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之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之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之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之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含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西方经济学观点);商品交换过程中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马克思观点)。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3、价值尺度,当用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4、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职能。

5、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支付时的职能。

6、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形态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时的职能。

7、货币的形态:从历史的角度看,共存在过五种形态的货币,分别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8、实物货币(1)含义:金属货币出现之前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牛羊粮食皮革等)。(2)缺点:A. 笨重且易受损;B.不能分割;C.价值很低;D.质地不一。

9、金属货币(1)含义:以金属为币值材料的货币(金银铜铁)(2)优点:A价值较高;B 易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3)缺点:币值材料矿产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币值材料开采的不稳定性制约经济发展的需要。

10、代用货币(1)含义:代表金属货币的货币(2)特点:金属货币做保证(3)优点:A 发行成本低B便于携带C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D节省了金银(4)缺点:金银数量的有限性和交易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

11、信用货币(1)含义:脱离金属成为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2)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只要发行数量控制得当人们就会对纸币有信心。(3)三种主要形态: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2、信用货币量层次的划分:(1)划分目的: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划分的依据是流动性,即一种资产能够及时以恰当的价格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3)流动性的衡量标准,一是能否方便的自由兑换,二是转换过程中是否有损失。

13、目前我国货币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14、货币制度:(1)含义: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的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确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5)金准备制度。

15、近现代的货币制度按币值材料分为(1)金属本位制和(2)纸币本位制。其中金属本位制包括(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3)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包括(1)银两本位制(2)银块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包括(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3)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包括(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

16、金银复本位平行本位制指金银币平等,同时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自由地输出入国境,金银币的交易比率由市场决定,国家没有法律规定。缺点是由于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来了很多麻烦。

17、金银复本位双本位制指金银币价格比例由法律强制固定下来。缺点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在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即市场价值大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必然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法定价值大于实际市场价值的货

币,即劣币)会独占市场。这表明,货币会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

18、金银复本位跛行本位指是指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货币,且保持固定比价,但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可自由铸造,且银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际上已沦为辅币。是向金本位的一种过渡形式。

19、金本位的金币本位制是纯粹金币本位,有三大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20、金本位的金块本位制是指金币不在流通,黄金和纸币不再自由兑换(例如,要达到一定的限额才能兑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和法国实行过这种金本位。这些国家黄金储备不够,不足以支持自由兑换。

21、金本位的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也不流通金币,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但本币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弱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除美国(金本位)和英、法国(金块本位)之外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汇兑本位;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金汇兑本位。

22、纸币本位制是指以不能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基本特征是:1)纸币由国家垄断发行,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纸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不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等贵重金属。

货币需求理论

23、货币需求的两种研究角度:一种是假定货币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的,从而讨论要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例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另一种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是指在财富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在财富总额中有多少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来持有。

24、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1)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指货币的流通速度,P指物价水平,T指流通中的商品总量。PT代表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易的总价值,也就是出售全部商品而得到的名义总收入。MV代表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发生的货币交易和支付总额。(2)费雪方程式的分析:1)前提是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不变,流通中的商品总量Y不变;2)其研究对象是物价水平,p=MV/T,但可以推导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M=PT/V;

3)其缺陷是认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唯一功能且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不变,错误的看待了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的关系。

25、剑桥方程式的现金余额说

(1)现金余额说的由来,人们的财富三种用途,投资以获得利息、消费以获得享受、持在手中以获得便利和安全,把财富用于第三种用途就形成了现金余额,即货币需求。

(2)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M代表现金余额即货币需求量,k指以货币形式即现金余额形式持有的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有的比例,P指物价水平,Y指社会的产出,PY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财富收入总额。

(3)与费雪方程式的不同点:①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媒介的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②费雪方程是式从宏观上分析货币数量,而现金余额说则是微观分析。

③对利率的看待不同。

26、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凯恩斯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是皮古的同学。他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2)交易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3)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4)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人们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跟利率成反向关系。

(5)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d= M1 + M2 = L1(Y)+ L2(i),其中L1与收入成正比,L2与利率成反比。

(6)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贡献是肯定了利率的作用,否定了V不变的观点,为货币政策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2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公式:M/P=f(Y, w, Rm, Rb, Re, 1/p.dp/dt, u),其中,M/P指实际货币需求,Y指收入用来表示人们的财富,W指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指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Rb指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Re指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1/p×dp/dt指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u指其他影响因素。

(2)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1)财富总量,用收入来衡量即恒久性货币收入;2)财富在人力和非人力形式的划分;3)持有货币的报酬率;4)其他资产的报酬率;5)其他因素。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考察对象扩大;强调货币需求对利率的不敏感;强调恒久性货币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强调货币流通速度是可以预测的。

28、研究货币需求理论的目的是为政府进行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不同的货币理论是基于不同的经济体不同发展时期提出的。经济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受宏观条件的约束,包括经济财富发展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信用制度发展程度、社会秩序稳定性以及国民消费心理习惯等。只存在脱离经济体实际的经济理论,不存在脱离经济理论的经济体。

货币供给理论

29、货币供给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30、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所吸取的现金存款或者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贷而形成的存款。

31、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32、现金漏损: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随着客户从商业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形成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会降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33、存款准备金是银行等存款机构为应付客户取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货币资产。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

34、多倍存款货币扩张的最简单情形

(1)假定前提条件:假定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

(2)某人将自己的工资所得的1000元现金以存款形式存入银行。

(3)假设存款货币银行接受这1000 元现金原始存款后提取其中的20% 即200 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800元发放贷款。

(4)由于不考虑现金漏损,贷款客户必将全部贷款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存入另一家银行,这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800元,另一家银行在提取20% 准备金后将剩余的640 元作为贷款发放。

(5)这又将使第三家银行获得存款640元……,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

存款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直到全部原始存款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为止。

(6)如果以 D 表示存款增加总额,R 表示原始存款,r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D=R/r表示。全部银行存款货币为D=1000/20%=5000( 元) ,存款创造乘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用K 来表示,则K=1/r=5 。

(7)结论。存款扩张的数额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始存款的多少;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的大小。

35、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2)超额准备金率(e);(3)现金漏损率(h);(4)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例,则rt ? t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那部分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 ? t与银行信用扩张也是成反比例变化的。

(5)若考虑以上因素,则存款乘数可以修正为:d=1/(r+e+h+ rt ? t )

36、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用B表示。存款准备金用R表示,现金用C来表示,所以B=C+R。(2)基础货币的特点: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现金持有人的负债);具有派生性;可控性(基础货币比银行准备金更容易为中央银

行所控制)。

36、货币乘数。是指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即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乘数m的大小与法定准备金比率r,超额准备金比率e,定期存款的准备金比率rt ,以及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t、现金漏损率h均成反比。

37、货币供给模型:M=m×B,其中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

金融机构体系

38、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由(1)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2)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构成。其中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主要包括(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和(3)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1)保险公司(2)证券公司(投资银行)(3)信用合作社(4)财务公司等。

39、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特定范围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一般商业银行相比其具有经营行业的专门性和经营业务的政策性等特点。主要的专业银行包括:

(1)进出口银行,指专门为对外贸易提供结算、信贷等金融服务的银行,其目的是促进本国的商品输出和输入而非盈利,从而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2)农业银行,是专门向农业部门或者农场主提供优惠信贷的银行,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国家建立农业银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农业部门的发展。

(3)开发银行,是专门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建设投资提供长期信贷的银行。

(4)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并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的储蓄存款,资金运用主要是投资于政府债券等收益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工具。

40、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由我国政府于1994年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以贯彻国家产业或其他相关政策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不办理活期存款业务,且专款专用,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41、商业银行是指经营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存贷款业务,并为客户办理结算、代理等多种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其本质特征是以经营存贷款业务为本源业务。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家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4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日常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业务和向央行、同业等

借款的业务。

4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其资金运用的业务,包括持有的现金项目、投资项目、发放贷款项目等。

4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特点是银行只起中间人作用而不承担任何风险。

45、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能够为银行带来额外的收益,同时也使银行承受额外风险的经营活动。包括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等。

46、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尽管各国商业银行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业务经营上,各国商业银行通常都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和流动性正相关,而与盈利性负相关。作为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一定要结合企业所处的不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动态科学地处理好三性原则中的主要矛盾。

47、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并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统领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并对国内整个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实行管理与监督。

48、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意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

(2)银行的银行,意指中央银行的地位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即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信用业务。集中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作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包括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49、中央银行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和准中央银行制度。

货币政策

50、货币政策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51、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1)货币政策工具(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5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5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1)稳定物价;(2)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5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协调的一面(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更多的表现为矛盾关系,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55、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称之为多目标货币政策);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称之为单目标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56、《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57、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58、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1)可测性。一是中介目标要有明确的含义;二是中介目标数据能够被中央银行及时准确的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2)可控性。中央银

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效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3)相关性。中央银行选定的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稳定的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影响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4)抗干扰性。

59、现实中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的缺点是政策效果与非政策效果相互干扰,最终效果难以确定,容易误导央行。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的缺点是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

60、我国目前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6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6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经常使用且其运用能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普遍性影响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6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成乗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6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①短期效果,影响金融机构的即时放款能力。②长期效果,引起银行信用和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65、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①效果过于激烈,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同时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②频繁调整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也破坏了准备金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66、再贴现政策:(1)含义,中央银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一是规定再贴现率;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的条件。(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①被动性②缺乏弹性

③利率作用的有限性。

67、公开市场业务:(1)含义,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操作方法,中央银行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就从市场买入证券,相应地投放了货币,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则反是。(3)优点:①主动性②直接性③灵活性。(4)缺点:①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背景;②需要有其他工具作为配合。

6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系统的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

69、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形式:(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70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2)间接信用指导:(1)道义劝告(2)窗口指导。

7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72、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1)准备阶段,也即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2)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阶段;(3)预期中间目标的实现;(4)最终目标的实现。

73、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叫做“时滞”。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成问题。

74、时滞由两部分组成:(1)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时期;(2)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的时间。

75、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恰当。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总而言之,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分类 按交易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市场 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融资方式划分市场金融市场分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按地域范围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按经营场所划分金融市场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按交割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金融市场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工具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金融市场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法律因素 3市场因素 4技术因素 四、金融市场的特点 (1)金融市场以货币资金和其他货币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 (2)金融市场具有价格的一致性,利率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 (3)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且金融交易活动在有形和无形的交易平台集中进行。 (4)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5)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 (6)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体现了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7)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够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再分配 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调节作用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六、非证券金融市场包括: (1)股权投资市场。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即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2)信托市场。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 (3)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最新 货币银行学 重点总结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现代信用活动有以下特征: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目前对市场支付结算服务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其中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 2、融通资金。融通多次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使得。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能够使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提供金融使得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各融资部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4.发送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从而有得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节约信息处理成本。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国际储备及其主要内容。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a,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地、方便地被一国当局持有。b流动性,即该种资产是否容易变现。c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a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b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c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金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结构问题和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四个方面。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扩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扩张需求就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国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应刺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缩小居民收差距;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标准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等。b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同扩大有效需求双管齐下,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采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对垄断、鼓励并放开竞争、扶持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降低税负等措施。c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民间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对总支出水平施加重要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扩大贷款规模,在增加货币供给量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措施。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特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金融压制的状况。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社会含蓄并阻滞其向社会投资的顺利转化,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状态,因此,解除金融压制是发展中国家繁荣金融、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主要体现为: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发展带呈现二元结构即现代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等。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新趋势答:(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和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金融业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动作效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为增加。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1、我国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a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b资金的供求状况。c物价变动的幅度。d 国际经济的环境e政策性因素。在讨论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时,应当注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套用哪一种本文理论,而应该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本文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从而正确地把握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2、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换: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13、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信用机构又包括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料】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 料】 货币金融学关键词:1.M2 2.米德冲突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3.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4.通货膨胀一、简述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

膨胀实现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即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二、如何理解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答:供求混合型通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共同引起的。该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胀产生的原因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原因,很难分清具体是由哪一方面原因形成的,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通胀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但由于需求过度导致物价上涨促使提高工资,从而转化为成本推进因素。另一方面,通胀也会由于成本原因开始,如迫于压力提高工资。但如果不存在需求和货币收入的增加,这种通胀是不会长久的。可见,成本推进只有与需求拉动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一个持续的通胀。 三、简述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答: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金融资产则比较复杂,因为很大一部分金融资产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其在通货膨胀中,并非能稳妥保值。而其他一些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以名义货币值计量,存款、负债的名义货币值不变,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名义货币值则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从而改变以名义货币值计量的资产结构; 以实际货币值计量,存款及负债将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实际价值则未变动,从而调整了以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金融常考知识点总结

1.传统的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存款货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行保证制度;20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控制的最小口径也是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的 M 1。这是因为,稳定与否的关键已主要取决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给状况)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放、贷”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管理者。该职能具体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代理国库,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该职能具体表现在: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3、为政府提供信用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外汇、黄金等国际储备5、制定实施货币政策6、制定、监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7、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不同表述1、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大基本职能。2、服务职能、调节职能、管理职能三大类。3、政策功能、银行功能、监督功能、开发功能、研究功能、五大类。4、独立货币发行、为政府服务、保存准备金、最后融通者、管制作用、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主持全国银行清算、检查与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八大类。 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具——货币;——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作为 “最后贷款人” 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中央银行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付链条不因偶发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v 盈利性原则 v 流动性原则 v 安全性原则 管理原则(1)安全性。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和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负债,自有资金占的比重小,使经营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永恒课题②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的规模及期限结构难以与其资金来源的规模及期限结构保持一致,使其存在着潜在危机③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难以准确把握,若客户信用状况差,到期无法归还贷款,将影响银行收益和资金周转,甚至导致银行破产。④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由此可见,安全性是关乎商业银行成败的重要因素(2)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需要的能力。保持适当的流动性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它是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款随时提取和按时归还的要求。②是满足社会上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的要求。③是弥补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缺陷的要求。④是预防投资风险的要求(3)盈利性。就是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能力。盈利性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①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性资产的比例。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③提高资产质量,尤其是贷款质量,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④注重业务创新,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⑤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控制管理费用开支⑥规范操作,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及其他损失。 4. 外汇风险:又叫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和运用外汇时由于汇率的波动而造成的本币价值损失或意外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分类(1)交易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在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清偿这段时间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使这项交易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2)折算风险又叫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将功能货币转化成记帐货币时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帐面损失的可能性(3)经营风险又叫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本身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以减少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1.货币选择法:谨慎选择计价货币,这种方法是在今后某个时期有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的交易中使用的,是减少外汇风险的较好方法。即:付汇争取使用“软币”,收汇争取使用“硬币” 2.远期交易法:即利用外汇市场的远期、期货、期权等交易方式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 3.提前或延期结汇法:是将以外币计价的结算期提前或推迟,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如预计美元升值,就推迟出口合同或结算日期 4.”福费廷”交易法:是指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给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5.货币保值条款法:国际支付的债权、债务方为规避外汇风险,在签订合同或信贷协议时,规定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为保值货币,支付款项时,按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汇率变化调整支付货币的汇价。因各种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的汇价升降幅度不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散和减轻支付货币的汇率风险。 3. 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付(本币)标价法”,如$1=¥ 6.2364(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收(外币)标价法”,如GBP1=USD1.44 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美、英采用间接标价法(3)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算成若干单位的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如:USD1=FRF 7.27。这是对美国以外的国家而言的.即各国均以美元为基准来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是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套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价。 5. 金融工具定义: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又称为金融票据。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约束力。规范的金融工具应具备“条文标准化、文件市场化”特征。金融工具特征:①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有两个极端的特例: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衡量收益率②流动性: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③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其中,由于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最难逆料。严重时,可以造成市场“崩盘”;可以造成投资者由巨富立即变为赤贫。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至关重要④收益性 :指金融工具能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将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与利率视为同一概念。收益率的计算方法1.名义收益率:金融工具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2.即期收益率:年收益额对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3.实际(到期、平均)收益率:将即期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金融工具的种类①按其发行者的性质不同,划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工具是指非银行或金融机构,如工商企业、政府和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和抵押契约等。间接融资工具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存款单、人寿保险单和各种银行票据等。 ②按偿还期长短不同,划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③按其价格确定方式不同,划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短期国债:又称国库券,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金融工具。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纽约花旗银行开办。我国于1987年开办这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在存期内委托经营证券的柜台交易金融机构进行转让。(利率可浮动、收益高)3.商业票据,票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商业凭证,如股票、股息单、国库券、发票、提单和仓单等。狭义的票据仅指商业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 在西方国家主要指短期融资券 (1)汇票: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于指定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对汇票的定义是: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票据的典型代表,它最集中地体现了票据所具有的信用、支付和融资等各种经济功能(2)本票:出票人承诺于到期日或见票时,由自己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出票人(即活期存款的存户)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4.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即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认付款。由企业作出的承兑,叫商业承兑汇票。有时为了提高汇票的信用程度,要求银行进行承兑(即保证付款),这种汇票叫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后的汇票,如付款人无力偿还,将由银行负责付款。5.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 资本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股票: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的企业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并可取得股息收益的凭证。股票所有者拥有公司的表决权、收益权、优先认购新股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也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还可分为A 股、B 股、H 股、N 股。 最后这种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一个公司可以同时发行A 、B 、H 股,要看具体的部门的审批2.债券:是国家、地方或企业为向社会筹措资金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特征:表示债权、有期限、可流通、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我国已发行的债券有下列几种:(1)政府债券:是国家为了解决急需的预算支出,而由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由于是由政府保证本金及利息的支付的,所以它在各种债券中享有最高的信誉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的总称 (3)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 是公司企业为了筹集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有基础性工具派生而来,其价值依赖于基础性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1. 当今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现为合约;合约载明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2.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指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契约。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由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价差。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大的。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货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比较起来,期货交易更为规范化。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一般在交易所内交易。如,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期权合约:期权,其一般含意是“选择”、“选择权”。 金融市场上的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既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即期权费。互换合约: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期权和期货的区别:①不一定标准化,可以场外交易②履约方式不同,卖方只有义务③风险度不同,期货合约盈亏风险对于双方都无限;而对于期权合约的买方风险有限,对于卖方,在卖出看涨期权时风险无限,卖出看跌期权时风险有限④交纳保证金方式不同,期货双方都交保证金;而期权买方交期权费,卖方交保证金。 5.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双刃作用:1. 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具备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今天的经济运作难以想象。2. 衍生工具的交易也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与衍生工具交易中实施保证金制度有密切联系。在这种交易中的保证金,是用以承诺履约的资金;相对于交易额,对保证金所要求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0%。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高杠杆化”。由于高杠杆化,因而投机资本往往可以支配数倍(甚至更大)于自身的资本进行投机操作。3. 衍生工具的发展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一个职员投机的失败,曾造成知名大金融机构的破产;——投机资本利用衍生工具冲击一国金融市场并造成金融动荡和危机也有实例。如1992年的英镑和1997年秋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大震荡。 6. 金融市场的功能 1. 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2. 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 移。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就这样 的意义来说的: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 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减小乃至消失,而不是 指从总体上看消除了风险。3. 确定价格:相当多 的金融资产,其票面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 在价值;其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 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被“发 现”。4. 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 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 功能。5. 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搜寻 成本是指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方所产生的成本; 信息成本是在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 的成本。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与信息成本的功 能主要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的。 8. 现代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直接提 供的信用.在商品买卖时,企业采取赊销、分期 付款、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1) 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 业(2)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 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 (3)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 为:买卖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 信用之际已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 而在此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 权债务关系。 作用1.商业信用直接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商 业信用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推销新产品和滞销产 品,减少资金积压 2.调剂企业间资金余缺 3.有 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局限性:规模,约 束方向单一,期限限制,不稳定 2.银行信用: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活动。作用:克服了商业信 用的局限性。特点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借贷的对象是货币?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3.国 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 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发行国债,财政投融资) 4.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赊销- 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 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 放在现代经 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 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3. 现代经济 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 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 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银行信 贷、国际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 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 金融市场的主体——交易者。金融市场的客体——交易工具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是调整供应结构,最核心的是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五类住房的供给。优先确保五类住房的用地需求,并要求各地抓紧编制三年住房建设规划。陈国强认为,增加上述五类住房供给,实际上明确了此前强调的住房供应的“双轨制”,通过调整供应结构的方式,让住房“双轨制”落实到位,实现住房市场结构上的大调整。 第二,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这次没有特别提到改善性住房需求字眼,而是把首次购房和非首次购房、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区别开来,加大差异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鼓励首次置业需求。对非普通商品房、非首次置业等投资投机性需求,明确采取差异化政策。对二套房明确以家庭为单位认定是否为第二次购买。体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做法,在信贷、税收政策上加以区分。 第三,控制信贷风险。通知提出对房地产开发商严格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对开发贷款要严格管理。同时,还提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等问题。对央企投资要规范化,主要是对二00九年央企进入楼市的一个警示。并在金融、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对稳定市场秩序,针对开发企业囤地炒地、捂盘惜售,对土地出让金缴交方式管理、土地管理方面等都涉及到,内容非常系统全面和完整。 第四,在明确责任方面,这个文件与此前出台的政策方式非常不同。该通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对下发文,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国务院常务会等涉及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相比,该通知对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有具体要求,对地方责任主体有明确约束力。 债权人债务人利弊(借入资金消费,借钱消费有什么好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抵御通货膨胀,弊端:容易陷入债务危机,可能透支额度过大,信用降低。5.材料分析题,当前经济热点,我国宏观调控,房地产方面,限购,提高贷款利率。调控效果如何,为什么,二手房出售,差价20%税。房产成交量下跌。 7.银行券:商业银行进行贴现时发行的一种本票。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制)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的存、放款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们是典型的银行机构,是当代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的小额储蓄存款,又投 资于国债和工商企业的股票、债券,并为居民提供其它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可分为四类①负债业务(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②资产业务(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③中间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④表外业务(所有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