过程。 19离体幼胚培养,胚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0离体授粉离体受精 21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第八、九章 22原生质体概念,两种分离方法,纯化方法。 23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及作用 24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特点 25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主要方法 26体细胞杂交过程 27融合产物的种类及特点 28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 29提高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方法 30细胞突变体的类型及对应的筛选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概念:是一种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重新再生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分类:(1)按外植体来源和特性分: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2)按培养方法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体液体两相培养 应用:(1)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种子无活力或配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一年多代育种(2)培育三倍体(3)单倍体育种(4)提高突变频率,筛选变异类型(5)经过细胞融合得到体细胞杂种(6)种质资源保存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资源状况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1.Moraceae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9.Caryophyll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15.Paeoni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17.Araliaceae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18.Schisandra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20.papaveraceae的特征是

菊科药用植物概述

菊科药用植物概述 万雅莉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3级中药学) 菊科 [主要特征]: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质藤本或灌木,稀为乔木;叶通常互生,亦有对生或轮生,单叶式复叶,全缘、具齿或分裂:花两性或单性,具舌状或管状花冠,密集成头状花序,头状花序中有全为营状花,亦有全为舌状花,有中央为两性或无性管状花(盘花),外围为雌性或无性舌状花(放射花)或雌性管状花,为一个具1至多层的总苞片所围绕,单生或排列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托凸、扁或圆柱状,平滑或有多数窝孔,裸露或被各样的托片;雄蕊4-5,花药合生成一管,极稀离生,药基钝或具尾,花丝分离;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花柱分为2枝,枝的内侧具柱头面,顶端有各种附器;果为菊果(Cypsela),习称瘦果,顶端冠以糙毛、鳞片、刺芒状冠毛。 [分布及作用]:Compositae菊科,双子叶 植物,约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 球,主要产温带地区,我国有23O属,2300多

种,各地均产,有些供观赏,有些入药,也有些供食用,还有产橡胶的。 显微特点:本科植物普遍含菊糖;常具各种腺毛、分泌道、油室;具各种草酸钙晶体。如奇蒿含簇晶,艾叶、苍术含方晶。 [分类]:分为2个亚科,即舌状花亚科(Liguliflorae,Cichorioicleae)和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Tubuliflorae,Curduoideae),其构造如图所示。 一、管状花亚科 [主要特征]:植物体无乳汁;头状花全由管状花组成,或由舌状的边花和管状盘花组成;花柱圆柱状,具附器。 本亚科代表植物如下: 1、菊花 弘景曰: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 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表茎而大,作蒿艾气, 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时珍曰:本 经言菊花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者为菊, 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甘菊始于山野,今 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 中有细子,亦可捺种。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 [功用和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主要化学成分]花和全草含挥发油,成分菊油环酮、单龙脑酞酸酯、菊醇、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 1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2 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3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 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5 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6 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7 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第三、四章 8 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9 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10 体细胞胚的特点 11 愈伤组织形成发育的三个时期,两种类型,良好愈伤组织的特点 12 植物离体微繁,一般过程,各阶段注意事项 13 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克服褐变的措施;玻璃化,无糖培养技术 第五、六、七章 14 植物脱毒方法、原理 15 脱毒率包括两种方面含义 16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三种途径 17花药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倍性如何,为什么 18 花药培养的应用,花药培养力,一般培养过程。 19 离体幼胚培养,胚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0 离体授粉离体受精 21 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第八、九章 22 原生质体概念,两种分离方法,纯化方法。 23 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及作用 24 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特点 25 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主要方法 26 体细胞杂交过程 27 融合产物的种类及特点 28 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 29 提高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方法 30 细胞突变体的类型及对应的筛选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 1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概念:是一种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重新再生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分类:(1)按外植体来源和特性分: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2)按培养方法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体液体两相培养 应用:(1)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种子无活力或配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一年多代育种(2)培育三倍体(3)单倍体育种(4)提高突变频率,筛选变异类型(5)经过细胞融合得到体细胞杂种(6)种质资源保存 2 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 无菌操作室(接种室) 培养室 高压灭菌室 细胞学实验室 3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 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漂白粉饱和溶液 10-30m 效果很好 氯化汞 0.1-0.2% 3-12m 效果最好 酒精 70-75% 10-30s 效果好 5 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水提供水分,营造环境 无机盐大量微量提供细胞生长所需元素 有机化合物碳源:提供能源、维持渗透压;维生素参与代谢;氨基酸,促进芽根胚状体生长和分化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节细胞生长 天然复合物 其他成分活性炭吸附;抗生素防止内生菌污染 6 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污染褐变玻璃化 7 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热不稳定成分如:IAA ABA ZT GA3 第三、四章 8 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9 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

水生生物学 第二章 藻类概述

第二章藻类概述 植物界-进化系统: 低等植物(lower plant):又称叶状体植物细菌、藻类、黏菌、真菌、地衣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又称茎叶体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生活环境: 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 水生植物(hydrophyte) 包括从低等的细菌、藻类到高等的种子植物 一、藻类主要特征 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长60m。 3、具叶绿素chlorophy1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autotrophic plant。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 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二、形态构造 藻类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棒形、弓形、新月形等。 藻体细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后者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原生质内有色素或色素体、蛋白核、同化产物等。 1.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裸藻、隐藻,少数甲藻和金藻无细胞壁 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pectin)组成 硅藻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 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phycoeolloid 无细胞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类型: (1)体全裸露,表层不特化为周质体(Perplast,也叫表质),细胞可变形。 (2)藻体表层特化成为坚韧有弹性的周质体,藻体形态较稳定。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板上还有刺。 (3)某些藻类还具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Iorica)。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囊壳的形状、开孔、附属物(如棘、刺、疣状突起等)在分类上,尤其在属、种的鉴定甚至分科鉴定上具重要意义。 3. 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chromoplast )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药用植物分类部分

第九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科 B.纲 C.目D.属 E.种 2.具有形态的变异、地理分布和生态上隔离的植物类群是( ) A.种 B.亚种C、变种 D.变型E.品种 3.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称为( ) A.菌核B子实体C.子座D.根状菌索E.孢子囊 4.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 A.孢子体发达B.孢子体退化C.配子体发达 D.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E.配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5.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 ) A.原丝体B.原叶体C.原植体D.外植体E.颈卵器 6.蕨类植物的茎多为( ) A.根茎B.块茎C.球茎D.鳞茎E小块茎 7.裸子植物特征性的化学成分是() A.生物碱B黄酮类C、树脂D.挥发油E.有机酸 8.天南星和半夏的入药部位是( ) A.根茎B.球茎C.块茎D.鳞茎E.小块茎 9.药材“西红花”是植物的( ) A.雄蕊B.雌蕊 C.花柱D.柱头 E.子房 (三)x型题 1.“种”具有以下特性( ) A.占一定的自然分布区B.为性质稳定的繁殖群体C.具有一定的生态隔离D.具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E.具有一定的季节隔离 2.孢子植物包括( ) A.菌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裸子植物E.地衣植物3.菌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无根、茎、叶的分化B.无光合作用色素 C.营养方式是自养的D.营养方式是异养的E.均具有性生殖 4.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 ) A.子实体B.根状菌索C.子座D.囊果E.菌核

5.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有( ) A.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B.植物体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C.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D.生活在潮湿地区E.自养生活 6.裸子植物属于( ) A.低等植物B.维管植物C.颈卵器植物D.孢子植物E.种子植物7.裸子植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 A.多为常绿木本B.木质部具管胞C.叶多针形、线形 D.花单性E.具多胚现象 8.裸子植物的花( ) A.无花被B.单性C.雄蕊聚生成雄球花D.雌蕊心皮包卷形成子房E.胚珠裸露 9.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中( ) A.孢于体占优势B.配子体占优势C.配子体极其退化 D.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E.配子体寄生在孢于体上 10.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为( ) A.具有真正的花B.孢子体高度发达C.胚珠包被在子房内 D.形成果实 E.具双受精现象 11.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有( ) A.多直根系B.维管束散生C.具网状脉D.花通常为4或5基数E.子叶2枚 12.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 ) A.多总状花序B.辐状花冠C.四强雄蕊D.侧膜胎座E.角果13.豆科蝶形花亚科的主要特征是( ) A.常有托叶B.花两侧对称C.旗瓣位于最内方 D.二体雄蕊E.荚果14.伞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为( )。 A.常含挥发油 B.茎常中空 C.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D.子房下位 E.双悬果15.唇形科的主要特征为( ) A.芳香草本B.茎四棱形C.叶对生D.花柱基生E.4枚小坚果16.菊科的头状花序中小花的类型有( ) A.全为舌状花B.全为管状花C.全为辐状花 D.中央舌状花,周围管状花E.中央管状花,周围舌状花 二、填空题 1.植物界分类单位(等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3.一种植物完整的学名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4. 高等植物常包括_____、_____、_____。

菊科和木贼科三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菊科和木贼科三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乳苣(Mulgedium tatarica Linn)为菊科(Compositae)乳苣属(Mulgedium)植物,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药用全草:用于肠痈、痈种、丹毒、目赤、瘀血腹痛、赤白带等。 波兰学者对乳苣进行过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愈创木型和吉玛烷 型的倍半萜。和尚菜(Adenocaul on himalaicum Edgew.)为菊科(Compositae)和尚菜属(Adenocaulon)植物,属于旋覆花族(Inuleae),本属约有3种,主要 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北美洲。 我国有1种,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西北地区。药用全草,味苦、性温。 有活血行瘀、解毒消痈、止咳平喘、利水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 疮痈肿毒、咳嗽、气喘、水肿等。 朝鲜学者对和尚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单萜甙和一 个新的链炔化合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为木贼科(Equisetaceae)木贼属(Equisetum)植物,分布全国各地。 药用全草,味甘、微苦、性平。有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明目退翳和止咳平 喘的功效。 用于目赤、肿痛、感冒、肝炎、食积、咳嗽哮喘、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胸 腹痞块;外用治疗跌打骨折等。据文献报道,木贼科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乳苣(Mulgedium tatarica Linn)、和尚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y.)及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三种植物,采用常规 的柱层析(CC)、薄层层析(TLC)、制备薄层层析(PTLC)和重结晶等实验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由培养物产生的无序生长且没有一定结构的薄壁细胞团。 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半连续培养:利用培养罐进行大量细胞培养的一种方式。 无性系变异: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胚状体: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看护培养:用同种或异种材料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培养细胞的一种方法。 无融合生殖:由配囊中卵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 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活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单细胞或小细胞团,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在受到不断拉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 早熟萌发:在培养后迅速萌发为幼苗,不继续进行胚状生长,超过正常发育阶段。 选择压: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一个性状被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势。 细胞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条件培养基:在培养集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促进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使原来在合成培养基上不能分裂的细胞发生分裂。 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子房或柱头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授给无菌花粉,使其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 同步化培养:培养基中大多数细胞都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

最新药用植物学详细总结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且位置不变) 二、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受精后发育成果实,保护、扩散种子)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精+卵=合子,精+2极核=胚乳)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花、果实的形态)为依据 器官演化的过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器官分化或特化的同时,常伴随着简化或退化现象 综合分析植物体各部分的演化情况来确定某特征的地位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假花学说真花学说 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花序演变而来,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 (主要观点: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为原始特征,有花瓣,两性,虫媒花为进化特征。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进化类型) 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 (主要论点:单性花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 恩格勒系统 1897年假花学说 哈钦松系统 1926年真花学说 塔赫他间系统 1954年真花学说 克朗奎斯特系统 1968年真花学说

双子叶植物纲 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 单叶互生;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多呈膜质 花两性或单性异株;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单被,花被3-6,宿存;雄蕊6-9,子房上位,心皮2-3,合生成1室,1胚珠,基生胎座 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多有翅 种子有胚乳 7.蓼科Polygonaceae♀*P 3~6 ,(3~6)A3~9G(2~3:1:1) ↑ [重要药用植物] 药用大黄:多年生草本。根和根茎肥厚,断面黄色。叶片近圆形,掌状浅裂,圆锥花序,黄白色花,根茎(大黄)泻热通便 掌叶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叶片掌状深(半)裂,花紫红色 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同掌叶大黄,叶片二回羽状深裂 正品大黄原植物——掌叶组 大黄伪品波叶组多种植物:河套大黄、藏边大黄、华北大黄等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 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应用 一、农业上的应用 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3)保存种质 (4)创造变异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三、利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 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方式 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 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污染及防治: 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只 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用。 2、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二、褐变及防止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概述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概述 一、生物技术概念及内容 生物技术(biotechnoli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先进生物技术手段: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酶工程。 ?改造生物体:获得优良品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品系。 ?生物原料: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长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物质,如淀粉、糖、纤 维素及次生产物等有机物质。 现代生物技术综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 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 ?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 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等。 ?以植物作为生物技术的实验材料有其特定的优点,那就是植物细胞大部分都有全能 性(totipotency),可以用单个细胞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这样,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单个植物细胞有可能再生成一棵完整的转基因植株。 ?植物基因工程用作外源基因的转化受体有许多种,包括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 分生细胞、幼胚、成熟胚、受精胚珠、种子和原生质体等。从这些受体细胞都可获得再生的转基植株。 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以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996年的2550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20亿亩,14年间增长了79倍。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后 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原理应用人工方法将生物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再将重组的DNA导入寄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予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 或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创造新品种,加速繁殖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过程,所以细胞工程包括①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②细胞融合技术(也称细胞杂交技术)、③细胞器移植技术等。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剖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 绪论 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 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浮游植物一般分 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其特点是: 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

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 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 海洋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

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 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 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 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 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 洋环境污染; 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 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 底; 硅藻 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

海玉竹及相关品种与药典黄精的鉴别概述

海玉竹及相关品种与药典黄精的鉴别概述 摘要】海玉竹是一味传统名贵中药,属百合科黄精属的一种药用植物热河黄精 的干燥根茎,具清热、养阴、生津、润燥、润肺的作用,这些与普通的玉竹功效 大致相同。不过海玉竹还能调和人体气血运行,亦能降血脂和血压,而且味道较 香无酸味,因此售价上要比玉竹稍贵。和玉竹一样,除了入药,海玉竹也是煲汤 的好食材,清润去燥,老少皆宜,深受东南亚和广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市面上黄精属多种植物比较混乱。本文就海玉竹及 相关品种(栽培品玉竹)与药典黄精(滇黄精、野生品黄精、多花黄精)的资源 分布、形态特征以及生药学鉴别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求源,弘扬传统中药文化。 【关键词】海玉竹;相关品种;药典黄精;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327-02 引言 目前中药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这次就针对海玉竹及相 关品种与药典黄精鉴别进行了探讨。主要通过资源分布和生长环境、形态特征、 生药学进行鉴别,并试述其市场应用价值和资源发展的趋势。 1.海玉竹及相关品种与药典黄精类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环境 1.1 海玉竹(热河黄精)的资源分布 海玉竹是中国特有种植物,独特区域分布于辽宁省的北镇、义县、兴城、绥中、北票、朝阳、建昌、凌源等市县;河北省的承德、围场、丰宁、青龙、宽城、迁西、隆化等市县;北京市的房山区、延庆县、怀柔区等区县;山西省的浑源、 五台、定襄等市县;山东省的泰安、淄博等市县。 生境:草丛,沟边,灌丛中,荒地,混交林下,林缘,林中,路边草丛中, 山谷,山谷灌丛中,山坡,山坡林中,山坡阴地灌丛中,石上。 1.2 栽培品湘玉竹(别名尾参、地管子、甜草根,猪屎尾等)的资源分布 湘玉竹独特区域分布于湖南省的邵阳、邵东、耒阳、隆回等市县。农田人工 栽培。 生境:生于山野、林下、灌丛阴湿处或石隙间。 2010版药典收载品种叙述如下: 1.3 滇黄精的资源分布 滇黄精独特区域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主产于贵州罗甸、兴义、 贞丰、关岭;云南曲靖、大姚;广西靖西、德宝、隆林、乐业。 生境:多生于阴湿的山地灌木及林缘草丛中,土地通常为肥沃的砂质壤土。 1.4 黄精的资源分布 黄精别名鸡头黄精(通称)、黄鸡菜、笔管菜(东北)、爪子参、老虎姜、 鸡爪参,独特区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东部)、河南、山东、安徽(东部)、浙江(西北部)。 生境:生于山地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或固定沙地低湿处。海拔800~2800米。朝鲜、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也有。为分布最广泛的品种。 1.5 多花黄精的资源分布 多花黄精独特区域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和西部)、 江西、安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中部和北部)、广西(北部)。 生境: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海拔500~2100米。

浮游植物概述(基础)

https://www.doczj.com/doc/9b6300740.html,/etc/jpk/shengwu/erliao/p1/main.htm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而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主要特征 藻类(algae)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肉眼看不见, 只有几微米(如小球藻Chlorella3~5 μm), 大的长达60 m (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体通常可以看做是简单的叶,故又称叶状体植物。藻类具有叶绿素,整个藻体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藻类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虽然高等藻类的生殖单位可以是多细胞构造,但均直接参与生殖作用,不分化为生殖部分和营养部分。藻类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藻体雏形胚的过程。 简单说来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形态结构 藻类体形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图:体形多样的藻类

1)细胞壁: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一个细胞的细胞壁多数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各门藻类不同。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黄藻门的某些种类细胞壁由果胶质组成。褐藻和红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藻胶,即前者为褐藻胶,后者为琼胶类。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黄藻常为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而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情况1有

药用植物学十大科精华

1毛茛科(Ranunculaceae) 多数草本无托叶,单叶分裂或复叶。基生互生稀对生,花被原始偶有距。 5 数花被雄蕊多,分离雌蕊多心皮。子房上位胚珠多,聚合蓇葖或痩果。2十字花科(Cruciferae) 蔬菜多由本科生,单叶基生或茎生。总状花序花两性,十字花冠4 基数。雄蕊四强共六枚,2 皮1 室膜隔离。子房上位为角果,侧膜胎座长短果。3蔷薇科(Rosaceae) 多具托叶叶互生,蔷薇花冠有萼筒。花萼5 枚基联合,花瓣5 数或重瓣。杯状花托雄蕊多花萼凹凸心皮数,四个亚科借此分。心皮1 枚为桃李, 心皮离生绣线梅。心皮合生苹果梨,花托凹陷为蔷薇。 3豆科(Leguminosae) 植物多为羽状叶,三出羽状或多回。花瓣5 数为蝶形,不为蝶形别亚科。雄蕊10枚9 + 1,子房上位单雌蕊。边缘胎座成荚果,凭借花冠分三科。辐射对称含羞草,真假蝶形辨云实。 4伞形科(Umbelliferae) 草本中空叶互生,特殊气味多药用。复叶通常为多回,叶柄基部形成鞘。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单伞复伞形。花瓣5 枚房下位,2 皮2 室1 胚珠。分果双悬侧压扁,果实棱部有油管。 5唇形科(Labiatae) 茎四棱,叶对生,挥发油脂遍全身。轮伞花序唇形冠,2 强雄蕊高处站。子房上位2 心合,留下4 个小坚果。薄荷藿香与荆芥,益母黄芩可活血。6菊科(Compositae) 此乃被子第一科,分布极广用极多。头状花序有总苞,舌花管花萼变毛。 5 枚雄蕊常合生,紧抱一起称聚药。下位子房珠室1 ,瘦果有毛随风跑。7禾本科(Gramineae) 此科常有禾与竹,农工绿化功勋著。秆空有节基分枝,单叶互生成两列。叶鞘舌耳有或缺,脉纵平行好分别。两性花小装小穗,颖包稃片裹浆片。雄蕊常3 药丁字,子房上位一珠室。颖果常作粮食用,稻麦黍粟见四处。8百合科(Liliaceae) 多年草本稀木本,基生单叶基互生。辐射对称花两性,6 枚花被两轮生。同数雄蕊与花对,子房大多安上位。 3 室子房中轴座,心皮3 数雌蕊复。茎大花美蒴果浆,葱蒜百合郁金香。 9鸢尾科(Iridaceae) 多年草本茎多样,长叶基生套折状。两性对称两轮生,花被皆为花瓣相。雄蕊3 枚基处生,柱头3 裂似花瓣。子房下位3 心皮,胎座3 室中轴长。蒴果背裂易种植,药用观赏皆为上。 10 兰科(Orchidaceae) 兰科植物是草本,内轮唇瓣好辨认,子房扭转合蕊柱,种子极多小如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