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发布时间:2009-05-02 15:13:41

孙正聿

关于哲学,通常有两种定义式的表述:一是把哲学表述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一是把哲学表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两种定义式的表述,要求人们提出并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究竟如何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的时代内涵?

一、世界观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表述为“理论化的世界观”,首先必须追问什么是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具体言之,什么是世界观的“世”?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的“世”,还是人生在世之“世”?什么是世界观的“界”?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还是人在途中之“界”?什么是世界观的“观”?是非人(物)的或超人(神)的目光,还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这表明,在对“世界观”的理解中,包含着迥然不同的解释原则。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关于世界观的三种基本的解释原则:一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即:“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解释原则。在这种解释原则中,“世界”是与人的感性活动无关的“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存在。二是“和唯物主义相反”的唯心主义的解释原则,即:“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方面”,但却同样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的解释原则。在这种解释原则中,“世界”成为人的“能动”的精神的产物。与上述两种解释原则不同,马克思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在这种解释原则中,“世界”并不是与人无关的抽象的存在,而是人在自己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现实的存在,因此,“世界观”也不是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无关的抽象的“关于世界的根本性观点”,而是人在自己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时代内涵的“关于世界的根本性观点”。

这个新世界观表明,世界观及其理论——哲学——是历史的而不是非历史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世界观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是具有时代内涵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总的概念框架,也为人们评价世界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总的意义框架,从而为人们变革世界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总的世界图景及其解释原则。这个新世界观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观及其理论——哲学——提供了实践论的解释原则。依据这个解释原则,我们可以从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化、人类存在形态的变革和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这三个方面的统一,阐发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

哲学的时代内涵,首先是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历史性变化密不可分的。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通常所指认的两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是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这两次“转向”,就其理论内涵而言,都是转换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把物理自然世界称为“世界1”,把人的精神世界称为“世界2”,而把语言文化所构成的世界称为“世界3”。借用波普的这种划分方式,我们可以比较简洁地说明哲学的“古代”、“近代”和“现代”三种基本形态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所谓“古代”哲学,其实质是

离开“世界2”对“世界1”的关系,即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反思,直接地断言“世界1”;所谓“近代”哲学,其实质是从“世界2”对“世界1”的关系,也就是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出发,去追究二者的“关系问题”;所谓“现代”哲学,其实质则是从“世界3”出发去探寻“世界2”与“世界1”的关系,也就是从“语言文化”出发去探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两次大的“转向”,正是深刻地体现了哲学理论的时代内涵。

古代哲学,它离开对人类意识及其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论反省,单纯地从对象世界本身去寻求世界的统一性,并直接地断言世界本身,而没有自觉到在这种断言中所蕴含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古代”涵义,是指尚未自觉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而直接地寻求和断言世界本身的哲学理论形态。近代哲学,它之所以被称为“认识论转向”,是因为它以反省人类意识及其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寻求二者的统一性。在这种认识论反省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使之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因此,哲学的“近代”涵义,是指自觉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从而寻求思维规律与存在规律统一的哲学理论形态。现代哲学,它之所以被称为“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是因为它超越了近代认识论转向的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从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或文化中介(语言)出发,去回答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现代”涵义,是指以人的历史性存在为中介去回答和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理论形态。从两极到中介,构成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的革命。

在哲学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中,实现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理论内涵的历史性发展。古代哲学提出“万物的统一性”问题,这既意味着人类试图以某种最深层的统一性的存在来确定人类生活意义的最高支撑点,又意味着人类尚未达到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去反省人类生活的意义。因此,这种哲学实质是表征着人类从自在走向自为的过程。近代哲学提出“意识的统一性”问题,这既意昧着人类以反省的认识去寻求人类生活的意义,又意味着人类是以超历史的即抽象的观念去看待存在的意义。这种哲学表征着人类受“抽象”统治的自我意识。现代哲学提出“实践的统一性”以及科学、语言、文化等等的统一性问题,这既意味着人类从历史的即现实的观念去看待存在的意义,也意味着人类在多元文化中的意义的冲突与危机。这种哲学表征着人类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融合的自我意识。从层级性寻求到顺序性选择,构成现代哲学的基本理念的革命。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直接地取决于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而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性变化,则深层地取决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的转换。关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从宏观的历史视野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在“人的依赖关系”的历史形态中,个人依附于群体,个人不具有独立性,只不过是“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形态中,个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而获得了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只能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人依赖于物,人受物的统治,人与人的关系受制于物与物的关系。只有超越“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才能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类存在的三大历史形态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世界观理论的时代内涵。因此,哲学史,归根到底是理论形态的人类发展史;每个时代的哲学,则归根到底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即以理论的形态所表达的人类关于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的自我意识,它一向是以阐扬崇高和贬抑渺小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理论使命。然而,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传统哲学,在建构人类生活精神坐标的进程中,既历史地践履着对崇高的追求,又非历史地把崇高异化为某种超历史的存在。从整个哲学史看,哲学正是在追求崇高和“消解”崇高的异化的过程中发展的。在论述

哲学的历史任务时,马克思曾作出这样的概括:“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在这里,马克思为我们反思哲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内涵,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透视角度。这就是:近代以前的哲学,是一个塑造“神圣形象”的过程;近代哲学本身,是一个消解“神圣形象”,并以种种“非神圣形象”取而代之的过程;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则是在消解“神圣形象”的基础上,进而消解诸种“非神圣形象”即“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过程。

哲学的塑造“神圣形象”、消解“神圣形象”和消解“非神圣形象”的发展过程,同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存在形态的“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的依赖关系”中,个体对崇高的追求,就是对群体的崇拜,被崇拜的群体则被异化为超人的“神圣形象”(从图腾到上帝)。这样,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它对崇高的寻求和崇高的异化,就表现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对“神圣形象”的崇拜。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形态中,人对人的依赖变成了人对物的依赖,因此,人对“神”的崇拜也变成了人对“物”的崇拜,崇高在“神圣形象”中的异化也变成了崇高在“非神圣形象”中的异化。正因如此,哲学的历史进程,就由塑造“神圣形象”而演进为消解“神圣形象”,又由消解“神圣形象”而演进为消解“非神圣形象”。哲学的这个演进过程,正是理论地表征人类社会从人对人的依赖性走向人对物的依赖性,并进而改变人对物的依赖性的历史进程。以资本的逻辑为实质内容的现代社会,它的时代性的人类问题,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揭露和改变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当代哲学的根本性的时代内涵。

二、世界观理论是以时代性内容求索人类性问题

作为世界观理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二重性:它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又都是求索人类性问题的理论结晶。哲学理论求索的“人类性”问题就蕴含在它的“时代性”内容之中,而哲学理论的“时代性”问题的求索又正是对“人类性”问题的历史性回答。离开哲学问题的人类性而片面地强调哲学理论的时代性,或离开哲学理论的时代性而片面地强调哲学问题的人类性,都无法真正理解哲学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哲学问题总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即人类性问题。求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之辨,探寻你、我、他的人与社会之辨,反省知、情、意的人与自我之辨,追寻真、善、美的人与生活之辨,凝结为理解“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哲学范畴,并因而构成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或人生的“最高的支撑点”。古今中外的哲学,无论其研究对象有何不同,研究方式有何差异,派别之间有多少冲突,理论形态有多少更新,但总是对人的存在的反思。从哲学问题的人类性看,全部的哲学都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的存在。不同的哲学理论,总是以理论的方式凸显了人的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从而理论地表征了对人的存在的特殊的理解。然而,人类性的哲学问题,却从来不是以抽象的人的问题提出的,恰恰相反,人类性的哲学问题总是表现为具有历史内涵的时代性问题。以人类性问题而存在的

哲学,它所具有的解释力和思想力,又总是取决于各个时代的哲学对自己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因此,每个时代的人类性问题,都凸显了人的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和方面,都凸显了特定的人的存在的问题。

人的存在方式是历史性变革的,人对世界的现实关系是历史性变革的,人的世界图景是历史性变革的,人对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自我意识是历史性变革的,因此,哲学必须提出和回答自己时代的世界观问题:以人的当代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对世界的当代关系是怎样的?以当代科学为中介的人的当代世界图景是怎样的?以人的当代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当代

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是怎样的?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既是哲学家以个人的名义讲述人类的故事,又是哲学家以人类的名义讲述个人的故事。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哲学家,把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体悟与思辨,融汇于对人类性问题的体悟与思辨,既时代性地凸显了人的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又深化了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与解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们体悟和思辨时代性的人类问题,才理论地表征了人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正是哲学问题的人类性与哲学理论的时代性的统一,真正的哲学才具有超时代的当代性,才具有“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生命力和开放性。

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理论的时代性,构成哲学问题自我扬弃的过程,即:“老”问题总是以胚芽的形态蕴含着“新”问题,研究和回答“新”问题总是要反省“老”问题,以至“老”问题“青春永驻”;“新”问题又是以成熟的形态展开了“老”问题,解决“老”问题总是有赖于探索“新”问题,以至“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是哲学问题的自我相关和自我缠绕。它深层地表现为哲学的解释原则的自我循环,即: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它在每个历史时代的各种文化样式中,总是充当解释和评价一切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因此,没有任何别的文化样式来充当解释哲学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哲学解释只能是自我解释,这就是哲学原则的解释循环问题。哲学解释是自我相关的,它必须通过自我的反思与批判,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哲学对自身解释原则的批判,就是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自我超越。

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超越并不是简单地抛弃先前的哲学解释原则,而是极为复杂的“扬弃”关系。首先,新的哲学解释原则总是否定了先前的哲学原则,并且否定了先前的解释原则得以形成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自身的反思层次的跃迁。例如,近代哲学的解释原则,是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出发去提出和回答全部的哲学问题。它否定了先前的哲学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而直接断言存在的解释原则,也否定了据以形成这种解释原则的非反思的思维方式。这样,近代哲学就使哲学进入到自觉的反思的逻辑层次。但是,这种哲学自身反思层次的跃迁,并不是抛弃了哲学对“存在”的追问,而是使这种追问自觉地提升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中来实现。因此,哲学解释循环的自我超越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的世界观理论,是在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反思中寻找存在的意义。人的生命活动是寻求和实现“意义”的“生活”活动,而“生活”活动的“意义”,则总是存在于“标准”与“选择”这对范畴的矛盾关系之中,即“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生命活动的“意义”。哲学的全部理论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处理“标准”与“选择”这对范畴的矛盾关系。但是,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它的核心范畴的凸显,总是取决于对人类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并直接地取决于对时代性的社会思潮的理论自觉。在当代社会思潮中,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其实质是“消解”了作为绝对确定性的“标准”;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是淡化了“英雄”作为人格化的“标准”的神圣性;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是以文化的大众化和多元化弱化了精英文化的“标准”化;而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则是直接地冲击了将“理性”作为“标准”的合理性。这表明,当代社会思潮所体现的根本矛盾,是“标准”与“选择”的矛盾。因此,只有当代哲学才把“标准”与“选择”升华为最重要的哲学范畴。

如果以“标准”与“选择”这对范畴来概括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区别,那么,我们可以说,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哲学追求的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标准”,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

哲学则承诺的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标准”。正因如此,以追求绝对确定性为使命的传统哲学,只能是以超历史的“神”或非历史的“物”作为“本体”即“标准”,去规范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这就是传统哲学的“没有选择的标准”的“本质主义的肆虐”。而在现代哲学的消解“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即反对“本质主义”的理论自觉中,“标准”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承诺,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选择”和“安排”。这就是现代哲学所实现的从层级性寻求到顺序性选择的变革。但是,由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当代西方哲学往往把这种文化选择蜕变为丢弃“标准”的“选择”,因而造成了当代哲学中的“没有标准的选择”的“存在主义的焦虑”。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哲学自身的追求。

趋利避害,即趋向人类之利而避免人类之害,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逻辑,也是哲学以理论形态所表达的最根本的人类自我意识。人类始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选择”某种“标准”而实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今天面对的最大问题,不就是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应当给出什么样的“标准”和作出怎样的“选择”吗?这是哲学的人类性问题的最根本的时代性内涵。达到这种理论自觉,并自觉地展开这种哲学追求,就既是把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凝聚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把“时代精神的精华”升华为“文明的活的灵魂”。这种为人类生活奠基的哲学追求,应当是新世纪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自觉。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1 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自 己祖国的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起,是调整个人,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 大的政治原则是鼓励和凝聚各族民族的精神支柱。 基本内容:1)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2)热爱故土山河是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 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 的?为人民服务组为高尚的行为宗旨,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目的。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3 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1)努力学习,积累和掌握 有关职业道德素质 的知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2)努力塑造优 良的职业品质,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行为3)努力锻炼实行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4 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树立宪法和法力的权威。 5 简述解决消费者同经营者争议的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 什么是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bai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反映了个du 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zhi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直接意味着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祖国现代化建设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影响到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见,维护祖国的整体利益,已成为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祖国整体利益已成为广大爱国者的共同基础。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五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原来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欣欣向荣的中国。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不变,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爱社会主义的祖国。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民,如果不爱社会主义,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那就谈不上爱国主义。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是当前爱国主义的主题。一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离开它,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实现新时期爱国主义者的历史使命,每一个

爱国主义者都应做到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每个爱国者都应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社会上有些人往往看不到我国的优势所在,只是一味夸大我们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缺乏分析,产生盲目崇洋媚外心理,丧失一个爱国者应有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四、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这是一切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谈一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谈一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爱国主义是不同时期一个永恒不变的经典话题。但爱国主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偏向不同的方面。战争年代,外敌当前,国内各派军阀、各种阶级争权夺势,因此外抗强敌,内保统一是时代所赋予的爱国使命。在当前的和平年代,若只是保存着一颗敢打外敌的雄心,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竞争也全球化,如何在一个开放的时间、空间中保证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的观点、立场无疑才是顺应时代的做法。当然,这也是一个精神迷失、躁动不安的年代,要怎样确保国民在时代的风潮中拥有强大坚定的精神世界也是国家当权者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的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二字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点,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态度去接手这二字?该用怎样的技巧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应当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者所应该去深刻思考的议题。 总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当包含有:一,对外寻求国际性的发展与合作,扩大国家的国际地位,谋求正当利益的最大化,为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做好铺垫;二,对内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抛弃旧有的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加绿色合理的发展方式。同时还需要不断补充人民群众在过去和现在所缺乏的物质精神条件,为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创建一个适宜的内部环境。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上了,国家的发展亦是国民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亦是国民自己的进

步,爱国是爱家,也是爱自己。在新的环境背景之下,爱国主义已经扩充为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同样是为了自己的更好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等核心问题,也兼顾了教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1.1爱国主义形成 世界伊始,人由于生存的需要,成为社会群体,每个人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获得生活资源,生命得到保障。人就会对其生活的群体提供的舒适、宁静、丰富、优越与安全感产生依赖,信任和荣耀的情感。这就产生了简单的民族主义!它是自发的,来自最初的利益与良知。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这将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抗异族入侵的战斗中,谱写出人类历史上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如此,民族精神得以继承与延伸,于是我国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民族主义精神。在1991年4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以后中共中央又于94年发布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纲要》规划了爱国主义形式,诸如建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提倡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者中国共产党!这样,爱国主义就与集体主义联系起来。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宪法还规定公民对国家的义务,爱国主义得以具体化!所以爱国主义不单是一种思想情感,还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1.2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求!那么,如何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主义新篇章?这要求我们首先把握它的科 学与时代内涵。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1.2.1 爱国主义内容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指明: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1.2.2 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 自己祖国的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调整个人,国家,民族 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 鼓励和凝聚各族民族的精神支柱。 基本内容:1)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是爱国主 义最基本的内容2)热爱故土山河是热爱各 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各族 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4)热爱自己的 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 尚的人生目的? 为人民服务组为高尚的行为宗旨,是人类历 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目的。1)为人民 服务的人生目的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2)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 利益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3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努力学习,积累和掌握有关职业道德素质

的知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2)努力塑造优 良的职业品质,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 识和行为3)努力锻炼实行履行职业道德规 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 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 维护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树立宪法和法力的权威。 5简述解决消费者同经营者争议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 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 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什么是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 径是什么?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祖国的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调整个人,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励和凝聚各族民族的精神支柱。 基本内容:1)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2)热爱故土山河是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 为人民服务组为高尚的行为宗旨,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目的。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2)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3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努力学习,积累和掌握有关职业道德素质的知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行为3)努力锻炼实行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树立宪法和法力的权威。 5简述解决消费者同经营者争议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什么是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 径是什么?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 或自己需要的满足。他内在的包含了社会价 值和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进行有一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7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自觉遵守社会 公德的意义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1)遵 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 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作为有道德的 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 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展示精神文明发展 形象的”窗口“ 8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 的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主要义 务。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国家 安全法》第15至22条对公民和组织在维护 国家安全的义务权利作了具体规定,包括:1) 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惊 醒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人 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公民和 组织应当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其 他协助3)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应当直接或者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 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4)在国家安全机关 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收集有关 证据时,公民和有关组织不能拒绝5)任何 公民和组织都应该保守所知悉的国家安全工 作的国家机密6)任何个人能和组织都不得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 品7)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 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8)任何公民和组 织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 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 安全机关后有关部门检举报告。上级国家安 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清事实,负 责处理。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 检举控告的公民和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 打击报复。 9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基本 原则包括: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原则;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接和原 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 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10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 中的作用。 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实现 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 现。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 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缤要努力身 体力行的态度。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 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前进动力3)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1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提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 度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 质特征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统一 的集中表现。 12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以促进祖国的统一? 政治稳定人民团结国家统一,是祖国繁荣昌 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 业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维护 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1)要在政治上同当 中央保持一致,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2) 要自觉遵纪守法,同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 争3)要从中华民族统一的大局出发,自觉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一切 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简述民商法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简称。民法是调整平

浅谈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如何爱国

浅谈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如何爱国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简单地说,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但是,把这句话作为爱国主义的定义,就不一定准确。因为,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仅仅把爱国主义解释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感情,远远不能揭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爱国主义应当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胜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应该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不受诋毁中华民族形象的言论及外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干扰,自强不息,抓住机遇,谋发展。 第二,抵御外敌侵略,积极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在外敌入侵、人民遭难的危难时刻,奋起抗敌,保家卫国,宁死不让寸土,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书写了爱国主义的光荣诗篇。近年来,一些反华势力做出了损害祖国独立和主权完整的行为。某些国家曾提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第三,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祖国的力量所在,是祖国兴旺的标志,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论文

当代,应当如何爱国?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浙师大物理133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决定。”【4】在每个时期,爱国都有不同的时代烙印。 随着时代年轮的转动,我们看到中华历史长河中一个又一个伟岸的身影——“饮雪吞毡困北海,心存汉稷望帝乡。”苏武,不辱君命扬气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淡泊明志忠辅主;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工部,直言一谏为兴国;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鹏举,一腔热血皆赤心; “闲来孤居渡江将,至今尤记万骑吼。”稼轩,报国无路愤拍栏; ······ 再看中国近代那风雨缥缈的岁月—— “辞母跃马战沙场,马革裹尸几人还”雄狮,饥餐敌肉笑饮血。 “三役追歼丧家军,转战千里建中国”中共,造福于民众心齐; “壮志读书为中华,鞠躬尽瘁著功勋。”翔宇,清廉勤政身献国; “马上击胡退敌军,马下辛劳忠于民。”小平,智勇坚定促改革。 ····· 目光从古代移至近代可知,人们对于爱国的定义逐渐从忠君报国变为了守家卫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那么如今在华夏的土地上,爱国形式如何,爱国的的内涵又是怎样的呢? 曾经,武大校园内,众多学子轰赶拍照的“和服母女”,高喊“日本人滚出去!”声势浩大,好不威风,真是“彰显国威”;曾经,保卫钓鱼岛的游行队伍疯狂地扫荡过巷尾街头,打着“爱国卫岛”的旗号,却大行打砸抢的违法乱纪之事;曾经,空间里疯狂地转发“5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是国难日。作为中国人,敢不敢让5月12日上映的《贞子3D》票房为零”这样有气魄、有血性的说说,却连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期是12月13日而不是5月12日都不知道;曾经,“康师傅为日本购钓鱼岛捐资3亿日元”的谣言一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康师傅”无辜躺枪遭挫,除了最开始有意为之的幕后黑手,那些一听到这个消息就义愤填膺,通过各种渠道疯狂散播这条虚假消息的“爱国志士”更是“功不可没”。 ······· 也许,当今的爱国主义上,已经被无形中罩上了“感性”、“冲动”的色彩。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基础的完善,人们获得资讯的速度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漫天纷飞的消息中,不乏“为国为民”的“爱国”事件。很多人一见到有危害祖国利益和尊严的事情出现,就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不假思索第一时间散播出去,

爱国主义教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与统一。 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实现知行统一,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爱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授,互动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让同学们回想国歌的内容,思考3个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解放当家作主了,为什么还要呼唤“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的国家已开始繁荣昌盛,为什么还要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为什么还呼吁人们要“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这就是本次要讨论的话题:爱国主义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授课内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我国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奋斗史。让我们先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一下中国的强盛、衰落和重新崛起的历程,从中了解我们民族爱国主义传统: 强盛:让同学们思考回答:一提起中国的强盛时期,同学们会想到哪些历史区间?(学生回答汉、唐、宋等)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公元元年-100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25%,1000-1500年占23%,1820年占33%。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当时的中国都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强国。孙中山先生在其《大亚洲主义》一文中曾说:“譬如从五百年以前以至两千年以前,当中有一千多年,中国在世界上是顶强的国家。国家的地位,好象现在的英国、美国一样。英国、美国现在的强盛,还是列强。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 15世纪:中西分途发展。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欧洲开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在这一阶段,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不遗余力地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永远是振兴祖国,巩固国家的灵魂。弘扬爱国主义是坚定地团结中华民族,形成团结的精神纽带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爱国,奉献,诚实和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是新时代所有公民的基本道德遵守和行为准则。它从个人公民行为规范的层面上浓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爱国主义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第一重要含义,它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自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这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中体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的伟大梦想。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长期共同愿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扩展数据: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意蕴 1.爱国主义立足于民族,面向世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弘扬过去,开拓未来的精神支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民族为本,面向世界的原则,与开放扩大相结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传统,尊重选择的发展道路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寻求智慧,吸收不同文明的营养,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今天的中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始终把国家核心利益放在首位,发展自己的政治体制和制度。民族文化脱离现实。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爱国主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热爱祖国的生命激情的激励,离不开本民族成员忠诚祖国的生命理念的启迪和引导,离不开人们献身祖国的生命情操的自觉和持守,离不开人们建设祖国母亲的生命活动的推动。这种流淌在民族文明长河的物质之躯、沉积在祖国发展历史的精神之体中的生命情结,是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祖国发展壮大的精神之本,也是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这种物质与精神交织互渗的神奇力量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如果说,在旧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抗侵略,争取独立,寻求救国之路,并为之不懈奋斗;那么,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因此,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主义新篇章,我们必须首先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与时代内涵: 第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第二,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 第三,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整体形象。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

新时期爱国主义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既体现了历史的积淀和民族的传统,更涵容了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要求,展现出新的内涵与特征。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着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着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宏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当代华夏子民的基本要求、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应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统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起来

的热爱祖国、赞颂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这种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民族进步,祖国强盛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独有思想道德规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的统一事业。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是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体现。因此,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统一,由这一基本特征及内涵所决定,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首先突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教育,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教育,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浅谈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

浅谈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在国家没有消亡之前也将是最基本最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品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名贯古今的爱国志士也是层出不穷。屈原赋《离骚》而言志,岳飞书《满江红》而抒怀,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慨叹,袁崇焕抗清蒙怨,张自忠抗日殉国……奏响了一曲曲保卫疆土,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交响乐。随着时代的进步,伴着民族复兴的脚步,硝烟逐渐散去,国威日趋强盛,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我们华夏儿女又当如何谱写爱国主义的新乐章? 我认为,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凝心聚力的前提下,用发展图富强,用文明树国威,努力构建和平的社会氛围才是爱国主义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坚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刻领会,努力提高国民的科技素养与技术水平,要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整体性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因为刀枪箭炮已被尘封,只有用高端的集团式科技水平治农、治工、治军才是图强之道,才能真正做到内强而友邻。 其次,要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杜绝杀鸡取暖,涸泽而鱼的短期行为,努力打造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使用模式,珍惜资源,珍爱环境,要强化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理念的宣传,让我们的后代从小便树立这种意识,培养这种习惯,并代代延续下去,才能最终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才最有希望,所以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也是爱国主义的时代责任的体现。 再次,我们把民族文化中“和谐仁爱”文化精华发扬光大,为国内稳定和世界和平增加坚定力量。中华民族文化博大而精深,通天文、贯历史、融哲理、强智慧,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我们在引进以宽泛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同时,绝不能抛弃民族文化的严慎。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倡导的“四维”“八德”便是民族文化精髓中的精髓。何谓四维?在《管子》牧民篇中有“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此应为“四维”的源起。“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们要认真学习,在一个多世纪“打倒孔家店”,批判文化的喧嚣中冷静下来,理解民族文化的仁爱、和谐、尚智的理念,积极学习文化、传播文化、强化文化,使民族文化不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这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 另外,岳飞讲“武将不怕死,文臣不贪财,何愁国不强,贼不破”。因此,培养意志坚强和公正自爱的个人修养也是践行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聚万贯家资不解国难,留丰厚资产予强掳践踏的历史悲剧也是不争的事实,进而,爱国还须公正、廉洁,真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应该在理性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回归本真,从爱国主义所处的关系和系统中,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一、爱国主义内涵的研究现状 />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是比较多的,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情感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把列宁在《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对爱国主义的阐述作为爱国主义的“精辟定义”, 本文把这种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概括为“情感论”。 “主客体论”。所谓“主客体论”,就是从主客体视角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理解和概括。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既有主体又有对象,主体就是爱国者,对象就是祖国。我们既要从主体的角度,又要从对象的角度,来共同解释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 “词语解释论”。对于关键词语进行逐一的解释,往往是解释内涵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同样,也有学者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于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我们把这种观点,统称为“词语解释论”。 “序列质论”。还有学者从“序列质”的角度,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这种观点称之为“序列质论”。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具有由低到高、由隐到显的三级序列质的内涵,这就是一级情感质、二级意识质,三级行为质。这三级序列质通过实践反过来凝聚为爱国主义的根本质。” 总之,上述几种爱国主义内涵的概括都有一定的长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我们认为,应该从爱国主义所处的关系和系统中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爱国主义是一个关系范畴 爱国主义是只有人类和人类社会才具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现象。因此,爱国主义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应该从爱国主义的关系项入手。 爱国主义的关系项,就是“谁爱”和“爱什么”的问题。“谁爱”,就是

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战争年代,外敌当前,国内外各军阀、各种阶级争权夺势,因此外抗强敌,内保统一是时代所赋予的爱国使命。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空间、时间中保证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的观点、立场无疑才是顺应时代的做法。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爱国主义的表达都有可能会否定其他人的“祖国”,尽管这并不必要。)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无论是何种定义)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我的国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这句名言便是此种信仰的极端(这句名言可能来自于对美国海军军官斯蒂芬·迪凯特或内战将领卡尔·舒尔茨的误引)。此外,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在战争时期,这种牺牲会扩大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战死沙场便是一种极端爱国主义的原型。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要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 A、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 C、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D、鄙视和离弃祖国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 A、热爱自己的国家 B、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3、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从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都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 B、心系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传统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传统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传统 4、在中国近代史上,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伟大先行者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孙中山 D、康有为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A、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B、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C、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在国际主义的旗帜下,援助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 A、创造中华文明 B、培育爱国情感 C、抵御外来侵略 D、发展社会生产力 8、实践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 A、共产党的领导 B、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9、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 A、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 B、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C、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要与西方接轨 D、主张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10、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1、当代中国人实现爱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是() A、接触和体验国外的社会环境 B、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先进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