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的调节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的调节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的调节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的调节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的调节

2010-08-22

很多糖尿病患者现在已经开始自己给自己检测血糖,重要的地方是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我们能不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正常值,这才是关键。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衡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餐后血糖值是多少?餐后1小时正常值,餐后2小时正常值,餐后3小时正常值,餐后4小时正常值是多少,这都是很讲究的,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很多糖尿病患者现在已经开始自己给自己检测血糖,重要的地方是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我们能不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正常值,这才是关键。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衡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餐后血糖值是多少?餐后1小时正常值,餐后2小时正常值,餐后3小时正常值,餐后4小时正常值是多少,这都是很讲究的,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我们正常的时候空腹血糖 3.89-6.1 mmol/L,而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小于7.8mmol/L,如果您的血糖平时不能良好的得到控制,可能就会加速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具体表现在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如果发展这样的话会对患者非常不利, 治疗糖尿病,就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人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的,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

正常值为服糖第1个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第二小时血糖≤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自测血糖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病人可购置微型血糖仪自测血糖。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血糖仪所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值高10%。

空腹血糖一般指过夜空腹8小时以上,次日早晨6至8时采取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8-6.16毫摩尔/升。空腹血糖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其测定结果可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情绪的波动变化、夜间睡眠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升。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之所说很重要,是因为他控制着你的健康指标,正对测定餐后血糖正常值,正确对待健康身体。

血糖的调节练习题

血糖的调节练习题(2015-03-10) 1.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加的是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3.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4.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 A .肝糖元水解 B .淀粉的消化后吸收 C .肌糖元水解 D .非糖物质的转变 5.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 C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 6.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A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 .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 .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7.下列各图中,横坐标表示进食后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相对含量。其中能反映正 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8.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 ,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 ,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分泌物C 与 D 表现为拮抗作用 D .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9..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 B .AB 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 .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 段显著下降 D .CD 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10.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并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身体的稳态。下图为血糖代谢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⑴肝糖元与葡萄糖相转变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分泌的 的增多,促进(用图中标号表示) 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分泌的 增加,促进(填图中标号) 过程的进行,抑制 过程的进行,使血糖浓度降低。 11.下图是某人饭后4小时血糖变化曲线,据此回答: ⑴之所以血糖达到A 点,原因是 ,此时分泌较多 的激素是 。 ⑵形成B 点的原因是 ,起作用的激素有 、 等; ⑶曲线D 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12.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由于①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____的分泌会增加,通过促进合成___ _,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等途径,使血糖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B 的分泌 增加,主要通过促进 _ __,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2)A 的增加会③ B 的分泌,B 的分泌增加会④____ A 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B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 80100 160 A B C D 血糖含量1 2 3 4

血糖水平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作者:王宇(高中生物平昌县云台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讨论血糖平衡的调节,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能力方面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教学过程 复习上一节内容,然后以设问导入: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 [激素调节的实例] 我们就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进行探究。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要想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首先需要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问题探讨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师:假如让你来研究这个问题,你预备用什么方法追踪血糖的去向呢? 生:同位素标记法(示踪法) 师:对,这样,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然后用放射性探测仪器我们就可以追踪到血糖的去向。请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总结。 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这个正常值有这样几种表示方法:0.8~1.2g/L,80-120mg/dl,0.1%左右。 问题探讨2: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大约为5L。 (1)根据材料计算,假如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0.8分钟—1.2分钟】(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 (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血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生:总结 师:【CAI 血糖的来源】 师概述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分解或合成的快慢,细胞吸收和利用

血糖对照表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 ≥11.1 ≥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正常值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 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 诊断标准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红蛋白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陈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教学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而上一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激素和激素调节”。 (学生: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或分泌器官分泌的对靶细胞其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激素调节就是由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 (二)导入明标: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探讨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和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建构模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念;通过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学习重点有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三)探究交流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学生结合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并进行讨论、交流、思考以下问题: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m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各学习小组代表对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完善,得出正确的答案:1、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可以稳定在0.9g/ml左右,是因为血糖可以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来得到补充。2、饭后,虽然人体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但是体内血糖的浓度只会暂时升高,是因为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一方面可以被氧化分解消耗,另一方面可被用来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储存起来,还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测血糖的方法

测末梢血糖的方法 内二科肖菊 我科采用稳步血糖仪及强生血糖试纸,用于全血中血糖浓度的测定,并定期与静脉血糖结果进行校正以保证其准确。测血糖时只需使用一小滴新鲜的全血即可进行血糖的测量。以下是测血糖的方法:1、采血的正确方法:采血时不能挤压:在采血过程中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针扎部位,这时不仅会挤出血,还会挤出一部分皮肤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得血糖的测试结果偏低。正确的采血方法是选择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因为手指两侧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不会因为出血量不足而影响结果。采血前可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待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取血点如果选在手指正中是很痛的,但也不要太接近指甲边缘,这样不易消毒,不好挤血。取血点可在十个手指轮换选取,多数人选取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八指。取血前可用温水洗手,垂手臂,可使手指血管充盈,容易采血。 2、采血的注意事项及消毒方法:测试前手指的皮肤准备推荐用温水和皂液清洗手指,或用酒精棉签消毒,两种方法都可以。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肥皂、流水洗手作为指血测血糖前的皮肤准备。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记住:手指一定要在干燥状态下取血,也就是说温水

和皂液清洗后要凉干手指,酒精消毒后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用采血笔刺破手指,保证测量的准确。需要强调的是,不宜采用含碘消毒剂(如碘伏、碘酒)消毒皮肤。碘酒、碘伏中的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产生误差。光化学法原理的血糖仪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试条的颜色变化来反应血糖值,碘可通过上述化学反应及本身的色泽干扰颜色的变化,从而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3、血糖仪的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尽量在室温下;②避免将仪器置于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③采血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方法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方法 老年人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保健。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自测血糖方法呢? 专家指出,自测者一般是扎手指取全血,医院检测多臂部静脉抽血浆,因此测出来的血糖值会有差异,但误差如在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定期检测血糖能为糖尿病患者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控制病情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糖尿病人掌握了自测血糖的方法,但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患者仍缺乏自测血糖的概念。记者采访发现,影响血糖自测的原因并非患者买不起血糖仪,而是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用,有的患者自测的数值与医院的误差甚至超过30%,令他们失去了自测的信心。自测血糖和医院抽血测的血糖差异大的原因与采血的方式有关。医院抽的一般是臂部的静脉血浆,而自测者一般是扎手指从毛细血管中取全血,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可较全血高出约11%。因此,一般认为家用血糖仪测出来的误差如在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自测血糖竟与医院检测误差30% 王先生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刚开始血糖达13。7mmol/L,需经常去医院测血糖。医生要他经常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刚开始他隔三差五跑医院,根据血糖的检测结果配合用药。在病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后,他觉得老跑医院确实不方便,于是买了一台便携式血液葡萄糖检测仪,开始在家自测血糖。 最近,他觉得身体明显好了许多,但空腹自测的血糖仍有7.6 mmol/L。按照检测标准,当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时,称作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任何时候血糖≥11.1 mmol/L时,就是明显的糖尿病了。这么说,王先生的血糖指标仍是“不合格”。他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来到医院抽血重新检测,结果发现,医院测的血糖结果只有5.8 mmol/L。是不是搞错了?他半信半疑地来到医院检验科,在再次确认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结果确实没错。开心之余,他开始怀疑:自己测的血糖与医院的结果误差高达30%,结果这么离谱,是否该考虑让家里的血糖仪“下岗”了呀? 对此,医生指出:“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自测的意义很大。日常坚持自测可了解自己是否陷入危险区域。”有研究证明,血糖自测有利于指导生活和配合医生管理,可降低将近五成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据介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糖尿病人掌握了自测血糖的方法。但目前国内很多糖尿病患者仍以为一个月偶尔去医院测一两次血糖就可以了。由于缺乏自我监测的意识,导致不少患者根本不清楚自己是否达到治疗目的,严重的还引起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自测血糖为何误差大? “不少在家自测血糖的患者都跟王先生有同样的困惑:为何家用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医院抽血的结果会相差那么大?” 采血方式造成误差:一般来说,患者在医院抽血测的一般是静脉血浆所含葡萄糖的含量,而家用血糖仪测的一般是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的含量。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血浆较全血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分析教材背景:本节内容主要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方式 中反馈调节的典例。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不同点,也能为下一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好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之本节有一个构建物理模型的活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激素调节的模式,提高通过构建模型学习新知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安排一个课时来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血糖调节的过程;理解反馈调节机制?能力方面:善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交流讨论;能够更科学的构建模型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勤于动手的精神。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2.了解糖尿病及血糖平衡的意义,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难点: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法、多媒体展示讲解法、构建模型活动分层教法·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模型活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有的小组内的活动开展不顺利,学生的理解和构建模型是的转换能力不够,出现个别同学动手,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以后教学中注重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教师课前准备好了所有卡片,虽节约了时间,却一定程度抹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模型构建虽有一定改进,但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血糖的来源与去向中非糖物质与血糖的转化这个环节没有体现,糖原的模型没有区分肝糖原肌糖原,对学生的认知体系有一定的影响。(期待各位老师能有更好的改进,大家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导语: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都是有指标的,就像我们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也是有一个范围的,如果在这个正常值的范围内,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如 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都是有指标的,就像我们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也是有一个范围的,如果在这个正常值的范围内,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正常值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血糖高或者是糖尿病了哦。那么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 血糖值是针对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对很多糖尿病人来说,就很关心了,其实在诊断糖尿病时要从空腹血糖值和饭后两个小时血糖值两方面来判断。空腹正常血糖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那么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7.0 mmol 或者是 126 毫克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受损)。 饭后正常血糖值: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mmol/L(70-140mg/dL)。餐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11.1 mmol 或200 毫克以上。那么140 和200 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这种人既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不过这种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人,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许多人都可能会血糖偏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就有演变为糖尿病的危险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的方法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的方法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的方法老年人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保 健。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自测血糖方法呢? 专家指出,自测者一般是扎手指取全血,医院检测多臂部静 脉抽血浆,因此测出来的血糖值会有差异,但误差如在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定期检测血糖能为糖尿病患者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控制病情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糖尿病人掌握了自测血糖的方法,但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患者仍缺乏自测血糖的概念。记者采访发现,影响血糖自测的原因并非患者买不起血糖仪,而是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用,有的患者自测的数值与医院的误差甚至超过30%,令他们失去了自测的信心。自测血糖和医院抽血测的血糖差异大的原因与采血的方式有关。医院抽的一般是臂部的静脉血浆,而自测者一般是扎手指从毛细血管屮取全血,血浆屮葡萄糖的含量可较全血高出约11%。因此,一般认为家用血糖仪测出来的误差如在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自测血糖竟与医院检测误差30%王先生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刚开始血糖达13o 7mmol/L,需经常去医院测血糖。医生要他经常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刚开始他隔三差五跑医院,根据血糖的检测结果配合用药。在病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后,他觉得老跑医院确实不方

便,于是买了一台便携式血液葡萄糖检测仪,开始在家自测血糖。 最近,他觉得身体明显好了许多,但空腹自测的血糖仍有 7.6 mmol/Lo按照检测标准,当空腹血糖在 6. r 6.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 7.8^11. 1 mmol/L时,称作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2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任何时候血糖Nil. 1 mmol/L时,就是明显的糖尿病了。这么说,王先生的血糖指标仍是“不合格” o 他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来到医院抽血重新检测,结果发现,医院测的血糖结果只有 5.8 mmol/Lo是不是搞错了?他半信半疑地来到医院检验科,在再次确认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结果确实没错。开心之余,他开始怀疑:自己测的血糖与医院的结果误差高达30%,结果这么离谱,是否该考虑让家里的血糖仪“下岗” 了呀?对此,医生指出:“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自测的意义很大。日常坚持自测可了解自己是否陷入危险区域。”有研究证明,血糖自测有利于指导生活和配合医生管理,可降低将近五成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据介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糖尿病人掌握了自测血糖的方法。但目前国内很多糖尿病患者仍以为一个月偶尔去医院测一两次血糖就可以了。由于缺乏自我监测的意识,导致不少患

血糖仪正确测量方法

1、怎样采集血样?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 ★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2、多久检测一次血糖? 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视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而定,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为原则。您应该按医生的建议检测血糖。通常: ①全天血糖谱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夜间共8个时点,对病情不稳定者、妊娠糖尿病病友、使用胰岛素者适用,每2~4天测1次全天血糖谱。 ②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③病情稳定者:每月测4~7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④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3、采血针是否可以反复使用? 严格来说不可反复使用。采血针一经使用,其针尖不再锋利,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钝。采血时,会因为针尖变钝而增加疼痛感。更应注意的是,使用过的采血针上容易有细菌繁殖,可能会直接危害健康。因此,血糖检测完毕后,应立即将使用过的试纸及采血针妥当地弃置。 4、存放血糖仪应该注意些什么? 通常血糖仪的保存温度应在-40℃~+70℃之间,以免损坏。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避免将仪器存放在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 5、试纸应该如何保存,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血糖试纸应干燥、避光和密封保存。 ★试纸筒盖内的干燥剂能使试纸保持干燥。每次取出试纸后都应立即盖紧筒盖,以免试纸在不知不觉中受潮,也可避免干燥剂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效。 ★旧试纸筒应丢弃,不要用旧试纸筒装盛其他东西(尤其是酒精),以免筒盖混淆,造成试纸受潮。 ★保证未用的试纸始终储存在原装筒内。切勿将试纸分装在其他容器(包括旧筒)内。勿将已用过的试纸混装在现用的试纸筒内。注意试纸失效期,并确保在有效期内用完。 ★试纸通常需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但如需放入冰箱,取出后应先等待试纸筒回复至室温,再开盖取试纸进行检测。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材地位:《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一部分,与人类自身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维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重、难点 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三、阅读以下资料并思考 资料一: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子量5700,由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A-B链之间有两处二硫键相连。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资料二: 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

高三生物最新课件-血糖的调节教学设计 精品

《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血糖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取自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糖类代谢”及选修课本“血糖的调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堂基础性很强的复习课。 一、教学思想和理念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重视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破。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争取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地达到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1.分析:“血糖的平衡”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 系,它涉及到人们的一些常见疾病如低血糖、糖尿病等,因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在单一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处理,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的激素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胰岛素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现在则可以通过“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获得,这样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2.处理: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零散、涉及面广、跨越 度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相应的处理,把高中阶段学到的有关糖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先掌握零散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容易忽略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如何维持血糖平衡”这条主线穿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了很 大程度上的掌握,具备了独立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这种能力仅限于那些综合性不是很强的内容,对于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知识点涉及很多的生物学现象学生在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复习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 2.心理基础:高三的学生在心里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 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制定目标的同时他们也非常的茫然,特别是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想学习,但是不知道从哪学起以及应该怎样学。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的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走向一个极端——就是一味地做题,

饭后血糖正常值

饭后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是现在社会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发病的年龄也日趋年轻化了,所以需要自己在家测血糖的朋友就越来越多了,那么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有很多人都需要关注一下,尤其是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每天都需要观测血糖,这样能够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血糖的变化。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也很复杂,与遗传基因和环境的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果患有糖尿病的话需要再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饮食了,不能吃糖分很高的食物,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吃含糖的食物,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另外每天都需要坚持适当的运动,才能让身体中的糖分快速的代谢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反潜和饭后的血糖值吧。 ★方法/步骤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

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饭后1小时,血糖可上升到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于餐后2小时恢复至7.8~8.9毫摩尔/升(140~160毫克/分升)。 2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饭后1小时,血糖可上升到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于餐后2小时恢复至7.8~8.9毫摩尔/升(140~160 毫克/分升)。所以人们天天三顿饭后,各有2小时血糖升高(共6小时),其余18小时都在空腹血糖水平。 ★3临床糖尿病反应: 1、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2、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

在家测血糖保证准确的方法

在家测血糖保证准确的方法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b10335466.html, 监测血糖是了解糖尿病病情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际使用上又有许多方面需要患者注意的。想要做到正确监测血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血糖值应保持在多少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可能要求其血糖水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因此只要达到空腹血糖4.0~7.8mmol/L(70~14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6.0~10.0mmol/L(108~180mg/dl),任何随机时间血糖:10.0mmol/L以下(180mg/dl),同时又不发生,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病人有必要随时向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什么时候监测血糖最合适 许多老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监测空腹或餐前、餐后两小时血糖。具体是: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 3.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 4.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监测血糖的频率怎么算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您可以和社区全科医生商量后自己决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您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4~6次血糖,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餐后两小时血糖如何监测 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只有和平常一样吃饭、服药,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调节》 课程分析 《血糖调节》是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这一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血糖的调节过程及血糖平衡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内环境与稳态》之后设计的一节课,通过探讨血糖的稳定与调节及其意义,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动物稳态的维持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同时在探讨血糖调节时讲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也为后面章节的有关内容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血糖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学中要贯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即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获得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设计中,我力图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自己能动、独立、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多种血糖失衡症。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精心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引路、开窍、促进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意目标的和谐发展。 教材分析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正常值为服糖第1个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当过了第二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自测血糖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病人可购置微型血糖仪自测血糖。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血糖仪所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值高10%。空腹血糖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其测定结果可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情绪的波动变化、夜间睡眠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3.89-6.1 mmol/L,而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小于7.8mmol/L,如果您的血糖平时不能良好的得到控制,可能就会加速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的,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具体表现在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如果发展这样的话会对患者非常不利,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就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人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

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 试验。由于该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因此是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测定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我们现在应该认识清楚了,关键是我们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值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有效范围之内,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制定有效的计划。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 人体血糖正常浓度为:空腹静脉血浆血糖3.9~6.0mmol/L,餐后 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6~6.4。

血糖仪的正确测量方法

血糖仪的正确测量方法 从1969年第一台袖珍血糖仪问世以后,患者就可以自测血糖而且立见结果,从而及时调整用药,糖尿病治疗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但很多患者会问“血糖仪准不准?”“血糖仪的结果和化验室的有何不同?”以下就这些问题简单谈谈。 一、细血管血与静脉血不同袖珍血糖仪测指尖血,是毛细血管的血;而医院化验是抽静脉血,两者有所不同,在空腹8小时以上时检测,两者无大差异,而在进食后,因为消化吸收的葡萄糖首先到达动脉,经外周组织(流经毛细血管)代谢消耗后再到静脉,故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大约8%。而这种差异和进食量、食物品种、进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允许误差要知道一般的仪器测定方法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包括化验室检测血糖在内。国际上认为袖珍血糖仪的误差在15%以内不会影响治疗措施的调整,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对少许的误差或血糖仪与化验室检测的差别不必斤斤计较,重要的是看长期的检测结果,看使用同一血糖仪前后的测定值是否有很大的变动。 三、产生误差的其他原因血糖仪“不准确”最主要是因操作不正确,例如计时不准、血滴太少、仪器有污染、挤手指太用力使组织间液稀释血液、试纸保存不当等等。因此质量合格的血糖仪,在正确的操作下,检测值是准确的,完全可作为观察病情之用。化验室检测血糖的方式适于初次诊断糖尿病,而血糖仪已成为血糖检测的标准方法。 患者在医院购买血糖仪之后,会有医生和护士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但是有些上年纪的患者记忆力不是很好,回家使用的时候还是不会,所以,建议老年患者最好在医生和护士讲解完之后,自己亲自动手测量一次。 有些患者对仪器测量的数据理解存在问题,认为血糖仪的测量数据应该和通过静脉测量的血糖值是一样的,如果这两个数值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产品质量就有问题。但事实上,不论是家用的血糖仪还是医院的测血糖仪器,测出的数值不会每次都一样,应该说误差值在 ±10%以内的血糖仪就是非常好的,一般要求误差值不超过±20%。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正确,只有相对正确。

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都是有指标的,就像我们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也是有一个范围的,如果在这个正常值的范围内,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正常值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血糖高或者是糖尿病了哦。那么餐前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 血糖值是针对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对很多糖尿病人来说,就很关心了,其实在诊断糖尿病时要从空腹血糖值和饭后两个小时血糖值两方面来判断。空腹正常血糖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mmol/L(70-110mg/dL),高于 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那么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7.0 mmol 或者是 126 毫克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受损)。 饭后正常血糖值: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mmol/L(70-140mg/dL)。餐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11.1

mmol 或200 毫克以上。那么140 和200 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这种人既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不过这种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人,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许多人都可能会血糖偏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就有演变为糖尿病的危险了。 另外,冠心病患者有八成都有高血糖,而且高血糖一般还会伴随高血脂,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冠心病伴随高血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放支架后再狭窄、猝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因此,民众体检中心心血管专家李广仁教授呼吁所有冠心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曾发生妊娠糖尿病或生出巨大儿的患者,每年都要化验血糖、做糖化血红蛋白。对于容易发生高血糖的人群,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尊爵银发2型套餐(女)、尊爵银发1型套餐(女)、尊爵银发2型套餐(男)、尊爵银发1型套餐(男)高血压患者可选择高血压A餐,高血压C餐,高血压B餐,心血管病患者可选择健康护心套餐。

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血糖的正常值,对于治疗疾病和观察疾病都有着指导意义。因为我们只有知道了具体的数值,才能根据具体值去判断疾病,才能准确的掌握疾病的动向。那么,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的表格为您详细说明。 血糖值是针对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对很多糖尿病人来说,就很关心人体正常血糖值的范围是多少了,其实在诊断糖尿病时要从空腹血糖值和饭后两个小时血糖值两方面来判断。 空腹正常血糖值: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那么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0 mmol 或者是126 毫克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受损)。 饭后正常血糖值: 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mmol/L(70-140mg/dL)。餐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11.1 mmol 或200 毫克以上。那么140 和200 之间也有一个差距。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这种人既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不过这种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人,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许多人都可能会血糖偏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就有演变为糖尿病的危险了。 另外,冠心病患者有八成都有高血糖,而且高血糖一般还会伴随高血脂,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冠心病伴随高血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放支架后再狭窄、猝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 因此,糖尿病综合防治网邱宇教授呼吁所有冠心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曾发生妊娠糖尿病或生出巨大儿的患者,每年都要

用快速测血糖仪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用快速测血糖仪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高低关乎着他们生活健康的每一步,因此,测血糖也就才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购买测血糖仪在家里进行自测,予于观察自身的血糖值状况。那么患者们在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试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据《健康时报》报道,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好地测血糖,都购买了快速测血糖仪,只要对着手指轻轻一扎,就可以测出血糖的高低。但有些人在采血时,为了使血更快地滴到试纸上,会用力挤压扎针的部位,将血挤出。其实,这种用挤压扎针部位采血测量血糖的方法会导致血糖的测量结果偏低。 临床中,采用一扎一挤的方式采血的患者,测量血糖的结果一直都显示正常,直到出现了一些心血管的并发症,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血糖比平时测量时高出很多。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在采血过程中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针扎部位,这时不仅会挤出血,还会挤出一部分皮肤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得血糖的测试结果偏低。

正确的采血方法是选择左手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因为手指两侧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不会因为出血量不足而影响结果。采血前可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待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除此之外,测量手指血糖时,最好不要用酒精擦拭手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还远远不够,更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来说,每3个月监测一次。如果只监测血糖,而忽略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很难达到长期血糖控制的效果。 (血糖仪十大品牌请访问叶子博客https://www.doczj.com/doc/9b10335466.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