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44323408

课程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252 讲课学时:252 实验学时: 0

学分:14

适用对象: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先修课程:入学前声乐表演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声乐》是高师音乐表演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性质是必修课,目的和任务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 声乐方向学生, 在一、二年级必修课的基础上, 进行较系统全面的训练, 加深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 提高歌唱的技能技巧, 较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中型及较大型的作品, 初步掌握一般的声乐教学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在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素质教育总要求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认真学习中外优秀声乐文化,鼓励不同流派的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为发展我国师范声乐艺术教育做出贡献。

2、注重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中外优秀声乐作品为教材。对现代声乐技术的新成果,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积极采用新的优秀声乐教材,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3、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必须根据本大纲的规定,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每学年、每学期的授课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作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步骤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训练。

4、坚持声情并茂、艺术和技术统一的原则。教学中即重视声音的基本功的训练,又重视演唱的全方位训练,使学生既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法又善于表达歌曲的内容、风格和感情,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5、采用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以及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师生相互尊重,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的歌唱审美观和正确的声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技术、艺术及心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掌握真正科学的符合自己生理特点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252课时)

三年级

1.在统一声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不断的扩展音域。

2.具有教好的控制和运用气息进行歌唱的能力。

3.歌唱的共鸣问题基本解决,具有一般的控制音量,变化音色的能力。

4.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较准确的表现歌曲的内容、风格。

曲目数量:

练声曲:4 ~ 6首

中国歌曲:10 ~ 12首

外国歌曲: 6 ~ 8首

四年级

1.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了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

2.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初步具有舞台演唱的能力,较完整的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能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

3.通过课堂学习和教学实习,初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及鉴别声音正误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掌握青少年的声音特点,变声期嗓音的保健和正确训练等有关中小学生歌唱教学的知识。

曲目数量:

练声曲:酌情选用。

中国作品:10 ~ 12首

外国作品: 6 ~ 8首

声乐主修的要求:

在声乐方向要求的基础上,更系统全面的掌握声乐的理论知识,较全面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

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包括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创作歌曲、民歌等。具有舞台独唱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塑造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

通过课堂学习和教学实习,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能鉴别声音的正误并拿出适当的处理方法。

对于男、女各个声部的声音特点及训练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具有独立进行声乐教学的能力,进行单独的、集体的声乐训练。

曲目数量:

练声曲:酌情选用。

中国作品:每学年完成12 ~ 16首

外国作品;每学年完成8 ~ 10首

曲目与进度: 1.每学期

男、女各个声部均有必唱曲目6首及自选曲目若干。必唱曲目按照年级,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中外不同风格、程度的声乐作品构成。必唱曲目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程度。〈后附必唱曲目〉

2.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必唱曲目3首,自选曲目5~6首。〈各年级不同〉自选曲目的程度不得低于

必唱曲目。

四、实践环节:

舞台艺术实践教学,发声方法训练,舞台表演训练,毕业时举办独唱音乐会。

六、考核方式:

1.期中考查:由任课教师组织本班进行,每人单独演唱歌曲一首。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

2.期末考试:各年级学生均单独演唱歌曲二首。主修生三年级演唱歌曲三首,四年级演唱歌曲四

首。成绩由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评定。

3.各学期考试曲目不得重复,否则视为作弊。

4.毕业考试:基础声乐结业考试及方向生声乐考试演唱歌曲二首。主修生毕业考试举办个人独唱

音乐会。成绩评定同上。

评分:

声乐成绩的考核采用百分制。60为及格线。60~78为及格;78~89 为良好;90以上为优秀。成绩评定根据以下几方面:

1.发声方法:包括歌唱的喉咙状态;呼吸状态;共鸣腔的运用以及以上三者配合是否平衡;演

唱者的嗓音条件等。

2.音乐表现:包括作品的音乐风格是否准确;音乐形象的把握;情感的运用;声音的运用;语

言的运用;演唱者表现出的音乐修养等。

3.作品程度:包括歌曲的音域;音区的高低;乐句的长短;音准的难易;节奏、吐字;作品所

刻画的音乐形象的深度等。

4.歌唱气质:包括演唱者的歌唱形象、仪表;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具有艺术表现力

等。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介绍: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中国作品1~4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外国作品1~4册同上

《民族声乐教学曲选》上、下册同上

《意大利歌曲集》同上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1~3册春风文艺出版社

《西洋歌剧咏叹调》男、女、高、中共4册

参考书目(及参考杂志)介绍: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黎信昌山西教育出版社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郭祥义山西教育出版社

《训练歌声》[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上海音乐出版社

《声乐语言艺术》余笃刚湖南文艺出版社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合唱与指挥 英文名称:Chorus and Conduction 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 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和声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合唱与指挥》是我校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一门限定选修课。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合唱知识、合唱训练与指挥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合唱作品的排练,培养学生的合唱演唱和指挥多声部合唱歌曲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合唱训练的技能技巧以及合唱团的组建、排练、演出等组织能力,为学生今后胜任音乐治疗临床中音乐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其它相关的音乐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需学完基本乐理,具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声乐与和声的基础。同时,该课程也为日后学习音乐教学法、打击乐、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等课程提供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该课程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按照要求演唱不同风格、规模与难度的合唱作品,能正确排练、指挥各种中小型合唱作品,掌握管理合唱队(团)的基本方法。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通过接触和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2.知识目标 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本方法;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与训练、演出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胜任音乐治疗临床中各种音乐演唱活动的设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数】【适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学时数】72 【编写日期】2014年12月1日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本课程是为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声乐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舞台演唱和理论实践经验。 课程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做到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对声 音好坏有一定分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歌曲的能力。对歌唱的把握准确,以情带声,声请并茂。 提供一定的舞台表演机会,提高学生独立演唱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并有具备初步的课研能力。 2.技能与方法 教学实践中可综合采用教师讲授、范唱、学生间观摩交流总结、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等 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校师范方向的定位及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可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师范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主要通过专业技能地培养、歌唱艺术的感染,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分辨声音的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声音,找到解决问题的 办法。 本课程的难点:音域的扩展,结合各种共鸣腔加上气息支持,逐步使音域向外扩展,能 自如地表现各类曲目。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 主要内容:歌唱的发声器官 (1)呼吸器官 (2)发声器官 (3)共鸣器官 (4)吐字器官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歌唱者的“乐器”,并了解它的功能与构造。 重点、难点:熟练记忆歌唱的发声器官的功能与构造。 (二)歌唱的呼吸 主要内容:几种常见的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3)胸腹式呼吸 教学要求:能基本掌握横隔膜的运用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重点、难点:1,横膈膜的正确运用。2,气息的控制 (三)歌唱的共鸣 主要内容:共鸣腔体的分类、歌唱共鸣的原理、共鸣如何在歌曲中运用、共鸣的运用与声区的关系 教学要求: 1,高位置声音的安放。2,共鸣腔体的积极与松驰。 重点、难点:头腔共鸣 (四)歌唱的语言及咬字吐字 主要内容: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咬字吐字的基本要领 教学要求:1,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语意表达。2,通过元音、辅音、吐字咬字的训练,使发声位置得到安放正确。 重点、难点:元音的正确发声 (五)歌唱的艺术表现 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感受、联想和内心视觉;语调、语气和语势;感情色彩与音色力度 教学要求:在完整表现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再创作作品。 重点、难点:作品细节的处理 (六)歌唱常唱毛病及纠正 主要内容:歌唱表演中的不良习惯、歌唱发声中的不良习惯、歌唱观念上的误区 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歌唱常见的毛病,并知道其纠正方法 重点、难点:正确声音观念的培养与歌唱肌肉记忆训练 (七)嗓音保健与疾病防治 主要内容:嗓音保健、嗓音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声乐艺术发展史专题

《声乐发展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声乐发展史专题研究 课程编号:040102147 教学对象:研究生 预修课程: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开课单位:鲁迅艺术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声乐艺术发展史从声乐发展史的角度,对西方声乐和中国声乐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对各种唱法都进行过认真的艺术实践。 2、千百年来中外声乐发展的历史,就是和各种唱法彼此竞赛、互相取长补短的艺术实践过程,任何一种唱法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进而得到声乐家和声乐爱好者的认同。 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声乐史及中国声乐史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并把握欧洲声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探究美声传统教育理念之精髓及蕴含的深层次理论内涵和人文特质,明晰声乐教育在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地位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中国近现代发展史通过十三章节的内容,以声乐学科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生、传播、演变、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论证了中国声乐艺术在声乐史上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戏曲、曲艺、三种唱法及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声乐,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歌、戏曲、曲艺艺术精华,同时认真学习、研究和吸取西方声乐艺术中的经验,使我们的民族声乐得到更快发展,早日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担当我们的责任。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欧洲声乐史及中国声乐史为研究对象,根据声乐艺术的发展状况及声乐教育的目的、内容、载体、方式、功能、理念等因素的变迁所呈现的差异,将欧洲声乐教育史及中国声乐史依据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各阶段的划分依据、基本特征、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理论文献、代表人物及相互间传承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归纳西方声乐史上涌现出的著名演唱家、教育家、教育学派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当代教育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学资料和理论依据,期望对中国美声教育的发展会有所启示和帮助,但不可否认由于歌唱较注重具体实践和个人体悟,因而在其本质特征中有超理论化的倾向,最原始的经验主义教育模式与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并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它致使声乐教育的主观性与崇技性相当鲜明,因此需将音乐史学、声乐学、教育学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 三、学习方式:(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正文为宋体五号) 1、讲授:54 学时 2、讨论:学时 3、自学:学时 4、实验:学时

五年制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声乐 适用专业:音乐教育 学时:318 开课系部、教研室;艺术系、音乐教研室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 第二学年第一、二学期。 第三学年第一、二学期 第四学年第一、二学期 第五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编写; 一、课程性质 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声乐基础课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技能技巧和声乐理论知识,能较好的分析声乐作品,并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演唱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声乐课教学的作用与任务,是在正确的艺术观指导下,训练学生使之逐步地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为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培养专业人才和中小学校培养音乐师资。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发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较好的歌唱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有能力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以及其它音乐艺术工作,达到立足讲台、兼顾舞台的基本要求。(二)通过五年专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声乐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意义,掌握音乐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的基本方法,具体较强的声乐教学能力以及歌咏活动的指导和组织能力。 (三)通过声乐艺术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爱艺术教育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第一学年:(大课 72 课时)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初步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认识歌唱气息运动、咬字吐字、喉头稳定、发声共鸣等的构成及相互关系;以自然声乐为基础,着重中声乐的训练,力求做到发声自然通畅;能完整地表达简单的中外艺术歌曲作品。 参考曲目: 中国作品: 花非花

11音乐教育《声乐表演》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教育《声乐表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的提高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一般声乐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声乐艺术修养,增强独立分析理解、表现作品的能力。并能娴熟地运用歌唱技巧,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水平,提高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为胜任声乐表演,音乐教学以及辅导业余的文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声乐基本理论,演唱风格不同,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扩展音域,以适应不同风格和难度歌曲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声乐理论,训练方法及声乐表演方面的文化修养。对声乐技能的掌握要达到个方面的要求。、声音概念必须明确,声乐表演是有观众的,一定要把明亮的声音,具有穿透力的声音送给观众。、用头脑歌唱,思维走在声音的前面,想好如何用气,如何打开喉咙,如何把声音集中在位置上歌唱。、要有效地把乐感与情感结合起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让音乐语言与文字内涵更完整地表现声乐作品。、提高声音的质量是声乐表演的重要方面,一定要加强气息与声音有机结合的训练,才能使共鸣得到充分的发挥,音色、音量、音质才会更理想。、要把学过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与文化修养用到声乐演唱中来,这样才能确保声乐表演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简单学习声乐的方法。使声乐这门很抽象的学科,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学会。方法是自然吸气,打开喉咙,收小腹放气歌唱。这种歌唱方法解决了声区统一,突破了高音,确保声音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确保学生们声乐演唱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会对自身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学习态度也会端正,热爱本专业的情感也会加深,它会发自内心地努力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高中声乐教学大纲.doc

高中声乐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打下坚实打基础。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1.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流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繁荣我校的声乐教学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4.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 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提高师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6.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个别课为主。 个别课 :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集体课 :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组课 :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 大班课 :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 三、教学时间安排 声乐课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上半学年,共两年半的时间,每周授课一课时 ,共计 80 课时。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一年级 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2.初步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3.初步体会喉咙的打开对歌唱的作用,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歌唱。 4.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要求声音干净柔和自然通畅,没有明显的毛病。 5.歌唱音域 上学期在 c1___d2 左右 ,下学期在c1___e2、 f2 左右。 6.第一学年注重基础的训练,不应急于扩大音域,应该追求音质的悦耳动听。 7.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较好地演唱本年级的作品。 8.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使学生能较科学地进行演唱。 9.曲目数量 练声曲 :4~6 首。中国作品:6~8 首。外国作品4~6 首。 10.考试曲目数量 : 中外歌曲任选一首,钢琴正谱伴奏。 11.典型歌曲 二年级 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训练声区的的连接转换,使声区基本统一。 4.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

《声乐》I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I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V ocal Music 课程编码:J013121;J013122;J013123;J013124. 课内教学时数:60学时.14+16+15+15 学分:4学分:1+1+1+1 适用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 开课单位:音乐与舞蹈系 撰写人:孙玮娜 审核人:陈俊 制定时间:2015年8月 一、本课程性质和任务 声乐是音乐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是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为对象,根据本科学分制的学制特点,第一和第二学年为必修课,第三学年为专业限选课。学生通过学习声乐课要掌握基本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熟悉教育法规,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1.课程教学内容: ⑴声乐课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技法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不断练习,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掌握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从而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⑵认真打好技术与艺术两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结合起来;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把发声技巧和表现能力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 ⑶学生在高年级时,应多参加校内外舞台实践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2.教学基本要求: 一年级(学生均为声乐大课) (1)要求歌唱时姿势正确,心理状态积极,逐渐适应声乐课的教学形式。

(2)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声自然、流畅。 (3)强调对自己所发出声音的听觉训练,逐步培养辨别声音正误的能力,避免盲目练习。 (4)要求学生音准、节奏正确,吐字基本清楚。 (5)本学年每位同学演唱曲目10首,中外曲目的比例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但不宜偏激。教材可选择音域适度、语言较简单的初级教材。完成音域为12度以内的短小精悍、旋律简单流畅的声乐作品16首,歌曲难易程度相当于:《长城谣》、《梅娘曲》、《珊瑚颂》、《嘎俄丽泰》、《我和我的祖国》、《我亲爱的》、《妮娜》等。各声部要求能较流畅准确地在以下音域进行发声练习: 女高音: a-c1— f2-g2 女中音 :g-a—d2-e2 男高音: c1 —f2-g2 男中音 :g—— c2-d2 二年级:(学生均为1对2课型) (1)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基本正确的共鸣声歌唱。 (2)要求自然音加临时升降音演唱准确,节拍及节奏感准确,吐字清楚,语气准确。 (3)继续巩固中声区,使声音做到基本通畅、连贯,克服发声中的不良习惯和明显的困难。 (4)能运用较流畅的声音演唱中等程度歌曲,初步学会理解和处理歌曲。 (5)学唱基本教材10—12首。 歌唱方法要求:能较自然通畅地运用共鸣,有较好的呼吸支持,喉咙在指定音域内不挤卡。 各声部要求能较流畅准确地在以下音域进行发声练习: 女高音:d1—ba1 男高音:c1—g2 女中音:a—f2 男中音:a—be2 男低音:g—c2 歌曲难易程度相当于:《黄水谣》、《红豆词》、《故乡》、《祖国,慈祥的母亲》、《桃花红杏花白》、《红梅赞》、《你们可知道》、《求爱神给我安慰》、《绿树成荫》、《菩提树》、《西班牙女郎》、《鳟鱼》、《乘着歌声的翅膀》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时间 1 发声技巧训练与歌曲教学,26学时,艺术实践共,4学时第一学年 2 发声练习26学时,舞台实践综合教学4学时第二学年 合计60学时

《音乐》教学大纲

大学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乐理基础知识(共计18学时) 第一章第一节音乐音噪音(1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了解音的产生,分清乐音及噪音,掌握音的四个性质。 2、教学内容:(1)音的产生(2)乐音与噪音(3)音的性质 第二节乐音体系与音的分组(1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并区分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名、唱名的概念, 了解音的分组。 2、教学内容:(1)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名(2)音的分组 第三节半音全音等音(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区分半音和全音,知道自然半音、变化伴音,自然全音、变 化全音的区别,学习变音记号和等音。 2、教学内容:(1)半音、全音(2)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3)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4)变音记号(5)等音 第四节记谱法(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能正确识别五线谱,认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及大谱表, 了解记谱法中常用的各种记号。 2、教学内容:(1)五线谱(2)谱号与谱表(3)记谱法中的各种常用记号 第二章第一节音符休止符(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音符,能准确分辨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 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了解各类附点音符。认识休止 符及附点休止符。了解音符的写法。 2、教学内容:(1)音符(2)休止符(3)音符的写法 第二节小节线小节终止线(1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小节线、小节、终止线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教学内容:(1)小节线(2)小节(3)终止线 第三节节奏节拍拍号(1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正确理解节奏、节拍、节奏型的概念,了解拍子与拍号,能区分 拍子的种类。 2、教学内容:(1)节奏、节拍、节奏型(2)拍子与拍号(3)拍子的种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特殊拍子 第四节切分音连音符(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认识切分音与连音符 2、教学内容:(1)切分音:单位拍内的切分音、小节内的切分音、跨小节的切分音(2)连音符:三连音,五、六、七连音,二、四连音 第三章第一节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认识音程,能正确区分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 2、教学内同:(1)音程(2)旋律音程(3)和声音程 第二节音程的度数音数种类(4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音程的度数、音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了解音程的种类,了 解音程扩大与缩小的方法。 2、教学内容:(1)音程的度数(2)音程的音数(3)音程的种类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声乐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学时/学分:32/1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无 授课时间:2018~2016第1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155琴房 任课教师姓名:陈娟娟职称:讲师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适用年级:15级音乐学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上课答疑与网络答疑结合、艺术楼155琴房 【二】课程简介 《声乐基础》是高等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重要主干课程,是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重要必修课。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了解声乐课程差不多理论体系和进展历史。认识歌唱发声的差不多原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学会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掌握童声和变声期歌唱发声的训练方法。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能力。【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原理,养成良好的发声适应; 2、理解科学的发声状态,领会参与发声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动作与关系; 3、掌握科学发声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 4、学会演唱、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 5、并具有一定中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和群众性歌咏活动演唱及范唱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关心学生理解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一般理论; 2.在教学中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3.在教学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那么,依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4.重视歌唱发声的整体感,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5.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的精华,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 声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声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通过歌唱和表演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声乐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歌唱传统,从而培养对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对前期所修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声乐作品的演唱当中,尤其是音准、节奏等问题的训练。对后续课程《曲式分析》《歌曲作法》等是互为补充、互相作用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声乐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声乐是我院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的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一般学生能胜任中学音乐课声乐部分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 二、教学原则 1、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鼓励对不同流派的交流学习;融会贯通,为发展我国声乐艺术做出贡献。 2、贯彻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高、训练价值大的中外声乐作品为教材。 3、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授课计划。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能进步。 4、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应首先造好人身乐器,再演唱难度大的作品。不必超出大纲规定范围。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启发式的教学,多肯定鼓励,少否定贬斥,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

三、教学形式 教学采用小组课、个别课、集体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形式。 1、个别课:即传统的师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着重解决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声乐基础有一定的要求。 2、小组课: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集体练声与个别辅导,解决共性问题纠正个别问题。互相观摩学习。 3、集体课:在教研室安排下,教师集体研究、公开教学,解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或声乐知识专题讲座、名家欣赏等。组织学生集体学唱一些声乐教学中的常用歌曲。 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的必修和选修分别制订4套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1) 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必修用 课程编号:学分:4学时:72 先修课程:替代课程: 一、课程目的要求: 声乐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

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它是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技巧和歌唱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必修科。本课程适用于全系声乐主专业的学生。 2、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本课程从音乐表演专业出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演唱表演能力,使其胜任文艺团体表演、群文辅导及中小学声乐教学等文艺工作。 (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鼓励不同流派的交流学习。既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又注重歌曲内容尽可能完美表达。教师应按照大纲规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尽可能使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 3、课程体系与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课时安排为五个学期,分三个阶段,共83学时。每期每周1学时。具体分配是:1—2学期32学时;3—4学期34学时;5学期17学时。1-4学期每学期采用小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7学期采用个别课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侧重性的教学。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4、教学与考试方式 课程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讲座、社会艺术实践等为辅的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每位学生单独上台观摩的形式,并制定评分标准,所有声乐专业老师统一打分。 二、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训练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知识,处理一般声乐作品及演唱能力,进行基础性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求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3.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训练。 4.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通畅。 5.用普通话歌唱,吐字基本清楚。 6.曲目数量:中国作品6—8首、外国作品3—5首。 第二阶段:声乐专业知识的加深 教学要求:在前一学年的基础上,加深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技巧技能,更准确地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加强专业性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述声乐基本理论知识。 2.学生基本上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声区基本统一。 4.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5.做到语言清楚、字正腔圆。 6.巩固所学知识、技能,较完善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 7.气息有一定控制能力,有控制地运用气息进行歌唱。 8培养学生控制音量、变化音色的歌唱技巧。 9学生有独立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

《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 总课时数:28课时 周学时: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一)掌握歌唱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的歌唱器官和发声原理、正确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吐字咬宇;歌唱情感艺术表现处理的方法等。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 (二)培养歌唱表演的技能技巧,具有较好的歌唱能力。 (三)掌握歌唱教学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教学、表达和引导能力。 (四)了解声乐课程的设置,把握声乐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人为本的音乐技能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歌唱表演和基础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具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胜任中等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够较好地掌握声乐教学理论及声乐教学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 (三)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要求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及半个学年的教育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形式:采用小组授课形式上课。 (二)教学原则:声乐理论与技巧训练相结合,歌唱发声技巧和表现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声乐演唱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声乐教学与各相关学科结合。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唱器官和发声的基本原理(1学时) (一)教学目的:学习并了解歌唱器官与发声原理知识。强调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对人声的生理特点、发声规律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包括歌唱的呼吸、共鸣腔体、歌唱的艺术处理)。

合唱指挥教学大纲

“和乐宝贝”艺术社团合唱社团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表现力极为丰富、感染力极强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课可以通过演唱和欣赏经典优秀的合唱曲目,建立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包括:音准感、节拍节奏感、调感、多声思维感、结构感、音色感等),同时,合唱也是最能体现群体意志的音乐活动,它可凝聚人心,塑造个性品质,使人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对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品德、提高审美能力,造就人格丰满的艺术新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合唱与指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掌握了合唱与指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多声部合唱的能力及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国内外经典合唱作品 按作品的难易程度交叉进行,在接触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史,了解各时期合唱作品风格。 理论教学部分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主要通过实践(排练、演出)让学生直接感受合唱丰富美妙的音响,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针对每一首作品分析其结构、织 体、和声及情感脉络,全方位展示作品。通过作品对合唱队员的歌唱方 法提出要求,使之达到协调、平衡、统一。

国内外经典作品合唱 练习曲《送别》 《法国号》 比赛曲《猜调》 《致音乐》 《红蜻蜓》 教学要点: (一)通专结合点: 1、通过了解合唱队的编制、声部平衡要求,队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指挥图式,感受指挥作为合唱组织的中心作用。 2、通过演唱合唱作品,分析作品,调动学生建立多声思维能力。对合唱队所要求音色的辨听能力。 (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建议: 1、主要通过实践(排练、演出)让学生直接感受合唱丰富美妙的音响, 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针对每一首作品分析其结构、织体、和声及情 感脉络,全方位展示作品。通过作品对合唱队员的歌唱方法提出要求, 使之达到协调、平衡、统一。 2、运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教学方法进;于曲瞄合,调动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培养多声意识,形成耐心帮练、陪练、精诚协作的课堂氛围。 3、运用视听媒介,帮助学主更好地理解作品,要求学生学会打指挥图式, 尝试指挥作品,进一步感知音乐内涵。 实践教学部分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时数:32 学分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笔者:庹立明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 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 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 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 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 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 35分钟 1 、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 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 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 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理解)50分钟(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 45分钟 第七讲3学时 (一)歌剧介绍一(了解) 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 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 50分钟

合唱训练教学大纲

合唱训练教学大纲(大学一年级)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表现力极为丰富、感染力极强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课可以通过演唱和欣赏经典优秀的合唱曲目,建立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包括:音准感、节拍节奏感、调感、多声思维感、结构感、音色感等),同时,合唱也是最能体现群体意志的音乐活动,它可凝聚人心,塑造个性品质,使人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对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品德、提高审美能力,造就人格丰满的艺术新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与实践为一体、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视唱教学、听音训练,使学生掌握合唱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艺术特点。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演唱能力,多声部音乐鉴赏力与理解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配合与协作能力。能掌握多种不同风格、不同织体、不同情绪的合唱作品的演唱方法。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通过声乐小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讲授结合实际从节奏、音准、旋律听辨训练等几个方面建立学生合唱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训练过程中强调听、唱、想。以听促唱,以想促唱全面促进多声部音乐听觉的发展,为合唱作品的排练打好基本功。在训练取得一定成效后,逐步扩大学生对合唱作品的接触。 课堂教学中以排练、分析、讲评、对比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对大一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共分两学期) 第一学期以理论为主通过实践促进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知识目标: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能力与科学的发声概念,有较好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懂得合唱教学的方法。 教学能力目标:在加强合唱呼吸训练的基础上,保持气息(深呼吸)与头声(高位置)的稳定,只有方法统一了,才能有整体音色的统一。熟悉合唱音响的本身规律,逐步达到合唱的均衡、谐和。 视唱练耳的基本能力通过四个步骤进行,每个阶段四课时。 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声乐的塑造: 首先,简谱视唱是初入音乐之门的基础和工具,需要学生除课上的知识接受外,还需要在课下反复地多唱、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视唱这门技能。 1.识谱基本练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中最根本的物质——声音的各种基本特性,以及这些声音在音乐中的各种不同记谱方式。并且建立基本的音高概念,掌握贯穿音乐始终的 C 、 D 、 E 、 F 、G 、 A 、 B 、 1 、 2 、 3 、 4 、 5 、 6 、 7 ,能够识谱、演唱,通过演唱,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和听觉能力。 ①C大调音阶及基本音程练习 2.基本节奏使学生了解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节奏、节拍变化。掌握各种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44323408 课程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252 讲课学时:252 实验学时: 0 学分:14 适用对象: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先修课程:入学前声乐表演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声乐》是高师音乐表演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性质是必修课,目的和任务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 声乐方向学生, 在一、二年级必修课的基础上, 进行较系统全面的训练, 加深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 提高歌唱的技能技巧, 较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中型及较大型的作品, 初步掌握一般的声乐教学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在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素质教育总要求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认真学习中外优秀声乐文化,鼓励不同流派的学习交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为发展我国师范声乐艺术教育做出贡献。 2、注重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中外优秀声乐作品为教材。对现代声乐技术的新成果,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积极采用新的优秀声乐教材,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3、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必须根据本大纲的规定,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每学年、每学期的授课计划。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作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步骤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训练。 4、坚持声情并茂、艺术和技术统一的原则。教学中即重视声音的基本功的训练,又重视演唱的全方位训练,使学生既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法又善于表达歌曲的内容、风格和感情,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5、采用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以及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师生相互尊重,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的歌唱审美观和正确的声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技术、艺术及心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掌握真正科学的符合自己生理特点的演唱方法。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240 课程名称:声乐 英文名称:Vocal Music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技能课 总学时:96 学分:6 理论学时:96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 适用层次:本科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欣赏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声乐》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必修技能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理解掌握一般中外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胜音乐治疗临床以及其他相关音乐实践中所需的演唱工作。在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基础上,为学习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学法、合唱及指挥、再创造式音乐治疗、音乐治疗临床等课程做好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并能有控制地运用气息进行歌唱,在统一声区的基础上扩展音域。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楚,并将所学的歌唱技巧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在音乐治疗职业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能胜任工作所需的沟通及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得以宽松、自由、愉悦,排除畏惧,建立自信,保持平衡、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 2.知识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