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组织学习笔记

信息组织学习笔记

信息组织学习笔记
信息组织学习笔记

信息组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

一、信息组织基本理论

(一)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的含义: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2、信息资源的种类:载体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

3、文献信息资源:指记录有只是信息的一切载体。

4、网络信息资源:指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 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1、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

2、信息组织的内容

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

3、信息组织的功能

1)描述、揭示、报道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

2)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3)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4)方便、有效提供用户利用目标功能

(三)信息标引

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工具和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

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主题分析,即在了解和确定文献内容特征及某些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概念;二是转换标识,即用专门的检索语言(标引语言)中的标识表达主题概念,构成检索标识。

信息标引检索语言包括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检索标识包括分类标识和主题标识。

2、信息标引类型

1)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分类标引:依据特定的分类法和分类规则,按信息资源内容的学科属性赋予分类检索标识,揭示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

文献分类标引:依据本单位所采用的分类法和分类规则,按文献的学科内容属性及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揭示和组织文献的方法。

文献分类标引的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文献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建立分类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

主题标引:指对信息进行主题分析,依据特定的主题法和主题标引规则,直接用主题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信息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

主题标引工作内容包括:编制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建立主题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

2)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

(四)信息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五)信息排序

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

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把所有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它包括文献目录中款目的组织方法和数据库中信息资源记录的组织方法。

2、信息资源的排序

二、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各类信息资源数量大、来源广、种类多,信息资源数量剧增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发展信息产业、开发信息资源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信息组织的目的。

三、信息组织的研究内容

四、信息组织的类型和方法

1、信息组织的类型

1)按信息组织对象,可分为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

2)按信息组织层次,可分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

2、常用信息组织的方法

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3)描述组织法4)集成组织法

五、信息组织的手段

1)人工组织2)自动组织

第二节信息组织的发展

一、我国信息组织发展史

(一)我国古代信息组织的发展

1、七分法的创立和演变

七分法:我国最早出现的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梁朝的《七录》

《七略》:我国第一部官府藏书分类目录

《七志》:是假藏书目录

《七录》:梁朝阮孝绪参考《七略》、《七志》等编成的全国性综合目录

2、四分法的形成和发展

四分法:又称四部法,是我国古代使用最久、影响最大、占主导地位的分类法

《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体系又称四库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部。

3、十二分法——南宋郑樵《通志、艺文志》

4、主题法和索引法初露端倪

主题法:类书是我国主题法的滥觞。如《永乐大典》

索引法:在古代字书、韵书、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曾被称为“通检”、“备检”、“串珠”等。如刘劭编纂的《皇览》

5、目录学的发展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唐魏徵《隋书、经籍志》宋郑樵《通志、校雠略》

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章学诚的《校雠通义》

(二)我国近代信息组织的发展

1、分类标引的发展

1910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次介绍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DC或DDC)

1917年沈祖荣、胡庆生编制的我国近代第一部以标记符号代表类目的图书分类法《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1922年杜定友《世界图书分类法》

1928年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1929年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

2、分类标引的特点

1)在编制原则上,提出了以学科分类为准,或以学科为经、书籍为纬的观点

2)在分类体系上,冲破了四分法的框架

3)在编制技术上,使分类法脱离了书目的形式

4)在编制目标上,力求解决中外图书、古今图书的统一分类问题

5)在编制力量上,几乎都是靠一两个人完成,缺乏统一的原则和标准,缺乏理论研究。

3、主题标引的发展

4、文献编目的发展

(三)、我国现代信息组织的发展

《人大法》《科图法》和《中图法》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

2、主题法的发展

1979-1980年出版发行的《汉语主题词表》标志着我国知识组织工具跨入叙词表时代。

3、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发展

1994年《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出版,这种双向对照索引式的一体化检索语言为研究一体化检索语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4、自动标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5、文献编目的发展

1)文献编目

刘国钧《中文图书编目条例草案》

1979年《中文图书统一著录条例》

1983年后颁布实施的《文献著录总则》等7中著录标准

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2005年出第二版

1985年出版《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2、规范控制

1990年北京图书馆编制出版《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草案)》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著录条例》

二、国外信息组织发展史

(一)古代国外的信息组织

古希腊学者卡里马科斯在公元前2世纪为亚历山大图书馆编制的分类目录

“目录学之父”德籍瑞士学者格斯纳《世界书目》,西方第一部检索系统较为完备、著录详尽的综合性大型书目

(二)近、现代国外的信息组织

1、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发展

科特《展开式分类法》、奥特勒和拉丰丹《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发》(LCC)、布拉斯的《书目分类法》(BCI)

1933年阮冈纳赞《冒号分类法》(CC)

国外主题语言发展历程:标题语言-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一体化语言

其发展历程是从先组式语言向后组式语言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单功能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文献编目的发展

三、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1、信息组织环境的变化

1)社会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信息组织的技术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3)用户发生了很大变化

4)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5)信息组织成果的共享和国际化

2、信息组织方法的集成化

1)分类主题一体化

2)兼容词表

3)规范语言与自然语言混合系统

3、信息组织技术的智能化

4、信息内容揭示的知识化

5、信息组织系统的兼容化与标准化

6、信息组织工具的易用化

7、信息组织理论的多元化

第二章信息组织分类法

第一节文献分类发概述

一、分类的涵义

类: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

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火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二、文献分类的作用

1)进行文献组织

2)文献检索

3)分类统计

4)兼容工具

三、文献分类法的含义

1)文献分类法是用来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标引的规范化工具,又称文献分类表

2)电子分类法是指使用软件程序描述分类法的类目和类目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分类法。

四、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特点:

1)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

2)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类目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3)标记简明,适于分类排架,也可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不足:

1)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

2)先组式标记不能很好地实现多元检索

3)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己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

4)大型列举式分类表,一般篇幅较大,类表结构相对稳定,不利于随时修改

2、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讲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主题文献的一种分类法

特点:将事物分面,分面又称组面,简称面,所谓面就是按某种分类标准(分类特征)产生出来的一组面类目。

3、列举—组配式分类法

该分类法当以《国际十进分类法》和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为代表

第二节国内外主要分类法简介

一、《杜威十进分类法》

《杜威十进分类法》(DC\DDC)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文献分类法

1、DDC的体系结构

2、DDC的分类标记

3、DDC的特点

1)类目体系完整,覆盖全部知识、文献;类目详尽,等级分明,便于理解使用

2)首次采用小数标记制

3)首创以简明号码标记类目的方法,便于图书排架、目录组织和检索

4)首次使用了复分和仿分的方法

5)首创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相关索引

6)成立了常设管理机构,,不断修订更新,保持分类法的长久生命力

二、《国际十进分类法》

《国际十进分类法》简称UDC,1905年由比利时的奥特勒和拉封丹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当时成为《世界图书总目手册》。该分类法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半面分类法。

UDC的类目体系

UDC的标记制度

3、UDC的组配、复分

4、UDC的特点

三、《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C\LCC

1、LCC的类目体系

2、LCC的标记制度

3、LCC的特点

1)目的明确2)类目详尽3)是典型的列举式分类法,较少采用组配方法4)标记简短,容纳性强,使用组配少,便于号码配置5)有专门机构负责修订,及时反映新的情况

四、《冒号分类法》

《冒号分类法》简称CC

1、CC 的类目分面结构

2、CC的标记符号

3、CC的特点

五、《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人大法》的体系结构

《人大法》的分类体系,特别是4大部类的划分,为我国文献分类法的“五分法”奠定了基础

2、《人大法》的标记系统

《人大法》严格地采用了层累制

3、《人大法》的主要特点

六、《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科图法》的体系结构

1)《科图法》分为5大部、25个大类

2)类目体系

2、《科图法》的标记系统

3、《科图法》的主要特点

1)自然科学部分的类目比较详细,科学系统性比较强,能较好地反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采用了类目交替、参见等方法,使分类法既适合大型综合性图书馆使用,又方便了专业图书馆使用3)只采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基本标记符号,单纯简便,易写易记4)采用了顺序制和小数层累制相结合的标记制度,并运用一些灵活的配号方法5)结构完整,除主表外,有多个通用附表及相关索引,主表中还有专类复分表,并采用了仿分。

第三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一、《中图法》的历史发展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1975年《中图法》出版了第一版

2、《中图法》在修订中发展

3、《中图法》的系列版本的形成

4、《中图法》在我国图书馆和情报系统中的应用

5、《中图法》的发展趋势

1)《中图法》的印刷版作为它的核心版本,将会继续不断完善,更加适应计算机编目和检索

2)《中图法》的电子版将逐步成为用户使用的主要版本,电子版将向多功能、易用化、智能化发展

3)《中图法》将在电子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

4)《中图法》(包括《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编辑管理系统,在数据格式、系统功能、人机界面等方面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5)《中图法》将向互联网信息的组织与检索方向迈进,通过对体系结构的根本改造,形成搜索引擎版

6)《中图法》的系列将不断扩大,各种类型和专业的版本也将向电子化和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图法》的结构原理

(一)《中图法》体系结构

1、《中图法》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有囊括人类一切知识领域的知识体系

2)具有满足大型综合性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类目体系,同时能兼顾不同规模和不同专业的、图书情报机构的需要

3)有详略不同、专业不同、针对文献类型不同的、载体不同的版本,以满足各种文献信息分类的需要。

2、《中图法》的基本部类及其序列

《中图法》分为5大部类22个大类。5大部类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3《中图法》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

1)编制说明2)基本大类表3)基本类目表4)主表5)附表6)索引7)使用手册

《中图法》的类目结构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其中类号、类名、类级是必需的。

微观结构:

1)标记符号2)类名3)类级4)类目注释和参照

(二)《中图法》注释类目和分类法索引

1、类目注释的种类

1)类目内容注释2)类目范围的注释3)类目关系注释4)类目复分方法的注释5)指出特殊分类规则6)指出互见分类方法7)指示同类书区分方法的注释8)类目沿革注释

2、《中图法》的索引

(三)《中图法》的类目关系

《中图法》的类目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

1、从属关系:指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即上位类与下位类的关系。从属关系又分为属种关系、整部关系、方面关系

2、并列关系:指由一个上位类依据某一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若干个平级的下位类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是通过同位类来体现的。

3、交替关系:是指表达相同主题概念的正式使用类目与非正式类目之间的关系,交替关系是通过交替类目来显示的。

4、相关关系: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式以为的其他联系,是类目间一种横向联系的关系,指类目间虽不存在等级关系,但内容上相互关联。

(四)《中图法》的标记系统

《中图法》标记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充分满足类目体系编列及其发展对标记系统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容纳性、表达性、易记性、间断性和扩充性。

1、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制度

2、编号制度:也称标记制度或配号制度,是指在类目体系中为类目编制和配备标记符号的方式方法。《中图法》在编号制度上基本采用层累标记制。

1)八分法2)双位制3)借号法4)空号法5)统一配号法6)对应编号法7)字母标记法

3、《中图法》的辅助标记符号

1)“·”间隔符号,读作“点”

2)“a”推荐符号,读作“小a”

3)“/”起止符号,读作“起止符号”

4)“-”总论复分号,读作“短衡”

5)“[ ]”交替符号,读作“方括号”

6)“()”国家、地区复分号,读作“括号”

7)“=”时代区分号,读作“等号”

8)“:”组配符号,读作“冒号”

9)“+”联合符号,读作“加号”

10)““””民族、种族区分号,读作“双引号”

11)“<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读作“尖括号”

4、标记符号的组合及其排列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和复分表

《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编制各种类型的复分表,作为全表或某个局部组配复分的依据;二是采用部分类目仿照已列出的类目进行细分,即类目仿分;三是主类号之间使用冒号直接组配,合成新的主题。

一、《中图法》的复分表

1、通用复分表

《中图法》有八个通用复分表:总论复分表;中国地区表;世界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表

2、专类复分表

又称专用复分表

二、《中图法》的类目仿分

1、临近或类似类目仿分:是指当一组相邻的类目以相同的分类标准展开时,一般将在前的(个别将在后的)一个类目详细展开,后面的类目不再展开列举,二是分别仿照前面已展开的子目细分。

特点:仿分类目与被仿分类目基本上是性质相同的类目,某类目所仿分的一组子目,与该类目拟细分的分类标准是一致的。

2、仿总论性类目分。

3、类目仿分的使用规则

1)按规定的范围使用;2)按规定的次序使用3)配号的转换4)复分依据的转换

三、冒号组配法

(一)《中图法》采用组配编号的类型

《中图法》只允许一下情况使用组配编号法:一是被分散到各类的“专论”,如愿集中在“总论”类目,可用组配编号法集中处理;二是用组配编号法将某些类目进一步按学科(大类)细分;三是在类分资料时,可将若干概念相关的类目用组配法组合成为列举的新主题,或对事物进行不同属性区分。

(二)冒号组配法使用规则

1)一般按主表规定的范围使用组配编号,凡主表已列出的,均不得再用冒号组配法表达2)主表类目经过复分或仿分后组合的类号,可以用于组配3)对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字典、词典进行语种区分时,可采用组配编号法。

四、《中图法》分类号中“0”的使用

(一)《中图法》分类号中“0”的作用

一是防止重号,即防止“转换分类标准”产生新的类目体系的类号与原来列举类目的类号发生冲突;二是合理安排类目的位置,即保证按不同分类标准区分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子目,能逻辑性地排列在一起。

(二)类目复分组号加“0”的则

1、通用复分加“0”的规则

1)主表中的类目,凡依据世界地区表中的某一个上位类复分后,还需要再进行其它复分或仿分时,必须在上位类地区类号之后,在再次复分或仿分的类号前加“0”。

2)主表中的类目,凡依据中国地区表中的上位地区(如华东地区)仿本表中的专类复分表“地、州、市、县级”复分时,必须加“0”

3)主表中的类目,凡依据地区表中的尚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复分,如再仿主表中的专类复分表以及临近类目复分表时,应先加“0”

2、专用复分加“0”的规则

3、类目仿分加“0”的规则

4、跨越仿分加“0”的规则

5、组配复分的多次加“0”规则

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

电子分类法:是指使用软件程序描述分类法的类目和类目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分类法

特点:分类法数据化,类目属性和内在逻辑联系被程序详细记录和解释,其载体是光盘、磁盘,从而实现多功能检索。

一、《中图法》电子版的意义

1、推动分类法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2、推动图书情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3、简短分类法修订的周期

4、分类法的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分类法管理的质量

二、《中图法》电子版的数据格式

《中图法》电子版的数据格式的设计基于两个原则:一是要与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数据格

式兼容,满足数据交换的需要;二是能充分描述《中图法》类目的特点并留有扩展的余地。

因此,选定在UNMARC和国家图书馆“规范数据格式”的基础上研制出《中图法》的格式,即CLMARC。

三、《中图法》电子版的功能和使用

1、系统的界面

一是检索窗口,由类目树框、检索栏、检索结果浏览框组成,是系统启动后默认的窗口;二是详细窗口,包括类目详细窗口和邻近类目窗口组成的子窗口。

2、浏览显示功能

1)浏览显示有类目树显示2)检索结果显示3)检索功能4)用户注释5)实用的剪贴板功能6)链接功能

四、《中图法》电子版评价

优点:1)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有完整的数据格式、方便的浏览功能、完备的检索和统计功能、通用的编目接口、实用的评注功能、各种方便用户的措施、为主题检索的兼容留有设计余地等。2)使用范围广,使用于任何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等。它既适用于传统文献的分类标引及快速查找类目,又适用于网络信息、电子信息的有序组织;既适用于文献信息脱机标引,又适用于文献信息联机网络标引。

缺点:1)《中图法》第4版的索引没有加进去,导致其主题检索功能不足;2)没有《中图法使用手册》的相关内容;3)未能实现分类法与主题法一体化;4)在一些功能和细节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章分类标引的方法与规则

第一节分类标引的方式与工作程序

分类标引方式

整体标引2、全面标引3、重点标引4、综合标引5、分散标引6、分析标引7、互见标引

二、分类标引工作程序

1、查重,查重又称查复本

复本书是指一书的书名、责任者、内容、版次等完全相同

2、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应该做到根据文献的特点进行,不遗漏应该分析出的主题概念;不过度析出主题概念

3、主题概念转换——归类

4、确定标识——给号

5、审核

三、正确确定分类法使用本

1、分类法使用本的意义

2、确定分类法使用本时需要具体规定的内容

1)规定使用类目的级别2)规定类目复分、仿分、组配的使用级别和范围3)规定“集中”和“分散”的选择4)增加必要的细分类目5)用注释将新的主题概念归入相关类目6)说明特殊分类方法7)规定某些类下的同类书区分方法

第二节分类标引规则

一、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

(一)分类标引规则的层次

1、分类标引基本规则

2、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

3、分类标引特殊规则

4、分类标引补充规则

(二)分类标引基本规则

1)分类标引以文献内容属性为主要依据,形式特征为辅助依据。

2)文献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级性。

3)进行周密的主题分析

4)文献归类必须归入用途最大的类,但被标引文献涉及分类法的多个类目时,应首先归入对文献单位最有用、最容易检索到的类目,然后再考虑进行互见分类、分析分类。

5)保持分类的一致性。

二、分类标引一般规则

(一)单主题文献分类标引规则

1)单主题是指文献只论述或研究一个对象,即只有一个主题内容。依据此主题归类。

2)从不同学科或不同方面来研究同一主题的文献,则依研究它的学科标引。

3)论述同一主题的两个或两个方面以上的文献,如果论述的不同方面属于分类法的同一类列,则归入其共同上位类;如不属于同一类列,一般应根据文献的论述重点,确定该文献的主要类目,必要时可适当进行附加分类。

(二)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

1、并列关系主题的分类

并列关系的主题是指一文献同时论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主题,一般可分为论及

两个主题和论及三个以上主题两种情况。

2、从属关系主题的分类

从属关系主题是指文献各主题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联结关系主题的分类

论述某一事物或学科应用到另一事物或学科的文献,一般应归入应用到的事物或学科的有关类目。

2)论述两个主题相互比较的文献,一般按着重点论述的或所赞同的主题归类;若比较或论述没有重点或倾向,而且分类表有相应的类组或上位类组能概括比较的两个或多个对象,则归入相应的概括性类目。

3)影响关系主题,是指文献内容的几个主题,其中主题对另一个或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或多个主题对另一个主题产生影响。一般应按照被影响或表示结果的主题对象归类。

4)因果关系的主题,是指涉及几个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的原因,或者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作用的结构。在标引时,一般将文献分人结果方面的主题所属类目,如果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则按原因方面的主题所属学科进行分类。

(三)各类型的文献标引工作

1、丛书的分类标引

1)丛书的特点:整套书有一个总书名,即丛书名。整套丛书通常围绕一中心主题,或针对特定读者,或为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用途而编纂。

2)丛书分类标引的要点:集中分类标引和分散标引

2、多卷书的分类标引

多卷书的特点

多卷书分类标引的要点:集中归类,并依据全书整体内容的所属学科归类

1)既有总书名,又有分卷册书名,各卷册内容相对独立的多卷书,除以整套书综合归类外,还应按照分卷册图书所表示的内容进行分析分类。

2)只有总书名,没有分卷书名的,文献内容单一的多卷书,一般应以整套文献的主题进行集中归类。

3)文集、论丛等著作,如果是连续分辑刊行,并且是按专题汇编的,也按多卷书的方法处理。

3、工具书的分类标引

1)参考工具书的分类标引

综合性的参考工具书,归入“Z综合性图书”下的有关各类

专科性的参考工具书一般应依内容的学科性质归入有关各类,并加相应的总论复分号(C类和N类除外)

2)检索工具书的分类标引

集中分类分散分类专书的索引

3)语言工具书的分类索引

4、与原著关联文献的分类标引

1)对原著缩写、改写文献的分类标引,凡改动不大的应随原文献归类。

2)对原著的注释、解说、考证、校勘、评论、研究等文献,一般随原著归类。

5、连续出版物的分类标引

1)期刊的分类标引

①期刊根据《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分类

②期刊分类应以一种期刊的内容学科性质归类,不能按刊名或某一期的内容为依据分类

③分类时应正确理解类目的含义及其学科范围

④期刊改名后,如果期刊内容及编辑单位没变,可归入改名前的类目,如果期刊内容随之改变,应重新归类

⑤不少期刊的内容包括两个分属不同学科的主题,分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归类。

⑥如果两个主题中有一个是有所侧重或是应用关系的,则按侧重学科和应用关系归入有关类目

⑦如果两个主题属并列关系的,可按读者的需求归类,也可按主题先后次序归入第一个主题的类目

⑧检索期刊的归类,如采用集中归类,文摘、索引用组配号集中于“Z89”类目下,如采用分散处理,则按学科归类,并加以复分号“-7”。

2)报纸的分类标引

6、特种文献的分类标引

1)专利文献的分类标引

专利文献特点:专利文献特别是专利说明书具有完整性、新颖性、专指性、时效性专利文献的分类标引要点:

由于专利文献形式内容特殊,专利文献宜集中排架管理。

2)标准文献的分类标引

标准文献的特点:技术标准是一种技术法规,通常以标准、规范、条例等文献形式发布标准文献的分类标引要点:

7、非书刊资料的分类

1)声像资料的分类

声像资料的类型:

声像资料分类的要点:

2)缩微资料的分类

缩微资料的类型:主要类型是轴卷式和卡片式

缩微资料分类的要点:

3)机读资料的分类

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杂志、软件读物

第三节机读书目数据的分类标引方法

一、机读书目数据的分类标引概述

二、机读目录数据的分类标引基本要求

1、尽量为用户提供新的检索入口,增强多途径检索的性能

2、将部分凝固的先组类号加以分拆,以形成独立的检索点

3、提高文献分类标引深度和分类标引专指度

4、利用通用复分号前置区分符号的区分功能,使通用复分要素成为能与主类号实现后组配检索的独立类号

5、尽可能为发挥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后组配检索功能提供条件

6、缓解或局部消除体系分类法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三、机读目录数据的分类标引要点

1、多主题文献

2、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主题的文献

3、事物与其方面关系主题的文献

4、比较和相互关系主题的文献

5、多卷书、从书

6、交替类目的标引

7、复分号的标引

8、分类法修订时改目不改书的标引

第四节同类文献书次号的编制

一、书次号的含义

对同类书中特定图书的个别化编号,就是同类书的区分号,称为书次号。

二、书次号的作用

1、在组织分类检索系统时,使相同分类号的款目有序化,从而提供更为精确的检索途径。

2、在排架时,使每种文献有固定的位置,同类文献排列有序,便于查找文献、归架和管理。

三、书次号的要求

四、书次号的类型

1、书次号的类型

2、使用最普遍的书次号

1)著者号是按文献著者姓名,依据一定的方法所变得号码

2)种次号是按同类书分编的先后依次所取的顺序号

五、书次号的编制方法

1、分类法对有关类目书次号的规定

2、著者号编制法

1)查号法著者号码表

2)拼号法著者号码表

①汉语拼音字顺拼号法

②四角号码拼号法

3、种次号编制法

4、书次号中的各种区分号

1)著者号后的再区分

①译注者区分号

②版本区分号

③卷册区分号

2)种次号后的再区分

①出版社区分号

②版本区分号

③卷册区分号

④同书异名区分号

六、分类索书号的编制

第五节图书改编的方法

一、依据分类法新版本改编图书

1、彻底改编的方法

2、改目(录)不改(藏)书的方法

3、部分改编的方法

4、“一刀切”的方法

二、更换分类法的图书改编

1、藏书和分类目录全部重新改编

2、只改目录不改架上图书

3、不改编原藏书和目录,仅用新分类法标引新书,另行组织藏书和目录

三、文献改编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五章信息组织主题法

第一节主题法概述

一、主题法的含义

主题法有两重含义:一,主题法是指信息资源的主题整序方法,用语词标识标引信息和组织检索系统的方法,也就是主题标引的方法;其二,它亦指主题标引语言。也就是说,主题法包含主题标引语言和主题标引两种含义。

主题法的类型有很多,一般都有下述特征:

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3)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4)往往是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二、主题法与分类法的异同

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区别:

1)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识形式及特点不同。

2)标识所揭示信息的角度不同

3)标引方法有所不同

4)作用有所不同

三、主题法的类型

1、标题法

标题法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所谓标题词,亦称为标题,是指经过词汇控制,用来标引信息资源的词或词组,通常为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

2、元词法

元词法又称单元词法,是为克服标题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题法类型,它是以元词作为主题标识,通过字面组配的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所谓元词,是指用来标引文献主题的、最基本的、字面上不能再分的语词。

3、叙词法

1)叙词法的意义。

2)叙词法的基本原理

①语词的形式不同

②组配的依据不同

3)叙词法的特点

①结构完备,词汇控制严格,可以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对词汇进行有效控制

②组配准确,标引能力强,能够准确、专指地标引和揭示各种主题内容

③检索效率高,可以通过灵活组配方式进行多途径检索,达到更好的检索效果

④检索系统适应能力强,可以同时适用于标识单元和文献单元检索方式,既能较好适应计算机检索系统的要求,又能适应收工检索的要求。

4、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就是将文献原来所用的、能描述其主题概念的那些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抽出,不加规范或只作极少量的规范化处理,按字顺排列,以提供检索途径的方法。

第二节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

一、词类和词组控制

1、词汇选择原则

1)叙词的选择,应从标引和检索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的语词,应是各个学科领域内

经常出现的,在文献检索中具有一定使用频率,能汇集一定文献量的名词术语。

2)选择的语词应概念明确,一词一义,符合科学性、通用性的特点,适宜于准确地表达文献主题和检索提问。

3)语词的选择,要求既能发挥组配的优越性,又能兼顾词汇的专指性,在收入单词的同时也收入一定数量的具有造词功能的词和词组。

4)选定的语词应符合汉语的构词特点,在词形上符合作为语词标识要求,并尽量选用便于字面成族的词。

2、词类控制

1)普通名词术语

2)专有名词

3、词组控制

1)不应该选用词组作叙词的规则

2)选用词组的规则

二、词形和词义控制

1、词形控制

1)语词形体的控制

2)外来词和数字的控制

3)标点符号的控制

4)词序控制

5)外文词形控制

6)词长控制

7)同义词控制

①一般同义词之间,选择较通用的一个作正式叙词②俗名与学名之间,一般选学名作叙词③全称与简称之间,一般选全称作叙词④新称与旧称之间,一般选新称作叙词⑤不同译名之间,选择较通用名或意译名⑥产品的型号与绰号之间,一般选择产品的型号加通称作叙词8)准同义词之间的控制

2、词义控制

1)加限定词

2)使用注释

①含义注释②用法注释③历史注释

三、词间关系控制

1、等同关系

2、等级关系

1)属种关系

2)整部关系

①地理位置中的整部关系②系统与器官之间的整部关系③机构及其分支之间的整部关系

3)包含关系

3、相关关系

第三节国内外主要主题词表简介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

1、概况

2、款目结构

1)标题与非标题2)分类号3)注释4)参照项

二、《医学标题表》(MeSH)

1、概况

2、款目结构

1)叙词和非叙词2)树形结构号3)注释信息4)参照

三、《汉语主题词表》

1、概况

2、结构

1)主表2)附表3)辅助索引

①范畴索引②词族索引③轮排索引④英汉对照索引

四、《中国分类主题表》

五、《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1、概况

2、结构

1)分类表2)字顺表3)英汉译名对照表

第六章《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第一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结构与使用

一、《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体系结构

二、《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的结构

1、对应表的款目结构

1)对应表的款目结构

①分类号、类名、类目注释以及专类复分表②对应主题词及主题词串、对应注释

2)对应款目的格式

2、对应表的对应规则

1)一般类目的对应规则

2)特殊类目的对应规则

①类组类目的对应②“其他”类的对应③特殊类名类目的对应④通用复分表类目的对应⑤专用复分表类目的对应⑥类目注释的对应⑦交替类目的对应

三、《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的结构

1、对应表的款目结构

1)对应款目的构成

①主题词及参照项②分类号及各种符号③对应注释

2)对应款目的格式

2、对应款目中使用的符号

1)圈码符号2)参照符号

四、《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分类标引中的应用

1、《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在分类标引中的应用

1)有助于辨析类目含义2)有助于揭示细小的主题3)通过对应的主题词,可以了解该主题的同义词4)有助于揭示某些主题的时代5)有助于根据对应主题词的注释查找相关主题的类目。6)可以根据带“[ ]”和“/ /”号的对应主题词查找相关主题的类目。

2、《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在分类标引中的应用

五、《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主题标引中的应用

1、《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在主题标引中的应用

2、《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在主题标引中的应用

第二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电子版

一、《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电子版的特点

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体系结构

1、主窗题

2、分类表

1)分类树框2)分类款目框

3、主题表

1)主题词字顺列表框2)主题词款目框

4、词族表

1)词族框2)族首词字顺列表框

5、浏览表

三、《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电子版的使用

1、检索功能

1)检索途径

2)检索匹配方式

①任意一致②完全一致③前方一致④后方一致⑤一体化扩检

2、用户评注功能

3、发送标引词功能

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精心整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六条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

建设规划,报公司信息技术部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公司信息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 设,各子(分)公司、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务流程和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业务范围界定清晰。 第十五条严把方案设计关。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化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重大信息化项目由公司信息技术部组织方案设计。设计方案未经公司信息技

术部审核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严把实施监管关。公司信息技术部和项目需求单位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共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严控实施风险。 第十七条严把项目验收关。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信息化项目的验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国家、行业及公司的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第二十二条公司信息技术部要加强计算机和应用系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工作,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队伍和应用队伍的水平。 第七章监督奖惩 第二十三条公司信息技术部会同计划财务、纪检审计等部门不定期对本规

三年级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选出课代表。 2、分好学习小组,选出组长。 3、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4、通过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做好新学期的学习准备。 5、严格微机室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2、微机室制度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新学期开始了,首先祝贺同学们进入新的学期。在新的学期里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和老师配合上好信息技术课。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上课笔记。 2、要做到八个字:自学、动手、应用、上网。

(1)、自学:计算机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动手:计算机是实现性极强的学科,对初学者,化难为易的捷径就是动手。 (3)、应用: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以致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4)、上网:要学会上网,从网络上获取跟多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 (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机房制度和要求 1、进入机房前,排队,有序进入机房,对号入座。 2、机房内严禁喧哗,保持安静,举手提问。 3、要注意安全,不随便接触电源,电线。 4、操作计算机过程中严禁随便乱按主机和显示屏按钮,造成不良后果必须承担经济责任。 5、严禁在机房内吃零食。 6、要爱护机房设备,讲究文生,不乱涂乱画。 7、下课时,要关闭计算机,并将键盘和凳子摆放整齐,安静有序离开。 五、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学的很认真。机房制度及要求也了解。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_-_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参考试题答案

1.单选题 1.逻辑的思维法包括() A.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 B. 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处理法 C. 比较法、分析法、外推法、综合法 D. 推理法、因果法、分析法、综合法 2.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A. 客观因素 B. 主观因素 C.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D. 政治背景 3.信息分析的本质()A. 扩大生产规模 B. 增加人民收入 C. 为领导提供决策 D. 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 4.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 A. 基础 B. 唯一途径 C. 根本方法 D. 结果 5.常用的信息展示方法主要有() A.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网络发布 B.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口头报道、新闻发布会 C.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直观传播、电话通报 D.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网络传播、记者招待会 6.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 A. 历史活动 B. 政治活动 C. 社会活动 D. 人文活动 7.信息分析的特点是() A.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 B.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C. 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 D. 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 8.信息分析的作用() A.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 B.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为经济杆杆服务 C. 为科学决策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为保护环境服务 D.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开发服务、为保护经济增长服务 9.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A. 查全率和查准率 B. 收录范围 C. 输出格式D. 输入格式 10.专家调查法的常见种类() A.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推理法 B.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C. 法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比较法、推理法 D.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 11.多元分析法又称()A. 数据统计分析法 B. 量变、质变分析法 C. 多变量统计分析法 D. 内在

信息读书笔记

信息读书笔记 第一篇:网络 读书笔记 1. b to b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基本框架:文章通过分析b to b 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提出发展b to b 电子商务要素,具体包括信息标准化用户身份认证网络交易的整合处理受控的操作性等,明确了企业建立 b to b 电子商务战略时应考虑的细节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 心得体会:电子商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交易的双方划分就 有企业对企业 ,企业对消费者 ,企业对政府机构,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等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类型。 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利用互联网还是电话;买者是否可以通过多种 b to b 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交易;购买者是通过现存的网络还是原有的系统与供应商交易;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通过商业网络还是电子化市场进行交易。上述情况是供应商在建立b to b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购买者可能与供应商用上述的一种、一些或全部共同指导企业的运行和经营。无论企业实施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战略,本质上都是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利用可靠的工具搭建交易平台,保证企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 2. 从美国的电子商务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基本框架: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含义界定,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原因分析以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心得体会:目前, 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括b2b、 b2c、 b2g、 g2c 在内的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 intranet 和internet 等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环境, 并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中的充分应用。这段话解释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机制;政府的有效支持和引导。这些是从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来看, 并结合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总结出来的应对对策。 21 世纪是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全新贸易时代, 借鉴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必须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信用机制以及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入手, 积极主动地抢占下个世纪经济发展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统一规划 (2) 第三章统一标准 (2) 第四章统一计划 (2) 第五章统一建设 (2) 第六章日常管理 (2) 第七章监督奖惩 (2) 第八章附则 (2) 附件一: (2) 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 (2) 附件二: (2) 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2) 附件三: (2) 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细则 (2) 附件四: (2) 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细则 (2) 附件五: (2) 网络管理细则 (2) 附件六 (2) 信息机房日常管理细则 (2) 附件七: (2) 短信平台管理细则 (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信息技术部是全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信息技术部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信息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公司各部门依据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信息技术部审核,报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或安排人力实施。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篇一】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跟上幼教前进的步伐,我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我研修 1、主动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2、主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并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3、阅读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4、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 5、大练基本功,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弹唱、绘画、舞蹈等专业技能。 二、示范引领,传帮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本学期我与本班张老师结对,为尽快的共同成长,特制定如下计划: 1、在师德师风、业务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注重日常工作的引导,及时指出张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其及时改进。 3、听张老师的课,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及时指出张老师上课中的优缺点,对如何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4、指导张老师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如何撰写教学反思、观察记录和活动实录等。 5、指导张老师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主动取得父母的支持与配合。 6、建议张老师多阅读一些幼教方面的书籍,在书籍中领略教育的真谛。 三、园本专题培训 1、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和“幼儿园体验式父母会”进行全员培训。 2、对“园本主题活动课程”进行专题研讨,其中包括主题的选择,主题内容的生成,主题活动设计等。

【篇二】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进步。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普及应用和广泛渗透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办公和管理提供了工具。同时,职能管理层、经营决策层和电子商务层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关系。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 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 二是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冰箱通过网络管理中心进行控制,可以向用户通报何时需要添置新的食品,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值。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设计信息化。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工

程分析(CAE)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型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4)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的特征: (1)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任何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制造及社会中介机构,只要它是企业,就必将拥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其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它们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对象。同时,信息化也是"化"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全部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当然这还需要"一把手工程"的积极带动和引领。 (2)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广

建造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建造师继续教育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读后感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读后感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 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五类 1.认知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2.规划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3.试点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4.推广和支持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5.制度化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并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准确评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现的价值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尽管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各异,定义多样,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由于信息对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一词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近几年才提出,而今知识管理与创新已成为企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已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有人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对立起来,强调将两者区分开;也有不少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多数人则认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关系密切,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本身的密切关系。明确这两者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工作中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会对纷杂的知识内容和格式分门别类管理,让知识查询调用更加简单,充分利用知识成果,提供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依据知识库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的学习培训计划,随时自我充电,成为“学习型团队”。提供知识问答模式,将一些知识库中缺少的经验性知识,从员工头脑中挖掘出来,支持异地协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集团系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集团的发展,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按时完成,达到预定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 第二条集团信息化推进部(以下简称信息化推进部)负责集团系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组织 1、信息化管理组织人员构成 分管领导:控股公司财务总监 主管领导:信息化推进部总经理 成员构成:信息化推进部和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人员 2、信息化管理组织设技术支持小组 组长: 组员: 3、信息化管理组织临时组建效能评估小组。小组由软件主要使用人员、信息化管理组织指定的成员组成。 第四条工作职责 1、信息化推进部负责研究制定集团整体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各产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2、信息化推进部负责审批控股公司及各产业集团信息化项目的计划、方案及预算。 3、在信息化推进部的统一部署下,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信息化项目。 4、信息化推进部负责对集团系信息化项目的进展进行督导和监控。 5、信息化推进部委托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组织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6、信息化推进部负责新技术、新应用在集团系的推广。 第五条工作方式 1、信息化推进部会议由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组织召开,重大决策上报控股公司审批。 2、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上报各产业集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方案,信息化推进部讨论研究确定。. 3、信息化推进部审批软件系统选型、实施方案的组织与流程后,产业集团方可组织实施项目。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推进部给予阶段性评估,对于未按计划实施的项目及时进行牵引和督导。 5、信息化推进部组织效能评估工作,在软件实施完毕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评估实施效果。 第六条审批流程 各产业集团信息管理部门将需要信息化推进部会议审议的事项提交给信息化推进部初审后,然后提请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审议,审议结果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反馈给各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三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化学业务学习笔记 化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乾县一中许超超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解演示法、复现法、问题性讲述法、局部探索法和研究法等。根据学生思维形式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根据某教学阶段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可分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巩固的方法和检查知识技能的方法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瑞奇鲁斯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三类,这是针对传授型教学系统的。袁振国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以及综合型。 教学方法是最为具体的、最具有操作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这并不能充分地说明教学方法就受制于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方法的成形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制于教学原则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检验。可以这么说,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该使用何种教学方法,该如何来组合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就涉及了教学策略的层面。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如果你不能够站在这一趋势的前沿,至少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落伍者。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论和方法,就会影响到你的教学效率,就会落后于学生,落后于时代,认真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之一。多年来化学教学中,一直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效果远比不整合强。利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扩大教学容量,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化学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展示个性才华等等。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北京师大的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企业信息化系列——背景篇 xx,访问人数: 3716题记: 国家的“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了的跨越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被不可逆转的历史推向了市场大潮的浪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势必被社会生态无情的淘汰。 一、国际背景 众所周知,二战前后美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于军备竞争的需要,对产业进行了调整,偏重于高新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发展,而放松了对一般制造业的重视和促进;另外在进入7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产业的风起云涌,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大学里不再开设关于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80年代中期后美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同日本、欧洲各国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充当制造业“晴雨表”的汽车行业在美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直至90年代初,美国仍有1/4以上的国内汽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所占领;1986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制造业霸主的地位易主导致国际贸易逆差剧增,经济空前滑坡。80年代末期,美国在反省因产业政策的失误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两项计划,即“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经过战略调整,美国在逐渐收复失地的同时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出现了超常期的稳定发展期 以历为鉴可以明理”,但是制造业的重塑并不是对以前的系统进行简单的维系,必须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适应于新的形势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加大投入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从根本上发展和改造制造业。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材读书笔记NEW

一、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 1.1 项目 1.1.1定义及特征 项目(Project)是为提供某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临时性的一次性努力。更具体的解释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资源: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 时间: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客户:指提供资金、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成果的组织或个人。 目标:满足要求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并且有时它们是不可见的。 项目的特点: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性。 1.1.2项目和运作 两者的主要区别:日常运营是持续不断和重复进行的,项目是临时性的,独特的。项目的目标是实现其目标,然后结束项目;而运作的目标一般是为了维持经营。 两者的相同:由人员执行;受制于有限的资源;需要计划、执行和控制。 1.1.3项目和战略 项目经常当作实现组织战略计划的一种手段使用。 以下一项或多项的战略考虑是项目被批准的典型依据: 市场需求; 营运需求; 客户要求; 技术进步; 法律要求;

1.1.4项目目标 成果性目标(也称为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开发出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系统、服务或成果; 约束性目标(也称为管理性目标):完成项目成果性目标需要的时间、成本以及要求满足的质量; 项目目标要求遵守SMART原则: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测量的; Agreeto 相关方同意的; Realistic 现实的; Time-oriented 有时间要求的; 项目目标特征:多目标性、有不同的优先级、具有层次性。 1.1.5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信息系统项目是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将各个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信息系统是以信息的集成为目标、功能的集成为结构、平台的集成为基础、人的集成为保证。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有如下特点: 目标不明确; 需求变化频繁; 智力密集型; 设计队伍庞大; 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六章日常管理 第七章监督奖惩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 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 附件二: 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附件三: 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细则................................................................. 附件四: 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细则................................................................... 附件五: 网络管理细则............................................................................... 附件六 信息机房日常管理细则....................................................................... 附件七: 短信平台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信息技术部是全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信息技术部备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程》读书笔记范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程》读书笔记范文激情教学是以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去吸纳和传播 知识,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用激情感染学生。 教学包括方方面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要保持 一定的节奏,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张弛有度,实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的练习的数量、习题的难度同步,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同步,教学的节奏与知识的要求同步。尤其是课堂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要保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样会让教师感动传授的知识是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如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过程,是一个教学策略的落实过程。如:使教学节奏与任务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尽量避免在不重要地方做过长时间的讲解,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花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少数学生身上。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 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一部分教学由于过分注重教师教学的作用,对课堂的空间估计不足,课堂教学往往是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空间。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教师的意志代替了学生的意志,教师的友善提示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成功点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 合作教学是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 展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教师有合作 教学的意识,学生都能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___,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一个班的学生与一位教师关系比 较好,这个班级的这门学科成绩就特好;一个学生的某一个教研组团 队意识强、合作意识强、教师关系融洽,这个教研组的教学成绩就突出。所以,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发挥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8继续教育-教育类-问题详解《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2)》在线考试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2)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本课提到,最初的自由资本主义只有(),政府不参与市场经济。 A.宏观经济学 B.里根经济学 C.凯恩斯主义 D.微观经济学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根据本课,从全球来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A.创新经济 B.市场经济 C.绿色经济 D.低碳经济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根据本课,激发青年主体性,提升青年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指的是以下哪种育人方式()。 A.自育育人 B.互动育人 C.环境育人

D.系统育人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微信作为一个平台,实际上建立了一个()的生活、生存空间。长期沉溺与此,会使我们远离自然,对生存丧真实感,产生一种虚幻感。 A.真实化 B.虚拟化 C.隔绝化 D.豪华版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向下的手势语是() A.表达歌颂性的东西 B.表达一般性的中性的东西 C.表达批判、鞭挞等否定性的东西 D.表达不痛不痒的东西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研究发现,高创造力的人,智商一般在()水平。

A.70 B.110 C. D.150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下列属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工作方针的是()。A.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B.育人为本 C.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 D.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本课,()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和核心要素。A.企业家 B.工人 C.科学家 D.国家政策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1、根据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公司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公司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2)从战略层面统一组织、指导、决策,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 工作; (3)研究解决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4)审议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5)审议公司信息化工作制度及相关标准; (6)审查公司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 (7)在规划安排、资源集成、监督检查、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8)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 2、技术部是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管理; (2)负责信息化项目和费用管理; (3)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4)负责对外协单位的管理。 3、信息专业是公司实施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 (2)负责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3)负责信息系统运维的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相关设备资产管理; 4、信息运维隶属于信息专业下属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2)负责公司基础网络运维工作; (3)负责公司服务器系统运维工作; (4)负责公司所有办公计算机、打印机维护工作; (5)负责与集团公司会议联调工作; 5、公司各业务部门、办公室、车间,依据信息化规划和技术要求,配合信息专业做好业务应用的实施工作。业务部门与技术部信息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的信息化需求和建设目标; (2)负责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 (3)推进涉及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促进本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 6、业务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专员,负责本部门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协调联络。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1、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