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3-17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战略,率先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是我市经济和社

会保持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实现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基础。本规划根据《中共鄂

尔多斯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项目安排,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

决策意图,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

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日益激

烈的地区间发展竞争,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贯彻

落实中央各项宏观政策,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超前构筑、

科学实践、率先发展,有效地应对了各项困难挑战以及全球金融危

机冲击,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五年来,全市地区

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5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

增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顺利实现

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启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3亿元,较2005年的595亿元年均增长2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0169元增

加到2010年的149942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8.2亿元,较2005年的93.4亿元年均增长4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9

亿元,较2005年的46.1亿元年均增长39%;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6033亿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1371.6亿元,年均增长20%。

——“十一五”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发生积极转变,2010年三

次产业比例为 2.7:60.2:37.1。一产方面,通过实施农牧业“六

大调整”,畜牧业占比不断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

农业基地的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二产方面,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煤炭、电力、煤化工等能源产业发展强劲,汽车和装备制造、新型

建材和陶瓷等先进制造业日益壮大,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

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三产方面,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

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保持了与二产同等的增长速度,正在成为

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十一五”

期间,我市实施了一系列富民、惠民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

突出困难,使地区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了百姓。通过改善创业和就

业环境,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

保险参统率、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失业保险

覆盖率均超过8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

标准分别达到400元/月和3360元/年。人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205元和8756元,较2005年的11025元和4601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3.7%。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和农牧区居民平均每百户分别拥

有家用汽车38辆和19辆,城镇和农牧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

到38.3平方米和33平方米,城镇和农牧区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6%和24%。

——“十一五”是统筹城乡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了东胜—康

巴什—阿镇城市核心区,启动实施了旗府所在地和沿河产业重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工程,城镇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拉大,发展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实现了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由扩

散式向组团式、由遍地开花向集中打造的重大转变。五年来,城市

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10亿元,完成旧城区拆迁765.4万平方米,新

建成面积6500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38平方公

里扩大到2010年的24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化

体系。在新型城市化的有力带动下,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市级财政用于“三农三牧”的投入显著增加,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

实,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农牧业规模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在建和建成现代农业基地150万亩,设施农业 4.6万亩,现代

草原畜牧业示范户220户,牧区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牲畜总头数

稳定在1260万头只。农牧业“三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农牧区

人口加快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五年累计转移农牧区人口41.7

万人,城市化率由2005年的54.4%提高到2010年的70%。农牧区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年累计建成农村牧区公路6702公里,全

市50个乡镇苏木已全部贯通油路;建成户用沼气5万户,惠及农

牧民20多万人;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53处,解决了25.51万人和124.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2010年,我市被确立自治区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新体制机

制已经形成,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措施正在有序实施。

——“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在全区推行

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全

面发展,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卫

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市、旗、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

形成。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举办了三

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第十一届亚洲文化艺术节和首届鄂尔多斯

国际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入选中国

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我市另一张城市名片。

——“十一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实施了各项生态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五年来,累计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 2.13万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520.7万亩、退牧还草4388万亩、人

工造林108.3万亩、飞播造林838万亩,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5

年的70%提高到2010年的75%,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6%提高

到2010年的23%。节能减排降耗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淘汰落

后产能4164万吨,削减烟粉尘68万吨、二氧化硫14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7.13%,全市大气、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年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25天,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

黄河流经我市728公里,无一家企业向黄河排污。

——“十一五”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实施了“项目建设年、项目落实责任制”等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2项,投资总额达到7031亿元,截至2010年,建成312项,完成投资4309亿元。通过项目带动,五年来,新增煤炭产能 2.17亿吨、电力装机809万千瓦、煤制油140万吨、PVC40万吨、甲醇160万吨、水泥900万吨。基础设施方面,新增供水能力 1.5亿立方米、境内铁路911公里、高等级公路800公里、管道877公里,鄂尔多斯机场通航25个城市,构建起了水、电、讯基础保障网络和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总的看,“十一五”是我市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建设用地和环保指标不足,水资源短缺,高端要素集聚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不相匹配,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科学研究,认真解决。

专栏一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进程,构筑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经济社会发展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今后五年,我市的发展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向好,能源、化工、汽车、建材等产品需求旺盛,有利于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倒逼机制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新兴产业,优化要素结构,加快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的步伐。从区域发展大背景看,新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蒙陕宁国家能源化工“金三角”、呼包银经济圈和呼包鄂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在融入区域发展中加快自身发展,将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

我市继续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我市发展进程看,我市产业

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形成,各类产业

集聚区迈上新的发展平台,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明显增强;居民消费将加快升级,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将有效带动新兴消费

领域的快速成长,中心城市集聚周边地区消费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民间投资活跃,自主增长能力和经济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农牧业“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实施成效

明显,“三化”对“三农三牧”带动作用日渐增强,全面推进统筹

城乡一体发展的条件日渐具备;一系列前瞻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

率先实践,新鄂尔多斯精神内涵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级政府宏观调

控能力的提高,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奠

定了思想基础,增强了发展活力,凝聚了强大力量。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地

区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加剧。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刚刚起步,产业结

构不合理,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能源化工产业受国家产业、金融政策限制愈加突出,要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赢得主动,我市必

须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力培育接续产业上有新的举措,必须要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有大的突破。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

紧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是制约我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的薄弱环节,提升地区综合实力,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必须加快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在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对科学利用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水资源结构性、工程性短缺、环境指标偏小偏低、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生态依旧比

较脆弱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将存在,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必须在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可

持续发展上有新的思路。四是基础设施对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仍然

不足。铁路外运能力不足,市内公路等级、密度低、出市通道不畅,

电力外送通道、液体化学品管道建设滞后,要在今后获得更大发展

空间,我市必须在水电路讯的建设上有新的投入。五是保障民生幸

福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压力持续加大。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

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人民幸福指数仍需切实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

增长,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将趋于复杂,由收入分配、贫富差距、人

口流动、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管理缺位问题仍将使各类矛盾不断

出现,必须在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上有新的进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主旨,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两大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加速形成。

──坚持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居住、出行、环境和安全等现实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百姓。坚持富民优先,更加注重百姓收入增加,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营造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坚持统筹发展。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破除制约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配套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坚持集中发展。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河和沿交通干线地区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彰显的城镇体系和产业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现实发展优势转化,不断提高地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的高端服务业中心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地区发展体现包容性增长,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达到53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万元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5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8000亿元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达到850亿元以上。

──结构转型取得新突破。能源化工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原煤生产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非煤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先进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10%以上。第三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年均增速超过17.8%,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高新

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十二五”期间,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

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分别达到46000元和16000元。

城镇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农村牧区居民人均钢筋砖

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

──统筹城乡获得新进展。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百

万人口中心城市和特色化中小城镇基本建成,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和

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5%。覆盖农牧区

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牧民享受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及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建成国家西部现代农业基地,全市70%以上的水浇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营,基地物质和技术

装备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基本普及。转移农牧区

人口15万左右,禁止开发区农牧民全部转移,直接从事一产的农

牧民下降到15万人左右。建立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农牧民收

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入到全国前列。

──公共服务再上新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

育体系更加健全,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民免费教育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卫生服

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以上,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增加到80人,人

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岁。各类社会保障全面普及,形成覆盖

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标准随财政

收入增长而逐年提高。社会治安、生产、食品、医疗安全得到全面

加强,社会环境更加文明和谐。

──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自治区核定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市主要城镇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天数平均大于300天/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自治区下达指标,

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健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提高到80%以上。国土植被覆盖率稳步提高,全市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荒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全部4.44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全国法治城市。

专栏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专栏三建设“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主要目标

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根本动力,以低碳、绿色、集约为发展导向,立足能源化工产业的做大做强和提质提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一)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

将能源化工产业融入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加快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实现煤炭、电力、新型化工、煤层气和天然气的规模化、现代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建成集国家能源供应、新型煤基化工技术示范及生产、新能源开发利用和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示范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化工基地。

煤炭开采。按照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实施煤炭资

源二次整合,提高煤炭集中开发度和集约化水平,推进煤炭企业兼

并重组,建设大基地、大集团、大企业。加快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

发和利用步伐,淘汰落后工艺,提高开采机械化水平和资源回采率。推动煤炭企业建立内部物料循环系统,实现煤矸石、矿井水、煤层

气等煤炭伴生物和开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加

强煤矿洗选配一体化建设,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既有煤矿配套建设群矿选煤厂,提高煤炭入洗率和附加值。推进基

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集生产、安全、转化、外运、矿区生态和

市场价格于一体的现代煤炭工业信息系统建立,提高煤炭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布局上,重点开发神东、准格尔、万利、塔然高勒、新街、呼吉尔特、上海庙、桌子山、高头窑、纳林河矿区。到2015年,全市地方煤炭开发主体控制在50个左右,煤炭企业产能

全部达到300万吨以上,培育3户产能超5000万吨/年、7户产能

超1000万吨/年的地方大型煤炭企业。新增煤炭产能 2.28亿吨,

矿井设计产能规模控制在 5.5亿吨左右,达到全国同期生产能力的15%。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煤矿回采率和洗选比例超过75%,机械化率达95%以上。

电力生产。加快既有火电厂的脱硫改造和新建火电厂的脱硫配套,积极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碳捕集等绿色煤

电技术,加速火电绿色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

机组,组织有实力的大企业以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已有电厂的“上大压小”。支持煤电企业发展煤矸石电厂、热电联产等资源综

合利用项目,鼓励沿河地区发挥水煤组合优势建设60~100万千瓦

以上超(超)临界机组电源点。全力打造杭锦旗百万千瓦风力发电

基地,依托大型电企,逐步扩大风电入网容量,推进鄂托克旗和鄂

托克前旗风能开发利用进程。加快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发展,重

点建设杭锦旗百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基地,推动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

鄂尔多斯2GW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两个48%”地区生物质

能“绿色油田”的建设步伐,依托乌审旗毛乌素和杭锦旗源丰两个

生物质电厂,开展生物质能发电的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生物质能电

源点装机规模和并网容量。到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225万千瓦,其中火电2000万千瓦,水电95万千瓦、风电70万

千瓦、太阳能发电5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10万千瓦,可再生能

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规模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新型化工。煤化工以五类新型煤化工示范产品为重点,优先发

展煤制油,尽快做大生产规模,重点推进神华、伊泰煤制油二期项

目建设,积极开展兖州矿业集团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煤

制甲烷气,尽快确立集群发展优势,重点推进神华、新奥、汇能等

煤制气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中海油、新蒙、中石化华润、国电、昊

华等煤制气项目的前期工作。适度发展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甲

醇制烯烃,积极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控制发展传统煤化工,逐步调

整合成氨、焦炭和电石的产品结构。按照沿黄沿线布局的原则,重

点打造准旗大路、达旗树林召、杭锦旗独贵特拉、鄂旗蒙西棋盘井、

鄂前旗上海庙、乌审旗图克6个新型化工园区,力争到2015年,

煤制油产能达到500万吨、煤制甲烷气产能达到100亿立方米、煤

制烯烃产能达到140万吨、煤制二甲醚产能达到300万吨、煤制乙

二醇产能达到100万吨。氯碱化工重点打造PVC、PVA产业基地,

加快PVC向特种化、高端化发展,到2015年,PVC产能达到300

万吨、PVA产能达到30万吨。精细化工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煤

化工产品(甲醇、乙二醇、电石)及副产品(石脑油、煤焦油)等

为主要原料,重点发展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等合成

材料及专用化学品,力争到2015年,聚烯烃产能达到150万吨。

生物化工重点发展生物替代能源产业,加快油藻制柴油、甜高粱制

燃料乙醇等示范项目建设。到2015年,新型化工产值占全部化工

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甲醇、电石、乙二醇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煤焦油、石脑油等煤化工副产品利用率达到50%以上。

煤层气和天然气。积极把握被列为国家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的机遇,借助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经验和管网

优势,创新开发主体,加快推进煤层气资源勘探和开发,优选棋盘

井和乌审旗两个试验示范区,争取小井网抽采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方式以地面抽采为主,井下抽采为辅,鼓励煤、气资源同步开发,力争到2015年,煤层气抽采能力达到1亿立方米。加快常规

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燃气管网建设步伐,推动天然气向民用、工业燃料、发电和化工等领域纵深发展,到2015年,天然气产能达到240亿立方米。

专栏四“十二五”能源化工产业主要产品产能目标

(二)建设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新材料、PVC深加工、氧化铝及深加工、陶瓷、羊绒服装、生物医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先进制造业,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产业扩张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努力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形成空间上集聚发展、上下游紧密链接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格局。

汽车和装备制造。依托奇瑞、华泰等大型车企,全力打造康巴什华泰汽车园区和东胜奇瑞汽车园区,建设技术领先、产品对路的先进生产线,扩大乘用轿车、载重汽车及特种车辆生产规模,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和配套模具的研发水平,力争到2015年,形成整车50万辆、发动机30万台、变速器30万台,重载汽车 1.5万辆产能规模,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40%以上,成为面向西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和集散中心。装备制造以东胜-康巴什-阿镇装备制造集中区

为集聚载体,发展大型煤炭采掘机械及配套设备,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完善产品系列,促进煤机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各类煤机产能达到1000台(套)。依托风电落地企业,以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齿轮箱、发电机、液压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尽快建立完整的风机整机制造和零部件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化机、航空航天和环保设备制造,到2015年,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新材料。产业集中布局于树林召、沙圪堵和棋盘井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碳纤维、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开发多晶硅切片及电池、薄膜电池、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产品,打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力争到2015年,多晶硅产能达到8500吨。

PVC深加工。以异型材、改性材料、塑钢门窗、汽车用塑料等产品为重点,开发特种PVC、高端PVC建材,努力提高PVC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重点推进中谷、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君正、东海、新华结晶硅、亿利等PVC以及双欣、华屹等PVA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PVC产能达到300万吨,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

陶瓷。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江西、广东大型现代化陶瓷生产企业,发展建筑用瓷、高档生活用瓷和礼品用瓷,尽快确立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集中打造树林召工业园陶瓷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兴辉、旭辉、陶尔斯等陶瓷生产线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陶瓷品牌入园落户,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档陶瓷生产线规模达到200条以上。

氧化铝及深加工。大力发展粉煤灰、煤矸石提取氧化铝,推进氧化铝向建材、板材等深加工延伸,打造煤矸石电厂—粉煤灰—氧化铝—水泥熟料产业链。加快大路工业园开元、大唐等氧化铝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树林召工业园高纯铝、电子铝箔等氧化铝下游产品项目尽早投产。力争到2015年,氧化铝产能达到200万吨、铝硅钛合金产能达到28万吨、高纯铝等高附加值铝制品产能达到5万吨。

羊绒服装。以鄂尔多斯集团羊绒产业园区整体搬迁为契机,引进先进装备,推进减量升级战略,推广和应用先进纺纱技术,开发

中高端产品,推动羊绒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精心建设东胜轻纺工业园区,完善中小企业产业配套体系,构筑羊绒服装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纺织示范工业园。加强绒纺产品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构建面料、成衣、零售一体化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到2015年,羊绒服装生产能力达1000万件以上。

生物医药。大力发展中蒙药产业,建设中蒙药材基地,开发饮片和保健品,打造“生物质资源—中药饮片(食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残渣—饲料”产业链。积极发展螺旋藻药用产业,依托螺旋藻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优良螺旋藻藻种培育和蛋白质提取工程,扩大螺旋藻粉及下游保健产品产能规模,打造世界最大螺旋藻粉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螺旋藻粉产能达到6000吨,深加工产品产能达到2000吨。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立足肉牛、肉羊、沙棘、沙柳等特色农畜林沙产品资源,依托四季青、大力神等龙头企业,以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保健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围绕调味品、肉制品、奶产品、饮料等产品,努力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建成东胜沙棘产业基地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发展集聚区。

(三)建设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业,以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26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2%,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二区、三中心、四基地”的整体发展目标,建成辐射晋陕蒙的高端服务中心。

专栏五“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二区、三中心、四基地”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立足我市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对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主体,推动本地物流企业整合资源、扩展功能和延伸服务。依托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运输网络,发展跨地区大宗产品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国内外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我市,提高物流效率。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加大物流标准化工作力度,推进阿康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启动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积极申报建立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争取在煤炭的交易、定价、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和落实有关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按照“一带两轴”的总体框架布局,依托包西铁路,打造阿康、大塔、札萨克、东胜四大中心物流园区,推进树林召、大路、沙圪堵、蒙西和乌审旗等专业物流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力争到2015年,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煤炭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年煤炭发运量达到2亿吨以上,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5户以上,现代物流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成为“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对接京津唐”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物流中心。

金融。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光大、汇丰、花旗、渣打等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金融业态。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企业,扶持鄂尔多斯银行、

东胜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大力推动本地企业上市融资,打造资本市场的“鄂尔多斯板块”。全力打造政府投融资平台,筹建鄂尔多斯资本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为支撑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组建鄂尔多斯股权交易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基金和城市发展投资基金,不断扩大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积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设立农牧区网点,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规范民间资本运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维邦金融广场(东胜区)、鄂尔多斯金融创新基地(康巴什)和鄂尔多斯市环境交易平台(康巴什)。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70 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形成结构合理、竞争充分、运行高效的金融体系,建成中国西部金融强市。

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鄂尔多斯文化创业园区(江源文化产业园区)、秦直道影视基地、鄂尔多斯动漫产业园区、中视文化产业园区、天风动漫产业基地、东联动漫产业园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发展一批影视制作、广播影像、美术动漫、表演艺术、广告策划、古玩文博等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技术开发、动漫创意、作品制作、版权交易、人才培养等功能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羊绒服饰和建筑设计等产业走向高端。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推进城市中心区游乐中心、文化产业街区和商务休闲场所等娱乐设施建设,引进和开发健康新型的娱乐形式,提升娱乐市场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大力发展文艺演出业,编创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精品力作,开拓市外演出市场。加快发展会展业,依托大型会展设施,承办大型文博会展和节庆活动,打造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国际性专业会展和文化节庆品牌。加快发展现代传媒业,培育组建鄂尔多斯市新闻传媒集团,推进报网融合和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建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旅游。精心塑造“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的鄂尔多斯特色旅游形象,打造中国北方特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以成吉

思汗文化为核心的蒙元文化旅游;以响沙湾、恩格贝、库布齐百里

响沙带为重点的沙漠文化旅游;以西鄂尔多斯草原为重点的草原文

化旅游,构建以东胜、康巴什、阿镇为三点,以响沙湾—成吉思汗

陵为一轴,以沿黄河特色风景区为一带,以东部丘陵沟壑、中部沙

漠和西部草原为三大组团,各景点特色旅游竞相发展的“三点一轴

一带,三大组团,点面扩散”的旅游业总体发展格局。积极创建旅

游休闲名城,培育开发以城市核心区为休闲旅游主要集散地的旅游

线路。大力开发节庆旅游产品,承接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节庆

活动。力争到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旅

游业总收入超过150亿元。

商贸。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连

锁企业,鼓励本地连锁经营向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专业超市、

便利店等业态发展。积极推动本地电子商务发展,以“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为载体,推广“刷卡结算”。围绕“建设大市场、搞活大

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区农副产品、家居建材等

大型市场建设,精心打造城市特色街、专业街、步行街。加快农牧

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以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为依托,在薛家湾镇、树

林召镇、敖勒召其镇、乌兰镇、札萨克镇等城镇,建设一批专业性

农畜产品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同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1410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

总额超过12.5亿美元,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

连锁企业各10家以上,建成社区商业示范店300个,年交易额超

10亿元产品交易市场5家以上,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现代

商贸流通新框架,成为立足本市、辐射晋陕宁、国家西北地区最具

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中心。

餐饮住宿。大力推进餐饮业、酒店业标准化管理,开展服务

业等级评定,促进餐饮住宿业规范化经营。积极引进香格里拉、万豪、星巴克等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提高地区餐饮住宿业整体水平,大力推动地方餐饮企业创新发展传统餐饮,打造城镇特色美食街和

城市核心区高端蒙餐集聚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餐饮住宿业零

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周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发挥示范带动和核心功能作用、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周浦镇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南汇并入浦东之后周浦镇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周浦镇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周浦中心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周浦镇2004-2020年总体规划》、《2009年周浦镇“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主题活动调研成果》、《2009年周浦镇重点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调研材料(2010年8月)》,以及周浦镇发展现状等。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一)“十一五”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在原南汇区委、区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

周浦” 1建设的大局,沿着“调整、发力、快进、登高”2的目标路径,着力打造以“小上海”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达12.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3倍,年均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达4.6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4倍,年均增长22.3%。与“十五”时期相比,经济实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全镇一产、二产、三产比重排列为2:56:42(10年10月数据)与“十五”期末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2个和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年9月数据),二、三产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10年底,三次产业财政贡献率分别为0.02%、34.17%、65.81%(10年11月数据),与“十五”期末比二产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13.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销售额、税收分别为54.4亿元和4.4亿元。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周浦万达广场开业,大大提1具体内容是:繁荣周浦、文化周浦、和谐周浦。 2具体内容是:2007年调整、2008年发力、2009年快进、2010年登高。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前言:郑州多媒体专业公司,专业制作的郑州旅游资源介绍PPT 内容,涵盖郑州市主要旅游资源以及郊县旅游资源,内容全面详实,体现最新最权威的时代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介绍: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河南省省会,她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市旅游局日前整合了郑州中心城区和各县市旅游资源,推出了黄河风光休闲游、古都文化游、新区观光游等8条“城市游”线路,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及游客需求变化的新情况。这8条“城市游”线路包括了近郊沿黄生态休闲、新东新区现代都市风光、历史文化载体及工业旅游等欣赏城市、体验城市和品味城市的景点。此外,还有

欢乐亲子、科普修学、都市赏春、温泉度假等以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景点。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为主的城市旅游,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会郑州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精品加以打造并向海内外游客推介,以推动全省旅游业大发展。 郑州市旅游景点: 黄河游览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郑州著名旅游景区。 河南博物院:坐落于农业路, 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中原古代灿烂文明的窗口。 二七纪念塔:郑州标志性建筑,矗立于市中心,原址为长椿桥,该为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所建造,原塔为木质结构,后因为木质腐朽,改为砖石双塔结构。 二七纪念堂:原为普乐园会场旧址,二七大罢工纪念会所,位于钱塘街 郑州商城遗址:大部位于管城和二七两区,距今3600年,为商代亳都遗址,国内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城墙-早商时期城墙,宫殿遗址,烧窑遗址等。 城隍庙:城隍庙街路北,是郑州市现存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文庙:郑州孔庙,位于东大街,建于东汉, 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兴建时期最早的儒教庙宇。 郑州博物馆: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嵩山路,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紧邻市政府及绿城广场。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为加强我省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我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我省产业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低碳技术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路径,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战略行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竞相加速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低碳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自主创新与技术储备不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低碳产业体系薄弱。 针对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通过编制低碳技术发展规划,对理清我省低碳技术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阶段性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加快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为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展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促进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低碳技术的中长期战略储备,争取在重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支撑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不仅有利于促进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改造提升我省钢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降低生产总值的碳强度,把握发展主动权。 有利于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与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力量,有序推进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加快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有利于我省加强低碳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实现互利共赢。 有利于推进我省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为全国提供先行经验。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行业的低碳科技示范区,加速低碳技术集成,不仅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而且有利于选择试点、重点推进、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先行经验。 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技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不仅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与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技术发展的基础和突出问题 (一)发展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展低碳经济,我省制定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发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河南省郑州市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十二)旅游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问答题 (共21题;共156分) 1. (12分) (2018高二上·武威期末)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迪士尼乐园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题公园。世博结束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悄然启动,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建成后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预料,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消费市场方面,中国内地80%以上客流将被吸引至上海,甚至包括大量的亚洲游客。 (1)迪士尼乐园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出________方面的意义。 (2)简述迪士尼乐园选择落户上海的原因。 (3)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 2. (5分) (2018高二下·应县期末) 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3. (10分) (2018高二上·武威期末)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

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4. (5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期末)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说西湖之于杭州来讲是一座“金矿”。但在 2002 年 10 月,杭州却悄悄拆除了环湖围墙,西湖免费为世人开放,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虽然少了门票的收入,可西湖并没有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7月)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抢抓沿江沿海开发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一、《规划纲要》中期进展情况 《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三年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江苏和长三角前列。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0.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0.5%,年均增幅1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完成规划进度的70.5%,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位列第28位、地市级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40元,完成规划进度的83.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9.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1.7%,年均增幅3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超过年递增20%以上的规划目标。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三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7∶35.1,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1%,超过92%的小康目标,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3吨标煤,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减少4.3万吨,下降20.9%。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走在江苏乃至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分别达到18903元和7811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3元和454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2.6%和42%,年均增幅15.1%和12.4%,完成规划进度的85.6%和77%;三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10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五城同创”圆满实现,在首届中国最安全城市评选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省定全面小康社会的18项25个指标有20个达标,有望于今年在全省江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通正向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国内一流的宜居创业城市迈进。 (一)新型工业化提升到新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20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9%,比“十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58.9%,比“十五”末提高8.7个百分点;船舶修造及配套、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电力及能源等六大产业占89.5%,比“十五”末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44家,比“十五”末增加2371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109家,比“十五”末增加640家,其中超20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最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10年11月

目录 一、天津开发区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回顾 (3) (一)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3) (二)天津市汽车产业核心聚集区 (5) (三)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 (6) (四)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8)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8) 1、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 (8) 2、汽车市场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8)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9)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 1、我国汽车产业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9) 2、我国汽车产业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投资项目将以大型企业集团扩大产能 为主 (10)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获得稳步发展 (12) 4、我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加快 (14) 5、汽车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16) 6、汽车服务业将获得快速发展 (25) 7、汽车研发中心建设速度加快 (28) 8、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29) 三、天津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SWOT分析 (34) (一)竞争优势 (34) 1、区位优势显著 (34) 2、产业基础稳固 (35) 3、科教资源丰富 (36) 4、投资环境良好 (36) (二)竞争劣势 (37) 1、缺少天津市汽车发展战略的支撑 (37) 2、招商政策优势减弱 (37) 3、缺少大型企业集团 (37) 4、产业链条较短 (37) 5、产业格局单一,集聚效应没有显现 (38) (三)发展机遇 (38) 1、我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 (38) 2、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38) 3、长城汽车天津乘用车项目 (38) 4、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将获得快速发展 (39) 5、我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9) (四)面临挑战 (41) 1、国际一线乘用车企基本完成国内布局,产能面临过剩,新建整车(乘用车、 客车、重卡)项目投资机会很少 (41) 2、汽车产业政策对汽车投资项目要求不断提高 (41) 3、地区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招商难度加大 (42) 4、汽车出口基地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42) 四、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43)

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2.5%;大力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广泛开展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较快提升,科学素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加快发展科普产业,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初步建立;不断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发展不够,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以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着眼点,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琼发〔2010〕14号)编制,主要阐明省委、省政府未来五年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宏伟蓝图。 “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十二五”时期,海南发展的总体战略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六大定位,七大任务。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以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完成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协调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社会事业建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大任务,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期目标,基本奠定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实现富民强岛,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二五”时期努力完成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主要目标是: ———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3%。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优化结构成效显著。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30:50,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支柱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岛外消费,居民消费率稳步上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6%。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规划纲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 【专家评述】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记者点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新常态下推进新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增加创新含量,激发创新活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要抢占科技前沿,催生变革性技术;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时刻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方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行业)南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汇报

(汽车行业)南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的汇报

南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汇报 南通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0年11月29日) 壹、产业发展现状 南通的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以江苏英田集团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全国已享有壹定声誉,成为南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排头兵。2009年,全市规模之上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1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之上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工业总产值的5%;42家重点企业主要分布于市区和如皋、海门等县(市)。其中南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前俩大企业—江苏英田集团、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X公司都在如皋,该地区产值规模约占全市的60%。纵观全市汽车零部件工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整车生产企业平稳增长。江苏英田集团集团是南通现有规模较大的车辆生产企业,主要有载货汽车、自卸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该集团拥有资产7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下辖江苏英田农用车有限X公司、如皋市柴油机厂、如皋市英田汽车铸造有限X公司、如皋市英田车辆配件制造有限X公司、如皋市英田车身制造有限X公司、如皋市中禹贸易有限X公司、江苏英田汽车研究所等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集团X公司现有职工3600多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50多名,有壹流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可年生产变型运输机、低速汽车10万辆。集团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上乘,且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排放通过欧I标准。其“英田”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其产品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该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3.74亿元,利润总额9649万元;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38.89亿元,利润总额1118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9%和41%。南通中集罐车X公司今年销售半挂车180台左右,实现销售额约5000万元,其中出口20台。 2.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成长。目前南通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规模企业40余家,其中年销售亿元之上企业有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X公司、启东风华电声有限X公司、南通贸联铝合金科技有限X公司、南通恒秀热传输材料有限X公司、南通亨通金天电子线缆有限X公司、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X公司、海安县鹰球集团有限X公司、海安县耀华安全玻璃有限X 公司、南通冠东车灯有限X公司、南通友星线束有限X公司、南通大地电器有限X公司、南通江华机械有限X公司、南通海林橡塑制品有限X公司、江苏亨通金天电子线缆有限X 公司、江苏汤臣汽车零配件有限X公司、江苏黄海汽配股份有限X公司等;所生产产品涉及多系列、多功能,有近百个品种。主要产品有:⑴轮胎制造及综合利用。主要有轴承轮胎、废旧轮胎利用;⑵汽车内饰件系列。主要有仪表台、行李架、风道、顶棚、侧围板、花纹铝板、不锈钢卧铺和护栏、车用塑胶件;⑶车身覆盖件。主要有汽车安全玻璃。⑷汽车电器产品系列。主要有电路总成、电线、汽车车灯。⑸汽配锻铸件产品系列。主要有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离合器壳、减震器、轮毂、轮圈、非标特种轴承、导轨轴承、离合器。⑹发动机配件。产品有车用柴油机。⑺其他部件。主要有弹簧、橡胶管件、胶带、密封件等。 3.部分产品在行业内具有壹定的竞争力。江苏英田集团集团生产的“英田”牌低速货车市场占有率达18%。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如皋有限X公司年生产子午线商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达100万套,是我国最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轮胎单体产量列全球首位,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38.81亿元,利税 4.03亿元。江苏力星钢球有限X公司年生产钢球8亿粒,市场占有率达20%,且其占据了钢球生产的高端市场。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X公司生产的内燃机零部件曲轴,单缸和135系列曲轴,市场占有率均在20%左右,是国内最大的单缸和135系列件的生产厂家,多年来,X公司“苏中”牌曲轴壹直是省名牌产品。南通贸联铝合金科技有限X公司为宝马、奔驰、凯迪拉克等高级轿车提供配套铝轮毂。南通市冠东车灯有限X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车灯塑料件、线束总成、冷冲件的研发设计和加工制造,产品主要用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促进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省省属企业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的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呈现总量、规模、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量和规模大幅度提升。2010年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695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8倍,居全国第8位,其中,净资产236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6倍。资产规模上百亿元的企业有17户,比2005年增加8户;户均资产达到21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1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比2005年增加5户。

润2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居全国第6位,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企业7户,比2005年增加3户;上交税金2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约占同期全省财政收入的1/8左右。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对省属企业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共完成投资3350亿元,完成了预期目标。通过加大投入,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7户。一些重要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省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有12户,其中有10户省属企业,比2005年增加3户。 ——社会责任和贡献大幅度提升。2010年,省属企业从业人员54.7万人,省属企业职工人均收入4.3万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省属企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做到减薪不减员、待岗不下岗,且通过自身的稳定发展,使一大批配套企业免受金融危机冲击;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属企业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援建、捐款捐物;在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郑州市高新区规划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分布规划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社会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城市中学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保障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服务的载体,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体现着她的公益性与服务性,同时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与发展目标的集中表现。城市中小学资源是城市公共资源的一部分,适时调整城市中小学布局,制定规划管制策略,可以帮助城市政府用好、管好教育资源,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中小学布局的本质是对城市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其核心是实施对基础教育资源管制,城市中小学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 本文是以郑州市高新区中学布局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中学选址规划相关因素的分析,主要考虑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学校规模、服务面积、服务人数、服务半径四个指标,进而对郑州市高新区现有的中学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学校以及高新区的现实情况,通过空间分析给出综合的评价,用逼近理想点法得出郑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是四所学校中最逼近理想点的学校,详细分析郑州市第三十七中学的现有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建立合理化模型分型规划高新区中学的布局。 关键词逼近理想点法标准差方法中学规划布局

问题重述 随着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该区域新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假设你们是高新区建设规划负责人,根据高新区建设的现行状况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你们模型的结果,给出整体规划。你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1、搜集(调查)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中学的情况,对当前中学规划的 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 2、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中学规划,并根据设计布局和数据进行模拟; 问题分析 现状分析 就郑州市高新区而言,虽然近几年来对中学建设的重视程度及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中学规划布局不均衡,有些地区用地不足,有些地区则出现了学位过剩的现象。学校选址不合理,部分地区学生就学不便,随意占用教学用地的现象仍有出现等等。现将郑州市高新区基本情况陈述如下,高新区总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现有中学4所,在校学生总数量4900人。

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政治

南通市201 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政治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______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A.改革开放 B.改善民生 C.科学发展 D.全面小康 2.2019年9月12日,______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跨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 新时代”。 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B.《海峡两岸医疗卫生合作协议》 C.《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D.《海峡两岸教育发展合作协议》 3.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______和______,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昆曲古琴艺术 B.京剧中医针灸 C.京剧古琴艺术 D.昆曲中医针灸 4.2019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______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A.医疗 B.住房 C.科技 D.教育 5.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17秒,______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A.“神州七号” B.“嫦娥二号” C.“资源二号” D.“天宫一号’6.2010年9月25日,持续了16天的“和平使命一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______圆满落幕。本次演习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第7次联合军演。 A.土库曼斯坦 B .吉尔吉斯斯坦C.哈萨克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7.“物物交换”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交易方式。但与一般的等价交换不同的是,在网上易物并不一味以物品的实际价格作为衡量尺度,物品能否交换成功,主要以交换双方的需求为准。这种“物物交换” A.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形式 B.表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C.不需要考虑商品本身的价值 D.能充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8.漫画《应对措施》说明了 A.价格变动导致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急剧减少 B.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其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化 C.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到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D.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到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9.“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右图是我国相关企业在芭比娃娃生产链中所处的位置这对生产经营者的启示是 A.要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B.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C.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D.要坚持技术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1.伊利和蒙牛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事件,360和腾讯两大公司之间的纠纷,都让我们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创新东西部高校校际合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第四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