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七章人际关系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一节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的重要特点:①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变量;②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的较强的兴趣与动机;③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社会测量法只是测量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在些基础上还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和分层测量法。

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j列中被选数目/(n-1)(∑: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相互选择数目之和/所有可能的相互选择总数(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例:团体10人,互选共15,团体社会测量指数为:0.3(互选之和:

C210=10x9/2=45)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二节人际吸引

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原因:(1)人类具有亲和倾向。魏斯提出了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①依附②社会整合③价值的保证④可靠的同盟感⑤得到指导⑥教育他人的机会。(2)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它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魏斯以个人所缺乏的特殊社会关系为基础把寂寞分为两类: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寂寞常和焦虑联系在一起。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对成本及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影响人际吸引的四个因素: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及接近性(接近性是空间上的)。

与吸引有关的三个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力。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主要与婴儿的依附有关。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三节亲密关系

关系: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凯利1983)

亲密关系:当两个人彼此间的依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酬赏:个体从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爱的感觉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

霍氏(1974)区分出了六类基本的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及服务。

成本:人际关系中所产生负性结果。

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说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

自我揭露是增进亲密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自我揭露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估性的。

描述性揭露指我们向他人透露有关自己的一些事实。如职业、住址等。

评估性揭露指透露个人的意见及感受。如自己喜欢某人、讨厌早起等。

德勒加和格列拦克(1979)提出自我揭露的五方面作用:发泄、自我澄清、社会认可、社会控制、促进关系的发展。

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

爱:又叫爱情,它是比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鲁宾认为,恋爱时的想法包括三个方面:依附,关怀,信任及自我揭露。

凯宁研究发现恋爱时的感受:有强烈的幸福感(79%)及注意力难以集中(37%)。

爱的依恋过程理论:哈扎恩认为爱情中的依恋是幼年期对父母依恋的持续。

当情侣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有四种主要处理方式:①向对方说明:说出问题,尽力去协调,努力改善彼此的关系。②忠诚等待:被动地等待,盼望关系随时间自然改善。③置之不理:与伴侣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不搭理对方,任凭关系继续恶化。④分手:离开情侣而结束关系。

弗洛姆认为爱的基本要素有: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

沃尔斯特把爱情分为两类:狂热式爱情和友谊式爱情。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提出。按照这一理论,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有着最大的期望结果、最小的期望结果和最可能的期望结果。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他们希望建立能产生最大期望结果的关系。最可能赢得胜利的联盟最有可能形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直接交往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社会测量法是用来测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

人际吸引是人们之间发展亲密关系的基础。遵循着强化、联结和社会交换原则。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A.1879 B.1897 C.1908 D.1924 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 4.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______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A、学习 B、本能 C、模仿 D、强化 5.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A、哲学 B、历史学 C、人类学 D、传播学 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 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 8.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 9.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11.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 12.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 A.很难做到的 B.容易做到的 C.不必考虑的 D.必须坚持的 1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题目知识讲解

Chapter6 Conformity and Obedience 3#409 名词解释 1、Conformity: 2、Obedience: 3、Autokinetic phenomenon 4、Informational influence 答案:1 conformity: 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the result of real or imagined grop pressure. 2 obedience:acting in accord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and. 3 aotokinetic phenomenon: the apparent movement of a sationary point of light in the dark. 4 informational influence: conformaity occurring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 people. 填空题 1、( ) is acting in according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end. Answer:Obedience 2、( ) 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both acting and believing in accord with social pressure. Answer:acceptance 3、( ) 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publicly acting in accord with an implied or explicit request while privately disagreeing. Answer:compliance 4、( ) experiment refers to autokinetic phenomenon. Answer:Sherif’s studies of norm formation 5、( ) occurs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 people. Answer:informational influence. 单选题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八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八章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中,团体只是群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作用及互动范围要小于群体,但与群体相比,团体对我们的影响更直接。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一节:团体的基本特征 团体:指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团体对个人心理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答:①团体使个人心理上具有归属感。②团体使个体具有认同感。③团体的社会性支持力。总之,团体在知、情、意三个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 团体规范: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与行为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加以约束,而只是规定了一个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范围。团体规范存在于一切领域中。 团体规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保持团体的一致性。②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③规范的负性作用。 凝聚力:指使成员继续留在团体的所有正性或负性力量。 凝聚力的决定因素:(1)正性力量。凝聚力最主要的正面力量来自于团体成员间的人际吸引;其次,成员继续留在团体的动机也受团体的作用所影响;第三个因素是团体的有效性及和谐程度。(2)负性力量。负性力量使得成员即使不满意也不会离开团体。 团体内的沟通使团体活动本身呈现出规律性,这些规律表现在:①发言的不平等性;②领导的主导作用;简单的口语行为成为决定领导者的重要因素。③沟通网络。 泉州自考心理学第二节团体领导者 领导的主要作用是他的社会影响。 对领导的定义有两种主要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领导是一种人际影响的动态过程,把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影响团体行为的人称为领导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领导是指影响团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 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 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 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 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 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 A.倒U关系 B.U型关系 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 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 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社会心理学题目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谁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A、麦独孤 B、罗斯 C、奥尔波特 D、艾尔乌德 2、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勒温提出了以下著名公式 A、B=f(P,E) B、B=P(f ,P) C、B=E(P,f) D、P=B(f ,E) 3、围绕的研究可视为在哲学思辨阶段社会心理学最早的研究 A、善恶 B、人性 C、遗传 D、本能 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成果主要是在以下哪一阶段中后期产生的 A、前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5、以下哪一条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应遵循的研究原则 A、价值中立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6、用是用行为主义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 A、社会交换论 B、社会学习论 C、符号决定论 D、精神分析论 7、哪个不属于问卷设计的原则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非歧视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8、以下哪个不是观察学习的过程 A、认知 B、保持 C、动作再现 D、动机 9、行为主义的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 A、决定作用 B、模仿作用 C、联想作用 D、观察作用 10、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一种 A、物质与物质的交换 B、精神与精神的交换 C、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 D、精神与物质的交换 11、以下哪一种是人格结构的生物面 A、原我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12、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以下哪个不属于道德社会化的内容 A、道德观念与判断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倾向 D、道德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按照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的观点,当今世界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二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社会、实验、认知也因此成为了心理学的四个支柱。其它的心理学分支都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格心理学从人本身出发,探讨个体内在的特征对个体的行为与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除了考虑个体本身的特性,而且也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解决的是研究方法问题,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以它所提供的方法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则解决的是过程和机制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作出反应,别人如何对我们作出反应,以及我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总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与弗里德曼的观点不同,迈尔斯(D.Myers)则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迈尔斯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它书中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信念等,他的书中也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国内学者也有人对社会心理学做了定义。比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就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但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实际上吴教授的观点和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心理学的基础有两个: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前者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而后者则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两者强调的重点都是个体。除此之外,沙莲香、周晓红和沈德灿等都对社会心理学加以定义,其中沈德灿教授在对所有的这些概念做了分析整合之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我们认为最全面的。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其它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社会心理学在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自考“社会心理学”串讲资料第七章

自考“社会心理学”串讲资料第七章 第7章人际关系 第1节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的重要特点:①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变量; ②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的较强的兴趣与动机;③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社会测量法只是测量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在些基础上还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和分层测量法。 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j列中被选数目/(n-1)(∑: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相互选择数目之和/所有可能的相互选择总数(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例:团体10人,互选共15,团体社会测量指数为:0.3 (互选之和:C2 10=10x9/2=45) 第2节人际吸引 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原因:(1)人类具有亲和倾向。魏斯提出了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①依附②社会整合③价值的保证④可靠的同盟感⑤得到指导⑥教育他人的机会。(2)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它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魏斯以个人所缺乏的特殊社会关系为基础把寂寞分为两类: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寂寞常和焦虑联系在一起。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对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广告心理学串讲资料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能动地进行反映的过程。研究这种反映过程的规律性及由此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有人做事快速灵活,而有人则做事迟钝稳重。这种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气质;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或有人活泼开朗,有人则沉默寡言。这种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被称为性格特点。上述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即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后面这些统称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向上受制于个性倾向性,向下又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诸多中介变量。 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情形:它可以细分成五个水平:(广告为刺激源)觉察、知觉、评价、探求(这四项为中介变量)和购买决策(反应)。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它分为两种方式: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问卷就是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说明包括施测的条件、指导语和记分的规则。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就是问卷法。 1.构建问卷结构的理论分析; 2.制定具体细目(项目)的要求; (1)明确且易于理解。 (2)提问不可带有暗示。 (3)避免使用贬词提问。 (4)在内容上不应有涉及社会不容忍和隐私的细目。 3.确定提问方式与方法 (1)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2)开放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 4.最后进行测试与调整。 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法。 一开始,总表现为心理活动对特定对像的指向和集中,就是注意。 感知到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转换成以一种更持久的形式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注意的保持作用,那么,当即感知到的信息就会很快消失。 当人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注意还表现出某种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意识(努力)水平的表现? 注意的过滤作用是在不同意识水平上实现的。 ①最高意识水平上的注意,表现出积极主动寻求广告信息。 ②中等意识水平上的注意,表现为从现有信息源中去视听信息。 ③最低意识水平上的注意则表现为被动地或无需努力地接受信息。 前两者被统称为有意注意;后者则被称为无意注意。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有哪些?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对广告信息而言,一切能够帮助消费者作出满意购买决策的信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比邻学堂】社会心理学模拟题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 【本章习题精练】 一、判断题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心理及行为。 3.1838年,孔德发表《实证哲学教程》,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4.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的重要代表。 5.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贸易而提出来的。 二、填空题 1.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 2.金盛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方面。 3.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据说不能只知道弗洛伊德~) 三、单项选择题 1.标志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着作是 A.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B.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C.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D.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2.苏联社会心理学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3.新行为主义者中的“激进派”代表是 A.华生B.赫尔C.斯金纳D.班杜拉 4.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社会和社会准则的看法也会相应变化,不能简单地认为儿童都是被动地发展的。这种观点是 A.认知发展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自我意识理论D.精神分析学说 四、多项选择题 1.乐国安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个体的心理及行为B.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 C.群体心理及行为D.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2.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档案研究法3.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是 A.儿童所学到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角色行为,而不是像其它动物那样单一模仿.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 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 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 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 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 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 贝克威茨在1965 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 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 开始运用实验 B. 依靠生活经验 C. 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 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 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 社会性 B. 需要 C. 外界环境 D. 社会实践 E. 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 报答规范 B. 模仿规范 C. 回报规范 D. 社会世界规范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05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26~125题,每题0.75分,共75分。 38、( )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A)全面性 (B)双向性 (C)接收的迅速性(D) 爆发性 39、(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 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 评价者 40、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 (A)隐藏自我 (B) 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 自我暴露 41、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 期待 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42、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是外因单一因素引 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 (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 不可控归因 4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 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 )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 淘汰效应 44、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 他人一致(D) 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得态度 45、试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F.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 麦独孤 46、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得关系是( )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D) 倒U型曲线 47、()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价值观(D) 社会知觉 48、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A)印象地位(B)角色的期待(C)基本规范(D) 评价标准 49、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 社会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126~150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29.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 A.标准化程度高B.成本低C.收效快D.可以直接收集数据 130.婚姻的动机有()。A.经济 B.繁衍C.承诺 D.爱情 13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 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 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 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 *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答:(1)家庭。家庭式个体早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起点,家庭环境之下的社会化的质量和效果将为个体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父母的思想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特征都对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交往特点产生影响。学前期儿童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器以后的社会化进程。次级社会化阶段中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仍会继续,个体将在自己独立的家庭中扮演丈夫、妻子等各种新的社会角色。总之,大部分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家庭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学校里个体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价值和行为规范。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对个体的知识储量、技术水平、价值观和人格规范的塑造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学校中有利于他们理解角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中的集体类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利于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关系相对亲密的群体。这类群体往往是非正式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同辈群体的特征一是有明显非主流性;二是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

社会心理学 课程总结心得

《社会心理学》课程心得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有挺浓厚的兴趣,大一的时候读过一本有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书籍。由于理解上有些难度并没有完全看完,当时对心理学的大概印象便是一种对人意识和内心的剖析、玄之又玄的一门学科。 不过这学期看了一学期的网课,对心理学有了个新的认识。心理学也是贴近每个人的生活的,本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生活中预见过从未认真想过去解释的问题。比如第一部分的课程中管老师介绍的拥有A型人格和拥有B型人格的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两种人。 A型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进取心十足,有强烈的成就倾向,竞争性强,攻击性亦强,急躁,无耐心,戒备,突然提高讲话调门,慌慌忙忙运动等。具有这些行为特征的个体,喜好同时做或思考两种不同的事,总想把工作日程安排得越满越好,对正在从事的任务尽心尽力,整天闲不住,信不过别人,事事总想自己动手,看到加紧人做事或做不好,就恨不得抢过来自己做,心直口快,没有耐心,好争斗,易激怒。由于这些行为特征,容易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而引起某些生理机能的变化,如血浆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血压水平偏高,并最终导致冠心病。 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很少顾虑社会的反应和舆论的压力,喜欢独立地处理问题。言行随便,不拘小节,反感约束和限制。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灵活,喜欢用科学的观点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兴趣广泛,注意力的广度比较大,但是注意力一旦集中到一个确定的目标上,又会聚精会神。思路开阔,富于创见,有较高的创造力。这两种类型的人可谓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当然,大部分人都不是典型的A型或B型人格,但二者中总会比较偏向其一。我是个比较偏向B型人格的人,优点是耐心、兴趣广泛、独立无争,缺点则是注意力经常不够集中、缺乏紧迫感。性格不好改变,但取长补短,加大对自己的督促是有利的。 第二个比较大收获是对亲密关系与孤独这门课的学习,从中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类与生俱来的具有一种归属和去爱别人的需要,能满足这些需要的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包括:吸引我们的人;我们喜欢或爱的人;同我们存在浪漫关系或性关系的人;我们需要你获得情感支持、与之相伴一生的人。而孤独则是一种丧失和不满足的感觉,它因为我们对社会关系的期望与现实不一致而产生;一种主观上的社会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其中有一个观点:即孤独并不总是必须减轻或避免,有时候它可以变成一种积极的体验,这样的转变把孤独变成独处,从而强化我们建立同他人的亲密关系的能力。对这点我非常认同,有时通过孤独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和追求情感,也只有能承受的了孤独才能在人生路途上更好的走下去。 最后一节课“积极心态幸福人生”也让我受益匪浅。生活永远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挫折、失败总是会接踵而来,有时挫折会打倒我们,有时又会成为我们的动力。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出现,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艾默生这样说。伟人可以让挫折变得有利于自己,我们同样可以,方式也只有一个——树立起积极地心态。当然了,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易于培养起积极地心态,这与从小到大的生活习惯有关,有的人从小被家人集万千宠幸于一身,真正到了自己面临生活的时候,往往在失败面前开始气馁,无法重新树立自信,开始堕落,没有依靠自己的自制力再爬起来,就一直闷闷不乐,影响了以后的生活。积极心态要从自我反思开始,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要敢于破而后立,重新再来。不纠结于失败,而是着眼于未来。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这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至关重要。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不以人的意志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 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 B生物遗传 C个性 D能力 ()2. 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 B互不相关 C辩证统一 D互为矛盾 ()3. 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4. 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 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 B自己健康状态 C他人对自己评价 D自己社会化状态 ()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 B主我 C超我 D客我 ()7. 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 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 B主我 C超我 D客我 ()9.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 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 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 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 B自己心理特征 C自我感觉 D自我标准 ()13. 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 A自然特性 B心理特性 C社会特性 D行为特性 ()14. 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 B人际关系 C社会角色 D智力特征 ()15. 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 B防御性归因 C内在原因 D外在原因 ()16. 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 B内在归因 C个人倾向原因 D外在归因 ()17. 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A外在表现 B心理特征 C行为原因 D情绪来源 ()18. 按照维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