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肝癌手术后关节疼痛

一旦患有肝癌,必须及时治疗,而手术则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但是肝癌手术切除后,大部分患者还是会发生复发,癌性疼痛是肿瘤病人痛苦的主要来源,在肝癌手术后多会出现关节疼痛。患者们普遍会担心疼痛会不会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前兆。因为若是肝癌病情进展的讯号,就不是生存质量受影响,会危及性命安全。那么,肝癌手术后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治疗呢? 肝癌手术后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先说肝癌患者们担忧的问题,是否与肝癌复发、转移相关?有可能,当肝癌术后残余微小病灶,肿瘤持续生长出现肺部转移或肝转移,可能会压迫神经牵涉引起关节痛;还有可能是肝癌骨转移,肿瘤蔓延到颈椎压迫到颈部神经出现肩关节、颈部关节疼痛。当然,也不能排除患者本身有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或是心脏疾病,在肝癌手术刺激下,长期卧床复发关节疼痛。 故,一定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腹部超声、肺部CT、全身骨扫描等,帮助排除关节疼痛是否与肝癌肺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相关。 肝癌手术后关节疼痛该如何治疗呢? 若是确诊后没有肿瘤复发、转移,可以针对疾病专项治理,颈椎病治疗颈椎;腰椎病正骨、药物保守治疗;炎症疼痛进行消炎治疗等。 如果经过检查明确为肝癌复发、转移的病因,则要及时进行抗肿瘤治疗,抑制病情进展,若是疼痛较为剧烈,可以同时开具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肝癌术后出现关节疼痛的抗肿瘤治疗,因为已经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要以全身性化疗、中医药治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二次手术、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抑制癌情进展。之所以这样进行治疗,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提出的观点:肝癌并非单一的局部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化疗可以针对肝癌外在显现的肿块进行治疗,短期快速控制恶性肿瘤引起的“肿”“痛”“水”等表症。中医药治疗是从整体出发,注重提高及巩固患者的免疫机能、体质,维持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从而实现远期疗效,长期稳定肝癌紊乱的内环境。 肝癌的疼痛可以短期内经西医化疗等缓解,但若想长期稳定,疼痛不会复发,还是需要中医药治疗巩固。 中医治疗肿瘤的作用特点是以辩证论治为前提,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原发性肝癌是指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乙肝和丙肝。②肝硬化,以乙型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最常见。③黄曲霉素。④其他因素,如饮用水受致癌物污染,藻类毒素污染水源,某些化学毒物及寄生虫感染等。 (二) 临床表现 ①肝区疼痛,是常见症状。常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可向右肩放射。②肝肿大,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压痛不明显,是本病的重要体征。③黄疸常在晚期肝癌中出现。④肝硬化征象。⑤全身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⑥转移灶表现。 (三) 辅助检查

①肿瘤标记物检测,甲胎蛋白测定如大于500μg/L持续4周或由低浓度持续升高不降,或在200μg/L持续8周,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血清酶,主要是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或持续升高,而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又能排除其他疾病,可考虑肝癌的诊断。②超声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③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是诊断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④X 线肝血管造影,可显示直径1cm以上的癌结节。⑤放射性核素肝显像、磁共振显像、肝穿刺活检均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四) 治疗要点 ①手术治疗,及早手术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方法。 ②肝动脉栓塞化疗,是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中的首选措施。③全身化疗,主要适用于肝外转移或肝内播散严重者。④放射治疗,目前趋向放疗合并化疗。⑤免疫调节治疗,用于巩固和增强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后疗效。⑥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五) 护理措施 ①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悲哀情绪。②缓解疼痛,取坐位或半卧位并安置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宜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无效时用弱麻醉镇痛药,必要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护理体会]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护理体会]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R735.7 【】A 【】1672-3783(xx)08-0254-0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多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世界第三位。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肝恶性肿瘤的常用技术,由于其创伤性小,适应证范围较广,疗效优良,已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医院普及应用[1]。近年来我院开展的微创治疗(TAcE),大大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术治疗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xx年5月至今共收治肝癌患者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0 岁化疗药物为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5一FU等;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价格低廉,使用安全为特点.TACE治疗方法是采Se/dingt:法经动脉穿刺插管,运用导管技术置管于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副作用小,疗效高。 2 护理

2.1 注意患者有感知改变的危险[2],接受TAcE治疗及使用栓塞剂的患者,有感知改变的可能.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循环功能监测,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的变化、并认真记录;如有肝破裂,肝坏死致肝昏迷前期症侯异常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防止病人坠床,防止使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2.2 发热的护理: ③术后患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9℃,可给予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或药物降温,如:消炎痛栓肛塞,既可降温,又可缓解腹痛,但一定补足液体量。因消炎痛栓用后患者出汗多,如不及时注意.鼓励病人多饮水,出汗多的病人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腹痛不缓解者,可与医生协商给与止痛剂。如突发 2.3 疼痛的护理:腹痛,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并腹腔抽出不凝血,疑有肝癌破裂的可能,TACE可能会诱发肝癌破裂[3]。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认真评估疼痛程度,按wHo三阶梯原则,给予有效的药物镇痛,将疼痛控制到最低限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2.4 饮食护理:①指导患者术前4h一定禁食,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胃肠道症状不明显者,可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高营养、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易消化、无刺激性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胃肠道症状明者,可指导患者暂禁食,必要时给予止吐药、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分析

·临床论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分析 薛 峰 毛武德 徐 建 丁 琪 岳洪义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普通外科,青岛 26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8月~2006年10月,28例直径>5c m的大肝癌行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每个肿瘤结节插入3~5针,每个病灶治疗1~3次。 结果 肿瘤的完全消融率78.6%(22/28),局部复发率35.7%(10/28),1、3、5年生存率为75.0%(21/28),57.1%(12/21),36.4%(4/11)。 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扩大了组织的消融范围,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腹腔镜; 肝癌; 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R735.7;R45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604(2008)11-0983-02 E f f e c t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Mi c r o w a v eA b l a t i o no nL a r g eL i v e rC a n c e r X u e F e n g,M a oW u d e,X uJ i a n,e t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a o z h o u,Q i n g d a o2663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m i c r o w a v e a b l a t i o nf o r b i g l i v e r c a n c e r b y u s i n g l a p a r o s c o p y. Me t h o d s F r o mA u g u s t2000t o O c t o b e r2006,28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a r g e b i g l i v e r c a n c e r(o v e r5c mi nd i a m e t e r)w a s t r e a t e d b y m i c r o w a v e a b l 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a l a p a r o s c o p e.O ne a c h t u m o r n o d u l e,3t o5e l e c t r o d e i n s e r t i o n s w a s a p p l i e d.A n d f o r e a c h l e s i o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f o r1t o3t i m e s. R e s u l t s T h ec o m p l e t ea b l a t i o nr a t eo f t h i ss e r i e sw a s78.6%(22/28),a n dt h er a t eo f l o c a l r e c u r r e n c e w a s35.7%(10/28).1-,3-,a n d5-y e a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 w e r e75.0%(21/28),57.1%(12/21),a n d36.4%(4/11),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 s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m i c r o w a v e a b l a t i o ni s s a f ea n de f f e c t i v e f o r l i v e r c a n c e r.T h ep r o c e d u r ec a ni n c r e a s e d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m i c r o w a v e b y e n l a r g i n g t h e e x t e n t o f t h e a b l a t i o n. 【K e yWo r d s】 M i c r o w a v e a b l a t i o n; L a p a r o s c o p y; L i v e r c a n c e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肝癌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或肝移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但肝癌患者就诊时多数为进展期肿瘤,合并肝硬化及其他疾病,仅10%~30%能够肝切除[1]。我院2000年8月~2006年10月对于28例大肝癌(>5c m)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48~72岁,平均63岁。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4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3例,胃癌术后肝转移1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例。28例均行C T增强扫描,肿瘤直径5~9.8c m,平均6.2c m。肿瘤位于Ⅳ段12例,Ⅴ段8例,Ⅵ段2例,Ⅶ段4例,Ⅷ段2例。肝内多发性癌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14例、严重糖尿病6例、冠心病7例。肝功能C h i l d-P u g h 分级:A级8例,B级16例,C级4例。甲胎蛋白(A F P)大于正常(20g/L)24例,其中<200g/L8例,>200g/L16例;4例转移性肝癌A F P正常。 病例选择标准:失去手术机会的大肝癌:B超及C T检查肿瘤直径>5c m;高龄患者;肿瘤临近肝门大血管;肝功能B、C级;伴有门静脉癌栓、严重肝硬化、严重糖尿病、严重冠心病等不能耐受手术。 1.2 方法 硬膜外与腰麻联合麻醉。在心电监护仪监护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脐下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3m mH g(1m mH g=0.133k P a),置入腹腔镜镜头监测微波治疗杆的位置及方向。明确肿瘤位置及大小,据C T所示肿瘤直径、深度确定经皮穿刺点位置、穿刺方向。微波治疗仪采用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F O R S E A M T C-3治疗仪,频率2450 M H z,最大功率120W,水冷式循环低杆温14G天线,先端微波辐射部分长1.5c m,天线插入肿瘤中央,能量输出条件为70W,温度105~110℃,持续20m i n。突向膈面生长的肿瘤,位于Ⅶ、Ⅷ段,穿刺点在腋中线第9肋间;位于Ⅳ、Ⅴ、Ⅵ段,穿刺点在腋前线第10肋间;突向脏面肿瘤近肝门处,穿刺点在锁骨中线肋缘下。肿瘤较大者可选择2个不同部位穿刺点交叉进针,从不同角度进行微波消融。直径5~6c m给予3点消融,直径6~7c m给予4点消融,直径7c m以上给予5点消融,各消融点均匀分布于肿瘤。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1个月C T增强扫描检查,以后每3个月C T增强扫描检查1次。若C T增强扫描显示治疗病灶未出现局部强化或无新病灶,则继续随访;若C T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内部、周边有强化,考虑肿瘤原位复发,治疗病灶以外的肝内复发灶应考虑为新生灶。 C T增强扫描诊断不明确的可结合彩超、超声造影、A F P及穿刺活检综合评价。对于消融不完全者、复发灶、新生灶继续微波消融治疗。 2 结果 2.1 肿瘤清除 C T增强扫描显示,一次完全消融16例;肿瘤直

解读五毒中医抗癌原理

解读五毒中医抗癌原理 毒结体内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肿瘤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四种:一是淤积成毒;二是痰凝湿聚;三是热毒内蕴;四是正气亏虚。这四种情况时间久了都能在体内淤积成毒导致毒结体内,久而久之形成癌。癌瘤形成非常缓慢,以至毒邪深居,不采取攻势很难化解,越是毒物攻势越猛,所以中医便有“以毒攻毒之说。 中医擅长以五行诊病,五行与易经术数密不可分,所以按照五行术数的分类方法至毒之物也有五个,分别是:全蝎、蜈蚣、守宫、蛇、蟾蜍,守宫就是壁虎,在中医看来这五毒都是抗癌良药,对癌细胞致命的杀伤力。 首先说一下五毒之首全蝎,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蝎子的药用历史悠久,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全蝎也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协调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等功能,因此备受中外宾客青睐。现代研究证实,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其天然活性蛋白含有有人体所需大量的氨

基酸,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等,同时,还含29种微量元素,有钠、磷、钾、钙、镁、锌、铁、铝、铜、锰、氯等。此外,尚含三甲胺、甜菜碱、铵盐,正十七碳酸、异油酸,二十碳酸等天然活性成分。药理实验证实,全蝎制剂有抗癌作用,其水提物对结肠癌细胞、醇提物对人体肝癌细胞等有抑制作用。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证实全虫在试管内山腹水细胞试验,显示抗癌活性。 壁虎:《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蜈蚣: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中医认为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 蜈蚣的抗癌作用比较明显。著名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蜈蚣治疗食管癌的

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转移性肝癌治疗方法的研究 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部位、有无肝外部位转移灶、肝受累范围和患者全身情况是决定转移性肝癌预后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肝癌转移后,患者多在1年内死亡,针对结直肠肿瘤的转移病例,预后相对理想。对晚期肿瘤已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在对原发灶尽可能切除的情况下,应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案干预,才可使病情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保障生存质量,手术切除是转移性肝癌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措施。 标签: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公众不良生活方式增多、遗传等多因素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晚期易继发转移,而肝脏是转移性癌常见的器官,仅次于淋巴系统居第二位。转移性肝癌常为诱导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死因,使原发肿瘤治疗更为棘手,在肝脏外科技术和肿瘤诊断治疗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今天,对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展开探讨,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保障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综述,现分析如下。 1转移性肝癌病发途径与手术治疗的关系 身体各部位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经门静脉转移、经淋巴转移及经肝动脉转移等,转移性肝癌以多发病灶最为多见,但也有单发病灶的情况存在,盆腔部位及消化道部位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的途径多为门静脉,在转移性肝癌中约占30%~50%[1],依据转移途径,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直接蔓延和区域性转移的肿瘤,如从胆囊、胃、结肠肝曲、肾上腺等的肿瘤直接侵袭肝脏和经区域淋巴结向肝转移的胆囊癌,可行原发病变和转移癌整块扩大根治切除;经门静脉转移者预后较好,如消化道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应尽可能施行根治性的切肝方案;经肝动脉转移的肿瘤是全身扩散的表现,手术治疗效果很差。 2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概括 2.1适应症掌握转移性肝癌应用手术切除方案治疗,是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案,多数研究者认为完成手术切除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患者肾脏、心脏、肝脏、肺功能等需基本正常,机体一般情况良好;原发灶已切除或可切除;为单发转移病灶,或虽为多发病灶类型,但仅在半肝发生;虽为双侧病灶但可切除;无肝外转移或肝外转移可获得有效治疗[2]。有研究显示[3],目前肝癌总切除率在国内大型肝胆外科中心可达30%~40%,且由手术诱导的死亡率较低,可控制在5%以下。总结肝癌切除术实施后的5年生存率,据欧美报道[4],为25%~49%。縱观所有治疗方案,手术切除为效果最为理想的手段,但术后转移或复发的病例占70%~80%,在对再次复发病例处理时,与手术条件符合,仍可行再次手术切除。有研究显示积极手术切除残肝复发癌,效果可与肝初次切除相近。再次肝切除与初次手术比较,出血量可能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原发性肝癌并骨转移

原发性肝癌并骨转移 发表时间:2011-07-13T11:03:23.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吴世荣吕坤中梁文珍 [导读] 患者:张建明,男,60岁,因左前胸及腰痛3月余,伴解黑便1周。 吴世荣吕坤中梁文珍(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653100)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49-02 1 病史摘要 患者:张建明,男,60岁,因左前胸及腰痛3月余,伴解黑便1周,于2010年12月20日下午3点30分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胸及腰部痛疼,呈隐痛,体位改变时加剧,无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心慌、胸闷、血尿、便血等。在院外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无缓解,继之左前胸出现一鸽蛋大小包块,痛疼,1周前患者出现解黑便,每日1次、成形,量:约100g/次,无乏力、心悸、头昏、腹痛。体重减轻2kg。患者1993年因车祸,右手腕关节、右髌骨骨折。入院时查体:精神差、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触及一枚约1cm大小淋巴结,质硬、边界清、轻压痛;肝于右季肋区剑突下2cm处触及、质硬。左上腹及右上腹触及一约4×3cm包块,质中、边界不清、轻压痛。 2 诊治经过 入院后相关检查:胸片无异常,r-GT85 IU/L,ALP169 IU/L,AFP755ug/L。胸部CT:左侧胸锁关节骨质破坏形成组织肿块,考虑为转移性肿瘤。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陈旧性),环腔,变形;腹部CT:肝右叶巨块型肝Ca(10cm),胸椎腰椎MRI:胸骨柄及左侧锁骨转移瘤,大小约6.5×4.3×9.0cm。骨盆MRI:右侧股骨头小片骨转移,大小约2.0×1.0×2.0cm。左胸锁关节区穿刺涂片: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细胞。入院考虑:原发性肝Ca并骨转移。治疗:入院后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暂不作常规化疗,给人血白蛋白、维加宁等对症支持治疗。 3 讨论 黄雄院长(主任医师):患者诊断明确,重点应放在如何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现考虑原发性肝Ca骨转移,但不排除来源于其他组织的Ca。 张炳珍院长(主任医师):从病史、体检及相关辅助资料看:原发性肝Ca的诊断成立,但有无骨转移有待进一步考虑。锁关节上淋巴结肿大,但位置深,给取材带来困难,治疗上建议介入治疗。腹痛不排除肿块压迫。如有骨转移,应考虑全身治疗,痛疼治疗是目前的关键。现不主张用杜冷丁,因此药多于急性疼痛,目前多推鉴用吗啡类药物。可试用博生癌宁贴介入治疗。建议先用冷影葡胺栓塞小血管,再打入化疗药物,最后用明胶海棉栓塞血管即可。 师继红主任(主任医师):目前肝Ca诊断成立,骨骼上的病变不排外其他疾病。目前治疗应以肝Ca为主,然后再解决运动系统的情况。 汤孙主任:从资料上看肝Ca诊断从临床角度能成立,肝Ca发生骨转移的较少,但不是不可能,从现在情况看,应考虑骨转移,目前考虑主要问题为肝Ca。疼痛主要在右肋部,疼痛应考虑肝Ca肿块迫所致。治疗上以原发灶为主,主要考虑能否手术,如能切除原发灶,再进一步处理继发病变。 黄雄总结:根据患者(1)反复左胸及右腰痛3月,黑便1周,进行性消瘦。(2)查体左胸锁关节8×4cm包块,质韧、有压痛;肝大、右肋下2cm触及、质硬。(3)实验室检查,CT提示:肝右叶巨块占位,MRI及CT示:股骨头、腰椎及左胸锁关节骨质破坏,AFP及r-GT,ALP显著升高,病理报告发现可疑癌细胞。所以目前诊断原发性肝Ca并多处骨转移成立。 处理:(1)患者属肿瘤晚期、预后极差,应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病危。(2)肝癌病灶行肝动脉局灶栓塞+局部化疗。(3)采用博宁针剂治疗溶骨所致疼痛。(4)目前已无手术指征,若家属同意可做活检,明确骨质病变来源。(5)止痛治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6)做全身骨扫描。(7)介入治疗。(8)因患者进食少,应加强支持治疗。(9)可用安达酚增强有免疫功能。 4 总结 治疗癌症的初期目的只是控制住病情的发展,而最终目的则应该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要想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而且还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应对各种症状进行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或消除各种自觉症状。其次要积极治疗各种疼痛症状。最后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癌症病人一旦得知病情会出现如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免疫能力和治疗效果。因此,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和护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调动病人体内的代偿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集体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中医常用气功治疗以改善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抑制癌细胞,调节心理活动。因为当患者认定自己没有生存的希望时,很容易导致病情的急速恶化。所以,当家属发现癌症患者情绪有异常时,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切莫耽误了治疗,到头来追悔。 综上可以看出,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配以心理疗法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以关爱病人以“人”为本,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应考虑病人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做到真正意义的提高服务质量。

肝癌:腹腔镜下的新希望!

肝癌:腹腔镜下的新希望!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肝脏手术的首次尝试是在腹腔镜下对淋 巴瘤病人进行肝活检,此后相继出现了腹腔镜下对肝脏周围良性病变切除的个例报道和小样本总结。近年来,腹腔镜下肝左叶、肝右叶切除术的病例又被相继报告。伴随着肝脏腹腔镜和微创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新的理念和技术已改变了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疗模式。 ★ ★肝囊肿手术决策不再犹豫不定 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开展以前,外科医生常常为肝囊肿手术的切口而苦恼。因为要想充分游离并显露肝脏,必须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并向腹正中线或者左肋缘下延长。虽然该切口在肝切除术时总被常规采用,但对于肝囊肿尤其是无症状的肝囊肿患者来

说,以此大切口为代价而施行带有探查性质的手术,常令外科医生犹豫不决。 腹腔镜技术应用以后,外科医生对肝囊肿的手术更容易决策。他们可以经腹腔镜取囊肿壁活检而决定术式。当然,从年轻病人的美容角度来说,腹腔镜下实施手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腹腔镜手术的小切口降低了老年病人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我们已施行三孔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30 余例,平均住院时间4.5天,由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没有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 ★腺瘤手术处理起来更加从容

肝脏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肝脏良性肿瘤被偶然发现,而这些病变的处理亟待规范。肝脏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肝脏腺瘤、局灶结节增生。尽管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有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是活检,只有镜下见到与局灶结节增生一致的Kupffer细胞或瘢痕才可以诊断,而这是非常难于实现的。因此,肝活检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这两种疾病常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因此切口的美观格外受到关注。标准肝切除术的手术切口严重影响了美观,这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或确诊为肝脏腺瘤的患者来说似乎可以接受,但对于那些术前并未明确诊断的患者来说,则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今,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肝脏小病灶的来说,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不仅肝脏周边的小病灶切除,而且深部的大病灶也可以考虑腹腔镜下完成切除从而明确诊断。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使得外科医生对那些诊断不明确的肝脏病灶的处理更加从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守治疗的患

肝癌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

骨头是癌症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对于肝癌患者也不例外,发展到了晚期,也常会出现骨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一系类的痛苦,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出现骨转移,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也是比较关心的,那么肝癌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呢? 肝癌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医生也很难回答,肝癌骨转移能活多久应综合考虑患者体质状况、肿瘤病理分期、治疗方法,心态等,临床应注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尽可能改善身体状况,缓解症状,有效延长带癌生存期。 肝癌骨转移的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骨骼有病变。骨转移症状和肿瘤转移的数量、部位有关,例如脊髓转移可造成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肝癌肋骨转移可造成的胸痛;脊髓转移可造成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则可造成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 肝癌骨转移首先应给予患者一些止痛药或镇痛剂,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然后再根据给予患者抗癌治疗,综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肺癌骨转移此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放化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是放疗和化疗使人体免疫功能遭受损害,致使患者身体遭受外来病魔的侵袭,致使患者身体恶化,从而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建议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能减轻毒副作用,减轻治疗效果。 对于肝癌骨转移中医药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着手,抓住病机的要害,辩证施治,增强患者的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瘤体虽然不能看见有明显的缩小,但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却有着西医难以企及的效果。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白淑采,女,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礼泉村张圪垱人 2000年10月18日,白淑采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巨块型肝癌,医生看到诊断结果表示肿瘤太大,手术风险也很大。 白淑采万念俱灰,在老伴的多方打听下,得到了袁希福大夫专治肿瘤的消息。10月20日,他们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其诊断治疗,服药20副后,白淑采感到腹胀、肝区疼痛消失,能吃下饭了。看到疗效后,他们继续服用中药,慢慢的,白淑采恢复了精神,能继续劳动,肿块也变小了。 2013年12月,袁院长带领一行医护人员赶赴白淑采家中探望她,此时白淑采已经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劳动,一顿能吃两碗。袁院长亲自带她到巩义市人民医院复查并为其出资。根据检查发现,肝区肿块不仅缩小了很多,而且已经钙化,状况十分良好。至今,白淑采已经带瘤生存17年! 肝癌骨转移能活多久与多种因素相关,出现骨转移患者也不要害怕,应该保守良好的心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系由全身各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形成。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血流量异常丰富,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大都可转移至肝脏。在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低的区域,如北美和西北欧等地,继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为原发性肝癌的13~64 倍,中国二者较为接近。继发性肝癌有时与原发性肝癌不易区别,当原发癌灶比较隐匿时亚临床期继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的资料表明,继发性肝癌如能早期发现并治疗,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可获得痊愈或延长生命的明显疗效,故对继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症状体征 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似,但因无肝硬化,常较后者发展缓慢,症状也较轻。早期主要为原发灶的症状,肝脏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增大,肝脏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如肝区痛、闷胀不适、乏力、消瘦、发热、食欲不振及上腹肿块等。晚期则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也有少数患者(主要是来源于胃肠、胰腺等)肝转移癌症状明显,而原发病灶隐匿不显。 病因 恶性肿瘤可以向周围组织直接浸润,或侵入淋巴管、血管及体腔,之后癌细胞随淋巴液、血液及各种腔道转移至远处。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及机体免疫状态。癌细胞具有阿米巴样活动能力,能自主地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运动;癌细胞之间黏着力下降使其具有易脱落倾向,增加了转移的机会;癌细胞高表达某些整合素可能赋予癌细胞迁移的动力,使其易于穿透基底膜;机体某些黏附分子(adhesive molecule)有助于癌细胞在转移脏器中的滞留;癌细胞表面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高也有利于其浸润和转移。由于荷瘤宿主大多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转移的癌细胞,一旦癌细胞在远处脏器停留,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使癌细胞自主性无限制生长。癌细胞的这种恶性生物学特性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如DNA 倍体或干系水平有一定关系,异倍体的癌细胞较二倍体的癌细胞更易发生转移。肝脏由于本身解剖及血供的特点,可能更易给多种癌细胞提供

肝癌患者护理个案

肝癌患者护理个案

考虑原发性肝癌;腹膜后及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脾脏缺如,胆囊稍大,胆囊壁略后。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肝癌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睡眠、饮食欠佳,小便发黄,体重减轻。查体:T36.5 P90次/分 R22次/分BP120/80mmHg。于2014-07-29行“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既往史:7岁时患“黄疸肝炎”服药后效果好。2013年7月在永城市中心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有加大量输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惊醒,无外伤史,无食物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无吸烟史、饮酒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1岁结婚,配偶健康。育有2女1子,均体健。家族史:父母健在,均体健,3兄1姐1妹,其1兄因“原发性肝癌”已逝。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肝区疼痛: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 2.消化道和全身症状: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低热或不规则热;早期消瘦、乏力不明显;晚

期,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贫血、出血、浮肿等恶病质表现。 (二)体征 1.肝大,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临床体征。晚期病人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2.其他体征:可有癌旁综合征的表现,如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钙血症等。 【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AFP诊断标准:对流电泳法阳性,AFP大于等于200ug 且持续8周。 2.肝功能异常及乙肝标志阳性。 3.CT和MRI检查:检测出直径1.0cm左右的小肝癌,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 【手术名称】 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术 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及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以杀死肿瘤细胞。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中医治晚期肝癌骨转移

中医治晚期肝癌骨转移 肝癌患者中期会出现什么症状呢?随癌肿的发展,癌肿作用于身体上会有更进一步的体现,主要在于: 肝癌中期症状之肝部疼痛,随着肿瘤的发展,肝区疼痛多会呈现出胀痛和钝痛,肿块增长的速度加快,肝区包膜被牵拉力量更大,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癌结节破裂时,可突然引起剧痛,并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肝癌中期症状之肝硬化,肝硬化发展后期就会产生癌变,临床中肝癌和肝硬化通常难以鉴别,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多提示癌变。 肝癌中期症状之肝脓肿,肝脓肿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和炎症,患者体内白细胞明显有上升趋势,肝脏区域会有叩击痛煳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肝癌中期症状之肝肿大,随着癌肿细胞的逐渐生长,肝区会出现进行性的肿大现象,肿块表现出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王某,男,45岁。患肝炎已2年,初诊为慢性肝炎。于2005年春初检查甲胎火箭电泳为530,甲胎定性对流阳性、扩散阳性,血凝为1:1000,经某医院确诊为肝癌。住院用化疗2个月,火箭电泳上升至14000,因而停用化疗,未行手术,欲求中医保守治疗。

初诊:2005年10月3日在医院中医肿瘤科就诊。张学俊医师主治医师,肝区微胀,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胆红素3.0毫克,丙氨酸转氨酶。此系早年肝受邪伤,初病在气,久延入络,络痹血瘀,与邪毒湿热互凝成癖,结于右胁之下。 治疗方案: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 处方疗程:焦白术、当归、川厚朴等中药材4个疗程 在上术4个疗程后,症状减少,火箭电泳下降到182,甲胎定性对流为(±),精神渐振,又服2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火箭电泳正常,血凝转阴,B超检查未见明显团块。迄今9年来一切正常,患者自述2005的用化疗3个月,此外未用过西药。 肝脏在人体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然而患有肝癌的患者他们的消化器官会严重的受损,在早期是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因此“肝癌患者该怎么吃?”已成为肝癌患者最想了解的一项内容,下面对于肝癌患者的饮食问题,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有关肝癌患者饮食方面的问题。 肝癌患者在饮食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医肿瘤专家表示,肝癌早期的症状出现的不会太明显,然而肝癌中、晚期的病人,或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人,多因血小板减少或食管静脉曲张而发生出血现象,如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因此不要吃过于坚硬和粗纤维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管静脉出血。少吃过热过冷、过于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出血,要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腹胀的病人食物不要过咸,以味淡为好。

转移性肝癌的途径

转移性肝癌的途径 *导读:转移性肝癌是指全身各个器官的原发性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的病症。在中国,原发性的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症状比较接近,而且发病率也相当,所以比较难以区别。如果原发性的癌细胞比较隐匿,在早期比较难以诊断。大多数病例是在原发癌症的术前检查时候发现的。…… 转移性肝癌是指全身各个器官的原发性癌细胞转移到肝脏 的病症。在中国,原发性的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症状比较接近,而且发病率也相当,所以比较难以区别。如果原发性的癌细胞比较隐匿,在早期比较难以诊断。大多数病例是在原发癌症的术前检查时候发现的。几乎全身各个器官的癌细胞都有可能向肝脏转移,主要通过的途径有四种,分别是门静脉转移,肝动脉转移,淋巴路转移以及直接浸润。 *门静脉转移 门静脉转移是原发性癌细胞散播到肝脏的重要途径。凡是血流入门静脉系统的器官,像胃、小肠、结直肠、胰腺等如果发生原发性癌症,都有可以进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也有可能原发性癌细胞有体静脉传至肺部,然后再通过肺扩散到肝部。 *肝动脉转移 任何能够通过血液运行传播的癌细胞,都能够通过肝动脉将原发性的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像如果肺、肾、乳腺、睾丸、卵巢

等部位发生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就容易经由肝动脉散播到肝脏。而且肝脏是比较容易感染癌细胞的器官。 *淋巴路转移 容易通过淋巴路转移的是盆腔或腹腔的癌症,会经淋巴管流至主动脉胖的腹膜后淋巴结,在倒流至肝脏。此外,消化道癌细胞也可以颈肝门淋巴结转移到肝脏。乳腺癌或肺癌也可以通过淋巴路转移,不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胆囊癌严重胆囊的淋巴管,将原发性的癌细胞转移到肝脏。 *直接浸润 如果肝脏附近的器官或组织发生癌变,如胃癌,横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等,癌细胞都可能通过与肝脏粘连直接浸润蔓延到肝脏。另外有责肾脏以及肾上腺癌症是可以直接侵犯肝脏,发生转移性肝癌的。

原发性肝癌术后护理

原发性肝癌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疼痛 2.上消化道出血 3.癌肿破裂出血 5.肝性脑病 4.感染 6.呼吸道管理 7.引流管护理(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及留置导尿) 8.TPN护理 9.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血糖、疼痛评分 2.有无过敏史:青霉素、头孢类、碘剂、食物等 3.个人史:有无吸烟、饮酒 4.心理、社会、精神资料收集 5.排泄系统:大小便是否正常 6.体重、营养状况、进食情况 7.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8.早期症状:肝区疼痛程度、有无放射痛、药物止痛效果;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肝肿大程度;甲胎蛋白血钙水平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血糖、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是否保密治疗 4.病情及主要症状 4.1肝区疼痛程度、有无放射痛、药物止痛效果 4.2有无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3有无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固醇、高钙血症等癌旁综合症表现,及有无发生肺、 骨、脑等转移症状 4.5有无发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出现 5.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CBC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6.影像学检查:CXR、B超、CT、ECT等 7.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生命体征呵氧饱和度、疼痛 3.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4.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5.患者的活动能力 6.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及痰的性质、有效深呼吸咳嗽情况 7.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胆肠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的固定情况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研究表明,腹腔镜肝切除相对于开放式肝切除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第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实施以来,腹腔镜肝切除术从治疗良性疾病发展到治疗恶性肿瘤,从部分肝切除术发展到半肝切除或多段切除。但是受到肝脏血运丰富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本文针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医学治疗标准的不断提高,改善原有外科手术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寻找积极有效的临床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临床职责。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外科手术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开腹手术同样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其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从而使得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腹部手术切口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开展,而腹腔镜肝切除术也得到了发展。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谨慎重视,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高度保障肝脏的基本功能。前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一度受到临床质疑,但随着临床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应用不断增多,其临床价值也不断得到人们的肯定。 1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自1993年Wayand等[1]报道的第一例腹腔镜肝癌局部切除术,到2000年全世界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数量已超过300余例,而肝癌却仅有100多例,发展极为缓慢。同时,对于实施腹腔将肝癌切除术的病例标准相当严格,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对象仅限于病灶位于肝脏边缘或左外叶边缘患者,并在手术中仅对患者肝脏进行局部切除或左外叶切除[2-3]。在国内,最早是周伟平等[4-5]报道的3例腹腔镜肝切除,随后是李朝龙等[6]的4例报道,直到2002年才增加至10例,虽实施手术病例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数量仍较少,且手术实施也大多为良性肿瘤患者,肝癌切除术的实例并不多,这也暗示着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推广尚不广泛。但虽如此,腹腔镜切除术对于肝脏的切除范围却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并由最初的肝缘浅表延伸至半肝或更大范围[7]。可见,临床上对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应用是高度重视的。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应用限制原因有:①技术的限制。技术限制使得该技术发展极为缓慢,控制血管、切割实质肝及阻断肝门等基本操作对于开腹手术来说极为简便,而在腹腔镜下完成则较为困难。②手术安全性保障不够,手术风险较大,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情况,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渗血情况,危险程度较高;③肿瘤的播散及穿刺口的种植问题[8-10]。 2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