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完整版)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完整版)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完整版)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第1页(共5页)

第二节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两个定律

复习回忆: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特征。

讲授新课:

一、分压定律

1、基本概念

(1)道尔顿分压定律:低压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分压力之和,这个定律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2)分压力:所谓分压力是指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单独存在于气体混合物所处的

温度、体积条件下所产生的压力P B。

2、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P(T,V) P A仃,V) P B仃,V) L

或p P B(1-4)

B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在T、V 一定条件下,压力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根据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有

PV ,

n 门人n B n c L

RT

P A V P B V P c V L

RT RT RT

(P A P B P c L)V / RT

故有P (P A P B P c L )或P P B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混合物或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混合物。

3、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与分压力的关系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P B n B RT /V n B

y B

P nRT/V n

即P B y B P (1-5)

式中yB ――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

式(1-5 )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的乘积。

例题1-3某烃类混合气体的压力为100kPa,其中水蒸气的分压为20 kPa,求每100mol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第2页(共5页)该混合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解:p=100kPa , p(H2O)=20kPa , n=100mol , M (H2O)=18 x10-3kg/mol

B

2008---2009学年 第二学期 第1周

第3页(共5页)

y

(H 2。)営而。2

n(H 2。) y(H 2O)n 0.2 100 20mol

100mol 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质量 m (H 2。)为

m(H 2O) n(H 2O)M(H 2。)20 18 10

0.36kg

课堂练习题

1、 某气柜内贮有气体烃类混合物,其压力 p 为104364Pa ,气体中含水蒸气的分压力 p (H 2O )为3399.72Pa 。现将使混合气体用干燥器脱水后使用, 脱水后的干气中含水量可忽略。 问每千摩尔湿气体需脱去多少千克的水? (

0.587kg )

2、 组成某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分数为 N 20.78, 020.21及CO 20.1 ,试求在20C 与98658 压力下该混合气体的密度。(1334.9 g/m 3)

二、分体积定律 1、 基本概念

(1) 阿玛格分体积定律:低压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 分体积之和。

(2) 分体积:所谓分体积就是指气体混合物中的任一组分 B 单独存在于气体混合物所

处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所占有的体积

V B 。

2、 阿玛格分体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V(P ,T) V A (P,T) V B (P,T) L V

V B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在

p 、T 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根据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故有 V (V A V B V C L )或 V

由式(1-5 )得

所以

(1-6 )

RT n A n B n c L

PV A

RT

(V A

PV B

RT V B V C

PV C L

RT

L )p/RT

2008---2009学年 第二学期 第1周

第4页(共5页)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混合物或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混合物。 3、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与分体积的关系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 B 的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V B n B RT / p

n B B

B

y B V

nRT/p

n

即 V B 曲

(1-

7) 式中 y B ――组分B 的物质的量分数

式(1-7 )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分体积等于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体积的 乘积。 例题1-4设有一混合气体,压力为 101.325kPa ,取样气体体积为 0.100dm 3,用气体分 析仪进行分析。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 2,吸收后剩余气体体积为

0.097 dm 3;接着用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 O 2,吸收后余下气体体积为

0.096 dm 3;再用浓硫酸吸收乙烯,最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0.063 dm 3,已知混合气体有 CO 2、02、C 2H 4、H 2四个组分,试求(1)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2)各组分的分压。

解:(1) CO 2吸收前,气体体积为 0.100dm 3,吸收后为0.097 dm 3,显然CO 2的体积为 (0.100-0.097)dm 3=0.003dm 3,其它气体的体积以此类推。按式( 1-4)的各气体的物质的

量分数为

(2)由式(1-5)的各气体的分压为

p (CO 2) = y (CO 2)X p=0.030 x 101.325=3.040kPa p (O 2) = y (O 2)x p=0.010 x 101.325=1.013kPa p (C 2H 4) = y (C 2H 4)x p=0.330 x 101.325=33.437kPa p ( H 2) = y (H 2)x p=0.630 x 101.325=63.835kPa

课堂练习:有2dm 3湿空气,压力为 101.325kPa ,其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为 12.33kPa 。 设空气中O 2与N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0.21与0.79,求水蒸气、N 2及02的分体积以及 O 2、 N 2在湿空气中的分压力。

解:V (总)=2 dm 3,湿空气中 p ( H 2O ) =12.33kPa , p(总)=101.325kPa

yd) V(CO 2) 0.100 0.097

yQ) V 0.100

V(O 2) 0.097 0.096

0.010

0.030

y?H 4) V 0.100

竺出 O.。

96

O.。63 0.330 V V(H 2)

0.063 y(H 2)

0.100

V 0.100

所以,y ( CO 2) =0.030,y

0.630

(O 2) =0.010,y ( C 2H 4) =0.330,y ( H 2)=0.630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第5页(共5页) y( H2O)= p( H2O)/ p(总)=12.33/101.325=0.1217

y (N2) =[1-y ( H2O) ] X 0.79=0.6939

y (O2) =[1-y ( H2O) ] X 0.21=0.1844

在一定T、p下,任一组分B的分体积V( B) =V (总)y ( B),

所以,V (H2O) =0.1217 X=0.2434dm3

V (N2) =0.6939 2=1.3878dm3

V (O2) =0.1844 2=0.3688dm3

在一定V、T下,任一组分B的分压力p ( B) =p (总)y ( B),

所以,p (O2) =0.1844 X 101.325=18.684kPa

p (N2) =0.6939 X 101.325=70.309kPa

也可用下列方法计算O2及N2的分压,即

p (O2) =[ p (总)-p (H2O) ] X 0.21=18.689kPa

p (N2) =[ p (总)-p (H2O) ] X 0.79=70.306kPa

三、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设有A、B而组分气体混合物,其摩尔质量分别为M A、M B,则气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n为

n=n A+n B

若气体混合物的质量为m则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为

n A M A n B M B n

y A M A y B M B

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与它们的摩尔质量乘积的总和。

式为

M y B M B(1-8)

B

式中,yB――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无量纲;

MB ——组分B的摩尔质量,kg/mol。

式(1-8 )不仅适用于气体混合物,也适用于液体及固体混合物。

例题1-5 水煤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H2Q 0.5 ; CO 0.38 ; N2, 0.06 ; CO2 0.05 ;

CH4 0.01 ;在25C、100kPa下,(1)求各组分的分压;(2)计算水煤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和在该条件下的密度。

解:(1)依据式(1-7)可得水煤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y(H2O)=0.50 ; y(CO)=0.38 ; y(N2)=0.06 ; y(CO2)=0.05; y(CH 4)=0.01 据式(1-5)可得各组分的分压分别为

p(H2O)= y(H 2O) X p=0.50 X 100=50.0kPa

p(CO)= y(CO) X p=0.38 X 100=38.0kPa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第6页(共5页) p(N2)= y(N 2) X p=0.06 x 100=6.0kPa

p(C02)= y(CO 2)x p=0.05 x 100=5.0kPa

p(CH4)= y(CH 4)x p=0.01 x 100=1.0kPa

(2)按式(1-8 )可得水煤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y(H2O)M (H20) y(CO)M(CO) y(N2)M (N2) y(CO2)M (C02) y(CH4)M(CH4) =0.5 X 18+0.38 X 28+0.06 X 28+0.05 X 44+0.01 X 16

=23.68g/mol

=2.368 X 10-2 kg/mol

依式(1-3)水煤气在25C、100kPa下的密度为

pM 100 10323.68 …亠,3

0.96kg /m3

RT 8.314 298.15

四、本章小结

1、掌握几个基本概念:理想气体、分压力、分体积;

2、掌握几个基本公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阿玛格分体积定律、混

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公式;

3、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特征。

道尔顿分压定律

道尔顿分压定律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道尔顿分压定律 英文名称:Dalton law of additive pressure 定义: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力为各组元气体分压力之和。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 目录 编辑本段简介 道尔顿分压定律(也称道尔顿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1]。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的压强仅与温度有关。例如,零摄氏度时,1mol 氧气在 22.4L 体积内的压强是 101.3kPa 。如果向容器内加入 1mol 氮气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则氧气的压强还是101.3kPa,但容器内的总压强增大一倍。可见, 1mol 氮气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压强也是 101.3kPa 。

道尔顿[2](Dalton)总结了这些实验事实,得出下列结论:某一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的分压等于在相同温度下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力;而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其中各气体分压之和,这就是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在高压情况下尤其如此。当压力很高时,分子所占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空隙具有可比性;同时,更短的分子间距离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从而会改变各组分的分压力。这两点在道尔顿定律中并没有体现。 编辑本段人物 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编辑本段相关学说 确切地说,并不是道尔顿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毁坏的粒子──人称原子组成的。这个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来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过。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采用了这一假说。罗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诗歌《论事物的本质》中对这一假说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未被亚里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纪受到了忽视,对现代科学没有什么影响。但是17世纪有几个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主要科学家支持过类似的学说。不过早期的原子学说都没有定量表达,也没有用于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是谁也没有看到哲学的假想和化学的严酷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 这就是道尔顿的贡献所在。他提出了一个明了的定量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实验,并经受住了实验室的精确检验。 虽然道尔顿的术语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却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他明确指出;虽然世界上原子的总数目相当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种类的数目却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种元素即20种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虽然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尔顿认为任何两个同类原子的所有性质包括重量都相同。道尔顿在他的书中列出了一张各种不同类原子的相对重量表──有关这方面的第一张表,是定量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道尔顿还明确地指出,任何相同化合物的两个分子都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例如,每个氧化亚氮都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由

时间管理的条黄金法则完整版

时间管理的条黄金法则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时间管理的10条黄金法则 进行有效的,必须把握以下十大法则: 细微边界法则 细微边界法则是指时间上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即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细微边界法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因一分之差错过了列车,可能要再花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等待下一列;抢救危重病人延误一分钟,可能会夺去病人的生命;而在比赛中慢了一秒钟,就可能与奖牌擦肩而过……细微边界法则在经济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现代市场竞争已经由“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企业间在对市场反应速度上的细微差距,可能导致利润率上的天壤之别。英特尔公司就是因为总能比竞争对手快一步推出性能更高的处理器,成功攫取了CPU市场80%的利润。而那些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的企业,均难以摆脱最终覆灭的命运。 细微边界法则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有时不在于其是否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而在于其是否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天地宽,抢先一步,就会领略到别样的风景,就会占尽先机,而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就可能因一步赶不上,而步步赶不上。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早谋划、早准备、早着手,这样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争取主动;凡事都要打好时间提前量,这样才会避免因一步之差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又称80/20法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发现的,最初只限定于经济学领域,后来这一法则也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深为人们所认同。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例如,在企业中,通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等。具体到领域是指大约20%的重要项目能带来整个工作成果的8 0%。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的头20%时间会带来所有效益的80%。 帕累托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工作中应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风靡全球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在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对经济学门外汉来说看似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这十大经济学原理从十个方面为我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经济现象。下面,仅以个人的理解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看法。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基础之上。其中重要的一个假设即是资源是稀缺的。而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人们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而其欲望是无穷的时候,他必然面临这一定的选择。中国人常说“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这样的道理。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必定面临着权衡取舍。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平时的行为中总是表现出这样的权衡取舍。当你拥有一大笔钱的时候,你会选择去买一辆车还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车子还是房子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用?因为你拥有的钱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会选择两者都购买,但你的预算

不允许你这样做,在有限的金钱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选择。此乃谓之“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 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本的传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鉴于目前人类本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金融考研人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

金融考研人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金融考研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要想全面抓牢,以下十本书必不可少,一起看看吧。当然时间有限,部分书籍只需涉猎即可! 1、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评: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是这个领域绝对的权威。 3、弗兰克J.法博齐《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米什金也写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本由耶鲁大学弗兰克J.法博齐编写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因为米什金的长项在于货币理论研究方面,对于金融机构方面略逊,而且法博齐这本书也是耶鲁大学公开课的指定教材,本人很喜欢主讲教师罗伯特.席勒的谦逊、严谨与博学,还

有他上课时不时的害羞模样。况且公开课网上视频随处可以下载,对照视频看书,会有在耶鲁大学上课的感觉呢! 4、滋维.博迪《投资学》(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还能找到比这本书更权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以前威廉.夏普版《投资学》还可以与之掰掰手腕的话,如今夏普版《投资学》第5版已经被定格在2002年的现实再一步证实:博迪版《投资学》已经是投资学领域绝对的NUMBER1,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5、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这本书对于国内公司金融领域的影响,看看街头书摊对于此书的盗版情况就可见一斑了。罗斯教授在1976年提出的的套利定价理论与威廉.夏普等人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成为了确定资产风险及其期望收益率之间关系的预测方法。这是可以陪伴你职场一生且受益无穷的经典图书。 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原书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点评:一说到国际经济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保罗.克鲁格曼,这位特独行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早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他编著的《国际经济学》就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被采用为教科书了。最终让他名扬天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与贸易理论在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阐述。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经济学被拆分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两个部分,有利于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7、约翰C.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第1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2000年,当时还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第3版,价格只有49元,后来过了几年,偶然到书店又看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第6版,价格已经飙涨到128元,到了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第7版,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

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

不值得定律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十大定律——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简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忽。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编辑]不值得定律的三个因素[1]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编辑]不值得定律的管理启示[1] 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结果做了些不值得做的事情。 下面有4个很好的理由说明了绝对不要做不值得做的事: (1)做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在完成某些事情。你耗时费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 (2)不值得做的事会消耗时间与精力。资源是稀缺的,用在一项活动上的资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动上。 (3)不值得做的事会赋予自己生命。记住社会学家韦伯的警告: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 (4)不值得做的事会生生不息。做了不值得的事之后,接下来要为不值得之事继续提供值得后续的理由。不然你的精神无从寄托。 成功的秘诀是抓住重要的目标不放。所以,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做。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在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精力和生命罢了。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不该做的事,千万别去做。很多时候,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要比正确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

金融考研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推荐

金融考研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推荐 金融考研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要想全面抓牢,启航考研龙腾网校推荐以下十本书必不可少,一起看看吧。 1、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评: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是这个领域绝对的权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另一个版本,但是最新版删去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行业内的利益冲突等章节,感觉不爽! 3、弗兰克J.法博齐《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米什金也写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本由耶鲁大学弗兰克J.法博齐编写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因为米什金的长项在于货币理论研究方面,对于金融机构方面略逊,而且法博齐这本书也是耶鲁大学公开课的指定教材,本人很喜欢主讲教师罗伯特.席勒的谦逊、严谨与博学,还有他上课时不时的害羞模样。况且公开课网上视频随处可以下载,对照视频看书,会有在耶鲁大学上课的感觉呢! 4、滋维.博迪《投资学》(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还能找到比这本书更权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以前威廉.夏普版《投资学》还可以与之掰掰手腕的话,如今夏普版《投资学》第5版已经被定格在2002年的现实再一步证实:博迪版《投资学》已经是投资学领域绝对的NUMBER1,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但是第7版的翻译确实有些问题,英语好的朋友们可以找找对应的英文版。 5、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这本书对于国内公司金融领域的影响,看看街头书摊对于此书的盗版情况就可见一斑了。罗斯教授在1976年提出的的套利定价理论与威廉.夏普等人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成为了确定资产风险及其期望收益率之间关系的预测方法。这是可以陪伴你职场一生且受益无穷的经典图书。 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原书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点评:一说到国际经济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保罗.克鲁格曼,这位特独行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早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他编著的《国际经济学》就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被采用为教科书了。最

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二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两个定律 复习回忆: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特征。 讲授新课: 一、分压定律 1、基本概念 (1)道尔顿分压定律:低压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分压力之和,这个定律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2)分压力:所谓分压力是指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单独存在于气体混合物所处的温度、体积条件下所产生的压力p B 。 2、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A B p T V p T V p T V =+ + 或 B B p p =∑ (1-4)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在T 、V 一定条件下,压力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A B C C A B A B C pV n n n n RT p V p V p V RT RT RT p p p V RT = =+++=+++=++ + 故有 ()A B C p p p p =+++ 或 B B p p =∑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混合物或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混合物。 3、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与分压力的关系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 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B B B B p n RT V n y p nRT V n === 即 B B p y p = (1-5) 式中 yB ——组分B 的物质的量分数 式(1-5)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的乘积。 例题1-3 某烃类混合气体的压力为100kPa ,其中水蒸气的分压为20 kPa ,求每100mol 该混合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解:p=100kPa ,p(H 2O)=20kPa ,n=100mol ,M (H 2O )=18×10-3kg/mol

札记8 经济学十大定律-比较优势原理

生活中总是有些事情让我们迷惑不解,如: ●为什么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呢? ●为什么人类要分工,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好吗? ●为什么城市里连剪指甲都要找人,是不是懒? 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生孩子为什么要两个人,一个人不是更好吗? 这些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今天我们试图假装地解决以上疑问: 这需要引入一个概念:比较优势原理。这个概念将帮我们解决以上问题。小tips:比较优势原理:1817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是经济学最为坚实的原理之一。 厉害的人就是不一样,一个概念就解决了这么多疑问。现在看看比较优势原理说了啥: 维基百科:The law or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holds that under free trade, an agent will produce more of and consume less of a good for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者如果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他会生产更多或者消耗更少。 好,我们说人话,还是举个例子吧。 小明:一天生产面包和斧头 即使绝对增加,亲力亲为 从两个例子来讲,我们知道比较优势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相同的时间里做什么价值最大,就做什么。 这里还隐含一个意思,就是永远要跟自己比,虽然别人可能会在各方面碾压你,但请不要灰心,他还是需要和你合作。哪怕马云做面包比厨师做的好,但他最明智的选择依然是放弃做面包而是去当企业家。

也许你还听过一个“木桶理论”。大意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因此,人也像木桶一样,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提升自己的短板。 理论是没错的,但关键是怎么样提高自己的短板,是自己去改吗?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完全不用担心,找其他人合作也许是更好的方式。而且做得越好,竞争力越强。这个世界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技能,和其他人竞争的最好就是找到一个长板,通过与其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现今所提倡的积木式创新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比较优势原理也不是十全十美。他的成立需要两个条件: ●互相依赖 ●人数足够多 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 现在还剩一个问题: 男女合作的分工的问题? 是不是也可以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呢? 其实是不行的,这个要使用进化论的思想了。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著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

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 (3)经典语录:世上没有免费午餐。 11. 约翰?纳什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纳什博弈论文文集》 (3)经典语录:理性的思想阻碍了一个人与宇宙的接近。

(完整word版)经济学十大原理详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目录 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参考文献 [编辑]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地总纲. 学经济学最大地作用就在于解释现象. 实证经济学:解决世界是怎样地问题; 规范经济学:解决世界应怎样地问题. [编辑]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 天下没有免费地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地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例子:学生时间地分配,大炮与黄油,治理污染,效率与平等,职业运动员选择放弃学业. 关于作出决策地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地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地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地最宝贵地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地一小时.而目,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地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地时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地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地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地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地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地交替关系.典型地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地交替.我们把更多地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地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地个人物品地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地是清洁地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地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地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地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地利润少了,支付地工资低了,收取地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地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地好处是更清洁地环境,以及由此引起地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地收入减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社会面临地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地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地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地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地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地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地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地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

十大金科玉律

十大金科玉律 1、底砂与水中的热带温度 此句重点在强调底砂与水中之间的“与”字上。在水族箱底部铺设加温线(一种辅助加温设备,适合铺设在水族箱底部。其主要功能是将底部的热能不断地向上推升,以保持水族箱之最适温度,尤其是在渡假、冬天及处理鱼病时。),有一项特别的优点:就是可以迫使加热后的水上升,而使底砂成为整个水族箱的化学和物理系统之一部份。不仅温度会均匀分散到整个水族箱之中,而且底砂中所产生的营养盐也会随着水流回到水中,并流到水草的叶部。反之亦然,当水流进入底砂时,氧气会随着水流进入底砂之中,底砂因此可保持较长的作用时间,且不会造成死角并可避免底质变黑。有了此套加温系统,就可模仿热带地区地下水的水平与垂直之自然流动。除此之外,此加温系统是采用24伏特的低电压,对于人类及动物是绝对无害的。 要郑重地提醒各位一件重要的事,不管您使用的底砂是特殊的混合物,或是砂石,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测试及检验工作,以确定其中不含有石灰质的成份。因为含有石灰质的底砂,会增加水的碳酸盐硬度,一旦我们在水中添加二氧化碳,碳就会阻断石灰与碳酸分子之间的平衡,造成碳酸盐硬度不停地增加,而水为了保持pH值的平衡,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 2、合适的光照 依据水族箱的大小及形状,水族箱的光照可以使用萤光灯管、水银灯(HQL)或金属卤素灯(HQI)。只要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光源,均能保持鱼只的自然色彩和水草的良好生长,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确保水族箱在白天时段,有最适量的氧气供应。当水中的饱和溶氧量只达到100%时,这对于养有鱼只的水族箱而言是不够的,因为不只鱼类需要氧气,就连细菌也需氧气来进行废物的分解(此废物来自饵料,水草等)。此外,水草也需要一定含量的氧气,尤其是在夜晚。为了避免晚上氧气不足,白天一定要补足氧气,而此只能以合适的光照来达成。 每一种光源都有其“光线流量”(flux),其值高低端视此灯源的本质而定。这种光线流量的测量单位称为“流明(lumen)”(即光流量的强度单位)。 下表列出每一等级的光源可产生的经济效益: 钨丝灯泡 7 lumen/watt 萤光灯(Fluora) 9 lumen/watt LT卤素白炽灯泡 16 lumen/watt 混合灯(Mixed-light lamp) 19 lumen/watt 钨丝灯与萤光灯的混合灯,即一般的经济型灯 16 lumen/watt 水银灯(HQL) 52~55 lumen/watt 一般的萤光灯管(太阳灯管) 55~75 lumen/watt 金属卤素灯(HQI) 74~77 lumen/watt 密合式萤光灯(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66~80 lumen/watt 卤素萤光灯(Lumilux) 93~97 lumen/watt 在选择萤光灯的颜色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暖色系灯光(约3600Kelvins)可促进水草往上延长的生长;冷色系灯光(约6000Kelvins)则可促进水草丛状的生长。而一般暖色系与冷色系灯光的流明值(Lumem)都是相等的。 光照强度应调整到可以观赏到鱼儿及水草的自然光为宜。光照强度必须达到可促使光合作用之进行,以满足代谢作用之所需,亦即表示在光照时应尽可能达到最佳、最适宜的成长情况。 3、稳定的水质 热带水域,不论其年代有多久远,其水位高低及光照状况,特别是流动快速的水,其水质都很稳定,一些水质因子如:pH值、二氧化碳含量、硬度等都很少变化。 此需求对于完全不懂化学的门外汉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在水族箱中需要调整到中性的pH值和维持稳定的酸度,即碳酸盐硬度最少要在3~4°dH。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混养于水族箱中的鱼类,是从酸性水质(如:霓虹灯鱼)到碱性水质(如:慈鲷科鱼)都有,如要将这两类的鱼类都培育得很成功且顺利,中性的pH值是最为理想的。 中性的pH值是由二氧化碳的添加来控制,然而此种控制至少必需维持碳酸盐硬度在3~4°dH之范围下(因其它的酸性物质也可能产生错误的二氧化碳读数),这样才能确保必要的稳定性与一致的连续性。而且,由于二氧化碳的添加,水中型的水草(水草包括水生、半水生植物)才可以确定获得最适量的二氧化碳。 添加二氧化碳的结果: 只有提供足够的碳,水草才能完全利用其他的养分,使它们生长得更强健、更茂盛。 经由二氧化碳的添加,水草的同化作用才会进行得更完善,水中的溶氧量方能增加,这整个过程可观察水中产生的氧气泡得知。

2017金融考研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

2017金融考研必看的10本经典书籍 1、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评: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是这个领域绝对的权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另一个版本,但是最新版删去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行业内的利益冲突等章节,感觉不爽! 3、弗兰克J.法博齐《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米什金也写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本由耶鲁大学弗兰克J.法博齐编写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因为米什金的长项在于货币理论研究方面,对于金融机构方面略逊,而且法博齐这本书也是耶鲁大学公开课的指定教材,本人很喜欢主讲教师罗伯特.席勒的谦逊、严谨与博学,还有他上课时不时的害羞模样。况且公开课网上视频随处可以下载,对照视频看书,会有在耶鲁大学上课的感觉呢! 4、滋维.博迪《投资学》(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还能找到比这本书更权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以前威廉.夏普版《投资学》还可以与之掰掰手腕的话,如今夏普版《投资学》第5版已经被定格在2002年的现实再一步证实:博迪版《投资学》已经是投资学领域绝对的NUMBER1,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但是第7版的翻译确实有些问题,英语好的朋友们可以找找对应的英文版。 5、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评:这本书对于国内公司金融领域的影响,看看街头书摊对于此书的盗版情况就可见一斑了。罗斯教授在1976年提出的的套利定价理论与威廉.夏普等人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成为了确定资产风险及其期望收益率之间关系的预测方法。这是可以陪伴你职场一生且受益无穷的经典图书。 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原书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点评:一说到国际经济学,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保罗.克鲁格曼,这位特独行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早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他编著的《国际经济学》就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被采用为教科书了。最终让他名扬天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与贸易理论在这本书中有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地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地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地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地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地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地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地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地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地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地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地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地东西. 考虑上大学地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地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地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地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地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地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地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地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地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地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个座位地飞机飞一次地成本是万美元,每个座位地成本是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地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地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地平均成本是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地乘客将消费地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地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地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地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地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地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地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地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地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地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地分散决策配置资源地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地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市场失灵地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地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地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地所有者对水地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 1.选题: 选择气体状态实验有以下几个原因: 1).选气体热学是因为物理课正在学这部分内容,较熟悉 2).选择实验,第一,气体三大定律均为实验定律,可见实验是研究气体的主要手段;第二,可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定题: 开始,我们打算通过实验,看看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差多少.通过实验,知这种想法不现实,因为我们无法造成太大的压强和太低的温度,使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差别显著起来.原定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作为附属工作.经过分析可行性,正式确定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实验为课题. 3.参考书目: 《物理高考到竞赛》《物理》(数理化自学丛书)《物理学》上册(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等 4.开题报告 合作者:安晋峰胡晓元段振君王传亮 实验方法:1).提出实验方案 2).设计实验课题: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实验 3).实验,记录数据 4).得出结果 预期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对理论和实践产生较深刻的认识。 材料所需:课本有关参考书,物理实验仪器等。 时间安排: 1)理论的学习(如气体分子动理论)阶段。 2)实验阶段 任务:实验分析。 3)分析阶段 任务:进一步分析上一阶段得到的一些成果,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4)总结阶段 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提高对理论和实验的认识,撰写实验报告。 5:实验经过: 目的:验证道尔顿分压定律(当有n种气体混合在一个容器中,它们所产生的压强等于每种气体单独先在这个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P1+P2+……P n)

●方案: 方案一: 1、制O2和CO2(化学过程) 2、两个气体演示器A与B(形如注射器), A通入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1,B通入C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2,将A,B相联,将混合气体转移至A(或B)中使气体为V读出压强P3(物理过程)看P1+ P2与P3是否相等。 方案二: 1、事先计算要制n1 mol O2需要m g KCIO3 2、将m g KCIO3充分反应制得n1mol O2,并将其尽量全部通入演示器A中(有一部分要留在导管与气体发生装置中,设此部分气体为n2mol)使通入(n1-n2)mol O2体积为V,读出压强P1 3 排出O2制取CO2,通入A中一定量C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2 4、将制O2发生器的药品清理干净,重新装入mg KCIO3与一定量M n O2 5、将制得O2通入A中(装置中又要保留一部分约n2的O2) 6、使A中的CO2与O2混合气的体积变为V,读出压强P3看P1+P2是否与P3相等。 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需多用一台气体演示器,转移时可能会漏气,倒致结果不准确。 方案二:过程较繁杂,是否能保证两次都使m g KCIO3充分反应是问题,两次保留在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很难保持一致。但可少用一台演示器。在得知可借到两台演示器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方案一。 ●实验的仪器及药品: 物理:气体演示器A、B 化学:两只大试管、洒精灯、带孔橡皮塞两个、导气管、夹子、火柴、胶皮导管KCIO3、M n O2、C a CO3稀盐酸(0.2 mol/L)步骤: 1、将KCIO3,M n O2混合装入大试管加热,验纯后通入A中一定量O2用夹子夹住装置口上的橡皮管,使A内体积为V时,读压强为P1 2、仿照步骤1用C a CO3和稀盐酸制CO2,通入B,体积为V时,压强为P2 3、将两装置口用橡胶皮导管相联接,将气体压入 A (或B)中,夹住导管,拆下B(或A)A中为O2与CO2混合气,使体积为V,读压强为P3,检验P1+P2与P3的值是否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