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舞龙规定套路图解兼容模式

亚洲舞龙规定套路图解兼容模式

亚洲舞龙规定套路图解兼容模式
亚洲舞龙规定套路图解兼容模式

亚洲舞龙规定套路详解

舞龙的来历

舞龙的来历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早在商殷时代,青铜器皿和甲骨上就刻有龙形图案;周代时龙纹已渐趋完整。古人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舞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之一。据《中国龙舟协会网》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民俗活动中就有舞龙项目。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舞龙”,平湖民间叫“调青龙”,也叫“舞青龙”、“龙灯舞”。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一天,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乍浦青龙山(九峰)南,青龙江里的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一老翁来到人间求医。郎中先生(大夫)把脉后甚觉奇异,问道:“老爷爷,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郎中先生让他显现原形,在他腰间的鳞片中发现有一条蜈蚣在作祟。将它捉出来除掉后,再经过拨毒、敷药,龙王的腰痛病很快就治好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对郎中先生说:“你们只要按照我的模样扎成一条青龙舞耍,就能保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百里平川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青龙江边的人们便以为老龙能兴云播雨,于是,平湖沿海(青龙江)一带,从前每逢干

旱,便舞龙祈雨,从此就有了调青龙的习俗。以后,演变为在新春和秋收后“舞青龙,保平安”的民间民俗活动。 还有一种“火龙”,也称“草龙”,是用竹篾编成圆筒,形似笼子,外面用茅草或稻柴、麦杆作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平湖东乡的新仓有处地名“草龙村”,相传,当年曾因善舞草龙而由此驰名一时。 据清《浙西水利备考》记载,平湖县城东之东湖,古时称“九龙港”。有嘉兴塘、乍浦塘、海盐塘、嘉善塘、上海塘等九派水道,犹如九条彩龙游弋于县城周边,湖中之绿洲(俗称大湖墩),便是一颗龙珠。九龙戏珠,犹如众星拱月,“九龙呈祥”就成了平湖水乡人民美好的祝词。于是,聪颖的平湖人,就有从单一的“舞青龙”,生发为“九彩龙”和“九龙呈祥”的群舞,使平湖的民间民俗娱乐活动,又大大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向更新更高的境地。 舞龙表演,有“单龙戏珠”、“双龙抢珠”和“九龙戏珠”等三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称一档,间隔五尺左右,一般都是单数(如七、九、十一、十三节)。龙头大小、轻重不同,按舞者膂力而定,一般重量约三十斤左右。因在龙头内点烛(今改用电光照明),故称“龙灯”。到了近代,随着华人的迁移,舞龙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舞龙运

舞龙运动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校龙狮课的开展,响应了“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也为当代大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课程性质、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舞龙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意志品质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舞龙运动课程的开展是对“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的有力支持,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程的性质、地位 舞龙课程技能教学部分以讲授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为基础,同时掌握技能与音乐的协调配合;以终生体育锻炼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因素;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传播舞龙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2. 舞龙的起源 舞龙活动,并非一个人所创作,也不是在一段时间或一个时代里完成的,而是经过一个地区的人们不断创造、逐步完善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偏于感性的、集群的民间艺术。舞龙起源于原始的求雨祭祀活动。人们之所以用舞龙来求雨,是因为:舞龙,含有地上的龙和天上的龙相感召、相会合的意思,或者说地上的龙已昂首起身,就要飞到天上了,就要变成滚动的云团、叱咤的雷电、壮丽的彩虹了。而云团、雷电、彩虹等都是和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这也就是说,地上的龙一舞动,天上的龙就会普降大雨,润泽四方了。在我国民间舞龙求雨的祭祀活动中,最早用于求雨的当属“应龙”。“应龙”是长着长翅膀的龙,神话传说中它有蓄水的本领,曾为皇帝争夺天下的战争效力;还曾协助大禹治水。因而在旱情严重的年月,人们就用泥土沙土做成“应龙”的模样,用地上的“应龙”感应天上的“真龙”,以求得天降大雨。当人们感觉到在地上用土做的龙缺乏灵性和活力时,想方没法的要使它活起来。例如四川文川羌寨求雨活动中的跳“麻龙”,这种民间活动是用两丈多长的粗麻绳作龙身,有巫师一人在一定的舞步中摔动长绳。这既然要有臂力,又要使巧劲儿,难度较大。麻龙颇为壮观。还有四川的耍水龙:舞龙人头戴柳圈,上身赤裸,手持杨柳枝做的龙,在锣鼓的引领下沿着大街小巷舞动。当舞龙队伍经过时各家各户便将事先准备好的水往它们身上泼洒,以求天降大雨。这些活动可算是舞龙的原型了。 发展 现代舞龙运动,是在传统舞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规定的场地、时间内进行的舞龙套路比赛。它在应用走、跑、跳、翻、滚转体等动作与舞龙技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舞龙者”的人体运动和姿态变化,来表演龙的游、穿、腾、翻、滚、喜、“组图”和“造型”,以此展现龙的精气 神韵,象征着各民族奋发向上、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现代舞龙运动,结构紧凑,编排新颖,并创造了许多高难度舞龙技巧动作,具有很高的体育锻炼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1994年5月第一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举行,试行了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标志着舞龙从民间活动到

五步拳教学设计及教案

武术(五步拳)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五步拳的教学激发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情分析 五步拳的教学预计1—3课时,本次课为第一课时,据了解学生多数在校外培训过舞蹈、武术和跆拳道,有一定的的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是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本课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和师生共同探讨等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本课以学习基本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学习五步拳1—4个动作为主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和怎么让学生去当好“小老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在五步拳1—4个动作的学习中,能找出套路中出现的基本步型。 2、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动作协调连惯。 3、通过学生教学生和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①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开始,课堂氛围活跃,在游戏过程中,强调技战术运用的同时,更要注重思 想品德的教育、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②武术运动动作幅度较大,游戏过后本课安排了几节关节操和柔韧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③一般性准备活运动后,根据本课主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了几节专门性的徒手操练习。 2、基本部分: ①首先让学生认知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然后 学习本课教学内容。 ②老师教完基本内容后,让学生自主研讨学习。方法是两人一组分散练习,要求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 当学生,把五步拳1—4个动作教习两次,然后一起研讨教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舞龙

什么是舞龙运动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属于长时间有氧运动, 什么是组图造型 是指在运动中利用龙体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 概括龙文化精神 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舞龙比赛有哪些 世界龙狮锦标赛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石狮)舞龙舞狮邀请赛全国龙狮精英赛国际龙狮公开赛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亚洲龙狮锦标赛 舞龙比赛要求时间 8-9min 龙头重量 不小于三千克 龙头杆高含龙头不少于1.8 龙珠杆高含珠不少于1.7 龙珠龙头杆高 1.7 1.85 不小于1.6 九节龙的龙身长度 不少于18m 龙珠球体和龙身直径为0.33~0.35 掉物品(服饰)躺地起立有附加支撑 扣0.1 掉器材)或损坏人体造型动作不到位 扣0.2 失误拖把改变动作顺序路线方向号码配带不整齐 扣0.3 场地边长不少于18,为20米正方形 器材损坏比赛中断重做扣一分 竞技舞龙运动发展的四个时期 ①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舞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带有深刻的宗教色彩,完全是求雨的祭祀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这一形式的存在,才孕育着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并为今后舞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国舞龙运动的萌芽,来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 ②形成时期 舞龙在汉代已经相当流行了,我们认为舞龙从祭祀舞蹈发展为耍龙灯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元宵赏灯的

有了相当的水平,而且其形式更符合表演艺术的要求,“舞龙”的娱乐和可观赏功能大大的加强了,因此可以认为“舞龙”已进入了形成时期。 ③发展时期 进入唐代,舞龙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舞龙”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原始祭祀的宗教活动,与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等社会活动密切的结合起来了,成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舞龙”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大大提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加上区域文化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舞龙”形式。 ④规范时期 近几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发展成为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众体育活动。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并且创编了两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举办了第一、二、三届全国舞龙比赛;第一、二届国际龙狮邀请赛;以及第三、四届农运会舞龙比赛,舞龙运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舞龙运动也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标志着舞龙运动进入了规范化发展时期。 龙文化及其生命力: ①龙是多元融合的神物,它来自自然物和天象又高于自然物和天象,其徽号标志的功能最明显,因而可称为广义的中华民族的图腾。 ②龙文化上下数千年,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中国龙文化研究专家庞进把龙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概括为“融合,福生,谐天,奋进”八个字,以激励人们传承舞龙运动,弘扬龙的精神。 ③龙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龙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祖先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龙联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龙反映着中华民族的进步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舞龙运动的好处 第一、文化传承功能。第二、教化功能。第三、健身娱心功能。第四、审美功能。第五、民族凝聚功能。舞龙人的特征 身体素质 1、力量素质 2、速度素质 3、弹跳素质 4、耐力素质 5、柔韧性素质 6、灵敏性素质 舞龙动作的难度分类 A级难度动作(分值:0.1分)B级难度动作(分值:0.3分)C级难度动作(分值:0.5分)是指舞龙的基础动作和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是指在舞龙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完成的舞龙技巧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技巧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 舞龙人五大特征 1、不怕脏:在地上躺,翻滚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不管脚下踩得是什么样的土地,动作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做,全不顾其他的杂念。 2、不怕累:他们不惜消耗体力,汗流浃背在他们看来便是付出的见证 3、不嫌烦:一个小小的动作被重复无数遍,舞龙人追求的是细节的完美。小到挥臂的弧度,力度,大到龙体的流线型舞蹈,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表现。 4、虚心受教:在一个严格的教练训导之下,如果哪个动作做的不够标准,是有可能收到苛责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舞龙人唯一会做的事只是将自己的动作不断地标准化。 5、追求完美:舞龙人追求的不只是动作的标准化,鼓乐与动作的配套和谐,龙形的美,更是龙“神”的美,在他们看来,只有神形具备的龙才是真正意义的龙。 我校舞龙运动的发展 自06年开设舞龙舞狮选项课以来,舞龙舞狮深受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近几年的对内发展与对外交流,特别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百校龙狮进课堂”的活动,

《舞龙运动》课程简介

《舞龙运动》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舞龙运动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代码:BTY01501 BTY01502 总学分:2 总学时:60 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面向专业:全校学生 先修课程:执笔人:程致远徐学涛 审定人:王洪恩吴秀云 课程内容简介: 舞龙运动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古老的文化积淀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唤起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舞龙运动课程在学校的开展,很好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强健学生体魄,娱乐身心;活跃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龙狮课的开展,响应了“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也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舞龙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0 学分:2 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52 面向专业:全校学生课程代码:BTY01501 BTY01502 先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程致远徐学涛审定人:王洪恩吴秀云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舞龙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意志品质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舞龙运动课程的开展是对“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的有力支持,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任务 (1)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学习了解舞龙运动的基本知识、精神与内涵;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时数总分配表

体育与健康人教六年级全一册武术套路五步拳教案

武术套路《五步拳》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基本武术套路五步拳的技术动作; 2.通过学习五步拳的练习及纠正,规范并巩固套路,改进技术细节。 3.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及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作 风。 重、难点1、技术动作完成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2、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到位。 教学 顺序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要求 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安排见习生;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徒手操: 1.头部运动:(4*8) 2.扩胸振臂运动(4*8) 3.肩部运动(4*8) 4.赴步压腿(4*8) 5.弓步压腿(4*8) 6.手腕踝关节运动(4*8) 7.马步冲拳 8.弓步冲拳 三、《五步拳》 并步抱拳 两脚并步站立,两拳收于腰间, 头转向左边。 弓步冲拳 ★组织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教师简单介绍本课的堂内容, 2、开始上课 ★要求: 1、缺席要提前请假 2、服装要便于运动 3、整队做到快、静、齐 4、专心听讲,认真练习 5、遵守课堂纪律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体操队形原地练习教法与步骤 1.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以及易犯 错误 2.示范:(分解完整) 1)慢动作示范(分解完整) 2)正常速度示范(分解完整) 3.指挥学生练习(口令) 4.纠正再练 组织:体操队形原地练习教法与步骤

中华传统——舞龙的由来

舞龙 舞龙,最早起源于汉代,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

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 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这强大的龙图腾氏族,由甘、峡南入西川;巴蜀之地,亦因会为此氏族蟠据而得名(巴蜀之家形字为巴巴,亦即是蛇的象形字),其后由四川再顺长江东下,武汉北上,到达中原的河南地区。后来与图腾的殷族敌对,以到一部分移往北方,即后来的匈奴,故此,匈奴王祭天地的地方亦称为“龙庭”,也表示与龙的关系。向南方迁移的,即周初时荆楚吴越各种民族及西南部的苗族。留在原地的一部分,虽为殷族所征服,但其文化势力则始终

五步拳少年拳图解说明

五步拳图解说明 预备姿势:(图1) (-)弓步冲拳: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 目视前方(图2)。 (二)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 目视前方(图3)。 并步抱拳(图1)弓步冲拳图2 弹腿冲拳图3 (三)马步架打: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图4)。 (四)歇步盖冲拳: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图5-1);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图5-2)。 马步架打图4 歇步盖冲拳图5-1 图5-2

(五)提膝仆步穿掌: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图1)。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图2)。 提膝仆步穿掌图1 图2 (六)虚步挑掌: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图7)。 虚步挑掌:图7 并步抱拳图8 (七)并步抱拳左脚向右脚*拢成并步。同时左钩手和右掌变拳,回收抱于腰间。目视前方(图8)。

少年拳图解 预备势:两脚并拢直立,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两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颌微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如下(图1) (预备势图1)(抡臂砸拳图2)(望月平衡图3) 1、抡臂砸拳:左脚向左跨一步,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下。上动不停,向左后方转体180°,同时左手向上、向左、向下绕环屈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向右后、向上抡起下砸,以拳背砸击左掌心作响,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视前下方(如图2)。 动作要点:转体、绕环、抡臂的动作要协调一致,砸拳与震脚要同时完成。 攻防含义:左手抡臂掳抓,右拳抡起下砸。 2、望月平衡:右脚后撤一步起立,同时右拳变掌,两手左右分开上摆,左手在头左斜上方抖腕亮掌;右手至右侧平举部位抖腕成立掌,掌心向右;左腿屈膝,小腿向右上提贴于右膝窝,脚面向下。眼随左掌转动,在抖腕亮掌的同时向右转头。目向右平视(如图3)。 动作要点:抖腕、转头、提腿的动作要同时进行。 攻防含义:回顾身后。 3、跃步冲拳:(1)上体左转前倾,左腿向前提起,左手向左下后摆至体后;右手以掌背向左下后挂至左膝外侧,掌心均向内,目视左下方。(2)左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向前上提,左脚随即蹬地向前跃出,两臂向前向上绕环摆动,目视右掌。(3)右脚落地全蹲,左脚随即落地向前伸直平铺地面成仆步;两臂同时继续由上向右、向下绕环,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屈臂成立掌停于右胸前。目视前方。(4)左掌经左脚面向外横搂,同时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变拳收抱于腰侧,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如图4)。动作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要与两手的动作自然相随。 攻防含义:跃步接近对方后,右拳前击。

中国舞龙竞赛规则 (新)

附录:中国舞龙竞赛规则(新) 第五章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第十四条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一、8字舞龙动作; 一、游龙动作 三、穿腾动作 四、翻滚动作 五、组图造型动作。 按动作技术易难分为:A级难度动作、B级难度动作、C级难度动作; A级难度动作:是指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 B级难度动作:是指在舞龙基本动作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的舞龙技巧动作; 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技巧动作,高难度的舞龙组合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 第十五条舞龙动作的难度分值 一、A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1分 二、B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3分 三、C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5分 第十六条舞龙创新难度动作 一、创编原则:必须符合舞龙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具备一定专项素质、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舞龙动作,必须是正式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 二、申报程序 1、填写创新动作难度申报表; 规范动作名称,并标明类别; 用录像形式形象地说明创新难度动作,也可用照片、画稿等技术图解以及精炼文字形象地说明(达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申报难度等级 2、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 3、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依据舞龙动作创编原则,对创新难度动作进行技术鉴别、定级,并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申报单位及有关部门。 第十七条舞龙动作规格、分类、难度定级 一、8字舞龙动作 运动员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 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 A级难度动作: 1.原地8字舞龙

舞龙活动教案

舞龙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2009、3、2——3、6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龙文化概述 课的任务: 1、想通过开展龙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一些基本本领(画龙、写龙、做龙、唱龙、舞龙、刻龙),增强学生对龙文化的认同感,逐步了解民族文化,领会龙的精神(团结合作、造福人类、开拓奋进)的实质 组织过程: 一、中国龙文化概述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二、说说你心中怎么认识龙的?

活动时间:3、9----3、13 教学内容: 1 、学习舞龙基本方法: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的基本方法 2 、学习舞龙基本步法:矮步、圆场步 课的任务: 1)学习舞龙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的基本技术,掌握动作要领、方法。 (2)学习舞龙基本步法中矮步、圆场步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3)结合步法练习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基本技术。 (4)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组织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活动。(四)准备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肩部绕环、腹背运动、弓仆步压腿、正压腿、踝腕运动、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舞龙基本方法: 1 、持龙珠方法: 龙珠为龙队的指挥者,在鼓乐伴奏下,引导龙完成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 2 、持龙头方法: 龙头为龙队的领导者,应高大有力,紧随龙珠移动,带领全队完成各种动作,展现龙的威武壮观。 3 、持龙把方法: 持龙把者为整个动作的完成者,随时保持龙形、龙貌,展现龙的精神风貌。 4 、持龙尾方法: 持龙尾者须轻巧灵活,反应敏捷,随时保持龙尾的摆动,体现龙的生气与活力。 龙珠要求: 1 、双眼注视龙珠,环视龙及周边情况变化。 2 、与龙头协调配合,保持 1 米左右距离。 3 、龙珠应不停的转动。 龙头要求: 1 、紧随龙珠,与龙珠协调配合。 2 、刚劲有力,节奏分明。 3 、舞动时不能碰擦龙身及舞龙者。 龙把要求: 1 、持把者,切不能露把,以免刮伤队友。 2 、舞

舞龙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舞龙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汉族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为什么叫舞龙呢?这是因为,“龙”是中国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中国人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正好,今天我校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舞龙队来表演。 齐心协力划龙舟。舞龙队的奶奶们,个个生龙活虎,浑身是劲,可不输那些年轻人呀。看吧,只见她们三两下就把长龙变成了一艘龙舟,真像变戏法啊!这条龙舟看起来雄伟、精美、壮丽。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就在这艘龙舟上,它正载着我们一起乘风破浪,驶向彼岸。这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舒畅了。龙舟代表一帆风顺,这可是对大家的深深祝福。 更上层楼跳龙门。下面就更加精彩了,她们游走一圈后就把长龙摆成了龙门。俗话说得好:鲤鱼跳龙门。我又好似变成了一条小鲤鱼,正在浑身使劲,努力跳过那高大的龙门。越过龙门的一刹那,我成了一条腾飞在空中的巨龙,那感觉可不是之前的小鲤鱼能体会到的,那是成功的喜悦。

盘龙似锦节节高。接下来就更加精彩绝伦了!先是举着龙头的人站在中间,然后龙身和龙尾慢慢地围在四周,这条长龙盘旋而上,就感觉要一飞冲天,直入云霄了,那场面,那气势,可把观众给看呆了。盘龙代表着一年比一年更聪明、更厉害。 龙花盛开千家富。这可是压轴好戏,龙头和龙尾,首尾相接,龙身组成花瓣的形状,我想这应该是一朵巨型的牡丹吧,因为中国人都认为:牡丹意味着富贵。那花在原地转动起来,真是活灵活现。忽然有一个人被抬了起来,那人左右手各拿着一束鲜花,这象征着每家每户都花开富贵。 这场舞龙表演又壮观又好看。可真是“齐心协力划龙舟,更上层楼跳龙门。盘龙似锦节节高,龙花盛开千家富。”呀!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

舞龙的相关知识介绍 作者:韩以轩2012年5月24日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一、舞龙运动基本技术: 1.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体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运用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 2.游龙动作。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运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 3.穿腾动作。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要求在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 4.翻滚动作。龙体呈立圆或斜圆状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度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要求滚翻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翻滚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 5.组图造型动作。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要求活动图案构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解脱要紧凑、利索。 二、舞龙运动技术教学: (一)舞龙教学阶段的划分 1.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进行舞龙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的教学。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2.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基础套路,掌握其套路动作方法、路线及方位确定。 3.第三阶段。在全面掌握基础套路的基础上,学习难度较高的自选套路,同时,鼓乐配合集体练习。掌握人、龙、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理论传授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指导技术。 划分阶段是为了确定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每个阶段紧密相连,

舞龙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2009、3、2——3、6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龙文化概述 课的任务: 1、想通过开展龙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一些基本本领(画龙、写龙、做龙、唱龙、舞龙、刻龙),增强学生对龙文化的认同感,逐步了解民族文化,领会龙的精神(团结合作、造福人类、开拓奋进)的实质 组织过程: 一、中国龙文化概述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二、说说你心中怎么认识龙的?

活动时间:3、9----3、13 教学内容: 1 、学习舞龙基本方法: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的基本方法 2 、学习舞龙基本步法:矮步、圆场步 课的任务: 1)学习舞龙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的基本技术,掌握动作要领、方法。 (2)学习舞龙基本步法中矮步、圆场步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3)结合步法练习持龙珠、龙头、龙身、龙把、龙尾基本技术。 (4)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组织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活动。(四)准备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肩部绕环、腹背运动、弓仆步压腿、正压腿、踝腕运动、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舞龙基本方法: 1 、持龙珠方法: 龙珠为龙队的指挥者,在鼓乐伴奏下,引导龙完成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 2 、持龙头方法: 龙头为龙队的领导者,应高大有力,紧随龙珠移动,带领全队完成各种动作,展现龙的威武壮观。 3 、持龙把方法: 持龙把者为整个动作的完成者,随时保持龙形、龙貌,展现龙的精神风貌。 4 、持龙尾方法: 持龙尾者须轻巧灵活,反应敏捷,随时保持龙尾的摆动,体现龙的生气与活力。 龙珠要求: 1 、双眼注视龙珠,环视龙及周边情况变化。 2 、与龙头协调配合,保持 1 米左右距离。 3 、龙珠应不停的转动。 龙头要求: 1 、紧随龙珠,与龙珠协调配合。 2 、刚劲有力,节奏分明。 3 、舞动时不能碰擦龙身及舞龙者。 龙把要求: 1 、持把者,切不能露把,以免刮伤队友。 2 、舞

五步拳中基本手型和步型

武术基本手型与步伐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就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得与器械得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与单势练习。 抱拳礼:汉族传统礼仪(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就是汉族特有得传统礼仪,抱拳,就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古代练武之人切磋时抱拳礼有两种。ASd9YC7。 抱拳礼动作要领与方法: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与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t4e1YRM。 抱拳礼得含义: 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得意思。Fwwe3k9。

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得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就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LyzIbWa。 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④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并出,意思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为反清、 现在我们介绍武术得基本手型 1、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得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得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vMvRe2A。 2、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得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cXozlHM。

试论中国舞龙运动的现代化

试论中国舞龙运动的现代化 发表时间:2008-12-19T16:58:39.42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薛凌[导读] 摘要:在比较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运动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组织与竞赛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对舞龙运动那个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其整体地位,融入世界主体文化以及现代中国舞龙运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舞龙现代舞龙运动 摘要:在比较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运动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组织与竞赛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对舞龙运动那个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其整体地位,融入世界主体文化以及现代中国舞龙运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舞龙现代舞龙运动舞龙运动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运动活力,成为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价值和观赏价值。无论是发端于原始的龙舞,还是现代的竞技舞龙,无不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华夏文明的精髓。 1 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的差异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和丰富的文化色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舞龙在产生和向现代转型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 1.1 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传统舞龙起初是一项民俗民间的体育活动,它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宗教活动的开展以及民间节日文化和社火等活动的盛行逐步形式并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人们将传统舞龙运动搬上了竞技擂台,于是便产生了竞技舞龙。一时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舞龙队以及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人才。如湖南的三环舞龙队,重庆的铜梁舞龙队,上海的三林舞龙队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于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同年,国际龙狮总会成立,我国舞龙运动开始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2 组织与竞赛的方式不同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运动在组织与竞赛方式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传统舞龙的组织与竞赛方式都体现着各地区鲜明的文化特点,而现代舞龙运动在组织与竞赛方式日趋规范下正在逐渐淡化这种文化差异。传统舞龙是由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发展创造的,依据本土的文化传统,确定龙的样式、以及比赛的时间和方式等。现代舞龙运动自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后,在比赛的形式上保留了传统舞龙中“龙”的游弋、起伏、翻滚、腾越、穿插等动作,但从其组织的严密性、竞赛的合理性、比赛的观赏性来看,已日趋规范和科学。。 1.3 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不同传统舞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产物,它处处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吉祥的化身,相信它能兴云作雨、消灾保佑、除恶辟邪和降妖伏魔,总是抱着一种宗教观念和宗教情绪式的虔诚,然而,在当代,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冲击,现代舞龙运动正演变为一种具有较强经济贸易色彩的、以文化促进商品经济的综合活动。随着竞赛体制朝着更趋合理的方向转变,现代舞龙运动中的原始习俗正逐步减少,一些宗教祭祀活动在流于形式。 1.4 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传统舞龙总体上作为先民们自由精神生产的产品,体现着在实践中发展的人的本质力量。传统舞龙以一种在今人看来近乎荒诞、虚幻、神秘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给先民们超越现实的需要以虚幻的满足,这也被视为传统舞龙得以代代相传、生息发展的原因之一。现代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身也是群体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娱乐的文化生活方式。在遵循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作用和社会整合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对民众有广泛吸引力的系列活动,来发挥其巨大的教育潜能。 2 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的联系传统舞龙与现代舞龙的联系主要体现在:①传统舞龙是现代舞龙运动的基础,今天仍然制约着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方向。②不论各个民族舞龙的时间、场所、风格以及其内涵有多少差别,但就舞龙这一基本竞技娱乐活动形式来看,都是共同的。③由参与者配合协作——集体运动项目的文化质点产生的极大的美学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接受,并被强化为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④传统舞龙的比赛形式、标准,在一定意义上仍然规定着现代舞龙运动的标准和要求,配合协作的整体观念在现代舞龙运动中仍然十分重要。中国舞龙运动现代化的进程得以有条不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舞龙具有的民族性、延续性、多样性、观赏性、娱乐性的永恒魅力,及其保留下来的竞技性质、组织形式、运筹能力以及韧性等等。 3 传统舞龙向现代舞龙转化引发的思考中国舞龙运动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已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力求在不放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谈现代化,。 3.1 从祭祀性质到竞技性质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的文明进步必然推动民间体育由简单向复杂、由原始的低层次向现代的高层次发展,向着体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本质力量的娱乐、健身、审美的体育的方向演变。随着神秘主义直觉思维方式的逐渐被打破,民间体育民俗呈现出由最初的娱人——娱神,再由娱神——自娱、娱人方向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不是单纯的返璞归真,而是在新的高层次上的复归,其中某些活动还继续向竞技体育的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和瑰宝。现阶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要防止一种以西方竞技体育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方式和功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背离项目本身文化内涵的倾向,要确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并尽可能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其各种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3.2 保持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底,但能否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作出符合文化的时代性选择。舞龙这项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历史文化演变过程中,民族特色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其文化融合性所带来的民族认同感和人文精神,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后,仍然具有原来的意义和价值。奥林匹克运动的“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体现的是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这其中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也不可避免被融汇在舞龙运动之中。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文化发展的两极,文化的世界性趋势越是加强,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愈发明显。 3.3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中华文化博大宽阔的气度,也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和合精神与凝聚力。民族传统体育与强调体育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比赛激烈程度的现代体育不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强调的是游戏娱乐性和集体性等社会属性。随着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加强,西方国家在逐渐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的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势在必行。如果我们不把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视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自觉地从事世界体育文化的创造,那么,中华体育文化就要失去其创造的活力与对话的权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