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肥城市中医医院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症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关于开展2018年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申报工作的通知》(鲁卫函〔2018〕332号)要求,我院决定开展“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的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设立创建活动项目小组

组长:张斌

副组长:尚海峰、张强

组员:白恩忠(医务科)孔冬云(护理部)王传岱(肿瘤科)冯程(普外科)张志杰(胸外科)陈风华(妇科)梅汝军(药学部)石红(病理科)庞祥俊(影像科)

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传岱兼任,办公室成员为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负责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工作职责为:

1、制定创建示范病房的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定期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定期检查癌症治疗情况、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3、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组织小组成员及创建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创建活动的方案及相关要求,开展后每年至少一次癌症规范化治疗培训;

4、印制癌症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症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5、积极组织并配合各级评审工作。

(二)设立科室创建小组

组长:王传岱

副组长:李兆冰王玉红

成员:李勇波李正旺梁建伟张宏竹杜利车敏陈国栋

科室创建小组工作职责为:

1、熟练掌握相关文件,严格按照泰安市下发的《县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达标评审标准》进行准备、评估、创建工作;

2、临床药师负责癌症药物用药指导,每周一至周五参加创建科室癌症治疗患者早查房。定期对癌症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3、建立会诊机制,疑难病历应申请创建办公室组织肿瘤科、药剂科、麻醉科等有关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有记录。

4、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开展癌症治疗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等;

5、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症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评估并记录,出院癌症患者随访率≥70%(出院后一周内电话随访率);

6、建立癌症患者宣教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教讲座、科普培训,病区设有创建活动公示、疼痛治疗知识教育宣传栏.

二、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宣传动员及自评)(2018年8月-2018年9月)。

1.制定下发“规范化病房建设”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下发《癌症规范化治疗手册》。

3.开展活动宣传与动员工作,完善科室各种宣传材料、宣传板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1月)。

1.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开展“规范化病房建设”创建相关工作。

2.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并部署相关工作,接受市级“规范化病房建设”创建活动评审。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9年1月)。

1. 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终期总结评估。

2.接受市卫生厅(或卫生部)组织对全国“规范化病房建设”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3.参加各地区、各医院间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研究建立肿瘤和癌症规范化治疗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的及重点要求

(一)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1.按照肿瘤诊疗相关规范、指南要求,开展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2.建立癌症评估标准和治疗规范,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3.建立常见癌症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建立医院癌症多学科会诊制度,组建单病种癌症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依托MDT团队开展初诊/疑难癌症病例多学科诊疗,使患者MDT率逐步提高。

4.筹备创建省-市-县远程会诊与双向转诊网络体系,定期对远程会诊率和双向转诊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落实。

(二)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

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建立患者定期宣教制度,采用发放患者宣教手册、设立宣教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癌症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肥城市中医医院

2018年8月18日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癌痛示范病房相关制度文档版

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医师人员培训制度 1、接诊癌痛患者的医师基本要求: 1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接受过系统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3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6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并能对下级医生的癌痛治疗进行纠正和指导。 2、在符合癌痛患者接诊要求的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癌痛治疗的住院医师要求:1 每年至少接受 1 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的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每次培训时间需要在 2 学时以上; 2住院医师在接受完整的规范化癌痛治疗培训后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 3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悉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3、无痛病房医师培训制度 1肿瘤专科要求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癌痛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用药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则法规的学习和癌痛发病机理、癌痛评估、癌痛规范化治疗、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处理、难治件癌痛的诊疗规范等内容: 2每次培训安排主治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授课,授课学时数作为教学考核内容指

标之一 3每次培训内容参加人员需登记在册,纳入院内培训学分记录并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4每季度进行不定期的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围绕癌痛规范化诊疗,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1(1)

癌痛规化治疗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对于吗啡个体化用药不正确的() A.由于样体差异大,剂量不应受推荐标准限制 B.对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起始剂量不需减少 C.对不能口服吗啡者,可考虑经直肠、透皮等,最后考虑注射途径 D.剂量调整拟有效镇痛为参考 2.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 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 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C.止痛强度为吗啡的 10 倍D.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E.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是 13-14 小时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用缓释吗啡处理 B.吗啡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最常见副作用的便秘 C.如果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应该增加给药频率 D.吗啡镇痛剂量要受药典“极量”的限制 4.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 5.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 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 C.轻度疼痛:( 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

E.重度疼痛:(7-10)/10 6.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 A.遵守2个基本原则? ? B.已经向全球推荐? ? C.可以使 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7.吗啡镇痛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注射途径是最后考虑的使用方法? ?B.吗啡剂量有极限,不能无限制增大剂量? ?C.按时给药可减少耐药性发生? ?D.口服吗啡经济简便,较注射更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 ?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 ?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 ?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美散痛效力弱,半衰期短,不易蓄积? ?B.曲马多系强阿片制剂,需控制性使用? ?C.杜冷丁是强阿片制剂,用于慢性疼痛安全方便? ?D.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剂,一般不用于癌性镇痛? ?E.芬太尼针剂常用于镇痛泵 10.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代谢产物容易蓄积而产生神经中毒症状? ? B.长期用于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属禁忌? ? C.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 ?D.对老年病人和肾功不全者,小剂量绝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 二、判断题(正确则在括号内“√”,错在括号内“×”): 1.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针剂,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最多5天的处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

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创建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管理制度

肥城市中医医院 创建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工作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创建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癌症规范化治疗的整体水平,特制订肥城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创建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工作管理制度。 一、科室主任是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要对本科室的各种项目按照泰安市县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达标评审标准来进行检查指导。 二、科室要按照评审标准对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标准的要求对科室进行硬件及人员等各个方面的配备工作,熟练掌握最新肿瘤诊疗规范指南等文件熟练掌握癌症患者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癌症全面评估和治疗。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症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建立健全医护人员培训制度并做好培训记录。①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组织相关医护人员每年接受一次癌症规范化治疗培训。②编制医护人员癌症规范化治疗手册。按照癌症有关诊疗规范要求,印制癌症规范化治疗医师操作手册和护理手册,并保证癌症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四、建立癌症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措施,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及时进行疗效评价及副反应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履行病情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实施癌症规范化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开展癌症治疗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六、实施癌症个体化治疗,根据我国国家癌症诊疗规范指南,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因病施治。 七、建立癌症规范化诊疗流程,建立癌症患者治疗流程,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力争癌症患者规范化诊疗率达 100%。 八、建立疑难复杂癌症患者会诊制度,建立会诊机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能够组外科、疼痛科、药剂科、麻醉科等有关科室医师进行会诊,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九、建立患者宣教制度。①建立癌症患者宣教制度。定期举办癌症患者宣教讲座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普培训,发放患者宣教手册,对患者以及其家属开展癌症治疗相关知识宣教。②设有创建“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活动公示、疼痛治疗知识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新宣教内容,要求在病人床头张贴脸谱图和疼痛评分尺等,强调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做到及时、动态评估。科室张贴有关宣教活动的表格,制定宣教计划,定期开展患者教育活动。 十、建立癌症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症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癌症评估并记录,保障患者得到持续、合理、有效的癌症治疗。 十一、建立肿瘤筛查和咨询制度,建立咨询门诊,开展常见肿瘤的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疑似患者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2018-09-01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 活动方案

-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立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改进医疗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活动目标 利用3年时间,经过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立活动,至底,在全国范围内创立150个“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下简称“示范病房”),其中三级医院示范病房100个,地市级二级和县级二级医院示范病房50个。经过示范病房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中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加强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三、活动范围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 四、组织管理 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示范病房”创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主

要职责是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成立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专家组(名单见附件);确定“示范病房”创立和审核标准;指定机构具体负责“示范病房”创立活动;组织对“示范病房”申请单位进行审核;审定“示范病房”名单;对创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等。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专家组主要负责为创立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拟订“示范病房”创立和审核标准;协助制订癌痛规范化诊疗相关技术文件,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并组织培训;协助对“示范病房”申请单位进行技术审核和指导,分析工作相关信息等。 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负责“示范病房”创立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协助组建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专家组;协助制订“示范病房”创立和审核标准;印制癌痛规范治疗相关培训教材并组织培训;协助组织对“示范病房”申请单位进行技术审核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信息分析评估等。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医院“示范病房”创立相关工作。 五、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示范病房”创立活动重点在于进一步规范对肿瘤患者诊疗行为,加强医院的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提高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患者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与实施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与实施 癌痛是造成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抗癌治疗和生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科建立和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癌痛护理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创建过程中重视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制订编写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疼痛评估-实施镇痛-健康教育-观察记录-随访”的流程进行实施。建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后,规范了护士对疼痛处理的流程,提升了护理人员正确处理疼痛的能力,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我院无痛病房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Abstract] Cancer pain is one of the major pa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anticancer therapy.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nstration ward of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ncer pain nursing work i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of the Fif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 detailly in this paper.Nurse training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creating were attacted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and the process accordance with the pain assessment,implementation of analgesia,health education,observation records and follow-up was strictly implemented.After establishing demonstration ward of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the process of nurses treating the cancer pain was regulated,the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affs to deal with cancer pain was enhanced,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as effectively promoted,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improved.This work played a good exemplary role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painless ward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 Cancer pain;Standardized treatment;Demonstration ward;Nursing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一般是指由肿瘤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疼痛,是造成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抗癌治疗和生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神经干、神经根或神经丛,侵犯骨骼或骨膜、五脏六腑、大脑和脊髓,侵犯或堵塞脉管系统,引起局部炎症、溃疡甚至坏死等情况下均可导致最痛苦和难以忍受的疼痛[1-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5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50%的中期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90%会经历疼痛,其中30%~45%为严重疼痛[3-4]。据WHO最新报告,2012年全球有1400万例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200万,新发病率数字将增加70%,而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癌痛的治疗[5-6]。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原卫生部办公厅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7]。2012年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内一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等67家单位成为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起到了重要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各省市均已制订了“癌痛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

年收治晚期

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

4.7.6.1.c1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1、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三阶梯治疗方法和非三阶梯治疗方法 2、非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一)三阶梯治疗方法 1.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首选无创(口服、透皮等)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首选无创途径(口服、透皮等)给药 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其它无创性途径给药:透皮帖剂、直肠栓剂、经口鼻粘膜给药等 (2)按阶梯用药: 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药物。 A、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第一阶梯) B、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二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第三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3)按时用药 根据时间药理学原理,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4)个体化给药 癌痛个体对麻醉止痛药的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明显,故要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 强调癌痛治疗前应花一些时间(15分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癌痛治疗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有癌痛应及时止痛,阿片类药用于癌痛不会“成瘾”,如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等;目的: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药物选择与滴定 第一步: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止痛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及滴定 第二步:根据疼痛类型(部位、性质),选用辅助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遵循“同效低价”的原则,即同类药物中,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可靠、性价比高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即释片;阿片类药物,优先使用吗啡即释片,若止痛效果不稳定或不方便时(如夜间睡眠痛醒)可考虑换用吗啡控释片,进食困难或口服吗啡副作用严重时(如严重便秘)的患者考虑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轻度疼痛,尤其适用合并骨及软组织转移性疼痛,也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当其剂量已接近限制性剂量而疗效不佳时,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药物:可待因、曲马多)。 (2)阿片类药物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就是人类得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就是患者得基本权益,也就是医务人员得职责义务。疼痛就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与难以忍受得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得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得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得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得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与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与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与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得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得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

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得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她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得其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得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得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得组织损伤或潜在得损伤相关,就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得生

2020华医网继续教育市级项目-护理-关注度癌痛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

癌症发病概况及癌痛概述 1、当前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B) A、肺癌 B、乳腺癌 C、结直肠癌 D、肝癌 E、胃癌 2、我国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为(C ) A、112万 B、212万 C、312万 D、412万 E、512万 3、以下关于癌痛的认识不恰当的是(D) A、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B、癌痛常为慢性疼痛 C、癌痛的发生与肿瘤发生的部位、特别是肿瘤对机体的破坏及破坏程度密切相关 D、癌痛是晚期肿瘤的信号 E、肿瘤侵犯、神经受压、梗阻、溃疡感染均能引起癌痛 4、当前我国全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A ) A、肺癌 B、胃癌 C、肝癌 D、结直肠癌 E、乳腺癌 5、当前我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A ) A、肺癌和肝癌 B、食管癌和胃癌 C、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D、食管癌和乳腺癌 E、胃癌和结直肠癌

我国癌痛治疗现状 1、癌痛的治疗原则不包括(B ) A、口服首选 B、按需给药 C、阶梯给药 D、剂量个体化 E、注意具体细节,关注危险因素 2、以下属于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是(D) A、阿司匹林 B、扑热息痛 C、布洛芬 D、芬太尼 E、吲哚美辛 3、WHO的报告显示,(C )癌症晚期患者出现明显疼痛 A、10% B、30% C、50% D、70% E、90% 4、评估疼痛的“金标准”是(D ) A、医生的诊断 B、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评估 C、患者自我评估 D、患者的自述 E、BPI量表 5、WHO推荐使用(A)作为衡量和评价国家或地区整体癌痛治疗的重要指标 A、人均吗啡消耗量 B、人均阿司匹林消耗量 C、人均扑热息痛消耗量 D、人均阿片消耗量 E、人均可待因消耗量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疼痛医学中心 (530007) 蒋宗滨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二十年癌痛治疗的成就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经过科学论证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和知识,可以控制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1986年WHO发布《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20年来,在全世界癌痛治疗医务工作者以及各国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癌痛治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二十年来,中国政府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使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1、制定了中国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在孙燕、李同度、陈妙兰等专家教授的积极倡导下,1990年我国卫生部与WHO专家合作,正式开始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1991年卫生部以卫药发(91)第12号文下达了《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1993年又以文件形式发布了《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1999年我国出版《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修订版,并在2002年再版;1999年出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2005年出版孙燕、罗爱伦教授主编的《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规范化培训》教材,从而使我国癌症疼痛治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癌症疼痛治疗知识不断更新、规范和普及 1993年至1997年期间中国卫生部与WHO、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联合举办十几期癌症疼痛姑息治疗培训班及骨干培训班。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癌症姑息治疗及康复专业委员会、各省市肿瘤专业学会组织及制药企业积极参与癌症疼痛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学术活动。全国各省市地区举办各种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学习班、专题学术研讨会和病例讨论会。通过这些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活动,促使大多数肿瘤专科医护人员、医药管理人员对癌症疼痛问题有较深刻认识,同时澄清了药物耐受性、药物身体依赖性、药物精神依赖性等基本概念,解除了阿片类止痛药“成瘾恐惧症”的思想束缚。 3、越来越多的癌症疼痛患者得到合理的止痛治疗 阿片类止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关键性止痛药物,也是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阿片类止痛药的消耗量也成为反映国家和地区癌症疼痛患者是否得到合理止痛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之前,我国的阿片类药物医疗用药消耗量极低,居国际麻管局(INCB)统计国家的倒数第2位。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吗啡医疗消耗量从1983年的7 kg/年(人均消耗量0.006 mg)升至2002年的253 kg/年(人均0.195 mg),年消耗总量增长35倍(人均消耗量增长31.5倍)。可待因和芬太尼的消耗量也逐年增长,可待因从80年代的395 kg/年升至2002年的4200 kg/年;芬太尼从1995年的236 g/年升至2002年的1607 g/年。 4、阿片类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保障了止痛药的充足供应 WHO在2000年颁布的《国家麻醉药品管制政策平衡原则》中强调:“尽管治疗癌痛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所有止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药是癌痛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对中重度癌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INCB及各国管理部门必须保证止痛治疗的阿片类药品供应”。由于阿片类止痛药的供应和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国卫生部和国家药品及食品监督管理局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及药品供应与管理平衡原则,对癌症疼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供应管理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阿片类镇痛药品供应与管理政策的调整是:医疗机构购买麻醉药品在1995年之前实行

201X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

2016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6分) 1、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 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口服给药、 按阶梯用药 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 节。 3、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 24小时用药总量的 10%-20% 。 4、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 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剂量滴 定。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mg/d, 对乙酰氨基酚2000 mg/d,塞来昔布 400 mg/d。 6、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300-599 mg/d, 超大剂量标准是 >600 mg/d。 7、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 定的初始剂量为 5-15mg 毫克/次。 8、、为门(急)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 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 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十五常用量; 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七日用量。 9、疼痛是癌痛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 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10、FDA对阿片耐受的定义为: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 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 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篇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培训参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 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 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 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 者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治疗和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 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

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mg/d,对 乙酰氨基酚mg/d,塞来昔布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mg/d,超大剂量标准是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 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 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 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 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

肥城市中医医院 “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症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对肿瘤患者得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关于开展2018年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申报工作得通知》(鲁卫函〔2018〕332号)要求,我院决定开展“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得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设立创建活动项目小组 组长:张斌 副组长:尚海峰、张强 组员:白恩忠(医务科) 孔冬云(护理部)王传岱(肿瘤科)冯程(普外科)张志杰(胸外科) 陈风华(妇科) 梅汝军(药学部)石红(病理科) 庞祥俊(影像科) 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传岱兼任,办公室成员为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负责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工作职责为: 1、制定创建示范病房得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定期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定期检查癌症治疗情况、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情况与病例质量等; 3、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组织小组成员及创建科室得相关医护人员熟练

掌握创建活动得方案及相关要求,开展后每年至少一次癌症规范化治疗培训; 4、印制癌症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症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5、积极组织并配合各级评审工作。 (二)设立科室创建小组 组长:王传岱 副组长:李兆冰王玉红 成员:李勇波李正旺梁建伟张宏竹杜利车敏陈国栋 科室创建小组工作职责为: 1、熟练掌握相关文件,严格按照泰安市下发得《县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达标评审标准》进行准备、评估、创建工作; 2、临床药师负责癌症药物用药指导,每周一至周五参加创建科室癌症治疗患者早查房.定期对癌症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3、建立会诊机制,疑难病历应申请创建办公室组织肿瘤科、药剂科、麻醉科等有关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有记录。 4、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开展癌症治疗得目得、风险、注意事项等; 5、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症规范化治疗得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并记录,出院癌症患者随访率≥70%(出院后一周内电话随访率);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概要

编者按现有证据表明,在阿片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改善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滥用和挪用,提高费用效益比,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学会(ASIPP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有关使用阿片治疗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指南。指南的全文刊登在最近发表的Pain Physician杂志上。该指南主要由疼痛介入治疗医师使用。本指南没有提出硬性规定的治疗建议。现摘译其中第8.0节阿片使用原则部分供大家参考。 阿片使用的原则 序言 在疼痛介入治疗中,病人可能不仅接受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还可能接受其他控制性或非控制性药物的治疗。另外,病人还可能接受控制性药物作为介入技术的辅助治疗,或用其治疗并存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基本观念 处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原则是: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价(法定进行生理评价,选择进行心理评价,正确记录定期评价的疗效结果,特别需要评价的是对功能状态的影响、疼痛缓解程度,发现和治疗不良事件,监测滥用行为。另外,病人还必须遵守控制 性药物协议和各个机构提出的规定指南。图1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表1为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流程。 图1 慢性疼痛综合评估和处理的建议流程 1、评估和处理 2、病史 疼痛史 用药史

心理社会史 3、评估 生理 功能 心理社会 诊断性试验 4、印象 5、处理计划 6、其他治疗手段 7、诊断性介入技术 8、治疗性介入处理 9、再次评估 10、持续疼痛 新发疼痛 疼痛加重 11、疼痛充分缓解和功能状态改善 12、再次全面评估 13、出院或维持 评价

合适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基于对病人当前症状的最初评估做出的治疗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和治疗中最关键的三个要素是病史、体检和治疗决策。其他内容包括会诊、协调治疗、当前问题的性质和面对面评估所需要的时间。 病史 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系统回顾、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 现病史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由最初发生到现在有关当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情况。现病史包括的内容有: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时间分布、背景情况、影响因素;伴发的症状和体征。 系统回顾是通过全面询问全身系统的情况,以发现病人当前或以前可能有过的症状和/或体征。 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对接受阿片治疗的慢性疼痛病人很重要。这部分内容为回顾病人的过去史,包括过去的经历、疾病、手术、伤害和治疗情况;家族史为病人家族中的医学事件、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因素;社会史为对应于病人年龄的当前和过去的活动。 疼痛介入治疗中的过去史包括过去疼痛性疾病的病史;交通事故、职业或非职业性伤害;各种疼痛性疾病的病史;关节炎、纤维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药物依赖、酒精中毒或药物滥用;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自杀倾向等。 家族史也很重要,必须包括各种疼痛性疾病(包括退行性疾病的病史,还要包括家族性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依赖、酗酒和药物滥用,以及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自杀倾向等,尤其是第一级直系亲属者。 下列社会史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而言也非常重要:环境、教育、婚姻状态、子女、习惯、爱好、职业史、家族支持系统和娱乐性药物使用。 对功能状态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