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分析师2011(改动版)

需求分析师2011(改动版)

需求分析师2011(改动版)
需求分析师2011(改动版)

高级软件需求分析师

第一部分

目录

前言 ............................................................................................................................................. - 7 - 第一章需求工程的理念与方法论 ......................................................................................... - 9 -

1.1 高质量需求工程的意义 .................................................................................................. - 9 -

一、需求工程与需求开发 ................................................................................................. - 9 -

二、优秀需求具有的特性 ............................................................................................... - 12 -

1.2 需求管理及其过程定义 ................................................................................................ - 15 -

一、对于软件工程方法的重新思考................................................................................ - 15 -

二、需求管理的目标 ....................................................................................................... - 22 -

三、需求管理的实践 ....................................................................................................... - 22 -

四、稳定边界防止需求蔓延 ........................................................................................... - 27 -

1.3 需求开发过程定义 ........................................................................................................ - 31 -

1.4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与组织需求信息..................................................................... - 33 -

一、应用系统工程帮助分析问题 ................................................................................... - 34 -

二、系统工程中的需求分配 ........................................................................................... - 34 -

三、组织复杂软硬件系统的需求 ................................................................................... - 35 -

1.5 项目外包及其需求管理 ................................................................................................ - 37 -

一、理解采用外包方式的原因 ....................................................................................... - 37 -

二、外包项目的需求管理 ............................................................................................... - 38 -

1.6 利用需求模式重构问题 ................................................................................................ - 39 -

一、对功能分解的再讨论 ............................................................................................... - 40 -

二、利用模式解决划分中的困难 ................................................................................... - 40 -

三、需求模式与需求复用 ............................................................................................... - 41 -

四、通过业务事件发现模式 ........................................................................................... - 42 -

五、通过抽象形成模式 ................................................................................................... - 44 -

六、模式与反模式 ........................................................................................................... - 46 - 第二章需求开发第一阶段:项目启动................................................................................ - 50 - 2.1 项目启动过程说明 ........................................................................................................ - 50 - 2.2 从问题分析开始需求开发 ............................................................................................ - 55 - 2.3 问题域与问题框架 ........................................................................................................ - 58 -

2.4 分析客户问题思考产品愿景 ........................................................................................ - 64 -

一、从行业的视角思考产品愿景 ................................................................................... - 64 -

二、从产品战略的视角思考愿景 ................................................................................... - 67 -

2.5 初步定义解决方案的边界与约束................................................................................. - 69 -

一、定义解决方案的边界 ............................................................................................... - 69 -

二、确定解决方案将受的约束 ....................................................................................... - 71 -

2.6 项目的陈述 .................................................................................................................... - 72 -

一、项目的陈述 ............................................................................................................... - 72 -

二、愿景文档 ................................................................................................................... - 74 - 第三章需求开发第二阶段:客户需求的收集与分析........................................................ - 76 - 3.1 需求获取过程说明 ........................................................................................................ - 76 - 3.2 通过建立模型来理解业务 ............................................................................................ - 79 -

一、在建立业务模型的过程中获取需求........................................................................ - 79 -

二、业务的上下文范围与视图 ....................................................................................... - 81 -

三、过程分解与事件分解 ............................................................................................... - 81 -

四、为什么业务用例是好想法 ....................................................................................... - 83 -

五、发现业务事件和“无事件” ................................................................................... - 84 -

六、建立业务用例的案例 ............................................................................................... - 85 -

七、基于领域建模的业务分析 ....................................................................................... - 86 -

八、基于控制系统的状态变迁模型................................................................................ - 90 -

九、需求项框架 ............................................................................................................... - 95 -

3.3 用创新思维发现潜在需求 .......................................................................................... - 96 -

一、理解客户思维 ........................................................................................................... - 96 -

二、相邻系统的角色 ....................................................................................................... - 97 -

三、找出工作的本质 ..................................................................................................... - 100 -

四、解决正确的问题 ..................................................................................................... - 101 -

五、关注应用层面的创新 ............................................................................................. - 102 -

3.4 创新的产品定义的初步策划..................................................................................... - 105 -

一、明确产品定义的类型 ............................................................................................. - 105 -

二、分析与澄清产品关键特征的价值.......................................................................... - 106 -

三、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化创新 ................................................................................. - 106 -

四、通过产品组合策略实现创新 ................................................................................. - 109 -

3.5 需求获取中如何理解用户和涉众的需要.................................................................... - 112 -

一、引出需求方法论问题 .............................................................................................. - 112 -

二、创建用户代表 .......................................................................................................... - 112 -

三、交流的能力与面谈技巧 .......................................................................................... - 113 -

四、理解用户的思维过程 .............................................................................................. - 114 -

五、文档考古学 .............................................................................................................. - 117 -

六、业务用例研讨会 ...................................................................................................... - 118 -

七、创造性研讨会 .......................................................................................................... - 118 -

八、头脑风暴会议 .......................................................................................................... - 119 -

3.6 通过原型法挖掘需求 .................................................................................................. - 121 -

一、原型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原型.................................................................. - 122 -

二、水平和垂直的原型 ................................................................................................. - 122 -

三、抛弃型原型或进化型原型 ..................................................................................... - 123 -

四、通过原型挖掘需求 ................................................................................................. - 125 -

五、原型法的风险评价 ................................................................................................. - 126 -

六、如何使原型法获得成功 ......................................................................................... - 126 -

3.7 产品边界的最后确定 .................................................................................................. - 127 -

一、确定项目的最小目标 ............................................................................................. - 127 -

二、最终确定产品的价值与范围 ................................................................................. - 127 -

3.8 需求获取问题总结 ...................................................................................................... - 129 -

一、需求获取的指导方针 ............................................................................................. - 129 -

二、需求获取中的挑战 ................................................................................................. - 130 -

三、需求获取中的注意事项 ......................................................................................... - 131 -

四、何时知道你完成了需求的获取.............................................................................. - 132 - 第四章需求开发第三阶段:产品需求定义...................................................................... - 133 -

4.1 软件需求的严格定义及思考 ...................................................................................... - 134 -

一、软件需求的严格定义 ............................................................................................. - 134 -

二、需求的两难问题 ..................................................................................................... - 135 -

三、迭代的需求和设计过程 ......................................................................................... - 136 -

4.2 深入理解用例方法 ...................................................................................................... - 137 -

一、用例的完整概念 ..................................................................................................... - 137 -

二、用例是规范行为的契约 ......................................................................................... - 138 -

三、用例的目标层次 ..................................................................................................... - 140 -

四、用例模型及其创建 ................................................................................................. - 141 -

4.3 用例的结构化及其文档描述 ...................................................................................... - 144 -

一、包含、扩展与泛化 ................................................................................................. - 145 -

二、包含的场景描述 ..................................................................................................... - 144 -

三、扩展的场景描述 ..................................................................................................... - 145 -

四、用例的泛化关系及场景描述 ................................................................................. - 147 -

五、正确编写用例的提示 ............................................................................................. - 148 -

六、用例的范围 ............................................................................................................. - 151 -

4.4 用例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 154 -

一、用例的益处 ............................................................................................................. - 154 -

二、避免用例陷阱 ......................................................................................................... - 155 -

三、用例和功能需求 ..................................................................................................... - 155 -

四、发现变更规律 ......................................................................................................... - 156 -

4.5 控制需求与状态转换关系 .......................................................................................... - 156 -

一、状态转换 ................................................................................................................. - 156 -

二、产品行为 ................................................................................................................. - 160 -

4.6 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需求问题 .................................................................................. - 161 -

一、有限的需求来源 ..................................................................................................... - 161 -

二、模糊的需求界定 ..................................................................................................... - 162 -

三、避免CPD陷阱........................................................................................................ - 162 -

四、防止NV陷阱.......................................................................................................... - 162 - 第五章需求开发第四阶段:归纳功能与非功能性需求.................................................. - 164 -

5.1 发现和归纳功能性需求 .............................................................................................. - 164 -

一、从用例模型中发现和归纳功能性需求.................................................................. - 164 -

二、细节程度和粒度 ..................................................................................................... - 165 -

三、异常和可选方式 ..................................................................................................... - 166 -

四、避免二义性 ............................................................................................................. - 166 -

五、需求分组 ................................................................................................................. - 166 -

六、功能性需求的替代方式 ......................................................................................... - 167 -

5.2 发现和归纳非功能性需求 .......................................................................................... - 167 -

一、用例与非功能性需求 ............................................................................................. - 168 -

二、非功能性需求类型与软件质量模型...................................................................... - 169 -

三、定义质量属性 ......................................................................................................... - 172 -

四、冲突性的属性与取舍 ............................................................................................. - 175 -

五、不要编写解决方案 ................................................................................................. - 177 -

5.3确定验收标准 ............................................................................................................... - 177 -

一、验收需要标准的原因 ............................................................................................. - 177 -

三、明确理由 ................................................................................................................. - 178 -

四、非功能需求的验收标准 ......................................................................................... - 179 -

五、功能性需求的验收标准 ......................................................................................... - 181 - 第六章需求开发第五阶段:编写需求规格说明.............................................................. - 182 - 6.1 需求编写过程说明 ...................................................................................................... - 182 - 6.2 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 - 184 -

6.3 项目驱动与问题描述 .................................................................................................. - 185 -

一、项目目标 ................................................................................................................. - 185 -

二、客户、顾客和其它风险承担者.............................................................................. - 187 -

三、产品的用户 ............................................................................................................. - 187 -

6.4 产品限制条件的确定 .................................................................................................. - 187 -

一、强制的限制条件 ..................................................................................................... - 187 -

二、命名惯例和定义 ..................................................................................................... - 188 -

三、相关事实和假定 ..................................................................................................... - 188 -

6.5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描述 .................................................................................. - 188 -

一、工作的范围 ............................................................................................................. - 188 -

二、产品的范围 ............................................................................................................. - 189 -

三、功能性需求和数据需求 ......................................................................................... - 189 -

四、非功能性需求 ......................................................................................................... - 189 -

6.6 阐述项目问题 .............................................................................................................. - 190 -

一、开放式问题 ............................................................................................................. - 190 -

二、立即可用的解决方案 ............................................................................................. - 190 -

三、新问题 ..................................................................................................................... - 190 -

四、任务 ......................................................................................................................... - 190 -

6.7 开发补充规格说明 ...................................................................................................... - 190 -

一、在补充规格说明中表达需求 ................................................................................. - 191 -

二、理解设计约束 ......................................................................................................... - 191 -

三、补充规格说明模板 ................................................................................................. - 191 -

6.8 设定需求优先级 .......................................................................................................... - 192 -

一、为什么要设定需求的优先级 ................................................................................. - 192 -

二、不同角色的人处理优先级 ..................................................................................... - 193 -

三、设定优先级的规模 ................................................................................................. - 193 -

四、确定主题的价值 ..................................................................................................... - 194 -

五、设定优先级的矩阵方法 ......................................................................................... - 195 -

六、评估优先级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 - 198 -

6.9 需求文档编写的若干建议 .......................................................................................... - 201 -

一、为什么要书写文档 ................................................................................................. - 201 -

二、走捷径及其风险 ..................................................................................................... - 201 -

三、文档编写的建议 ..................................................................................................... - 202 - 第七章需求质量控制一:非正式需求评审...................................................................... - 204 - 7.1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复审 ...................................................................................... - 204 - 7.2 需求质量与质量关的使用 .......................................................................................... - 208 - 7.3 质量关过程 .................................................................................................................. - 208 - 7.4 质量关测试的有关问题 .............................................................................................. - 209 -

二、测试需求的可追踪性 ............................................................................................. - 210 -

三、测试术语的统一性 .................................................................................................. - 211 -

四、确定是否与目标相关 .............................................................................................. - 211 -

五、测试验收标准 ......................................................................................................... - 212 -

六、确定在限制条件下是否可行 ................................................................................. - 213 -

七、区分需求还是解决方案 ......................................................................................... - 213 -

八、顾客价值 ................................................................................................................. - 214 -

九、镀金需求 ................................................................................................................. - 214 -

7.5 组织中如何实现质量关 .............................................................................................. - 214 - 第八章需求质量控制二:正式需求评审.......................................................................... - 216 - 8.1 需求评审是需求的确定过程 ...................................................................................... - 216 - 8.2 复查规格说明 ............................................................................................................ - 216 -

8.3 需求评审方法 .............................................................................................................. - 217 -

一、审查过程 ................................................................................................................. - 218 -

二、发现遗漏的需求 ..................................................................................................... - 221 -

三、确定是否发现所有的业务用例.............................................................................. - 222 -

四、顾客价值 ................................................................................................................. - 224 -

五、冲突的需求 ............................................................................................................. - 225 -

六、二义性的规格说明 ................................................................................................. - 225 -

七、风险分析 ................................................................................................................. - 225 -

八、优先级审查设定 ..................................................................................................... - 226 -

九、需求评审的困难 ..................................................................................................... - 227 -

8.4 时代呼唤优秀的软件分析师 ...................................................................................... - 228 -

高质量软件需求分析与过程

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谢新华

前言

在软件组织中,需求分析师的作用举足轻重。统计表明,软件缺陷一半以上的原因来自于需求分析中的问题。仅凭这个数字,就足以告诉我们要提高软件的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培养高水平的分析师队伍,建立有效的需求团队,定义合理的需求过程,坚持正确的需求规范是多么重要。但是目前在软件需求分析领域,还存在着过程粗糙、方法随意、分析欠深入等问题,进而极大的影响产品质量,这正是在软件项目中,我们需要对需求分析下功夫的最大原因,我们有理由认为需求分析是奠定优秀软件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思想如下:

1,需求工程在整个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十分特殊,良好的需求将支撑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而高效的进展,并对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目前在创新成为重要主题的环境下,软件开发已演变成通过反馈逐步求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变更不可避免,因此我们不再认为需求仅仅是一个前期的工作,而几乎在每一个具体过程域中都在发挥作用。这就必须通过需求管理确保需求变更不至于对开发造成混乱,由此对需求管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2,软件需求是一项在复杂环境中高风险、高影响力的活动,所以单靠经验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把问题抽象出来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从系统的观点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关注到。这就需要以工程学的方法来处理需求,这要求分析师对需求过程有透彻的理解。

3,需求分析的本质是在问题域中,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事实上软件工程学就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工程方法。为了对“问题”这个主题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来探讨“问题”。需求分析师对于问题域的理解应该非常深入,需要有能力技巧性的处理问题域和问题框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产品构思。

4,需求分析师不能仅仅是记录员,他需要理解客户思维,帮助客户理清问题。这就需要分析师的工作有一整套方法论来支撑。包括业务建模、产品建模、在建模的过程中收集与理清想法,把握问题的关键,发现需求背后的需求,从而构思出真正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求分析师应该具有相当强的归纳能力。

5,软件产品的价值在于其不断的创新,企业唯有将创新纳入有效的管理规划之中,遵循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创新,才能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分析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客户的需要,更需要在早期以一种创新思维参与产品构思,帮助客户从自己的现状中释放出来,这就要求分析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6,为了提高需求分析的质量,除了要系统研究需求分析中的方法论以外,更要研究需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需求的质量控制不仅仅是评审,在整个需求分析过程中都需要有可控制的质量保证,我们必须对每一种需求开发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理解深刻,把合适的方法用在合适的地方,从而极大的提升需求分析的质量,以得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7,目前在需求分析中广泛使用着用例方法,但这也是误解最多的一种方法。我们必须对用例有深刻而正确的理解。如果编写恰当,不需要把用例转换为需求的其它形式,就可以准确地对系统行为进行详细地描述。编写有效用例,正确而专业的书写需求文档,完整定义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及其测试条件,都是提升需求分析质量的重要控制点。

8,近年来,由于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应对软件的易变性就不可能完全从需求分析方法本身解决问题,而需要有更加合理的项目过程。需求分析师需要对软件开发过程及其相应的需求分析方法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主动使需求分析成为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一环,为高质量

软件开发提供关键的支撑,这一切都对需求分析人员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

本课程的授课特点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汇集许多专家多年来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使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通过“沙盘推演”提升实践技巧,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达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需求分析能力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还根据不同项目特点提出不同的建模与需求分析方法,毕竟一个高级分析人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根据具体环境,寻找更加合适的方法,从而避免死板僵化毫无生气的分析模式,代之以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的分析过程,通过学习,希望国内IT企业项目开发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谢新华

2011年5月北京

第一章需求工程的理念与方法论

1.1 高质量需求工程的意义

最有用的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者理解产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也了解产品必须以何种方式实现其目的,为了理解这一些,首先必须理解客户希望完成哪种类型的工作,而我们开发出的产品将会以何种方式影响这些工作。产品为用户所做的事情,以及产品在这种上下文背景中必须满足的约束,就是产品的需求。

在本课程讲义一次又一次的重构当中,应该说第一章的变化是最大的,我们一直在思索,正确的、符合实际的需求工程理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和需求的本质一样: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螺旋上升观念;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和实践过程的不断变化,使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发生很大变化。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无论给项目还是我们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我不准备被这些具体问题拖着走,就好像掬起水面上漂浮的渣滓和水泡一样,如果过于关注眼前的事情,往往就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提炼出一些东西,凡事都有逻辑,我们需要理解一种体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本课程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分析师,讨论的大思维,并不准备手把手的教一步步怎么做或者文档怎么写,因为那是对于初涉分析的人所为,而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论,是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想问题。

需求工程并不可能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概念和知识,用削足适履的方式,按着某些固定的方法到处套用就可以成功的了。相反,它体现为一种观察问题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体现为理解和实施的能力,因此这一章的内容就显得举足轻重。如果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宏观把握时空优化理念的高度,那么当进入后面细节讨论的时候,就会觉得心有灵犀、游刃有余了。

一、需求工程与需求开发

1,需求工程模型

为什么软件需求需要一套完整的工程方法呢?

程序设计的有效性依赖于规格说明,规格说明的有效性依赖于对问题域的理解。没有好的需求,就没有办法验证程序设计的正确性,也就没有办法把程序与客户的期望用一种逻辑性的方法联系起来。特别是当项目比较大需要很多人共同工作的时候,良好的需求可以保证整个开发团队沿着规定的目标一起前进。

其实,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收集、编写、协商、修改产品需求过程中的手续和作法(方法)失误带来的。出现的问题涉及到非正式信息的收集,未确定的或不明确的功能,未发现或未经交流的假设,不完善的需求文档,以及突发的需求变更过程。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和建立良好的需求工程方法。

需求开发过程建立了一套需求收集、建模、分析、和描述的循序、方法和模版,使需求可以以一种有序而深入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会发生若干变化,会对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所以从工程的角度,我们又可以把整个需求工程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下图为需求工程的结构图。

2,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的流程以及它与需求管理的关系如下。

它主要包括客户需求的收集与分析以及产品需求定义两部分,主要的输出是“客户需求说明书”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整个过程有一系列的技术和技巧,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类活动,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需求工程。所谓需求分析,是把软件系统的功能表示成单一的信息变换过程,需求分析也是一个分解的过程。

需求的表达常常是抽象的,以一种与技术无关的方式表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解决方案对技术产生影响,需求是对业务方面的说明,而不能有任何技术实现上的偏好,产品设计的角色是把需求翻译成一个计划,按这个计划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实体。

为什么在软件开发中最需要关注的是需求开发呢?

1)需求是产生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软件质量问题相当程度上是以软件缺陷(defect)的形式出现的。软件缺陷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从整个开发周期的统计结果来看,我们会意外的发现规格说明书是软件缺陷出现最多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换句话说,需求分析的不到位,是产生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客户一般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与客户沟通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对要开

发的产品功能理解也不一致。

●由于软件产品还没有设计、开发,完全靠想象去描述系统的实现结果,所以有些特性还

不够清晰。

●客户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容易引起前后文、上下文的矛盾和需求描述的不一致。

●需求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规格说明书的设计和写作上投入的人力、时间都不足。

●没有在整个开发队伍中进行充分的沟通,有时只有架构师得到比较多的信息,造成人们

对问题理解的不一致。

2)软件开发最困难的工作是编写需求

需求开发在软件项目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客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3)需求开发是定义产品的投资

花在了解客户需要上所花的时间,是使项目成功的一种高层次的投资。这对于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作为大系统的一部分的软件产品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4)需求有利于内部理解的一致

有些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例如软件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偶尔不需要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还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

5)正确的需求是测试的基础

假如我们为一个要集成到“商业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电子邮件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Unix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电子邮件写脚本时,就会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我们还会发现,当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可以轻易发现任何最终的错误。正确的需求是测试的基础,在最普遍意义上都是正确的。

3,正确的需求与有缺陷的需求

需求获取的方法很多,那么什么样的需求获取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1)关键是关注规律而不仅仅是记录

需求过程之难并不在于某些书写标准或规范,也不是仅仅了解客户需要什么,而是需要深入地从各个角度探究客户需求,总结出客户需求的本质和将来变化的规律,这就对需求分析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如果事情说不清楚,就没有办法做好。

2)实行有效的通力合作

正确的需求过程强调产品开发中的通力合作,包括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多方风险承担者的积极努力。收集需求能使开发小组更好地了解市场,而市场因素是任何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产品开发前了解这些比在遭到客户批评后才意识到要节约很多成本。让客户和用户积极参与需求收集过程能使产品更富有吸引力,而且能拥有忠实的客户关系。

3)全方位考虑需求问题

将选定系统的需求明确地分配到各软件子系统,强调采用产品工程的系统方法。这样能简化硬软件的集成,也能确保软硬件系统功能匹配适当。有效的变更控制和影响分析过程也能降低需求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将需求编写成清晰、无二义性的文档将会极大地有利于系统测试,确保产品质量,以使所有风险承担者感到满意。但是,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太多的有缺陷的需求收集方法,归纳起来原因不外是下面几点:

1)无足够用户参与

客户经常不明白为什么收集需求和确保需求质量需花费那么多功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客户的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与客户合作不如编写代码有意思;二是因为开发人员觉得已经

明白客户的需求了。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际使用产品的用户直接接触很困难,而客户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

2)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开发中若不断地补充需求,项目就越变越庞大以致超过其计划及预算范围。计划并不总是与项目需求规模与复杂性、风险、开发生产率及需求变更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使得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客户需求的改变和开发者对新需求所作的修改。

产品开发中不断延续的变更会使其整体结构日渐紊乱,补丁代码也使得整个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插入补丁代码使模块违背强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特别是如果项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话,收回变更和删除特性会带来问题。

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可能带来变更的特性,我们就能开发一个更为健壮的结构,并能更好地适应它。这样设计阶段需求变更不会直接导致补丁代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变更导致质量的下降。

3)模棱两可的需求

模棱两可是需求规格说明中最为可怕的问题。它的一层含义是指诸多读者对需求说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层含义是指单个读者能用不止一个方式来解释某个需求说明。

模棱两可的需求会使不同的风险承担者产生不同的期望,它会使开发人员为错误问题而浪费时间,并且使测试者与开发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统测试人员曾告诉我,她所在的测试组经常对需求理解有误,以致不得不重写许多测试用例并重做许多测试。

4)不必要的特性

“画蛇添足”是指开发人员力图增加一些“用户欣赏”但需求规格说明中并未涉及的新功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客户并不认为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费的努力“白搭”了。

开发人员应当为客户构思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具体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户所需与开发人员在允许时限内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开发人员应努力使功能简单易用,而不要未经客户同意,擅自脱离客户要求,自作主张。同样,客户有时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实用价值的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徒耗时间和成本。

5)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有时,客户并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于是只作一份简略之至的规格说明,仅涉及了产品概念上的内容,然后让开发人员在项目进展中去完善,结果很可能出现的是开发人员先建立产品的结构之后再完成需求说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尖端研究性的产品或需求本身就十分灵活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给开发人员带来挫折,也会给客户带来烦恼,因为他们无法得到他们所设想的产品。

二、优秀需求具有的特性

怎样才能把好的需求规格说明和有问题的需求规格说明区别开来?如何才能让风险承担者从不同角度对SRS需求说明进行评审?只要我们在编写、评审需求时把下面这些特点铭记于心,就会写出更好的(尽管并不十分完美)需求文档,同时也就有可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1,需求的层次与演进

一个优秀的需求应该具备很强的层次感,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

1)需求的层次

下面我们定义在需求工程领域中常见术语,软件需求各部分关系如下图所示。

目标需求

业务需求

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约束与限制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客户需求、产品需求、功能需求以及非功能需求。

客户需求:(目标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有时候客户需求是以任务书的方式表达的。客户需求一般表述比较抽象,缺乏很多必要的细节。

产品需求:(业务需求)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称之为用户需求。这种需求需要考虑产品的运行方案,在用例(use case)文档或方案脚本(scenario)说明中予以说明。

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客户需求。所谓特性(feature)是指逻辑上相关的功能需求的集合,给用户提供处理能力并满足客户需求。

非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约束与限制)描述了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所谓约束是指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质量属性是通过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产品功能。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RS):中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复杂产品来说,软件功能需求也许只是系统需求的一个子集,因为另外一些可能属于软件部件。

所有的用户需求必须与客户需求一致。产品需求使需求分析者能从中总结出功能需求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从而完成其任务,而开发人员则根据功能需求来设计软件以实现必须的功能。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需求并未包括设计细节、实现细节、项目计划信息或测试信息。需求与这些没有关系,它关注的是充分说明你究竟想开发什么。

2)需求的演进

需求开发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也是对问题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需求分析师关注的是产品将要支持的业务(或者称之为工作),在这个阶段,分析师研究场景及其它模型,与客户以其讨论在业务上应该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这时候的需求可以称之为“客户需求”。

随着对业务理解的加深,风险承担者对有助于自己工作的最佳产品做出了决定,现在需求分析师开始确定产品的详细功能,并且编写“产品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导出来的,包括质量属性和限制条件一起被记录下来。此时,需求使用一种与技术无关的方式写下来,它规定了产品应该为业务做些什么,但没有规定应该用什么技术方法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2,需求说明的特征

我们可以归纳出好的需求说明应该具备如下特征,这也是需求分析的目标:

●完整性:每一项需求都必须将所要实现的功能描述清楚,以使开发人员获得设计和实现

这些功能所需的所有必要信息。

●正确性:每一项需求都必须准确地陈述其要开发的功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参考是需求的

来源,如客户或高层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若软件需求与对应的系统需求相抵触则是不正确的。

●可行性:每一项需求都必须是在已知系统和环境的限制范围内可以实施的。为避免不可

行的需求,最好在获取需求过程中始终有一位软件工程小组的组员与需求分析人员或考虑市场的人员在一起工作,由他负责检查技术可行性。

●必要性:每一项需求都应把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和最终系统所需遵从的标准记录下来。“必

要性”也可以理解为每项需求都是用来授权你编写文档的“根源”。

●划分优先级:给每项需求、特性或用例分配一个实施优先级以指明它在特定产品中所占

的分量。如果把所有的需求都看作同样重要,那么项目管理者在开发或节省预算或调度中就丧失控制自由度。

●无二义性:对所有需求说明的读者都只能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解释,避免二义性的有效方

法包括对需求文档的正规审查,编写测试用例,开发原型等。

●可验证性:检查一下每项需求是否能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确定产品是否确实按需求实

现了。如果需求不可验证,则确定其是主观臆断,而非客观分析了。一份前后矛盾,不可行或有二义性的需求也是不可验证的。

3,需求规格说明的特点

需求分析的交付物是“需求规格说明”,好的需求文档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完整性:不能遗漏任何必要的需求信息。注重用户的任务而不是系统的功能将有助于你

避免不完整性。

●一致性:一致性是指与其它软件需求或高层(系统,业务)需求不相矛盾。在开发前必

须解决所有需求间的不一致部分。

●可修改性:在必要时或为维护每一需求变更历史记录时,应该修订SRS。这就要求每项

需求要独立标出,并与别的需求区别开来,从而无二义性。每项需求只应在SRS中出现一次。这样更改时易于保持一致性。

●可跟踪性:应能在每项软件需求与它的业务和设计元素、源代码、测试用例之间建立起

跟踪链,这种可跟踪性要求每项需求以一种结构化的,粒度好的方式编写并单独标明,而不是大段大段的叙述。

上述对于需求开发的宏观描述非常重要,有了这些宏观理解,我们就为自己下一步工作设定

了一个目标和界限,在出现困惑的时候,就不至于迷茫或者无从下手,思路也会更加清晰。一个好的需求分析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包括理念、方法论、性格以及正确的哲学观念,对这些问题的融会贯通,是我们成功之本。

1.2 需求管理及其过程定义

在开始讨论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人们会有一个很好奇地问题:作为一个分析师课程,应该先谈需求开发,然后才是需求管理。这里先谈需求管理,从秩序上说似乎是搞反了(应该是先有开发后有管理呀)。但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很好的需求管理,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需求开发工作,而且需求开发也无法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因此,我们首先给出需求管理的推荐实践,然后逐步推进到有组织的方式与顾客共同开发需求,这个顺序是合理的。

很多专业人员都相信需求管理对于任何项目管理者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普遍面对着范围蔓延、偏离方向的期望、放弃、迷茫的顾客,这些情况都使项目的前景变得暗淡。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需求管理是一项最基本、最基础的管理职责。

需求不断变更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不可能早期把一切都描述清楚的,需求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个健全的需求管理方法之下,我们和顾客就可以使用一种机制来同步,共同运作,并且不会产生分歧。

一、对于软件工程方法的重新思考

1,瀑布方式的问题

要研究需求首先就需要研究需求在软件过程中的位置。传统的软件工程认为,需求是一个前期的工作,这个观念源自于瀑布式过程。这是一种顺序的、基于活动的思维定势,这些活动包括:需求收集、设计、编码、测试、集成一直到验收。通过这种一级一级进行的活动,来确保开发过程的有序。经典的瀑布开发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在任何设计和实现工作之前,尽可能的推敲,把需求完全定义清楚,并把它稳定下来(冻结需求),然后建立系统高层模型,包括系统和子系统的框架以及基于服务的层等。在底层设计阶段,可以精细的把客户需求转换为系统模型。然后在实现诸如编码、测试、系统集成以及部署等下游模型。

瀑布式过程有8条经典法则:

●在设计之前先要冻结需求。

●在详细设计之前不要编码。

●在集成之前要完成单元测试。

●必须有详细的文档。

●所有的交付文档都需要详细并且维护可追朔性。

●质量评估必须是单独的团队(QA)。

●高度精确的对所有的事情做计划。

●审查所有的事情。

确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方式,除非你是要做软件。至少,在现实中很少有客户承认需求已经被冻结了,也同意在这个被冻结的需求上签字,承诺今后如果需求变更了客户将负全部责任。如果这一条做不到,那后面所有的条条都将成为无木之本。

一个典型的瀑布式场景如下:

一群利益相关人与分析师从一组高层需求开始讨论,5个月后,分析师根据根据条客户要求把需求细化到了一定程度,他们书写出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作为这个阶段的结束。需求规格说明书经过客户评审,他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达到要求。管理层认为他们已经充分理解了需求,可以进入设计阶段了。

需求规格说明书被发送到了设计团队,设计师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产品,2个月后,完成的设计又经过了设计评审,被认为符合要求,于是设计说明书被发送到了编码团队。几个月后,代码开始陆陆续续交给测试团队,测试团队开始寻找代码中的缺陷。项目经理对这种有序的按计划进行的项目甚是满意,但是历经一年后客户看到了初步的版本,他们的反应让项目经理大吃一惊,他们认为这并不像他们当初在需求规格说明中规定的东西,于是客户至上主义使项目经理答应进行修改,问题是不仅仅是编码,一直到需求、设计、测试条件都发生了修改,找谁?于是开始发生混乱,到后来,客户又提出加入新的需求(因为一年中很多想法和环境变了),混乱开始加剧,最终项目经理失去了耐心,开始与客户争吵,这种混乱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破坏了质量,开发方的损失谁来承担?客户没有按期得到有用的产品,这个损失又是谁来承担?这种混乱到底是谁造成的?到底发生了什么错?

历史上曾经长期认为需求是一种前期工作,但是在今天创新成为重要主题的环境下,我们对于需求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理由质疑先有需求后有设计的观念。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人们对前期需求收集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后期的需求变更都不可避免。这一方面来自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螺旋上升性,也来自于外部世界变化的快速性。

2,需求的滚动式循序渐进模式

1)需求在动态中的滚动完善

正是由于无数个瀑布过程项目的失败,才促使人们仔细研究需求过程的本质。需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也不仅仅是一个前期的工作。需求是一个对客户需要不断理解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关于认识论的本质。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一种由粗而精,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项目过程中需求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从另一方面说,需求又和项目计划息息相关,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项目计划的变更,这就需要用集成的观点看问题。当我们尝试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时,软件项目自然就会有一种独特的渐进特点,需求以及它所影响的项目计划必然也会经历一个由粗而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就是项目的需求在频繁反馈中不断变更、滚动完善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个项目初期需求可能比较粗糙,经过实施校正、控制反馈之后,提出变更需求,再将变更后的需求输入实施过程,在进一步的控制反馈之后,再一次提出变更完善的需求……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可能会贯穿项目始终。正是这个原因,在现代软件开发理念中,需求的变更和变更申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项目需求的两难境地,当前景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时候,一种倾向是:通过猜测构造一个似乎详尽面面俱到的需求规格说明,由于这个需求相当繁复,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根本无法更新这个复杂的需求文档,结果原始的需求被束之高阁。另一种倾向是:初期需求编的太粗,以便留下变更的弹性,结果是需求的粗糙又为实施过程制造了大量新的不确定性因素,迫使需求反复修改,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最后导致了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是需求变成了一个毫无威信的文字游戏,谁也不认真对待了。

需求的滚动完善模式,把需求失控的被动变更,变成了可控的主动变更,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整个过程有点像编写书的提纲,一本书有部、章、节三级提纲,后面的二级提纲会随着一级大纲的推进而逐步展开,而三级提纲将随着二计提纲的推进而逐步细化。这种把不确定性因素逐步明朗、有粗变细、循序展开的方法,可以同时兼顾需求的刚性和弹性、前瞻性、反馈性、准确性等诸多要求。

2)变更点放在哪里更合适?

问题在于这个需求的变更点应该在什么地方?需求的变更要求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把项目开发变成昆虫,把需求变更变成了刺激,刺激到来昆虫就一跳,这样的开发除了造成混乱以外没有其它作用。为了减少需求变更对于开发的不利影响,防止随着需求变更项目也不断随需而变,我们可以制定如下的规则:

首先:以每个里程碑为一个单元,建议一个里程碑的时间长度为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1/12左右,每个里程碑是一个完整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其任务就是交付一定数量的产品。

其次:在一个里程碑时间段内需求是不能变更的(如果客户有变更要求可以说:现在离里程碑点已经不远了,先记下来,到那个时候一起讨论),所有团队成员全力以赴达到里程碑目标。

最后:在每个里程碑点上,除了传统的检查评审以外,还需要加上一项,就是与客户一起主动寻求新的需求,进而制定新的计划,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需求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集成关系就变得清晰了,如下图所示。

从顺序上来说,在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上要分三个层次来考虑问题:

首先考虑远期目标,先有目标分析,确定最终成功交付的一个稍稍模糊但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目标。远期宏观需求不能没有,不然会形成一个目光短浅随需而变的开发;也不能太详细,否则会形成靠猜测形成的Glass Case Requirements(玻璃柜需求),既无法更新,也无法应对需求变更,最后这个需求被束之高阁,计划也不会被遵循。

然后是中期目标,也就是里程碑目标,根据需求的优先级,设定每个里程碑需要交付的功能,也就是说,里程碑计划关注的是该点的结果,而不是活动。

最后才是近期目标,以目前的里程碑(很多情况下还包括下一个里程碑)为界,进行详细的需求细化分析,然后再规划里程碑期间的任务和活动,这就可以根据现有的状况来应变,使计划可以落实。

从宏观上说,里程碑实施是动态的,而里程碑评审是静态的。对于变化而言,动态过程中实施变化要比静态过程实施变化难得多,所以坚持了这个规则,就有可能在动态实施与静态变化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

3,迭代的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1)现代软件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现代软件工程各个过程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而是一种迭代的关系,中间必须有计划的加入各种反馈、控制和修正,如下图所示(此图取自于GJB 5000A-2008,基于军标的软件工程描述,可以认为很好的诠译了现代软件工程思想)。

2)软件工程过程中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本质上具备管理学的一切要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项目开发中,需求管理并不

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项目管理的其它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集成管理体系。事实上未经整合的各个领域管理规划,是不宜于指导项目的实施和控制的,只有整合成一套集成管理之后,才具备指导实践的实质性意义,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理解。

3)需求开发与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为了更好的把需求管理集成在软件开发管理中,就需要关注需求开发与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需求不可避免的会与各个要素产生互动影响,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处在一个主动位置:

●需求的变化会引起重新设计,进而影响计划、时间、成本和质量。

●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确认和验证,质量标准的变化会影响工期和成本。

●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设计影响需求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所以,需求对项目其它领域的影响可能是被动的,也可能是主动的,这种因果关系极其复杂,弄得不好会使项目一片混乱,这一切都构成了项目开发中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因此,加强需求管理的能力就需要从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力的角度想问题:到底是谁在影响谁?影响后又发生了什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怎么来解决?这种解决方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果是正反馈的话,如何改变反馈通道使其变为负反馈呢?这是一个睿智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必须时时缠绕在脑海中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大思维,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对于需求管理的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可以看到需求与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算术级,能够发现变化的产生。

第二层次:能够区别需求与其它互动要素中主动和被动关系。这是代数级,能够发现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由因果关系更深一步发现反馈通道。

最高层次:能够判断出各类要素在不同时间段的主要和次要关系的转化。这是导数级,能够发现变化要素的变化趋势。

这些都对需求分析师与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迭代式开发的阶段

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是今天软件开发所固有的,所以人们提出了迭代式开发方式,其特点是:并不监督一个长期的计划执行,而是研究如何引领软件项目通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壕沟。“引领”一词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管理层主动参与,不断纠正航向,目标是生产出更好的软件。而这个对于目标的“瞄准”是由利益相关人相互合作达成的。

这种迭代过程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在管理上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经过整体设计和构思,直接进入螺旋迭代风险将会很大。为了平衡这种演进减少管理上的难度,需要有一种对于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管理的策略。典型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可验证的结果以及若干子阶段。这几个阶段分别为:

初始阶段:愿景、业务用例的定义以及原型化。

架构阶段:对于架构基线的综合、论证和评估。

构建阶段:按子系统分成若干项目组,增量式的对有用的功能进行开发、论证和评估。

交付阶段:可用性评估、最终部署以及发布。

这些阶段是以一个大的项目状态为标志的,是结果驱动的,而不是以顺序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交付”的一个活动序列为基础,这种方法整体上主要是一种顺序周期。对于设计、开发和大部分测试使用了迭代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中也标出了在各个阶段建议的文档,文档的略语表如下。

软件工程策略略语表

CSCI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DBDD 数据库设计说明

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TD 软件测试说明

IRS 接口需求规格说明STR 软件测试报告

ARS 架构需求规格说明HWCI 硬件配置项

ADD 架构设计说明SVD 软件版本说明

ATD 架构测试说明SPS 软件产品规格说明

SDD 软件设计说明STrP 软件移交计划

IDD 接口设计说明

1)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调查,并通过调查研究生成一个项目的愿景。其工作方法是通过业务上下文和收集业务事件来确定解决方案的边界。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搜索,以寻找位于边界之内或在边界之上进行交互的潜在输入。这些输入构成现场调查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结束时得到了一个工程规划,这个规划确定了接下来的迭代工程周期的结构。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精力集中于系统级的需求收集,在这个层面,我们关注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但是要站在更为抽象的角度描述问题。对于非功能需求的收集和协调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这对于项目最后的成功极其重要,有一些原型化的初始方案也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评估。

我们还可以对系统级需求进行划分,从而引发一些派生的需求(例如子系统需求与接口需求等)。这个阶段的需求必须经过评审,以期把整个项目完整的定义下来,同时可以用这样的需求信息对项目进行早期的估计。

2)架构阶段

根据初始阶段的结论,进行架构概念设计,寻找架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重点,明确解决方案。在这个基础上,以实现的方式完成初始架构设计与实现。再进行架构基线的综合、论证和评估。在架构阶段结束以后,项目规划需要估计构造阶段实际的迭代次数、每次迭代的周期,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把精力集中于架构级别的需求收集,进一步精化和优化系统划分。这时候需求收集的重点是各个子系统和模块的需求定义,确定它们如何协调和通讯,以及架构如何满足系统质量属性的等。架构设计一般经过几次迭代,设计的结果需要经过评审,从而确定整个产品的体系结构已经完成。

架构阶段所关注的是系统高风险的部分,力争早期缓解高风险。要鼓励团队集中注意力,设定一个近期的最终工作目标是很重要的。架构要进行实际的测试,这一点很重要,否则,软件架

需求分析师工作总结

需求分析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需求分析师工作总结,好一点! 我是一名专职教研员,xx年3月在北京接受了项目办的培训,初步了解和理解了以导师为依托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的来历、目的、愿景、实施计划、实施方法等;首次接触到全纳理论,被深深震动;又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时间管理理论等;通过国家级专家的引领和各省项目专家的帮助,自觉长进不小。 1.文字工作 xx年3月底开始,在省级专家倪万赤和原州区项目办领导下进入导师制项目,开始扮演“县级导师”角色,参与了原州区项目办的基础工作,如拟订《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周期实施方案》和《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试点项目第二阶段工作计划》;撰写《“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导师制试点项目原州区xx年工作总》;在国家项目办“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实施指南”《教师需求调查表》基础上修改而成《关于教师生存状态和专业需求的自我评价问卷》及“爱生学校校长教师须

知考试题”,在《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指南》中的“学校发展需求校长访谈提纲”基础上修改完成了《学校发展需求校长访谈提纲》,撰写了《“关于教师生存状态和专业需求的自我评价问卷”高红小学调查统计分析》;今年又开发了《xx年原州区导师制试点工作导师真实需求调研问卷》、《原州区爱生学校示范校打造工程教师问卷》、《原州区爱生学校打造工程中小学学生问卷》等等。 2.参加原州区项目办组织的培训、研修活动。 如在xx年4月3日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导师团队首次集中培训中主讲“如何了解教师真实的需求”。xx 年5月7日,在省级专家倪万赤的指导下开展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导师团队第二次集中培训。集中学习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项目项目县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同时对原州区导师团队为项目学开发的培训内容进行研修。 xx年11月24日,在省级专家倪万赤的倡导下开展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导师团队第三次集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博客和博客群。 3.撰写导师制项目工作活动简报和日记,使更多的人了解项目,也为项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4.下校工作 xx年在清河镇高红小学。工作实绩有:

业务需求分析师的工作职责

业务需求分析师的工作职责 业务需求分析师需要与开发负责人讨论需求实现思路,完成产品原型设计,并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与用户确认。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业务需求分析师的工作职责。 业务需求分析师的工作职责1 职责: 1. 根据产品规划或项目要求,开展需求调研,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原型及业务流程图; 2. 熟悉需求调研方法,较强的业务流程及业务模型分析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协助业务部门进行需求的分析和梳理,并输出系统建设或优化需求 3. 具备极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善于分析和归纳总结,将需求逐级分解到开发粒度 4. 有较强的需求文档及功能设计文档编写能力,能将业务需求转化为IT系统功能需求, 5. 能与项目经理、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职位要求: 1、专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类专业优选考虑; 2、三年以上软件行业需求分析BA工作经验,有企业业务流程方面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3、熟悉整个需求分析调研流程,熟悉User Story或Use Case等需求分析方法,有实地调研和用户直接沟通的经验; 4、了解领域建模,能熟练使用UML、流程图等工具描述业务流程、软件需求等;能熟练使用原型设计的主流工具; 5.、有良好的沟通汇报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心思紧密,文档编写能力优先; 6、具备优秀的抗压能力,工作有激情。 业务需求分析师的工作职责2 职责: 1、能独立负责银行远程柜员项目的需求调研及分析工作,能够很好的引导客户的需求方向,主动与业务层、技术层进行沟通确认; 2、能牵头组织需求评审,跟进评审后问题,确保需求准确实现客户要求; 3、根据公司管理规范,独立撰写相关的需求分析说明书、应用技术方案等; 4、能够有效的与开发人员沟通,协作开发完成软件需求开发。 职位要求: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2、2-5年工作经验,了解银行业务系统体系,有银行项目需求分析经验; 3、具备出色的文档撰写能力,熟悉掌握产品需求分析、设计技巧;

转正申请书要求及格式

要求 1、写明自己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时间及预备期满的时间。延长预备期的党员要写明什么时间被延长的,到什么时间延长期满以及被延长预备期的原因,并向党组织提出请求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比如说某同志是2002年8月8号被所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审批后,该同志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就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按预备期一年来计算,他的预备期满就应当是2003年8月8号。那么该同志写转正申请时就应写:我是2002年8月8日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到2003年8月8日预备期满。为了使党组织如期研究我的转正问题,现在我向党组织正式提出转正申请书面报告送上,请审查。下面我将在预备期间的主要表现向党组织作如下汇报。 2、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内的表现情况,这是转正申请书的主体部分,在写转正申请报告书时要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具体、详实。首先,应从总的方面写出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的培教育下自己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性锻炼、解决思想入党问题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收获。如入党一年来,自己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教育培养下,在支部党员的帮助下无论政治上、思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更加积极,工作更加主动。特别是入党后,通过参加党组织进行的党课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党内活动,使自己不但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更加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合格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不仅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更重要的是要把理想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平时的学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3.应写明自己如何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标题 (1)标题。可以写"入党转正申请书"或"入党转正申请报告",一般写“转正申请书”。称谓 (2)称谓。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如“敬爱的党组织”,顶格写在第一行,后面加冒号。 正文 (3)正文。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需求分析师负责产品开发阶段推动工作:跟进产品开发进度,配合解决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涉及到的环境资源,确保产品按计划完成。以下是OK的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职责: 1、参与需求调研分析工作,收集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判断,判断用户需求与现在产品或已规划产品的关系,并对用户进行引导; 2、参与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关注业务的逻辑与设计的合理性; 3、深度挖掘分析用户需求,能从用户的表面需求分析出用户深层次的实际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4、与开发测试团队一起参与项目系统的开发流程,负责需求开发与跟踪,完成需求变更的控制与管理; 5、对新项目产品规划设计及服务流程设计负责; 任职要求:

1、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2、1年以上需求分析经验,有开发经验者优先; 3、掌握需求分析规划工具,熟练使用axure等原型设计工具; 4、具备优秀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 职责: 1、开展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和需求规格说明书 2、向开发工程师提供咨询、指导、解释业务需求,向用户汇报系统功能; 3、和分析客户需求,对其分类汇总和实现预估,提出需求分析报告和实现计划要求; 任职资格:

1、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 2、掌握需求分析方法,熟悉需求管理和研发过程管理; 3、熟练掌握界面原型、业务流程等制作工具; 4、熟练掌握SQL,能够对ORACLE,MYSQL等数据库进行DML操作; 5、具备人力资源相关系统需求开发经验优先; 职责: 1、参与需求调研工作和产品定义评估。业务需求讨论和设计工作。 2、可以和客户沟通需求,能够引导客户,获取需求,进行需求分析,进行原型设计,编写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 3、能够基于产品对软件需求进行管理,能够对需求进行验证满足度。

数据分析师个人季度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师个人季度工作总结 合理安排、精心调度,保障好生产、协调好生产、服务好生产、指导好生产、监督好生产,保证生产、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搜罗的数据分析师个人季度工作总结,欢迎参考和借鉴! 我叫xx,20xx年3月份进入公司工作,现任公司调度员,现将我20xx年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评议。我的述职报告共分以下三个部分: 一、20xx年工作回顾 1、积极学习,自我提高 只有懂生产、了解生产,才能很好的服务生产、监督生产。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业务水平,都与优秀的调度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积极学习,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到车间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现状,提高业务技能,提升管理水平。 2、精心调度,合理安排生产 每月月底结合各个分厂下月肉制品大致产量,制定出合理的内转产销量,结合销售部,制定外销产品的产销计划。即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行,又没有造成不良库存;每日下午根据次日销售订单及发货情况,结合车间实际生产状况及仓库现有库存量,安排合理的次日生产计划,满足市场正常供应;每天依据生产计划,跟踪生产进度,及时正确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生产计划及时完成。 3、和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和集团公司采购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保证原辅包的及时供应;协助销售部,组织好外销产品的发运工作;和品管部、事业部、技术中心相关人员紧密结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4、充分发挥监督考核职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从现场卫生、生产过程过程、成本、质量、计划、工艺、安全、库房、数据交接、出门证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做好公司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考核上放不开手脚 以往的工作只注重服务和协调,缺少监督和考核。在管理考核力度上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起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2、在对两名新调度员的传帮带工作上没有做好 由于没有很好的对新人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致使两名新调度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上找不到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3、工作的细致度上面还不够精细 由于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粗心大意,细致度不够,致使个人工作中出现纰漏,出现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谦虚务实、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

篇一:新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 新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通用版二)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于2010年x月x日进入公司,根据公司的需要,目前担任xx一职,负责xxxx工作。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平时利用下班时间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正在电大就读专科,以期将来能学以致用,同公司共同发展、进步。两个多月来,我在王总、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缺点和不足: 一、思想上个人主义较强,随意性较大,显得不虚心与散漫,没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 二、有时候办事不够干练,言行举止没注重约束自己; 三、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的还不够扎实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试用人员在试用期满两个月合格后,即可被录用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且本人在工作期间,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特向公司申请:希望能根据我的工作能力、态度及表现给出合格评价,使我按期转为正式员工。 来到这里工作,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我明白了企业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美好明天更辉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上进,希望上级领导批准转正。 申请人: 2010年x月x日~~~~~~~~~~~~~~~~~~~~~~~~~~~~~~~~~~~~~~~~~~~~~~~~~~~~~~~~~~~ 新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通用版三) 尊敬的领导: 我于2010年x月x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3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的这个团队中,现将这三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非常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公司的情况,较好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这个团队中。 二、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与同事配合默契,平时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出色的完成任务,保证公司项目进度,做到让客户、领导、自己都满意。 三、协助领导带新员工,虽然我自己还是一个来公司不久的尚在试用期的新员工,但在9-10月份,还是积极主动的协助领导带新人,将自己知道的和在工作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都教给xxx 总之,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我认为我能够积极、主动、熟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并积极全面的配合公司的要求来展开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继往,对人:与人为善,对工作:力求完美,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文档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文档Specific content document of demand analyst posi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明确岗位的目标和责任,规范工作内容、规范操作行为等以此提升工作产能效益最大化。本文档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需求分析师负责收集、整理并分析用户需求,与业务负责人讨论、确认需求。以下是小泰整理的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1 1.有通信行业基础或相关测试、运维经验。 2.进行客户现场调研,并进行需求的捕获和分析; 3.通过现有客户需求分析,能够拓展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4.完成《需求调研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等需求相关文档的编写; 5.辅助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进行需求理解; 6.对需求变更进行变更跟踪、客户协调、及时修改《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7.进行需求开发进度和质量管理。 使用原型、流程工具AxureRP、VISIO,进行原型和流程制作,熟练 office软件使用及常规需求文档的编写,熟练 良好的沟通能力,熟练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质量的执行力,能适应安排的临时工作,熟练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熟练 有通信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优先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2 1、参与需求调研、需求分析,软件原型设计,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相关投标文档; 2、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指导、解释业务流程,向用户汇报系统功能; 3、整理和分析客户需求,对其分类汇总和实现预估,提出需求分析报告和实现计划要求; 4、参与需求、架构、测试需求、测试案例等评审;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

( 岗位职责)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1311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Specific content of demand analyst position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1 职责: 1.有通信行业基础或相关测试、运维经验。 2.进行客户现场调研,并进行需求的捕获和分析; 3.通过现有客户需求分析,能够拓展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4.完成《需求调研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等需求相关文档的编写; 5.辅助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进行需求理解; 6.对需求变更进行变更跟踪、客户协调、及时修改《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7.进行需求开发进度和质量管理。 技能要求: 使用原型、流程工具AxureRP、VISIO,进行原型和流程制作,熟练 office软件使用及常规需求文档的编写,熟练 良好的沟通能力,熟练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质量的执行力,能适应安排的临时工作,熟练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熟练 有通信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优先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2 职责 1、参与需求调研、需求分析,软件原型设计,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相关投标文档; 2、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指导、解释业务流程,向用户汇报系统功能; 3、整理和分析客户需求,对其分类汇总和实现预估,提出需求分析报告和实现计划要求; 4、参与需求、架构、测试需求、测试案例等评审; 5、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制定测试计划,并分析测试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任职资格: 1、大专以上学历,2年以上软件需求分析、文档经验,熟悉CMMI文档规范,有研发、测试工作经验者优先; 2、熟悉常用需求调研方法,有较强的业务分析设计及业务抽象能力; 3、熟练使用至少两种需求分析工具,如Axure、VISIO、StarUML等,并能采用UML对客户需求进行精准描述。 4、掌握基本的测试理论及测试方法,能够熟悉应用基本的测试工具,有大型信息系统测试经验者优先。 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3 职责: 1.负责用户需求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配合项目经理完成项目规划;

数据分析师个人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个人工作总结 在数据分析岗位工作三个月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关于淘宝网店的相关知识,我已经从一个网店的门外汉成长为对网店有一定了解和认知的人。现向公司领导简单汇报一下我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虚心学习,努力提高网店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个食品专业出身的人,刚进公司时,对网店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网店运营几乎一无所知,曾经努力学习掌握的数据分析技能在这里根本就用不到,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对踏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不是冲动的。但是,公司为我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指导,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喜欢上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工作。一方面,虚心学习每一个与网店相关的数据名词,提高自己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向周围的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深了与同事之间的感情。 二、踏实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个月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下,自己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汇总公司的产品信息日报表,并完成信息日报表的每日更新,为产品追单提供可靠依据。 2.协同仓库工作人员盘点库存,汇总库存报表,每天不定时清查入库货品,为各部门的同事提供最可靠的库存数据。 3.完成店铺经营月报表、店铺经营日报表。 4.完成每日客服接待顾客量的统计、客服工作效果及工作转化率的查询。 5.每日两次对店铺里出售的宝贝进行逐个排查,保证每款宝贝的架上数的及时更新,防止出售中的宝贝无故下架。 6.配合领导和其他岗位的同事做好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等工作。做好数据的核实和上报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完成领导交代的其它各项工作,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尽量做到让领导放心和满意。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个月来,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配合下,自己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分析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分析 时光飞逝,转眼间兔年就快过去了,在工作这一年中,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从几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手,到现在基本能独立地完成一项工作。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新岗位,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各司其职、兢兢业业、工作愉快”是我这一年来切身的感受。在此,首先特别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使我能够很快地适应了公司的管理与运作程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回顾一年的工作,现将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在劳动纪律方面,遵守厂纪厂规,遵守部门管理制度。 在思想方面,坚持一切从我做起,实事求是努力认真,以工作力求仔细为原则,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方面,我兢兢业业、克勤克己,一切以工作为重,服从领导安排,做好个人工作计划,认真完成班长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虚心向同事们学习,注重与同事们的团结协作,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工作认真主动,按时按质完成本职工作

任务。 在自身方面,我认真积累工作经验,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以期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我深知,在工作中员工态度的端正、工作的仔细和耐心是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保证,员工工作环境的稳定及自身工作经验的精熟是工作不受损失的唯一法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概往地坚持上述工作原则,尽我最大的努力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相信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将大有裨益。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对于一个工作仅有一年的人来说,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的缺点,在工作中未能全面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很圆滑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船舶知识,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我将全面发展和协调各方面的关

【推荐】公司转正申请书范文6篇

【推荐】公司转正申请书范文6篇 在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社会中,申请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转正申请书就是申请书的一种,写转正申请书真像想象中那么难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公司转正申请书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转正申请书篇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给我机会到XXX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我于20xx年x月xx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在试用期届满之际,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工作近一年,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首先需要改正的就是尚显浮躁的心态,有时候做事只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出现了一些数据上或文字上的错误;有时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忽略了其他事情与此事的关系,造成前后矛盾或者数据不符,尤其是财务这种逻辑性极强的工种,更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如果不是同事们及时为我指正,恐怕到现在我也不自知而无法提高自己,因此我经常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工作;其次就是业务不够熟练。从这点来说我是需要向同事们学习的,希望以后能够做到顺手拈来,不出差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足需要我以后加以注意并改正。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惟有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做人,努力学习行业新知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技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力与其一起努力保证日常财务工作的运行,保证月底结账的顺利进行,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财务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同时做到自己负责的各种报表按要求填报,不出差错。这是我职责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入职尚不足一年的新人,我会继续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为单位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 在数据分析岗位工作三个月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关于淘宝网店的相关知识,我已经从一个网店的门外汉成长 为对网店有一定了解和认知的人。现向公司领导简单汇报一下我三 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虚心学习 努力提高网店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食品专业出身的人,刚进公司时,对网店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网店运营几乎一无所知,曾经努力学习掌握的数据分析技能在这里根本就用不到,我也曾怀 疑过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对踏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不是 冲动的。 但是,公司为我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指导,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喜欢上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工作。一方面,虚 心学习每一个与网店相关的数据名词,提高自己在数据分析和处理 方面的能力,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向周围 的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深了 与同事之间的感情。 二、踏实工作 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个月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下,自己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汇总公司的产品信息日报表,并完成信息日报表的每日更新,为产品追单提供可靠依据。 2、协同仓库工作人员盘点库存,汇总库存报表,每天不定时清 查入库货品,为各部门的同事提供最可靠的库存数据。 3、完成店铺经营月报表、店铺经营日报表。

4、完成每日客服接待顾客量的统计、客服工作效果及工作转化率的查询。 5、每日两次对店铺里出售的宝贝进行逐个排查,保证每款宝贝的架上数的及时更新,防止出售中的宝贝无故下架。 6、配合领导和其他岗位的同事做好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等工作。做好数据的核实和上报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完成领导交代的其它各项工作,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尽量做到让领导放心和满意。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个月来,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配合下,自己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是阅历浅,经验少,有时遇到相对棘手的问题考虑欠周密,视角不够灵活,缺乏应变能力;理论和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导致工作有时处于被动等等。 另外,由于语言不通的问题,在与周围的同事沟通时,存在一定的障碍。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深入实践、继续坚持正直、谦虚、朴实的工作作风,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把网店的数据分析工作做细做好。 四、对公司人员状况及员工工作状态的分析 1、对公司人员状况的分析要想管好一个企业,首先要管好这个企业的人,要想管好一个企业的人,首先要对这个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细致的、科学的正确的了解。 目前公司成员大部分为90后,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他们大部分在长辈们的宠爱中长大,心理素质不怎么成熟,没有自信心,没有目标,责任心不强,不怎么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爱学习,不明白工作的真正意义。不过也有一部分比较懂事,做事比较踏实、勤奋、性格也比较好。

一个电商数据分析师的经验总结

一个电商数据分析师的经验总结 king发表于2013-07-27 20:54 来源:贾鹏 08年毕业,不知不觉的混进了电子商务行业,又不知不觉的做了三年数据分析,恰好又赶上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最快的几年,也算是不错吧,毕竟感觉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三年来,可以说跟很多同事学到了不少东西,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他们无私的教给了我很多东西。 就数据分析职业来说,个人感觉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确实能够带来实际效果的东西。比如说利用数据分析做会员的细分以进行精准化营销;利用数据分析来发现现有的不足,以作改进,让顾客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利用CRM系统来管理会员的生命周期,提高会员的忠诚度,避免会员流失;利用会员的购买数据,挖掘会员的潜在需求,提供销售,扩大影响力等等。 最开始进公司的时候是在运营部,主要是负责运营报表的数据,当时的系统还很差,提取数据很困难,做报表也很难,都是东拼西凑一些数据,然后做成PPT,记得当时主要的数据就是销售额、订单量、毛利额、客单价、每单价、库存等一些特别基础的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作出一些图表来。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做一些数据的提取工作,Excel的技巧倒是学到了不少,算是数据分析入门了吧。 后来公司上了数据仓库,里面就有了大量的原始数据,提取数据非常方便了,而且维度也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组合分析,那个阶段主要就是针对会员购物行为的分析,开始接触数据建模,算法等一些比较难的东西,也是学到东西最多的时候。记得当时做了很多分析报告,每周还要给总裁办汇报这些报告,下面详细说一下当时使用的一些主要的模型及算法:1、RFM模型

模型定义:在众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模式中,RFM模型是被广泛提到的。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该机械模型通过一个客户的近期购买行为、购买的总体频率以及花了多少钱三项指标来描述该客户的价值状况。在RFM模式中, R(Recency)表示客户最近一次购买的时间有多远,F(Frequency)表示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购买的次数,M (Monetary)表示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购买的金额。一般的分析型CRM 着重在对于客户贡献度的分析,RFM则强调以客户的行为来区分客户。利用RFM分析,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⑴建立会员金字塔,区分各个级别的会员,如高级会员、中级会员、低级会员,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会员施行不同的营销策略,制定不同的营销活动。 ⑵发现流失及休眠会员,通过对流失及休眠会员的及时发现,采取营销活动,激活这些会员。 ⑶在短信、EDM促销中,可以利用模型,选取最优会员。 ⑷维系老客户,提高会员的忠诚度。 使用方法:可以给三个变量不同的权重或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然后组合使用,即可分出很多不同级别的会员。 2、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最原始的案例来自于沃尔玛的“啤酒与尿布”。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只买了A商品的人,又有很多人买了B商品,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A、B两个商品的关联性比较高。很多数据挖掘工具都有关联挖掘,主要使用的算法是Apriori算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会主要考察项集、置信度、相关性这三个结果数据,以最终确定商品之间的相关性。除了Apriori算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关联分析的算法,基本上也都是从Apriori发展而来,比如FPgrowth。本人从几年的数据分析经验感觉,关联分析在零售业中并不太实用,挖掘出来的关联度比较高的

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

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 需求分析师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客户培训、技术培训及产品配置。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 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1 职责: 1.项目前期配合项目组并参与需求调研,收集整理客户需求,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2.提炼用户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和设计,绘制界面原型,完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组织需求评审,负责客户方需求评审讲解; 3.代表项目组与用户沟通与项目需求有关的所有事项,代表客户与项目组成员沟通项目需求有关的所有事项; 4.负责需求变更调研及变更分析,完成《需求变更说明书》编写,推动并跟进需求变更审批流程执行;

5.协助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人员、编码人员对需求的理解,负责软件需求符合度检查; 6.协助售前完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咨询方案、技术方案编写,参与售前支持和业务规划。 任职要求: 1.专科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熟悉软件需求分析,具有良好的需求分析能力,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能对客户需求进行良好分析和引导; 3.较强的演讲和文档编写能力,能独立编写项目需求、规划方案等;能独立讲解方案和演示系统; 4.熟练掌握OFFICE软件的使用,尤其是powerpoint课件制作能力; 5.良好的客户交流引导能力和呈现掌控能力,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承压能力; 6.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进取精神、善于沟通和协调,勇于任事,注重团队合作; 7.适应短期的出差。 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2

职责: 1、负责项目的业务需求分析和需求制定; 2、在需求分析和制定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系统功能设计; 3、负责产品需求文档,总体系统建设方案等相关文档的撰写; 4、负责所属项目组人员的日常管理; 5、负责客户沟通。 任职要求: 1、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整车、物联网或车联网、电商等项目经验优先; 2、有较强的项目管理经验、需求判断、引导、控制能力,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 3、熟悉软件系统开发流程、擅长技术文档的书写,掌握业务流程分析和描述方法; 4、有成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案例,能够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师工作的基本职责3

市场部分析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市场部分析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一、岗位职责 作为公司市场部督导这个职位,我在工作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没有使用好公司下发的考核标准。做事总是想到哪做到哪儿,工作没 有合理的计划和总,没有准确的工作方法。工作起来比较麻木,总是 急于解决问题,做不到冷静的思考问题,没有合理的解决问题根本策 略和方法。 解决方法:拟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每天按照此流程来展 开工作(对每一项事情的了解和问题的处理都设有时间的限制),这 也就是*提升工作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信自己在工作方法上 会有所改进,并且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二、业务情况 xx年在公司业务方面,得到了小部分的成果,但其中也有很多是鉴于公司同事们的协助和鼓励。我们的军团军规中有这么一句,当你 进入一家讲究实效的公司,请用你的业绩说话。 在工作中总会提醒自己:所有出现的问题只有自己解决,等到别 人的只有参考的意见和鼓励的话语,凡事全部需要自己才能解决,没 有任何人来协助你完成它。这样自己的依赖性就不会那么强,所有的 问题只有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再苦再累,只有你的业绩才能证明你 的水平,其它所有的仅仅空谈。 三、团队协作 上半年工作中总出:现在的公司只有较强的个人水平是不行的, 拥有公司的团队协作精神才是最为重要的。再强的个人永远比不上一 支优秀的团队。当前团队的建设将成为下半年度的工作计划。在团队 中我总是教导我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店铺 的管理者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我们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对于如何培养员工:只要员工犯的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基本以引导 和教导为主。员工不是被骂成才,她们同样也需要赞美和鼓励的话语,多给信心。 四、存有问题 1.自我学习力不够,总是需要鞭策 2.工作还有潜力没有全部发挥,需要改进工作方法 3.对于平时的培训及会议记录是有,但仅仅流于形式,没有最后 的总,采用和实施 五、解决方法 1.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可打 乱学习计划 2.给自己制定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学习优秀的人是 如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利用好五项管理 3.在培训和会议之后学会总和分析,分析出自己当前的工作问题,总出自己如何更好的执行和布置工作。在实施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计划详细,实施的时候就比较轻松。 以上就是我对xx年上半年的工作总,在工作总中分析出自己工 作中存有的各种问题,对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有很大的协助。接 下来我会认真执行下半年的工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大学生转正申请书格式

大学生转正申请书格式 员工转正申请书格式 1、格式:员工转正申请的一般按照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的格式来写。 2、标题:一般写转正申请就可以了,转正申请书要交给哪位上司就写上他的称谓。 3、正文:员工转正申请书的正文部分,要把自己进入公司的时间、现在从事的工作、在实习工作期内自己的工作情况怎样,是否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写 清楚。 转正申请的重点,要写自己的工作能力。由于自己的出色工作,使公司交办 的任务圆满完成,在自己实习期间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可以做一下介绍,比如自 己设计的项目得到客户好评,为公司赢得效益;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开拓了市场,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这些都可以具体地写一下,让公司领导认可你的工作能力,认识你的工作潜力。根据你的表现,会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 4、结尾:首先要做一个小结,说明自己要求转正的愿望,在单位工作的良好感觉,然后注明自己的姓名,写清申请的时间就完成了。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于2019年3月4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月多了,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我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刚刚离开校园不久。在进入公司时,我带着紧张的心 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终于适应了现在 的工作。在这两个月中,我先后进行了PI3000平台和Sotower平台的技术探索,并对进行了新员工的知道与培训工作。参加了电力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计量 中心和监测(控)中心的业务学习,增加了自己对公司业务的了解。期间参与了

BI与ETL的学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理论知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前阶段的北京出差面试工作中,还得到领导信任,担任了 出差领队工作。在此,我非常感谢公司对我的栽培。 在此,我正式提出申请,转为公司的正式员工。经过两个月的工作和学习, 我相信我有能力接受这份工作,承担这份责任。希望领导能够给我这个表现自 己的机会,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我,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 为公司谋取利益,与公司共创美好光辉的未来!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1、标题:一般为“入党转正申请书”,居中书写。 2、称谓: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或“党支部”。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简况,要向党组织说明自己是何时被批准入党的,什么时候预备期满, 并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 二是有关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写清楚自从成为预备党员以来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其他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有哪些不足。 这部分是重点,要尽可能写得具体详细些。 三是努力方向,针对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特别是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要提出改正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数据分析师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师工作总结 数据分析师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分析师工作总结一。团队的合作是完成工作的前提。做一份能令领导满意的数据表格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所能造出来的,需要合理的意见和适当的帮助,自己的制表思路是要在前人的启发下才能发挥出色。 二。精准的数据需要懂得数据的理念和要求,数据的运用。做数据表格是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清晰感,怎样把公司的数据信息及时传达公司领导、客户及客户主任尤为重要。准确的数据表格是给领导和客户的第一印象,是直接影响整份表格的进度。信息是及时、全面反映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态,这就要求及时,迅速,对各部门上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对发生的大事对各部门进行催报,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到位。 三。善于总结,懂得吸取经验。经验是在实际工作在中得到的,把握了经验工作自然就是事半功倍。刚开始做数据表格时,只知道一味的按部就班,缺少灵活性,表格表达不清晰。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领悟到表格有很多功能是值得我们去参谋的,运用VLOOKUP,SUMIF等常用公式,让自己变得灵活而具有战斗力。表达最美的效果,这种感觉是要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积累起来的。

四。善于沟通,避免出错。做数据表格是在第一份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做出来的,第一份原始资料就是小马做的数据报表,做数据时遇到什么不明白的需请教,因此信息传递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持信息的畅通性就必须善于沟通,否则出现差错,前功尽弃。所以,一边工作一边总结经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五。做数据表格要讲究效率和准确。数据的作用是给他人能够更快的看清楚所表达的数据内容,还有重要的是数据准确性及美观,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舒服感,具有挑战性的是有一种感觉,就是一眼就分辨得出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取。 感想: 一:数据部是实现自己理想和展现自己技能的平台。能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出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安分守己,把自己的工作出色完成对公司是一种责任,对自己是一种交代。 二。认识了很多新同事,交流广泛,知识面丰富了。新的环境必然有新的事物,接收新的事物必然有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必然有新的数据理念思想,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更上一层楼。 三。去旧迎新,迎接新的挑战,自我提升,给自己定下目标。20XX年是奋斗的一年,一年可以实现很多事情,可以

转正申请书格式与内容要求

转正申请书格式与内容要求 【申请书格式】 转正申请书或转正申请报告,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前,由本人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的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材料。转正申请书是党组织及时讨论预备党员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依据之一,也是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必备手续之一。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后,党支部应及时讨论其转正问题,根据本人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和对转正的态度,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拖延。对预备期满本人没有提出转正申请的,一般不予讨论;特殊情况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 (一)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书,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标题。居中写“转正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本人简况。说明本人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入党,何时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何时预备期满。若被延长预备期的党员,要写明何时延长,何时延长期满。并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请求。 ②本人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这是转正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应尽量

写得具体、详细。首先,要着重写清楚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践锻炼,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其次,要按照党员标准和必须履行的党员义务进行对照检查,看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哪些方面基本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再次,要总结党组织和党员在讨论自己入党时所指出的缺点的改正情况,已经改正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没有改正或没有完全改正的主要原因。总之,要如实地、全面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 ③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如果本人在入党时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而没有说明的,或者是在预备期又发生了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党组织说清楚,以便让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考虑能否按期转正。 ④表明自己对能否转正的态度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预备党员要根据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如果由于还未具备转正条件而不能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还应向党组织表明自己应抱的态度。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一般用"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长期考验"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 5、落款。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xxx",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