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脉管系统习题

第五章 脉管系统习题

第五章 脉管系统习题
第五章 脉管系统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单项选择题

1.体循环不经过的结构是

A.右心房B.左心室C.肺动脉D.主动脉E.颈外动脉

2.对右心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口周围有二尖瓣B.右心室壁比左心室厚C.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D.有冠状窦的开口E.有上腔静脉的开口

3.心位于

A.胸腔前纵隔内B.胸腔后纵隔内C.胸腔上纵隔内

D.胸腔中纵隔内E.以上均不是

4.右心房有

A.4个肺静脉入口B.肺动脉入口C.心大静脉入口

D.奇静脉入口E.上、下腔静脉入口

5.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入口是

A.上腔静脉口B.下腔静脉口C.冠状窦口D.主动脉口E.左房室口6.冠状窦注入

A.右心室B.右心房C.左心房D.上腔静脉E.左心室7.冠状动脉起自

A.冠状窦B.升主动脉C.主动脉弓D.胸主动脉E.肺动脉8.心肌正常收缩的起搏点在

A.窦房结B.房室结C.房室束D.房室交界处E.心肌

9.关于冠状动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小循环动脉B.是只营养心室壁的血管

C.前室间支来自右冠状动脉D.后室间支来自右冠状动脉

E.均发自主动脉弓

10.关于心率的生理变动,不正确的是

A.儿童较成人快B.女性较男性快C.运动较安静快

D.运动员平时较快E.紧张较平静快

11.心动周期是指

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脏电活动周期C.心房活动周期

D.心室活动周期E.兴奋性变化周期

12.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

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

1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低是在

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减慢充盈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E.等容收缩期末

1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膜腔内负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15.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

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E.乳头肌及腱索的振动

16.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

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E.乳头肌及腱索的振动

17.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

A.每搏输出量B.每分输出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E.心力贮备18.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D.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19.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构成心室的

A.前负荷B.后负荷C.射血分数D.射血量E.静脉回流量20.心室射血的后负荷是指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C.总外周阻力

D.动脉血压E.中心静脉压

21.心率太快,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B.等容舒张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快速射血期缩短E.心房充盈期缩短

22.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

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E.是快反应细胞

23.心肌细胞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是功能合胞体B.肌浆网不发达,贮钙量少C.有自律性无收缩性D.呈“全或无”收缩E.有效不应期长

24.心内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内B.房室交界处C.浦肯野纤维处D.心室处E.左、右束支25.心电图的QRS波群代表

A.心房去极化B.心房复极化C.心室去极化D.心室复极化E.心室收缩26.有关肺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起自右心室B.只有一条肺动脉干C.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E.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7.肺动脉干起始于

A.主动脉弓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右心房28.主动脉弓右侧上方发出的第一条分支是

A.右颈总动脉B.左锁骨下动脉C.头臂干D.左颈总动脉E.右锁骨下动脉29.主动脉起自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E冠状窦30.合成上腔静脉的静脉是

A.左、右锁骨下静脉B.左、右头臂静脉C.左、右颈外静脉D.左、右颈内静脉E.左、右髂总静脉

31.颈内动脉

A.左侧起自头臂干B.营养脑和视器C.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D.颅外分支营养甲状腺E.位于颈外动脉的内侧

32.静脉血不汇入肝门静脉的器官是

A.肝B.胰C.小肠D.脾E.胃

33.不是上肢浅静脉的是

A.头静脉B.贵要静脉C.肘正中静脉D.前臂正中静脉E.肱静脉34.不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是

A.肝门静脉B.肝静脉C.肾静脉D.右睾丸静脉E.髂外静脉

35.有关静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动脉相比,其管壁厚,收缩力强B.静脉内均为静脉血

C.都有向心开放的静脉瓣D.其名称均与伴行动脉相同

E.起始于毛细血管,不断接受属支

36.头静脉

A.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B.沿前臂和臂内侧上行C.起自手掌静脉网桡侧D.注入肱静脉E.是深静脉

37.静脉角位于

A.颈内、外静脉汇合处B.左、右头臂静脉汇合处

C.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D.髂内静脉、髂外静脉汇合处

E.锁骨下静脉与颈外静脉汇合处

38.关于肝门静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收集腹腔内全部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B.收集腹腔内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C.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合成D.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

E.注入下腔静脉

39.下列属于肝门静脉属支的是

A.肝静脉B.肾静脉C.下腔静脉D.卵巢静脉E.肠系膜下静脉40.外周阻力主要与何血管有关?

A.大动脉及中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

D.微静脉及小静脉E.短路血管

41.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E.循环血量的变化

42.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多少B.外周阻力大小C.容量血管的大小

D.大动脉管壁弹性E.循环血量多少

43.下列能使脉压增大的是

A.大动脉弹性减退B.心率加快C.外周阻力升高

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E.每搏输出量减少

44.能使中心静脉压增高的因素是

A.静脉回流量减少B.右心室衰谒C.左心室衰竭

D.静脉血管扩张E.右心室射血能力增强

45.下列不能促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因素是

A.体力活动加强B.心肌收缩力增强C.由平卧位变成立位

D.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E.站立时深吸气

46.下列哪项改变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

A.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47.心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主要作用是

A.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B.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D.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E.使房室交界传导减慢

48.下列关于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错误的是

A.末梢释放胆碱脂酶B.兴奋M受体C.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D.使心率减慢E.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4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A.肝脏血管B.骨骼肌血管C.冠状血管D.脑血管E.皮肤粘膜血管

50.交感缩血管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多巴胺E.降钙素

51.心血管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小脑

52.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时,反射性使动脉血压

A.升高B.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E.不变

53.下列有关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为降压反射B.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C.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D.动脉血压快速降低时,该反射不发挥作用E.平时经常起作用

54.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引起

A.心率减慢B.血压下降C.心肌收缩力增强

D.皮肤和肾脏血管舒张E.骨骼肌血管收缩

55.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加强心肌收缩力B.增加心率C.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

D.加速血液回心E.增加房室传导

56.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药物能

A.降低血压B.减少肾素分泌C.增加外周阻力

D.使血管紧张素Ⅱ增加E.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57.胸导管收集淋巴的范围不包括

A.右上半身B.右下半身C.左上半身D.左下半身E.盆部和腹部58.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是

A.腭扁桃体B.舌扁桃体C.脾D.肝E.胸腺

59.毛细淋巴管起自

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组织间隙E.微静脉

60.关于右淋巴导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右腰干和右肠干合成B.穿主动脉裂孔入胸腔,行于胸主动脉右侧C.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道D.收纳右半身的淋巴

E.收纳右上半身的淋巴

(二)填空题

1.脉管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前者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________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________cm处。

3.在心的外表,分界心房和心室的标志是________ 。

4.右心房上部有________开口,下部有________开口。右心房的出口称________。

5.右心室的入口称________,口周围有________附着;出口称________,口周围有________ 附着。

6.左心室的入口称________,口周围有________附着;出口称________,口周围有________附着。

7.心室收缩,室内压________,房室瓣__________,当室内压超过动脉压时,_________开放,血液射入动脉。

8.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__关闭有关,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__关闭有关。9.每分心输出量=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

10.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11.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速度很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保证__________先收缩__________后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12.上肢浅静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常用于临床静脉穿刺。13.体循环起自___________,止于___________。

14.营养心的动脉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均起自___________。

15.心的静脉主要经___________回流入右心房,它在右心房的开口称___________。16.从主动脉弓上发出的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动脉。17.主动脉根据行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段。

18.临床常用于触摸脉搏的动脉是_________,常用于测量血压的动脉是_________。19.下腔静脉由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汇合而成,注入___________。

20.肝门静脉主要由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合成。

21.大隐静脉起于__________的内侧,经内踝__________方上行,最后注入__________;小隐静脉起自__________的外侧,经外踝_________方上行,最后注入_________。22.我国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范围为_____________,舒张压范围为_____________。2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率及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24.影响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有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吸运动。

25.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__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____、房室传导_________。26.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__________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使心脏_______,血管________,血压下降。

27.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对心血管活动起调节作用的重要激素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28.淋巴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29.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自__________。胸导管起自__________,最后注入__________。30.脾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区。淋巴结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心包腔2.每搏输出量3.每分输出量4.窦性心律5.颈动脉窦

6.静脉角7.危险三角8.收缩压9.舒张压

(四)判断题

1.左心房收集全身的静脉血。

2.正常成年人的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左半心与右半心是

相通的。

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4.心房与心室的收缩是同时进行的。

5.主动脉血压构成右心室的后负荷。

6.主动脉为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三部分。

7.营养心脏的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心室。

8.肘正中静脉为一短干,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9.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端,走行于前臂尺侧。

10.肝门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11.下肢静脉均有丰富的静脉瓣,分浅、深两类。

12.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其属支分布区感染时易逆向感染颅内。

13.一般情况下,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时,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14.大动脉硬化,使大动脉的弹性减弱,导致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15.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大静脉的血压。

16.心脏收缩能力减弱,回心血量减少。

17.肝脏疾病使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有效滤过压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引起水肿。18.心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房室传导加快。

19.当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皮肤、肾等血流量显著减少。

20.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降低血压。

21.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常用作强心药。

22.当淋巴管因各种原因被阻塞时,淋巴回流受阻,可引起组织水肿。

23.淋巴管道内流动着的液体为淋巴液,最终汇入动脉而进入血液循环。

24.脾在正常时在左肋弓下可以触及,前缘有2-3个脾切迹,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25.淋巴管在向心行程中,只有部分淋巴管经过淋巴结。

(五)简答题

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简述体循环的具体途径及功能。

3.当面部、上肢、下肢大出血时,可分别压迫哪些动脉进行止血?

4.门静脉有哪些属支?如何合成?

5.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6.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7.试述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生理作用。

8.淋巴结位置分布特点,有何功能和临床意义?

9.简述胸导管的起始、收纳范围以及注入部位。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与解答第七章

15- 分别绘出以下各序列的图形 )()21 ()()1(n u n x n = )(2)()2(n u n x n = )()2 1 ()()3(n u n x n -= )()2()()4(n u n x n -= )1(2)()5(1-=-n u n x n )()21 ()()6(1n u n x n -= 解 )()1(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a)所示。 )()2(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b)所示。 )()3(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c)所示。 )()4(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d)所示。 )()5(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e)所示。

)()6(n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1(f)所示。 (b) 图5-1 (a) (f) (e) (d) 25- 分别绘出以下各序列的图形 )()()1(n nu n x = )()()2(n nu n x --= )(2)()3(n u n x n -= )()2 1 ()()4(n u n x n --= )()21()()5(n u n x n --= )1()2 1 ()()6(1+=+n u n x n

解  序列的图形如图5-2(a)所示。 x )1(n ) (  序列的图形如图5-2(b)所示。 x ) )2(n ( x )3(n  序列的图形如图5-2(c)所示。 ( )  序列的图形如图5-2(d)所示。 x )4(n ) (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2(e)所示。 ( )5(n ) x  序列的图形如图5-2(f)所示。 ( ) )6(n

(b) 图5-2 (c) (f) (e) (d) 8 -(a) 35- 分别绘出以下各序列的图形 )5 sin( )()1(π n n x = )510cos()()2(π π-=n n x ) 5 sin()65()()3(π n n x n =

操作系统第5章练习题

第5章设备管理 5.1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为什么要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 答:①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②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③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例2】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出的命令,并控制I/O设备工作。 设备控制器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⑴接收和识别命令。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识别这些命令。 ⑵数据交换。指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⑶地址识别。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地址,设备控制器必须能够识别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的地址。 ⑷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控制器应记下设备的状态供CPU了解。 ⑸数据缓冲。由于I/O设备的速度较低而CPU和内存的速度较高,故在控制器中可以设置一缓冲。以缓和I/O设备和CPU、内存之间的速度矛盾。 ⑹差错控制。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例3】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驱动程序是I/O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将接收到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②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递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③发出I/O命令,启动分配到的I/O设备,完成指定的I/O操作。 ④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断类型(正常、异常结束的中断或其他类型中断)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⑤对于设置有通道的计算机系统,驱动程序还应能够根据用户的I/O请求,自动地构成通道程序。 【例4】什么叫设备独立性?怎么实现设备独立性? 答: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逻辑设备名和物理设备名两个概念。在实现了设备独立性的系统中,I/O进程申请设备是以逻辑设备名申请的。 【例5】设备分配算法有哪些? 答: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的分配算法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当有多个进程申请一个设备时,该算法根据进程申请设备的先后次序,将这些进程排列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设备分配程序总是把设备首先分配给队首进程。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3-1 求图3-1所示对称周期矩形信号的傅利叶级数(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 图3-1 解 由图3-1可知,)(t f 为奇函数,因而00==a a n 2 1120 11201)cos(2)sin(242,)sin()(4T T T n t n T n E dt t n E T T dt t n t f T b ωωωπωω-== = =?? 所以,三角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为 T t t t E t f πωωωωπ2,)5sin(51)3sin(31)sin(2)(1111=?? ? ???+++= Λ 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的系数为??? ??±±=-±±==-=ΛΛ,3,1,0,,4,2,0, 021n n jE n jb F n n π 所以,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为 T e jE e jE e jE e jE t f t j t j t j t j π ωπππ π ωωωω2,33)(11111= ++- + -=--Λ 3-2 周期矩形信号如图3-2所示。若:

图3-2 2 T -2- 重复频率kHz f 5= 脉宽 s μτ20= 幅度 V E 10= 求直流分量大小以及基波、二次和三次谐波的有效值。 解 对于图3-2所示的周期矩形信号,其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的系数 ?? ? ??=??? ??== = =??--22 sin 12,)(1112212211τωττωππωτ τ ωωn Sa T E n n E dt Ee T T dt e t f T F t jn T T t jn n 则的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为 ∑∑∞ -∞ =∞ -∞ =?? ? ? ?== n t jn n t jn n e n Sa T E e F t f 112 )(1ωωτωτ 其直流分量为T E n Sa T E F n ττωτ=?? ? ??=→2lim 100 基波分量的幅度为??? ? ? ?= +-2sin 2111τωπE F F 二次谐波分量的幅度为??? ? ? ?= +-22sin 122τωπE F F 三次谐波分量的幅度为??? ? ? ?=+-23sin 32133τωπE F F 由所给参数kHz f 5=可得

解剖学脉管系统

护理学专业 电大分校 课程辅导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脉管系统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房与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和_______。 2.心传导系由_______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及蒲肯野纤维网。 3.主动脉根据其行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段。 4.主动脉弓凸侧发出的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动脉。 5.腹腔干由_______动脉发出,其分支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动脉。 6.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动脉,卵巢动脉起自_______动脉,子宫动脉起自_______动脉。 7.上腔静脉由_______和_______汇合而成。在注入右心室之前有_______静脉注入。 8.上肢浅静脉较为恒定的主干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静脉。 9.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静脉。 10.脾位于_______,其长轴与第_______肋一致,脾肿大时临床触诊的标志是_______。 11.中等动脉管壁的膜与中膜的交界处有一层连续的弹性蛋白膜称为_______,膜上有_______。 12.在人类,根据淋巴器官所发生的时间和功能,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13._______是脾白髓向红髓移行的区域,其结构疏松,含大量的________和一些T、B细胞。 14.淋巴结副皮质区又称_______,位于皮、髓质交接处,主要由_______组成。 15.当受到抗原刺激后,淋巴结的浅层皮质可出现大量的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密集而成的球状

操作系统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设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从下述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1)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2)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3)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4)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2、从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叙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1)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原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2)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3)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4)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3、通道是一种特殊的(A),具有(B)能力。主机的CPU与通道可以并行工作,并通过(C)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A:(1)I/O设备;(2)设备控制器;(3)处理机;(4)I/O控制器 B:(1)执行I/O指令集;(2)执行CPU指令集;(3)传输I/O命令;(4)运行I/O进程C:(1)I/O指令;(2)I/O中断;(3)I/O指令和I/O 中断;(4)操作员 4、在I/O 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在OS中主要依靠(B)功能。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C)功能实现的。 A:(1)提高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 (4)提高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吃呢高度 B,C:(1)设备分配;(2)缓冲管理;(3)设备管理;(4)设备独立性;(5)虚拟设备5、磁盘属于(A),其信息的存取是以(B)为单位的;磁盘的I/O控制主要采取(C)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D)方式。 A:(1)字符设备;(2)独占设备;(3)块设备;(4)虚拟设备 B:(1)位(bit)(2)字节(3)帧(4)固定长数据块 C、D:(1)程序I/O方式;(2)程序终端;(3)DMA;(4)Spooling 6、在程序I/O方式中,对于输出设备,准备就绪是指(A)。 A:(1)输出缓冲区已空;(2)输出缓冲区已有数据;(3)输出设备已开始工作; (4)输出设备已收到I/O指令 7、在利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时,其通道速率为9.6kb/s (b为bit)。如果在通信接口中仅设置了一个8位寄存器作为缓冲寄存器,这意味着大约每隔(A)的时间便要中断一次CPU,且要求CPU必须在(B)时间内予以响应。 A,B:(1)80μs (2)0.1ms ;(3)0.8ms ;(4)1ms ;(5)8ms 8、假定把磁盘上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单缓冲区中的时间T为100μ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为50μ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C为50μ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A);如果将单缓冲区改为双缓冲区,则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B)。 A,B:(1)50μs;(2)100μs;(3)150μs ;(4)200μs; (5)250μs 9、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A)的能力;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A:(1)串行操作;(2)并行操作;(3)控制操作;(4)中断操作

操作系统习题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死锁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A 7.B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三、判断题 1.[题解]是。 2.[分析]限制共享资源互斥使用后仍可能引起系统死锁,可举例说明。例如,教材中五个哲学家问题,采用了PV操作来保证共享资源的互斥使用,但还是发生了循环等待,且这种等待永远不能结束,引起了死锁。所以,资源的互斥使用不能保证系统不会死锁。 [题解]否。 3. [分析]若任何一个进程在申请新资源前总是先归还已得到的资源,则任何进程都不会发生“占有且等待资源”的情况。也就是说,这种资源分配策略能破坏形成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故可防止死锁。 [题解]是。 四、填空题 1. 保持申请,循环等待 2 死锁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恢复 3.预防 4.预先分配策略,有序分配 5.不安全 6.银行家 7.安全 8.重新启动、终止进程、剥夺资源、进程回退 9.循环等待 10.预先分配 五、综合计算题 1. 死锁是因竞争资源而引起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由于多个并发进程共享系统的资源,如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一种僵局,即系统中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期地等待永远不会发生的条件,在无外力的干预下,这些进程都不能向前推进,我们称之为死锁。死锁不仅在两个进程之间发生,也可能在多个进程之间,甚至在系统全部进程之间发生。当死锁发生时,一定布一个资源被无限期地占用而得不到释放。 "饿死"是指系统中的每个资源占用者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释放它所占用的资源,但是仍然存在申请者永远得不到资源的现象。因此,在操作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如何防止"死锁",还要考虑如何避免"饿死"。 2. 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所以,死锁是由于系统中多个进程所共享的资源不足以同时满足需要时,引起对资源的竞争而产生的。但竞争资源不一定都会产生死锁,因为只要进程推进顺序合法,就不会产生死锁。 3. ①T 0时刻是安全状态,因为可以找到一个安全的序列(P 4 ,P 5 ,P l ,P 2 ,P 3 )。 ②不能分配。因为所剩余的资源数量不够。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一、简述肺循环和体循环的途径? 体:左心室主动脉动脉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及心脏的冠状窦右心房肺: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二、试述主A的起始,行程和分段?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沿脊柱的左前方下降,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腹腔,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以右侧第2胸肋关节和第4胸椎体下缘为界,将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以膈肌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三、临床测血压,触摸脉搏的常用部位分别在哪里,分别是什么动脉?肱动脉,在肘窝的内上方,肱二头肌贱内侧搏动较为明显,是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触摸脉搏的血管是桡动脉,在绕腕关节上方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可触到其搏动,是临床诊脉的常用位置。 四、试述营养胃的血管,甲状腺的血管?胃;胃左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营养甲状腺: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来自甲状颈干的甲状腺下动脉。 五、试述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头颈部——颈总动脉上肢——锁骨下动脉胸腔——胸主动脉腹腔——腹主动脉盆腔——髂内动脉下肢——髂外动脉 六、心脏本身的V 血经何具体途径送到肺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A血又经何具体途径营养心脏本身?心脏本身的静脉血—冠状窦—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本身 七、脑脓肿患者,给其服用抗菌素,抗菌素经和具体途径到达患处?口服药物经胃肠的静脉吸收—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1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脑2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脑} 八、光线到达视杆、视锥C所穿经的层次结构有哪些?光线—角膜—前房—瞳孔—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视杆、视锥细胞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设备管理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设备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因此每一时刻()作业启动它。 A.可以有任意多个 B.能限定几个 C.至少能有一个 D.至多能有一个 2.启动磁盘后,对磁盘读/写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A.逻辑记录 B.物理块 C.数据项 D.字符 3.用户程序中用()来提出使用设备的要求可以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 A.绝对号 B.相对号 C.设备类绝对号 D.设备类相对号 4.对移动臂磁盘来说,在执行信息传输时把移动臂移到指定柱面所花费的时间称()时间。 A.寻找 B.延迟 C.传送 D.读/写 5.在磁盘执行信息传输操作所需花费的时间中,()时间是与信息所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无关的。 A.传送 B.延迟 C.寻找 D.旋转 6.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 B.传送 C.延迟 D.寻找 7.对磁盘进行旋转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 B.传送 C.延迟 D.寻找 8.假定在磁盘格式化时把每个盘面划分成大小相等的10个扇区,磁盘的转速为20 毫秒/圈,则传送一块信息所需的时间为()毫秒。 A.2 B.1 C.20

D.10 9.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时,若采用()调度算法则必须考虑移动臂的移动方向。 A.先来先服务 B.最短寻找时间优先 C.电梯 D.扫描 10.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输操作是由通道执行通道程序来完成的,通道程序是由若干()组成的。 A.通道命令字 B.通道地址字 C.通道状态字 D.通道控制字 11.通道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中。 A.CAW B.CCW C.CSW D.PSW 12.通道完成一次输人输出操作后,以()方式请求中央处理器进行干预。 A.条件码 B.I/O中断 C.转移指令 D.外部中断 13.启动外围设备之前应根据用户要求组织好通道程序,通道程序应由()来组织。 A.编译系统 B.应用程序 C.操作系统 D.服务程序 14.通道程序是由操作系统()生成的。 A.根据源程序中的读/写语句 B.为用户分配设备时 C.把被选中的作业装人主存时 D.按程序执行中的I/O要求 15.SPOOL技术是一种实现虚拟()的技术。 A.处理器 B.存储器 C.设备 D.程序设计 16.SPOOL系统克服了()利用率低的缺点。 A.处理器 B.主存空间 C.独占设备 D.共享设备 17.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用()的技术。 A.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五章 3. 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a.字节多路通道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低、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字节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具体而言,当第一个子通道控制其I/O设备完成一个字节的交换后,便立即腾出字节多路通道(主通道),让给第二个子通道使用;当第二个子通道也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又依次把主通道让给第三个子通道使用,以此类推。转轮一周后,重又返回由第一个子通道去使用主通道。 b.数组选择通道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通道被某台设备占用后,便一直处于独占状态,直至设备数据传输完毕释放该通道,故而通道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连接多台高速设备。 c.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其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高、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因而既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 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是增加通道。换言之,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这种多通路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该瓶颈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即不会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而使设备与存储器之间无法建立通路进行数据传输。 6.试说明I/O控制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 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尽量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使主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数据处理任务。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 有四种I/O控制方式,即程序I/O控制方式、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控制方式及I/O通道控制方式。 8.试说明DMA的工作流程。 以从磁盘读入数据为例来说明DMA方式的工作流程: 当CPU要从磁盘读入一数据块时,便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入DMA 控制器的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需发送本次要将数据读入的内存起始目标地址,该地址被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存地址寄存器MAR中;本次要读的字(节)数则送至DMA控制器的数据计数器DC中。另外,还需将磁盘中数据读取的源地址直接送到DMA控制器的I/O控制逻辑上。然后,启动DMA控制器进行数据传送。此后,CPU便可去处理其它任务,而整个的数据传送便由DMA控制器负责控制。当DMA控制器已从磁盘中读入一个字(节)的数据,并送入

信号与系统:习题Ch5

`Exercise Ch. 5 5.1. (a) ]1[)2 1(][1-=-n u n x n ∑+∞-∞=-=n n j j e n x e X ][)(ωω ω ωωωj j j n n j e e e e ---+∞=---==∑5.01)5.0(11 5.3. (a) ][21)(21)43sin()462()462()43()43(ππππππππππ+-++-+-=-=+n j n j n j n j e e j e e j n ,2614/1l j a e j a +=-=π l j a e j a 614/12 +---==π ??? ? ?++??? ??--=<≤-??? ??-++??? ??---=??? ??-=-+∞ -∞=-+∞-∞=∑∑33)(2323622)(4/4/4/4/πωδππωδππωπππωδπππωδππωδπππωππωj j j l j j k k j e j e j e X l e j l e j k a e X 时 5.4. (b) ???≤<--≤<=0 ,20 ,2)(2ωππωωj j e X j ?-=ππωωωπ d e e X n x n j j 2)(21][ ]22[210 0 ωωππωπ ωd je d je n j n j ??+-=- ]11[1n e n e n j n j -+--=-πππ ]2sin 2sin [22/2/n j e n j e n n j n j πππππ?+?-= - )2 (sin 42n n ππ-= 5.10. From the table 5.2, ωωωj n j n n j n e e e X n u --∞=-=??? ??=?→←??? ??∑)(1121)(][2121 0F From the table 5.1, 2212121))(1()()(11][21ωωωωj j j n e e j j e d d j n u n -----=??? ? ??-?→←??? ??F 2)2(2ωωj j e e ---= Let ω = 0, 2|)2(2|)(020=-==--=ωωω ωω j j j e e e X

操作系统第5章习题

第五章习题 1、设有8页的逻辑地址,每页有1024B,它们被映射到32块的物理存储区中。那么,逻辑地址的有效位是 ( 13 )位,物理地址至少( 15 )位 页内偏移量10 因为2^10=1024 2^3=8 有效位=10+3 2^5=32 物理地址至少为10+5 2、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A、界地址保护 B、程序代码保护 C、数据保护 D、栈保护 3、某虚拟存储器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使用LRU页面替换算法,考虑下面的页面访问地址流: 1、8、1、7、8、 2、7、2、1、8、 3、8、2、1、3、1、7、1、3、7 假设内存容量为4个页面,开始时是空的,则页面失效次数是( 6) 4、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A、相同 B、随作业长度变化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可以不同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5、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A、不要求将作业装入到内存的连续区域 B、不要求将作业同时全部装入到内存的连续区域 C、不要求进行缺页中断处理 D、不要求进行页面置换

6、采用分段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64K ) 7、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页面的大小与可能产生的缺页中断次数()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成固定比例 8、在某系统中采用基址、限长寄存器的方法来保护存储信息,判断是否超界的判别式为( L>L'≥0 ) 9、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 A、减少 B、增加 C、无影响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0、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内存等分成(页),程序按逻辑模块划分成若干(段) 11、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理论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12、(FIFO )页面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现象 13、在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A、单用户连续分配 B、可变式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

信号和系统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与量化 5.1 试证明时域抽样定理。 证明: 设抽样脉冲序列是一个周期性冲激序列,它可以表示为 ∑∞ -∞ =-= n s T nT t t )()(δδ 由频域卷积定理得到抽样信号的频谱为: [])()(21 )(ωδωπ ωT s F F *= ()[]∑∞ -∞ =-= n s s n F T ωω1 式中)(ωF 为原信号)(t f 的频谱,)(ωδT 为单位冲激序列)(t T δ的频谱。可知抽样后信号的频谱)(ωs F 由)(ωF 以 s ω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后再与s T 1相乘而得到,这意味着如果 m s ωω2≥,抽样后的信号)(t f s 就包含了信号)(t f 的全部信息。如果m s ωω2<,即抽样 间隔m s f T 21 > ,则抽样后信号的频谱在相邻的周期内发生混叠,此时不可能无失真地重建原信号。 因此必须要求满足m s f T 21 ≤ ,)(t f 才能由)(t f s 完全恢复,这就证明了抽样定理。 5.2 确定下列信号的最低抽样频率和奈奎斯特间隔: (1))50(t Sa (2))100(2 t Sa (3) )100()50(t Sa t Sa + (4))60()100(2 t Sa t Sa + 解:抽样的最大间隔m s f T 21=称为奈奎斯特间隔,最低抽样速率m s f f 2=称为奈奎斯特速率,最低采样频率m s ωω2=称为奈奎斯特频率。 (1))]50()50([50 )50(--+? ωωπ u u t Sa ,由此知s rad m /50=ω,则π 25 = m f , 由抽样定理得:最低抽样频率π 50 2= =m s f f ,奈奎斯特间隔50 1π == s s f T 。 (2))200 1(100 )100(2 ω π - ? t Sa 脉宽为400,由此可得s rad m /200=ω,则π 100 = m f ,由抽样定理得最低抽样频率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7.试比较缺页中断机构与一般的中断,他们之间有何明显的区别? 答:缺页中断作为中断,同样需要经历保护CPU现场、分析中断原因、转缺页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恢复CPU现场等步骤。但缺页中断又是一种特殊的中断,它与一般中断的主要区别是: ( 1)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信号。通常,CPU都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去检查是否有中断请求到达。若有便去响应中断;否则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而缺页中断是在指令执行期间,发现所要访问的指令或数据不在内存时产生和处理的。 (2)一条指令在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例如,对于一条读取数据的多字节指令,指令本身跨越两个页面,假定指令后一部分所在页面和数据所在页面均不在内存,则该指令的执行至少产生两次缺页中断。 8.试说明请求分页系统中的页面调入过程。 答:请求分页系统中的缺页从何处调入内存分三种情况: (1)系统拥有足够对换区空间时,可以全部从对换区调入所需页面,提高调页速度。在进程运行前将与该进程有关的文件从文件区拷贝到对换区。 (2)系统缺少足够对换区空间时,不被修改的文件直接从文件区调入;当换出这些页面时,未被修改的不必换出,再调入时,仍从文件区直接调入。对于可能修改的,在换出时便调到对换区,以后需要时再从对换区调入。 (3)UNIX 方式。未运行页面从文件区调入。曾经运行过但被换出页面,下次从对换区调入。UNIX 系统允许页面共享,某进程请求的页面有可能已调入内存,直接使用不再调入。 19.何谓工作集?它是基于什么原理确定的? 答:工作集:在某段时间间隔里,进程实际所要访问页面的集合。 原理:用程序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的行为作为程序在将来某段时间内行为的近似。 24.说明请求分段式系统中的缺页中断处理过程。 答:在请求分段系统中,每当发现运行进程所要访问的段尚未调入内存时,便由缺段中断机构产生一缺段中断信号,进入操作系统后由缺段中断处理程序将所需的段调入内存。缺段中断机构与缺页中断机构类似,它同样需要在一条指令的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以及在一条指令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段中断。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5、实现虚拟存储需要哪几种关键技术? (1) 动态地址重定位技术; (2) 离散的存储分配技术; (3) 中断技术; (4) 请求调入技术和置换技术。 9、何谓固定分配局部置换和可变分配全局置换的内存分配策略? (1) 固定分配局部置换: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如果在进程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缺页,则只能从分配给该进程的n个页面中选出一页换出,然后调入新的一页。 (2) 可变分配全局置换:先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块数目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如果在进程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缺页,则从OS所保留的空闲物理块中取出一块,分配给该进程,或者在所有进程的全部物理块中,按算法选出应换出的页面,将其换出,空出一块来,调入新的一页。 13、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在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并比较所得结果。 M=4,缺页次数:10;缺页率:10/12 18、在请求分页系统中,产生“抖动”的原因是什么? 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在内存与外存之间频繁调度,以至于调度页面所需时间比进程实际运行的时间还多,此时系统性能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颠簸或抖动。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分配给进程的物理块数太少,不能满足进程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2) 页面淘汰算法不合理; 21、试说明如何利用“L=S”准则来调节缺页率,以避免抖动的发生。 从系统启动开始,每当要创建新进程或要为现有进程分配新空闲块时,就计算L 值和S值。若L>S则,可以进行上述工作;当L值接近S值时,只能换页。 1

系统解剖学脉管习题

脉管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大循环 2、小循环 3、侧支循环 4、卵圆窝 5、隔缘肉柱 6、三尖瓣复合体 7、二尖瓣复合体 8、左纤维三角 9、右纤维三角 10、窦房结 11、房室结 12、心包横窦 13、心包斜窦 14、危险三角 15、静脉角 二、填空 1、脉管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四部分构成,淋巴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2、心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形,心尖朝向方,由构成:心底朝向方,主要由和小部分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 3、心传导系统由、、、、、 和组成。 4、室间隔可分为和两部分,后者分为后上部和前下部,后上部位于和之间称房室部,而前下部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称部。 5、心纤维性支架包括、、、、、三尖瓣环、、、瓣膜间隔等。 6、主动脉可分为、和三段。主动脉弓凸侧缘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分别是、和。 7、供应甲状腺的动脉有和,它们分别来自和。 8、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等。脑膜中动脉起自,经入颅,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9、锁骨下动脉左侧起于,右侧起自,其主要分支有、和等。 10、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有、、,不成对脏支包

括、、和。 11、胃的供血动脉有、、、、和。 12、髂内动脉的壁支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脏支包括、、、、。 13、全身最长的浅静脉是,其属支有、、、和。 14、肝门静脉多由和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等。 15、全身的淋巴干包括、、、、、、 、和共九条。 16、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胸椎下缘高度起自,经 进入胸腔。胸导管收集、、、、和的淋巴,最终注入。 三、单项选择题 1、脉管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 A.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B.心、动脉、静脉 C.心血管系和静脉回流的辅助管道——淋巴管 D.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2、肺循环起于()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房 E.右心室 3、体循环终于() A.全身各部毛细血管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房 E.右心室 4、心的位置() A.位于胸腔内 B.长轴与身体中轴基本一致

操作系统原理-第五章 存储管理习题

5.3 习题 5.3.1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分页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是通过( )完成的. A.页表(页表寄存器) B.快表 C.存储键 D.索引动态重定 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 B、重定位 C、物理化 D、逻辑化 3.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紧凑技术可以()。 A.集中空闲区 B.增加主存容量 C.缩短访问时间 D.加速地址转换 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 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 C.提高CPU效率 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 5.存储管理方法中,( )中用户可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区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6.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称为()。 A.地址分配 B.地址映射 C.地址保护 D.地址越界 7.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A.始地址从小到大排序 B.始地址从大到小排序 C.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 D.块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 8.下面最有可能使得高地址空间成为大的空闲区的分配算法是()。 A.首次适应法 B.最佳适应法 C.最坏适应法 D.循环首次适应法 9.那么虚拟存储器最大实际容量可能是( ) 。 A.1024K B.1024M C.10G D.10G+1M 10.用空白链记录内存空白块的主要缺点是()。 A.链指针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B.分配空间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拉链时间 C.不好实现“首次适应法” D.不好实现“最佳适应法” 11.一般而言计算机中()容量(个数)最多. A.ROM B.RAM C.CPU D.虚拟存储器 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A.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 B.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