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霞中学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海霞中学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海霞中学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六)

班级姓名学号

二、品味性诵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相必你在该方面一定非常出色吧?现在

给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Ok?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从侧面烘托女主人公在军中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古诗词用语凝练,一字传神,如:山际见来烟,竹中_____落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_____棋子落灯花。荷笠_____斜阳,青山独归远。

5、《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满坐宾客无不

以为妙绝;俄而百千人大呼,。中间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6《孙权劝学》中孙权告诉吕蒙读书的方法是。当吕蒙学成之后,鲁肃见之曰:“ ."吕蒙回答说:“ !"有两个成语出自此对话,它们是。

7、《伤仲永》中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从他身上告诉我们的重要性。

8、简要回答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计8分)

①孙权劝学,吕蒙转变。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答: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是在批评商女吗?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

2、对镜帖花黄(通)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

4、满坐寂然(通)

5、孰为汝多知乎(通)

6、止有剩骨(通)

四、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未尝识书具古义()今义()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

3、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

4、惟闻女叹息古义()今义()

5、旦辞黄河去古义()今义()

6、赏赐百千强古义()今义()

7、出郭相扶将古义()今义()

8、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今义()

10、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今义()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

12、但当涉猎古义()今义()

13、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14、会宾客大宴古义()今义()

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

16、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古义()今义()

17、不能名其一处也古义()今义()

18、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

19、缀行甚远古义()今义()

20、恐前后受其敌古义()今义()

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市:愿为市( )鞍马;东市( )买骏马

2、贴: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3、愿:愿( )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4、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环谒于邑人()

卒之为众人()

5、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者不至

6、坐:稍稍()正坐;众宾团坐()

7、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8、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9、起:忽一人大呼“火起”();妇亦起大呼()

10、为:弃其杖,化为()邓林;孰为()汝多智乎

11、而:道渴而()死;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2、故: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一狼径去()

14、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15、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字

1、一屠晚()归节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止增笑()耳

7、孔子东()游8、邑人奇()之

9、宾客()其父10、利()其然

11、伤()仲永12、父异()焉

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隶()耕

2、借旁近()与之

3、指物作诗立就()

4、令作诗,不能称()

5、军书十二卷( )

6、朔()气传金析

7、策勋()十二转8、雄兔脚扑朔()

9、雌兔眼迷离()10、卿今当涂()掌事

11、自以为大有所益()12、施()八尺屏障

13、众妙毕备()14、以为妙绝()。

15、客意少舒()16、稍稍()正坐

17、虽()人有百手18、几()欲先走()。19、夸父与日逐走()20、饮于()河()、渭;

21、孔子不能决()也22、屠大窘()

23、苫蔽()成丘2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八、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止增笑耳。

4、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7、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0、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九、注意划分下列语句的停顿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

十、文言文阅读

(一)默诵《伤仲永》,做下面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异.焉②指物作诗立就.泯然众人

..矣

③其文理

..其父..皆有可观者④稍稍

..宾客其父⑤稍稍宾客

⑥父利.其然也⑦仲永之通悟

..

2、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

3、译成现代汉语:①借旁近与之。②邑人奇之。

4、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

5、本文作者,号。我国朝著名的家、家、家。

6、选择正确答案: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中的“文理”的意思是( )

A.文章的道理

B.文章的条理

C.文采和道理

D.文采和条理

②“邑人奇之”中的“奇”的意思是( )

A.奇怪

B.奇妙

C.特别

D.以之为奇

7、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8、对“稍稍宾客其父”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有时候请他父亲去做宾客

B.逐渐地到他父亲这里来做宾客

C.渐渐地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来对待

D.渐渐地他父亲请来一些宾客

9、下面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只写序号)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 父异焉。

10、朗读下面两句,用“/”表示出句中的语音停顿。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

12.方仲永的才能发展,有三个变化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答案:

二、通假字:1、扳=攀,牵、引2、帖=贴,贴上3、邪=耶,语气词4坐=座,座位

5、知=智,聪明

6、止=只,只有

三、古义和今义1、书具,书写工具;2、文理,文采和道理;3、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4、闻,听,嗅;5、去,离开,前往;6、强,有余,强大;7、将,扶持,将要8、走,跑,步行;9、但,只是,但是10、辞,推托;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涉猎,粗略地阅读;13、往事,历史;14、会,适逢,正赶上;15、中间,其中夹杂着;16、股,大腿17、名,说出;18、汤,热水;19、缀,紧跟;20、敌,胁迫,攻击。

四、一词多义:1、市:买,市场2、贴:文告,帖通“贴”3、愿:愿意,希望

4、之:它,指书具,代词;他,指仲永,代词;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语气助词,不译。

5、于:到,介词;在,介词;比,介词;从,介词。

6、坐:通“座”;坐

7、乳:喂奶;乳头

8、指:手指;指点

9、起:发生;起床10:成为;认为11、而:连词,表结果;连词,表并列;12、故:原因;原来13、去:距离;离开14、止:“只”;停止15、意:神情;打算

五、解释活用字

1、晚:在晚上

2、敌:攻击

3、犬:像狗似的

4、洞:打洞

5、隧:钻洞

6、笑:笑料

7、东:向东

8、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9宾客: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10、利:以…为利,名词作动词。11、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12、异:以…为异,名词作动词。

八.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余闻之也|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