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概括:1.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洋务运动时期企业的弊端及对当今中国企业模式的思考。

一、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以航运业为例

马尾船政局1869—1905所造大型轮船40艘。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排水量1370吨,比日本同时期仿造的“千代”号的排

水量要大10倍。据说“欧美各国士大夫到中国游历的,都要绕道

闽省,一观我国船政的成绩”。

李鸿章评价洋务运动——“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二、“与洋商争利”的思想与民族航运业的维护

轮船招商局盈利情况表

(利润丰厚,同当时股票的盈利程度相当)

实例:⑴甲午战争中,两次将航行海上的船只售与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⑵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于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

——李鸿章于1881年上奏折所说

三、洋务运动时期企业性质的分析

带有封建性和买办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之所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军用工业为例,原因主要有:

1.价值规律对于军用工业的创办的生产起着作用;(洋务派认为,向

外洋购买军火价格太昂贵,于是自办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费用,使产品尽可能“核价尚廉”)

2.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具有的商品的

性质;

3.制造局的工人不少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些还是从外国工厂雇

佣来的技工。(采取雇佣制度,有工资,他们的工资一般在30—40元不等)

●企业封建性和商业化的矛盾

以汉阳铁厂为例

张之洞坚决主张官本官办。

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

——张之洞电告李鸿章

盛宣怀则主张商本商办,意在“牟利”。(只有这样,才能与洋商进行有效的竞争,也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他曾拟定招商股办铁厂的章程,而张之洞却不以为然。)

商办者笔必处处打算,并使物美价廉。

——盛宣怀

(显然,张之洞是想将企业牢牢的控制在他自己的手中,使之成为他本人敛财的工具。)

●企业官办弊端的显现

1.管理上的弊病;

2.能源供应上的不足,导致生铁生产的长期亏损;

3.销售不畅

最终,汉阳铁厂不得不于1896年招商承办,走上了商办的道路。

四、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思考

1.产权明晰,权责明确;

(张之洞能够通过汉阳铁厂敛财,是铁厂的财产流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产权不明所致。由于政府行政命令的干预,很难招集商股与自己名下,,所以官办的模式难以持久。)

3.健全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效率,减少行政失误。

2.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官办模式运营的主要依据是官的意志而非经济规律,企业内部一人独大,缺乏监管体系,官僚作风泛滥,效率低下)

(完整版)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已经忘记过去中华民族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但是我们忘不了中华民族受的耻辱,我们一边又一遍的告诫自己,我们要强盛,我们要复兴,我们要强大的力量,我们要国际爱的兴旺,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英法联军,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以雪耻图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我认为这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改变轻视科学技术的态度 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的统治者长期以来昏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把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许多聪明之士把青春消磨于八股文、试帖诗等无用之事,更有甚者封建统治者把科学视为至贱之艺,因此风化不开。一般士人迷恋于科举之途,将其视为向上爬的阶梯,而对科学技术“不屑为”。洋务派的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从此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1861年京师设立同文馆,次年正式成立,学习外文及天文算学,培养近代专业技术人才。此后,洋务派又先后创办一批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新式学堂,如1866 年左宗堂在闽局附设“求是堂艺局”,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天津水师学堂等。这些学校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从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以期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贡献。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学成归国后为祖国发挥光与热。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引进西方科技的实践也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这种落伍必定导致国弱民穷,而“弱国无外交”是国人以惨痛的经历所换来的结论。所以洋务运动让国人重新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显著。经过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洋务派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保护清政府。但是好多原因制约北洋海师发展,例如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建议严禁北洋海师增加新的“舰、炮、军火”。北洋海军部分继承了晚清军队落后的制度和习气,水师后勤管理腐败。到了1891年,晚清政府觉得已经可以一劳永逸,不知道海军是一个要持续投入、持续发展的军种。在户部尚书,即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主张下,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舰、炮、军火。"李鸿章只能通过在天津的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炮弹。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令北洋水师举步维艰。首先是燃煤问题,北洋水师的用煤来自于开平煤矿。丁汝昌曾向开平煤矿的总办张翼写了一封信:"……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状气力。" 但是张翼根本不予理会,一是北洋水师的报价太低,根本买不起优质煤;二是朝廷大员和张翼多有瓜葛,甚至连直隶衙门也有开平煤矿的股份,丁汝昌根本拿他没办法。随之而来的是锅炉问题,北洋水师的军舰舰龄较久,在甲午战争前夕,大部分军舰的锅炉已经到了报废年限。1893年丁汝昌多次申请更换锅炉,但是局限于户部的政令,此事基本不具有可行性。"锅炉汽管本皆旧朽,经此震动,多有渗漏"则是对于"靖远"舰当时的描述。三是炮弹问题,北洋水师所使用的炮弹,多是天津机械局生产的实心弹,"穿而不炸"已经见怪不怪,而且多有尺寸不合格,无法使用的。 清朝后期,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言官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北洋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作为翁同龢的门生,光绪皇帝深受其思想熏陶,深以清流言官的意见为是。光绪皇帝认为李鸿章胆小怯懦,认为其在对日作战上过于谨慎。于是1894年7月16日,光绪皇帝下旨,申饬李鸿章,令其将北洋的全部军队送上前线,准备作战。 "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若顾虑不前,行事拖沓,循致贻误战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北洋海军部分继承了晚清军队落后的制度和习气,水师后勤管理腐败,福建人把持着整个舰队日常职能,甚至在战斗中,管带还在岸上嫖妓。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201009805468:邹京志指导教师:吕雪峰 内容简介:洋务运动,是1861年至1894年间在全国掀起的改良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自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影响 鸦片战争,震撼了整个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研究了解西方情势,提出了“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其大规模的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在中央以奕忻、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主导,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3](P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分裂成为“洋务派”与“守旧派”。然而,由于倡导和主持洋务运动的封建官僚洋务派不能克服自身痼疾和主观障碍,于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作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P17) 一、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5](P138)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但排斥与拒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作为保证,这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他们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已经开始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萌芽了中国新式的资产阶级。但由于洋务运动创办者们严重的封建政治特性,他们顽固的拒绝除生产技术以外其他任何的社会改革。因此他们牢牢的将洋务运动限制在封建生产关系内。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们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目的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洋务运动的影响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的历史转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 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

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二)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传统上,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是文化意义上的,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华夏文化共同体,统治合法性的世袭君王。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民族主义意识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始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过是多元世界中的一个有限的政治实体,这就萌发了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这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外交保护权也属于国家主权之一,于是主张对处境艰难的海外华侨予以保护,使“免受许多欺凌”。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这是中国人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思想动力。 二、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一)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

洋务运动之论洋务运动的经济意义

洋务运动 -------之试论洋务运动的经济意义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辟道路。 840年,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于西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也开始进行。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经济问题也开始思考并行动起来。他们内部由于观点的差异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他们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科学技 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虽然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积极的经济意义 1.先进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引进,特别是新式产业、新经济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洋务运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创办近代新式产业的活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开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福建船政局、1867年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它们主要制造船舶、枪炮和弹药。中国的海运事业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开始设立招商局。招商局在洋务运动期间通过与外国竞争逐渐取得了有利地位。此外,还开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漠河金矿等民用性企业20多个,同时还有百余家小规模的民办企业,修筑了360多公里的铁路。洋务派军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期这类企业开始向商品化生产方向努力,这 些都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中国出现了新式军事工业,官办的军事工业采用了机器工业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力,与传统官府工业已有重大区别,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特征。在建立新式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强大,是因为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中国要想变强,必须先致富。因此,他们又以“求富”为旗号,纷纷兴办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洋务涌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洋务运动也派样了一批对西方事物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所办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工人缺乏积极性,效率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比较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没有涉及政治上的改革,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等等。 P100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1、李鸿章的言论说明他对西方的认识十分片面。此时,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开展。一些西方国家,已经迈入工业文明时代,先后开始或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比封建制度更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开展了启蒙运动,近代科学诞生并发展。这些都告诉我们,此时,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在中国之上,李鸿章所言“独火器万不能及”的看法是错误的。 2、西方国家是在思想解放、制度变革的条件下发展近代工业的,因而能真正促进国家的发展;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却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而没有触动既有政治制度和解放人们的思想,因而无法收到相同的效果。 对张謇的评价: 张謇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优秀代表,他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他也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有船舶机械修造业、繅丝业、棉纺业、面粉业、火柴业和印刷业等。这些企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较小,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但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向。19世纪末,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简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简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末期的一场政治改革,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该运动的发动背景极为复杂,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与军事等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建立了我国的现代工业基础,推行的留学政策培养了一大批留洋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科技,发展了近代军事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充斥着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各个阶层都奋起反抗,爱国热情高涨,新思想新运动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也融入到浩浩荡荡的历史浪潮中,并且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洋务运动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经历,她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外交都有关联。 首先,在经济方面,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开始逐步解体。此外,自宋朝起就发展迅速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随之产生,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其次,在政治方面,作为封建制度根源基础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封建制度走起了下坡路,加之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接踵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封建地主阶级幡然醒悟,决心改变落后的局面,因而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的口号。 再其次,在思想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让人们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并为改变这一现状寻求思路。早期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而忽略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要求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使某一单一因素的发展失去了各社会因素的配合。” 一、经济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它以创办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据统计,1913年,中国近代产业资本总额1472百万元,其中外国在华资本却有

近代化的内容。通过器物、教育与制度层面的互动,洋务运动在物质与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正如夏东元先生指出:“洋务运动,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也就是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中心的相应的改革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近代化就是落后的不发达国家赶超先进的发达国家的过程,洋务运动就属于这样的一个过程。一方面,对于中国自身来讲,它是清军使用原始的冷兵器的比例减少与近代先进火器使用比例逐步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中外武器对比来看,它又是装备近代洋枪洋炮与铁甲战舰的清军,与列强的武器差距逐步缩小赶超西方的过程。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为日后中国军事近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 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些和西方接触较多而且主持洋务运动的官僚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征与传统教育培养封建士大夫和进行人文教化不同,洋务学堂主要是根据洋务运动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工艺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 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

洋务运动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简评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用活生生的鲜血惊醒了中国,列强们用火枪大炮炸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1861年,当战火第二次烧进了清政府的家门,有这样一部分人惊醒了,并开始了他们救国图存的行动,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开始。 就洋务运动持续的时间来看,34年的时间实在是谈不上久远而且期间产生的改革也并不算彻底,但是,为什么就这短短34年发生的一切去引发了未来一二百年来人们不断的追寻与讨论,讨论的焦点就在于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评价洋务运动,这场并不彻底的改革运动究竟会给当时人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要想评价洋务运动,就必须明确它是一场怎样的运动。洋务运动就是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发动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实质不在于是运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还是利用中国自己“以礼义致胜”的思想主张,而是在于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是要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洋务派也好、顽固派也罢,归根结底都是要为清朝的封建统治来服务的。从这个方面,对洋务运动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了。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洋务运动所创造的工业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就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等等。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重点在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的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行业。例如1872年有李鸿章招商筹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6年李鸿章招商集股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另外还有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这些工业的兴起一方面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概括:1.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洋务运动时期企业的弊端及对当今中国企业模式的思考。 一、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以航运业为例 马尾船政局1869—1905所造大型轮船40艘。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排水量1370吨,比日本同时期仿造的“千代”号的排 水量要大10倍。据说“欧美各国士大夫到中国游历的,都要绕道 闽省,一观我国船政的成绩”。 李鸿章评价洋务运动——“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二、“与洋商争利”的思想与民族航运业的维护 轮船招商局盈利情况表 (利润丰厚,同当时股票的盈利程度相当) 实例:⑴甲午战争中,两次将航行海上的船只售与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⑵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于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 ——李鸿章于1881年上奏折所说 三、洋务运动时期企业性质的分析 带有封建性和买办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之所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军用工业为例,原因主要有: 1.价值规律对于军用工业的创办的生产起着作用;(洋务派认为,向 外洋购买军火价格太昂贵,于是自办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费用,使产品尽可能“核价尚廉”) 2.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具有的商品的 性质; 3.制造局的工人不少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些还是从外国工厂雇 佣来的技工。(采取雇佣制度,有工资,他们的工资一般在30—40元不等) ●企业封建性和商业化的矛盾 以汉阳铁厂为例 张之洞坚决主张官本官办。 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 ——张之洞电告李鸿章 盛宣怀则主张商本商办,意在“牟利”。(只有这样,才能与洋商进行有效的竞争,也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他曾拟定招商股办铁厂的章程,而张之洞却不以为然。) 商办者笔必处处打算,并使物美价廉。 ——盛宣怀 (显然,张之洞是想将企业牢牢的控制在他自己的手中,使之成为他本人敛财的工具。) ●企业官办弊端的显现 1.管理上的弊病;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叶乃康 (法政学院 09政本2班学号:2009644235) 【摘要】: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近代工业、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处于“内忧”和“外患”的境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思想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了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新式企业的出现,引起了近代中国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道路迈进。 第二、筹划海防,建立新式陆军。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虽然是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为背景,但其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本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 [关键词]洋务运动;现代化进程;公营企业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止于九十年代中叶,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由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发动的“求强”、“求富”的运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也随之涌入中国。六十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元气大伤。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清廷内部部分开明官僚一方面感受到当时的中国已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必须改弦更张;另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因此从六十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于西方近代文化,顽固派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态度,主张“夷夏之辩”,洋务派则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原则,也是洋务派回击顽固派进攻的武器。中学,即孔孟之道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不可变的。西学,即西方的生产技艺,可以用来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双重性质。对现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现代化作为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历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开始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开始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代化运动的起点。 二、洋务运动在现代化中的作用 现代化运动的推进、根本还是在于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洋务运动作为一个自强求富为目的的现代化运动,根本目的也在于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评判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洋务运动从军事的现代化开始,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所决定的。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动力。所以,中国人现代化观念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人们最初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便可以自强御侮,因此,军事的近代化首当其冲。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把现代化运动导向了社会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其背景如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围绕如何解决所面临的内忧外患问题分裂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 爆发该事件的目的:维护清的封建专制统治。 涉及的人物:在中央的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上代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开一代学习西方之风,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失败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就其失败的主观方面来看: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是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就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因此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的弱点,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治影响:“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纲领。他们主张“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这种思想的实质在于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巩固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 经济影响:在洋务运动中的官办企业,机器设备由外国整套引进,技术人员由外方专家培训,高层管理则可能直接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虽然在工业技术、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