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10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正式版)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

因素(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

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

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生

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

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

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控制粉尘危害可采用湿式作业,安装密闭、通

风、除尘系统。

2、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和个体防护、替代措施。

3、噪声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控制、方向和位置控制、封闭、使用消声器、外包消声材料、减振、屏蔽、吸声处理、隔离作业人员、个体防护。

4、振动

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基础隔振;个体防护。

5、辐射

以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和吸收活动,称为辐射。

工业活动中的电离辐射有α、β、γ辐射及x光射线,最常见的辐射源是x光机和用于无损测试(NDT)中的同位素。非电离辐射主要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辐射(由无线电设备及微波设备

发射)、激光。

电离辐射的控制在于对辐射源的出现和使用进行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

6、高温、低温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Ⅲ、Ⅳ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应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供应清凉饮料;

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通用版)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08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通用版) 案例一: 1987年,小周和小何同时招进浏阳市某机械制造厂,都分配在翻砂车间当学徒。两人都是20来岁的棒小伙,经常在一起工作,就像一对亲兄弟。两人也有不同的地方,小周干什么总是有条有理,又喜欢讲究个人卫生,上班时穿的工作服总是整整齐齐,领口扎得严严实实,一进入车间工作就戴上防尘口罩,一年到头都坚持。而小何呢,自认为年轻,体力棒,平时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总觉得戴口罩多闷气,这点儿粉尘怕什么,何必受这个洋罪。每年厂里组织的体格检查,他觉得多余,总是借故溜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何”变成了“大何”,此时他常出现干咳、胸痛、气短的毛病,特别是干起活来,这些症状就加重了。一天,厂里张安全员要他去市疾

控中心检查,经X线胸片检查,被确诊为I期矽肺。 案例二: 李某,男,39岁,长沙市某机械厂喷漆工。2005年9月2日因头昏、眼花、全身无力在当地医院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因无钱治病,在医院住了半个月被迫回家,后在当地医院每月输血一次,为治病到处借钱已倾家荡产。他堂弟怀疑是他工作中接触油漆有关,2005年11月11日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举报。受理后经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苯超标8—17倍,二甲苯超标1.8—6.3倍,在无论何防护设施的环境里每天工作8—10小时。11月29日市疾控中心根据职业史、现场检测资料等,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骨髓增生异常给综合症)。 案例三: 2006年10月份,我市某机械厂电焊车间承担一批急需焊接的零部件。当时车间有专业焊工3名,因交货时间较紧,3焊机要同时开工。由于有的零部件较大,有的需要定位焊接,电焊工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必须他人协助才行。车间主任在没有配发任何防护用品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介绍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介绍 时间:2016-04-14 15:13来源:广东正明检测作者:小蒋点击:113 次 家具生产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家电制造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存在于喷涂工艺)、金属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切割、打磨等工艺)、噪声。 涂料、胶合剂生产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制鞋、皮革加工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五金电镀业:重金属、酸类、碱类、粉尘、噪声。 电子生产业:重金属(主要是铅)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等工艺)、有机溶剂类毒物、噪声。 玉石加工业:粉尘、噪声。 蓄电池业:重金属(主要是铅)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等工艺)、噪声。 玻璃、灯饰生产业: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高温。 陶瓷生产业:粉尘、噪声、高温。 玻璃工艺店: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 石材工艺店: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 水泥、石膏等工艺品制造业:粉尘、噪声。 建筑业:烩尘、噪声、高温 塑料业:粉尘、塑料裂解气、噪声。 轧钢业:噪声、高温、金属尘、放射线。 纺织服装业:有机溶剂毒物、噪声、粉尘。 箱包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医药制造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存在于喷涂工艺)、噪声、金属尘。 石材、破璃加工业:粉尘、噪声。 五金加工业:粉尘、电焊烟尘、噪声。 印刷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其他粉尘、噪声。 加油站:苯、溶剂汽油。 所有存在焊接、点焊工艺的行业:电弧光、金属烟尘。 注:有机溶剂类毒物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酯类(乙酯、丁酯)、酮类(丙酮、丁酮、环已酮、异佛尔酮)等,其他因原材料不同可能含有苯、正已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TDI等危害严重危害物质。 广东正明检测机构工作场所检测项目共有92个小项目。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共有53项:化学有害因素5项,金属类15项,非金属类8项,有机类17项,粉尘类5项:物理有定因素8项。合计重项目有48项:一般项目有5项。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224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示 范文本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

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二、机械危害的预防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1、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1)设置防护装置

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

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机械制造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50-200万劳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其基本生产过程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那么,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呢?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一、铸造: 可分为手工和机械造型两大类。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过程。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发生的。机械造型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机会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1、粉尘危害:造型、铸件落砂与清理时产生大量的砂尘,其中粉尘性质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型砂的种类,如选用石英砂造型时,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造型车间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27.5-62.3mg/m3,平均为39.5mg/m3。 2、毒物与物理因素危害:砂型与砂芯的煤烘干、熔炼、浇注产生高温与热辐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气作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存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二、锻压: 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锻锤(空气锤和压力锤)可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其强度多100dB(A)以上。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锻压车间噪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

编号:AQ-JS-0780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 Harm and prevention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 (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二、机械危害的预防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1、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 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 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 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 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 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 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 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 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 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 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因素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672-74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防护的职业危害 因素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生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控制粉尘危害可采用湿式作业,安装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2、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

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和个体防护、替代措施。 3、噪声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控制、方向和位置控制、封闭、使用消声器、外包消声材料、减振、屏蔽、吸声处理、隔离作业人员、个体防护。4、振动 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

机械设备泄漏防治措施

编号:SM-ZD-92284 机械设备泄漏防治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机械设备泄漏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针对设备泄漏的原因,从预防着手,防治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治漏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条: 1.封堵 封堵主要是应用合适的密封元件堵住泄漏通道。 对于静结合面,可采用各种密封性能良好的垫片或填料,降低密封面的粗糙度,改进密封装置的结构形式等措施。 对于动结合面可采用各种密封圈或软填料,如O形密封圈、油封、唇形密封圈等接触型密封。对于轴封配合间隙过大漏油时,在轴上加车两道环形槽,装上O形密封圈。对动密封用的O形圈,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在O形圈受压方向对侧置一挡圈,可大大提高工作压力,静密封压力可提高到200~700MPa,动密封压力可提高到40MPa。 密封材料本身有时也会产生渗漏。为提高其密封性能,可进行浸渍以改善材料的致密性,堵塞密封材料的毛细管和

玻璃生产行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doc

玻璃生产行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生产分为原料配制、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玻璃生产的丰要原料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石英砂或天然砂,约占配料的60% - 70%,其余为纯碱含有Na2O、CaO、Al2O3、MgO的白云石、石灰石、长石、菱镁石。还有作为助熔的萤石、硼砂、硼酸、硼镁石等辅料。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 1600℃。大多数 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成型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成型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大类。因为人工成型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型所取代。机械成型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压延法,浇铸法,离心浇铸法,烧结法等。玻璃制品在成型后必须进行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的热应力以达到允许值。 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和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 二、玻璃生产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识别 玻璃生产中产生的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有粉尘、高温及热辐射和有毒物质等。 1、粉尘 因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矽尘,工人在工作中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矽尘可引起矽肺。 2、高温及热辐射 在熔化、成型车间,从熔窑和熔融的玻璃中向车间散放大量热量和热辐射,是典型的高温且有强辐射的作业场所,熔化、成型和退火等工序均存在高温和热辐射。玻璃熔炉温度达1560℃~1580℃,熔炉表面温度在150℃~395℃之间。熔融的玻璃温度为1080℃~1290℃。平板玻璃生产中,垂直引上玻璃的机器外壳表面温度在150℃以上;中间平台地面温度为113℃~120℃;玻璃自动型机可被加热到350℃~400℃;生产过程中的制品温度达450℃;进行退火的成品温度为350℃~400℃。此外,车间的地面和墙壁由于气温和热辐射的加热,其温度最高可达60℃以上。夏季调查我国南方某些玻璃厂有槽引上或无槽引上的机械操作工序:气温在40℃~50℃之间,最高可达70℃以上;热辐射强度为2.09J~12.55J(cm2 .min)。操作工工作时间的 6.5%~30%处于高气温和强热辐射的条件下。目前多数平板玻璃的切片、裁板及修 边过程都已机械化。但有些生产窗玻璃的工厂,裁板工序仍为手工操作。另外,器皿玻璃自动成型操作工及其助手和给料工的工作地点,仍处于高温环境。由于艺术玻璃制品体积小,故车间热辐射较平板或窗玻璃车间为小,排列工、制型工、吹制工、修施工、搬运工等根据其操作地点距熔炉的远近不同,受高温、热辐射的危害程度亦有所差异。其中吹制工受热辐射影响较强,辐射程度可达12.55 J/(cm2 .min),易发生中暑,工伤发生率也相应增多。熔融玻璃可射出红外线。玻璃工在红外线长时间反复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职业性白内障,俗称玻璃工白内障。 3、铅中毒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制造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各种工业的基础。 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50—200万劳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 其基本生产过程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 那么,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呢?一、铸造: 可分为手工和机械造型两大类。 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过程。 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发生的。 机械造型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机会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1、粉尘危害:

造型、铸件落砂与清理时产生大量的砂尘,其中粉尘性质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型砂的种类,如选用石英砂造型时,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造型车间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27.5—62.3mg/m3,平均为39.5mg/m3。 2、毒物与物理因素危害: 砂型与砂芯的煤烘干、熔炼、浇注产生高温与热辐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气作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存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二、锻压: 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 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锻锤(空气锤和压力锤)可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其强度多100dB(A)以上。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锻压车间噪声检测,结果为83—100.2dB(A),平均为92.08dB(A)。 冲床、剪床也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但其强度一般比锻锤小。

机械设备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机械设备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机械设备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一、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料、捅堵、跨越等作业。 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清扫、拣物等)。 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二、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1、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责消除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牢固树立不伤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2、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高空作业中,对斜道、过桥、跳板要明确有人负责维修、清理,不得存放杂物。 3、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 第 2 页共 4 页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增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业的危害问题也很突出,建筑行业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当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与低气压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爆破作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业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 二、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识。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如冬雨期施工和临时性作业、紧急状况、状况)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 危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制造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各种工业的基础。 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50—200万劳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 其基本生产过程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 那么,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呢?一、铸造:可分为手工和机械造型两大类。 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过程。 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发生的。 机械造型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机会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1、粉尘危害: 造型、铸件落砂与清理时产生大量的砂尘,其中粉尘性质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型砂的种类,如选用石英砂造型时,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造型车间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27.5—62.3mg/m3,平均为39.5mg/m3。 2、毒物与物理因素危害:

砂型与砂芯的煤烘干、熔炼、浇注产生高温与热辐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气作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存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二、锻压: 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 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锻锤(空气锤和压力锤)可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其强度多100dB(A)以上。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锻压车间噪声检测,结果为83—100.2dB(A),平均为92.08dB(A)。 冲床、剪床也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但其强度一般比锻锤小。 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锻件温度也在500—800℃之间。 在生产过程中可使工作场所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机械伤害的类型及预防对策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掌握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2.掌握通用机械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和安全防护罩、网的技术要求。 【教材内容】:三、机械伤害的类型及预防对策(一)机械伤害类型 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可能发生危险。 机械在完成预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但却是执行预定功能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要素,有可能产生危害后果。例如,零部件的相对运动,锋利刀具的运转,机械运转的噪声、振动等,使机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碰撞、切割、环境恶化等对人员安全不利的危险因素。机械装置的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设备的故障,不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机的停转,还可能对人员构成危险.如电气开关故障,会产生机械不能停机的危险;砂轮片破损,会导致砂轮飞出造成物体打击;速度或压力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会导致速度或压力失控的危险等。机械的检修保养一般都是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但其作业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检修人员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例如,攀高、进入狭小或几乎密闭的空间、将安全装置短路、进入正常操作不允许进人的危险区等,使维护或修理过程容易出现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险。 机械装置的非工作状态是机械停止运转时的静止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非工作状态的机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由于环境照度不够而导致人员发生碰撞事故;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结构垮塌等。 在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号】卫法监发[2002]63号 【颁布日期】2002-03-11 【实施日期】2002-03-11 【标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 2、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 (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 (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 (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 (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 (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 (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 (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 (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 (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 (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 (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 (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 (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 (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 (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 (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 (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24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正 式版)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 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 (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 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 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 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

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 2002年5月1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 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作业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机械, 预防, 伤害 日常工作中,由于机械伤害常常给员工带来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呢?首先要正确分析产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 1、修理、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线路检修时,未采取必要预防措施;断电作业, 电源处未挂警示牌。 2、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3、电源布局混乱,不利于紧急停车。 4、违章作业,随便进入危险作业区。 5、不熟悉操作规程,遇有紧急情况,发生判断错误。 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线路检修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预防措施;断电作业时,电源处应悬挂标志明显 的警示牌,并确认机械惯性消失后,再开始作业。 2、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的防护装置,不能为了图省事而任意拆除。 3、电源开关布局要合理,不要将多台设备的开关无规则地放在一起。 4、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有危险因素的作业区域;进入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5、操作人员上岗前,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此外,还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安全防范措施的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类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平安、健康。 1、 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备。 2、 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3、 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关机,电箱按要求上锁。 4、 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 5、

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经管、定期保养。 6、 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 7、 机电设备不准带病运转。 8、 机电设备不准确超负荷运转。 9、 机电设备不准在运转时维修保养。 10、 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严禁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收藏分享评分 ①通过培训来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④增强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事故, 机械, 对策, 伤害 一、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一)物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设备的质量、技术、性能上的缺陷以及在制造、维护、保养、使用、经管等诸多环节上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上就存在缺陷,有的设备机械传动部位没有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二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加之有的企业擅自改装、拼装和使用自制非标设备,设备安全性能难以保证;三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运转、运行,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性能的检测缺少强有力的监管;四是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具缺少或缺陷,导致工人在操作中将身体置身于机械运转的危险之中;五是生产作业环境缺陷,有的企业设备安装布局不合理,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不足,工人操作空间不符合要求,更有少数单位现场经管混乱,产成品乱堆乱放、无定置、无通道。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集中表现为:一是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者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思想麻痹,有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二是操作人员野蛮操作,导致机器设备安全装置失效或失灵,造成设备本身处于不安全状态;三是手工代替工具操作或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区域,有的工人为图省事,走捷径,擅自跨越机械传动部位;四是机械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或

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介绍

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介 绍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介绍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等工序,工种比较混杂,不过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粉尘 粉尘作业主要是铸造,包括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这些过程都会产生很多粉尘,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会很高,危害也比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也会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工作人员患上尘肺病。 高温辐射 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出现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过程中。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会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工人会中暑。

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经常接触这些有毒气体,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噪声及射线 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 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外伤 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