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刘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邮编:050051

20多年前,应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技术(全淋巴照射、次全淋巴照射、斗篷野、倒Y 野等)治愈了大量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现在放射治疗依然是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或不能耐受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单纯放疗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愈手段。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单纯放射治疗转变为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目前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是在全身化疗后给予局部野放疗。但放射治疗的设野原则、照射剂量、照射技术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首先,放射治疗是作为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不同于过去扩大野照射作为霍奇金淋巴瘤单独的治疗手段。化疗后放射治疗的靶体积明显缩小,放射剂量也显著降低。近年来先进的放疗技术(3D-CRT、IMRT等)的出现使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二,由于照射范围的缩小,照射剂量的减低使患者对放射治疗耐受性提高。减少了放射相关的远期并发症。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PHL)

大多数LPHL病人初诊时为早期,病变一般局限在一个局部区域(如颈部、腋下等部位),较少累及纵隔。LPHL的治疗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大不同。早期LPHL推荐应用累及野单纯放射治疗。放疗应尽量避免照射未累及的放射敏感组织(如肺、纵隔结构等)以减少近期及远期放疗并发症。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131例ⅠA期LPHL病人,98%获得CR。其中,扩大野(EFRT)单纯放疗组CR率98%,累及野(IFRT)单纯放疗组CR率100%,综合治疗组CR率95%。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全组复发率5%,只有3例病人死亡。毒副反应较轻,而且多发生在综合治疗组,研究建议LPHL应用累计野单纯放疗,放射剂量30-36Gy。如果病变残存,可缩野追加4Gy剂量。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

过去20年预后好的与预后不良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发生了很大改变。联合化疗(常用ABVD方案)后累及野照射的治疗方案已经取代以往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成为预后好的与预后不良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由于过去单纯放疗(扩大野放疗)的远期副作用,单纯放疗已经不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的累及野放疗在靶区大小、照射剂量方面都有所减小,照射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多数单位应用等中心照射技术;CT定位、计算机辅助制定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等。化疗后的累及野放疗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不能化疗的患者,次全淋巴结照射(STNI)仍是早期预后好的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全身化疗后放疗的价值目前仍有争议,但对于化疗前肿瘤巨大或化疗后肿瘤残存的病例一般建议化疗后给予局部追加放疗。照射范围为病变累及区域(累及野)。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

过去霍奇金淋巴瘤单纯放疗照射野采用斗篷野、倒Y野,全淋巴照射、次全淋巴照射。治疗野包括多个淋巴区域(受累和未受累区域)。目前这些治疗野技术已很少用,化疗后放疗常用受累野照射。即使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单纯放疗,照射野也应用局限于受累淋巴区域或肿瘤周围外放一定边界。

常用放射治疗野:

累及野(Involved Field):累及野范围包括临床上受累及的淋巴结区域,结外病变如果没有淋巴结受累,累及野只包括受累器官的受累区域。但淋巴区的概念及淋巴区的边界如何界定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局部野(Regional Field):局部野范围是包括病变累及的淋巴结区加上至少一个相邻临床未受累淋巴结区。结外病变的局部野为受累器官加上周围临床未受累的淋巴引流区。

扩大野(Extended Field):扩大野包括多个累及和未累及的淋巴结区域。常用的扩大野有斗篷野、倒Y野。如果照射膈上及膈下的淋巴区域,采用全淋巴照射(斗篷野+倒Y野)。

如不照射盆腔淋巴区则采用次全淋巴照射(斗篷野+锄形野)。

受累淋巴结野(Involved Lymph Node Field):由于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近些年提出受累淋巴结野的概念。受累淋巴结野只包括化疗前肿瘤(淋巴结)的体积。由于化疗后肿瘤缩小,化疗前肿瘤体积(范围)为CTV,CTV外放1cm形成PTV。有多个研究试图评价这种更小的治疗野的临床可靠性。但由于随访时间较短,尚没有最终结论。目前累及野(IFRT)仍是放化综合治疗时的标准放疗野。

累及野放射治疗的靶区设计技巧:

累及野的照射范围要比斗篷野或倒Y野小,但其缩小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有人提出累及野= 肿大淋巴结或

肿大淋巴结+外放边界,有人认为累及野应

该是受累淋巴结区,但是受累淋巴结区的边

界如何界定?许多人采用Ann Arbor分期的

淋巴结区域的定义(如图1)。将淋巴结区分

别定义为⑴韦氏环;⑵耳前、枕后、颈部和

锁骨上淋巴结;⑶锁骨下淋巴结;⑷纵隔淋

巴结;⑸肺的淋巴结;⑹腋窝和胸部淋巴结;

⑺滑车上淋巴结;⑻脾;⑼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⑽肠系膜淋巴结;⑾盆腔淋巴结;⑿腹

股沟和股三角淋巴结;⒀腘窝淋巴结。然而

图1

这一淋巴结分区定义的目的是为了疾病分

期,而不是针对放射治疗野的设计,这种分

区方案将锁骨上区、锁骨下区以及纵隔区、肺门区分开,而且没有明确每个区域的边界。另外,化疗后肿大淋巴结会明显缩小,那么累及野包括化疗前的范围还是化疗后的范围,特别是纵隔的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肿瘤缩小,原来肿瘤的位置被正常肺组织填充,是照射化疗前的范围?还是化疗后的纵隔淋巴结区域?还是只照射化疗后残存的肿大淋巴结?目前对这些问题还没有非常肯定的答案,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照射野范围的大小。

一般来说,累及野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累及野照射的是一个区域,并非为单一淋巴结。(2)常用的累及野有:单侧颈部区(单侧颈部受累);纵隔区(包括两侧肺门);腋窝区(包括锁骨上和锁骨下区);脾区;腹主动脉旁区;腹股沟区(包括股三角区及髂血管

旁区)。(3)一般情况下累及野应包括化疗前的病变累及区域的范围。但在纵隔巨大肿物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应作为例外对待。这些区域的肿瘤化疗后淋巴结缩小,CT扫描图像很容易区分回缩的肿瘤与周围重要正常组织。这些部位的累及野宽度要参考化疗后的肿瘤范围,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4)锁骨上淋巴结一般看作颈部淋巴结区的一部分。如果只有一侧锁骨上区受累,只照射单侧下颈区(上界到喉)。这样可以减少唾液腺的损伤;如果同时有颈淋巴结受累,照射野应包括单侧全颈区域。(5)累及野的设计采用模拟机定位,根据骨性标志勾画射野边界。纵隔区或腹主动脉旁区建议应用CT模拟定位勾画治疗靶区。(6)化疗前的影像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和范围,化疗后的影像资料对制定放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常见部位霍奇金淋巴瘤累及野设计

单侧颈部/锁骨上区病变:

单侧颈部任何水平的淋巴结受累,有/无锁骨上淋巴结受累。

仰卧位,双手叉腰或放于身体两侧,头尽量后仰,使1/2下颌骨体和耳垂或乳突连线与床面垂直。上界:1/2下颌骨体与乳突或耳垂连线。如果病变局限于锁骨上区,上界可以放在喉上缘。下界:锁骨下1-2cm。外侧界:锁骨外1/3于中1/3交界处。内侧界:a 无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内界为同侧的椎体边缘;若化疗前影像资料显示肿大淋巴结临近椎体,内界应包整个椎体。b 有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内界应包括对侧椎体横突。如果脊髓照射剂量超过40Gy,后野应对脊髓进行铅挡。如果喉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照射20Gy后前野对喉进行铅挡。

双侧颈部/锁骨上区病变:

照射野包括全颈及双锁上区。注意对颈髓及喉进行铅挡。后野也应注意对口腔部位进

行铅挡。

纵隔区病变:

仰卧位,双手叉腰或放于身体两侧。上界:C5-C6,如有锁骨上淋巴结受累上界为喉上缘。颈部照射野范围同锁上淋巴结受累。下界:气管隆突下5cm或化疗前肿瘤下界2cm。两侧界:化疗后的肿瘤外边界外放1-1.5cm。双侧肺门外放1cm。如化疗前肺门淋巴结受累,肺门区外放1.5cm边界。

纵隔合并双侧颈部淋巴结受累,照射野为不包括双侧腋窝的斗篷野,如果是单侧颈部受累,则应对椎体对侧上颈部和喉给予挡铅。由于照射野较大,身体厚度差别较大,应分别计算各个部位的实际照射剂量,或应用楔形板、组织补偿物对放射剂量分布进行修正,也可以用CT模拟定位,计算机辅助设计治疗计划。

腋窝区病变:

单侧腋窝区病变的照射野包括同侧腋窝、锁骨下区、锁骨上区,推荐应用CT模拟定位。仰卧位,双手叉腰或双手上举。上界:第五颈椎上缘或喉下缘。下界:肩胛下缘或化疗前肿瘤下界外放2cm。内界:同侧椎体外缘。外界:要求包全腋窝区。

腹主动脉旁区病变:

上界:第10胸椎下缘或化疗前病变上界外放2cm。下界:腰4椎体下缘或化疗前病变下界外放2cm。侧界:包括椎体横突或化疗后病变边界。推荐应用CT模拟定位,适形放疗技术。

腹股沟区/股三角区/髂外淋巴区病变:

这些区域受累时,整个区域应作为一个区包括在照射野内。上界:骶髂关节中部。下界:小转子下5cm。外侧界:大转子或化疗前病变范围外放2cm。内侧界:闭孔内缘,或化疗前病变范围外放2cm。如果髂总血管周围受累,上界应位于腰4下缘,或化疗前病变上缘外放2cm。推荐应用CT模拟定位,适形放疗技术。

结外霍奇金淋巴瘤的累及野设计:

照射野包括整个器官或病变累及部分。无淋巴结受累,不推荐照射淋巴引流区。结外霍奇金淋巴瘤推荐应用CT模拟定位,靶区采用化疗前肿瘤范围,并给予一定的外放边界。外放边界的大小根据病变部位、体位固定的可靠程度,CT扫描提供影像的清晰程度、器官

的移动度而定。一般,头颈部给1cm的外放边界,胸、腹、盆腔给予2cm外放边界。

放射治疗剂量

初治病例单纯放疗累及野推荐放疗剂量为36-40Gy。如需应用局部野或扩大野,未受累区域推荐放疗剂量为30Gy。综合治疗病例化疗后累及野放疗:化疗后CR/CRu,推荐剂量为20-30Gy,儿童患者21-24Gy,化疗后PR病例推荐剂量为30-40Gy。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新技术

由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治疗范围和治疗剂量都较以前明显缩小,这就要求治疗精度比较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它除了可以精确的给予治疗靶均匀准确的剂量外,还可以很好地保护周围重要器官。例如前纵隔病变,利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给予肿瘤均匀剂量,同时避开心脏、肺等重要器官。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正向或逆向放射治疗计划、高精度数字化直线加速器、电动多叶光栅及必要的质量保证系统实现动态或静态调强放射治疗。尤其对于较小靶区给予较高的剂量或较大且非常不规则的靶区。比如纵隔、腹部和头颈部霍奇金淋巴瘤,可以从调强放疗技术中获益。另外,对于放疗后复发病例的放疗,由于正常组织,特别是脊髓的耐受量受到限制,利用调强放疗可以给予靶区足够的照射剂量,降低重要组织的受照剂量。

霍奇金淋巴瘤7页

病理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1] 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 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

专题研讨·Seminar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in adults William Townsend, David Linch 柳叶刀中文版2014年1月刊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持续在发展。那些具有有利因素的疾病早期患者预后相当好;一系列降低治疗强度的措施,不仅维持良好的预后,而且降低了治疗的远期不良影响。晚期成人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也很好,但是疾病复发率比早期患者高,并且最佳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还未确定。研究者们正着手调查功能性影像在依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时所发挥的作用,以便对预测预后不佳的患者给予高强度的治疗。本文中,作者严格评价了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晚期和复发阶段的治疗,并重点关注治疗的远期效应。 引言 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都可经一线治疗治愈。主要的挑战是在保持优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治疗带来毒副作用,以及改善有不利因素、难治性或复发的患者的存活率。自先前发表相关专题研讨[1]以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处置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PET的使用,对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降低治疗强度,以及复发患者的管理。 流行病学 在英国和美国,霍奇金淋巴瘤的年发病率为2.7~2.8例/10万,英国每年约有1700例新增的确诊病例[2–3]。该疾病更多见于男性,并且发病高峰在年轻成人和60岁以上的人群中[4–5]。过去20年中,其发病率基本保持不变[6–7]。霍奇金淋巴瘤被分为经典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两类[8]。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根据临床表现、累及部位、流行病学和与EB病毒的关系区分的4种亚型(表1);然而,在治疗方面,4种亚型大致相似[8]。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有很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免疫表型和临床病程。对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生理学认识正不断发展[9–11]。 诊断和分期 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多见。超过50%的患者有纵隔肿块,可能没有症状,或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或上腔静脉阻塞[12]。据报道25%的患者有全身症状。发热、夜间盗汗和6个月体重减轻超过10%被归为B症状,这些症状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瘙痒、疲劳和与酒精相关的疼痛等其他症状与预后没有重要相关,因此未被归入B症状。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应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认。对颈部、胸部、腹部和盆部的增强CT扫描可用于疾病分期。18F-FDG PET 功能性影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该疾病的准确分期、放疗界限的确定,还为后续的反应评估提供基线信息。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5%~8%确定骨髓受累,但是在疾病早期骨髓受累率不到1%,因此通常认为不值得采取骨髓活检[13–15]。在疾病的晚期,骨髓受累的发现不会改变治疗,但会影响治疗结束时的再分期过程。18F-FDG PET对局部的骨髓浸润敏感[16],其广泛应用将会减少环钻骨髓活检的数量。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依据的是改良Ann Arbor系统(框表1),分期有助于疾病预后的预测和治疗计划的安排。 预后和风险分层 处于疾病早期(I~IIA)的患者治疗前景非常好,在许多试验中总体存活率超过90%。而对于晚期疾病,总体存活率在75%~90%。在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通常都会根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进展+刘明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刘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邮编:050051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观念的演变 从1832年托马斯.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霍奇金淋巴瘤(HD)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世纪20~60年代,因当时缺乏化学治疗手段,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依靠局部放射治疗,疗效很差,认为霍奇金淋巴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完善,Easson 和 Russel 撰文强调放射治疗可以治愈霍奇金淋巴瘤,Kaplan 和 Rosenberg 通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规范了早期HD放疗技术。人们对HD转移的特点也逐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始做淋巴结预防性照射。70年代以后放疗设备快速发展,随着钴机和直线加速器的出现,大面积不规则照射野应用于HD的治疗,成为早期H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愈率显著提高,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报告I-II期 HD 10年生存率为85%,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报告II期 HD 10年生存率79.75%。当时HD的放射治疗原则是:IA和IIA 期LP和NS型给予次全淋巴照射;IA和IIA期MC 和LD 型及IB、IIB、IIIA病人给予全淋巴照射(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1993)。 20世纪90年代后,挪威(1996)、荷兰(1997)、法国(1999)等国家的学者相继发表文章认为大范围放疗疗效是肯定的,使大多数HD患者可以得到长期生存,但是,长期生存的HD患者的远期(10~15年后)严重并发症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面积照射远期严重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肺、心脏、血管损害以及与放射有关的第二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化学治疗新药不断出现,多药联合化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是一些学者提出建议以综合治疗代替单纯放疗,减小放射野、降低放射剂量。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在不降低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的前提下,降低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心血管疾病、第二原发肿瘤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陆续做了大量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选择最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减少照射剂量和照射靶区。 1.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比较 Specht【1】(1998)荟萃分析全世界23组早期HD临床随机研究(1974例病人),包括预后好和预后不良I-II期HD和极少部分IIIA期。化疗多应用MOPP或MOPP类似方案。其中13组随机研究比较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10年复发率分别为15.8%和32.7%(P <0.0001),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6.5% (P >0.1)。IA期单纯放疗和综合治疗10年复发率分别为20.4%和11%。得出结论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无病生存率,但未提高总生存率。德国GHSG HD7【2】临床研究,643例预后好的临床IA-IIB期患者随机分组,次全淋巴照射组和2周期ABVD方案化疗+次全淋巴照射组,结论是综合治疗优于单纯放疗,其无治疗失败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P=0.05),总生存率无差别。美国Ⅲ期临床研究【3】(J Clin Oncol. 2001)膈上CS IA~IIA期(未做剖腹探查)HD 348例分为两组:次全淋巴照射(STLI)和次全淋巴照射(STLI)+化疗组,结果次全淋巴照射(STLI)组中途因为失败率太高被终止,无治疗失败生存率(FFS)为 81% 和94%,中位随访3.3年,死亡或复发两组分别为34例和10例。 2004年CSCO会议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谭文勇为了探讨ⅠA期霍奇金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1.1惰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毛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内和结外粘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病),淋巴滤泡型淋巴瘤1/11级。 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1.1.1烷化剂类单药化疗 苯丁酸氮芥0.08mg~0.12mg/kg,po /d 或0,4~1.0mg,po,d1,28 天循环,环磷酰胺 (50-100mg,po/d;300mg/m2po,1-5d 和曲磷胺*,联合泼尼松同用。 1.1.2嘌呤核苷酸类单药化疗 克拉屈滨(喷司他丁)(通常4mg/m2i.v.每2周一次)或 氟达拉滨(通常25mg/m2i.v.30 分钟滴注,第1至5天) 1.1.3 COP (CVP) 环磷酰胺400mg/m2 i.v.或p.o.第1至5天 泼尼松100mg/m2 p.o. 第1至5天 长春新碱 1.4mg/m2 i.v. 第1天 每3至4周重复 1.1.4 CHOP 见 1.2.1 含阿霉素的治疗较不积极的方案通常并不延长中位生存期。故选为挽救治疗 1.1.5化放疗联合 1-11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灶区主疗联合COP/CHOP/Bleo化疗比单独病灶放疗有较高的完全缓 解率,低复发率和较长生存期。 1.1.6干扰素a 滤泡型淋巴瘤干扰素a联合化疗或诱导疗后支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增加生存时间 1.1.7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 Rituximab 375mg/m2 i.v. 第1 天 每周重复(4疗程) 可作挽救治疗或联用标准方案化疗(如CHOP)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治疗 *导读:目前,放射治疗和联合化疗可以使80%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随着治愈率的增加,治疗相关的晚期毒性亦明显增加,特别是年轻患者。主要的治疗相关晚期毒性有二次肿瘤(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和心血管疾病(如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冠心病)。……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病例 3-4/10万,而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占恶性淋巴瘤的8% 左右,其发病与EB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典型的病理学改变为巨大的霍奇金和 Reed-Sternberg(HRS)细胞。 目前,放射治疗和联合化疗可以使80%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随着治愈率的增加,治疗相关的晚期毒性亦明显增加,特别是年轻患者。主要的治疗相关晚期毒性有二次肿瘤(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和心血管疾病(如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冠心病)。有报道称:20、30年后患者死于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的风险甚至高于死于疾病本身的风险,所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HL治疗的挑战是如何在维持或进一步提高HL治愈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治疗相关毒性。为此众多研究者在尽量减少化疗周期数、降低放疗剂量或照射范围,以及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 (一)早期预后好的HL 长期以来,扩大野(包括所有受累部位和邻近淋巴结区域,EF-RT)放射治疗被认为是该组患者的标准治疗,但有1/3的患者最终复发,其随后的10年生存率仅60%。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人们 对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了测试:增加放疗剂量或放疗前加入短周期的化疗。众多临床研究均证明:放疗前加入化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减少放疗范围和剂量,将扩大野减为受累野 (IF-RT)放疗。因此目前普遍接受的标准治疗方案是2-4周期ABVD+30Gy IF-RT。因复发率较高,目前暂不推荐单用联合化疗 治疗早期HL。 (二)早期预后不好的HL治疗 放化疗联合被公认为该组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但哪种联合方案最为有效仍存在争议。尽管4周期 ABVD+30 Gy IF-RT被推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5%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15%患者5年内复发,这促使研究者目前正在探索一些更强的治疗方案,包括:Stanford V方案(12周),BEACOPP剂量爬坡方案(BEACOPP Escalated)等。 小编推荐:你对恶性淋巴癌熟悉吗?[详情请看警惕恶性淋巴癌的发生] 防癌多吃这些蔬菜古稀老人练太极对抗胃癌生活中的防癌水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导读: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 在第四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为了给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疗效标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国版)》(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出台。 专家表示: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随着《指南》的出台,对治疗进 行规范,肿瘤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据介绍,中国版的指南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牵头,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内的19位专家,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 合癌症网络(NCCN)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据北大三院血液科主任克晓燕教授介绍,《指南》对非霍 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中国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提供最权威的科学指导。她表示,

中国版指南的推出,不仅解决当前国内诸多指南、共识并存但缺乏权威性的问题,还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在癌症面前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据悉,该指南已被NCCN官方网站收录,全球医生均可参阅。 作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超过100万名患者,每年约有36万名患者因无法救治而辞世。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3.5,每年新发患者约4万5千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呈急速上升趋势。淋巴瘤在男性十大好发恶性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试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根据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应用,以免疫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无论是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还是总生存时间都得到明显延长。作为国际上第一种被证实能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高效且安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用药。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后的注意事项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后的注意事项 恶性淋巴瘤中有一个特别的类型那就是霍奇金淋巴瘤了,它常常出现在青年人的身上,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治疗,很容易就会夺去患者的生命,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伤痛。虽然现在的医疗技术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时候还是以传统的化疗方式,再在化疗上采取放疗。放射治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病进行的治疗,这是通过电离辐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负作用,那么在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后该注意什么呢? 放疗的确会伴有一些副作用,在临床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应与损伤。但是,肿瘤放疗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在尽量避免并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如何彻底消灭肿瘤,从而达到治愈肿瘤、保护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放疗后应注意: 1.食物要少而精:化疗期间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人食量较少.因此食物选择应是高质量蛋白质,高热量食品多样交替,坚持进食,病人因呕吐食物摄入量不够时,可从静脉辅助葡萄糖,氨基酸,蛋白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C能增强细胞中间质功能,是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的第一道屏障.增强全身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增生.许多蔬菜水果,如西红柿,山楂,橙子,柠檬,大枣等,含维生素C比较丰富,应多食用. 3.少食多餐,在三餐之外可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巧克力,面包干,蛋类制品.进餐时避开化疗药物作用的高峰.如静脉化疗最好空腹时进餐.

4.对症调理饮食:饮食中增加一些调味品,使食物味道鲜美,增进食欲.进食后易呛食,可食少渣流食。 以上就是在霍奇金淋巴瘤放射后需要注意的情况,放 射会导致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皮肤脱皮等症状,所以在日常的时候一定要补充相关的营养,食欲不振的时候可以变为少吃多餐,多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有益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ABVD方案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ABVD方案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化疗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方案。国内国外统一使用这个方案治疗霍奇金。 2010年8月新英兰医学发布的德国霍奇金组HD10临床试验报告显示,1-2期病人,无不良预后因素患者经过2-4轮ABVD加累及野放疗后可以达到90%以上的治愈率。意大利进行的对于3-4期霍奇金治疗统计显示ABVD 6-8轮方案也得到了60-80%的治愈率。 霍奇金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少数几种可以彻底治愈的肿瘤之一。 ABVD方案(每四周重复一次) 多柔吡星(阿霉素)第1,15天(红色药水) 博莱霉素第1,15天(容易引起发烧,使用前需做过敏性试验) 长春新碱第1,15天(除中国少数几个城市有这个药外,上海等地多用长春瑞滨,长春地辛等药物代替,效果一样) 氮烯咪胺第1,15天(通常会使用深棕色外套后点滴) 常见的副反应: 1.完全没反应,吃喝照旧。 2.点滴时轻度呕吐,食欲下降,通常两三天即可恢复。3 严重呕吐,极少见!通常是病人心理因素造成,恐惧化疗而呕吐。放松心态会好很多,分散注意力。多数网站夸大了化疗的副作用,ABVD毒性较小!也没有生殖毒性,不影响病人今后生育。4.指尖发麻,是长春新碱等神经毒性药物造成,停药后即可恢复,无需多虑。5.心脏跳动加快,是多柔比星的副作用,停药即可恢复,无需多虑。 远期毒性:对于化疗打的较多的病人,例如8轮ABVD,远期可能会出现心脏问题,这是多柔比星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国际上已经越来越降低霍奇金用药的强度,多数是4-6轮化疗,远期心脏毒性不大,不必多虑。 治疗费用 ABVD药物是第一天和第15天用药,这两次用药为一个疗程。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上海肿瘤医院)为例,每次药物总费用为2800元左右。一个疗程为5600元。全部甲类报销。4,6个疗程分别为2.4万和3.6万,其它地区医院略有浮动,有的医院会加保护心

淋巴瘤指南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 2-氟-2-脱氧-D-葡萄糖(FDG) PET 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1],对国际工作组(IWG)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中融入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术以及18F-FDG PET显像。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被推荐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他分类中的应用尚需进行验证。

为了规范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相关应用推荐见表1。 1.淋巴瘤的诊断和最初分期。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包括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常规的CT显像[2]。研究[3]显示,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分期中的作用高于18F-FDG PET 及增强CT显像。目前,18F-FDG PET显像是HL以及多数侵袭性NHL 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和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4,5]。研究[5]结果还显示:治疗前18F-FDG PET显像可检测出部分常规显像未显示的病灶,改变了

ABVD方案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方案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地一线化疗方案也是最有效地方案.国内国外统一使用这个方案治疗霍奇金.年月新英兰医学发布地德国霍奇金组临床试验报告显示,期病人,无不良预后因素患者经过轮加累及野放疗后可以达到以上地治愈率.意大利进行地对于期霍奇金治疗统计显示轮方案也得到了地治愈率.霍奇金已经成为世界公认地少数几种可以彻底治愈地肿瘤之一.方案(每四周重复一次) 多柔吡星(阿霉素)第天(红色药水) 博莱霉素第天(容易引起发烧,使用前需做过敏性试验) 长春新碱第天(除中国少数几个城市有这个药外,上海等地多用长春瑞滨,长春地辛等药物代替,效果一样) 氮烯咪胺第天(通常会使用深棕色外套后点滴)常见地副反应:.完全没反应,吃喝照旧..点滴时轻度呕吐,食欲下降,通常两三天即可恢复. 严重呕吐,极少见!通常是病人心理因素造成,恐惧化疗而呕吐.放松心态会好很多,分散注意力.多数网站夸大了化疗地副作用,毒性较小!也没有生殖毒性,不影响病人今后生育..指尖发麻,是长春新碱等神经毒性药物造成,停药后即可恢复,无需多虑..心脏跳动加快,是多柔比星地副作用,停药即可恢复,无需多虑.远期毒性:对于化疗打地较多地病人,例如轮,远期可能会出现心脏问题,这是多柔比星药物地副作用,但是国际上已经越来越降低霍奇金用药地强度,多数是轮化疗,远期心脏毒性不大,不必多虑.治疗费用药物是第一天和第天用药,这两次用药为一个疗程.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上海肿瘤医院)为例,每次药物总费用为元左右.一个疗程为元.全部甲类报销.,个疗程分别为万和万,其它地区医院略有浮动,有地医院会加保护心脏等药物,费用略高一些.以上资料为国际最新资料,经霍奇金病友总结.感谢年在上海复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地:外滩号,菲,甲骨文,洪飞等人提供治疗费用信息. 我地副作用超重也超全面,分享一下我地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呕吐:我呕吐不明显,化疗时及化疗后地天早晨空腹时会有呕吐反应,不过这个确实和心理作用关系很大. 、口腔:发炎、溃疡,牙龈疼、舌头疼、口腔溃疡,这是我在开始几轮地化疗中出现地问题,化疗后地第三天开始,整个嘴巴火辣辣地,舌头跟刀割一样,牙龈胀疼,医生给我开了一种叫口洁灵地漱口水,专门是对于化疗后地口腔炎症地,效果很好. 、便秘:开始化疗地时候便秘很厉害,可能是毒素太强,医生给我开了治疗便秘地药,但是不起效,后来就多喝水,每天坚持吃根香蕉,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骨髓抑制、白细胞低:都说化疗后白细胞和肝功能都会有很多影响,后来每次抽血检查肝功都还不错,就是白细胞低地厉害,每次化疗后第四天查血常规白细胞都是一千多,打升白针,据说白细胞地个体差异很大,我是那种特别低地,我也试过一些其他办法,比如吃花生皮、蜂王浆、核桃,但是没什么效果,每次都是只能打针.

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 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 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1]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 性坏死。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 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 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RS50%患者的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EB细胞中可检出99淋巴瘤的发病危险增加。单合子孪生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同胞的发病危险增加相同的免疫异常。)倍, 可能是由于对病因存在相同的遗传易感性和(或 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肿瘤的0.1%~0.2%。年发病率1/10万~4/10万人口,在亚洲较少见。我国上海市1989年统计标准化年发病率1.1/10万人口,在淋巴瘤中占16.5%~22.5%(西方国家为34.6%~51.6%)。男性多于女性(1.3~1.4:1)。发病年龄发达国家呈双峰分布,第1年龄高峰在15~35岁,第2年龄高峰在55岁以后。我国和日本发病无年龄的双峰分布,发病者多为40岁左右。 霍奇金淋巴瘤是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最为常见,其次是纵隔、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病变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通常表现由原发灶沿淋巴道向邻近淋巴结有规律的逐站播散。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部位。 临床表现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1.1 惰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毛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内和结外粘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病),淋巴滤泡型淋巴瘤I/II级。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1.1.1 烷化剂类单药化疗 苯丁酸氮芥0.08mg~0.12mg/kg,po /d或0,4~1.0mg,po,d1,28天循环,环磷酰胺(50-100mg,po/d;300mg/m2po,1-5d和曲磷胺*,联合泼尼松同用。 1.1.2 嘌呤核苷酸类单药化疗 克拉屈滨(喷司她丁)(一般4mg/m2i.v.每2周一次)或 氟达拉滨(一般25mg/m2i.v.30分钟滴注,第1至5天) 1.1.3 COP(CVP) 环磷酰胺 400mg/m2 i.v.或p.o. 第1至5天 泼尼松 100mg/m2 p.o. 第1至5天 长春新碱 1.4mg/m2 i.v. 第1天 每3至4周重复

1.1.4 CHOP 见1.2.1 含阿霉素的治疗较不积极的方案一般并不延长中位生存期。故选为挽救治疗 1.1.5 化放疗联合 I-II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灶区主疗联合COP/CHOP/Bleo化疗比单独病灶放疗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和较长生存期。 1.1.6 干扰素a 滤泡型淋巴瘤干扰素a联合化疗或诱导疗后支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增加生存时间 1.1.7 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 Rituximab 375mg/m2 i.v. 第1天 每周重复(4疗程) 可作挽救治疗或联用标准方案化疗(如CHOP) 1.1.8 异体骨髓移植 一些进展低度恶性淋巴患者大剂量化疗后,HLA相同的骨髓移植可延长生存期,然而此项研究仍在进行中。 1.1.9 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性淋巴瘤(AMLT) 若未播散则需化疗,单药治疗(如苯丁酸氮芥)常有效,联合化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 *导读: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独特的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初 发生于青年人的一组淋巴结,发病常见部位为颈部或者锁骨,随着病情的发展,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会累及其他淋巴结,引起并发症。本病有4种类型,分别是淋巴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耗竭型和混合细胞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混合细胞型。其常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瘙痒、发热、消瘦、淋巴结相应器官功能障碍。霍奇金淋巴瘤如何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独特的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初发生于青年人的一组淋巴结,发病常见部位为颈部或者锁骨,随着病情的发展,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会累及其他淋巴结,引起并发症。本病有4种类型,分别是淋巴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耗竭型和混合细胞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混合细胞型。其常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瘙痒、发热、消瘦、淋巴结相应器官功能障碍。霍奇金淋巴瘤如何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 *1.放疗、化疗治疗法 放疗、化疗治疗法是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首选方法,此方法疗效佳,治愈患者的机率高。目前,在医学上,有三种流行的方案,分别是ABVD方案、StanfordⅤ方案以及BEACOPP方案。ABVD方

案是目前首选的化疗方案,化疗时选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StanfordⅤ方案化疗疗程短,用药剂量大;BEACOPP方案适合II期患者,化疗时选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丙卡巴肼、依托泊甙、强的松。化疗、放疗治疗方法虽治疗效果好,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使患者不育或畸形,因此,不能长期使用此方法治疗,避免过度治疗引起并发症。 *2.单独放射治疗 单独放射治疗是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其中一种方法,适合ⅠA期NLPHL患者。此方法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因此要根据医生指引谨慎选用。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法并不多,患者最好到医院检查,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免得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另外,患者日常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比如预防病毒感染,避免感冒;少接触苯类毒性物质,少接触各种射线;防止自身免疫缺陷疾病;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野设计技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刘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邮编:050051 20多年前,应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技术(全淋巴照射、次全淋巴照射、斗篷野、倒Y 野等)治愈了大量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现在放射治疗依然是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或不能耐受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单纯放疗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愈手段。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单纯放射治疗转变为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目前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是在全身化疗后给予局部野放疗。但放射治疗的设野原则、照射剂量、照射技术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首先,放射治疗是作为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不同于过去扩大野照射作为霍奇金淋巴瘤单独的治疗手段。化疗后放射治疗的靶体积明显缩小,放射剂量也显著降低。近年来先进的放疗技术(3D-CRT、IMRT等)的出现使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二,由于照射范围的缩小,照射剂量的减低使患者对放射治疗耐受性提高。减少了放射相关的远期并发症。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PHL) 大多数LPHL病人初诊时为早期,病变一般局限在一个局部区域(如颈部、腋下等部位),较少累及纵隔。LPHL的治疗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大不同。早期LPHL推荐应用累及野单纯放射治疗。放疗应尽量避免照射未累及的放射敏感组织(如肺、纵隔结构等)以减少近期及远期放疗并发症。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131例ⅠA期LPHL病人,98%获得CR。其中,扩大野(EFRT)单纯放疗组CR率98%,累及野(IFRT)单纯放疗组CR率100%,综合治疗组CR率95%。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全组复发率5%,只有3例病人死亡。毒副反应较轻,而且多发生在综合治疗组,研究建议LPHL应用累计野单纯放疗,放射剂量30-36Gy。如果病变残存,可缩野追加4Gy剂量。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治疗指南2011年5月(第一版) 河南省肿瘤研究院淋巴瘤研究所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淋巴瘤临床治疗协作组

霍奇金淋巴瘤 (一)病理诊断 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LPHD)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NSCHL) -- 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MCCHL) -- 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depleted, LDCHL) -- 淋巴细胞富含型(Lymphocyte-rich, LRCHL) (二)不良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Ⅰ-Ⅳ期,B症状,大肿块,结外病变)--Ⅰ-Ⅱ期 年龄:≥50岁(欧洲协作组,EORTC);≥40岁(加拿大协作组,NCIC) 组织学分类: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加拿大协作组,NCIC) 血沉和B症状:>50mm不伴B症状或>30mm伴B症状(德国协作组、欧 洲协作组, GHSG 、EORTC);>50mm或B症状(加拿大 和美国协作组,NCIC、NCCN) 纵膈肿块:纵膈肿块比例(MMR)>0.33(德国协作组、美国协作组, GHSG、NCCN);纵膈胸廓比例(MTR)>0.35(5、6胸椎水 平)(欧洲协作组,EORTC);纵膈肿块比例(MMR)>0.33 或>10cm(加拿大协作组,NCIC) 淋巴结累及部位:>2个(德国协作组,GHSG);>3个(欧洲、加拿大、 美国协作组,EORTC、NCIC、NCCN) 结外病变:任何累及结外的病变(德国协作组,GHSG) 大肿块:>10cm(美国协作组,NCCN)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及预后

第二章霍奇金淋巴瘤 第五节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目前HL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例分型、预后分组、分期来进行治疗选择,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等综合因素,甚至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方面的因素,最终选择最理想的方案。综合治疗是治疗HL的发展方向,对中晚期HL 单纯放疗疗效不理想,常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复发性、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已较多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初发患者的治疗方案 (一)早期HL 即使是早期HL,患者的一般情况也各有不同,多个临床中心对危险因素有不同的定义,德国HL研究小组(GHSG)通过对膈上肿块﹑结外病变﹑淋巴结累及部位及血沉的综合分析将早期HL分为高危和低危2组,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则通过对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数量﹑全身症状及组织学亚型进行评分将HL早期分为高危(≥9分)﹑低危(1~5 分)和极低危(0 分)Fermé 等[1]根据 EORTC评分对1 538例Ⅰ期或Ⅱ期病变位于膈上的患者进行分组: H8-F组具有较好的预后因素;H8-U组则相反。H8-F组的542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次全淋巴结放疗或3个周期MOPP-ABV(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加累及部位放疗(IF-RT)。 H8-U组的996例患者随机接受以下3项治疗之一:6个周期MOPP-ABV加IF-RT,或4个周期MOPP-ABV加IF-RT,或4个周期MOPP-ABV加次全淋巴结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 H8-F组中,3周期MOPP-ABV联合IF-RT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远高于单用次全淋巴结放疗(98%对74%, P<0.001);10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7%和92%(P=0.001),在H8-U组的3个治疗组间5年EFS率无明显差异,6周期MOPP-ABV联合IF-RT组为84%,4周期MOPP-ABV联合IF-RT组为 88%,4周期MOPP-ABV联合次全淋巴结放疗组为87%;10年OS率分别为88%、85%和84%。因此,化疗联合IF-RT是具有较好预后因素的早期HL治疗标准方案,而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早期HL,4个周期的化疗联合IF-RT应是首选方案。目前,欧洲和美国的多个研究中心一致接受综合治疗[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和氮烯咪胺)联合IF-RT是早期HL的标准治疗方案。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要求规范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诊断 基本检查: 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 行为状态(PS) B症状 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 胸片,B超 颈、胸、腹、盆CT IB、IIB、III、IV期行骨穿 可选: PET/CT 三.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四.治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 累及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 IB、IIB 化疗+累及野放疗 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 IIIB、IVB 化疗±放疗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 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 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 五.放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期累及野放疗 30-36 Gy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a)I-II期无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 b)I-II期大肿块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分析及研究进展_刘勇(1)

临床与病理杂志 J Clin Pathol Res 2015, 35(6) https://www.doczj.com/doc/9a14647488.html, 1180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分析及研究进展 刘勇1 综述 杨海玉2 审校 (江西省人民医院 1. 病理科;2. 临床医学研究所,南昌 330006) [摘 要]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s lymphoma ,H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B 细胞恶性肿瘤,包括经典型HL 和结节性淋巴细胞型HL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病人预后,目前认为针对不同病变分期的HL 病人宜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早期病人主要采用联合物理治疗的方法,通常是短时程联合化疗加低剂量受累淋巴结局部放疗(involved-field radiation therapy ,IFRT)。进展期病人建议接受较长时程化疗或增强化疗,但应尽可能减少治疗毒性反应的发生。高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 ,ASCT)是目前多数复发/难治性HL 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法,但ASCT 治疗失败后仍然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研究方向是将更多有效的新型药物整合到一线治疗方案中,进一步提高HL 病人的生存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化学治疗;病变分期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Hodgkin ’s lymphoma and its advanced research LIU Yong 1, YANG Haiyu 2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2. Institute of Clinical Medicine,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Hodgkin’s lymphoma (HL) is a kind of B-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and the cause of HL remains unknown. HL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disease entities, including classical HL and 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atients prognosis, patients with HL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isease should take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sease a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modality strategies using abbreviated courses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involved-field radiation therapy (IFRT), while those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 receive a longer course of chemotherapy or escalated therapy and should minimize treatment toxicity reaction. High-dose chemotherapy (HDCT) followed by a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 (ASCT)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HL.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drugs for patients who fail with ASC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integrate more effective new drugs into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scheme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Keywords Hodgkin ’s lymphoma (HL); chemotherapy; disease staging 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5–05–05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杨海玉,Email: yanghaiyu@https://www.doczj.com/doc/9a14647488.html,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15.06.059 View this artic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9a14647488.html,/10.3978/j.issn.2095-6959.2015.06.0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