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艺,均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机械制造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因此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那么,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危害因素有哪些?又该该如何防治?

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钻、铣、镗、车、刨、磨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焊接与气割工艺、涂装工艺和组装。

铸造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等。模样制造、铸件的落砂与清理过程中产生型砂尘,浇注过程中产生金属烟尘。用树脂做胶黏剂制芯时可接触酚、甲醛和氨;煤炉作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在震实、压实等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噪声、振动。砂型和砂芯烘干设备、合金熔炼设备、浇筑过程中产生高温与热辐射。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产生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锻压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与热辐射。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燃烧锻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镁件时可产生氧化镁烟。冲床、剪床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加热

炉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热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在渗碳、渗氮等过程中产生,如氮化过程产生氨气、氢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各种加热炉和被加热的工件会产生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炉运行时产生高频电磁场。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工艺过程中通常产生酸雾、碱(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铬酸盐),有些工艺会使用氰化物、镍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氧化锌、氯化物、苯、二甲苯、乙二醇等化学物质。

机械加工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机械加工的粗磨和精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如使用人造磨石产生三氧化二铝粉尘、使用天然磨石则产生矽尘。机床运转时会产生噪声。

焊接、气割工艺会产生紫外线、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涂装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使用油漆的类型、成分产生不同的化学毒物,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

职业病风险

粉尘类所致职业病主要为矽肺、电焊工尘肺和石棉所致的胸膜间皮瘤。翻砂、清砂作业岗位可发生矽肺,电焊作业岗位可发生电焊工尘肺。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主要是职业性噪声聋和手臂振动病。噪声聋常见于锻压、冲压操作工,但近年也有数控机床作业员发生噪声聋的报道。手臂振动病则常见于清砂、造型岗位;化学毒物所致职业病主要有溶剂汽油、甲基正丁基酮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苯系化合物所致的职业性慢性中毒等。

此外,还可发生急性中毒。如锅炉制造、罐装容器制造刷漆岗位发生二甲

苯中毒;浇注岗位由于通风不良、熔炼炉排风装置故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焊接特殊的管件(锌)发生金属烟热。

调查发现,虽然有的车间采取了全面通风,但由于未采取局部通风和净化处理装置,仍出现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的情况。有的车间因机械通风的位置高、未考虑有害物质的密度和净化处理、机械通风的气流组织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二甲苯、环己酮等化学毒物超标。有的车间由于手工落砂处及手工清砂处未采取局

部通风除尘设施,导致矽尘超标。噪声超标,则主要是因为机加工岗位用气枪吹干切削液产生的噪声强度过大,使用频繁,未采取隔声、消声装置。

防治措施

铸造的矽尘、涂装车间使用的有机溶剂、焊接车间的电焊烟尘、机加工和锻压车间的噪声,是机械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也是机械制造业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防控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首先应合理进行车间布局,减少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铆工和电焊、(涂)喷漆工序应分开布置。

铸造矽尘的治理,尽量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落砂、清砂上采用自动、密闭隔离操作等。清砂是铸造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重点防护,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防止二次扬尘。

有机溶剂危害治理,应优先选择自动化、密闭化的设备或生产线,如数控机床带代替普通机床,使用机器人喷漆。涂装要尽量使用低毒有机溶剂,用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代替高毒的苯。涂装工艺采用上送下排的通风方式,操作人员工作位置处的风速不小于0.8 m/s,喷漆间内的涂装操作位置安装水帘(水幕)、防毒排毒装置及冲洗设施。

电焊烟尘危害治理,重在实现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的密闭化、自动化。对超标的电焊岗位,可设计使用移动式焊烟除尘器,配备除尘手臂。除尘手臂体积小,过滤效率高。针对焊接工艺,可采用分层送风治理方案。在分层送风系统中,是以低速在厂房的下部分层送风,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同时在作业点采取轻便、高效的通风净化装置。

噪声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职业病危害之一。噪声控制主要包括对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要优化工艺操作流程,如以焊代铆,以液压代替冲压,抛丸机采用自动化、隔离操作。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集中布置,并设置隔声屏蔽。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进行消声处理。对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做好防毒及应急救援措施同样十分重要。对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氰化氢、甲

醛和苯等剧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如某些特殊的淬火、涂装和使用胶黏剂岗位,应制

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来源:职业安全健康

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操作

一、一般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机械设备危险主要是设备的运动部分,比如传动机构和刀具,运动的工件和切屑。如果设备有缺陷、防护装置失效或操作不当,则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开卷机、切板机、纵剪机、自动焊、卷板机、工装机、空压机、空压泵、水压机、缠丝机、喷浆机、搅拌机、吊车、切割机、台钻等都存在危险因素。

(1)传动装置的危险

机械传动分为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带传动。由于部件不符合要求,如机械设计不合理,传动部分和突出的转动部分外露、无防护等,或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不小心及违章操作可能把手、衣服绞入其中造成伤害。链传动与皮带传动中,带轮容易把工具或人的肢体卷入;当链和带断裂时,容易发生接头抓带人体,皮带飞起伤人。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和带速高等原因,也容易使传动带产生静电,产生静电火花,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压力机械的危险

压力机械都具有一定施压部位,其施压部位是最危险的。由于这类设备多为手

工操作,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发生人为失误,如进料不准造成原料压飞、模具移位、手进入危险区等,极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常见事故--切压工作最常见的事故是手指被切断,

另外还有:

1、工件被挤飞伤人。

2、齿轮、传动机构或卷辊将操作人员绞伤。

3、钢板卷、钢筒起重、安装、拆卸时造成砸伤、挤伤。

4、冲模或工具崩碎伤人。

事故原因

1、私自拆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导致事故发生。

2、停机检修时,未采取保护措施,机器突然启动发生事故。

3、多人操作,动作不协调,发生误操作。

4、违反操作规程,在压力机正要运行时,用手进入模内进行调整作业。

5、身体不适、疲惫、体力不支发生误操作。

(3)机器设备的危险

机器设备的旋转部位和运动部位,危险性很大。

1、其旋转部分,如钻头、缠丝机旋转的工件卡盘等,一旦与人的衣服、袖

口、长发、围在颈上的毛巾、手上的手套等缠绕在一起,就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