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训练,是一种生活。因此,作为一名

老师,我希望用我的教学为每个学生带来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那天我上课,等学生们安静后,我说:“我们这节课做个游戏

怎么样?大家可以自由结合!”话音一落,学生们一跃而起,兴奋

极了。不一会儿,我就看到了平时很要好的同学高高兴兴地围在了

一起。但有两名同学却很“可怜”的成了“编外”人!这两名同学

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左看看,右看看——是没有选择到可以结合的

学生,还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们结合?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的第一反

应就是:怎么办,不能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眼中的“焦点”,不能

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嘲弄的对象。这样对他们不公平,对他们来说

是痛苦的!于是我马上开始了我的教学,让每个小组商量活动方案。我则在学生中间巡视,这时我发现好像有一个小组注意到了A同学,大概是动了恻隐之心,接受了他,使他融入了他们那个集体中。可

是B同学怎么办呢?我边巡视边想。恰巧有一个小组在设计方案时

出现了难题。“人多力量大,向你们推荐一位‘军师’!”我对那

个小组说。然后,我让B同学去那个小组。虽然他们对我推荐“军师”的目的有些怀疑,但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也就接受了。B同学这

才解除了“隐患”,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包

括A、B同学在内的所有学生脸上甜美的笑容,听到了他们爽朗的笑声,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夏洛特·梅森在《教育是一种训练》一书说过:在青春时期,

很多事情都令我们快乐,但是天啊!当每一个小时都能带给我们明

显的知识增长,当所有的知识变成快乐,没有痛苦,那该是一种多

么幸福的生活啊!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向往的学习生活吧!

作为老师,我们的角色就是消除通往这种学习生活道路上的障碍,

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励、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找

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蔚蓝的天空!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每个孩子一生那漫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

节拍,一个音符!让我们携手共进,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

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节拍,每一个音符,让他们每时每刻都生活的快乐,都快乐地生活吧!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

教育叙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 默无闻”的学生 ——我的教育叙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只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可是事实上,我们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他们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讨论的很热烈,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很踊跃。教学进行到一多半的时候,我抛出的一个思考题难住了大家,或许是因为难度较大,在思考、分组讨论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人举手。“这下要冷场了……”我心底一凉,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周,我开始把眼神扫向那几位平常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心里暗暗希望能有个学生来救救场。让我意外的是,前排两位女生互相推让了一会,其中一位女生举起了手,虽然平常很少听到她的发言,但当下也只能是她了。“那个……小惠,……小惠。”我竟想不起本该属于那名字的姓氏,就这么心虚气短的叫出了口。随着我的声音,那站起来的女孩因为惊奇,抑或激动,脸胀得通红。“不喜欢老师这样叫吗?老师感觉这样叫更亲。”庆幸自己的随机应变,女孩使劲的点点头,无声却又欣慰地笑了。后来她在周记里写道:“我本是一个长相普通,成绩一般,毫不引人注意的女孩,没想到老师竟能如此亲切地像好朋友一样叫我的小名,我知道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不一样的,我这一辈子可能就遇上这么一个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多少劲也在所不惜。”没想到一次善意的谎言却鼓起了她心中前进的风帆。以后的日子里,她时常会拿问题来和我讨论,我时刻督促她,耐心辅导她,孩子也真的很认真,令我很欣慰。 一次误会打开了我和她交流的大门,如果不是这个际遇,我估计她可能会在这个集体里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而这个美丽的误会也让我深深反思,是否我们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班集体中“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的关注,他们可能“优秀”谈不上,“及格”不成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默默无闻、看似平庸的学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亮点”。有的尽管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看似“与世无争”,但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他们或许未能把握自己,也许“甘于淡泊”,但需要老师去发现、去

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如何提高差生的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我在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选择合适的教育,让差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信心是成功之源。学生学习成绩差,除先天智力低下外,还有许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的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而学习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注意让差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曾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每次考试总是二三十分,家长对其失去了信心,学生本身也是抱着混到毕业即算的态度。因此每次作业总是不做,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曾教过她的低年级的教师,了解她在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得知她成绩一直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低年级的教师也遇到她经常不做作业的情况,认为她笨,是弱智,对她一直采取放任自流,长此以往,这个学生就经常不做作业。加之父母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并经常打他骂他。这个学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能来学校上学已是不错的了。了解了情况后,我就找这个学生谈话,先对他说,你爸爸妈妈都夸你在家是个好孩子,邻居们也都称赞你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并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同学们也都很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毕业,老师也希望你能从头开始,他对着我哭了,并表示今后一定认真努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上课经常多提问他,他有点滴进步,就进行表扬,并帮助他从低年级的基础补起,数学作业经常进行面批,并指导他进行订正。他也逐渐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在毕业考试时,数学也居然考了六十多分。他父母和他本人对我也非常感激,直到现在,他父母和他本人还经常提到我,并对我说,她永远不会忘记我这个小学时代的老师,这对我同样也是一个促进。 由此,我深有体会,一个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尊重你,一定要让学生佩服你,接受你,选择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二、让学生乐学善学永不掉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把握时机,为教育的振兴,为祖国的昌盛而奋发努力,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回顾、分析和思考,并从教育的需求和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我通过尝试找到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切实点,即就是要首先改变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满堂灌的现象,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教者乏味,学者无兴。特别是要消除因学生失去了探索与体验的兴趣而赞成的数学教学费时多收获甚微的弊端。于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创建一种能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因的学习法,让学生主动步入“乐学”、“善学”的轨道。在教学实践中,我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前提下,积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并高度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并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观念。并用教师的慧眼、聪耳、匠心去关爱、帮助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总尽量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从小故事、小幽默等来导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有机会,我尽量使用现代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凡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基于此,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心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是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读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回顾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历程感触良多。 文章开篇就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也就是说不存在可以把教师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由此,我觉得,我们教师更应该带着尊重与关怀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就是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教育。记得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还故意拉女孩子的衣服,发出奇异的声响,惹得其他小朋友哄堂大笑。那时侯,只觉得自己心里火冒三丈,不问原因狠很地批评一顿。可是,事隔三日,他又是故技重演。现在想来真是惭愧,面对孩子,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些表面的现象,然后从自己的角度、想法出发,去教育孩子,用简单而机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其实,如果当时能蹲下身子,真正地去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想一想:为什么他频频要拉别人的衣服?为什么他要在活动中发出异样的声响?跟他真心地聊一聊,或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也许也正是教师所需要思考的地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去了解他们,如何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使他们真正主动投入到每一次的活动中来。

关怀,是我们的教师要用自身的力量、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在班上一些聪明、漂亮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喜爱;而一些沉默的孩子则容易受到忽视。有一次,班上一位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说,“妈妈,是不是我长得不够漂亮,大家就不喜欢我拉!”孩子的话,给我很大的震动:她是班上一名很文静的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从来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事,因此,在老师这也不太会有过多地批评表扬,一切似乎很平静。但是,孩子的心是细腻而感性的,再内向的孩子,她也渴望得到老师、同伴的赞赏。也正是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或许我们只要我们一句话鼓励的话、一个鼓励手势或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以使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受到鼓舞。 所以,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去感受孩子的需要,去发现孩子身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关注,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关注每一个学生

我是一个班主任,一次在学生写的周记的中发现,一个叫蔡磊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皮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三个月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可能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皮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学生介绍:蔡磊是一个农村来的学生,个性比较内向,平时多数时候是被动的学生交往,与教师谈话时总有一些不自在的表现,不善于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平时的行为习惯、表现没有什么出彩和犯错的地方,在班级中属于可有可无的那一类人物。各科的学习也是比较落后。 在这以后,我在课堂上适当的关注该学生;课后作业有时候也当着他的面进行批改,帮他查漏补缺;在班级活动方面也鼓励他积极参与;和班级任课教师交流他的情况,请科任教师也适当的关注这个学生;总之一句话,在各个方面都适当的关注他,通过这样的改变,这个学生的进步很大,各科的学习有比较大的进步,尤其是数学进步更大。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事的交流,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在多数时候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1、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4、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班主任的 义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伍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之重大,还表现在,使学习健康、理性的个性与个体的发展的同时,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一句话,班主任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与控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教以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四年时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安排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接任后发现该班学生分配不均衡:浮躁生多,后进生多,特别是有令老师和学生闻之色变的自封分帮分派。开学已有二周时间,但班级仍象一盘散沙:上课纪律差,作业多人不完成且质量极差,同学们时有吵架打闹现象传到耳边,科任老师三两天就来告状。这些弄得我心烦意乱,火气直冒,真想狠狠收拾他们一顿。冷静下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查找原因。 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难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班干部的管理软弱无力、个人的自我主义太强烈。同学间不团结,不追求上进,缺乏竟争意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四大金刚”太张狂,无人敢管,大家在他们四人的不良影响下无心读书、无心上进。找出原

因后,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管理的主人。”还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因此,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改变了该班的“散、差、乱”面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健全制度,民主制订班规班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显得尤为重要,都关系到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而如果全由班主任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不明显。因此,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习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然后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到统一认识,共同制订出一份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订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

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个性尊严和个性创造力。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一、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发展学生个性 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使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爱、教师可亲,这种情感倾向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是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良好的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要求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师生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关系;生生间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的关系;学生和集体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班集体,认识自己是集体的主人。 班主任要用心灵去体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用爱的力量去教育他们,学生就会亲近你佩服你。热爱每一个学生,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同学、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们时时关注着自己。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对班级有用,对同学们有用。”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自豪感。著名教育家诺尔特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常常告诫同学们如果你能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同学,用放大镜寻找同学的优点、长处、闪光点,那么他也会友善地对待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创造让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学生就会在成就中进步,在鼓励中充满自信。 例如我班有个叫毛某的同学,从小有好动症的毛病,上课坐不住,下课爱捣乱,老师经常批评他,效果也不大,同学都瞧不起他,不愿和他玩。后来,我发现他每天早晨不管到不到他值日他都主动打扫环境区,常常是和值日生抢着干,其实他也很想为集体做点事,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于是,我就学生们商量由他担任我班的卫生监督员,但有个条件他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做同学们的榜样。这下窦文斌可自觉多了,他还信心十足对我说,他要争当进步小标兵呢!瞧,发掘学生闪亮点就能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树起自信的旗帜。 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班主任要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学生个性 班队活动是创造异质集体主要阵地。在班会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把学生推到班会活动的前沿阵地,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不能定位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的各项活动都是培养和展示学生能力的机会。干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勋望东校 刘红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 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促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促学生全面发展关于自我实现马斯洛告诉人们关键是自我认识。在教育教学中,在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同时,我们也得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还有发展的空间,只有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他们才会有动力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发展,他们最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的价值。结合多年教学的经历,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心学生成长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热爱每一位学生 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别、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学生差异有多大,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存在,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一个真正出色的教师,能带出各种类型的学生,并能使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地爱学生。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于学习方面,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状况。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真正有针对性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的差生、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教师应多亲近、多引导他们,使他们能改正错

误成为优秀学生。 二、教师要正确面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被肯定与认可,从而感觉到自己人格尊严的存在,尤其是对后进生。后进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被教师、同学,甚至自己的父母认为是“差生”,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甚至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因为欣赏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三、关心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班级学生学习方面,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我们把学生分为了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那么对于后进生,我们首先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闪光的地方,那样慢慢就可以树立他们的信心,有了信心,他们对学习就有了兴趣。同时在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中,还应更多地注重爱心教育,用爱心去教育感化他们。用爱心点燃他们心目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引导他们逐渐进步。 对于中等生,我们得让他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还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对于优等生,我们得让他们认识到一山还有一山高,不可满足于现状,还有更多值得他们去学习的,人要全面发展……其实,不管是后进生、中等生还是优等生,都需要教师的热

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凸显人性化的社会,在当今社会,教师管理学生也要凸显人性化。坚持以学生为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景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入。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牵挂他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 汩汨流淌的河流,在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 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语文教育需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观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所谓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接纳,

又表现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发观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而不是“一言堂”,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拒绝居高临下的告诉、训导,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我们语文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理念。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爱,一个都不能少。不要偏爱大款、大官的子女而忽 视贫民百姓的孩子:不要偏爱成绩优秀、反应敏捷的同学而轻视学习落后、反应迟钝的孩子;不要偏爱唯命是从、循规蹈矩 的学生而小视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孩子;不要偏爱相貌怡人、乖巧伶俐的同学而无视长相平平、沉默内向的孩子。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严重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功能是要给学生的情绪生活以积极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其在学习中能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于漪)。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

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甚至组织全班同学来冷落他,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事实,让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这些教师是真的爱自己的学生吗? 也许,这些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恨铁不成钢”,希望在自己的教鞭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才,于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岂不知,这样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

浅谈小学生需要受关注的心理

浅谈小学生需要受关注的心理 ——之案例分析 每一个人在其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作为小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生性聪慧、活泼,对万事万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也拥有着更为强烈的表现欲!的确,学生需要受关注,需要老师及时的给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其实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的心理需要所致。 我班有一个特别爱动的调皮孩子——小金,他很聪明,课堂上总能提出有新意的见解。最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是平时经常在课上插嘴调皮捣蛋,还时常说话影响别人。他爱出风头,爱欺负同学,调皮捣蛋,性格也比较冲动。下课十分钟时间,从教室吵到操场,挨打和受捉弄的同学经常到办公室告状。每次课间去教室大多同学在做作业时他却在和别人吵闹,问他课堂作业写完没有却是“厄——还没有,还有一个记分格!”回答很轻松还带了撒娇口气真是拿他没法啊…… 通过观察和其他同学反映,我发现了这也许就是学生需要受关注的心理的一种外部表现。与学生们一起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管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我渐渐发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注,尤其是老师的关爱与表扬,只是在每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小金千方百计想办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至上课存心捣蛋,例如我在上《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时,看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0215 这三个算式有着怎样的一种规律时,话音刚落,小金第一个举手,渐渐地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来时,他把手臂举得老高身体是恨不得站起来,嘴巴还发出“嗯~嗯~”的声音……可到了做练习时老师问做对的举手小金却没有举,问他做错了?他笑嘻嘻回答“不是,因为我没有想!”课后问他这道题目怎么做的,他很快说出了答案,连原因都讲得那么无可挑剔。 小金是我们班的班干部——劳动委员,我们班是值日生是他安排的,他把安排自己打扫办公室,开学初他天天来办公室来打扫,每次都看到他在满头大汗地拖地,可积极卖力了……可前段时间几天都没看他来打扫过。到底怎么回事呢?他懒了吗?不像啊。一直听到学生来报告小金什么地方要求同学值日得怎么样,同学对他还有很大的“意见”呢,看来小金还是对他劳动委员的工作不马虎嘛!什么原因呢,难道打扫办公室就三天热度?不是的,想到上课的捣乱行为、值日生安排……不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嘛,为什么把自己安排在偌大的办公室值日,量这么大都愿意,是勇于承担还是什么?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回想当时我只是看到他那么卖力地拖地板,看着他完成的效果,却从来没有赞扬过他,他的心理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反正我干得再好老师也没看到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关爱

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关注 相较其他教师,班主任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对学生起着更为重要的教导作用,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正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因为它一语道破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怎样的班主任才符合“好”的标准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精湛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更要善于时刻用一颗“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公正心和信心于一体的“心”去教育和感化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关爱。 一,责任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责任心即自觉地把分内应做的事做好的心绪和情怀,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

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组织和教育形式,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有了责任心,就能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并积极向学校反映学生们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二,爱心—做学生的朋友 爱心,即热爱之心,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爱心对班主任而言就是爱护和了解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消极因素。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我们班主任应该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真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视你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与你交心,才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的爱心不能只体现在那些好学生的身上,更要体现在那些后进生的身上,这也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学生,应让他们感到班主任并没有因其差而嫌弃、厌恶他们。当然,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不能姑息放纵,而是要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三、耐心—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

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 一、做到读懂教材,把握学情 以前一直担任自己已经熟悉的高年级教材,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已经了解,忽略了对教材和学情的进一步研讨。可从我担任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我深刻感觉到面对不同年龄段,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重要性。二年级教材,我已经教过一年,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记得萧伯纳说过的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手里依然只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那每个人便有两种思想了。”因此在今年的备课中,李晓宁老师善于大胆创新,想法与众不同,张俊杰老师稳重、细腻,杨淼老师不急不躁、想法独特,我们二年级组集思广益,关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混淆、出错,该怎样解决以及如何体现教师的引导等方面的探讨,她们的见解使我的想法更加成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了更深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认知做到了心中有数,更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 二、关注细节教育,重视培养习惯和能力 伟大源自于平凡,细节体现规范。教育成功一批学生,决不是因为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从常规抓起,听好课,写好字,写好作业……然而就在这平凡中,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奇迹。 从教以来,我一直关注对学生的细节教育。比如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听讲、回答问题的要求,写字姿势、书写要求等。对学生来说,要管理的细节太多太多,有时,为了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或行为习惯,往往需要教师嘱咐几十遍,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在接到新班级的第一周,我就将课前准备工作、听课、做作业等做一统一要求,重视学生课前准备、善于倾听、作业规范等方面的习惯,我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坚持到每一堂课。从坚持中,我感受到孩子们的习惯越来越好,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我只要发现学生细节做得不到位,就及时提醒。规范的养成没有捷径,只有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方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来。 1、抓课堂听讲习惯 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环节,适当

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

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 江西省德兴铜矿戴亚玲 在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一部分的特殊的学生,他们需要班主任在做整个班级工作的同时,对这些特殊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并爱。这种特殊有是因为学生自身生理的特殊,有些则是家庭教育不和谐等其他原因,使他们沦为特殊的学生。而且种种不利因素时时制约着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许多方面得不到健康发展。无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都具有成长和被人理解的渴望,因此如何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以特别的爱,如何为这些特殊的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班级里这些特殊的学生,我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对全班同学开展的教育和活动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这个班集体中,为他们创设展示才能舞台,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再个别的特殊学生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和帮助。特殊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与学生沟通、建立彼此信任是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良方,情感的建立才会有彼此的信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自信。苏霍姆林期基说过:“教育,必须小心翼翼的去触及那些幼小、敏感的心灵。”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给学生创造重新认识学习、重新树立信心的机会点燃特殊学生追求进步的火种。特殊的学生,也有他难能可贵的优点和不同的进步,作为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这些最为之骄傲的东西,加以渲染,给以鼓励。下面就先取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不说明: 一、案例概述 接手新班级没几天,我就注意到了李小俊。课堂上,他的课桌

上没有课本,似乎教室没有他人,他正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埋头在干自己的事;课间,同学要么在做作业,要么和自己的好朋友在玩,李小俊则一个人在走廊上或操场上跑来跑去,时不时用手去动一下别的同学;放学了,同学们都整理书包准备回家,他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因为他的课堂作业都还没有完成;考试,时间到了,大家都交卷了,他的试卷上还有一半是空白。除了在学习上的表现,他的其他方面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镜头一:“老师,李小俊的指甲又没剪,这次我们班的“三带”又被扣分了。”小班干气呼呼地跑到我面前。我决定找李小俊谈谈。“昨天老师叫你记得回去剪指甲,能跟老师说说为什么没剪呢?”我轻声地对站在面前的李小俊说。他沉默……我边拿起随身带的小剪刀帮他剪指甲,边对他说:“你看这么长的指甲会藏很多脏东西,多不卫生呀,平时是谁帮你剪指甲?自己会剪吗?”沉默…… 镜头二:语文课上,我正在给学生听写词语,忽然发现李小俊正在到处找什么东西。走到身边才知道他的一支铅笔找不到了,同桌正在很着急地要把自己的铅笔借给他用。可李小俊打开自己的文具盒说:“我有铅笔,可我刚刚用的那支铅笔不见了。” 镜头三:大课堂间活动,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一对一地跳绳。数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人,一看,李小俊不在,原来,他正站在墙角边看着同学们跳。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跳,过了很久,他才说是因为自己跳绳的动作很难看,怕同学们笑话他。 镜头四:一次春游,队伍集合时发现了一个人,李小俊表现非常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