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浅谈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浅谈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浅谈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浅谈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摘要]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管理效益实现途径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和以合规性、真实性等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并逐渐扩大运用。

关键词:管理审计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应用重要性

一.管理审计概述。

管理审计审查的是企业的管理信息。企业的管理信息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业绩、管理状况等。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它是一种建设性更强的审计方式,其目的在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揭露企业经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诸方面的失误与不足,评估人力、财力、物力损失浪费的程度,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因此,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经营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适应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经营逐渐复杂。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增强了经营管理者对管理审计的依赖性。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渐渐地其内审的基本者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信息处理等的适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发表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

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议,充分发挥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因此,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种延伸。

二.管理审计的内容。

因为管理审计是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就贯穿到生产经营各方面,而且还延伸到评价管理者的能力及业绩。在生产经营方面,管理审计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的销售,方方面面都有管理审计渗透。现从如下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1、采购环节:对于购价的审计,先对市场进行调查,进行比价,然后确定采购部门是否依比价程序来进行操作,确定其采购的货物是否物美廉价,是否执行了比价程序;审查其购货合同及付款合同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影响公司权益的问题;审查其入库是否按正规程序;其采购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标准;在付款方面是否存在不符合内控制度的付款。对从整个购货过程中,业务员及领导有无违规的操作,对其敬业程度和胜任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2、生产环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审查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比,是否在生产工艺的许可范围内;审查材料的消耗是否符合在正常范围之内;审查工人工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成本核算的合理性;预提及能源分配的合理性;审查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环节是否起到显著的决策作用,在整个生产调度上是否起到积极作用。

3、销售环节:审查销售合同的是否存在潜在的货物风险及回款风险,在整个销售环节里,对于发货的控制;定单的控制;售价的控制;市场区域的划分;货物的回流等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依内控制度执行。审查其业务员及销售主管在整个市场运行中是否能充分把握市场,把握一切商机,应付市场瞬息万变的能力。

以上是对管理过程的审计,主要是对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为对象的一种审计,客观存在通过对各种管理职能的健全性和的效性的评估,以考察在生产经营中是否依内控制度执行,并考察管理能力、敬业水平、素质高低及整个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并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因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延伸,它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就是以管理信息为中心任务。其还包括对职能部门的审计,就是以企业各管理部门为基本对象,通过对企业的各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本职情况及素质的审计,并审计其是否促进企业有效的运转,如质检部门,是否有效履行其质量检验职能,保证采购的货物及出售的商品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审查人力资源部门是否对人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臵,因为在企业和竞争中,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构成元素。在管理审计中它逐渐成为审计新的领域,主要对人力资源合理配臵、及开发等方面的审计。对于财务部门,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及其对决策是否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供决策者使用。

在管理审计中,还涉及一个新的领域: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时刻贯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的管理。在整个管理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充分检查企业生产以营目标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把风险做为内控的核心,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关注、分析、评价、报告。内部审计师可以应用控制风险自我评价方法收集关于风险和控制的相关信息,在审计计划中对于高风险的领域提请相关领导予以充分关注,从而做好决策,降低风险。

三.管理审计的应用及重要性。

(一)管理审计应用案例。

一汽集团某一下属公司是一个多年的亏损企业,该公司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一汽集团

占有75%的股份,主要生产、销售微型汽车、轻型汽车及零部件,自1998年以来连续亏损,截止2005年末累计亏损达9.2亿元,资产负债率210%。 2006年,审计组对该公司2005年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运用了经济效率比较和经济活动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该公司产品销量较2004年下降了61%,直接导致收入大幅下降,通过对该公司2005年利润的亏损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全部产品的毛利率仅为1.35%,其中主要车型的毛利率为-16.5%,且个别型号车型的边际贡献率已出现负数,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利润仅能负担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营业费用,而亏损额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水平相当。审计人员通过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手段,发现了该公司在采购、销售、生产等各环节还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足,如商品车库存管理混乱,存在长期外借车辆;三包配件领用审批不规范,致使账实存在差异;大部分采购或外委加工费发票挂帐缺少审批手续;厂房及设备出租租金尚不足以抵偿折旧费用等。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敦促其尽快出台政策或制度,加强管理,同时将审计结果上报集团公司领导,以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了事态恶化。

(二)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效益,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实现利润(或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开源节流,减少投入扩大产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审计的目的就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优化资源结构,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它的重要性体现在:

1.开展管理审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它从财务会计审计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和决策等领域。

2.开展管理审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

浅谈审计重要性

浅谈审计重要性 【摘要】 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很庞杂,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审计人员既无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审查被审计单位所有的资料,核实所有的事实,而只能对重要的事项进行抽查,即在制度审计的基础上,采取抽样的方法,也就是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随着“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运用的越来越频繁,通过对审计重要性涵义及意义的解释,对其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和分配重要性水平的分析,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判断审计重要性方法 目录 摘要: (1)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述 (2) 1 、审计重要性的定义 (2) 2 、正确理解重要性的定义应要注意 (2) 2. 1、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 (2) 2.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3) 2.3、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3) 2.4、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 2.5、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3) 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 (3) 1 、重要性在计划阶段的运用 (3) 1.1、从质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3) 1.2、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3) 2 、重要性在审计执行阶段的运用 (4) 3 、重要性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的运用 (4) 三、判断审计重要性方法 (4) 1、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4)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5) 3、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来解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领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此来促进整个组织的改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本文阐明了内部审计在经济实体中必要性,同时对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表述,对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底稿;重要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unceasing development,the internal audit governed th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which acted to receive the attention day by day,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practical realm all hoped the challenge which solved the company through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optimization to govern which,the risk management,the internal control domain appeared the question and faces,and promoted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s improvement by this.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strengthens interna l audit quality control to appear essential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This article had expoun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conomic entity the necessity,simultaneously to strengthened internal audit qualit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n the indication,regarding displaye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ly in the economic subject function,had the very strong constructive nature,the guidance and pointed. Keywords:Under internal audit;Quality control;Worksheet Vital significanc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组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组织成员的被审计单位(业务委托人)。内部审计师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跟踪检查程序,以监督、保证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包括审计执行主管(总审计师、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席内审师等)为使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面。 1.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审计重要性标准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编辑本段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 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X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编辑本段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 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 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XX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得就是重要得账户余额。( ) 2、理解与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得视角去判断。( )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得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 4、如果财务报表中得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得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就是重大得。 5、审计重要性就是客观存在得,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得稳定。( )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得审计证据数量就是呈同向变动得。( )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与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得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与运用重要性要站在( )得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 )两个层次得重要性。 A、总账层次与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与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与原始凭证层次 3、( )就是指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得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得重要性水平时,得出得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得关系就是( )。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得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得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 )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 )就是客观存在得,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 )就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 )就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得性质、时间与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得( )两个方面考虑。

浅谈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浅谈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时值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内部审计不能为其所在单位带来多大的效益,对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起不到多少作用,或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甚微,因而建议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甚至撤消内部审计。要分析这一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审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而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限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机构的正常运作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看,内部审计是建立于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从属于本单位的领导,是为本单位服务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领导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

的职责。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独立于单位内部其它各职能管理部门,接受本单位最高领导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并独立开展工作,充当参谋和助手,成为一个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一环,服务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本身的地位是特殊的。 从内部审计所开展的工作来看,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各有侧重、各有其特色和针对性,即便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内审工作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也不尽相同。内审活动的广泛性、多样性决定了内审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内部审计具有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不仅仅指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还包括对本单位内部制订的政策、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反馈、跟踪等等。而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又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其一、参谋与助手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层出谋划策,促进管理,提高效益。其二、建设的功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工程等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其三、保护的功能:内部审计通过查错纠弊,为本单位事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其四、调解协调的功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能够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其五、其它服务

浅谈审计管理创新

浅谈审计管理创新 王悦 (辽宁省审计厅110032) =摘要>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审计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立足我国国家审计实际,结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审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审计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分析了当前国家审计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管理创新审计管理审计管理创新 审计管理是一篇大文章,它贯穿于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机关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团队管理等诸多方面,涉及审计管理理念、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管理模式、审计管理方法、审计管理技术手段等许多问题。本文旨在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国家审计实际,对审计管理创新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提出审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我国国家审计开展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管理科学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借鉴现代管理理论成果和实务经验,推进审计管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效益,促进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 (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审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管理的新世纪,是以管理变革和管理新方法取胜的新世纪。0许多现代管理学者把/创新0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0等基本职能相提并论,甚至优于基本职能,作为管理科学的核心。这是因为,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这种发展变化给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之下,管理创新与变革,已经成为左右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成为决定一项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审计管理作为审计与管理交叉融合产生的重要分支,作为运用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手段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管理科学发展的潮流,跟上审计事业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与变革。 (二)我国国家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社会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有其自身特征。国家审计是通过立法明确的、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在办理审计业务时具有法律赋予的权限,而社会审计是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进行的审计,其调查取证权是委托人在协议中承诺或授予的。二是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审计在领导体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总体看,世界各国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较多,也有一部分是司法型和独立型审计体制,实行行政型审计体制较少。我国目前属于行政型审计体制。从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关系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议会政治,特别是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其地方的政治经济独立性很强,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多为平行关系,互不隶属;也有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为了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对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而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这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一个明显特征。三是与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工作部门相比,审计机关有许多不同特点。其他政府部门有些是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实行宏观指导与调控,还有一部分是对社会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管,而审计机关主要是在涉及财政和公共资金的领域内,对所管辖的审计对象实施审计,其管理职能相对较弱,业务性质比较明显。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既不能等 8

审计重要性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学生姓名杨小英 院系名称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会计学(审计方向) 班级 2010级 学号 201030015644 指导教师 答辩时间 2013年11月30日

浅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是近年来,注册会计师成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层出不穷。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损失惨重的同时,甚至濒临破产,其中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大所,注册会计师工作失误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的甚至导致经济秩序紊乱。因此,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职业界要求在审计工作中既要注重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规避审计风险。那么,我们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当应用审计重要性,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并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本文拟在探讨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概念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讨论二者的联系。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联系 The Importance of Audit and Audit Risk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PA position in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getting huge. But in recent years, becoming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ccused of endless litigation. Some accounting firms in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even on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including som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large impact of errors caused by CPA work is enormous, and even lead to serious economic order disorders. Thus, modern auditing theory and audit profession requires the audit work necessary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audit, but also audit risk averse. So, our CPA audit work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audit of the importance of full consideration of audit risk and determine a reasonable level of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udit, the concept of risk-based audit on a deeper level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two links. Keywords: The importance of audit risk level contact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 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 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 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 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 原则,本文就此谈点认识. 一 ,审计重要性的内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 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 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 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 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理解上述定义: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重要性实际上是 指一种错误的程度,它是一个临界点,即报表 中的错报和漏报是否会影响报表使用者进行 经济决策的临界点.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 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 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如果财务报表中的 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 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

要.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不产生影 响,或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仍然可以认 为财务报表是公允的. 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还应从重要性的性 质和数量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从数量角度来 看,重要性又称为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 重要性的量化,是具体的数额限额,是指金额 的大小,那么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考虑,通常 情况下6000元的重要性水平要比3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3000元,则意 味着低于3000元的错报是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 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3000元的错报.在有些情况下,有些金额的错报从数 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 重要的.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涉及 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引起履行 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 或漏报,现金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等.对于某 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 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中 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五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 定重要性.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如审计人 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监督机制的完 善状况,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调整变化等, 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 具体环境.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合理确定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2)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审计方法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 (3) (一)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 (3)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4) (三)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计划工作受到重视 (4) (四)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 (4) (五)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4) 四、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4) (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5)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加快新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5) (三)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的不断出现需要新的审计方法 (5)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特点必要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 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2006 年2 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 件。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虽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新的审计方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靳中将 焦作韩王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焦作韩王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靳中将 一、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于企业内部,服务于本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独立的评价活动。具体地讲,它是由企业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为本企业服务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企业不仅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要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主要通过其两个特征体现出来,即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对企事业单位中与单位目标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进行审查和评价,不受部门机构、专业、人员等的限制。高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审计又把审查和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对内部控制进行再评价,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体现在:(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鉴证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从而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实行领导班子在任职期审计,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遏制腐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考察、管理和提拔干部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企业领导在任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肯定他们做出的成绩,纠正其不足,不仅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而且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3.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作用

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金科服告诉你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所以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的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一种责任的体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将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向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所做的书面报告。其重要性在于: 1.审计报告客观的反应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审计报告可以传达审计结果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做出正确的审计评价和决定提供依 据。 3.审计报告是具有公正性的证明文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 4.审计报告可以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是促使有关单位改进工作的建议书。 其中,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 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包含的审计报告要素齐全,属于无保留意见,且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否则,不能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所以,审计报告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它主要表现在鉴证、保护和证明三个方面。 (1)鉴证作用。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合法、公允和一贯具有鉴证作用。 (2)保护作用。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是否以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客观地表示审计意见;表示的审计意见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一定的要求。通过审计报告,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 看到了这些,你还敢小瞧财务审计报告吗,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财务在公司中的地位哦!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 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 方法│指标│国际上│一些国内事务所 ────┼─────┼────┼─────── 总资产法│资产总额│0.5%~1%│0.3%~0.5% ────┼─────┼────┼─────── 总收入法│营业收入│0.5%~1%│0.3%~0.5% ────┼─────┼────┼─────── 利润法│税前净利润│5%~10%│3%~5%

────┼─────┼────┼─────── 净资产法│净资产│1%│0.5%~1% ────┴─────┴────┴───────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

浅谈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是近年来,注册会计师成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层出不穷。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损失惨重的同时,甚至濒临破产。其中不乏一些像安达信这样实力雄厚的大所,注册会计师工作失误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的甚至导致经济秩序紊乱。因此,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职业界要求在审计工作中既要注重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规避审计风险。那么,我们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当应用审计重要性,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并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本文拟在探讨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概念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讨论二者的联系。 关键词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联系

Abstract Adult materiality and its level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ion in modern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concrete standard of adult materiality is called adult materiality level.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materiality level and audit risk,exposing both of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and posi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m.The degree of audit risk depends on the judgment of audit materiality, while it is affected by audit risk.Ina word,it is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materiality and its level and audit risk,because it helps learn about the related cont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registered accountants in practice,helps them set up reasonable auditing procedures,lowering down audit risk,and improve audit quality.. Keywords adult materiality level;Audit risk;Precautionary measure;relationship between audlt materiality and its level and audit risk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和正确政绩观,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的监督,一方面可以获取客观准确的经济信息,有助于我们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实施科学的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领导干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 其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注重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政策执行行为、自我约束行为进行审计评判,从而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为区委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使广大干部受到教育,有所警诫、有所镜鉴,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促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肃财经法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经济责任审计作

为一种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避免问题继续扩展和蔓延,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有助于把对领导干部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增强了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是提高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关于财政财务收支状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个人廉政情况等的评价,不但为干部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是增强了领导干部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使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违反财经法纪的干部受到查处,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CPA教材里的审计重要性的内容

审计重要性的内容 重要性的含义 (一)理解重要性概念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二)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环节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一)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便能够评价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公允反映。 (二)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含义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解读】如图2-2所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相当于“杯子”左边的“A”,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首先评估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杯子”中的“A”)。 (三)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方法 1.基本方法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如图2-2所示: 2.选择基准 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3.审计实务中较为常用的基准举例 4.审计实务中确定百分比时应考虑的因素(教材P32新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