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②湖泊:

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3)气候:

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

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

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4)土壤:

南京地区64.52%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随着山坡由砾石含量渐少而土层渐厚,依次分布着砾石质薄层黄棕壤、中层黄棕壤和厚层黄棕壤。黄土岗地比较平缓的坡地则分布着经旱耕有新熟化而形成的黄刚土,也叫耕作黄棕壤.在平原、低洼圩区和丘陵、冲田等处,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生物资源: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繁多,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

南京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主要分布树种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还有部分外来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动物资源随着城市化过程加快,从南京城镇及郊区后退的现象相当突出,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中。

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科学地利用与管理而自我更新,反复地利用,属于可更新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与分析

(一)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南京自然条件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生态良好,素以绿化著称.经过许多年的园林绿地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使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至1997年底,全市各类绿地总面积达9684公顷(不含五县),是解放初期的5倍,其中公共绿地有1872.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为40%.已基本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各类绿地有机结合,风格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园林绿地类型:

南京市园林绿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公共绿地

(2)居住区绿地

(3)单位附属绿地

(4)道路绿地

(5)园林生产绿地

(6)防护绿地

(7)风景林地

1.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市民广场。

(1)公园:

至1997年底,全市已建成公园共40个,其中:玄武区12个,鼓楼区6个,建邺区1个,栖霞区3个,白下区6个,雨花区3个,秦淮区3个,下关区2个,浦口区3个,大厂区

1个.(见南京市区公园统计表)

(2)街头绿地、小游园:

至1997年底,市区街头绿地、小游园共44处.总面积159908平方米。其中玄武区10处,白下区4处,建邺区3处,鼓楼区13处,下关区6处,秦淮区1处,浦口区2处,大厂区5处。(表三)

(3)市民广场:

至1997年底,市区建设36083平方米,市民广场共34处,其中:玄武区5处,雨花区6处,鼓楼区7处,建邺区3处,秦淮区2处,白下区1处,下关区3处,栖霞区1处,大厂区6处。(表四)

2。居住区绿地:

全市共有小区119个,其中绿地率达25%以上有56个小区;25%以下有63个.按建设部标准,达标小区为56个;占全市小区的47%.(表五)

3。单位附属绿地:

据统计,1997年底全市达到省绿化标准庭园单位共有1306个。其中10个区为744个,五县为562个。

南京市单位附属绿地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共有162家;面积1075600平方米,占单位附属绿地的52%。(见表六)

4。道路绿地:

南京市区共有道路445,其中主干道75条,次干道77条,支路303条,总长为734公里,已绿化670。10公里,道路绿化率为91.29%.(见表七)

5.园林生产绿地:

南京市区至1994年底共有面积522公顷,其中园林系统内342公顷,系统外180公顷。主要分布在除白下区外的9个市区。(详见表八)

6。防护绿地:

南京市区现有420。25公顷,主要分布在白下、秦淮、下关、栖霞、雨花、浦口、大厂等七个区.(详见表九)

7.风景林地:

南京市区至1997年底共有风景林地4309.95公顷,其中鼓楼区有21.2公顷,下关区609公顷,栖霞区6公顷,浦口区753公顷;园林局系统有2911.75公顷。

(三)绿化水平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

作为园林城市,南京的“三项指标”是比较好的,尤其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水平在全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但作为贴近市民活动的公共绿地水平,南京与国内外高水平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南京人均公共绿地与国内相比:深圳为35.2m2/人,珠海20.7m2/人,威海为14。9m2/人;这些城市都是南京现有水平的2~4倍.如与国际相比:洛杉矶18m2/人,巴黎24m2/人,堪培拉70.5m2/人,其水平都是南京的2~9倍.

(四)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南京已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但在城市绿地建设力度、保护措施、发展水平和服务市民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绿化特色保护不够:

近年来,城市的自然山体、绿地、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新建道路绿化达标率低,功能单一,城市原有“绿色隧道”已部分消失.滨江、滨河、滨湖绿地发展缓慢,滨江城市特色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2。公共绿地分布不均,搭配不合理:

现有公共绿地在分布和搭配上存在着外围绿地多,老城区和河西新区绿地少;集中绿地多,均匀分布少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河西新区和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分别为4.5m2和1。0m2,远远低于现有8m2/人的平均水平.

3.居住区绿地偏少:

据调查,城区中居住区绿地率在25%以下者为53。8%,最低的绿地率只有1。65%,低于国家规定新建小区绿地率30%,旧城改造居住小区绿地率25%的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投入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4.尚未健全城市绿地保护法规:

由于城市绿地保护法规不健全,造成已有绿地系统规划执行不力,以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蚕食、破坏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章国内外城市绿化发展动态

一、关注城市绿化发展已成为国际趋势

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共同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健康未来”的重大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更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全球共同采取一致行动,保护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我国亦把环境保护、绿化祖国作为基本国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城市绿化功能、作用的认识;从单纯需求城市绿化的美化、观赏功能,演进为以足够数量、科学合理的布局、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协调和平衡城市人造生态系统的作用。城市绿化与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管理水平、现代文明程度紧密结合,作为自然的、生态的重要标志直接进入了人们的生存圈。没有绿化的城市被视为无生气的城市,不重视绿化的城市被看作缺乏文化的城市。

二、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中已列入应有的地位

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的发展,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就首都城市提出了“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m2/人,为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后,不少西方国家的城市努力实施、卓有成效。如波兰的华沙,三十多年前还是个缺乏绿化的城市,经过全国造园绿化,人均绿地已达73.5m2/人;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七十年前是一片荒原,如今人均公园绿地已达70.5m2/人;弹丸之地的香港、人口稠密的东京,政府对绿化都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要求,努力增加绿化用地,尤其强调环境设计,采用大厦屋顶的现代庭园绿化、大楼间庭园绿化及通道、天台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形成具有独特风貌和艺术风格的空中花园。

1981年巴黎地区议会正式批准:距市中心10~30KM范围内实施环城绿带规划,以防止城市“摊大饼”式蔓延,保护农业、开辟大片绿地。环城绿带涉及1187KM2,其中:对公众开放的绿地占49%;林地、旷地、农业用地占44%;带大片绿地的公共活动场地占7%。

三、国内外城市绿化情况

1.国外城市绿化资料:

根据世界主要城市资料的统计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平均值为16.21

m2/人,人均绿地面积的平均值为43。32m2/人,绿化覆盖率的平均值为30.8%.(表十三)2。国内城市绿化资料: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2年全国人均公共绿地为4。2m2/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1%,人均绿地5。4m2/人,绿地率6。07%,1993年全国人均公共绿地4.4m2/人,绿化覆盖率

21。3%。

四、绿地发展规划指标标准

1。世界各国对城市绿地指标的研究:

(1)公园文化休息理论——按文教、娱乐休息需要,每个居民的公园面积为60m2。(2)“CO2和O2平衡理论"——人均绿地30~40m2.

(3)“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和“绿地促进气候交流理论"-—城市绿地率50%以上。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几种指标:

(1)绿化覆盖率占城市总用地60%以上。

(2)近郊风景林地占城市总用地50%以上。

(3)人均城市绿地30m2/人。

(4)人均公园绿地6m2以上.

2.国内绿地指标体系:

1993年建设部以建城(93)784号文正式颁发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的指标》,明确了各类城市人均用地中2000年~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的各项指标。本次南京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时,学习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除上述三项指标外,增加了人均绿地面积,以便在人口与用地方面全面衡量城市的绿化环境质量。

五、国内部分城市二十一世纪规划目标

1。北京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3.53m2,人均绿地47.82m2,绿地率30.06%,绿化覆盖率34。21%.(表十四)

2.深圳绿化规划指标:人均公共绿地35。1m2,人均绿地140.4m2/人,绿化覆盖率41。7%. 3。珠海202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30.36m2,绿化覆盖率73。01%,绿地率达到72。21%。

4.中山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7m2,绿地率为46。50%,绿化覆盖率51%。

5。厦门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5m2,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

6。浙江省城市绿地规划目标:

人均绿地>9m2/人;人均公共绿地>7。0m2/人。

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占建设用地8~15%.

新区绿化用地30%,旧区占25%。

苗圃占城市用地2~3%,绿化覆盖率30~35%。

主干道道路绿地占路幅总宽的1/5~1/3。

一般道路行道树、绿带宽度每侧不应小于3m。

第三章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期限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立足当前,展望未来,远近结合的原则,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期限基本一致。本次修订的绿地系统规划,从时间跨度上看,是从1999年至2015年,但对绿化环境的展望应高瞻远瞩,必须兼顾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因此,在本次修订时,必须在用地上,应为今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第一阶段为近期3~5年,即1999至2001年,并延伸至2003年,第二阶段到2010年,并延伸到2015年。

二、规划范围

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城市规划区—-都市圈——主城区.

南京市行政区域即南京城市规划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

南京都市圈是南京城市规划区内以长江为依托,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及其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间隔,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包括长江南京段两岸的市区全部和六合、江浦、江宁县各一部分.其大致范围:长江自上游慈湖河至下游大道河;北岸至老山北麓、六城、瓜埠;南岸南至牛首山、祖堂山西麓;东南至表龙山、大连山,东北至龙潭。总面积约2753平方公里,占市城面积为42%。主城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地域。其范围西北抵长江,东北至笆斗山,东至马群,南至双龙街,西南至双闸。面积约243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5.江苏省《江苏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苏建园(1995)485号

6.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2年10月7日)

7。南京市《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6月15日)

8。南京市《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

9.南京市《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2年3月)

四、规划指导思想

1。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建设,进一步体现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2.实施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城乡结合,注重大环境绿化,使发展绿地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建成区与市郊绿化协同发展,绿地与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齐头并进,提高城市整体的绿化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绿化水平,为南京城市园林绿化迈向国际化创造条件。

3。合理布局城市绿化,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小、多、匀的公共开放绿地及主体绿化,增加市中心的绿视率;重视绿地防灾功能发挥,新区和郊区要发展大型绿地,为绿化可持续发展预留更多空间;县城的绿地要按部颁标准配置,城镇要注重改善绿化环境,使全市绿地形成点线面,大中小,市内外有机结合,系列完整的绿地系统.

4.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长远与近期结合,需要与可能结合,既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又要有可操作性的近期实施计划和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5。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居住区绿地体系,为广大居民创造具有现代特征的优良的居住环境。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标和布局

一、规划目标

根据南京市的现状条件、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南京绿地系统要重视城市中自然山水骨架特征,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优越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突出山水植物景观特色,丰富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景观.使南京的绿化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绿地系统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探求人与环境绿化、环境绿化与社会、经济的最佳结合;按照城乡结合、公共绿地与附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类园林绿地布置均匀、网络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山水特征明显、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古都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达到最终目标:建成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国内一流的生态园林城市。

二、规划指标

按照远近结合、兼顾发展速度及城市绿化特殊要求,对比国内外绿化先进城市的指标,参照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绿地指标并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南京园林绿地的规划指标。

第一阶段:至2001年,力争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40%,人均绿地45平方米。

第二阶段:至2010年,力争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8%,绿地率43%,人均绿地55平方米。

至2015年,力争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绿地率达45%,人均绿地60平方米。

三、规划布局

1.布局结构

根据对南京市山水骨架结构、园林绿地发展历程、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构想的分析,结合以往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规划进一步确定南京市绿地系统以主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以长江绿色景观廊道为绿轴,以都市圈大环境绿地为生态绿地圈,以明城、绕城、环城三个绿环及八条对外快速国道绿廊为生态绿地网架,以四片楔形绿地、五组自然保护区和三十片主要风景林地为城市生态绿地板块;组成一个“心、轴、圈为主体,环、廊、网为基础,楔、区、片相交融”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主体结构是以“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绿廊联系”

等方法,构成“节点——星座——网络”状布局结构.

整个城市绿地形成中心增绿,外围拓展,绿楔插入,南引北阻,路林结合,兰、绿交融,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的多功能、多效益、完整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全市绿地系统布局归纳为:

一心、一轴、一圈、三环、四楔、五区、八廊、三十片.

即:一心——主城区绿地系统为绿色核心

一轴-—长江沿岸景观轴

一圈——城市生态绿地保护圈

三环--环城墙绿化环带、绕城公路绿化环带、城市二环路绿化环带.

四楔—-四块连续山脉切入城市的楔体。

(栖霞山—-幕府山绿楔)

(江南龙王山-—紫金山绿楔)

(牛首祖堂-—雨花台绿楔)

(江北老山——泰山绿楔)

五区—-石臼湖、云台山、大连山——青龙山、东庐山、马头山—-横山自然保护区

八廊—-宁沪、宁合、宁杭、宁芜四条高速和104、205、312、328四条国道绿廊.

三十片主要风景林地。

各种绿地星罗棋布。

2。布局特点:

⑴。调整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公园体系。

在老城区,珍惜旧城改造难得可贵的机会,为拓宽绿地和防灾需要留出空间,在老城区道路、河道的节点开辟小、多、匀的绿地,增加公共绿地;形成网状节点小型公共绿地体系,增加“绿肺"的“肺活量”.在新城区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开辟大面积的主题公园,形成星座状城市公园分布格局。在都市圈中结合风景区和大面积山林地建立多功能生态保护公园体系,以组成南京市比较完善的公园体系。

⑵.强化主城区南引北阻的绿化结构布局.

结合主城区北部栖霞山-—幕府山江滨绿楔和江南龙王山——紫金山绿楔,充实和完善中央门外防护绿地.在主城南部,结合夏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牛首祖堂山-—雨花台绿楔,将新鲜空气直接导入市区,以形成主城区南部清新的绿色空间.

⑶。加强道路、滨江、滨河和环城绿化,发挥古都特色和滨江城市特点,丰富城景、街景和水景。

以绕城公路绿化带为基础,发展两侧绿带,宽度控制在200米.结合古城墙修复,

完善环城墙绿带.结合沿江码头的改造、滩涂地利用及水源地保护,建设50~100米的滨江绿带。

发展宁沪、宁合、宁芜、宁杭四条高速及104、205、312、328四条国道两侧绿带,形成进入南京的重要绿色走廊。

发展主城区长江绿色景观轴,体现南京滨江景观风貌;在河西新区重点建设宝船厂遗址公园和滨江绿带;在下关滨江地区重点建设明城墙和滨江绿色景观带;在燕子矶

——幕府山滨江地区重点保护自然山形、植被和文物古迹,建成滨江风景区,体现山水交融的滨江风貌。

发展秦淮河、滁河、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四大河流为主的滨河绿带,尤其是加强秦淮河上游水源防护林带的建设。

⑷.充分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发挥南京山水城林特色,完善13片风景区(风光带),

为市民创造丰富的游憩休闲的场所。

⑸。逐步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在完善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源基地的同时,加快建设五片规划自然保护区,为南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园林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规划内容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主城区绿地系统和主城区外绿地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南京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直接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现状城市特点,明确主城区内各类绿地性质、规模、功能作用,并充分发挥各类绿地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系统功能,进一步提高绿地系统的质量。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体,以雨花、石城、燕子矶——幕府山风景区为依托,以明城墙风光带和秦淮风光带为纽带,以园林路和景观街为骨架,以纵横分布的道路、河滨和外围环抱的长江绿轴和绕城公路为网络,网络内的公共绿地,附属绿地,各种绿色空间合理布置,组成一个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带、网、片互相关联的城市绿地系统.

其布局归纳为:景区为主、游园呼应;两带贯穿、路江环绕,街景为骨,绿廊为络,点在网中,片在城内。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河道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和风景林地等七类绿地。

在主城区绿地系统中,针对老城区存在的问题,规划主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充分利用老城区道路改造的良机,发展节点绿地,建设广场、小游园和步行街,增加绿化空间。

2、充分利用老城区文物古迹众多的特点,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发掘文化广场、游园等绿色空间。

3、充分利用老城区明城墙和秦淮河内河等载体,严格控制周边用地,增加绿地保护范围,丰富城市内部绿色廊道。

4、结合老城改造,严格控制绿地率,新建各类绿地,改善级配形式。

5、结合老城中小区出新,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形式,弥补绿地率低的不足。

具体内容详见以下各类绿地规划。

(一)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规划应充分发挥南京山、水、城、林优势,根据公共绿地选址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原则,选择用地扩大绿地,以适应城市及人口发展的需要。

公共绿地规划分为公园、名胜古迹园林、小游园、城市绿化广场等。

1。公园

规划分为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两大类.

(1)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地块面积大小适当,一般在30公顷左右,不少于10公顷,并且有丰富的地形及多变的景观。规划主要综合性公园9个。

结合现有水体选择滨水地的有:清水塘公园、琵琶湖游憩园、丁墙水库公园

等。

结合旧城改造、交通建设,选择平缓坡地有:大校场公园、龙馥公园、雨花公园、二桥南

堡公园等。

结合名胜古迹恢复和山林改造,选择山坡地有:狮子山公园、郭家山花园等。

(2)专类公园(又称主题公园)

专类公园均以一个主题来反映公园特色,满足游人需求,以达到丰富人民生活的目的。△结合植物特色,选择具有良好植物基础的用地,新建金陵月季园、花卉公园、花神庙公园和菊花台二期观竹园等.

△结合体育活动特点,选择具备体育活动条件的用地,新建南湖体育公园、龙江体育公园、五台山体育公园和青少年体育公园等。

△结合历史文化特征,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用地,建设白马雕塑公园、思贡园、前湖民国文化园等。

△结合人生经历,反映中、老年人活动特点,建设夕阳红公园等。

△结合城市山林保护,选择山林气氛浓厚的山地,适当配置风格质朴、形式简单的设施,建设如下山林公园:老虎山、象山、北崮山、华严岗、富贵山、杨坊山、聚宝山、农场山、银孔山、尖山、金家山、笆斗山等。

△结合产业特点,选择具有良好绿化基础的用地,建设银盘山观光果园、南木观光果园、李家山休闲农业园等.(详见表十九)

2。名胜古迹园林

充分利用南京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开辟新的园林景观。

规划结合明城墙修复和保护,新建胡家花园、神策门公园、半山园、鬼脸城公园、中山门公园、月牙湖公园(二期)、八字山公园、大报恩寺遗迹公园等。

结合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新建七桥瓮公园、中和桥公园、冶山公园、宝船厂遗址公园、周处台公园等处.

结合名人纪念陵园的保护和建设,新建、扩建陶行知、曾水源、三烈士、勃尼国王等纪念园林。(详见表二十二)

3。城市绿化广场

城市绿化广场是以绿化为主体,提供居民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

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交通建设发展,新建中华门东、西广场,凤游寺广场、民俗广场、鼓楼广场(三期)、新庄立交广场、安德门广场、近代史广场、西流湾广场、清凉门广场等处。(详见表二十)

4.小游园

小游园是城市公共绿地中最小类型,多以街道为主体;是增加城市“肺活量”的“肺泡”组织。

规划根据现有小游园的分布情况,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建道路、河道绿化,建设东水关、西水关、三汊河、小桃园二期、惠民河、金川河等。(详见表二十一)

另外,规划要求全市40个街道都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建设一个公园或开放式小游园,规模1~3公顷。

(二)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一类绿地,它覆盖面广,分布均匀,对城市的普遍绿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从现存的“解困"、“安居”观念中解脱出来,以小康住宅的偶然市场行为走向必然的、理想的健康居住环境,使更多的绿色空间渗透于生活中。

1.居住区绿地率规划指标

(1)根据现有规定,参照国内外城市先进的居住区绿地率指标,规划建议:多层(4~6层)为30%以上,高层(8层以上)为40%以上,低层花园别墅为50%以上。

(2)对于城市中现有绿地率较低,达标改造(出新)有一定困难的居住用地,应经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将指标控制在15%以上,并严格控制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设施建设。

(3)严格控制老城区改造中居住用地绿地率,改造后必须达到20%的指标。

2.绿地规划原则

(1)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住宅周围绿化为基础,以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化自成体系。

(2)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塑造绿色空间,风格宜简洁、开朗,并具有个性。(3)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风格统一,又要在主题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

(4)居住区内植物选择,要注重乔、灌、草比例,在适合种大树位置,多种乔木,

下植灌、草,形成生态园林,同时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易过敏的植物。

(5)新规划居住区公园和小游园面积应不低于2m2/人,现状公共绿地指标不足的居住区应通过改造达到1~2m2/人。

(6)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屋顶、天台、阳台、居室绿化等多种方式,增加绿色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1)居住区公共绿地

布局应尽量与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或商服中心相结合,以形成居住区的景观中心,便于居民日常活动和游憩。公共绿地应以植物造园景为主,可设置一些文化体育设施,游憩场地,老人、儿童活动场地等。可利用灯饰、芳香型植物,创造夜晚景观特色,以适应居民多在早晚游园的活动特点。

(2)组团绿地

绿地布置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满足通风、日照等卫生防护要求;对于外形相同的住宅,绿地应各有特色,增加识别性.在较大空间绿地上可布置简单的幼儿活动设施。

(3)道路、停车场

居住区道路绿化景观应比城市道路更丰富;行道树可选用花果、色叶类为主的乔木,下植花灌木,形成花园景观道路。

对于地面停车场绿化应提高覆盖率,采用树林广场或嵌草铺装等形式;对于地下停车场,地面绿化可采取小游园形式,丰富居民室外活动空间.

4.对现有绿地率15%以下居住区改造措施建议

(1)增加绿地面积.首先要进行内部挖潜,充分利用可绿化用地,采用多种绿化方式进行绿化。并有计划地拆迁居住区附近有污染的单位,增加居住区绿地。

(2)提高现有绿地的绿化覆盖率,增加乔木种植,提高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指数。配置采用生态园林形式,将乔、灌、地被结合,增加植物空间层次。

(3)采用阳台、屋顶、墙面及居室的全面绿化,增加绿地率。

5。对规划居住用地中绿地测算

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第21条所述,居住用地从1995年3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约39.5平方公里.

至1997年底,南京总居住用地达36平方公里左右.因此,近期居住用地将增加2平方公里左右,预计绿地增加6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为20公顷;远期居住用地增加1。5平方公里,绿地增加4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为15公顷.

(三)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建设要继续保持南京“绿色隧道"的特色,加强道路的普遍绿化,确保道

路绿地率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园林路、景观街建设和绕城公路绿带建设。

1。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道路广场用地由1997年底12.4平方公里,增加到19.3平方公里(至2010年)。近期增加道路用地3平方公里,按部颁标准,以20%绿地率计算,增加绿地60公顷,远期增加道路用地3。9平方公里,增加绿地78公顷。

2。园林路

园林路在城市中占据轴线或具有透景作用,其绿地率>20%,设有≥3米的道路中央花园带或绿化覆盖率>30%,道路垂直宽阔,植物配置精细,周围环境质量优良,形成一定的园林景观效果。

在现有园林路基础上,重点对以下道路进行改造和完善。

(1)中山路(中山码头~中山门)

中山路园林景观西起中山码头,南至白下路,东至中山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道路;它记载着国民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足迹.全路共分为六个广场(热河南路广场、大桥南路广场、山西路广场、鼓楼广场、新街口广场、中山门广场),两个城门(挹江门和中山门). 规划整改应结合中山路的历史内涵,做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雕塑、小品充实其间,净化现有的商业广场气氛;并增加地被覆盖率,提高管养质量,将中山路做成全国独有的园林景观路。

(2)城东干道

位于主城东侧,北起九华山,南至卡子门广场,道路中央约有4米左右的花园绿带,两侧人行道有行道树。现有绿地率和覆盖率均达不到园林路标准。

规划整改结合周边单位改造,增加绿地;拆迁西华巷至公园路西侧(篮桥~大中桥)至秦淮河。开辟游园绿地,东侧军区、熊猫集团、金城厂等留出3~5米绿地,并破墙透绿,增加道路景观,实现园林路的绿地指标。同时,在道路花园带中增设具有六朝文化内涵的园林小品,以此提升园林路的水平.

(3)江东路(经四路)

位于主城西部,道路北起三汊河大桥,南至绕城公路连接线。

道路绿地率经设计改造后达到园林路标准。

规划在3米以上的花园带中,点缀反映南京现代化建设和江滨城市特征的文化雕塑或园林小品,以进一步丰富园林景观,并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3.景观街

在绿地率和覆盖率上低于园林路标准;主要是结合街道特性,增加绿化气氛,突出街道景观。规划在主城区重点突出具有教育、科技、文化特色的学府路(成贤街、西康路)国立大学一条街、珠江路(城东干道至宁海路)科技一条街和长江路(西华巷—-上海路)文化一条街作为景观特色街处理。

在保留各街特色的同时,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三条街进行整治:

(1)道路绿地:

①行道树、分隔带强调统一、连续。

②街头绿地、楼前广场、绿化带提高开放程度、绿化配置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③树木大小、高低应与所在环境空间尺度相宜。

(2)人行步道

①以行人尺度塑造空间,尽量增加人行面积。

②强调南北两侧人行步道的联系.

③强化各特色街的活动特性。

(3)街道景观小品与休闲设施

①营造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场所感的景观小品和分布合理、造型独特的休闲设施。

②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较高档次、质量和艺术性.

(4)照明系统:

①根据不同的街景要求,分段处理,重点突出,与整个街道空间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

②主要分为街道两侧行道灯,绿地庭院灯和广告灯。

4.绕城公路绿化带规划

根据现状调整绿化带规划以两侧各100米范围为主,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现有山林、果园、鱼塘比较多的地段,发展产业公园,扩大公园形式和规模,以丰富市民娱乐活动。规划新建西善桥银盘山观光果园、麒麟门南木观光果园、尧化门休闲农业园和二桥南堡公园。

(2)保护和利用永久农业用地,进行生态农业规划;以“菜-—林——畜——沼气—-渔模式”为主,建立生态农业林带,并确保其中林带占30%.

(3)加强对城西南、城东北工业区的防护林带建设,搬迁现有的绿带中的工厂,建立防护林带.

(4)充分利用现有山林地、果园、茶园等具有较好绿化景观的用地,进一步发展、充实风景林木,形成不同的风景林带。

(5)做好沿路六个立交桥绿化,形成整个绕城公路的景观节点,以丰富绿带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详见《绕城公路绿带规划表》.

(四)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1.公共设施绿地:

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第三产业用地中公共设施用地增加约10平方公里左右,市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心区第三产业用地比重增加至70%左右”。近期规划用地约3平方公里,以绿地率30%计算,近期发展绿地90公顷;远期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发展绿地150公顷.

2.工业设施绿地:

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工业用地由33.4平方公里下降到31。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工业用地指标由19。6平方米下降到15平方米左右,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由24.1%降低到16%左右”.

因此,工业设施附属绿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主城区会不断减少,绿地性质会发生转变。近期工业用地将减少0.8平方公里,其绿地率以20%计算,将减少16公顷;远

期将减少1.5平方公里,将减少绿地30公顷.

3.事业及其它非生产性单位附属绿地:

规划应在现有基础加强保护,并逐步提高管养水平,对于未达标单位应积极争取达标。对于已达标,并具有较高绿地率的单位,规划建议破墙透绿;让院内绿色渗入城市景观之中。

规划建议破墙透绿单位有:

(1)北京东路上南京外国语学校、中科学地理所、古生物所、三十四中、公教一村。(2)中山东路上南京博物馆、南京军分区、南京机电学校、第二历史档案馆、军区总医院、熊猫集团等。

(3)中山北路上南京铁路分局中心医院、省邮电管理局、三五0三厂、省总工会、建工学院、三乐总公司、区文化局、市第三医院、省人大等.

(4)模范马路上南京化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建工学院。

(5)北京西路上省委、省政府、华东饭店、省测绘局等。

(五)生产、防护绿地

1.生产绿地规划

在主城区内现有生产绿地的基础上,规划发展两大生产苗木基地:一块是位于雨花区的尹家巷生产基地,面积140公顷;另一块是位于栖霞区的三元祠生产基地,面积为325公顷.

2.防护绿地规划

主城区防护绿地包含工业防护林、噪音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

规划新建建邺区向阳工业园防护林带16。32ha;扩建中央门外防护林带200ha;增建城北石化、热电工厂之间防护隔离带77。78ha;新建南京烷基苯厂防护林带152.78ha;新建沿江水源涵养林带50ha.(详见表)

(六)风景林地(带)规划

规划包括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和燕子矶-幕府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

1。钟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主城区东部,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总面积38。64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由紫金山、玄武湖、九华山、富贵山、半山园、鸡鸣寺、中山门至神策门、药物园、红山公园;包括常遇春墓、李文忠、徐达墓.

主要规划内容为:

△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及主要景区之间的联接。

△新建竹海、邵家山、西山、白马等公园绿地,进一步丰富风景区景观。

(2)石城风景区:

位于主城区西部,以六朝胜迹石头城所在的清凉山公园和莫愁湖公园为核心,是古都风貌主要代表之一。

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以莫愁湖、清凉山、国防园、古林公园、乌龙潭公园为基础,以明城墙(狮子山——汉中门段)和外秦淮河、虎踞北路为纽带,连接周边风景胜迹。

主要规划内容:

△规划结合明城墙保护和修复,建设狮子山公园、华严岗公园、清凉山公园。

△规划加强三汊河至西水关段秦淮河绿带的建设,并形成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走廊。(3)燕子矶——幕府山风景区:

位于主城区北部、长江南岸。

规划范围以燕子矶公园为基础,包括矶头、五塘村沿江、江滩、幕府山、劳山及其范围内的名胜古迹和山林规划面积8.13平方公里。

主要规划内容:

△加强滨江绿带景观建设,真实体现滨江城市风貌。

△坚决制止各类开山采石活动及江滩挖砂、堆砂活动,并做好退矿还林的善后工作;以确保风景区的名副其实。

△规划建设沿江及其周边的老虎山、象山、郭家山、北崮山等公园、花园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大江风貌区的特色。

(4)雨花台风景区:

位于主城区南部,中华门以南.

风景区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基础上,向南拓展,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

主要规划内容:

△发挥城南花木基础较好的优势,建设花神庙公园、丁墙山水公园、菊花台观竹

公园等,以进一步丰富雨花台风景区的景区内容。

(5)明城墙风光带

明城墙风光带主要以明城墙为主,结合周边秦淮河、护城河水体、山林等用地,形成具有一定绿色空间的连续景观带。其主要绿地规划如下:

①规划中华门~东水关段绿地为92.3公顷;

②月牙湖~太平门段绿地为145。86公顷;

③九华山~台城段绿地为49.27公顷;

④解放门~神策门段绿地为54。34公顷;

⑤狮子山~定淮门段绿地为91。38公顷;

⑥石头城~清凉山段绿地为87.07公顷;

⑦西水关~中山南路段绿地为67.6公顷;

⑧中央门西段绿地为11.16公顷;

⑨后标营段绿地为23.96公顷。

规划主要有狮子山、八字山、华严岗、石头城(鬼脸城)、东水关、西水关,前湖、琵琶湖、富贵山、神策门等公园和小游园.

(6)秦淮风光带规划:

规划风光带以明城墙为依托,将园林景观与城市建设景观相结合;在布置河滨绿带的同时,积极组织与河道相关的城市广场、名胜古迹旅游活动区和集市、办公区、商住等功能区;形成沿河的不同节点,以丰富河道风光带的景色.

1.绿带规划:

沿河绿带规划分两类:

一类以内秦淮河为主,河道绿带规划控制3~10米;

二类以外秦淮河为主,河道绿带规划控制宽为30~50米。

2.城河景观节点规划:

①三汊河商贸集市休闲广场:

位于三汊河桥西侧,在现有桥南游园基础上,规划休闲广场,可将屋顶花园和下沉绿地结合;为紧张繁忙的集市贸易之余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

②草场门休闲广场:

规划将阳光、月光广场和草场门大桥两岸沿河绿地相结合,建设休闲、娱乐的活动广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户外游憩绿地.

③石头城六朝古迹游览区:

规划结合石头城公园及“鬼脸照镜子"等景观建设,将滨河绿地与古城、山石相组合,形成“山、水、城、林”相交融的游览活动区。同时,改变现有旧城沿河“脏、乱、差"的局面。

④汉中门古迹游览区:

规划以汉中门桥西岸滨河绿地为主体连接汉中门、莫愁湖两个古迹景区,再现古城风貌.

⑤水西门商贸办公休闲区:

规划通过水西门大桥两岸的滨河绿带建设,为该地区提供商贸、办公之余的休闲、活动场地.

⑥凤台路商贸集市休闲广场:

规划利用凤台桥和赛虹桥两侧的滨河绿地,形成一个城、林、水相结合的绿色空间;打破银桥市场、木材市场等城乡物资交易场所的单调、紧张、繁忙的气氛.

⑦中华门明城游览区:

规划以东、西长干巷沿河绿带为基础,以中华门桥为中心,形成具有明城风貌的休闲、游览绿色空间。

⑧夫子庙明清文化活动区:

规划以夫子庙中的河道为主体,进行河道两侧、河道内的绿色空间布置,形成一定的绿景,完善夫子庙的空间景观层次。

⑨光华门商贸休闲广场:

规划以光华门桥两侧的滨河绿带为基础,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的休闲广场,以充实该地区商贸空间的活动内容;使秦淮风光带向东延续。

⑩月牙湖公园游览区:

规划以月牙湖公园为基础,向南拓展滨河绿带,为高密度居住环境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憩环境.

(7)长江绿色景观轴(主城段)规划

南京沿江的自然风光和城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和谐兼容。从上游顺水而下,有沿江而卧的山矶,西临长江苍翠欲滴的狮子山,雄伟竣险山林起伏的幕府山,峭壁独立古木参天的燕子矶,北观秀丽霜叶秋色的栖霞山,以及独具生态观光的江心洲,八卦洲等和作为沿江背景的老山、顶山、牛首—祖堂和钟山、宝华山等、形成丰富独特的沿江自然景观,构成一条沿江的逶迤连绵的绿色景观轴。规划结合沿江景观的构成要素,以长江为主轴,远近山峦为依托,以展示古都山川名胜为基调,建设融城景、港景、名胜古迹、自然风景为一体的具有古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大江风貌区。

主城区长江段景观轴从长江二桥南堡公园至绕城公路板桥汽渡,全长33。6公里,以南岸为主体。景观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从长江大桥至二桥,以风景区为主体,兼有部分企业和单位码头。规划将这部分作为南京大江风貌主要特色区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建设二桥南堡公园、笆斗山公园、燕子矶—-幕府山风景区、老虎山公园和大桥南堡公园;形成一个江滨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风貌区。下部从大桥南下至板桥汽渡;从大桥至三汊河段,主要为客运码头;规划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堤坝,采用定点漂浮、主体绿化及周边绿化等方式来充实绿色空间内

涵,丰富江滨植物景观。从三汊河段至板桥汽渡段,主要将河西绿地向江边延伸,以休闲、防护绿地为主,规划建设宝船厂遗址公园、棉花堤公园、板桥滨江公园、江心洲游览区等公园;以及头关——寿带防护林带、北河口水厂防护林带、上新河防护林带等。

(七)绿地率控制区规划

根据南京绿地系统中绿地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在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部分地区的绿地率控制,以缓解部分地区城市用地中绿地较少的局面。

1.新街口绿地率控制区:

规划区域为四环路周围,绿地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0%,主要措施:

①改洪武北路停车场为地下停车场和地上小游园;

②保护好现有绿地;并将区域内单位绿地破墙透绿,丰富街道景观;

③加强屋顶花园、人行天桥、沿路灯具及广场花台的布置,扩大绿视率;

④将四环路内侧改作步行街,以花坛、花钵、花带、树林充实步行空间,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2。山西路绿地率控制区:

规划范围南至大方巷,东到马台街,西至江苏路,北到虹桥。主要控制区域内的33中学、西流湾少年宫、720厂、军人俱乐部等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同时,结合山西路广场东北侧改造,扩大西流湾公园面积,丰富绿地景观.

3.鼓楼绿地率控制区:

规划控制范围南至汉口路、北到傅厚岗、东到高楼门、西至鼓楼街。区域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其中鼓楼医院、11中学等单位绿地率争取达到40%.同时,结合鼓楼广场三期工程,扩大广场西北向绿地;结合彩电中心工程,扩大广场东南向绿地,以丰富城市绿色中心的景观.

4。夫子庙绿地率控制区:

规划控制范围南到长乐路、北至健康路、东至城墙、西至中华路。区域内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规划具体措施:

①加强内秦淮河绿带建设,结合河道整治,扩大绿地范围,形成点带结合,丰富河道景观。

②加强明城墙绿带建设。

③保护好瞻园和白鹭洲公园绿地。

④将第一中医院、红十字医院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

⑤扩大四周步行街范围,增加花坛、花带等绿地,完善街道景观空间。

二、主城区外绿地系统规划

①主城区外绿地系统是南京绿地系统规划的外延和补充;是南京生态园林城市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主城区外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分为都市圈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两部分进行规划.

都市圈绿地系统是以汤山、牛首—-祖堂山、定山——珍珠泉、老山、栖霞山、大连山——青龙山等风景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与城郊公园,城市环路绿带,道路、河道绿廊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保护圈。市域绿地系统是利用六合金牛水库、马头山-—横山,溧水的胭脂河、东庐山、石臼湖、高淳的固城遗址和固城湖、江宁的方台山等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结合集镇公园,乡村果园、经济林、农田林网等园林绿化建设,通过道路、河网绿廊贯穿联系,形成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

主城区外绿地系统主要规划内容如下:

1、规划风景区:

主要有七片风景区:牛首——祖堂风景区、汤山温泉—-阳山碑材风景区、栖霞山风景区、老山风景区、天华桥——无想寺风景区、桂子山、金牛水库风景区、固城湖风景区。

2。规划自然保护区:

五个自然保护区:石臼湖自然保护区、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大连山自然保护区、东庐山自然保护区和马头山——横山自然保护区。

3.规划绿廊:

(1)八条对外快速通道绿廊:宁沪、宁杭、宁合、宁芜四条高速公路绿廊。104、312、205、328四条一级国道绿廊.

(2)还有12条省道,沪宁高速铁路、沪宁、宁芜、宁杭、宁襄等铁路,一条机场高速公路等18条绿廊。

(3)两条主要河道绿廊:外秦淮河和滁河绿廊。另外还有马汊河、天生桥河等绿廊。4.规划公园:

(1)结合风景区开发,新辟郊区公园:主要有阳山碑材、牛首山公园、老山果林公园3个。

(2)开发工业区公园:主要有龙王山公园、刘家湖公园、团山公园、龙潭小龙山公园、锥子山公园,完善太平山公园、三山矶公园。

(3)郊县中心城镇应按部颁标准设置公共绿地,每个城镇在现有基础上建设至少一个占地3~5公顷的公园。

5.城镇庭院绿化:

规划在现有城镇庭院绿化达标单位的基础上,再落实到乡村,力求做到每户住宅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20株以上果木,庭院果木总量达1600万株以上。实现镇内鸟语花香、村周绿林环绕、庭院花果芬芳、绿树成荫,既美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6.郊区植物造林:

规划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

能、多效益的林业绿化工程体系。近期按国家要求达到丘陵、平原地区绿化标准,远期实现大地园林化.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宜林网农田的100%,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

三、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保护好现有绿地和古树名木

国务院在1995年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要继承和发扬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特色,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和自然景观。”应此,要保护好自然景观特色,纠正那些不珍惜自然景观的错误做法。

首先,要保护好现有各类绿地;严禁破坏;严格控制对绿地进行商业性开发;对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损坏或侵占绿地的情况,必须另择地替换并给以经济补偿,从而保证绿

地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其次,要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并扩大保护范围,把够上大树规格的树木纳入保护之列,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严格保护。对于有条件的古树名木或大树,在旁边开辟绿地,形成类似古松园的保护性绿地。

2。加强物种保护,建立就地和移地保护措施:

多年以来,南京在动、植物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主城区内,建成占地近千亩的红山森林动物园,以动物生态习性布置,形成多种珍稀动物种群饲养和部分动物繁殖研究基地;植物方面有面积达186公顷,历史较长,称作植物王国的中山植物园,种类繁多,名品兼备;近年来还建立了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钟山自然保护区;这些为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规划按照UNEP“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在主城区外市域范围内建设石臼湖候鸟栖息地、大连山野生动物放养和繁殖基地;保护好马头山——横山和亭子山地区自然植被,建立云台山、东庐山人工移动珍贵濒危植物群落保护基地.

四、树种规划

1。规划原则:

(1)根据南京地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特点,从地区整体自然景观单元进行全面规划,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2)从保护南京地区的生态平衡出发,将保护历史景观与科研、文化教育相结合。

(3)根据绿地特点,坚持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花卉、藤本植物与草坪地被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城市园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建立各类树木种质资源库,保持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

2。规划内容

在现有各类绿地树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普遍绿化,完善重点绿化,同时大力发展大环境绿化,形成独具特色,树木齐全,品种多样的绿化植物体系.

(1)风景区树种规划

根据南京风景区多处于低山丘陵的地段情况,树种选择首先是以自然群落中的苦槠、紫楠、

冬青、南京椴、糯米椴、青刚栎、宝华玉兰、野核桃、三叶草、水冬瓜、麻栎、栓皮栎、白栎、枫香、三角枫、黄连木、黄檀、化香、响叶杨等为主,再以亚热带中适合南京地区生长的松林、杉木林,油茶林及茶园等人工经营管理较好的相辅之,组成风景区的骨干林地。(2)道路、河道树种规划

以现有道路绿化为基础,大力发展街头绿地,同时注意道路绿化的香化、美化和彩化,以形成南京特有的道路绿化结构。

主要乔木有:悬铃木、国槐、雪松、泡桐、水杉、枫杨、薄壳山核桃、香樟、广玉兰、银杏、大叶女贞等.

另外,根据南京地区江南水乡的特点,努力发展河道绿化,进一步丰富现有河道绿地的植物品种和层次,形成景观秀丽的通透绿色走廊。其树种选择主要是:柳、桃、枫杨、香樟、水杉、池杉、重阳木、喜树、丝绵木、紫薇等。

(3)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在城市防护林带建设中,注重常绿林带为主,落叶林带相辅;抗性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为辅;高大树种为骨干,小乔木、花灌木穿插其间,高低结合,前后搭配.

主要树种有松、柏、女贞、黄杨、臭椿、香樟、紫叶李、夹竹桃、毛白杨、黑杨、乌桕、泡桐、刺槐、广玉兰、楸树、核桃、板栗、枇杷、柿子、银杏、杜仲、厚朴、木瓜等。(4)景观绿地树种规划

常绿针叶类:龙柏、桧柏、刺柏、侧柏、铅笔柏、翠柏、万峰桧、爬地柏、五针松、雪松、罗汉松、柳杉、池杉、水杉

常绿阔叶类:广玉兰、香樟、金桂、银桂、四季桂、大叶女贞、大叶黄杨、金星黄杨、金边黄杨、银边黄杨、瓜子黄杨、石楠、珊瑚、棕榈、十大功劳、南天竹、狭叶功劳、苏铁、夹竹桃、蚊母、丝兰

常绿品种球形类:龙柏球、花柏球、刺柏球、桧柏球、洒金柏球、千头柏球、大叶黄杨球、瓜子黄杨球、雀舌黄杨球、小叶女贞球、金边女贞球、桂花球、海桐球、金丝桃球、栀子花球、石楠球、枸骨球

落叶类:白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红叶李、青桐、红叶小檗、玫瑰、龙爪槐、法桐、合欢、直柳、垂柳、曲柳、樱桃、樱花、红叶桃、五宝桃、寿星桃、榆叶梅、红枫、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紫薇、紫荆、狗蝇腊梅、丁香、麻叶绣球、花石榴、珍珠梅、六月雪、木芙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单瓣木槿、重瓣

木槿、果石榴、锦带、牡丹、月季、丰花月季、刺槐

盆景、盆栽、花木类:茶花、棕榈、含笑、棕竹、紫叶李、兰花、红枫、三角枫、木香、柽柳、银杏、南洋杉、五针松、火棘、龟背竹、蒲葵、马蹄莲、杜鹃、腊梅、花石榴、果石榴、小叶女贞、紫薇、丰花月季

垂直绿化植物:凌霄、紫藤、爬山虎、木香花、金银花、三角花、扶芳藤、迎春花、黄馨、迎夏、连翘

第六章近期绿地建设规划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主要是以主城区为主进行,并确定相应建设规模。主要规划绿地分为以下几类:

一、公共绿地

1、明城墙及其周边公园近期绿地规划主要包括狮子山公园,华严岗公园,八字山公园,石头城公园、西水关、东水关公园,中山门公园,前湖公园,神策门公园。共计152。84公顷。

2、近期新建城市公园主要有竹海公园、邵家山公园、花卉公园、虎山公园、邓府山(雨

花公园)、二桥南堡公园、前湖公园等470。9075公顷。

3、近期结合名胜古迹保护和修复,规划公园有下马坊公园,冶山公园,大报恩寺公园,胡家花园,周处台,东华门公园,西华门公园等共计12.45公顷。

4、近期扩建、改建城市公园有玄武湖菱洲,红山森林动物园二期,莫愁湖公园,明御河公园,南湖公园等,共26。6公顷。

5、近期规划建设绿化广场主要有山西路西流湾广场扩建、江东门纪念广场、清凉门广场、近代史广场、朝元宫文化广场、正洪街广场、渡江纪念广场、安德门广场等,合计17。7公顷。

6、近期规划建设小游园主要有中和桥、三汊河、小桃园二期、金川河、苜蓿园、龙江等小游园,共计26。8762公顷。

二、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居住用地将增加2平方公里,预计新增加绿地为60公顷,其中包括20公顷公共绿地。

三、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道路用地将增加3平方公里,道路绿地按20%绿地率测算,将新增60公顷。

四、单位附属绿地

1、公共设施绿地近期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新增加90公顷.

2、工业设施绿地近期随着旧城改造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步减少,预计近期将减少工业用地0.8平方公里,绿地将减少16公顷左右。

五、生产、防护绿地:

1、生产绿地:

近期生产绿地规划主要在现有城市生产绿地的基础上,发展雨花区尹家巷生产基地和栖霞区三元祠生产基地,近期规划面积为186公顷。

2、防护绿地

近期工业防护绿地规划主要分布在建邺区和栖霞区,水源保护林带分布在沿江地区。

主要防护绿地有工业防护林带110公顷,沿江水源防护林带20公顷,绕城公路防护林带150公顷,合计为280公顷。

六、风景林地

近期风景林地根据城市用地发展和利用开发,规划将在原有基础上相对减少;合计有151.035公顷将改造建设为城市公园。

(详见2001年南京市主城区绿地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绿化效益测算

在规划绿化效益的测算中,运用国内研究成果,对主城区范围内测算如下:

一、产氧量

按规划绿地12378公顷计算:行道树10万株(以500株相当于1公顷绿地计),共计绿地12578公顷。

12578×12吨/公顷=15。09万吨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NJGBBB 01-2005) 南京市规划局 2005年9月

1.总则 1.0.1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本技术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对一定时期内局部地区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执行细则及附件三部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是重要的、需要特别予以强制性控制的内容;执行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附件包括现状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及交通影响评价等技术资料。 依据本规定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的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应严格遵循。规划调整采用分级审批的办法,调整强制性执行规定的,需报市政府审批;调整执行细则的,其中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以及其他重要地区由市政府审批,一般地区由市规划局审批。 1.0.4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意图区控制引导。 1.0.5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相邻规划单元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次单元应是规划单元的子单元。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保障城市规划实施质量,维护社会公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城市与乡村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规划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安全和节能,推动城市建设科学、合理、绿色、人文。 第四条城市规划应当依法依规,以公共利益为宗旨,注重与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协调与融合,尊重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居民意愿,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第五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城市规划,是指依法制定、发布并向社会公开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规划等,以及涉及城市规划的分区分步实施、城市用地的审批和管理等规划工作。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安全、提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内容,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发展平衡协调、社会福利最大化、公众参与和建议的合理反映。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结合城市环境和发展实际,经过民主协商和科学论证,制订规划方案,并执行公众参与、政府审查、公众评议、法定程序,最终由

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应当经过勘误、调整、修改等程序,并征求公众、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报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应当坚持分类编制、分步实施、协调 联动、细化管理的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规划主题、范围、 方向和空间布局,保障城市特色、提高品质、促进发展。 第十条城市专项规划应当区分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城市,考虑市 场需求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需求,细化规划内容,并按照法定程序 和民主协商的要求,经过公众参与、政府审查、公众评议等程序,由 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城市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 第十一条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回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细化分 区分步规划,达到明确用地界限、规范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指标、优化 建筑布局、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景观质量等目的; 第十二条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分析、行 政管理区划、道路、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控制指标等内容。 第十三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回应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 细规划要求,对涉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安全防范需要等区域做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第十四条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应当坚持 科学依据、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评审等原则,征求并吸纳公众、相关部门、专家的建议,由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实施主 体和时间节点,加大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第四章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 第十六条城市设计应当回应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要求,注重人文性、文化性、生态性、创新性,推动规划理念向设计理念的 转化,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第十七条风貌保护规划应当对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保护区、 历史建筑物及重要场所做出风貌保护规定,并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内容、保护方式等内容。

【城市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共23页word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汤山位于南京市东郊,处于长三角城镇密集区沪宁城镇带上,是南京市通往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重要门户地区;境内有沪宁高速、宁杭公路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规划南京二环、三环等市内重要交通通道经过汤山,有规划轨道16号线通过,与主城、仙林副城、东山副城、龙潭新城和其他城镇联系便捷。汤山是南京主城外围重要的城镇组团,也是江宁区“一核三元”的重点发展空间组成部分,是南京市重要的以温泉资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新城,江宁区东北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 一方面一批优秀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推进,为汤山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南京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和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升级,汤山片区的发展优势也在不断显现。自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概念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南京汤山新城启动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汤山风景区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对地区发展、空间塑造、产业布局、生态保护都提出了规划思路与目标。2019年汤山旅游风景区升级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3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明确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配合南京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汤山片区开展街道域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以期在该地区规划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结构清晰、空间连续、生态环境优美的典型示范区,并与周边地区相互呼应和协调,有效指导建设实施。

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1月实施)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 (3)《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年版)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版) (5)《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 (6)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 (7)《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8)《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 (9)《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9-2030) (10)《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 (11)《南京汤山新城温泉片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 (12)《南京市汤山地区汤水西路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3)《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4)《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 (15)《南京市青龙山—大连山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规划》 (16)《阳山碑材&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保护规划》(17)《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 (18)汤山志 (19)其他相关规划、规范 三、规划设计范围(见附图) 规划范围:汤山街道行政区域总体规划(即街道域规划)范围,面积约

南京河西CBD绿轴景观改造 任务书

为了增强绿轴服务CBD街区的能力,满足人们对环境的日益提高要求,考虑到两侧商务办公楼人群出行、停留、休闲的需求,在中轴位置精心营造了不同的休闲平台,整体设计以广场及交通性道路为主,通过局部种植花草树木和临水平台,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交往空间。CBD绿轴不单是景观绿地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对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绿轴的环境景观问题直接影响到周围办公和居住的质量。对CBD的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更加接近,使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在基于南京在河西的未来规划情况,并且着眼2014年南京青奥会,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 二十一世纪的办公居、住环境必须拥抱绿色,亲近自然,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要有先进的理念,要优美与自然融为一体。CBD绿轴是周围上班族和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绿色空间,景观设计要结合各种构景要素创造优美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境界。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本次毕业项目是企业项目课题:南京河西CBD绿轴景观改造。面积约38000平方米。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状条件,既考虑提升功能要求,也注意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现代设计感。 1、基本条件: 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河西CBD商业街B区和C区位于南京市庐山路和江东中路之间,与奥体大街相交,交通便利。 项目地形:基地内部地形基本平坦,长条带状地块。 2、工作内容: 1)、前期准备、资料搜集、调研。 2)、完成方案图设计、设计说明书。 3)、完成施工图设计。 4)、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二人一组完成) 5)、设计展板,至少4块。尺寸规格为60*90cm。(每人不少于4块)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市概况 市位于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3县,北与天长县交界,南接郎溪、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市和当涂县相邻。 市是著名古都、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市境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淮河沿岸的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 水系: ①河流: 城主要河流有长江和淮河.长江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长约95公里。淮河全长103公里;到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桥至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 (一)工作原则 (1) (二)工作阶段 (1) 1、前期阶段 (1) 2、纲要阶段 (2) 3、成果阶段 (2)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 (一)前期阶段 (2) 1、工作方案 (2) 2、意见梳理 (3) 3、采纳情况 (4) (二)纲要阶段 (5) 1、社区宣传 (5) 2、问卷调查 (6) 3、社区访谈 (6) 4、采纳情况 (8) (三)成果阶段 (8) 1、工作组织 (8) 2、问卷设计 (9) 3、参与对象 (9) (四)区县部门意见 (10) 1、基本概况 (10) 2、分析采纳 (11) 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 (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 (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

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 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 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 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 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1) 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 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 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 10、关于住房规划 (32) 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2)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根据建设部(88)城标字14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经建设部1997年10月8日以建标[1997]25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九号,邮政编码:100037)。本《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总则 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 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 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 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 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茎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互不影响。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附件1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 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

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 (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 (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 (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 (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 (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 (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 (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 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东山副城作为城市规划结构中南京市南部重要的副城,将结合本次区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区内的新城、新市镇,另行编制法定的各城镇体系等级单元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深度)。现状调查精度到1:1000,其余涉及空间的内容需在1:5000比例的地形图上进行落实。 5、重要规划依据和参考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审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草案) (3)江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4)江宁区生态区建设规划

城市CBD绿轴景观特色设计浅析——以南京河西新城CBD二期绿轴为例

城市 CBD 绿轴景观特色设计浅析——以南京河西新城 CBD 二期绿轴为例 摘要:南京河西新城CBD二期绿轴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中心区,项目周边围 绕着重要的商务办公区,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其项目背景、现状条件、设计理念、总体设计几方面进行分析,结合项目的特点,提出景观绿轴与市政道 路复合式设计意见,以此完善和提升河西新城CBD景观环境,从而提高河西新城 城市品位,彰显河西新城城市魅力。 关键词:CBD绿轴;市政道路;复合式;花园;策略 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南京市河西新城CBD二期工程,项目自北向南依次为CBD一期绿轴、河西中央公园及商务综合体(南京国金中心、德基世贸一号),项目以南则为商 务办公楼(南京金融城)。其中CBD一期绿轴、河西中央公园已建成多年,目前 景观现状良好,但相对缺少特色;商务综合体(南京国金中心、德基世贸一号) 正在建设;南京金融城现已建成,是具有国际水准、地标性的金融企业集聚区。 南京河西新城CBD二期绿轴位于白龙江东街与嘉陵江东街之间,根据城市片 区控规,CBD二期绿轴规划用地面积为长320米,宽28米,横断面具体分配为5 米(道路)+18米(绿地)+5米(道路),绿轴东西两侧分别为城市支路的单向 机动车道路,其中西侧道路与3号路相交,东侧道路与4号路相交,道路等级为 城市支路。 2功能定位 项目周边围绕着南京河西新城重要的商务办公区,是河西新城城市形象的重 要窗口。设计在遵循场地环境条件、上位规划及河西新城CBD已建成景观风格的 基础上开展,通过对绿轴当中的城市市政道路景观化,与绿轴景观绿化相互融合

的设计思路,打造多样化的交流场所和绿色的花园体系,在满足CBD场地功能、 道路交通通行的基础上,为河西新城区域发展建设及完善区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现状问题 (1)项目周边为规格较高的商务综合体,大多已建成,一期的配套景观中 央绿轴和河西中央公园现状良好,但相对缺少特色。 (2)项目周边交通便利,其中四号路将成为外界通往办公区域的重要通道,绿轴景观空间的交通未来则不会受到机动车影响。 (3)项目被重要的商务办公区围绕,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目前已有较 多底商营业,未来将聚集一些人气。 (4)项目现状缺少种植设计,植被杂乱,与场地发展定位不符。 (5)绿轴两侧道路分别为5米的城市市政道路支路,很难与绿轴景观、周 边商务建筑相协调。 项目未来将成为整个河西新城CBD绿轴的主要节点之一,成为北侧商务综合 体和周边办公区的重要集散场所,因此需考虑交通、建筑功能对场地的影响,在 满足本身周边商业办公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与未来商务综合体的衔接,完善并 补充场地现有的景观形式和功能,打造符合场地定位的景观特色。 4设计原则 在“以人为本、服务城市”的指导思想下,综合考虑场地现状和周边地块的 功能定位,以体现城市设计理念为前提,遵循设计标准、风格并与周边已建道路 和河西CBD绿轴景观风格保持了一致性,符合河西地区整体风貌的设计要求和时 代特征,同时在总体上要求满足街道空间的功能性、安全性和景观性。在综合考 虑景观、道路、排水、照明、海绵城市等专业对场地的要求的基础上,遵循以下 设计原则: (1)低碳生态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相对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规划评估实践,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而生长在南京的你,是对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07年2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委托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规划许可。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订后或者必须对分区规划进行调整、修订的,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

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区、县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总则和执行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其中,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进行修订的,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对总则的非强制性内容以及执行细则进行调整的,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或者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等特色意图区(以下简称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第八条市区、县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专业规划应当遵循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规定,并应当取得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其编制成果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批准后的专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条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具有规划设计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招投标的规定。 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十一条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特色意

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指标控制标准

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指标控制标准 摘要: 一、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指标概述 二、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标准的具体规定 1.不同类型项目的容积率指标 2.容积率与房屋价值的关系 三、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与绿地率的标准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公用设施用地 五、结论:遵循容积率指标,提高公用设施用地的利用效率 正文: 南京作为中国东部发达城市,公用设施用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南京市对公用设施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标准,以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指标概述 容积率是指在一定用地面积内,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例如,在1万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6。容积率是衡量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标准的具体规定 根据南京市的相关规划,对低密度住宅的大体标准概念如下: 1.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 2.2;

2.多层(小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2; 3.排屋(townhouse)容积率不大于0.7; 4.别墅(villa)容积率不大于0.35。 此外,容积率与房屋价值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说,容积率1.20左右的住宅比容积率2.40左右的住宅,每平方米价格要高出许多。因此,购房者在选择住房时,应充分关注容积率这一重要指标。 三、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与绿地率的标准 建筑密度是指在用地范围内,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南京市对建筑密度的标准有一定要求,以保障城市的通风、采光等环境质量。同时,绿地率也是衡量公用设施用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南京市规定,各类项目绿地率应不低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以满足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公用设施用地 在选择公用设施用地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 2.容积率:遵循南京市规定的容积率指标,选择适宜的项目类型; 3.建筑密度与绿地率:确保项目具有较高的环境品质; 4.规划和政策:关注政府对公用设施用地的规划与政策,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五、结论 遵循南京公用设施用地容积率指标控制标准,合理规划与利用公用设施用地,有助于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同时,购房者应在购房过程中关注容积率等指标,选择合适的住房。

《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解读

《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解读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南京市政府 •【公布日期】 •【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 正文 《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解读9月28日,南京市出台《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包括13条内容。其中明确,《规定》适用于南京市域范围内,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构成城镇生态网络骨架、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的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建设管理。《规定》提出,违反规定的,由相关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南京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南京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规定》时表示,南京市“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都市区格局,注定了必须以生态作为城市基本的发展背景,必须以其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若不这样,城市病会更加严重。 该负责人认为,南京市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自然风貌也决定了必须以生态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我市自然风向的上游是水流的下游,上风下水及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注定了要进行开敞式的布局。”他表示,《规定》对我市生态绿地、廊道的保护不仅具体到每一个区域,也对生态绿地、廊道的宽度作了具体规定,这将非

常利于《规定》的执行,公众监督也将更加方便,“这是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以生态为城市发展的基础。” 这位负责人说,“大型绿地、生态廊道、大型湿地等生态绿地建设基本完成后,应划定绿线,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查”这一政策,是该《规定》中最大的亮点,“一直以来,我市对于绿线范围内外的控制一直比较模糊,使得不少绿地建成后又被建筑侵占,此条规定凸显了我市用多种力量控制和保护生态绿地的决心。” 核心词:原则 生态绿地保护和建设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积极恢复和治理的原则。 核心词:职责 规划、建设、园林、城管、国土、水务、交通、林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的生态绿地保护实施管理的相关工作。 核心词:保护重点 结合“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镇布局,重点保护控制下列生态绿地: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型集中生态绿地 ——城镇发展轴之间的生态楔形绿地 ——城镇组团之间的组团隔离绿地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

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 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 周培培;赵和生 【摘要】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9 【总页数】6页(P7-11,24)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 【作者】周培培;赵和生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1 背景 20世纪,城市建设主要由地面向高空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城市高楼林立,

建筑密度极高,地上使用空间趋于饱和。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带来的优势:可以将地上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到地下,释放部分地上空间,为公共绿地腾出发展空间,从而缓解用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进入21世纪后,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大城市,利用城市更新改造的契机进行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其中,在地铁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地下商业空间最为典型,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我国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以往相比,目前我国城市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2.1 城市公共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1 绿地使用功能单一,土地利用效率低 由于城市公园绿地种植单一,缺乏吸引力,以游憩为主的功能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观赏游憩价值减弱。主要表现在当前大部分公园绿地的主要使用人群为老年人,主要使用时间也集中在早晚。这种使用时间与使用人群范围的单一,使用效率不高,导致了绿地空间的浪费。 2.1.2 绿地开敞空间不足,缺乏景观空间层次 首先,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园绿地是为城市居民所用,有了居民活动的存在,必然需要配套一些服务设施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如公厕、小卖部、茶厅等。而这些设施的建设必定占用绿地面积,一定程度上导致绿地开敞空间不足;其次,传统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建设上注重同一标高的设计,使得绿地缺乏有趣的空间层次。 2.1.3 绿地外部交通组织混乱,内部道路网络不成体系

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 颁布时刻:1998-7-15发文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南京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南京市都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都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都市规划工作。 区、县规划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畴内的都市规划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都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都市规划的制定 第四条都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外围城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重要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工作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五条市规划部门应当在都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以及认为必需时,负责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规划部门能够在认为必需时负责组织对操纵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或者修订。 第七条都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经批准后,原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规划设计单位承担都市规划编制任务,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三章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

第九条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编制的各项都市规划。 第十条新建或者不宜就地扩建的大中型工业项目,以及经批准迁入本市的单位,应当安排在外围城镇。 主城内的土地利用应当以第三产业进展和生活居住的需要为主,严格操纵新增工业用地。 旧区内现有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限期治理,并应当有打算地迁往规划的工业区或者按照规划要求对其用地使用性质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长江南京段岸线应当合理分配和利用,并留置足够的都市生活岸线。港口布局应当符合“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 新建水厂的取水点必须选择在水质好、水源充沛、便于防护的地带。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前,市、县规划部门应当参加有关选址工作。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时,应当征求市规划部门的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十三条对下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治理权限,向市或者县规划部门申领选址意见书:(一)需征用、拨用土地的;(二)需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三)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土地的;(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需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五)需临时使用30亩以上土地的;(六)其他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对上述建设项目,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应当在建设单位提交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之后,方可下达建设项目的正式立项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申领选址意见书的一样程序:(一)建设单位向市或者县规划部门提交申请报告、有效的项目建议书和必要的图件,并填写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二)市或者县规划部门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都市规划要求,在收到上述图件之日起的30日内提出选址意见,核发选址意见书。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1.4.3 生态低碳 围绕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方便性;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1.4.4 综合协调 各层次城市设计应相互衔接;空间特色要素控制应相互协调;加强多种功能融合及各类空间要素关联;加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 1.4.5 提高效率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策划;加强公共空间组织;优化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活..加强土地的混合利用;提高土地与空间效益;提升城市活力.. 1.5 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及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