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考纲要求]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热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推断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2-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题组一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

碳酸盐溶液(×)

(2013·江苏,13A)

(2)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2013·江苏,13C)

(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

(2013·江苏,13D)

(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

(2012·山东理综,12B)

(5)用BaCl2溶液鉴别SO2-4与SO2-3(×)

(2012·广东理综,9B)

无机化学题库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Ⅰ)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g)??B.Li (s)??C.LiC l·H 2O (s)? D.Li CO 3(s)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S nO 2(s)+2H2(g) === Sn(s)+2H 2O (g)= 1K Θ ???21.0 CO(g)+H2O(g) === CO 2(g)+H2(g) ?2K Θ=0.034 因此,下列反应SnO 2(s)+2CO(g ) === Sn(s)+2CO 2(g)的3K Θ=( ) A.21.0? B.0.714? C .0.024 3? ?D.21.6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 ? B.CaCl 2 ?C.CH 4?? D.N H4Cl 4.已知φΘ (Cu 2+ /Cu) === 0.34 V,φΘ (C u+ /C u)= 0.52 V,则φΘ (Cu 2+ /Cu + )为( ) A.–0.18 V?B .0.16 V C .0.86 V ?D .0.18 V 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Mg>B>Si>Ar ? B.Ar>M g>Si>B C .S i>M g>B>Ar ? D.B>Mg>Ar >Si 6.反应3A 2+ +2B === 3A+2B 3+ 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E Θ 为1.8 V,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E 为1.6 V,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Θ 值为( ) A.3×1.8/0.059 2 ? B.3×1.6/0.059 2 C.6×1.6/0.059 2 ?? D .6×1.8/0.059 2 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 ]3d 6 表示的是( ) A.Mn 2+ ?? B.Fe 2+ ?C .Co 3+ ??D.Ni 2+ 8.已知H 2S 的1 a K Θ=1.0×10 –7 ,2 a K Θ =1.0×10 –13 ,在饱和的H 2S水溶液中c (S2– )应为 ( )m ol·L–1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问题详解

《无机化学》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对于Zn 2+ /Zn 电对,增大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 、 Cu 2 +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e B 18e 型 C 18+2e D 9~17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θb K 。浓度为m mol ·L -1 的氨水溶液,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OH -的浓度(mol ·L -1 )为 ( ) A m 21 B θb K m ?2 1 C 2/m K b ?θ D 2m

4、已知θ K(Ag3PO4) = 1.4×10-16,其溶解度为 sp ( ) A 1.1×10-4mol?L-1; B 4.8×10-5mol?L-1; C 1.2×10-8mol?L-1; D 8.3×10-5mol?L-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A Cu、Cu2+; B Cr2O72-、Cr3+; C MnO2、Mn2+; D SnCl4、Sn 6、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 BeCl2 B PCl3 C BF3 D SiH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A HF B Ag C KF D CO2 9.已知V E A/θ:Cr2O72- +1.36 Cr3+ -0.41 Cr2+ -0.86 Cr,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 都不能 B Cr2O72- C Cr3+ D Cr2+ 10.下列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 K2O B MgO C CaO D Na2O

高三专题复习_无机化学推断题方法与常见的物质归纳(1)

无机推断题复习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1.高纯度氢氧化镁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力等领域。镁硅酸盐矿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Ⅰ中除含Mg2+、SO2-4外,还含有少量Fe3+、Al3+、Fe2+等离子; ②常温下,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Fe3+Al3+Fe2+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5.2 9.7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向溶液Ⅰ中加入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溶液Ⅰ中加入两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Ⅱ中Mg2+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向溶液Ⅱ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1前Mg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后Mg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钒的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催化剂和新型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 ℃、101 kPa时,4Al(s)+3O2(g)===2Al2O3(s)ΔH1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 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 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 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 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试求: (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 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 1.82g dm-3(在STP下)。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 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 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 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这 时的温度为127℃。问: (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 (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2H2(g) + O2(g) =2H2O(g) 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 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2.56g dm-3。计算: (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反应后温度和压力 回到原来的状态。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 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 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 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 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在25℃时: 容器A:O2 体积500 cm3,压力1atm。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

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 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2015年浙江化学高考无机化学推断专题复习

2015年浙江化学高考无机化学推断专题复习 2013高考题赏析: 26、(15分)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 6.00 g甲加热 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 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 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 2014浙江样卷赏析: 26、(15分)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 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 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 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 C. Na2S D. 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 物)。 26题解题思路与命题格式:根据题给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以及题中隐含的反应方程式结合定量分析 及守恒,推导出题中各物质。一般问题: (1)分子式、电子式等; (2)基础反应方程式; (3)新情景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4)物质用途; (5)寻找替代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似; (6)实验设计——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7)某物质结合电化学知识; (8)某物质结合电离、水解、沉淀平衡知识;(9)其他知识,,

《无机化学》试题库

《无机化学》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以气态最高,次之, 最低; 2、1molH2SO4中含氧原子数= 个; 3、当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时,反应(吸热或放热); 4、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 2NH3,其实验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 5、酸碱质子理论定义:凡是的物质都是酸; 6、BaSO4的溶度积K SP与溶解度S(mol·L-1)之间的换算关系为K SP= ; 7、共价键具有饱和性与性; 8、一个H2O分子与一个HF分子之间存在四种分子间力,即:、、取向力、诱导力; 9、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 10、举出常见的可作配位体的分子与离子各两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气体标准状况的定义中,温度与压力分别为; A、T=273K,P=10000Pa B、T=298K,P=101325Pa C、T=273K,P=101325Pa D、T=298K,P=10000Pa 2、对于气相平衡2SO2 + O2 == 2SO3 + Q(“+ Q”代表放热),为了提高SO2 的转化率,可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压并升温 B、升温 C、加入一些SO2 D、加入一些O2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共轭关系的是; A、H2SO4~SO42- B、H2O~OH- C、HF~F- D、NH3~NH4+ 4、原子核`外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A、2 B、18 C、8 D、32 5、在H2S、HCl、N2、Cl2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键的是; A、H2S B、HCl C、N2 D、Cl2 6、在Na2S2O3中,S的氧化数= ; A、+4 B、+2.5 C、-2 D、+2 7、关于Li、Na、K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Na、K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Na2O、K2O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无机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 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对于 Zn 2+ /Zn 电对,增大 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 2+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 e B 18 e 型 C 18 +2 e D 9~17 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 b 。浓度为 m mol ·L - 1 的氨水溶液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 ,则溶液 中 OH - 的浓度( mol ·L - 1 )为 ( ) A 1 m B 1 m K b C K b m / 2 D 2 m 2 2 4、已知 K sp (Ag 3 PO 4) = 1.4 ×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 -4 -1; B 4.8×10 -5 -1; 1.1 10 mol?L mol?L C 1.2 ×10 -8 mol?L -1 ; D 8.3 ×10 -5 mol?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 Cu 2+; B Cr 2O 7 2-、Cr 3+ ; C MnO 2 、Mn 2+ ;D SnCl 4 、Sn 6、3d 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 A 1,2,3 B 0,1,2 C 0, ±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 ,以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 ,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 E A / V :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 2- C Cr 3+ D Cr 2+ 10. 下列各物质中 ,熔点最高的是 ( ) A K 2O B MgO C CaO D Na 2O 11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 )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下降 D. 凝固点降低 12 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移去产物 D. 使用催化剂 13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 ,则反应 ( ) A. 能自发进行 B. 是吸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处于平衡状态 14.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 10 ℃,其结果是 ( ) A.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不改变反应速率 D.使平衡常数减小 15. 在 HAc-NaAc 缓冲溶液中,若 [HAc]>[NaAc] ,则该缓冲溶液 ( ) A. 抗酸能力强于抗碱能力 B. 抗酸能力弱于抗碱能力 C.抗酸能力等于抗碱能力 D.无法判断 16. 在室温下, 0.0001mol .L -1 NH 3 水溶液中的 pKw 是 ( ) A. 14 B. 10 C.4 D.8

无机化学推断题专题

无机化学推断题专题 无机化学推断题专题 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可能是对溶液中的离子、气体的成分、固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是框图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建议考生有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把文字描述转换成框图形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不管以哪种方式出题,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1)

第28题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 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解题指导] 解答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步骤1:浏览全题,明确题已知和所求,挖掘解题切入点。 步骤2:(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理解起点、终点、拐点的意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 (2)对于图表数据类试题:分析数据→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挖掘数据的隐含意义。 (3)对于利用盖斯定律写热化学方程式或求ΔH类试题要做到:①明确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处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焓变;③叠加处理热化学方程式确定答案。 (4)对于电化学类试题: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分析电极类别,书写电极反应式→按电极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 (5)对于电解质溶液类试题:明确溶液中的物质类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平衡类型,然后进行解答。 步骤3:针对题目中所设计的问题,联系相关理论逐个进行作答。 [挑战满分](限时30分钟) 1.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s)+3CO(g)ΔH1=+489.0 kJ·mol-1,C(s)+CO2(g)===2CO(g)ΔH2=+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1,A 2D 3C 4C 5C 6 B 7A 8D 9B 10B 1、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A) Li,Mg (B) Al,Si (C) Na,Al (D) H,Li 2、至今未发现有过氧化物的是…………………………………………………………………() (A) Li (B) K,Rb,Cs (C) IIA (D) Be … 3、下列偶极矩不等于零的分子是………………………………………………………………() (A) BeCl2(B) BF3(C) PF3(D) CS2 4、H2S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A) sp(B) sp2(C) sp3(D) dsp2 5、下列氢键中最强的是…………………………………………………………………………() (A) S—H…O (B) N—H…O (C) O—H…F (D) C—H…N 6、在[Ni(NH3)4Cl2]中,Ni的氧化数为…………………………………………………………() (A) 3 (B) +2 (C) +1 (D) 0 7、下列各对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A) FeCl3和溴水(B) H3PO3和AgNO3溶液 、 (C) H3AsO4和KI 溶液(D) N2H4和HgCl2溶液 8、下列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CoF-36(B) Co(NH3)+33 (C) Co(CN)-36(D) Co3+ 9、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A) Pb(NO3)2(B) AgNO3

(精选)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c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本章总目标: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掌握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键、配位数、螯合物等概念,配位单元: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位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向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 配位原子:配体中给出孤电子对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配位数:配位单元中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 2 :学会命名部分配合物,重点掌握命名配体的先后顺序:(1 )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2)先阴离子配体,后分子类配体( 3 )同类配体中,先后顺序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4)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5)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表次序; 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现象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1:熟悉直线形、三角形、正方形、四面体、三角双锥、正八面体构型的中心杂化类

型。 2:会分辨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可以通过测定物质的磁矩来计算单电子数 。 3 :通过学习羰基配合物、氰配合物以及烯烃配合物的配键来熟悉价键 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第三节: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掌握配合物的分裂能、稳定化能概念 2: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了解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 )晶体场的对称性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电荷高,与配体作用强,大。 中心原子所在的周期数,对于相同的配体,作为中心的过渡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大,相对大些。( 4 )配体的影响,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强,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 4 :重点掌握(1)配合物颜色的原因之一——d-d 跃迁以及颜色与分裂能大小的关系;(2)高自旋与低自旋以及与磁矩的大小的关系。第五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 :熟悉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中心与配体的关系(2)螯合效应 (3)中心的影响(4)配体的影响(5)反位效应(6)18 电子规则。 2:了解配位平衡及影响的因素习题 一选择题 1. Fe (III)形成的配位数为6的外轨配合物中,Fe3+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是()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学号:姓名:座号: 系别:年级:专业: 总分合计人: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对于Zn2+/Zn电对,增大Zn2+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A 8e B 18e型 C 18+2e D 9~17e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浓度为m mol·L-1的氨水溶液, b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OH-的浓度(mol·L-1)为()

A m 21 B θb K m ?2 1 C 2/m K b ?θ D 2m 4、已知θsp K (Ag 3PO 4) = 1.4×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1.1×10-4mol?L -1; B 4.8×10-5mol?L -1; C 1.2×10-8mol?L -1; D 8.3×10-5mol ?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Cu 2+; B Cr 2O 72-、Cr 3+; C MnO 2、Mn 2+; D SnCl 4、Sn 6 、 3d 轨 道 的 磁 量 子 数 可 能 是 ( )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 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2- C Cr 3+ D Cr 2+ 10. 下 列 各 物 质 中 ,熔 点 最 高 的 是

专题:高中常用无机化学方程式

高中常见化学方程式 一、元素化合物类方程式 1、钠及其化合物 4Na + O2 == 2 Na2O(常温)2Na + O2 Na2O2淡黄色 4Li+O2 2Li2O只生成氧化锂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 2 ↓+ H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过氧化钠在高空飞行和潜艇中用作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和供氧剂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CO3 + HCI == NaCI + CO2↑+ H2O *Na2CO3与HCI的互滴问题 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无气体,后来有气体。 CO32- + H+ == HCO3-HCO3- + H+ == CO2↑+ H2O ②向稀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立刻有气体。 CO32- + 2H+ == CO2↑+ H2O 工业制金属钠:2NaCl (熔融)2Na +Cl2↑ 焰色反应:①钠或钠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染上黄色 ②钾或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紫色(要隔着蓝色玻璃观察) 2、铝及其化合物 4Al + 3O2 2Al2O3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 H2↑ 铝热反应2Al + Fe2O3 2Fe + Al2O3 4Al + 3MnO23Mn+ 2Al2O3 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实验室里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Al2(SO4)3 +6NH3·H2O =2Al(OH)3↓+3(NH4)2SO4 2Al(OH) 3Al2O3 + 3 H2O 难溶碱受热易分解 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Al(OH) 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 3 + NaOH == NaAlO2 + 2H2O *Al3+ 和OH- 的过量与不足问题 Al3+ + 3OH-(少量)== Al(OH) 3↓ Al3+ + 4OH-(过量)== AlO2- + 2H2O *AlO2- 和H+的过量与不足问题 AlO2- + H+(少量)+ H2O == Al(OH) 3↓ AlO2- + 4H+(过量)== Al3+ + 2H2O *AlO2- 和CO2的过量与不足问题 2NaAlO2 + CO2(少量)+ 3H2O == 2Al(OH) 3↓+ Na2CO3 NaAlO2 + CO2(过量)+ 2H2O == Al(OH) 3↓+ NaHCO3 AlCl3 + 3NaAlO2 + 6H2O == 3NaCl + 4Al(OH) 3↓双水解反应 明矾KAl(SO4)2?12H2O 净水剂 高温 高温 点燃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第九题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题组一以陌生无机物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1.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Cu+===Cu2++Cu。大多数+1价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H 等。 (1)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不溶物的颜色为________,某同学实验时却有黑色物质出现,该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在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可能发生: a.2Cu2++4I-===2CuI↓(白色)+I2 b.2Cu2++2Cl-+2I-===2CuCl↓(白色)+I2 ①若a反应是主要反应,需要查询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O2 B.四氯化碳 C.NaOH D.乙醇 (3)一定条件下,在CuSO4中加入NH5反应生成氢化亚铜(CuH)。 ①已知NH5的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NH5是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在上述反应中NH5作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②写出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CuH溶解在适量的稀硝酸中,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uH+HNO3===Cu(NO3)2+H2↑++ (4)将实验制得的CuCl样品2.000 g(杂质不参与反应)溶于一定量的0.500 0 mol·L-1 FeCl3溶液中,加水稀释至200 mL得到溶液,取20.00 mL用0.100 0 mol·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0.00 mL Ce(SO4)2。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Fe3++CuCl===Fe2++Cu2++Cl-、Ce4++Fe2+===Fe3++Ce3+,则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砖红色CuO (2)①K sp(CuCl)与K sp(CuI) ②B(3)①离子化合物还原剂 ②2CuH+2H+===Cu2++Cu+2H2↑③6CuH+16HNO3===6Cu(NO3)2+3H2↑+4NO↑+8H2O (4)99.50% 解析(1)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新制Cu(OH)2氧化,Cu(OH)2则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由于反应需加热,故Cu2O有可能被氧化为黑色的CuO。(2)①CuCl2溶液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的沉淀与CuCl和CuI的K sp的相对大小有关。②由于a反应和b反应在生成白色沉淀的同时,均有I2生成,而CCl4可萃取其中的I2,且与水不互溶,故反应后加CCl4可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 (3)①NH5的所有原子均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故NH5可写成NH4H(氢化铵),氢化铵中-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