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 微波仿真 实验报告 2014最新

北邮 微波仿真 实验报告 2014最新

北邮  微波仿真 实验报告 2014最新
北邮  微波仿真 实验报告 2014最新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17班

学号:

姓名:

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二、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相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2. 微带线

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

三、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 Zin=75Ω

负载阻抗 Zl=(64+j75)Ω

特性阻抗 Z0=75Ω

介质基片面性εr=2.55 ,H=1mm

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d1=λ/4,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λ/8。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值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

1.建立新项目,确定项目频率,步骤同实验1的1-3步。

2.将归一化输入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Y-Smith导纳图上,步骤类似实验1的4-6步。

3.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在圆图上确定分支z与负载的距离d以及分支线的长度1,根据给

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注意在圆图上标出的电角度360度对应二分之一波长,即λ/2。

4.在设计环境中将微带线放置在原理图中。将微带线的衬底材料放在原理图中,选择MSUB 并将其拖放在原理图中,双击该元件打开ELEMENT OPTIONS 对话框,将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厚度H、导体厚度依次输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行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电阻与电感的串联形式,连接各元件端口。添加PORT,GND,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频率改为扫频1.8-2.2GHz.

6.在PROJ下添加图,添加测量,进行分析。

7.设计双支节匹配网络,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在圆图上确定分支线的长度l1、l2,重复上面步骤3~5。

五、实验图

(1)单枝节匹配相关的图

输出方程:

史密斯导纳圆图

角度图:

电路图:

测量图:

输出方程:

史密斯阻抗圆图:

角度的显示方式:

电路原理图:

测量图:

六、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调谐是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调谐之前,由于在Smith圆图上标点时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等原因,中心频率可能会有所偏移,双枝节匹配时偏移比较明显。调谐的原因在于:理论和实际可能存在差距。在调谐过后,中心频率达到理想值,在实际中会有比较好的性能。

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这个实验包括单枝节和双枝节匹配两部分,设计方法和我们在做微波习题时所用方法相似。但是用的是导纳圆图。由于对期中以前的知识遗忘较多,而且本来对导纳圆图和阻抗原图之间的关系等等不熟悉,刚开始时花费了很多时间研读实验教材、回想以前做题的步骤。而且由于疏忽,误以为圆图最左方点为开路点,第一次得出的图不正确。后来改正了错误(将开路线改为了短截线),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2、对于如何在圆图上画出负载阻抗点、输入阻抗点,开始时我直接画Rl、Rin,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史密斯圆图上的坐标是反射系数,要标阻抗点需要将其先转化成对应的反射系数。这样才正确地画出了各点。关于如何画反射系数圆、电阻圆等,也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不过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熟悉了Microwave Office的使用及微波电路设计

方法。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枝节和多枝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单节和多节变换器工作带宽和反射系数的关系。

(3)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原理

(1)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化器

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元件,它可以用于负载或信号源内阻

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证最大功率的传输;此外,在微带电路中,将两端

不同特性阻抗的微带连接在一起时为了避免线间反射,也应在两者之间加

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2)负载阻抗为负数Zl

Z1=sqrt(Z0*Z0/p)

将入/4变换器接在电压驻波波节位置(离负载为Lm处)。

(3)切比雪夫多节阻抗变换器

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是:使它的反射系数的模随角度按切比雪夫多项式

变化,参数见书上的表格

三、实验内容

(1)已知:负载阻抗为纯电阻RL=150欧姆,中心频率f0=3Ghz,主传输线特性阻抗Z0=50欧姆,介质基片面性εr=2.55 ,H=1mm,最大反射系数不应超过0.1,设计1,2,3节二项式变阻器,在给定的反射系数条件下比较它们的工作带宽,要求用微带线形式实现。

(2)已知负载阻抗为复试:Zl=85-j*45欧姆,中心频率f0=3Ghz,主传输线特性阻抗Z0=50欧姆,在电压驻波波节处利用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设计微带线变阻器。

四、实验步骤

(1)按照书上的公式进行1,2,3节的电阻的计算,然后再用Txline进行计算,标注到电路原

理图即可

(2)对于负载阻抗是复数的,首先在史密斯圆图上标注在出阻抗和反射系数,从负载点沿

等驻波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与史密斯圆图左半实轴的交点。

(3)查阅相关的系数,设计切比雪夫变阻器。

五、相关的实验图

(1)1,2,3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1节的电路原理图:

2节电路原理图:

3节电路原理图:

1,2,3节的测量图:

(2)负载阻抗是复数输出方程:

史密斯阻抗圆图:

相应的角度图:

波节:

测量图:

(4)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

电路图:

切比雪夫和二项式的测量图对比:

切比雪夫的工作带宽更宽,但是带内有波动,不够平坦

六、实验结果分析

随着变阻器节数的增加,1.0=Γm 处带宽逐渐增加,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比较二

项式变阻器与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的通带特性可发现,二项式阻抗变换器具有最平坦的通带特性,而工作带宽较切比雪夫变换器窄;与二项式阻抗变换器相比,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是以通带内的波纹为代价而得到最佳带宽的,因此带内平坦度不如二项式变阻器。

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这个实验包括的内容较多,做起来也有一点难度。例如负载为复数时的二项式变阻器,需要先将复数负载利用一段传输线转化为实数负载,刚开始时我就没有太明白。后来仔细看书、与同学讨论后才理解了原理,在此基础上很快做出来了。

2、第一次做时我分别建了多个工程,实现单节、二三节二项式、三节切比雪夫变阻器。后来发现这样做不利于比较变阻器的带宽以及平坦特性等,因此将它们都挪到了一个原理图中,测量结果画在同一张图里。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实验六 微带功分器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微波网络的S 参数

2. 熟悉微带功分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3. 掌握微带功分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 实验原理

功分器是一种功率分配元件,它是将输入功率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几路功率,当然也可以将几路功率合成,而成为功率合成元件。在电路中常用到微带功分器,其基本原理和设计公式如下:

图表 1 二路功分器

图1是二路功分器的原理图。图中输入线的特性组抗为 ,两路分支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和,线长为,为中心频率时的带内波长。图中为负载阻抗,R 为隔离阻抗。

对功分器的要求是:两输出口2和3的功率按一定比例分配,并且两口之间相互隔离,当两口接匹配负载时,1口无反射。下面根据上述要求,确定

02Z ,03Z 32,R R 及R 的计算

公式。

设2口、3口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对应的电压为 .根据对功分器的要求,则有:

P 3=K 2P 2

|V 3|2/R 3=K 2|V 2|2/R 2

式中K 为比例系数。为了使在正常工作时,隔离电阻R 上不流过电流,则应 V 3=V 2 于是得 R 2=K 2

R 3 若取 R 2=KZ 0 则 R 3=Z 0/K

因为分支线长为λe0/4,故在1口处的输入阻抗为: Z in2=Z 022

/R 2

Z in3=Z 032/R 3

为使1口无反射,则两分支线在1处的总输入阻抗应等于引出线的0Z ,即 Y 0=1/Z 0=R 2/Z 022

+R 3/Z 03

2

若电路无损耗,则

|V

1|2/Z

in3

=k2|V

1

|2/Z

in2

式中V1为1口处的电压所以Z in=K2Z03

Z

02=Z

[(1+K2)/K3]0.5

Z

03=Z

[(1+K2)K]0.5

下面确定隔离电阻R的计算式。

跨接在端口2、3间的电阻R,是为了得到2、3口之间互相隔离得作用。当信号1口输入,2、3口接负载电阻时,2、3两口等电位,故电阻R没有电流流过,相当于R不起作用;而当2口或3口得外接负载不等于R2或R3时,负载有反射,这时为使2、3两端口彼此隔离,R必有确定的值,经计算R=Z0(1+K2)/K

图1中两路线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一般取2~3带条宽度。这样可使跨接在两带线之间的寄生效应尽量减小。

三实验内容

用VOLTERRA设计仿真一个微带功分器,指标为

中心频率f0=2GHZ

耦合度K=sqrt(1.5)

引出线Z0=50Ω

介质基片εr=4.6,h=1mm

四实验步骤

1.按照指标要求用上述公式计算R2、R3、Z02、Z03、R的值,为了匹配需要在引出线Z0与2、3端口处各接一段阻抗变换段。变换段的特性阻抗分别为Z04、Z05,则Z04=(R2Z0)0.5、Z05=(R3Z0)0.5。

2.建立一个新项目,在下拉菜单选择文件、新项目;在下拉菜单选择文件、保存项目,输入项目名称。

3.建立一个新原理图,选择文件/新原理图。输入原理图名称。

4.确定项目频率范围,在下拉菜单选择OQTIONS,点击确定项目频率,输入1——10GHZ;选择UNITS指定单位;长度:毫米,阻抗:欧姆,功率:毫瓦。

5.在项目中的普通方程菜单下,添加方程,有微带线的特性阻抗、εr、h反求微带线的宽度,有效介电常数εe,设置变量代入公式分析变量即可。微带线的长度λe0=(λ0/εe0.5)。6.放置元件,在元件浏览器里找到微带线,拖到原理图中;在集总库里找到电阻,拖到原理图中;按计算好的结果定义各参数。连接各元件,添加端口(50欧)和地,在元件浏览器里找到端口,选择信号PORT1源阻抗50欧,功率5毫瓦;在元件浏览器里双击测量,选择功率测量端口P-METER3,分别连接到电路的端口2、3,完成原理图。

7.添加图(在PROJ下),选择矩形图。

8.添加测量(在PROJ/ADD MEASUREMENT),选择线性功率类型并且指定端口。

9.分析电路,观察各端口的功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调协电路,左击调协图标,激活要调协的元件参数(蓝色),变量调谐器对话框出现,输入新的参数;左击SWEEP在图上显示新的仿真结果,观察端口功率的变化,选择最佳值。

五实验截图

(1)k k=sqrt(1.5)

输出方程: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微波电路S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电路S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微波电路S参数的基本概念、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微波滤波器的二端口S参数。 三、基本原理 网络分析仪中最常用的应用是矢量网络分析仪,它是用来测量、分析各种微波器件和组件S参数的高精度仪器,在整个行业中使用率极高,作为重要仪器很多从事产品研发和测试的电子工程师都有可能需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图 上图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A、信号源:提供被测件激励输入信号,被测器件通过传输和反射对激励波作出响应,被测器件的频率响应可以通过信号源扫频来获取,由于测试结构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信号源参数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故一般我们采用合成扫频信号源。 B、信号分离装置:含功分器和定向耦合器,分别提取被测件输入和反射信号,从而测量出它们各自的相位和幅度大小,测试装置可以单独也可以集成到分析仪的内部。 C、接收机:对被测件的反射、传输和输入信号进行测试;采用调谐接收机可以提供最好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还能抑制谐波和寄生信号。 D、处理显示单元: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显示,它作为多通道一起,需要有基准通道和测试通道,通过二者的比较才能知道测试的精准度,它的显示功能很强大并且灵活,如多种标记功能、极限线功能等,给系统和元器件的性能和参数测试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矢量网络分析仪本身自带了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对一个频段进行频率扫描. 如果是单端口测量的话,将激励信号加在端口上,通过测量反射回来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就可以判断出阻抗或者反射情况。而对于双端口测量,则还可以测量传输参数。 图2 利用网络分析仪测微波电路的S参数 微波滤波器可看作是一个二端口网络,具有选频的功能,可以分离阻隔频率,使得信号在规定的频带内通过或被抑制。 滤波器按其插入衰减的频率特征来分有四种类型:(1)低通滤波器:使直流与某一上限角频率ωC(截至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而抑制频率高于截至频率ωC的所有信号;(2)高通滤波器:使下限频率ωC以上的所有信号通过,抑制频率在ωC以下的所有信号;(3)带通滤波器:使ω1至ω2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抑制这个频率范围外的所有信号。(4)带阻滤波器:抑制ω1至ω2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此频率范围外的信号可以通过。 测试前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待测件是有源器件,连接待测件前一定先将网络分析仪的两个端口的输出功率降到-25dBm以下。否则不但不会得到正确的测试结果,而且还有可能将网络分析仪损坏。这一点是测量有源器件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四、微波滤波器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9.36GHz; 电压驻波比:<1.3; 插入损耗:< 1dB。 五、实验步骤 1、矢量网络分析仪开机; 2、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 3、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与被测器件; 4、按下“PRESET”键,准备进行设置,并设置监视的频率范围:按下“FREQ”键,按下“CENTER”软键,使用数字键输入扫频段的中心频率,例如9360,然后按下“MHz”软键。同时按下“SPAN”软键,输入测量带宽,使用数字键输入“500”,然后按下“MHz”软键。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实验七无线信号场强特性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11211204 执笔人: 学号:2011210986 组员: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 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实验原理 1.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 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 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当 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 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 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 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 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 表示为: PL d dB PL dO 10nlog d/d0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Pr d dBm Pt dBm PL dO 10nlog d/dO Pr dO dBm 10nlog d /dO 其中,定义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O为近地参考距离, 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公式中的横杠表示给定值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以表示为斜率1OndB /1O倍程的 直线。n依赖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为2;当有阻挡物时,n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与接受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验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 (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 人们根据不同放入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 描述大尺度衰落的模型。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北邮)

北京邮电大学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波仿真实验

姓名:刘梦颉 班级:2011211203 学号:2011210960 班内序号:11 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4、掌握ADS,通过SmithChart和Momentum设计电路并仿真出结果。 二、实验要求 1、使用软件:ADS 2、实验通用参数: FR4基片: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mm,损耗角正切为0.02 特性阻抗:50欧姆 3、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仿真,每题截取1~3张截图。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二次实验 实验一: 1、实验内容 Linecal的使用(工作频率1GHz) a)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微带线的宽度 b)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共面波导(CPW)的横截面尺寸(中心信号线 宽度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 2、相关截图 (a)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参数

(b)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参数 实验二 1、实验内容 了解ADS Schematic的使用和设置2、相关截图:

打开ADS软件,新建工程,新建Schematic窗口。 在Schematic中的tools中打开lineCalc,可以计算微带线的参数。 3、实验分析 通过在不同的库中可以找到想要的器件,比如理想传输线和微带线器件。在完成电路图后需要先保存电路图,然后仿真。在仿真弹出的图形窗口中,可以绘制Smith图和S参数曲线图。

实验三 1、实验内容 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四分之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 2、相关截图 (1)理想传输线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北邮)

北京邮电大学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仿真实验 姓名:刘梦颉 班级:2011211203 学号:2011210960 班内序号:11 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4、掌握ADS,通过SmithChart和Momentum设计电路并仿真出结果。 二、实验要求 1、使用软件:ADS 2、实验通用参数: FR4基片: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mm,损耗角正切为0.02 特性阻抗:50欧姆 3、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仿真,每题截取1~3张截图。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二次实验 实验一: 1、实验内容 Linecal的使用(工作频率1GHz) a)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微带线的宽度 b)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共面波导(CPW)的横截面尺寸(中心信号线宽 度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 2、相关截图 (a)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参数 (b)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参数

实验二 1、实验内容 了解ADS Schematic的使用和设置 2、相关截图: 打开ADS软件,新建工程,新建Schematic窗口。 在Schematic中的tools中打开lineCalc,可以计算微带线的参数。

3、实验分析 通过在不同的库中可以找到想要的器件,比如理想传输线和微带线器件。在完成电路图后需要先保存电路图,然后仿真。在仿真弹出的图形窗口中,可以绘制Smith图和S参数曲线图。 实验三 1、实验内容 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四分之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 2、相关截图 (1)理想传输线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班序号亚东2011211116 2011210466 22

实验二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分支线的长度l。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0+YY形式,即Y=Y0+YY,其中Y0=1/Y0 。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作用是抵消Y的电纳部分,使总电纳为Y0 ,实现匹配,因此,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提供的电纳为?YY,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长度l,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注意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2.微带线 微带线是有介质Y Y(Y Y>1) 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Y Y,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Y Y,介于1和Y Y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Y Y、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有关。 实验容 已知:输入阻抗Zin=75Ω 负载阻抗Zl=(64+j35)Ω 特性阻抗Z0=75Ω 介质基片εr=2.55,H=1mm 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1/4λ,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1/8λ。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北理工微波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一一般微波测试系统的调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般微波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元、器件的作用,初步掌握它们的调整方法。 2.掌握频率、波导波长和驻波比的测量方法。 3.掌握晶体校正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装置与实验原理 常用的一般微波测试系统如1-1所示(示意图)。 微波 信号源 隔离 器 可变衰减器 频率计精密 衰减 器 测量线终端 负载 测量放大器图1-1 本实验是由矩形波导(3厘米波段, 10 TE模)组成的微波测试系统。其中,微波信号源(固态源或反射式速调管振荡器)产生一个受到(方波)调制的微波高频振荡,其可调频率范围约为7.5~12.4GHz。隔离器的构成是:在一小段波导内放有一个表面涂有吸收材料的铁氧体薄片,并外加一个恒定磁场使之磁化,从而对不同方向传输的微波信号产生了不同的磁导率,导致向正方向(终端负载方向)传播的波衰减很小,而反向(向信号源)传播的波则衰减很大,此即所谓的隔离作用,它使信号源能较稳定地工作。频率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可调的圆柱形谐振腔,其底部有孔(或缝隙)与波导相通。在失谐状态下它从波导内吸收的能量很小,对系统影响不大;当调到与微波信号源地频率一致(谐振)时,腔中的场最强,从波导(主传输线)内吸收的能量也较多,从而使测量放大器的指示数从某一值突然降到某一最低值,如图1-2(a)所示。此时即可从频率计的刻度上读出信号源的频率。从图1-1可知,腔与波导(主传输线)只有一个耦合元件(孔),形成主传输线的分路,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吸收式(或称反应式)连接方法。另一种是,腔与主传输线有两个耦合器件,并把腔串接于主传输线中,谐振时腔中的场最强,输出的能量也较多,因而测量放大器的指示也最大,如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三微波驻波、阻抗特性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 (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 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 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 (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 三、功率测量 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微波实验报告_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仿真与测试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波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仿真与测试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2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微波工程的相关内容,熟练运用Microwave Office和Protel等软件,通过这学期学习、练习的积累,选择一个微波器件,依据MWO的仿真结果,使用protel99se将其绘制成电路版图(PCB)。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实物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在实践中加强自己对微波工程的体会与理解。 2、要求: 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微波器件,依据MWO的仿真结果,使用protel99se 将其绘制成电路版图(PCB)。(器件的工作频率和学号相关) 1)3dB微带功率分配器; 2)微带短截线滤波器 3)3dB微带定向耦合器 PCB板采用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的FR4基片; 电路尺寸必须按照自己相应的MWO设计结果绘制; 电路外轮廓为矩形,尺寸必须为:50mm*40mm或40mm*20mm; 每个电路端口必须在电路板的侧面,并使用至少5mm长度的50ohm微带线连接。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内容: 在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的FR4基片上(T取0.036mm,Loss tangent取0.02),设计一个3阶、最大平坦型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f(2.2GHz),阻抗是50欧姆。 2、原理:

(1)Richards 变换: 集总元件构成的滤波器通常工作频率较低,在微波频段,我们常常采用微带结构实现较好的滤波性能。在设计得到滤波器原型之后,为了实现电路设计从集总参数到分布参数的变换,Richards 提出了一种变换方法,这种变换可以将集总元件变换成传输线段。如图1所示,电感L 可等效为长为λ/8,特性阻抗为L 的短路线;电容C 可等效为长为λ/8,特性阻抗为1/C 的开路线。 图1 (2)Kuroda 规则: 采用Richards 变换后,串联元件将变换为串联微带短截线,并联元件将变换为并联短截线。由于串联微带短截线是不可实现的,所以需要将其转变为其它可实现的形式。为了方便各种传输线结构之间的相互变换,Kuroda 提出了四个规则,如图2所示。其中,2211/n Z Z =+;U.E.是单位元件,即电长度为λ/8、特性阻抗为UE Z 的传输线。选用合适的Kuroda 规则,可以将串联短截线变换为容易实现的并联短截线。

极化波实验报告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名称:反射实验和极化波的产生 与检测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 验室班级:电子10-1班学号:201010203008 姓名:苏宝组别: 同组人:成绩:实验日期: 2013年5月21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实验一: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 反射定律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仪器 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 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金属板 实验原理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 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 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平行极化的均匀平面波以角度? 入射到良介质表面时,入射波、反射波和折 射波可用下列式子表示为 平行极化波的斜入射示意图 实验内容与步骤 系统构建时,如图1,开启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两喇 叭口面应互相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 平台的0-180刻度处。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 起平台上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反射全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 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90-90这对刻线一致,这时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将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提供的usb电缆线的两端根据具体尺寸分别连接 图1 反射实验 到数据采集仪的usb口和计算机的usb口,此时,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usb指示灯 亮(蓝色),表示已连接好。然后打开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红 色),将数据采集仪的通道电缆线两端分别连接到dh926b型微波分光仪分度转台底部的光栅 通道插座和数据采集仪的相应通道口上(本实验应用软件默认为通道1)。最后,察看dh1121b 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的“等幅”和“方波”档的设置,将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等幅/ 方波”设置按钮等同于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的设置。 转动微波分光仪的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刻度处,这刻度数就是入射角度数, 然后转动活动臂在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表头上找到一最大指示,此时微波分光仪的活动 臂上的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反射角度数。如果此时表头指示太大或太小,应调整微波分光仪 微波系统中的可变衰减器或晶体检波器,使表头指示接近满量程做此项实验。入射角最好取 30°至65°之间,因为入射角太大或太小接收喇叭有可能直接接收入射波。做这项实验时应 注意系统的调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集过程中,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usb指示灯连续闪动(蓝色),表示采集过程正在 继续。应用软件屏幕上的信号灯颜色也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红色、绿色切换。您需要顺时针

北邮微波工程基础ADS仿真实验报告

微波工程基础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12211xxx 学号:201221xxxx 姓名:xxxx 班内序号:xx

一、实验题目 实验一 1.了解ADS Schematic的使用和设置 2.在Schematic里,分别仿真理想电容20pF和理想电感5nH,仿真频率为(1Hz-100GHz),观察仿真结果,并分析原因。 3.Linecalc的使用 a)计算中心频率1GHz时,FR4基片的50Ω微带线的宽度 b)计算中心频率1GHz时,FR4基片的50Ω共面波导(CPW)的横截面 尺寸(中心信号线宽度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 4.基于FR4基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四分之一波长开路CPW线的性能参数,中心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 圆图变化,分析原因。 5.基于FR4基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四分之一波长短路CPW线的性能参数,中心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 圆图变化,分别求出500MHz和2GHz的输入阻抗,分析变化原因。6.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在FR4基片上的微带传输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四分之一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分别求出500MHz和2GHz的输入阻抗,分析变化原因。扩展仿真频率(500MHz-50GHz),分析曲线变

化原因。 7.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在FR4基片上的微带传输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四分之一波长短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分别求出500MHz和2GHz的输入阻抗,分析变化原因。扩展仿真频率(500MHz-50GHz),分析曲线变化原因。 8.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在FR4基片上的微带传输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二分之一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分别求出500MHz和2GHz的输入阻抗,分析变化原因。扩展仿真频率(500MHz-50GHz),分析曲线变化原因。 9.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在FR4基片上的微带传输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二分之一波长短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仿真频段(500MHz-3GHz),观察Smith圆图变化,分别求出500MHz和2GHz的输入阻抗,分析变化原因。扩展仿真频率(500MHz-50GHz),分析曲线变化原因。 实验二 10.用一段理想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匹配10欧姆到50欧姆,仿真S参数,给出-20dB带宽特性,工作频率为1GHz。 11.用一段FR4基片上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匹配10欧姆到50欧姆,仿真S参数,给出-20dB带宽特性,工作频率为1GHz,比较分析题1和题2的结果。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五极化实验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五极化实验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号:2011211204 组员: 执笔人: 学号:2011210986

一、实验目的 1.培养综合性设计电磁波实验方案的能力 2.验证电磁波的马吕斯定理 二、实验设备 S426型分光仪 三、实验原理 平面电磁波是横波,它的电场强度矢量E 和波长的传播方向垂直。如果E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沿着一条固定的直线变化,这样的横电磁波叫线极化波。在光学中也叫偏振波。偏振波电磁场沿某一方向的能量有一定关系。这就是光学中的马吕斯定律: 2 0cos I I θ = 式中I 为偏振波的强度,θ为I 与I0间的夹角。 DH926B 型分光仪两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转短波导连在一起的;在该轴承环的90度围,每隔5度有一刻度,所以接收喇叭的转角可以从此处读到。 四、实验步骤 1.设计利用S426型分光仪验证电磁波马吕斯定律的方案; 根据实验原理,可得设计方案:将S426型分光仪两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转短波导连在一起的;在该轴承环的90度围,每隔5度有一刻度,接收喇叭课程从此处读取θ(以10度为步长),继而进行验证。 2.根据设计的方案,布置仪器,验证电磁波的马吕斯定律。 实验仪器布置 通过调节,使A1取一较大值,方便实验进行。 然后,再利用前面推导出的θ,将仪器按下图布置。

五、实验数据 I(uA) θ°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理论值90 87. 3 79. 5 67. 5 52. 8 37. 2 22. 5 10. 5 2.7 0 实验值90 88 82 69 54 37 20 8 2 0.2 相对误差% 0 0.8 0.6 2.2 2.3 0.5 11. 1 14. 3 25. 9 - 1、数据分析: 由数据可看出,实验值跟理论值是接近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很小,在误差允许围,所以可以认为马吕斯定律得到了验证。 2、误差分析: 实验中可能存在仪器仪表误差,人为误差以及各组互相影响造成的误差等。但是角度比较大的时候,相对误差都比较小,也比较精准。角度比较小的时候,由于理论值较小,相对误差会大一点,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结果也是合理的。所以不影响我们对马吕斯定律进行验证。 六、思考题 1、垂直极化波是否能够发生折射?为什么?给出推导过程。 答:不能。 A1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天线部分实验一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天线部分实验一最新

————————————————————————————————作者:————————————————————————————————日期: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 班级:2011211106 姓名:吴淳 学号:2011210180 日期:2014年3月

实验一网络分析仪测量阵子天线 输入阻抗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分析仪校正方法; 2. 学习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的方法; 3. 研究振子天线输入阻抗随阵子电径变化的情况。 注:重点观察谐振点与天线电径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当双振子天线的一端变为一个无穷大导电平面后,就形成了单振子天线。实际上当导电平面的径向距离大到0.2~0.3λ,就可以近似认为是无穷大导电平面。这时可以采用镜像法来分析。天线臂与其镜像构成一对称振子,则它在上半平面辐射场与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射相同。 图1 实验原理图

由于使用坡印亭矢量法积分求其辐射功率只需对球面上半部分积分,故其辐射功率为等臂长等电流分布的对称振子的一半,其辐射电阻也为对称振子的一 半。当h<<λ时,可认为R≈40 。由于天线到地面的单位长度电容比到对称振子另一个臂的单位长度电容大一倍,则天线的平均特征阻抗也为等臂长对称振子天线的一半,为=60[ln(2h/a)-1]。 三、实验步骤: 1. 设置仪表为频域模式的回损连接模式后,校正网络分析仪; 2. 设置参数并加载被测天线,开始测量输入阻抗; 3. 调整测试频率寻找天线的两个谐振点并记录相应阻抗数据; 4. 更换不同的电径(对应1mm, 3mm, 9mm)的天线,分析两个谐振点的阻抗 变化情况; 5. 设置参数如下: BF=600MHz,△F=25MHz,EF=2600MHz,n=81. 6. 记录数据:在smith圆图上的输入阻抗曲线上,曲线的左端输入阻抗虚部 为0的点为二分之一波长谐振点,曲线的右端输入阻抗虚部为0的点为四分之一波长谐振点。记录1mm,3mm,9mm天线的半波长和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点。 四、实验数据: 1. 直径=1mm时: 第一谐振点处频率约为(取最接近点)F=1250MHz,电阻R=41.88ohm, SWR=1.193, RL=-20.0dB。 第二谐振点处频率约为(取最接近点)F=2450MHz,电阻R=626.8ohm, SWR=12.54,

微波实验报告

之前网上下的学长学姐的报告有很多不靠谱,但是调谐都要调到中心频率上,否则都不对, 还有老师验收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很不好,只要她发现一点错误就会坚定的认为不是自己 做的,所以一定要确保没有错误,原理一定要弄清楚.愿后来人好运~~~ 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二.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相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GHz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本次实验主要是研究了微带分支线匹配器中的单支节匹配器和双支节匹配器,我都采用了短路模型,这类匹配器主要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上适当的电纳,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 单支节调谐时,其中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0+JB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然后利用Smith圆图和Txline,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比单支节匹配器增加了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支节匹配器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所以不能在匹配禁区内。 2.微带线 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 W为微带线导体带条的宽度;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T为导体带条厚度;H 为介质层厚度,通常H远大于T。L为微带线的长度。微带线的严格场解是由混合TM-TE 波组成,然而,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中,介质基片非常薄(H<<λ),其场是准TEM波,因此可以用传输线理论分析微带线。 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电常数εr、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有关,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故利用txline来计算。 3.微带线的模型

北邮电磁场与微波实验5.3微波单元项目

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微波测量实验 5.3微波实验单元项目 组员: 2015-5-3 执笔:

目录 5.3.1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容 (2) A. 单载波信号的频谱测量 (2) B. 带载波信号的杂散测量 (3) C. 相位噪声测量 (4) D. 幅频特性测量 (5) 5.3.2衰减器的特性测量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仪器 (7) 三、实验容 (7) 5.3.3定向耦合器特性测量 (8) A. 耦合度测量 (8) B. 插入损耗测量 (9) C. 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测量 (10) 5.3.4滤波器的特性及测量 (11) 实验总结 (12)

5.3.1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2.了解微波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频谱分析仪 2.微波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频谱分析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在频域里显示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频谱分析仪依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时频谱分析仪(Real-Time Spectrum Analyzer)与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仪(Sweep-Tuned Spectrum Analyzer).即时频率分析仪的功能为在同一瞬间显示频域的信号振幅,其工作原理是针对不同的频率信号而有相对应的滤波器与检知器(Detector),再经由同步的多工扫描器将信号传送到CRT或液晶等显示仪器上进行显示,其优点是能显示周期性杂散波(Periodic Random Waves)的瞬间反应,其缺点是价昂且性能受限于频宽围,滤波器的数目与最大的多工交换时间(Switching Time).最常用的频谱分析仪是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仪,其基本结构类似超外差式接收器,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经衰减器直接外加到混波器,可调变的本地振荡器经与CRT同步的扫描产生器产生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振荡频率,经混波器与输入信号混波降频后的中频信号(IF)再放大,滤波与检波传送到CRT的垂直方向板,因此在CRT的纵轴显示信号振幅与频率的对应关系。较低的RBW固然有助於不同频率信号的分辨与量测,低的RBW将滤除较高频率的信号成份,导致信号显示时产生失真,失真值与设定的RBW密切相关,较高的RBW固然有助於宽频带信号的侦测,将增加杂讯底层值(Noise Floor),降低量测灵敏度,对於侦测低强度的信号易产生阻碍,因此适当的RBW宽度是正确使用频谱分析仪重要的概念。

微波实验报告

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 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二、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0+jB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三、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in=75欧 负载阻抗Zl=(64+j35)欧 特性阻抗Z0=75欧 介质基片εr=2.55,H=1mm 假定负载在2G赫兹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四分之一波长,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八分之一波长。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 (一)单支节 1.在Smith导纳圆图上画出负载ZL所处的VSWR圆,标出其与单位电导圆的交点。这里可以有两个交点,选择离负载较近的那个点进行计算。角度为-105.4°。 -105.4°-93.31°=-198.71° 198.71°/2=99.35°

2.已知角度后,用TXLINE算出负载距离支节间的微带线的参数。W=28.877mm,L=1.4373mm。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四

近代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四 :学号: 学院:时间:年月 一实验名称 微波放大器测量 二实验目的 熟悉微波测试仪器;掌握微波放大器测试方法。 三实验容 1、用矢网测试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入回波损耗; 2、用信号源和频谱分析仪测试放大器某频点上的输出1dB压缩点及压缩点的二 次和三次谐波抑制比。 四实验器材 矢量网络分析仪、放大器、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微波同轴电缆、微波转接头。 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1、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入回波损耗测量 1)校准; 2)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放大器,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起始频率为100MHz,终止频率为6GHz,信号功率为-15dBm; 3)分别测试1G~6GHz频率点的增益S21,和回波损耗S11。 2、放大器输出1dB压缩点及谐波测量 1dB压缩点:当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增加到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且引起输出功率呈非线性增大时,便发生增益压缩。这定义为导致放大器增益有 1dB 减小(相对于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的输入功率(或有时为输出功率)。 1)信号源产生频率为1GHz的信号; 2)连接信号源、频谱分析仪,将频谱仪所读参数与原信号比较即可得电缆和接头损耗; 3)接入放大器,改变信号源的信号功率,记录频谱仪上放大器输出功率数值,

计算放大器增益,直至放大器增益有1 dB衰减,便可得1 dB衰减点。 4)在输出1dB压缩点处,测量二次和三次谐波抑制。 六实验结果 1、增益及回波损耗测试结果 测试曲线S21、S11 增益: 回波损耗:

2、P-1及谐波测试结果 测试频率1000 MHz,测试电缆和接头的损耗大约为0.6dB。(Pin和Pou分别是为信号 源输出功率和谱仪测试功率) Pin(dBm)-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Pout(dBm)-3.33 -2.32 -1.33 -0.35 0.61 1.67 2.67 3.63 4.60 5.64 G(dB)18.37 18.38 18.37 18.35 18.31 18.37 18.37 18.33 18.30 18.34 Pin(dBm)-10 -9 -8 -7 -6 -5 -4 Pout(dBm)6.61 7.55 8.48 9.32 10.12 10.75 11.23 G(dB)18.31 18.25 18.18 18.02 17.82 17.45 16.93 由上表可得在1000MHz时该放大器输出1dB压缩点为 10.75 dBm, 在输出1dB压缩点处,二次和三次谐波抑制分别为 29.54 dB和 26.49 dB。 测试图片: 电缆和接头损耗: -20dBm -19dBm

HFSS微波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六合一

肇庆学院 12通信2班杨桐烁 4202 实验一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2、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 1、装有windows 系统的PC 一台 2、或更高版本软件 3、截图软件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 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要分析的器件是下图所示的一个带有隔片的T形波导。其中,波导的端口1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一侧的波导壁凹进去一块,相当于在此处放置一个金属隔片。通过调节隔片的位置可以调节在端口1传输到端口2,从端口1传输到端口3的信号能量大小,以及反射回端口1的信号能量大小。 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设置: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选择求解类型、设置长度单位

2、创建T形波导模型:创建长方形模型、设置波端口源励、复制长方体、 合并长方体、创建隔片 3、分析求解设置:添加求解设置、添加扫频设置、设计检查 4、运行仿真分析 5、查看仿真分析计算结果 内场分析结果 1、图形化显示S参数计算结果 8.008.258.508.759.009.259.509.7510.00 Freq [GHz] 0.13 0.25 0.38 0.50 0.63 0.75 Y 1 TeeModal XY Plot 1ANSOFT Curve Info mag(S(P ort1,P ort1)) Setup1 : Sw eep1 mag(S(P ort1,P ort2)) Setup1 : Sw eep1 mag(S(P ort1,P ort3)) Setup1 : Sw eep1 图形化显示S参数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2、查看表面电场分布 表面场分布图 3、动态演示场分布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