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实词:

瘘(脊背弯曲)

伏(弯腰)

固(确实)

故(旧)

虑(担忧)

(二)通假字: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三)古今异义:

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

(四)一词多义: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职业)

隆然伏行(……的样子)

既然已(这样)

然吾居乡(然而)

病瘘。(患,生……病,名作动)

故病且怠(困苦)

有类橐驼者(……的样子)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人。“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以

以致其性焉尔(来)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

早实以蕃(表并列的连词)

而卒以祸(因,因为)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的连词)

无不活,且硕茂(而且)

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故病且怠(又)

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五)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叫)

②病瘘,隆然伏行(患病)

③名我固当(称呼)

④早实以蕃(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

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⑧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⑨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⑩移之官理可乎(做官)

2、动作名:

或移徙(移栽的树)

3、名作状:

①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不断地发布)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③遂而鸡豚(遂,成,喂大)

5、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③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

④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荣,子孙兴旺;安,使……安乐)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六)重点虚词:

而(句末语气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理,非吾业也。(以“……也”式表示判断)

2、宾语前置:

①不知始何名。(名何——叫什么)

②故不我若也。(若我——如我)

③吾又何能为哉!(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以何——用什么)

3、省略句:

①然吾居(于,在)乡。

②而卒以(之,指代“好烦其令”。“以之”,因此。)祸。

③传其事以(之,它,指代“本传”)为官戒。

④移之(于,到)官理可乎?

病梅馆记

(一)重点实词

或(有人)

欹(倾斜)

诏(宣告)

号(疾呼)

斫(砍削)

(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四)一词多义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②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①病梅馆记:病态的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呈现病态

③而江浙之梅皆病:呈现病态

①梅以曲为美介词把

②以绳天下之梅连词来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以……为:把……作为;以(第二个):来,连词

④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介词凭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介词把

①江宁之龙蟠:的

②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①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③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①以欹为美:当作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③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到

④以五年为期:定为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现病态。

2、形容词作动词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①梅以曲为美:曲,曲梅,曲态。

②直则无姿:直,直梅。

③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直,挺直的枝干;密,密枝;正,端正的枝。

④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早死,摧折;病,使……病。

②必复之全之:复,使……恢复;全,使……健全。

③纵之顺之:顺,使……顺。

(六)重点虚词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②(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①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判断句: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判断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4、被动句:予……甘受诟厉

促织

(一)重点实词

尚(崇尚,爱好。)

居(积,储存。)

啻(止)

造(到)

固、强(坚持,一定;迫使)

庠(学校)

过(超过)

贴(抵押)

(二)通假字

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三)古今异义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两股.间脓血流离

(古义:大腿。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儿涕.而去.

(涕: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今义:鼻涕。

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民日贴.妇卖儿

(古义:抵押、典当。今义:粘贴、贴补。)

(四)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达曙(从,介词)

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

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21.尚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

②虫宛然尚在(还,副词)

22.复

①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

②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

③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

23.举

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

②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

24.意

①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

②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

③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

④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

25.信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

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的确、确实,副词)

26.即

①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

27.顿

①顿非前物(立刻,副词)

②顿足失色(跺,动词)

28.得

①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

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

③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

29.闻

①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②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

①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

②不可忽也(忽视,动词)

31.杖

①杖至百(杖责,动词)

②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

32.出

①因出己虫(拿出,动词)

②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

33.而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

②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

③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

34.及

①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

②及扑入手(等到)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儿藁.葬【用草席】

⑤日.与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释【用力】

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

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

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⑤儿涕.而去(流泪、哭泣)

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

⑦细疏.其能(陈述)

⑧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⑨裘马

..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⑾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

4.意动用法

①成然.之(认为…对)

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③益奇.之(认为…奇特)

5.其他活用现象

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

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⑥审.视【仔细地】

⑦啼.告母【哭着】

6.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①里胥猾黠(狡猾)

②死何裨益(益处)

③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④唇吻翕辟(嘴唇)

⑤急逐趁之(追赶)

⑥虫跃掷径出(跳跃)

⑦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⑧自增惭怍(惭愧)

⑨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⑩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⑾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六)重点虚词

之:代词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

2.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三)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三)状语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

2.焚拜如前人

3.既而得其尸于井

(四)省略句

1.岁征(于)民间。

2.(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3.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4.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5.成妻纳钱(于)案上。

6.(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7.见有虫伏(于)棘根。

8.(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虫)始出。

9.(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喜置(之于)榻上。

10.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

11.(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12.不敢与(之)较。

13.临视,则虫集(于)冠上。

14.又试之(以)鸡。

15.(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

阿房宫赋

(一)重点实词

一:统一

族:灭族

(二)通假字

缦立远视“缦”通“慢”

(三)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走: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用尽心机,互相排挤(3)一日之间,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古义——天气今义——某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4)可怜焦土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四)一词多义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

(4)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奏音乐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把……看作铁锅石:把……看作石头块:把……看作土块砾:把……看作石子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族

2、名词活用为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北边西:向西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乘辇车

(4)朝歌夜弦朝:在早上夜:在晚上

(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日:一天比一天

(6)谁得而族灭也族:整族地

3、动词活用为名词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金玉珠宝

4、意动用法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六)重点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焚椒兰也。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介词结构后置句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如”字引领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多于世人之言语。(“于”字引领的介词结构后置,解释为“比”)

3、宾语前置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正常语序为“哀自”)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省略介词“于”,应为“卧于波”)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省略介词“于”,应为“行于空”)

5、被动句

(1)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6、定语后置句

(1)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正常语序为“有三十六年不得见”)

黄州快哉亭记

(一)重点实词

名,取名

(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

(1)窃会计之余功会计:古义——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2)将何往而非病病:古义——怨恨、忧愁;今义——疾病

(四)一词多义

其流奔放肆大(水势)

1、流其流风遗迹(遗留下来的)

至于赤壁之下(到)

2、至于至于长洲之滨(至于)

盖亭之所见(发语词)

3、盖玉之言盖有讽焉(大概)

东西一舍(三十里)

4、舍渔夫樵父之舍(房屋)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建造)

5、为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被(取名)]

乌睹其为快也哉(表判断,是)

楚王之所以为乐(感到)

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

6、胜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承受)

将何适而非快(到……去)

7、适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使……得到满足)

玉之言盖有讽焉(兼词,于之)

8、焉而风何与焉(语气词,呢)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表转折,却)

9、而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表顺接,可不译)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表递进,更)

举目而足(表承接,就)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和)

10、与而风何与焉(有关系)

以览观江流之胜(来)

11、以今张君不以谪为患(因为)

振之以清风(让)

其流风遗迹(影响)

12、风有风飒然至者(风)

其势益张(它的,指长江的)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他的,指张梦得的)

13、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它的,指快哉亭的)

其流风遗迹(他们的,指曹操、孙权等人的)

乌睹其为快也哉(它们,指山壑林木等景色)

揖西山之白云(的)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4、之庶人安得共之(指风)

照之以明月(指森林古树)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景色,的)

始得平地(得到)

15、得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能够)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取名

(2)草木行列行列,排成行列

(3)将蓬户瓮牖蓬,用蓬草编,瓮,用破瓮做

2、名词活用为状语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在南;北,在北

(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昼,在白天

(3)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在晚上

(4) 西望武昌诸山西,向西

3、使动用法

(1) 动心骇目动,使……动骇,使……骇

(2)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称快

(3)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跟从

(4)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使……穷尽

(六)重点虚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③此则人之变也

④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2)省略句

①江出西陵(江出后省略介词“于”)

②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后省略介词“于”)

③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后省略介词“于”)

④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之”后省略介词“于”)

(3)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正常语序为“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

②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其前出没”,“于其下悲啸”)

(4)被动句

①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被动句。谪,被贬官。)

(5)主谓倒置句

①快哉此风!

(6)宾语前置句

①而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②将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③将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是动词“放”的宾语。)

(7)定语后置

①有风飒然至者。(有飒然至者风)

(8)固定句式

(1)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

项脊轩志

(一)重点实词

乳:用乳汁喂养

手:亲手

(二)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同“尔”,代词你

以当南日“当”同“挡”

(三)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

(四)一词多义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探望,动词)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垣墙周庭垣墙:砌上围墙

(2)乳二世乳:用乳汁喂养

2、名词活用为状语

(1)雨泽下注下:向下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3)前辟四窗前:在前面

(4)小鸟时来啄食时:时常

(5)东犬西吠西:向西

(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时:时常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喜、可悲:值得开心,值得悲哀的事

(六)重点虚词

而(代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宾语前置句

(1)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北向”应为“向北”)

(2)令人长号不自禁。(“自禁”应为“禁自”)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又杂植栏桂竹木于庭。(应为“于庭杂植栏桂竹木”)

(2)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应为“于庭栖”)

(3)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应为“于此居”)

(4)其制稍异于前。(应为“于前稍异”)

4、省略句

(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为”后省略宾语“之”,“使”后省略宾语“之”)(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读书”后省略介词“于”)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重点实词

著(穿)

忽(不知不觉)

(二)通假字

1.脚著谢公屐“著”同“着”,穿。

2.列缺霹雳“列”同“裂”,决裂。

3.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同“需”,要想。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同“侍”,侍奉。

(三)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难以识别、实在、找到,

今义:细微、相信、请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有时,今义:消灭、或者。

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高出,今义:选拔。

4.湖月照我影古义:投下,今义:照片。

5.渌水荡漾清猿啼古义:凄凉,今义:清洁。

6.身登青云梯古义:石级,今义:楼梯。

7.千岩万转路不定古义:无数的峰峦、迂回蜿蜒,

今义:数字、岩石、转弯。

8.迷花倚石忽已暝古义:不知不觉,今义:忽然。

9.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义:震撼,今义:殷切。

10.栗深林兮惊层巅古义:重叠的,今义:层次。

11.水澹澹兮生烟古义:升腾,今义:生气。

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空、边际,今义:冥想、底层。

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宫阙,今义:台子。

1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古义:神仙,今义:君王。

15.虎鼓瑟兮鸾回车古义:运行,今义:回归。

16.别君去兮何时还古义:离开,今义:出去。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古义:低头,今义:摧残、眉毛。

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能、舒畅,今义:得到、开关。

(四)一词多义

云青青兮欲雨黑沉沉

1.青青冥浩荡不见底碧

且放白鹿青崖间青青的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句中助词,无意义

2.来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古来万事东流水以来

我欲因之梦吴越指代“越人谈天姥山的奇观”

3.之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

列缺霹雳同“裂”,决裂

4.列仙之人兮列如麻列队

迷花倚石忽已暝不知不觉

5.忽忽魂悸以魄动忽然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神仙

6.君别君去兮何时还指代“作者在山东漫游时结识的朋友”

世间行乐亦如此作

7.行须行即骑访名山行走

丘峦崩摧坍塌

8.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

9.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同“侍”,侍奉

訇然中开打开

10.开使我不得开心颜舒畅

身登青云梯云霄

11.云云青青兮欲雨乌云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震惊

12.惊恍惊起而长嗟惊醒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越人语天姥说起

2.云青青兮欲雨下雨

3.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降下

4.虎鼓瑟兮鸾回车弹着

5.使我不得开心颜欢笑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1.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方向

2.一夜飞度镜湖月一夜之间

3.半壁见海日在半山腰

4.空中闻天鸡在(高)空中

5.訇然中开从中间

6.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

(三)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颤栗,使……震惊

(四)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天姥连天向天横横贯

(六)重点虚词

或(有时间)

因(依据,凭借)

而(无意义)

之(无意义)

以(而)

且(姑且)

(七)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省略主语、谓语、状语)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都说它在)烟雾(弥漫)、波涛(滚滚之中),无边无际,难以识别,实在难以找到。

2.空中闻天鸡。(省略动宾)

在(高)空中,(又)听到了天鸡的(啼叫声)。

3.失向来之烟霞。(省略定语)

(而)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已全)消失了。

4.恍惊起而长嗟。(省略补语)

猛然惊醒,坐起身来,长叹(一声)。

5.送我至剡溪。(省略介词)

(明月把)我送到剡溪。

(二)定语后置:

1.天台一万八千丈。(一万八千丈天台)

(就是那)一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

2.一夜飞度镜湖月。(月镜湖)

一夜之间,(我就)飞过(那)月下的镜湖。

(三)谓语前置:

1.渌水荡漾清猿啼。(猿啼清)

(这里)流水清澈,(微波)荡漾,猿啼凄凉。

2.千岩万转路不定。(路万转)

无数的峰峦,山路迂回蜿蜒,(方向)难以确定。

3.水澹澹兮生烟。(烟生)

水波动荡啊,雾气升腾。

4.失向来之烟霞。(向来之烟霞失)

(而)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已全)消失了。

5.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开)

叫我不能心情舒畅,(尽情地)欢笑!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高一英语上Unit 1 Body Language教学提纲

沪教版高一英语上U n i t1B o d y L a n g u a g e

Unit 1 Body Language I. Language Points and Structure Reading 1. look up a) raise the eyes 仰视;抬头看 eg: Look up and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抬头看,树上有鸟。 b) look sth up 查找 eg: If you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please 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 若不知单词的意思,请查字典。 look sth. up in…= consult/ refer to… for sth. 2. glance at 匆匆看一眼 glance n. take a glance at= glance at at first glance=at first sight 乍一看 eg: He fell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glance/sight. 他与她初次见面就爱上了她。 (at 表示目的,方向 look at/ stare at/ aim at/ shoot at/ shout at sb.) stare at 盯着……看(惊奇,傲慢,茫然,有不礼貌的感觉) glance at 扫一眼(强调动作的短暂) gaze at 凝视(因为吃惊,羡慕,入迷) glare at 怒目而视(凶狠而且带有威胁性的瞪眼睛,生气) 3. greet sb. cheerfully 高兴地和某人打招呼问候 greeting n. 问候之词;致以问候[C] eg: Please give my greeting to your mother when you come home. 你回家时请代我问候你母亲 cheerfully ad.=happily cheerful a. eg: He was wearing a cheerful smile when he heard the good news. 当他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他面呈悦色 cheer v. cheer sb. up 鼓舞,安慰/ 高兴起来 eg: Cheer up! The news isn’t too bad. 振作吧!此消息没那么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 沪教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高一第一学期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第二学期 4、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6、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唐·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2、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高二第一学期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上册 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小数乘小数时: 1.先按照整数出发的方法算出积 2.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有“0”,可以将“0”去掉 ───────────────────────────────────────在被除数、除数都大于零的除法中, 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被除数; ───────────────────────────────────────小数除以整数: (1)可以按整数出发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出道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部分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求近似数:用笔算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得到要求的结果★如果要求凑整到的位数大于实际结果,需在末尾添“0”达到要求的位数 ───────────────────────────────────────平均数: (1)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出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在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数时,这组数值中的所有数(包括0)都要参加计算。 ───────────────────────────────────────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3)1×a或者a×1都写成a,一般不写成1a。(4)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记作a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6)方程的作用是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7)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8)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平行四边形:下图中AB//DC,AD//BC,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S长=ab S正= a2 S平行四边形=ah S△=ah÷2 S梯形=(a+b)h÷2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 1.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及支出;增加及减少;上升及下降; 零上及零下;高于海平面及低于海平面;前进及后退;盈利及亏损;等等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及负数 4.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三要素 5.数轴的性质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及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 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 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④一个数及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运算律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沪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 2018年暑期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 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 除以整数b ,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a 就叫做b 倍数,b 就叫做a 的因数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5整除的数1.个位数字是 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只含有因数 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 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 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讲课讲稿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1、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学常识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3、2、 2、中心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3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文学常识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2、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3、艺术特色:平淡而有味 首先,这篇散文由一封读者来信谈及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如实记下作者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其次,作者对生命的况味、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发现和领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字真

沪教版高一理解性默写复习题

理解性默写复习题《登金陵凤凰台》 1.《登金陵凤凰台》从体裁上看属于。 2.诗人借诗句“,”,发出了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的无限感慨。 3诗人通过“,”寄寓了六朝兴废的感慨。 4.诗人从对历史凭吊的眼光投向永恒的大自然诗句是 “,” 5.诗句“,”化用”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寓自己忧时伤国、怀才不遇的感慨。 《八声甘州》(柳永) 1.“,一番洗清秋”选自柳永的《》 2.词中借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来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的诗句是 “,,。“ 3.词人由仰观转向俯察,运用借代手法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 是” ,”。 4.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同时借用长江水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5.作者登高望远,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6.词人感叹自己四处奔波,无理由在他乡久留的诗句是 “,?”

7.词人运用化实为虚的手法,抒发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的诗句是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并倒装的的诗句是: “,,。“ 2.《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传统意象“落日”和“鸿雁”抒发了游子之愁。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 4.词人表示不愿学为家乡美食而归隐的张季鹰,而要壮心许国的句子是“,,?“ 5 用典表现自己对朝中小人的不满的句子: “,,。”6用典表现自己对时局、国势关注并感叹时光流逝的句 子: ,,。 7. “,,”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感伤。 8.辛弃疾,(朝代)著名(风格),字,号。《登快阁》黄庭坚 1.黄庭坚,(朝代)著名诗人,字,号,晚号涪翁,与、晁补之、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 "。生前与齐名,世称"苏黄"。 2.诗句“,”以谐趣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

沪教版——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简表

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整理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 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 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 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 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 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 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 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 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 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 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 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 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 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共60篇 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 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 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 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14个虚词:之,何,以,于,与,因,也,乎,则,焉,而,其,矣,哉

高中语文 5.15《蒹葭》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蒹葭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说明: “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 和蒹葭的画面 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 诗句。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 绘秋景的诗句。 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 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 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 铺垫。 课文研习之 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 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3、概括诗歌主题。 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 蒹葭、白露、伊人的关 键词。如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 已 (形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 诗歌主题。 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 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 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 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 本诗思想内容——。一 说,爱情诗;一说,明 志诗;一说,人生哲理 诗。各有其理,古人有 言“诗无达诂”,我们 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 是“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沪教版高一英语上Unit1BodyLanguage(可编辑修改word版)

Unit 1 Body Language https://www.doczj.com/doc/9512578247.html,nguage Points and Structure Reading 1.look up a)raise the eyes 仰视;抬头看 eg: Look up and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抬头看,树上有鸟。 b)look sth up 查找 eg: If you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please 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 若不知单词的意思,请查字典。 look sth. up in…= consult/ refer to… for sth. 2. glance at 匆匆看一眼 glance n. take a glance at= glance at at first glance=at first sight 乍一看eg: He fell in love with her at first glance/sight. 他与她初次见面就爱上了她。 (at 表示目的,方向look at/ stare at/ aim at/ shoot at/ shout at sb.) stare at 盯着……看(惊奇,傲慢,茫然,有不礼貌的感觉) glance at 扫一眼(强调动作的短暂) gaze at 凝视(因为吃惊,羡慕,入迷) glare at 怒目而视(凶狠而且带有威胁性的瞪眼睛,生气) 3.greet sb. cheerfully 高兴地和某人打招呼问候 greeting n. 问候之词;致以问候[C] eg: Please give my greeting to your mother when you come home. 你回家时请代我问候你母亲 cheerfully ad.=happily cheerful a. eg: He was wearing a cheerful smile when he heard the good news. 当他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他面呈悦色 cheer v. cheer sb. up 鼓舞,安慰/ 高兴起来 eg: Cheer up! The news isn’t too bad. 振作吧!此消息没那么坏。 4.take …over to…把东西(人)从一地带至另一地 eg: Mr. White took me over to the island in his car.怀特先生用车把我带到了那个岛。 take sth. over (from) sb. 接管;接受 eg: When Mr. Green retired, his son took over the business from him. 格林先生退休时,他儿子从他手上接管了生意。 5. prefer A to B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宁愿做A 而不做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 eg: He prefer going out to staying here. =He prefer to go out rather than stay here. = He would rather go out than stay here. 他宁可外出也不愿意呆在这里。 https://www.doczj.com/doc/9512578247.html,municate v. 交流 1)communicate with sb. 和…交流 eg: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我们必须学好英语,以便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 2)communicate sth. to …=pass on to…把…传给… eg: The officer communicated his orders to the men by radio. 军官通过无线通讯向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第三册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 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 (1)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幽默诙谐。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小孩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本文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了忍俊不禁;正在你想笑时,却分明听的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比如,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那本历书。”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 (2)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和描写中,感人至深。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1、文学常识: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 数学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教学目标 (1)知道数的整除性、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正确的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易错点: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概念易混淆。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结合概率考察素数合数等问题一道填空题4分 5.知识结构 二、分数 1.内容要目 (1)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分数与小数的互划与运算; (2)异分母分数的运算,通分、约分的技巧。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的运算法则; (2)通过对分数的学习,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转化的思维方法; (3)能够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及混合运算。 3.重点、难点及易错点 重点: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以及通分和约分;

易错点:乘除法则的运算 4.中考必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分数的混合运算,一道选择题或者一道填空题,占4分 5.知识结构 三、比和比例 1.内容要目 (1)必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有关性质; (2)百分比的概念及应用,百分比与小数、分数的关系。 (3)等可能事件 2.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意义,根据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解决有关比和百分比的简单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了解等可能事件,学习用数量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3.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 难点:百分比结合实际生活问题 易错点:百分比的运用及比例中项 4.中考题型及分数占比 线段的比例关系,结合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占4分,一题填空题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5.2正数和负数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意: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 c=a+(b+c)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a-b=a+(-b)

5.4有理数的乘除 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除法法则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法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注意: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统计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 3、把一个数写成a*10n(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形式的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2019-2020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虹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 I 略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20% Section A 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use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each blank. News From The World of Medicine SHORT ON SLEEP? DON'T FORGET TO DRINK WATER In 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study involving more than 20,000 participants, people who said they got only six hours of sleep regularly ran a greater risk of dehydration (脱水) than ___1___ who got eight hours. The reason might lie with a hormone (荷尔蒙) called vasopressin, ___2___ helps control the body’s fluid levels. It’s let out in l arger quantities later in the sleep cycle, ___3___ people getting less shut-eye might not have the best amount of it. If you know you’re short on slumber, ___4___ (make) a point of drinking water. TEN-MINUTE CANCER TEST Australian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a test ___5___ can discover cancer cells in ten minutes with 90 percent accuracy. Healthy DNA and cancer DNA, it turns out, stick to metal surfaces differently. When cancer DNA ___6___ (add) to water mix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纳米颗粒), the water remains its rosy color, when healthy DNA is added, the water turns blue. ___7___ the test is cheap and simple, it could be used at you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office, with follow-up if necessary. EXERCISE PREVENTS FALLS Each year, at least a third of people ___8___ the age of 65 fall downward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re's one factor related to notably reduced risk: exercise. People who took part in Tai Chi fell 19 percent ___9___ (often), while those who did balance and functional exercises, such as

高中语文第六册琵琶行沪教版

琵琶行 教学目标: ⑴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⑵ 体会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描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描写诗句的品度热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⑶ 作者为何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共鸣? ⑷ 鉴赏诗歌借助音乐描写表达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⑴ 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⑵ 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⑶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古诗《古道从军行》有云: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王翰的《凉州词》也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来琵琶出现在诗中便有一中悲戚的感觉,琵琶代表的就是一种寂寞,一种伤感。那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伤感故事。(板书标题和作者) 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用了一句话来大致概括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李师道勾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宰相之死引起了长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打击给白居易造成的创伤极深,到江州后一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适逢琵琶女,听

到她那富有感情的琵琶声,了解她悲凉的身世,激起了诗人压抑已久的情感,与之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并为之而作《琵琶行》。 经过大家的预习,都已经知道了在小序中讲述了作者和琵琶女的伤心事,以及《琵琶行》的由来。那么,大家先读一读正文,看看本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问:大家看完之后,觉得本文有几个主人公? 答:两个。作者和琵琶女。 本文既然有两个主人公,我们就根据这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路线来理清这篇文章的脉络。 问:第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答:作者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 问:那么,从这第一段就可以看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枫叶、送客、惨别等等情况可以看出。) 答:凄凉。 在“醉不成欢”的饯别宴上,突然听到传来的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答:解释意思,听到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 作者在听到琵琶声后便“忘归”了,那他做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前六句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作者邀请琵琶女相见的经过。 非常好,作者在听到迷人的琵琶声后便迫不及待地邀请了琵琶女相见,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见了作者之后呢,她在干什么? 答:开始弹奏。 对,非常正确。琵琶女便开始“转轴拨弦三两声”,开始为作者弹奏琵琶曲了。弹奏完就弹奏完了吗?观众有没有给出什么反映?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