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由过去的主要对传染病进行防治、诊断扩展到对其他多种疾病,如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防治和诊断。

第一节特异性免疫防治

机体免疫性根据来源和作用特点楞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类。前者是指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民性防御功能;后者是指在生命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特异性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大类(表12—1),它们可以自然获得,也可通过人工的方法获得。

表15-1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一、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artificial immunization)是指人为地给机体输入免疫原(如疫苗、类毒素等)或直接输入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血清等),使机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病能力的方法或措施。人工免疫通常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砂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人工自动名疫的特点是免疫力出现缓慢,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4周才能出现,但维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到数年。因此,人工自动免疫主要用于传染性的特异性预防。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ition)是指用人工方法给机体直接输入抗体如抗毒辣纱、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这种免疫力是通过被动输入方式获得,而不是由受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所以被动免疫后免疫效应分子虽可立即发挥免疫效应,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通常只有2~3周。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现将人工自动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列于表12—2。

表15—2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

二、用于防治的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是指微生物本身或其霉素及人或动物的免疫血清、细胞制剂或细胞提取物等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临床某些疾病的制剂。防治用的生物制品按其在人工免疫中的主要用途分为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两类。

(一)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

1、疫苗(vaccine)用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称为疫苗。习惯上常将用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或螺旋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1)活疫苗(live vaccines)是用人工定向诱导的方法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每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也称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鼠疫疫苗、炭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在消灭天花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牛痘苗也是一种活疫苗。

活疫苗除致病力高度减弱外,其他性质仍与原微生物相近,接种后微生物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引起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的过程。其优点是通常只需接种1次,用量小,免疫效果好,且维持时间长久,一般可达3~5年。活疫苗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须存放于冰箱中,且有效期短。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耐冷怕热,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在4℃冰箱中可保存5个月,室温下12天,在30~32℃条件下只能保存2天。

(2)死疫苗(dead vaccines)是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化学方

法杀死后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田林脑炎、钩端螺旋体、衰疹伤寒和狂犬病疫苗等。死疫苗的微生物不能在体内繁殖,故接种剂量大,次数多,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大。为了减少接种次数和获得广泛的免疫效果,常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合理混合后制成联合疫苗,如伤寒杆菌和甲型、乙型副伤寒杆菌混合制成的三联疫苗,百白破(百日咳杆菌、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以及多个型别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等。

死疫苗最常用的接种途径是皮下注射。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活疫苗差,且不持久,常需在数月或每年增强免疫接种1次,以延长免疫力。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制备,较稳定,易保存,使用较安全。

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区别要点见表12—3。

表15—3 活疫苗和死疫苗区别要点

2、类毒素(toxoid)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产物的细菌外毒素制剂称为类毒素。在纯化的类毒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吸附剂(佐剂)即成精制吸附类毒素。吸附剂可延缓类毒素在体内的吸收,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毒素),以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类毒素也可与死菌苗混合后制成联合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

3、自身疫苗(autovaccine)是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制成的疫苗。自身疫苗只回注给病人自身,用以治疗反复发作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疫苗可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等。

4、新疫苗的研制

(1)亚单位疫苗(subnit vaccine)病原微生物中能使机体

产生免疫保护力的成分只占菌体的一小部分,其余成分无免疫效应,甚至能使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从病原微生物中提取免疫有效成分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此种疫苗不仅能提高免疫效果,还可减少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目前研制成功的亚单位疫苗有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衣壳亚单位疫苗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疫苗等。

(2)合成疫苗(synthetic vaccine)将具有保护性免疫力的人工合成肽与载体结合,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称为合成疫苗。研制成功的合成疫苗有乙型肝为病毒多肽疫苗、白喉毒素多肽疫苗和流感病毒血凝素多肽疫苗等。

(3)抗独特型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1、抗毒素(antitoxin)用类毒素多次给马免疫,取其免疫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纯化浓缩,即制成抗毒素。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常用的有破伤风精制抗毒素、白喉精制抗毒素、肉毒抗毒素和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等。

2、抗病毒血清用病毒免疫动物,取其血清精制面民。临床有时应用抗菌病毒血清治疗腺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用抗狂犬病毒血清防止狂犬病发病。

3、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产妇胎盘血中提取的球蛋白。纯化后可制成胎盘丙种球蛋白,主要含IgG类抗体。由正常成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称血浆丙种球蛋白,内含IgG和IgM类抗体。成人大多发生过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甲型肝炎等病毒的隐性或显性感染,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所以上述制剂可用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感染的应急预防。依使用时机和剂量,可以达到防止发病,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的效果。还可以用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

4.抗Rh球蛋白(anti-Rh—globulin)是Rh阴性个体受Rh阳性红细胞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从血清中提取,可用来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三、生物制品的应用

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生物制品,并要认真检查其有无过期、破损和变质等情况。

(一)使用对象和时机

用于预防的疫苗可根据发病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流行地区等选择受疾病威胁最大的人群作为主要接种对象。如婴儿出生后12周内自体不能很好地产生抗体,故一般在3月龄开始预防接种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疫苗。卡介苗可给新生儿接种,因该种疫苗以建立细胞免疫为主。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以1—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所以这些疫苗以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有些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等,各种职业和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因此这些疫苗的接种面宜广。鼠疫疫苗的接种对象则可限于流行区居民。有些传染病与职业或工作性质关系密切,如战士和矿工易受外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又如在布鲁菌病、炭疽病疫区工作的放牧员、接羔员、兽医、屠宰工人和皮毛工人,都应进行有关疫苗的预防接种。

此外,流行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进行,而且要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接种顺序和日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反应和避免不同抗原间可能发生的干扰。

(二)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

不同抗原制剂接种剂量有较大差别。在一定范围内免疫效果与接种剂量成正比,接种剂量太大则会引起全身和局部的剧烈反应而影响健康。应用死疫苗时,多次免疫常比1次为佳,通常需接种2—3次,每次间隔7—10天。

(三)接种途径

不同生物制剂需采用不同的接种途径和方法,同一制剂可因接种途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死疫苗多采用皮下注射法。活疫苗如卡介苗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接种方法,皮内用卡介苗含菌量为0.5~0.7m8/ml,而划痕用制品为75mg/m1,因此接种途径务必严格按制品规定执行,否则将引起严重反应。脊髓灰质炎和流感活疫苗等则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为宜,即以口服和气雾吸人为佳。

四、应用生物制品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和禁忌证

(一)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但是有时使用生物制品后也常会出现局部、全身或轻或重的反应。其中多数为抗原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如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短时间发热等,只有极少数为有害的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生

机制也较复杂,大体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1.疫苗本身的质量疫苗减毒不够或污染了杂菌、病毒,或含有致热原、异种蛋白等,均可引起异常反应。局部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破溃和坏死等;全身反应常见有发热、头晕、全身不适等一般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2.机体因素

(1)生理因素怀孕早期接种风疹疫苗或牛痘苗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或胎儿产前发痘,此乃疫苗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造成损害所致。

(2)体质因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和某些个体,在接种某些生物制品后有可能发生超敏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清病、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接种后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卡介苗后可出现麻痹症状或结核等疾病。因此对免疫缺陷病患者均不可接种活疫苗制剂。

(二)禁忌证

除上述几种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外,凡有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活动性结核、活动性风湿病、急性传染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高血压病、糖尿病者,孕妇和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其他疾病患者,均不宜进行预防接种。湿疹或其他严重皮肤病患者不宜用皮肤划痕法接种。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采用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而改善缓解疾病状态的一类生物或非生物制剂,可用于肿瘤、器官移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一、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是增强、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类生物或非生物制剂。该种制剂的调节作用通常表现为对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不产生影响,而对异常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过低的免疫应答起促进作用,对过高的免

疫应答起抑制作用。免疫调节剂种类繁多,摘要介绍以下几类。

(一)微生物制剂

细菌和细菌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具有非特异性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如卡介苗(为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棒状杆菌)、脂磷壁酸(为溶血性链球菌菌体表面的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成分)、胞壁酰二肽(为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具有免疫增强和佐剂作用的成分)和细菌脂多糖等。上述微生物制剂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和细胞毒作用;②诱导单核吞噬细胞释放几—1、几—12、IFN和CSF等细胞因子,促进或调节免疫应答;③促进丁H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诱导TH细胞产生几—2、4、6,TNF和IFN等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或调节免疫应答;④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促进造血干细胞成熟。微生物制剂类的免疫调节剂已用于多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

(二)免疫组织提取物和细胞因子

1.胸腺激素(thymushormone)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的一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主要包括胸腺素(thymosins)、胸腺生成素(thymopeeitin)和胸腺刺激素(thymostimulin)等。它们能够促进胸腺中未成熟T细胞发育分化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分化的某些环节,增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胸腺激素的作用无种属特异性,主要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2.细胞因子(cytokins)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蛋白或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常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作为免疫调节剂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见第五章)。

(三)化学合成制剂

1.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是第一个化学结构明确的免疫调节剂,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调节作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

2.合成多聚核苷酸(syntheticpolynueleotides)是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的双链共聚物,主要包括双链多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和双链多聚腺苷酸尿苷酸(PolyA:U)。PolyI:C具有免疫佐剂作用,是作用最强的干扰素诱生剂,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

素。

二、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agents,ISA)是一类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简介如下。

(一)细胞毒性化学药物

这些药物是抗肿瘤的化学药物,不但能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正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也有细胞毒作用,因而归属为免疫抑制剂。

1.烷化剂常用的烷化剂包括环磷酰胺、氮芥和白消安(马利兰)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烷化反应破坏DNA结构,阻断其复制,使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体细胞停止分裂甚至死亡。该类药物作用明显,但毒性作用亦强,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tes)在核酸代谢拮抗药物中,临床常用的有巯嘌呤(6—巯基嘌呤,6—MP)和硫唑嘌呤(AZP)。它们主要通过干扰DNA复制而起作用,临床多用来控制移植排斥反应。

在叶酸代谢拮抗药物中,甲氨蝶呤(MTX)是强有力的有丝分裂抑制剂,对增生中的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临床除用于肿瘤化疗外,还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二)抗生素类药物

1.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环孢霉素A是从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新药,对所有实验动物都表现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环孢霉素A对免疫应答的抑制效应表现在它能选择性的作用于TH细胞和B细胞,抑制它们对TD抗原和某些TI抗原的应答。临床除用于抑制移植物排斥反应外,还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FK—506 是从放线菌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FK —506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抑制它们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研究表明,它们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比环孢霉素A高数十倍,因此在抑制移植排斥反应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及甲泼尼松龙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剂,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此外亦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可缓解和消除症状。还可用于过

敏性疾病的治疗。

(四)抗淋巴细胞血清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血清是用胸腺细胞、胸导管引流细胞或体外培养的淋巴母细胞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从这种血清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即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这种免疫效应分子注入人体后能与相应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可使淋巴细胞溶解破坏,导致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减少。可用于同种异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对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亦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剂的主要特点是:①缺乏特异性,可同时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功能,长期应用易诱发肿瘤和严重感染。因此应用时要严密观察、调整剂量,力求减少不良反应。②免疫抑制剂对初次应答的抑制较对再次应答更为有效,而对已建立的免疫反应则不易抑制,因此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的效果优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

2、举出几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名称,并简述其用途。

3、举出三种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名称,并简述两者的优缺点。

4、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机制。

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一、单选题 1.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A. 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 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 C. 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D. 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E. 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2. 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 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 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 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 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 过继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自然主动免疫 E. 自然被动免疫 4.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 属于: A.过继免疫 B. 人工被动免疫 C. 人工主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A.左旋咪唑 B.胸腺肽 C.卡介苗 D.糖皮质激素 E.短小棒状杆菌 6. 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 A. 伤寒疫苗 B. 百日咳疫苗 C. 流脑疫苗 D. 麻疹疫苗 E. 霍乱疫苗 7. 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 A.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 B. 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D. 肿瘤疫苗是免疫重建疗法 E. 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8.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 A.抗感染 B.抗肿瘤 C.计划生育 D.防止病理损伤 E.治疗传染病 9. 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接种量少 B. 接种次数少 C. 易保存 D. 免疫效果好 E. 持续时间较长 10. 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 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 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 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 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11. 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 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 发挥作用较快 C. 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 主要用于预防 E. 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2.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 减毒或灭活的瘤苗 B. 异构的瘤苗 C. 基因修饰的瘤苗 D. 肿瘤抗原疫苗 E. 抗肿瘤导向治疗 13. 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 A. 接种剂量较大 B. 免疫效果较好 C. 一般需接种2-3 次 D. 疫苗较易保存 E. 副作用较大 14. 下列哪种疫苗不是活疫苗 A. 卡介苗 B. 牛痘苗 C. 麻疹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疫苗 E. 霍乱弧菌菌苗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第23 章免疫学防治

第23 章免疫学防治 结合《医学微生物学》学习资料第8 章、第25 章学习. 一、A1 型题(最佳肯定型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最佳答案。1.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C 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疫E.过继免疫 2.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B.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C.静脉注射LAK 细胞治疗肿瘤D.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胎儿从母体获得IgG 属于D 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自动免疫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E.过继免疫 4.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D A. 自然主动免疫 B. 人工主动免疫 C. 自然被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自然免疫 5.下列哪项是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E 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转移因子D.胸腺素E.类毒素 6.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的一组疾病是E A.破伤风、乙型脑炎、白喉B.肉毒中毒、霍乱、破伤风 C.结核、气性坏疽、肉毒中毒D.白喉、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气性坏疽、肉毒中毒、破伤风、白喉 7. 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 苗 D.注射HBIg E.注射a-干扰素 8.下列哪项属于免疫增强剂? E A. 环孢霉素A B.环磷酰氨C.皮质激素 D.硫唑嘌呤E.左旋咪唑 9.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 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 疗 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二、A2 型题(最佳选择题否定型):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最佳答案。1.对灭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E A.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灭活制成 B.需多次接种 C.注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 D.保存比活疫苗方便 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 2.下列减毒活疫苗中除外E A.麻疹疫苗B.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C.腮腺炎疫苗 D.卡介苗E.乙肝疫苗

免疫学练习题09(第十七二十二二十三章)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选题 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细胞释放的:() A.单核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2、表达高亲和力FcεRI的细胞主要是:()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3、重组可溶性IL-4受体能够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是:() A.降低Th1型细胞的活性 B.提高Th2型细胞的活性 C.减少组胺酶的释放 D.减少IgE抗体的产生 4、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5、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6、能使胎儿Rh+ 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 A.免疫抗体IgM B.免疫抗体IgG C.天然抗体IgM D.亲细胞性IgE 7、新生儿ABO或Rh血型不和引起的溶血可发生于:() A.血型为O型或Rh+母亲首次妊娠时 B.血型为O型或Rh-母亲首次妊娠时 C.血型为O型或Rh+母亲再次妊娠时 D.血型为O型或Rh-母亲再次妊娠时 8、下列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的是:() A.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B.肥大细胞脱颗粒 C.IC沉积激活补体 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9、下列与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的是:() A.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B.肥大细胞脱颗粒 C.IC沉积激活补体 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10、下列与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的是:() A.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B.ADCC作用 C.IC沉积激活补体 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11、下列与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的是:() A.ADCC作用 B.肥大细胞脱颗粒 C.IC沉积激活补体 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12、关于IV型超敏反应哪一项正确:() A.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C.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D.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13、下列哪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 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新生儿溶血症 14、下列哪一项属于III型超敏反应:() A.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B.血清病 C.血清过敏症 D.支气管哮喘 15、下列哪一项属于II型超敏反应:() A.荨麻疹 B.甲状腺功能亢进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它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等药物及多糖类物质。此外,其自身组织抗原也可以成为变应原。 根据超敏反应发生的速度、机制等,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其主要特征有: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 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对相应抗原易产生IgE型抗体的患者称为特应性个体或过敏体质个体。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多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某种蛋白结合而成为变应原。②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丝及孢子等。③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等。④某些酶类,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如枯草菌溶素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2.抗体 IgE型抗体称为变应素。在5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的Ig。而在Ⅰ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即特应性个体,IgE含量显著增高。 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IgE为亲细胞抗体,它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E Fc受体结合。 IgE的产生依赖于Th2细胞活化后分泌的IL-4。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可抑制Th2细胞分泌IL-4。 3.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 1.致敏阶段变应原首次进入,诱导IgE抗体产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通常致敏状态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结合有IgE胞称为致敏靶细胞。 2.激发阶段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膜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发生FcεRⅠ交联,使细胞内各种酶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效应阶段此阶段是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根据效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早期相(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相同变应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该种反应主要由组胺、前列腺素等引起。晚期相(迟发相)反应主要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 二、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全身超敏反应 1.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

第20章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章免疫防治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2.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自然自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3.可用于免疫抑制疗法的是: A.环孢霉素 B.卡介苗 C.短小棒状杆菌 D.多糖 E.胞壁酰二肽 4.卡介苗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治疗? A.结核病 B.皮肌炎 C.膀胱癌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甲状腺功能亢进 5.关于活疫苗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接种量少 B.接种次数少 C.易保存 D.免疫效果好 E.接种后副反应少 6.关于抗毒素的使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B型题】 A.红霉素 B.白喉外霉素 C.阿奇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1.可用来制备免疫毒素 2.常可诱发I型超敏反应 A.注射抗毒素得到的免疫B.接种疫苗,类毒素得到的免疫 C.传染病后得到的免疫D.通过胎盘或初乳得到的免疫 E.注射短小棒状杆菌 3.人工主动免疫 4.人工被动免疫 5.自然主动免疫 【C型题】 A.左旋咪唑B.环磷酰胺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免疫增强剂 2.免疫抑制剂 3.化学合成药物 4.真菌代谢产物 A.用于治疗 B.用于预防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5.卡介苗 6.白喉类毒素 7.破伤风抗毒素 【X型题】 12.下列哪些是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瘤苗 E.丙种球蛋白 2.人工主动免疫有哪些特点?

22第22章 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防治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习惯上人们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称为常规疫苗,将________称为第二代疫苗,而将________称为第三代疫苗。 2.免疫治疗根据其治疗效果可分为________疗法和_______疗法。根据其免疫学原理可分为_________治疗和__________治疗。 3.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人工免疫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B.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C.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D.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2. 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 人工被动免疫 B. 人工自动免疫 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过继免疫 3.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A.人工被动免疫 B. 人工自动免疫 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过继免疫

4.下列情况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 A.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 B.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C.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D.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E. 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5.下列哪中属于免疫增强剂? A.环孢霉素A B.环磷酰氨 C.皮质激素 D.硫唑嘌呤 E.左旋咪唑 6.下列哪中属于免疫抑制剂? A.左旋咪唑 B.卡介苗 C.IFN- D.环磷酰胺 E.短小棒状杆菌 7.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转移因子 D.胸腺素 E.类毒素 8.如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A. 感染和超敏反应发病率高 B. 感染和肿瘤的发病率高 C. 超敏反应与免疫缺陷病发病率高 D. 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 E. 感染与自身免疫 9.免疫增强剂应用与哪些疾病的治疗 A.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 B. 恶性肿瘤和超敏反应 C.免疫缺陷病和超敏反应 D. 移植排斥反应和恶性肿瘤 E.恶性肿瘤和免疫缺陷病 新增[A型题] 1.属于免疫增强剂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免疫预防 人类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采用牛痘苗接种的方法成功地在全球消灭了天花是用免疫预防的方法消灭传染病的最好例证。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计划免疫的实施,人们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免疫预防已扩大到传染病以外的其他领域,疫苗的内涵及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一、疫苗的基本要求 免疫预防(immnoprophylaxis)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习惯上将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等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vaccine)。 1.安全疫苗都是用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免疫接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制作中应特别注意质量管理。灭活疫苗菌毒种为致病性强的微生物,应予彻底灭活,并避免无关蛋白和内毒素污染;活疫苗的菌毒种要求遗传性状稳定,无回复突变,无致癌性;各种疫苗应尽可能减少接种后的副作用,推崇口服接种或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2.有效疫苗应当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接种后能在大多数人中引起保护性免疫,使群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3.实用疫苗的可接受性十分重要,否则难以达到接种人群的高覆盖率。在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接种程序,如口服疫苗、多价疫苗。同时要求疫苗易于保存运输,价格低廉。 二、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

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一、单选题 1.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 B.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 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 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 E.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2.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4.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自然主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5. 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 A.左旋咪唑 B.胸腺肽 C.卡介苗 D.糖皮质激素 E.短小棒状杆菌 6.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 A.伤寒疫苗 B.百日咳疫苗 C.流脑疫苗 D.麻疹疫苗 E.霍乱疫苗 7.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 A.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 B.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 D. 肿瘤疫苗是免疫重建疗法 E.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8.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 A.抗感染 B.抗肿瘤 C.计划生育 D.防止病理损伤 E.治疗传染病 9.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接种量少 B.接种次数少 C.易保存 D.免疫效果好 E.持续时间较长 10.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 C.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 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 E.只能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11.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 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 B.发挥作用较快 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 D.主要用于预防 E.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2.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减毒或灭活的瘤苗 B.异构的瘤苗 C.基因修饰的瘤苗 D.肿瘤抗原疫苗 E.抗肿瘤导向治疗 13.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 A.接种剂量较大 B.免疫效果较好 C.一般需接种2-3次 D.疫苗较易保存 E.副作用较大 14.下列哪种疫苗不是活疫苗? A.卡介苗 B.牛痘苗 C.麻疹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霍乱弧菌菌苗 15.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抗毒素

05、《医学免疫学笔记》第19~21章

第19章移植免疫 ??免疫术语 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外来抗原肽或供者自身肽)-供者MHC分子复合物,并产生免疫应答。 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经受者APC摄取、加工,以供者来源的同种异体抗原(主要是MHC抗原)的抗原肽-受者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使其识别并活化。 HVGR(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物抗原并产生应答,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GVH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受者组织抗原并产生应答所引起的排斥反应。 第20章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21章免疫学防治 ??免疫术语 人工主动免疫(direct recognition):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主动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indirect recognition):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如抗毒素等制剂,使之被动获得适应性免疫应答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疫苗(vaccine):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类的统称。 ??疫苗的种类(了解) 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第一代疫苗) 概念:又称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缺点:主要诱生特异性Ab,需多次接种;注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 举例: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疫苗 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第一代疫苗) 概念: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优点:免疫效果良好、持久;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缺点:存在回复突变的危险(罕见)。 举例: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toxoid):(第一代疫苗) 概念: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 特点: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第二代疫苗) 概念:去除病原体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或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举例: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重组口蹄疫疫苗等 结合疫苗(conjugate vaccine):(第二代疫苗) 概念:将细菌荚膜多糖成分连接于其他抗原类毒素,为其提供蛋白质载体,使其成为TD-Ag。

4-2+第十章+免疫学预防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一、复习旧课: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二、导入新课:学习免疫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第十章免疫预防 主动免疫:患传染病、隐性传染 自然免疫 被动免疫:母体IgG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特导性免疫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 人工免疫 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抗毒素 一、人工主动免疫: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疫苗或者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也叫预防接种。 (一)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死疫苗:用杀死的病原体制成,如伤寒、霍乱等 疫苗与类毒素品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如卡介苗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等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如乙肝疫苗。 (二)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特点: (1)输入抗原;(2)免疫效果较慢;(3)主要用于传染病的预防;(4)维持时间久 2、注意事项: (1)接种剂量、次数和及间隔时间 (2)接种途径:皮内、皮下、吸入、口服 (3)接种后反应: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 (4)禁忌症:高热、严重心血管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肾病、活动性肺结核、甲亢、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等 二、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含有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

(一)生物制品: 1、抗毒素:用外毒素或类毒素多次免疫马,待马的体内产生大量的抗毒素后采血,经分离、纯化、浓缩制 成。 (1)作用:中和外毒素 (2)用途: 治疗或紧急预防,如治疗破伤风 (3)注射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2、人丙种球蛋白:从正常人血浆或健康产妇胎盘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 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3、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来源于恢复期病人及含高价特异性抗体供血者血浆,或接受类毒素和疫苗免疫者 的血浆 三、案例分析 某男,45岁,建筑工地一工人。因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右脚脚底被一枚铁钉深扎,铁钉上混有泥土伴锈迹斑斑,被工友送入急诊。医生对患者伤口进行了清创处理,并进行了抗生素和相应的抗毒素治疗。 问题和思考: 1.医生应采用何种抗毒素治疗?抗毒素治疗属于哪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2.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什么? 四、巩固新课:1、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2、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五、归纳总结:1、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2、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六、布置作业:外毒素与类毒素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九章免疫学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一)概念 (二)常用生物制品: (三)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的特点 (四)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比较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 一、单选题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 A.Rh血型抗原 B.mH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HLA抗原 E.超抗原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 A.迟发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严重感染 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G VHR B.HVGR C.I型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5.超急排斥主要由: 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 B. T h细胞和Tc引起 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E. 增强抗体引起 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HLA-C B.HLA-DR、HLA-A、B C.HLA-DQ、HLA-C D.HLA-A、B E.HLA-B、C 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C.MHC的不相匹配 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 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 8. GVHR主要见于: A.肾脏移植 B.心脏移植 C.骨髓移植 D.肺脏移植 E.脾脏移植 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

B.亲属供体肾 C.异种供体肾 D.父母亲的肾 E.同种供体肾 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基质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干细胞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 A.自体移植 B.同种同基因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异种移植 E.以上均不是 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 A.超急性排斥 B.急性排斥 C.慢性排斥 D.GVHR E.迟发性排斥 13.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DC 14.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 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 C.肾功能损伤 D.过敏反应 E.肝脏毒性 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 C.I型超敏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 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 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 C.宿主的免疫系统 D.移植物内微血管 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 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 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 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 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 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 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 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 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由过去的主要对传染病进行防治、诊断扩展到对其他多种疾病,如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防治和诊断。 第一节特异性免疫防治 机体免疫性根据来源和作用特点楞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类。前者是指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民性防御功能;后者是指在生命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特异性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大类(表12—1),它们可以自然获得,也可通过人工的方法获得。 表15-1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一、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artificial immunization)是指人为地给机体输入免疫原(如疫苗、类毒素等)或直接输入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血清等),使机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病能力的方法或措施。人工免疫通常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一)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是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砂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人工自动名疫的特点是免疫力出现缓慢,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4周才能出现,但维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到数年。因此,人工自动免疫主要用于传染性的特异性预防。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ition)是指用人工方法给机体直接输入抗体如抗毒辣纱、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这种免疫力是通过被动输入方式获得,而不是由受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所以被动免疫后免疫效应分子虽可立即发挥免疫效应,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通常只有2~3周。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现将人工自动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列于表12—2。 表15—2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 二、用于防治的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是指微生物本身或其霉素及人或动物的免疫血清、细胞制剂或细胞提取物等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临床某些疾病的制剂。防治用的生物制品按其在人工免疫中的主要用途分为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两类。 (一)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 1、疫苗(vaccine)用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称为疫苗。习惯上常将用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或螺旋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1)活疫苗(live vaccines)是用人工定向诱导的方法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每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也称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鼠疫疫苗、炭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在消灭天花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牛痘苗也是一种活疫苗。 活疫苗除致病力高度减弱外,其他性质仍与原微生物相近,接种后微生物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引起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的过程。其优点是通常只需接种1次,用量小,免疫效果好,且维持时间长久,一般可达3~5年。活疫苗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须存放于冰箱中,且有效期短。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耐冷怕热,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在4℃冰箱中可保存5个月,室温下12天,在30~32℃条件下只能保存2天。 (2)死疫苗(dead vaccines)是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化学方

免疫学防治知识点

免疫学防治知识点 大纲要求 一、免疫治疗 二、免疫预防 一、免疫治疗 (一)概念:针对机体免疫低下或亢进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二)免疫治疗的分类及应用 1.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抗感染免疫血清: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细胞外毒素所致疾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 (2)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抗CD3单抗:防止移植排斥反应 抗CD20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2.以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重组细胞因子:用于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GM-CSF:治疗各种粒细胞低下; EPO:治疗肾性贫血 (2)细胞因子拮抗疗法: TNF-α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可溶性IL-1受体: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很强的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癌症、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 4.免疫抑制剂: 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和防治移植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FK-506。 二、免疫预防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主动免疫: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2.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紧急预防甲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感染。 (3)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二)疫苗的应用:计划免疫 (三)疫苗的主要种类 1.灭活疫苗:伤寒、百日咳、乙脑等灭活疫苗 2.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 3.类毒素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4.亚单位疫苗:采用病原体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成分制成的疫苗。如乙肝亚单位疫苗。 5.耦联疫苗:将细菌荚膜多糖(TI-Ag)化学连接于白喉类毒素(蛋白质载体),能引起T、B细胞的联合识别,产生IgG,提高免疫效果。 如:b型流感杆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6.基因工程疫苗:采用重组DNA技术和细菌发酵或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蛋白多肽类疫苗。 例题 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白喉类毒素 C.干扰素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2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一、单项选择 1.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已经消灭的传染病是: A.天花 B.脊髓灰质炎 C.乙型肝炎 D.xx E.丙型肝炎 2.xx可预防下列哪种疾病: A.结核病 B. I型超敏反应 C.膀胱癌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甲状腺功能亢进 3.类毒素的性质: 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 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有毒性 E.有过敏原性,有毒性 4.关于死疫苗哪点是错的:

A.对人体刺激时间短 B.无繁殖能力 C.仍有抗原性 D.一次免疫可获强而持久免疫力 E.主要诱导抗体产生 5.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过继免疫 B.自然主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 D.人工主动免疫 E.人工被动免疫 6.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是: A.接种肿瘤疫苗 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C.使用xx D.接种狂犬疫苗 E.应用短小棒状杆菌疫苗 7.对灭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 A.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灭活制成 B.需多次接种 C.注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

D.保存比活疫苗方便 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 8.对减毒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 A.用减毒或无毒活病原体制成 B.一般只需接种一次 C.比死疫苗更安全 D.保存要求比死疫苗高 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 9.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 A.超敏反应病 B.自身免疫病 C.感染 D.超敏反应 E.移植排斥反应 10."免疫增强疗法不宜用于: A.感染 B.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C.肿瘤 D.超敏反应 E.艾滋病 11."为增强肿瘤病人的免疫力,可用以下哪种制剂:

第十一章 免疫学应用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一章免疫学应用 教学目标:1.解释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以及效价的概念。(重点) 2.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种类及其应用。 3.简述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单扩、ELISA的原理应用。(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4 第十一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利用挂图并结合实例说明。25 二、免疫学治疗1.强调人工被动免疫法。20 2.自学过继免疫。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1.利用挂图说明抗原抗体 反应的特点。10 2.通过板图详细说明直接30

凝集反应。 3.利用板图并结合实例说明 其它试验的机制。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简介。 5 小结:1.人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属于哪种免疫? 4 2.什么是效价?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简述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预习:实验五免疫学实验(二) 课后分析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临床多用于预防。 生物制品:人工免疫用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等制剂以及免疫诊断用品,都来源于生物体,所以统称生物制品。 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疫苗:包括死疫苗、活疫苗。 (1)死疫苗 制备:选用免疫原性好的标准微生物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灭活后制成。 种类: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斑疹伤寒及钩体等疫苗。 (2)活疫苗 制备: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种类: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死疫苗活疫苗 制剂特点死、强毒株活、无毒或弱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