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与货币制度练习题

货币与货币制度练习题

货币与货币制度练习题
货币与货币制度练习题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依靠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 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___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有:___ A货币材料B货币单位 C通货的铸造、发行、流通程序D金准备制度 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以下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___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 4、现代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___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 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D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E纸币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 5、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___。 A以黄金为币材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C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现金币 D金银同时流通

E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6、广义货币包括___。 A现金货币B非现金货币C定期存款D转账支票 7、格雷欣法则是___法则。 A劣币驱逐良币B良币驱逐劣币 C劣币良币并存C纸币铸币同时流通 8、我国的现金货币包括___。 A流通中的纸币B流通中的辅币 C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 9、以下哪种货币制度的产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___。 A虚金本位制B生金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D纸币制度 10、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__。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C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D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E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判断题 1、任何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本身具有价值。() 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3、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完整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3.价格;4.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5.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6.本位币,主币;7.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8.良币,劣币;9.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10.流动性。 二、单选 1.A;2.A;3.C;4.C;5.B;6.B;7.C;8.A;9.C;10.A 三、多选 1.BC;2.ABE;3.ABCD;4.ABCE;5.ABC;6.ABCDE ;7.ABDE; 8.BCD;9.ABD;10.CDE 四、判断 1.错;2.错;3.错;4.对;5.对;6.错;7.对 五、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按照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为金币和银币确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6.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 7.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8.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的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有限法偿是指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金融理论与实务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理论与实务- 货币与货币制度 (总分:10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 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32.00) 1. 被看作是我国最早货币的是 _____ A. 兽皮 B. 贝壳 C. 牲畜 D. 粮食 (分数: 1.00 ) A. B. V C. D. 解析:[解析]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因此贝壳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2. 价值形式演变的最初阶段,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所以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称之为__________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等价形式 D. 货币形式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简单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 3. 对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商品都可表现其他商品的等价物的情况,马克思称之为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等价形式 D. 货币形式 (分数: 1.00 ) A. B. V C. D.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解析[解析: 4.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_____ 形态流通的。 A. 条块

B. 圆块 C. 铸币 D. 菱形块 (分数: 1.00 ) A. V B. C. D. 解析:[解析]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称量重量。 5. 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______ A. 银铸币 B. 铁铸币 C. 铜铸币 D. 金铸币 (分数: 1.00 ) A. B. C. V D. 解析:[解析]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类似于铲形农具的“布币” 、仿照刀状铸造的“刀币”、延续贝币形状的“铜贝”等多种形状的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 6. 下列属于足值货币的是______ A. 纸币 B. 银行券 C. 金属货币 D. 电子货币 (分数: 1.00 ) A. B. C. V D. 解析:[解析]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因此,金属货币属于足值货币。纸币、银行券、电子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 7.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______ A. 不定值货币 商品货币 B. C. 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分数: 1.00 )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20201007162720)

金融学习题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反映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A、你用xx缴纳学费 B、你买了件毛衣,准备寒假回家时送给妈妈 C、如果香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就不具备这个功能 D、朋友送你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你把零钱放进去 E、你准备利用以旧换新买个手机,你认为在苏宁电器买手机更便宜 F、你刚刚为你的中财卡充值100 元 2、在学校你可以用中财卡买饭、上网等,每次购买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中财卡的功能类似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借记卡 D、准货币 E、储值卡 3、在很多游戏厅里,金属硬币可以用来玩游戏,但不能在其他商店里买东西。为什么金属硬币不能像人民币硬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A、金属硬币太大,不容易运输 B、金属硬币容易丢失 C、金属硬币不能被广泛接受 D、金属硬币不是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金属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4、经济学家认为易货贸易不具备现实性,并非是指易货不可能存在,而是说 A.易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B.易货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C.易货交易不可能改善参与交易人的境况 D.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5、如果香烟作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6、如果出售某种资产的交易成本上升,这种资产就变得 A、价值更高 B、流动性更强 C、流动性更弱 D、更加类似货币 7、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赔款支付

8、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o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1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二、判断改错题 1、既然支票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支票账户存款属于货币。 T 2、与其他所有资产相比,货币能够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进行交易。于是,货币是具备流动性的。 T 3、既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正相关,那么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就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货币随通货膨胀率上涨而贬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不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4、纸币得到发展是是因为它的运输成本比商品货币低。 T 三、问答题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马克思通过考察(C)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D.物物交换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B)。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3.—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〇 A.货币价值形式 B. —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 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A)。 A.货币价值形式 B. —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发展按照其采用的币材和币值的决定机制大体可以归纳为(A)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柄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C)。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B)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周转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还原性 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我国的狭义货币M l包括流通中现金和(A)。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A)。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B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C)。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货币在(A )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行(B )职能。 1.交易媒介B.支付手段C.价值储藏D.计价单位 .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B )。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B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C )。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B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D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信用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共11题,每题4分)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6、金本位制 7、货币制度 8、银本位制 9、金银复本位制 10、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1、金属准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1分) 1、货币的产生是()。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 国家发明创造的 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 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 B 购买商品 C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A 牡丹卡 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7、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流通银行券,无铸币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银行券可 兑换外币汇票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铸币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银行券制 8、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9、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市场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 )。 A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C 纸币仍是金单位 D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1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中所谓的劣币是指 ( )。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B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C没有名义价值的货币 D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 12、与本位币相比,辅币具有如下特点 ( )。 A为有限法偿货币 B为不足值货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以及货币的计量方法,熟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货币制度的演进。具体来说,需要理解和掌握如下一些知识点:□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作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的货币 □货币的计量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认识与经济学对货币的解释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货币的一个替代词是“钱”。但是,在经济学中,货币有一种特定的含义。 2.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由偶然的、扩大的、一般的价值形态发展演变而来的。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3.货币的职能主要有四个: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在这四个职能中,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是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则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4.货币制度,又称为“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一般而言,货币制度由四个要素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

确定;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货币制度通常以币材进行分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属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财富2.收入3.通货4.交易媒介5.价格标准6.价值储藏7.支付手段8.交易成本9.“无限法偿”10.银行券11.纸币12.流动性13.货币制度14.本位币15.辅币16.实物货币17.金属货币制度18.现金19.信用货币制度20.存款货币21.金准备制度22.准货 币23.狭义货币24.广义货币25.“格雷欣定律”26.金银复本位制27.金本位制28.货币局制度29.铸币税3 0.电子货币3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填空题 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过程。 2.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 3.货币起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4.传统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现代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 5.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

香港货币制度

香港货币制度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政府当局就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并不遗余力地推进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港英当局调整了金融制度以利于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的种种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着意转换消极不干预经济的角色,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达到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的目的。货币制度的变化就是金融制度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香港的货币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国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作为殖民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共同影响香港的货币制度具有独特之处。在香港没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港币的发行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由两家商业银行和香港政府共同承担。自19世纪中叶至今香港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外汇汇兑本位制和联系汇率制度四个时期。其中,货币制度变化中的两个时期即由英镑汇兑本位制到外汇汇兑本位制由外汇汇兑本位制到联系汇率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完成的。 英镑汇兑本位制在香港延续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12月6日~1972年7月6日,除1941年12月25日~1945年9月23日之外,香港一直实行这种货币制度。一段时间内,英镑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存货币相当坚挺。这一货币本位制在香港实施较好。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货币制度进入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英镑和港币的固定联系遭受冲击。1949年和1967年英镑先后出现两次大幅度的贬值。英镑汇率波动影响港币的稳定。香港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损失。1972年6月,英国又一次爆发国际支付危机。英国政府在6月23日宣布任由英镑浮动英镑区成员只限于英国和爱尔兰。海外英镑区成员成为历史名词。随后,1972年7月6日香港政府宣布港币与英镑脱钩与美元挂钩,当时港币的汇率是1美元=5.65港元,允许外汇市场汇率在这一汇率上下2.25%的幅度内波动。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港英当局于1974年11月取消港元与美元的固定联系同时取消外汇管制,首次宣布港元自由浮动。在这一货币制度之下,作为纸币发行准备金的外汇基金不再只是由单一的英镑金融资产构成,还包括美元等多种外汇资产。这一时期的香港货币制度也可称为外汇本位制。这一货币制度直到1983年才被联系汇率制度所取代。 随着香港三家发钞银行地位的确立与新会计制度的运行,1983年10月17日,香港政府宣布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联系汇率制正式生成。但直到1987年,联汇制的内容才逐步完善。联汇制最重要的特点是: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一方面,外汇基金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官方预定的1:7:8的汇率水平。在联汇制下,港元发行须由发钞行按照规定的7.8港元兑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挂牌银行向发钞行取得现钞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进行兑换;回笼货币时,同样要分别以负债证明书和港元换回美元,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固定汇率的银行同业港元买卖市场。另一方面,在外汇公开市场上,港元却是自由浮动的,无论是银行同业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独立)作业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概念解释题 1.财富2.收入3.通货4.交易媒介5.价格标准6.价值储藏7.支付手段8.交易成本9.“无限法偿”10.银行券11.纸币12.流动性13.货币制度14.本位币15.辅币16.实物货币17.金属货币制度18.现金19.信用货币制度20.存款货币21.金准备制度22.准货币23.狭义货币24.广义货币25.“格雷欣定律”26.金银复本位制27.金本位制28.货币局制度29.铸币税30.电子货币3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填空题 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个过程。 2.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可以把货币定义为()。 3.货币起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4.传统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现代信用货币有()和()两种主要形式。 5.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 6.在人民币的价格标准中,()是基本单位,()和()是对基本单位的进一步等分,计价方式是十进制的累加。 7.狭义的货币量=()+()。 8.货币制度通常以币材进行分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金属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 9.本位币在流通中实行()原则,即法律赋予它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 10.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英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美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中国的货币单位名称为()。 三、判断题 1.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价格标准是各种商品在质上统一、在量上可以比较的共同基础。 4.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 5.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6.信用货币发挥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提高储蓄的效率。 7.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一般性标准,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10.在金本位时代,各国中央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采取的都是十足准备制。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中心建立的。 四、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 不能分割的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 A 实现商品的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 D 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包括许多商品的交换,而后者只包括两种商品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

第五章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危机 一、落后的银两制度 (一)实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 1、实银的种类、名称、重量 实银种类繁多,形式不定。实银铸成锭,有的形似马蹄,有的状如纺锤,有的像馒头,还有不成形的散碎银。它们都各有其名,然可统称为“元宝”或“宝银”。宝银的重量不等,大锭有50两,中锭10两,小锭只有几两,碎银不足1两,使用时依重量计值。 2、实银的成色 成色是指含银的多少。从理论上讲,实银的成色是以纯银成色1000/1000作为标准,但实际上流通的宝银达不到这个标准,因而就按纯银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核定含银多少。全国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有:纯银、足银、纹银、标准银。 3、实银的称量 银两按重量计值,属称量货币。宝银的重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库平、关平、漕平、市平4种。库平是政府征税使用的标准,关平是海关使用的平,漕平是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场使用的平。 (二)虚银两 虚银是实虚的价值符号,是用于计算的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虚银也有重量和成色(假设的),一锭实银要存入金融机构,先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银标准推算了其升水或贴水,然后按照当地

使用的虚银标准计算其应记的数额才能入账。全国有影响的虚银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银、汉口洋例等。 (三)银两制度的落后性 银两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缺陷,其落后性表现在:形状和重量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 二、自铸银元 一方面由于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经咸丰、同治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危害甚大,清政府对此不能再行漠视。1887年(光绪十三年),清庭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铸银元。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翌年流通于市场。这是近代中国正式铸造银元的开端。这种银元称光绪元宝,正面有“光绪元宝”的汉满文字,上方铸有“广东省造”字样,下方铸有“库平七钱二分”的重量标准,背面铸有龙纹图案,故俗称“龙洋”。这种银元含银9成,清政府下令作为中国的法币。 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银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开始铸造“大清银币”,称为国币。 三、从制钱到铜元 (一)制钱的落后性 1、统治者对制钱贬值(减重、减色),以此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 2、分散铸造的政策,各地各自为政,私铸的现象无法杜绝,导致制钱纷繁杂乱。 3、各省各地划地为界,导致制钱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上述混乱状况致使制钱的流通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严重不相适应。制钱制度的封建性,表明它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

清末财政制度

清末财政制度 有清以来清政府以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实行解款协拨制度与奏销制度。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地方督抚势力的兴起,督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地方财权,外籍总税务司制度的形成又使海关税权为外人所控制。1901年以来,清政府又实行财政改革,形成了新的财政制度。 财政行政:1903年清廷于中央设财政处以整顿全国财政;1906年设税务处以集中税权;1906年改户部为度支部,同时并入财政处、税务处,度支部掌管全国财政;1910年又设财政公所管理各省之财政。由此形成从中央度支部到各省财政公所的新的财政行政系统。 财政收入:1900年以后的清政府财政收入除地丁杂赋、租息、粮科、耗羡、盐课、常税、厘金、洋税、节扣、续完、捐征等旧有收入外,还增加了许多捐税、粮捐、盐捐(盐斤加价、盐引加课、土盐加税、行盐口捐)、官捐、加厘加税、杂捐(彩票捐、房捕捐、户捐、东户捐),另有节省(裁节绿营俸饷、节省河工经费、核扣驿站经费)等。财政支出:陵寝、交进、祭祀、仪宪、俸食、科场、饷乾、驿站、廪膳、赏恤、修缮、采办、织造、公廉、杂支、勇饷、关局经费、洋款、补支、预支,解京各衙门饭食经费,除上述旧有支出外,1900年后又增加了赔款、军务费、教育费、司法费、外交费、农工商费、交通费等。 公债与借款:公债分外债、内债两种。其中外债有:庚子赔款,原额4.5亿两,本息计达9.8亿两;还有如湖北、广东、上海商会、云南、直隶等直接向外商借外款达9项之多;此外鄂督、上海江海关道、粤督、滇督因库款支绌,或因维持市面或因金融周转不灵而借过外债,邮传部也因修铁路或赎路权或兴电报而借过几起外款。内债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举办的爱国公债,定额3000万两,但实际发行不及1200万元,清政府即灭亡;各地举办的几起地方公债,如北洋总督袁世凯为扩军务于1905年举办直隶公债480万两,湖广总督陈夔龙为偿旧债。1909年举地方公债240万两,安徽巡抚朱家宝为备抵补募地方公债120万两等。 财政预算制度:1908年清廷发布预备立宪清单决定实行预决算制度。1910年清廷拟定《预算册式及例言》,规定每年正月初一日到十二月底为预算年度,预算册内先列岁入、后列岁出,各分经常与临时两门,门下分类,类下分款,款下分项,项下分子目,出入银数以库平足银为标准,以两为记帐单位,小数至厘为止。据此,1910年清廷试办了1911年的财政预算,1911年预算岁入分8类,计296962700两,岁出分18类,计338650000两,入不敷出达41687300两。但此次预算无决算可言。1911年清廷又试办了宜统四年(1912年)的全国预算,其中岁入233956655两(地方入25955875两),岁出218919590两,盈金15037065两,但加上预备余600万两,补助金12654815两,则亏3617750两。由于清政府迅速灭亡,这次预算也根本谈不上决算。但这两次预算可视为中国预政预算制度的起始。 公库制度:清政府在实行财政改革时仿效西方试行公库制度。1905年清廷创办户部银行,它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有银铜铸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权。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同时颁布的《大清银行则例》规定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纸币之权,从而规定了其国家银行的地位。此后《奏定银行则例》规定大清银行由度支部酌令许其经理国库事务与公家一切款项,1910年颁布的《兑换纸币则例》将纸币的兑换发行权收归大清银行。从此大清银行具有了国家中央银行的地位。1911年资政院拟议统一国库,编订《统一国库章程》规定国库分总库、分库、支库三类,分别于京师、各省、地方设立,由度支大臣管理,其保管出纳则由大清银行任之,国家收支各款,均须汇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 1.1.1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二、货币产生与交换价值形态的四个演变过程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 三、代表人物:马克思 1.1.2 货币的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的演变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 (二)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1.特征: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作为非货币的价值 货币基本特征:(是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货币?) (1)物质特征:易于标准化、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2)社会特征:广泛地被接受、预期价值稳定 【提示】并非货币出现的最初阶段才有实物货币。 (三)金属货币: 铸币税:指由于国家对货币的供给的垄断地位而流入国家的所有收入(铸币时期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分离) (四)代用货币(纸币):代用货币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兑现成金属货币的纸质符号,包括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和银行券。 代用货币产生的原因: 1.金属货币铸造和运输成本过高 2.人们日益重视货币代表的价值而非其自身价值 两种形式: 1.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 2.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做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五)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且不能兑换金属货币。 1.信用货币包括:纸币、辅币(通货)、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 (存款货币)。 2.不能兑现的银行券(也称支票货币、债务货币):各种存款货币指那些能够发挥货 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3.特点: (1)基本特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2)完全割断与贵金属的联系,摆脱了资源对货币量的约束,政府可以弹性的提供货币。 (3)发行和流通以国家信誉和银行信誉为保证 (六)电子货币 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 通过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的货币形式。 类型:银行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 (七)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一种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基于数字加密的货币。 特点:在网络个节点传输,不受地域限制,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目前主要数字货币都不是主权货币或法币) (八)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1.降低交易费用 2.引用意识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货币是信用的载体 1.1.3 货币本质 (一)货币的本质 1.价值货币说(马克思)(价值)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 生产关系 2.名目货币说(凯恩斯)(比例)货币数量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变化无关 3.信用货币说:(信用)货币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货 币是人类合作秩序不断自发扩展的进程。 1.1.4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1.价值尺度(表示商品价值):度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节约交易成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1)购买力的变动趋势与综合物价指数的变动成反比 (2)货币购买力综合指数是综合物价指数的倒数 2.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买卖相分离 意义: (1)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分工 (2)纸币的诞生(孕育了流通危机) 3.贮藏手段: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流动性:资产在其本身价值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迅速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如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工资利息等)。促进了信用的发展和金融的产生。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 5.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交换次数

宋代货币制度

评分:_________ SHANGHAI UNIVERSITY 历史与现实中的金融课程论文 宋代货币制度 学院材料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 学号 11122607 学生姓名吴强

宋代货币制度 摘要: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这使得宋朝的货币形态和信用有了新的发展,货币制度具有时代的特点。除了通行铜币、铁币、白银等金属铸币外,还发行纸币。特定的环境下的资本主义萌芽造就了宋代独一无二的货币制度。 关键词:货币;官营金融;交子;宋朝。 金,指的是金子,融,最早指固体融化变成液体,也有融通的意思,所以,金融就是将黄金融化分开交易流通,即价值的流通。也指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的特点: 一、宋代有其特殊的环境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 铜、铁、金、银、纸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货币。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之一。 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其中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绢帛等实物货币退出流通,而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 二、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 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所以此时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第二个特点。 一是因为当时宋朝武力积弱,强敌环伺,所以为了防止铁钱出境,被辽夏金套去熔铸成兵器铁钱的流通性也就被限制了下来。二是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分散在各地,各地区铸造的钱币在名称、成色、重量、大小、形状等方面不尽相同,各地发行的纸币也不相同,以至于各地既不准本地的货币出境,也不准外地的货币流入,各地的货币仅限于本地区使用。所以虽然从整体上看,宋代流通的货币虽然以铜铁钱币为主,但实际上有些地方专用铜钱,有些地方专用铁钱,有些地方是铜铁钱兼用。 三、货币流通混乱。 宋代的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的比价既不固定,也不一致,致使货币流通紊乱无序、市场分割。当然货币流通的紊乱,也为宋代货币兑换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白银的货币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 宋代商业发展内生的货币需求增加,黄金、铜材不足制约了货币的供给,布帛等实物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作业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作业与练习 填空或判断 1.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2.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3.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4.足值货币既可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又可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流通。5.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一、填空 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和()。2.所谓“流通中货币”,就是发挥()职能和发挥()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3.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和()。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5.狭义的货币M1由()和()构成,广义的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构成。 6.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 二、单选 1.以下说法中()不符合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 A、足值货币的内在价值被充分地表现在其外在的使用价值上 B、足值货币以其自身价值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C、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 D、在足值货币时代,贵金属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会影响经济发展 2、典型的足值货币是()。 A、贵金属货币 B、贱金属货币 C、商品货币 D、表征货币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B、表征货币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具有信用货币的特征 C、表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的价值符号,其本身的内在价值等于其额定货币价值 D、表征货币可以和足值货币等价交换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B、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C、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D、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而发行的,所以,不会出现贬值现象 5.货币执行()职能时,只要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7.“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A、金银不是货币 B、货币就是金银 C、金银就是货币 D、金银天然适合充当商品货币 8.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9.典型的银行券属于()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10.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2,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 B、银币 C、金币和银币 D、纸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