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类别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类别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类别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类别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类别

现代经济学根据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而将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需求垃上型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2.其他划分类型:

1.按发生原因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成本推进型。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业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结构型。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混合型。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财政赤字型。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信用扩张型。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国际传播型。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

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通货膨胀的类型】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爬行式。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跑马式。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通货膨胀的类型】飚升式。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2.具体原因:

一、需求垃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是指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物价的普遍上升。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最常见的通货膨

胀。这种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以致需求过剩而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下图加以表示:

在下图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社会总供给曲线AS可按社会的就业状况而分成三个阶段:水平、向右上方倾斜和垂直。

1、总供给曲线呈近似水平状态,这意味着供给弹性很大,这是因为这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或失业,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很大。当总需求从AD1增至AD2时,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而物价上涨较小。

2、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社会逐渐接近充分就业,这意味着社会上闲置的资源已很少,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也较小,此时为扩大产量而增加的需求会促使产量和生产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因此,当总需求从AD2增至AD3时,国民收入虽也增加,但增加幅度减缓,同时物价开始较快上涨。

3、总供给曲线垂直,表示社会的生产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即不存在任何闲置的资源,Y4就是充分就业务件下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成为无弹性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当总需求从D5进一步提高时,只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1):关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原因,传统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这称为货币需求论。而凯恩斯主义则

认为总需求的过剩是由于消费、投资、go-vern-ment支出等实际因素过度增加所引起的,这种思想又称为“实际需求论”。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方面。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 1. 需求转移型 2. 部门差异型 3. 外部输入型 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3.外部输入型 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该模型将一国经济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紧接着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追溯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追溯 邢福治 (山东省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64004)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量化地证明了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另一种表述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成通货膨胀,内涵式社会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降低通货膨胀。并据此设置出数学模型计算出通货膨胀与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正相关系数。 【关键词】: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货膨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部分通货膨胀形成的过程 前提*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规律 2、经济发展是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使受到冲击远离了平衡,它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与外界的交换趋向新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一、在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系统内 社会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产品,一部分用于内在于生产过程的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居民和政府消费即最终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系统内各部门是相互依存的,即每一部门在为其余所有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同时,也要消耗其它部门的产品,假设在这个系统内仅有甲、乙、丙三个产品部门,分别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并且三个部门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剩余价值率相同且为100%,其相互依存关系如1—1表(投入产出简表)。 1—1表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甲部门乙部 门 丙部 门 合计 物质消耗甲部门100 250 200 550 450 1000 物质消耗乙部门150 300 800 1250 750 2000 物质消耗丙部门250 450 500 1200 1800 3000 物质消耗合计500 1000 1500 3000 3000 6000 增加价值500 1000 1500 3000 总投入1000 2000 3000 6000 在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中,这个经济系统应处于均衡状态,若暂时不均衡,随着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系统也会趋向于均衡,当完全均衡时,在经济系统内: (1)技术关系稳定,各部门间的产品消耗系数不变。 (2)经济关系稳定,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保持供求平衡。此时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吻合。 因此,在持续的简单再生产中,技术关系稳定,经济关系稳定,物价不会变动,通货膨胀也不会发生。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表现在生产领域,社会生产不会停留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而是以扩

【文献综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文献综述 金融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 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 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

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分类

通货膨胀形成原因 通胀原因 概述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2]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通胀可能会造成社会财富转移到富人阶层,但一般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都是国家为了有效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措施无法避免的后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出现通胀与以下原因也有关联: 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成本推进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讲义: (知识点1)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2.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Cost-push Inflation)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体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争先恐后将其抛出,货币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归纳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和供求混合推进说。 1.需求拉上(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上”说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它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 10.1 加以说明。横轴 Y 代表总产出,纵轴 P 代表物价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

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践中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经济的货币超发越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1年以来逾十年的M2与GDP的比值,见表1。 表12001-2012年M2、GDP相关数据表单位:万亿元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二 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稳定物价。就是要保持商品与服 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 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 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当前要 重视防止通货膨胀。”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将重点防止通货膨胀,这意味着,中国前几年开始的针对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面临调整。 我国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同年10月,通货膨胀率达到27%,创造了我国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高纪录。 1997年底开始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它背后的原因就是生产能 力全面过剩。 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2003年前8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 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正增长,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12月已经 高达3.2%。初步估算,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为2.2%。也就是说,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有关金 融专家随后分析,按照全年物价2.2%的上涨率,实际意味着个人储户存入 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收益已经为负值。 结合案例和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及对社会的观察,请你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3.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答:1.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 这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常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亦即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的普遍下降。因此,局部性的价格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的物价上升也不能视为通货膨胀。同时,并不排斥通货膨胀过程中有个别商品价格的下跌。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初期不仅可刺激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政府可通过物价上涨,税收增加而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增发倾向,纸币贬值筹集发展资金。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着通货膨胀的深化,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促进将最终导致破坏。 具体说来,通货膨胀具有以下影响: (1)通货膨胀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工人、职员、店员由于工资的提高慢于商品价格的提高,实际工资下降,生活更加恶化。小生产者的生产是分散的,其产品一般不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而是要经过商业企业。商业企业阻止小生产者提高其产品价格,因而小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价格上涨慢于工业品。同时,在他们出售产品后,再购进原料时,价格已上涨,因而小生产者也深受其害。工商企业则因工人、职员、店员的实际工资下降,利润率提高,通货膨胀维持着大量国家订货,工业企业得到厚利,商业企业在通货膨胀中通过小生产者的不等价交换,

20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的严重通货膨胀,且其伴随着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率,这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怀疑。同时这场长轮十几年的通胀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石油危机更使得通货膨胀率一再走高。最终美国政府改变政策,走出了这场危机。 关键词: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石油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前言:关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尽管众多的说法有一定的差别, 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另一类是“物价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 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同理论一样,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实际操作的通货膨胀标准。现实中, 对于价格总水平上升多少才算是通胀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尺度。这种判断差异主要取决于经济行为者和社会公众对通胀的敏感度。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通胀一般被定义为因货币过度发行从而使单位货币购买力下跌和物价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货币数量论此时在经济理论界影响很大, 通胀被视为一种货币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政府普遍超量发行货币以弥补赤字和筹措军费的措施导致了各国物价水平剧烈上涨, 这一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此时判定通胀发生标准的主要是双因素论, 即从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判定通胀是否存在,强调货币供给量相对于货币需求过多,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水平持续较大幅度的上升, 是衡量通胀是否发生的两个依据。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盛行,传统货币数量论受到批判。他认为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 货币数量增加至多只会引发半通胀。只有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 货币数量论才是适用的。在这个阶段, 大部分西方经济学都把通胀直接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过程, 先后提出了需求拉上型的通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胀、结构型的通胀理论。这时期主要的通胀判定理论是单一因素论, 即强调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是衡量通胀是否发生的依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陷入严重的“滞涨”之中,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收到激烈批判。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的直接关系被理论界部分接受, 现代货币数量论东山再起。在通胀定义中, 货币过量发行、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作为三个同等的要素予以确定。历史证明,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可忍受的通胀率越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可容忍的物价上涨幅度会高一些。

浅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13640388.html, 浅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作者:杜杰阳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0期 [摘要]随着我国应对09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投资基本落实,持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各类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通货膨胀的压力正逐渐显现。 [关键词]成本推动型物价指数收入增长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货币的泛滥引起的,我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 首先,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终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其次,国际上农产品和原料价格大涨以及近年来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安全导向以及大型企业的扶持,导致食品行业集中度高,厂商拥有更高的定价权,于是他们通过提高价格来缓解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甚至提高利润。所以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有成本拉动的成因。第三,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连年持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最后,工资成本更是作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诱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对公职人员工资进行改革,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补贴,提高了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居民收入提高,劳动力价格提升,扩大消费,反过来又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研究通货膨胀与局面平均收入因果关系,在三阶SUR上运用Orange因果率检验法,考察工资成本效用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零次迭代后,模型(1,0)和(2,0)残差间存在强相关(C=-0.85),因此需进行1次迭代。先考察工 资x对通胀y的影响,联合模型(1,1)和(3,0),得统计量值F=9*[(608-295)/3]/72≈13。在经济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因为F=13>F0.01(3,9)=6.99,所以99%的概率拒绝原假设,且∑Βj=0.31- 0.06+0.50=0.75,即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通货膨胀增长率提高0.75个面分点。考察通货膨胀y对年平均工资增长x的影响,联合模型(2,1)与(4,0)得统计量值F=9*[(913-362)/3]/186≈8.9。因为F=8.9>F0.01(3,9)=6.99,所以99%的概率拒绝原假设,且∑?j=-0.06- 0.44+0.55=0.05,即通货膨胀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年平均工资增长提高0.05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原因分析理论

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试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试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一、与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即由货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纸质货币流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纸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退出流通,缺乏自动调节货币供给量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可以强制纸币进入流通并在技术上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性,这就使货币的供给大大超过对货币的需求,造成供给量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如果出现普遍的,而且是持续的物价上涨,可以断定是向流通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这就反证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而因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原因引起的部分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不应视作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需求拉动。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一增一减,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难以及时扩大,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要素成本增加。我国在过去对各种生产要素都没有市场化,价

格在行政指导下被人为压低,没有传递到通胀中,构成隐性压力。要素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后,各种资源价格开始上升,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造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例如,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沿海地区表现明显。加之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和市场原因,近些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成本压力。 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最近些年我国长期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使得过多的资金流入企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和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过大,银行信贷扩张成了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是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根源。因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失控,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究其原因,一是与我国的投资体制不健全有关;二是与资金供给制有关;三是与投资效果不理想有关。 三、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不利于工人和群众。一般情况下工资的多少事先都有合同的约定,工资的增长率难以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做出及时调整,因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都会使实际工资下降,由此损害了工人的利益。通货膨胀发生后,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虽然增加了,则相对物价上升,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通货膨胀具有明显“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同社会群体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不同,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造成这部分群体的焦虑感,增加了他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后果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后果 内容摘要:通货膨胀是目前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什么是通货膨胀呢,所谓的通货膨胀明了的说就是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的真实价值降低。纵观世界,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一下几大点:成本推动通胀,需求拉动通胀,经济增速过高等。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主要分为五大类。通货膨胀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要的改变。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后果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最简单的说,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的真实价值降低。比方说,以前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但现在的一块钱只能当以前的5毛用了。货币真实价值降低的表现形式就是物价上涨,这也是最跟老百姓相关的方面了。比方说以前米1块钱一斤,通货膨胀以后要三块钱一斤了。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 通货膨胀的特点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 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得不思索是什么造成的通货膨胀。经过分析主要是一下几个因素: 第一,成本推动通胀压力。本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一直高于下游产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分配结构的失衡既存在于二次分配领域,即百姓劳动收入与国家财政收入相比,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更存在于一次分配领域,即劳动者工资与企业利润相比,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体现劳动力价格的工资收入长期偏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早期改革缺的是资本,富裕的是劳动力,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但在法治不健全,民众权益保障严重缺位的背景下,资本和权利就极易勾结起来,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劳动力低廉的状况就可能被锁定。另一方面,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凡是掌握资源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换取收入,从而在低工资之外,又扩大了收入差距。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差距约十八倍,且差距仍在向纵深发展。 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其后果就是造就大量的低收入劳动者,他们是想消费的一个群体,但由于收入低没有能力增加消费;而占财富绝大多数的、有能力消费的富人,由于消费的边际递减,也缺少消费动力。国内自身的消费市场不可能扩大,生产的产品便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投资与出口。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出口换回来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而且,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所以,用一个逻辑链条来表示的话,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又使得多余的钱花不出去,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最终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表面上看起来,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因此,要防止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胀的发生,似乎可以从紧缩货币入手,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比如,提高银行利息率和证券的收益率,防止居民从银行和证券市场大量变现,导致大量现金流入市场;收缩货币供应,减少信贷额度,控制基建投资;鼓励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内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且它们或多或少会降低经济增长。对中国式通货膨胀,必须要深入到分配结构里去,解决由分配结构失衡引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分配问题是一个制度问题,是由转轨时期的体制、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缺陷共同导致的。也因此,必须从上述方面着力,打破垄断,完善市场竞争,改变收入分配中的资本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取向,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公平收入分配是最终解决我国内需不足和通货膨胀的唯一出路。经过改革近30年的发展,现实产能已经为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和公平收入分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我们需要的只是决心和行动。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