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组织理论5

现代组织理论5

现代组织理论5
现代组织理论5

(四)新组织结构学派的组织理论

这是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该学派的特点是全面吸收各学派关于组织结构方面的学说和主要成果,主要是法约尔、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以及行为科学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现代管理学派的积极成果,进而系统地对组织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加拿大的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1979年出版的《组织的结构》一书。后来他将该书中各个问题及观点加以进一步的归纳和简化并于1983年写出了《五字组织结构》一书。该书的主要贡献是:

①提出组织结构的五种协调机制

Mintzberg认为:组织机构的实质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协调是广义的,是协作的意思。它包括了纵向的控制和横向的信息沟通。了解组织结构,首先要了解组织中的各种协调机制。明茨伯格指出,不论企业采用的具体协调协调方法有多少种,都可归纳为五种基本的机制:即相互调整、直接监督、工作过程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技能标准化等。

M指出:这五种协调机制的出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企业规模小时,几个人工作,彼此间的协调可以采用相互调整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复杂性的增加,就需要有一个上级来进行协调,即出现直接监督方式。而规模和复杂性的进一步增加,就要实行标准化的协调方式。一般工作可以实行过程标准化,有些工作较复杂,无法规定标准工作程序,则就应该采用成果标准化。如果工作再复杂些,则只能实行技能标准化,从投入方加以控制。而企业如进一步复杂化,如高科技企业,标准化协调方式也难以实行,则又要回过头来采用相互协调的方式。

3.工作过程标准化

1.相互调整 2.直接监督 4.成果标准化 6 相互调整

5.技能标准化

事实上,在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中,并不是单靠一种协调方式,而是五种同时并存的。当然在一个企业中,总有某一种协调机制占主导地位。

协调是广义的——是协作的意思,包括了纵向控制和横向的信息沟通。

了解组织结构,首先要了解组织中的各种协调机制。

M指出,不论企业具体协调方法有多少种,都可归纳为五种基本的机制:发展过程:

a.相互协调——当企业规模小时,几个人工作,彼此间的协调可以采用相互调整方式。例如只有两个人在工作中彼此协作,这时的协调方式比较简单,只需要双方直接接触,调整彼此的工作,不需要借助规章制度,通常只需要双方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换意见,甚至只要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就能彼此达成默契。

b.直接监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复杂性的增加,就需要有一个上级来进行协调,即出现直接监督方式。

当协作劳动的人数增多,例如增加到5——6人甚至10人以上,这时协调工作就复杂了,不仅个人彼此间要协调,而且要求全体人员的行为都要符合统一的要求。这样,只依靠个人之间的相互调整方式就不够了,必须有一名管理者负责统一指挥和监督每个人的活动,以达到整体的协调一致。运用这种方式时,虽然也可

以借助口头沟通来交换意见、保持统一,但因为人数增加就显得难以应付,于是,运用规章制度、书面文件来协调工作的比重就逐步增加了。

C.标准化协调方式——当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管理层次明显增多,命令(指挥)链延长,通过纵向联系来协调下级人员的活动就很迟缓;同时,由于分工细化,每个人的工作进一步专业化,横向协调的工作量及难度也进一步增加。这时,直接监督方式也不足以应付复杂局面,需要向前发展,标准化方式就产生了。(规模和复杂性的进一步增加,就要实行标准化协调方式。)

(a).工作过程标准化——对工作过程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作出详细规定。(即制定和贯彻标准化的工艺操作规程和管理工作规程)以实现各项业务活动的协调一致。

(b).工作成果标准化(产出标准化)——如果工作过程不易分解,无法规定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则可以改为控制产出的成果,既对工作的最后成果作出标准化的规定。不管作业者按照怎样的程序从事自己的工作,只要产出的成果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保证前后工序的业务活动协调一致。

(c ).工作技能标准化——如果工作再复杂些,不仅工作过程难以标准化,而且工作成果也难以加以预定一个标准时,则只能实行技能标准化,从投入方加以控制,即对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实施控制。

这种方式就是对从事某一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等作出标准化的规定,在招收人员时或者录用后,定期加以检查和考核,由此来保证工作过程和成果达到统一要求。

d .相互调整——而企业如果进一步复杂化,如高科技企业,标准化协调方式也难以实行,则又要回过头来采用相互调整繁荣方式。

事实上,在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中,并不是单靠一种协调方式,而是五种同时并存的。当然,在一个企业中,总有某一种协调机制占主导地位。

②提出组织结构的五个基本的构成部分。

任一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都由下列五个基本部分构成。

2.

3 直 线

1.工作核心层——由该组织基层部门组成,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

2.战略高层——企业高层领导集团,对该组织全面负责,保证实现其战略目标。

3.直线中层——由各部门中层直线经理或者领导干部构成,他们将战略高层和工作核心层连接起来。 2战略高层 1工作核心层

4 技术

专家

结构 5 辅助 人员

4.技术专家结构——由组织中的职能人员组成。他们的作用不是直接参加生产和服务过程,而是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技能,帮助上述三个部分,提高效率和效益。

5.辅助人员——又称支持人员。他们不直接同组织的生产、经营发生联系、而是以自己的活动去支持上述四个部分,使他们的工作能正常进行。(如房屋维修,法律咨询、附属服务机构等)。

每个组织通常都有这五个基本的构成部分,但这些基本构成部分在组织中所占地位、比重和组合方式则往往是不相同的。

③提出组织结构的五种流程系统

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项工作之间及各个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M指出,这种工作和人员的系统关系可归纳为五类。

即五种流程系统。

a.正式权力系统——即行政指挥系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织流程系统。

b.规章制度流程系统——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工作流程就反映了这种流程系统。

它表明了生产活动,信息传递活动和决策活动的流程。

具体又分三种:作业工作流程

制度规定的控制流程(纵向)

包括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指示、以及时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

制度规定的职能工作流程(横向关系)

表明职能部门同其直线主管部门关系。

c、非正式沟通的流程系统——这是组织成员间灵活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问题包括信息的交流,又包括了感情上的交流,是对规章制度流程必不可少的补充。(可跨越权力象征和规章流程的限制。)

如:可以是工作上无联系的职工之间的私人交流(亲戚、朋友)也可以是权力系统上的越级交往(如高层领导人直接同作业工作接触)。

d.工作群体流程系统——指小集团和沟通网之间的交往关系。

在非正式沟通与正式职权系统之间还存在一种流程系统。

凡是常有工作上联系,或工作位置接近而且有共同兴趣的人,往往彼此不拘形式的沟通和交往,形成一个沟通网和小集团。这种由处在不同层次,各有特殊作用的许多沟通网或小集团组成的流程系统,称为工作群体流程系统。

e.特殊决策流程系统——指由于进行特殊的非程序化性决策而引起的工作上的联系或人际交往的流程系统。

这种流程系统无规律可言,视每次决策的性质和情况而定。涉及的工作,交往关系每次不同,可多可少。

明茨伯格系统地归纳了体现在组织结构中的五类工作和人际交往的关系,其中,这五种关系前两种是“硬”的,即制度明文规定的;后三种是“软”的,即制度上没做规定的,但实际上是存在并起作用的。

五种组织体交流程并存,表明了组织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体。

④提出组织结构的五种类型

明茨伯格把各种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医院、学校)的结构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每一种结构类型有其各自的主导协调机制、关键的构成部分及分权的形式。

第一、简单结构——它的基本特点是分工很粗,它极少或没有技术专家结构,很少辅助人员,管理层次很少,没有正规化和制度化计划,训练和协调手段运用得很少。企业主创建并亲自管

理的小型企业就是这种结构的一个典型。

第二、机械性行政结构——其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有很强的技术专家结构,行为正规化、制度化,有许多规章制度,决策权力比较集中。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类型。

第三、职业性行政组织——这是一个在纵向和横向都高度分权的结构。它的正规化、制度化程度也是很高的。需要高度分权的原因一是其基本作业具有高度的技术性、职业性、工作复杂、

难以用标准化的方法控制其工作过程或成果。如高等学校、医院等就属于这类。二是各基层

单位要求大量的服务。从大学来看,如图书馆、宿舍、计算机中心、校园维修、校刊和印刷

服务等。故具有较多的辅助人员。

第四、分部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实行有限的纵向分权,实行成果标准化控制手段(或者称为协调方式)。在它的作业核心层中又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型的机械性行政组织。企业里实行的事

业部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结构。

第五、特别小组——其特点是高度的柔性结构,很少正规化、制度化的规章制度,成员都是经过正规训练并具有高度水平的专家。这些专家都隶属于按职能划分的各部门里,但抽出来组成

各种项目小组。小组成员中既有直线经理,也有各种职能专家以及基本作业专家。各小组内

及小组间的协调,主要采用相互调整的方式。矩阵结构、项目小组就属于这种结构类型。

(六)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所谓“新公共行政学”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运用现象学方法论、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一种公共行政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曾经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主席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他在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主要有《论新公共行政学》(1971年)、《社会公平和公共行政》(1974年)、弗雷德里克森在他的代表作《论新公共行政学》中,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所信奉和遵循的”效率至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等观点进行了批判,阐述了“社会公平“的概念、内涵及其价值,并确立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

弗雷德里克森认为,行政学的精典或者传统总是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的公共服务管理,它的焦点总是高层管理和基本的辅助职员服务;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总是更好的管理。而新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了公平一项,即把追求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

社会公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含着对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新公共行政强调以“社会公平“为核心,实际上意味着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价值中立的,他们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应该把出色的政府管理与社会公平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原则,应该履行的必要职责和应该遵循的社会准则,而且社会公平这一社会准则本身又赋于了新的公共行政以新的使命,即它有责任改革那些在制度上、

功能上、效果上妨害了社会公平政策与影响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这也就是说,新公共行政学的使命是对影响和削弱社会公平、出色管理、经济和有效率的各种因素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弗雷德里克森指出,传统公共行政学对组织问题存在的不足在于:一是只注意研究行政组织本身,强调公共组织内部动力;二是理论上太空洞。而新公共行政学是把政府内部管理放在次要位置,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组织的运作和对行政现象进行分解。他认为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以下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1、分配过程

新公共行政学必须关心分配形式,必须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实施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对特定人员的物质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效用或者成本效益分析是主要的技术和有效手段,是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内容。公共行政组织内部的资金、人力、地位、空间和优先权的竞争是组织理论的系统内容,由此引发的分配的过程的分析必然和组织的决策联系在一起。

2、整合过程

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公共行政组织中人的工作的过程。权威层级是基本手段,组织中的成员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层级串连在一起,去构建一个有内聚力的、能有效实现目标的组织整体,并使其运行机制更加有利于各种行政任务的完成。

3、边际交换过程

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与其它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这些相关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被选任的行政官员、辅助参谋机构、服务对象以及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由于公共组织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所以要寻求这些相关组织的支持。

4、社会情感过程

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如敏感性训练、T技术以及组织开发方法等。社会情感训练技术是行政管理变革的基本工具,这些技术到目前为止对行政官僚机构一直起着加强和改进作用,今后对分权化的和有可能按项目设置的组织也应该起到促进作用。社会情感训练能使行政人员降低对权威层级的依赖,能接受各种风险的挑战,也能对各种冲突采取大度宽容的态度,以提高行政机构整体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完整复习版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制度:1、规定科学的操作方法;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评价:正: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至今。反:但他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明确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简评:提出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2、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3、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4、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行政组织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遵守规则和纪律;固定的薪金与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简评贡献:1、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延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2、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测定照明强度、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短与次数及与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访谈实验。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3、群体实验。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感情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存在。人际关学说(即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①大多数人生来就懒惰,总想少干点工作;②一般人没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③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④人缺乏自制能力,易受他人影响。“X理论”的典型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Y理论:①人们愿意承担责任;②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③人有自发、自制的能力;④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员工就能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工人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自豪。 理性决策六步骤:1、确认问题: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家单位;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定义: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事务,属于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次性的、新出现的、偶然发生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决策。

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一、学派名称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英文名为Empirical management school。 二、产生背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德鲁克创立的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常见解决措施。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强项和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的战略等负有重大

责任的个体,这与之后德鲁克的管理者任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集中研究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高层管理者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则的研究方法。而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正式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正在这时,由于他于1942年写的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引起了时任通用汽车(GM)总裁的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lred Sloan)的注意并且为之深深折服,于是邀请德鲁克到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调研,随后德鲁克受聘为GM顾问,让他有机会深入到了一家公司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而在1950年,德鲁克进入纽约商学院(NBS)学习,那年元旦,他探望了自己的老师、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熊彼特,此时熊彼特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对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经验主义学派至此正式形成了。 三、理论思想归纳

现代通信原理期末考试A卷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考试试卷A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使用班级:无线网专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共3页,共五道大题 空白答题纸4页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成绩无效(如果无答题纸,此内容可以删除。但不允许试卷、答题纸都有答题,不便存档。)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具体可用信道的信息传送速率来衡量,传输速率越高,系 统有效性就越好。一般数字通信系统传输速率有三种定义方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息传输速率。 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差错率来衡量,常用码元差错率又称_________ 和信息差错率又称为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 通信系统没有固定的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如按传输信号的性质 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___________通 信、半双工通信和_________________通信。 4. 模拟调制是指用来自信源的模拟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使该基带 信号被“装载”到这个高频载波上。根据载波受控参数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相三种。 5. 角度调制是将调制信号附加到载波的相角上。角度调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不是调制 信号频谱在频率轴上的线性搬移,而是使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因此,角度调制也称为非线性调制,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种。 6. 一个实际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尽管进行了精心设计,要使其性能完全达到理想 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克服码间串扰或减小其影响,可以对基带系统进行 实验测量和调整。用实验法测量基带传输系统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法,而对系统性能的调整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器进行。 7. 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数字信息,也称数字调制

2018-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完整版答案

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书面沟通)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2.(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5.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9.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0.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 高关系)。 1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1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4.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15.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16.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反馈控制)。 17.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18.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 1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20.某公司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从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科研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这种组织结构就是(矩 阵制组织结构)。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22.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现代组织理论4

(三)系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1孔茨(Harold Koontz)的管理过程组织理论 2、帕森斯的系统组织理论 系统概念的内涵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自20世纪30年代巴纳德率先用系统观表述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以及美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在三四十年代对系统概念进行了比较完整、明确的界定,并建立起一门独立的“系统论”科学后,系统方法的影响不断扩大,运用系统方法对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系统方法不仅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个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看待组织的途径,也为研究组织内部各个部分即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同时,系统理论还为组织及其管理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提供了基础。 最早将一般系统理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他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他认为任何一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内又包括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一般由三个层级(即教小的系统)所组成:一是决策层;二是管理层级(又称协调层);三是技术层级。 帕森斯的系统组织思想为美国学者卡斯特(Fremonr E.Kast)和罗森茨维克(Jsmes E.Rosengweig)等人所继承,他们于1963年合著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提出了企业的系统管理就是把人员、机器、金钱等没有联系的资源结合成为一个达到一定目标的整体系统。后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克于1970年又合著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有: (1)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 组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它必定要消耗来自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又向环境输出各种产品、服务等资源;同时,组织又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开放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1) 外部环境(1-1) 企业系统 物、能、资投生产产 情报、人力入过程出顾客 内部信息反馈网络 外部信息反馈网络

现代组织理论2

二现代组织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组织理论 1.泰罗的组织理论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年)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指出的:“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国、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他的中心问题,他对一切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展开的。 他主要研究的是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泰罗时代,组织理论还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分去学科,因此,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并没有专门讨论组织理论问题.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没有组织就谈不上管理。因此,泰罗在研究科学管理时,不可能不涉及到组织问题,他对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组织中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组织中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组织中的计划职能;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①根据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单独设置职能机构。管理部门的的控制和监督. ②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泰罗不仅提出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而且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要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一两种管理职能。 泰罗提出了“职能工长”的设想.这同只按是一个系统上级领导的等个人或组织不同,每一职能工和都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直接指挥工人。 按泰罗这一设想,必然造成多头指挥,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但职能管理专门化和部门化的思索则得到后来者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_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参考答案: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2009年《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 教师: 姓名: 学号: 2009年《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答: 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经典管理理论的产生。经典管理理论的代表包含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组织设计理论三个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的部分。 现代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大体上由6个学派组成:社会系统学、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理论把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系统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现代管联系:经典

理理论把经典管理理论所具有的宏观组织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所具有的微观组织论统一起来,形成了具有综合意义的理论,从而克服了经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经典管理理论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而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如何激 足人的需要,创造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上来。可以说经典管理理论是现励人的动机,满 代管理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管理理论出现的前期阶段。 区别:经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对于管理中人的观点有很大不同。经典管理理论中,人是作为经济人来看待的。人在组织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是作为组织盈利的一部分而进行研究的;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是作为社会人来看待的。人在组织中作为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对人的需求、心理以及感情作深入的研究。这是两个管理理论最核心的区别。现代管理理论克服了经典管理理论的狭隘性,把人当作一个个体来研究,并克服了行为管理理论过分重视人的情感的观念,将人的作用系统地整合到组织中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2. 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中国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答:简单的说,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美国重视计划、强调个体、喜欢拿来即用;日本则在人与组织匹配的企业文化上更胜一筹、且日本员工能长期在企业工作;香港则同欧洲相似强调严谨;中国大陆的特色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中。具体我们可以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对美、日、港、台及中国的企业管理应用模式进行比较。 (1) 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 美国企业CEO在整个战略决策和企业使命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美国大企业中CEO主要

(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现代组织理论

二现代组织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组织理论 1.泰罗的组织理论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W·T aylor1856-1915年)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指出的:“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国、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他的中心问题,他对一切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展开的。 他主要研究的是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泰罗时代,组织理论还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分去学科,因此,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并没有专门讨论组织理论问题.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没有组织就谈不上管理。因此,泰罗在研究科学管理时,不可能不涉及到组织问题,他对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组织中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组织中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组织中的计划职能;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①根据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单独设置职能机构。管理部门的的控制和监督.

②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泰罗不仅提出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而且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要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一两种管理职能。 泰罗提出了“职能工长”的设想.这同只按是一个系统上级领导的等个人或组织不同,每一职能工和都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直接指挥工人。 按泰罗这一设想,必然造成多头指挥,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但职能管理专门化和部门化的思索则得到后来者的继承和发展。 (4)组织的例外原理 即在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切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 保留对例外的、特殊事务的决策权,以及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这样上级经营者就有足够时间考虑基本政策.重要事项。 (其实质——高级管理者不要将所有的权限都抓在一人手中,而就可能他分散给 下级管理者,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需对例外事项具有决定权和控制权。) 在这一原则的启发下,后来发展出了分权管理体制,如:事业部制等。泰罗的例外 原理是现代分权理论的来源。 当然,例外原理又必须因职能原理衔接起来,当下级的权限发生矛盾,互相抵消时, 上级管理都就需要作为例外问题进行调整。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内容摘要:一个部门、单位的管理,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关键是管理的人”。因此,作为现代管理者,应当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学说,把握人际关系学说的精髓,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组织管理;人际关系; 一、从霍桑实验到人际关系学说的形成 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在所属的霍桑工厂开始进行一项照明强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程师们不能解释实验结果。1927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应邀作为顾问参加实验,在梅奥的指导下,工程师们又做了三项研究即福利研究、访谈研究和群体研究,即后来所称的霍桑试验。 (一)福利研究。实验的目的是确定改变报酬制度、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动工人积极性方面,人际关系比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更重要。 (二)访谈研究。研究人员历时两年,访谈了两万人次,摸清了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通过访谈,工人们得到关注,许多不满得以宣泄。 (三)群体研究。研究人员假设计件工资制能使工人更努力工作。结果发现,产量只停留在中等水平。原因是工人们担心产量提高后,管理者会改变奖励标准。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总结了霍桑研究的结果,指出人是“社会人”,工人绩效除受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制约外,更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感,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则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即士气高,从而生产率就高。 4、亚伯拉罕·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际关系学说。 二、人际关系学说给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二三四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P2 2.组织的经济环境:是指以组织之外的经济形态为特征的事物,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要素。P21 二.简答题: 1.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P3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④管理的职能、任务与层次。 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P12 答:A、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政治素质;②广泛的知识素质;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灵活敏捷的思维素质;⑤较强的管理能力;⑥健康的身心素质。 B、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36

答: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标准化原理;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P43 答:①职工是“社会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三.论述题: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学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5 答: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主要有: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该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

现代管理原理7-9章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管理原理7-9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自检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 1.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D.战略计划 2. 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B.有机式 C.直线式D.平行式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D.弹性结构 4.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二、多项选择 1.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D.分权式组织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D.职位的安排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B.技术 C.环境D.组织规模 4.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5.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D.激进性变革 三、判断正误 1.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4.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第七章测试题答案: 一、1、A 2、B 3、A 4、D 5、B。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姓名:秦子辉 学号:20070702056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指导老师:段鹰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8年5月 2008年度工学硕士管理理论与方法考题 1、简答题 (1)举例说明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0分)答: 现在管理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单学科的简单阐述,而是综合了运筹学,计算机,数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门学科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以期待对管理产生质的影响,管理思想既包涵了人本的思想,又包括对组织结构的改进,运用流程再造等方式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区别:1)经典管理论以经验和定性分析为主;现代管理理论以定量分析为主。实际上,从休·哈特开始,这些方法的发展使管理开始真正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不再只是一种艺术或经验。 2)经典管理理论以通过基层生产现场中作业研究来降低劳动成本为主;而

现代管理理论以研究整体系统的优化、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提高整体系统的生产率为主。 3)经典管理理论以提高制造现场作业效率和改进生产管理为主;现代管理理论则面向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4)经典管理理论单兵独进;现代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为企业CIMS、进而为企业发展到LAF企业提供管理集成基础结构的有效工具。 5)经典管理理论大部分应用于制造业;现代管理理论已经普及到交通、建筑、银行、金融、供应链和物流、医院等产业中,几乎所有组织的社会化生产活动都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服务对象。 (2)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中国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5分) 答: 1)美国人比较擅长计划和技术,其管理人才往往是专业化的,控制方式是明确的控制。企业雇用是短期雇用,企业里面晋升往往通过快速的评价升级。 2)日本的做法是:通过人来改善技术设备,运用准时化、自主化的规则,结合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运行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3)香港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有英国的痕迹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擅长于仿真——求解——实践的方式做事,表现出对事物采取慎重的态度;②具有典型中国人特点;③命令服从度较高。 4)台湾的企业管理者是将泰勒等人的动作分析与时间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了电子行业,服务行业,后来又应用到了机械行业,并对企业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上进行了纠正。在企业管理地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中国人受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理服人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性,了解人的需要与付出的辩证关系。同时又效仿欧美的管理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

现代组织理论

二 现 代 组 织 理 论 的 演 进 (一) 古典组织理论 1.泰罗的组织理论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年)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指出的:“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国、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他的中心问题,他对一切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展开的。 他主要研究的是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泰罗时代,组织理论还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分去学科,因此,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并没有专门讨论组织理论问题.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没有组织就谈不上管理。因此,泰罗在研究科学管理时,不可能不涉及到组织问题,他对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组织中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组织中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组织中的计划职能;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 工作定额原理 (2) 标准化原理 (3) 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①根据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单独设置职能机构。管理部门的的控制和监督. ② 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泰罗不仅提出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而且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要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一两种管理职能。 泰罗提出了“职能工长”的设想.这同只按是一个系统上级领导的等个人或组织不同,每一职能工和都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直接指挥工人。 按泰罗这一设想,必然造成多头指挥,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但职能管理专门化和部门化的思索则得到后来者的继承和发展。 (4)组织的例外原理 即在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切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保留对例外的、特殊事务的决策权,以及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这样上级经营者就有足够时间考虑基本政策. 重要事项。 (其实质——高级管理者不要将所有的权限都抓在一人手中,而就可能他分散给下级管理者,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需对例外事项具有决定权和控制权。) 在这一原则的启发下,后来发展出了分权管理体制,如:事业部制等。泰罗的例外原理是现代分权理论 计 划 部 门 分配工作 工 长 工作速度工 长 车 间 质量检查 工 长 维 修 工 长 工 人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答案(很重要)

通信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 模拟线性调制 3.7证明只要适当选择题图3.7中的放大器增益K ,不用滤波器即可实现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解: t t Af b aK t A t f b aK t A t f b t A t f aK t A t f b t A t f K a t S c c c c c c DSB ωωωωωωcos )(2)(]cos )()[(]cos )([]cos )([]cos )([)]cos )(([)(222222 222 2?+++-=--+=--+= 令 02 =-b aK ,则a b K /2 = t t bAf t S c DSB ωcos )(4)(= 3.13 用 90相移的两个正交载波可以实现正交复用,即两个载波可分别传输带宽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基带信号)(1t f 和)(2t f ,而只占用一条信道。试证明无失真恢复基带信号的必要条件是:信道传递函数)(f H 必须满足 W f f f H f f H c c ≤≤-=+0), ()( 证明: )(]sin )([)(]cos )([)(21t h t t f t h t t f t S c c *+*=ωω )]}()([)()(){(2 1 )(2211c c c c F F j F F H S ωωωωωωωωωω--++++-= 以t t C c d ωcos )(=相干解调,输出为 )(*)()(t C t S t S d p =

)]}()2([)2()(){(4 1 )]}2()([)()2(){(41 )] ()([21 )(22112211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F F j F F H F F j F F H S S S c c c c c c c c p -++++++--++--=++-= 选择适当滤波器,滤掉上式中c ωω2±项,则 )]()()[(4 )]()()[(41)(21c c c c d H H F j H H F S ωωωωωωωωωωω+--+++-= 要无失真恢复基带信号,必须 ? ? ?=++-+=-常数)()() ()(c c c c H H H H ωωωωωωωω 此时可恢复)(1t f 。 对于)(2t f ,使用t t C c d ωsin )(=相干解调,可以无失真地恢复)(2t f ,用样须满足 )()(c c H H ωωωω+=- 3.29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和单边带调制中若消息信号均为kHz 3限带低频信号,载频为 MHz 1,接收信号功率为mW 1,加性白色高斯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Hz W /103μ-。接收 信号经带通滤波器后,进行相干解调。 (1) 比较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2) 比较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解:kHz W 3=, mW S i 1=, Hz W n /102 30 μ-= (1)W B n N DSB DSB i 6 36301012103210102)(---?=?????== B W mW N S DSB i i d 2.193.83101216即=?=? ??? ??- ()W W n N SSB i 6 363010*********---?=????== dB N S SSB i i 2.227.166********即=??=???? ??-- 所以 DSB i i SSB i i N S N S ???? ??>???? ??

现代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1、管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1)史前人类社会: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 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社会管理: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 a.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b.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c.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基础; d.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管理学学科特征(04简答):(五点) a.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b.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c.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d.管理 学是一门软科学;e.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现代管理学特点:(四点)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a.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b.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c.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国际化和管理创新. 6、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四点) a. 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b.出发点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认识国情; c.重要条件是分析借鉴国外有关理论; d.保证是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 7、学习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五点) a.比较研究法; b.定量分析法; c.历史分析法; d.案例研究法; e.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本章基本框架 1、前管理时期管理思想:中外古代管理思想/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产生背景/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先驱 2、管理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组织理论 4、行为科学理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后期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法 5、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