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景山区划沿革

石景山区划沿革

石景山区划沿革
石景山区划沿革

石景山区划沿革

地名由来:因境内石景山得名。《日下旧闻考》引明万历间许用宾《重建石景山玉皇殿碑略》称:“京西四十里许山曰石经,又云湿经,亦名石景,燕都第一仙山也。”《宛署杂记》卷4《山川》兼收石景山、石经山之名,并曰:“以山多石,故云。”(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1950年为第十五区。1952年更名石景山区。1958年并入丰台区。1963年析出设石景山办事处。1967年复置石景山区,因境内石景山得名。

北京市石景山区历史悠久,最早的居民聚落点的形成已无可考,但据历代史籍,记载有当今石景山村落地点、关联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311年(周赧王4 年),由此可知,在北京建城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石景山区的人文历史,至少也有2200多年了。殷商时期,“复舜幽州之名”,此地属幽州。

武王灭殷后,封召公于燕国,北京地区始建燕都城和蓟都城,此地先后是蓟国都城和燕国都城的属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以郡县治天下,今北京城区为广阳郡,蓟城是广阳郡首府,此地属广阳郡蓟县。西汉以来,又多次在北方建燕国、封燕王,治所仍在蓟城。东汉以来,复置广阳郡,此地属广阳郡蓟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分

裂、割据、迁徙、混战最突出的时期之一,蓟城地区处于矛盾的交汇处,成为各个“燕王”争夺、盘踞之地。唐天宝年间,分蓟县西境为广平、广宁二县,此地属广平县境。

民国时期,此地先属京兆宛平县,民国17年(1928年),民国政府迁南京,北京改名北平,置北平特别市,19年(1930年)又降为北平市,今石景山区北部为北平特别和北平市西郊之一部,大部分区域仍属宛平县。至解放前夕,本区北部属北平市郊五区,东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一区。

1948年12月,石景山地区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为北平市第27区,后改为北京市第19区,50年,为北京市第1区,1952年9 月,改称石景山区。在此期间,周边村落间有向临区划入划出之变化。1958年5月,随着北京市区域的扩大,撤销石景山区建制,其辖地分别划归相邻的丰台区、海淀区和门头沟区。1963年7月,为了试行大中型企业的生活福利事业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恢复了石景山区的行政区划,成立了区级建制的石景山办事处。1967年8月,正式恢复了石景山区的建制。

GB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7年12月31日) 代码名称 110000 北京市 110100 市辖区 110101 东城区 110102 西城区 110103 崇文区 110104 宣武区 110105 朝阳区 110106 丰台区 110107 石景山区 110108 海淀区 110109 门头沟区 110111 房山区 110112 通州区 110113 顺义区 110114 昌平区 110115 大兴区 110116 怀柔区 110117 平谷区 110200 县 110228 密云县 110229 延庆县 120000 天津市 120100 市辖区 120101 和平区 120102 河东区 120103 河西区 120104 南开区 120105 河北区 120106 红桥区 120107 塘沽区 120108 汉沽区 120109 大港区 120110 东丽区 120111 西青区 120112 津南区 120113 北辰区

120114 武清区120115 宝坻区120200 县 120221 宁河县120223 静海县120225 蓟县 130000 河北省 130100 石家庄市130101 市辖区130102 长安区130103 桥东区130104 桥西区130105 新华区130107 井陉矿区130108 裕华区130121 井陉县130123 正定县130124 栾城县130125 行唐县130126 灵寿县130127 高邑县130128 深泽县130129 赞皇县130130 无极县130131 平山县130132 元氏县130133 赵县130181 辛集市130182 藁城市130183 晋州市130184 新乐市130185 鹿泉市130200 唐山市130201 市辖区130202 路南区130203 路北区130204 古冶区130205 开平区130207 丰南区130208 丰润区130223 滦县130224 滦南县130225 乐亭县

2019年文综历史各地试题筛选3.5文化_世界近代

201907161608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福建南平二模·33)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墓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文字“更崇拜母语”“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可知,宗教改革时期,将《圣经》翻译为本国民族语言的做法促进民族意识逐步形成,故选B项。民主是针对专制而言的,材料强调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且宗教改革时期尚未进行政治制度方面的建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翻译《圣经》为民族语言的做法是宗教改革时期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C项;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但不是纵深发展,英国宗教改革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改革的重点转向教义及宗教仪式,排除D项。 【答案】B 2.(2019·广西南宁一模·3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基督教原典有利于推动人们对基督教原始状态的探究,与现实基督教统治形成鲜明对比,推动宗教改革兴起,故选D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故不会强调对教会的包容,排除A项;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文化是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需求而非重建基督教,排除C项。 【答案】D 3.(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33)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考点】文艺复兴;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而在当时占据社会绝大多数的是下层的劳动人民,所以说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D 项;“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即人文主义的主张也是劳动者的诉求,排除A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和艺术家如达芬奇等,排除C项。

天津历史与文化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津历史与文化1—3章试题库 一、判断题提供10题选考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 3.天津港目前已经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4.为了保证漕船运粮安全,金朝在武清和柳口派驻了“巡检”。(√) 5.1406年,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6 天津义和团的首领曹福田在吕祖堂设立了总坛口。(√) 7天津是近代中国外交和对外商务活动的中心。(√) 8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唯一一次的重大胜利。(√) 9通过《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梦想。(√) 10.1862年12月,被命名为“胜利后母堂”的大教堂落成。中国人称之为“望海楼教堂”或“河楼教堂”。(√) 二、单选提供9题选考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是东南季风盛行地区,属于(B )气候。 A.热带雨林 B.大陆性 C.热带海洋 2. (C )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A.福建 B.青岛 C.天津 3. 早在(B )时代,天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类的活动。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青铜 4. 天津是母亲河(C )和大海联合创造的一片土地。 A.长江 B.海河 C.黄河 5. “漂榆邑”在(C )一带。 A.河北区 B.小白楼 C.军粮城 6. 1152年,统治了淮河以北,半个中国的金王朝,迁都燕京,即今天的(A )。 A.北京 B.金陵 C.南京 7. (B )年12月,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卫”。 A.1401 B.1404 C.1403 8. 1725年,天津卫改制为(C ),隶属河间府。 A.天津县 B.直隶州 C. 天津州 9.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B )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 A.中国 B.华北 C. 内地 三、多选提供10题选考5题每题7分共35分 1.(A C )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先天基础。 A.地理环境 B.人文景观 C. 自然条件 2. 天津学联办公室成立后,社员包括周恩来、(A B C)等天津学生运动的中坚人物。 A.邓颖超 B.马骏 C.刘清扬 3.宋辽所设置的寨名大部分沿用至今,例如(A B C )。 A.小南河 B.双港 C. 泥沽 4.现存的(A B C )等地名就始于三卫时代。 A.唐官屯 B.姚官屯 C. 徐官屯 5.1725年,天津州升为“直隶州”,下辖(A B C )三县。 A.武清 B.静海 C. 青县 6.天津地区临临时政府下设巡捕处、(A B C )、粮食居、中国私人财产管理处等管理机构。 A.财务处 B.发审处 C.卫生局 7.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B C )。 A. 大罢工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8.1900年,由英、法、德国、美、俄国(A B C )组成的“八国联军”在天津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_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与价值冲突#(5哲学研究62001年第2期)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 张汝伦 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作为现实来到我们身边。发展经济的国策决定中国注定会欢迎和全力投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然而,这却使近代以来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的文化认同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否已无须认同?如果不是,我们的文化认同在哪里?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增加。0这个过程当然会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但它非但不能造成文化一体化,反而会刺激各种文化认同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其它生活方式的同化趋势,使人们不能不反躬自问:/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文明的意义何在?0同样,人们也会问,在全球化时代,是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中国文化?它的意义在哪里?这些就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虽然认同的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认同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上,认同是人类行为与动力的持久源泉,它坚定了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又从他们与他人的关系中,派生出生命的意义。在宏观层面,认同是一个更深的个人意义的代码,它将个人与最一般层面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社会学家常常将认同视为共有的信仰与情感,和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角色与身份。它是涂尔干称之为/集体良知0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从政治学上讲,认同是形成国家,建立国家和现代化、民主政治过程的政治资源。民族认同则包括民族本质,国家的核心情感与象征。这些为大众所认同,他们在此基础上一起生活,一致行动,保卫他们的共同认同。民族认同也规定了国家是什么,国家做什么,和一种独特的国家使命感。民族认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参与实现人类普遍的安全需求的手段。1 传统中国没有认同问题,或者说,认同不是一个问题。传统中国的认同是天下、国家、文化三位一体。天下不是一个空间概念,也不等于世界,它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文化,天下即喻指中国文化的普世性。中国人不但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普世的,而且也是最优秀的。正是这种文化中心论,使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0o宋代理学家石介这段话涉及的并非自然的空间,而是形而上的文化的空间。相应地,著名的/夷夏之辨0也不是种族或血统之辨,而是文化和文明之辨。因此,夷

天津历史与文化答案

天津历史与文化答案 一、单选题 1)气候。正确答案:B A.热带雨林热带海洋 2、(正确答案:C A.福建 B.青岛 3、“漂榆邑”在( C A.河北区 B.小白楼 4正确答案:C A.长江 B.海河 5正确答案:B A.旧石器青铜 6、()年春,在洋布绸缎、粮食、银钱等各行商人的努力下,天津商务公所正式成立。正确答案:A 7)、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的民间崇拜。正确答案:B A.广东 C.深圳 8)。正确答案:C A.宋代 B.明朝 9、()年,塘沽新港举行开港典礼,这是天津港由河港向海港转折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A ),一域为天津紫竹林。正确答案:A B.军粮城 C.小白楼 ()戍守漕运,转型崛起于清末开埠通商。正确答案:A B.宋 C.清 12、()年,李鸿章督办的北洋水师成立。正确答案:C 13、从1891年的18年中,天津机器局的规模总共得到()较大的扩充。正确答案:B A.四次三次 ),天津是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正确答案:A 农业 C.商业 ()毁于战火。正确答案:A 大沽船坞 C.江南制造局 16)。正确答案:C A.爱莲君 B.白玉霜 ()编写并组织南开师生演出《箴膏起废》是中国本土最早的话剧活动。正确答案:A 张伯苓 C.曹禺 18、(。正确答案:B A.白云鹏 C.刘宝全 19、上世纪()年代之后,风行多年的河北梆子开始呈现衰落趋势。正确答案:A 20、)就起步于天津侯家后的群雅轩票房。正确答案:B A.孙菊仙谭鑫培 21、( B A.魁星阁铃铛阁 22、由于()的缘故,天津的民间禁忌也汇聚八方,数量极多。正确答案:C

A.传统文化 B.地理环境 23 B A.河东区津南区 24、( B A.花会 C.迎神赛会 )为主料。正确答案:A 鱼虾蟹贝 C.鸡鸭禽类 26、在天津,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和期刊是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于1897年创办的日报《国闻报》和旬刊()。正确答案:A B.《天津日报》 C.《北方邮报》 27)。正确答案:C A.《今晚报》 B.《天津日报》 28)。正确答案:C A.河北 B.上海 29),天津的制盐业初现规模。正确答案:B A.宋代清代 30、()年2月北洋官报局成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正确答案:A 31、第一部天津地方志是()年(明正德十四年)胡文璧纂修的《天津三卫志》。正确答案:C 32 B A.马派梅派 33 B A. 宋元 C.民国 34、()年冬,“庆春班”的成立可以视为莲花落改革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B.移民历史 C.地理环境 36、()年开埠后,随着西方新闻业和印刷技术的传入,天津的新闻出版业日趋活跃。正确答案:B A.1861 C.1862 D.1863 37、(。正确答案:B A.邓颖超 C.李大钊 D.毛泽东 “坚持团结抗日,功在国家”。正确答案:A B.周恩来 C.李大钊 D.邓颖超 年,统治了淮河以北,半个中国的金王朝,迁都燕京,即今天的()。正确答案:A B.金陵 C.南京 40、()年12月,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卫”。正确答案:B A.1401 C.1403 41、1725年,天津卫改制为( C A.天津县 B.直隶州 42)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正确答案:B A.中国 C. 内地 )时期,天津因地理优势就已经成为漕运的枢纽。正确答案:A B.秦朝 C .商朝 D.元代 44、宫南、( C A. 估衣街 B. 天后宫 D.大胡同

北京民间传说之石景山

北京民间传说之石景山 我家住在石景山,每天都会做一个小时的车进、出这个小城,去上学。石景山在北京算是比较小的城区,不到100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有“燕都第一仙山”美称的石景山,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西端,首钢厂区西北角,永定河东岸。石景山不高,海拔仅183米,属于太行山余脉,这里故事很多,别名也多。现名以外,它还叫过湿经山、失经山、石井山,而且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先说湿经山。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时,途经永定河,被河水挡住了去路。正当唐僧师徒一筹莫展时,一只神龟浮出水面,答应渡他们过河。分别时,神龟拜托唐僧师徒见到如来佛祖后,打听一下,自己何时能够修炼成仙,唐僧师徒满口答应。几年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再遇神龟。它驮着唐僧师徒游到河中心时问:“我托师傅的事怎么样啦?”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才到达西天,早把神龟托付的事忘了。神龟大怒将唐僧师徒倾入河中。尽管有惊无险,师徒四人平安上岸,但取到的真经全被河水浸湿了。他们登上岸边的一座小山,发现一块平整的巨石,便将经书摊开晾晒。当日风和日丽,经书很快便晾干了。湿经山由此得名。 失经山的传说也与《西游记》有关。据传,经书刚晾好,一阵狂风将所有真经悉数卷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如来将全部真经传给了他。但唐僧师徒走后,如来猛然醒悟把回生经也传到人间,假如人只生不死,那还了得?便急忙派四大弟子追赶真经。四大弟子施展法术,收回了全部真经。真经得而复失,所以石景山又名失经山。 关于石井山,相传很久以前,石景山上只有一条陡峭的山路。一日,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化身为女香客,巡视石景山,昏倒在路上。被一位下山挑水的僧人发现。他把女香客安置在孔雀洞。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女香客很快康复。由于石景山上没有水井,僧人每天都要到山下挑水。一天,他在挑水回来的路上跌倒,摔断了腿。夜里,他做了奇怪的梦,在一片明亮的金光中,望见自己每天行走的那条山路,突然变得宽敞、平坦了。就在他跌倒的地方,一眼水井冒出清澈的泉水。泉水经过峭壁,流到永定河里。一个妙龄女子欢笑着,从远处向他走来。他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救的那位女香客。醒来后,僧人发现自己的断腿好了。走出禅房,他看到了梦中的路和水井。僧人赶忙去告诉女香客,可女香客已经没了踪影。碧霞元君走了,但那口清泉古井却留在了石景山上,因此又名石井山。 石景山这个名字,相传万历皇帝游览石景山,在藏经洞旁见一古柏突兀于巨石夹缝间,盘根错节,甚为奇妙。一位老僧告诉他,古柏为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种,树龄已近两千年。人吃了古柏的种子,可以祛病消灾,长生不老。万历皇帝听罢,兴致勃勃地写下了“灵根古柏”四个大字。老僧请人将其镌刻于崖壁上,成为山石间一景,石景山也因此而得名。 石景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藏于灵光寺内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著称的佛教胜迹八大处、有珍藏着明代壁画的法海寺,永定河、天泰山,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如今,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使位于厂区内的石景山摆脱了近百年的重工业污染,正在焕发出新的迷人光彩。

近代华北交通的演变与区域城市重构

近代华北交通的演变与区域城市重构(1860-1937) 另一个变化是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加快发展,主要是棉花、烟草、芝麻和花生。 19世纪华北的棉花种搜并不发达,植棉区多分布在水运比较便利地区。棉品交易在附近的集镇进行,交易品多为农户织造的土布而非棉花④。世纪铁路网的形成与城市棉纺工业的兴起,刺激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和棉花的商品化。植棉区沿铁路干线分布,表现了棉花种植业对铁路的依存关系。在直隶,植棉区以河流流域相称,分为西河区、御河区和东北河区,大都分布在铁路干线附近。西河棉区包括大清河和子牙河流域,沿京汉铁路分布御河区沿津浦铁路和运河分布东北河区在北运河、滦河流域,沿北宁铁路分布。 到民国初年,这些地区棉花种植的增长与大城市棉纺工业的发展同步加快,表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相关性。如河南安阳附近棉区棉花大量增产后,多由安阳经京汉铁路运销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以及汉口等地的纱厂①。天津先后建立了六家大型纺纱厂,所需原料棉大部分靠华北棉区供给。青岛、济南、石家庄等城市中的纱厂莫不如此。 棉区的扩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关联还可从民初华北形成的棉花专门市场得到解释。在各植棉区,都有一些城镇成为专供棉花交易的初级市场。这些城镇大都位于铁路沿线和河流附近,如西河棉区的定县清风店、束鹿的辛集、滦县城、正定县城、邯郸县城车站,御河棉区的吴桥县连镇、南宫县城,东北河棉区的武清县杨村、丰润县小集等。其上一层市场可称为次级市场,多系铁路枢纽或河运枢纽城市。如位于西河棉产区的中心石家庄、河南的郑州、安阳、汲县等。年代的石家庄已经成为河北最主要的棉花市场,周围获鹿、正定、箕城、元氏、架城诸县以及山西所产的棉花,多先集中于该城市,再由铁路转运天津等沿海商埠,即终极市场②。 华北烟草种植业的兴起则与在华外国企业英美烟草公司有关。民国初年,英美烟草公司把在华拓展的重点放在铁路交通比较发达的华北。他们一面在华北铁路沿线大力鼓吹农民种植烟草,一面在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建立卷烟厂。到年代,胶济线以潍县为中心,京汉线以许昌为中心,形成了烟草种植区。据统计,这些地区的农户有写从事烟草种植③。沿铁路城镇设立的收烟厂,将收购的烟叶经铁路源源不断运往建在天津、青岛以及上海、汉口的卷烟厂④。铁路把乡村烟农的命运

石景山

北京石景山 简介 石景山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总面积84.32平方公里,距天安门16公里,是北京市新市区。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经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是一个生态良好、宜居宜商的首都新城区。距市中心仅14公里,是外城四区中距市中心最近的城区,利于吸纳人气,尤其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务服务、高新科技、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石景山区是海淀、丰台、门头沟三区的重要连接点,是京西板块空间关键的支撑点,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轴一带”的结合点,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该区域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4°C,年平均降水量在680毫米左右。 名称来历 顾名思义,之所以定名为石景山区,就是因为京都“第一仙山”——石景山位于该区域。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略有起伏。 石景山,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中西部,永定河的东岸,海拔183米。在历史上曾有人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历史上描述为:“东临帝阙,西濒浑河”。其实“帝阙”即为紫禁城,“浑河”即为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卢沟河)。石景山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石井山、石径山、石经山、湿经山。

石景山历史悠久,该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11年。战国时期,燕昭王建碣石宫(位置在今衙门口村北)招贤纳士,乐毅等各国贤才相继投奔,辅佐昭王复兴大业。 石景山之名被人们叫响应该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据石景山上1615年的《重修天主宫碑记》记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因此,可以说石景山之名闻达四方应自此起。后来冠以区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因毗邻京城,景色秀丽,距天安门仅仅16公里,而且永定河的水势关系到京津的安全,明清两代有正德、万历、康熙、雍正四帝登临石景山,眺望永定河,并留下众多诗篇。清人王士祯(《登石景山浮屠》)、桂本諴(《石景山》)、方汝霖(《和<石景山>》)和民国的田数藩(《登石景山塔》)曾登石景山并留下动人的诗篇。历代兴建保留了众多文化古迹,明清时期曾经鼎盛一时。山上建有金阁寺、碧霞元君庙、天空寺等寺庙,并有金阁寺塔、石经台、普安洞、普观洞、孔雀洞、还源洞等古迹。 自有史以来至民国,石景山地区曾经隶属于战国时期蓟国、燕国、唐朝河北道广平县、民国时期北平特别市郊第五区等,但一直没有独立建置。1948年底北平市军管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第27区,这是石景山区独立建置之始。1949年1月区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改称石景山区。京西石景山距京师不过三十几里也。旧称石经山,亦或曰湿经山。区治得名盖源于此。 石景山风光妙哉,北依天泰、南傍卢水。八宝山、玉泉居东、石景山处西。其北有天泰山在焉。其山,冬则苍,春则碧,夏多花,秋则多红叶也。山多树,树多松柏,疏密罗植,苍岩傲睨,偃仰离奇各有态。云际双峰,崭然秀至。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凹凸之间,名苑佳林,林林总总存有八九处焉。 八大处居北、有唐和尚静宛等人游。幽山之内多藏海法,宝刹之中常隐灵秀。灵光寺自汉以来,辽代以降,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在此,声名远振。清人龚自珍尝游翠微山,至龙泉寺、见古松感而叹之:“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谓其肃,古之直,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永定河居南,自西迤南永定河蜿蜒而过。永定河自西来,汹涌磅礴出西山经三家店至衙门口,“之”(折)而往南,至京师而不敢犯,赖有石景山在焉。 天宇澄清,平烟幂野,石景山明清古街扼京西(煤)之要道。据此,进可俯瞰京师天华,退可归山林隐逸。此地可王公归之、皇帝幸之。赖京西有宝气,石景山有古藏经洞耶?自日寇垂涎中华,京西煤铁得重,始建钢厂。人口日繁,渐成成重镇。解放后得大发展,为新中国作出了贡献。京师亦为此付出代价:北京西山为之不绿,石景山天为之不蓝。谚曰:“到了石景山,别穿白衬衫”,盖有钢厂在焉。近年官民呼吁,上下促之。污

地域文化天津历史与文化

地域文化(天津历史与文化)y 过程性评测第一次 判断题:20道,每道2分,总分40 1.天津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正确 错误√ 2.明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水陆码头。 正确 错误√ 3.天津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深,水质好的特点。 正确 错误√ 4.中国第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院校天津武警学堂创建于1885年。 正确 错误√ 5.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农场。 正确√ 错误 6.1406年,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正确 错误√ 7.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唯一一次的重大胜利。正确 错误√ 8.1862年12月,被命名为“胜利后母堂”的大教堂落成。中国人称之为“望海楼教堂”或“河楼教堂”。正确 错误√ 9.天津港目前已经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正确√ 错误 10.引岸专商制度阻碍了天津经济的发展。 正确 错误√ 11.中国最早的城市公交系统始于天津的无轨电车。 正确 错误√ 12.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正确√ 错误 13.12月25日是天津的诞辰之日。 正确 错误√ 14.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正确√ 错误 15.天津义和团的首领曹福田在吕祖堂设立了总坛口。 正确√

16.天津的路虽曲折难记,实际是有规律的。南北向为“道”,东西向为“路”。正确 错误√ 17.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使大沽口陷落,天津门户洞开。 正确 错误√ 18.通过《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梦想。正确√ 错误 19.李鸿章在紫竹林、天津之间试架电报线路,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电报。正确 错误√ 20.1404年的设卫筑城是天津城市史的原点。 正确√ 错误 单选题:20道,每道2分,总分40 1.1902年,袁世凯接收天津后即决意兴建“新站”,也就是今(B )。A天津站 B天津北站 C天津西站 2.1888年10月9日(A )铁路通车,这是中国最早自建并运营的铁路。A唐津 B唐胥 C津浦 D京津 3.天津是仅次于(B )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中心和贸易口岸。 A北京 B上海 C深圳 4.“漂榆邑”在(C )一带。 A河北区 B小白楼 C军粮城 5.(C)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A福建 B青岛 C天津 6.(D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的化学研究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为开创中国海洋化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A周学熙 B李鸿章 C李烛尘 D范旭东 7.1153年,统治了淮河以北,半个中国的金王朝,迁都燕京,即今天的(A )。A北京B金陵 C南京 8.(B )年12月,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卫”。 A1401

全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代码名称 110000 北京市110100 市辖区110101 东城区110102 西城区110103 崇文区110104 宣武区110105 朝阳区110106 丰台区110107 石景山区110108 海淀区110109 门头沟区110111 房山区110112 通州区110113 顺义区110114 昌平区110115 大兴区110200 县110226 平谷县110227 怀柔县110228 密云县110229 延庆县120000 天津市120100 市辖区120101 和平区120102 河东区120103 河西区120104 南开区120105 河北区120106 红桥区120107 塘沽区120108 汉沽区120109 大港区120110 东丽区120111 西青区120112 津南区120113 北辰区120114 武清区120115 宝坻区120200 县120221 宁河县120223 静海县120225 蓟县130000 河北省130100 石家庄市130101 市辖区130102 长安区130103 桥东区130104 桥西区130105 新华区130107 井陉矿区130108 裕华区130121 井陉县130123 正定县130124 栾城县130125 行唐县130126 灵寿县130127 高邑县130128 深泽县130129 赞皇县130130 无极县130131 平山县130132 元氏县130133 赵县130181 辛集市130182 藁城市130183 晋州市130184 新乐市130185 鹿泉市130200 唐山市130201 市辖区130202 路南区130203 路北区130204 古冶区130205 开平区130206 新区130221 丰润县130223 滦县130224 滦南县130225 乐亭县130227 迁西县130229 玉田县130230 唐海县130281 遵化市130282 丰南市130283 迁安市130300 秦皇岛市130301 市辖区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发展历程

小议中国近现代史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发展历程 回首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具体历史道路,我们不能不瞧到,在曲折中前行的中华民族,我们发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时至今日,文化既就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就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党与国家以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基于这一现象的现代意义,我将结合本学期所修读的《中国近现史纲要》谈谈我国近现代史文化发展历程: 一、近代文化的变迁 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第一次遇到了来自西方侵略势力的冲击,这就是旷古未有的,这就是声光化电等科学文明用强力形式对古老落后的农业文明的挑战,从而引发了从体制到思想领域的全面危机。这一时期经济的多种成分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复杂性。这一阶段既有资本主义文化,又有封建主义文化;既有殖民 主义文化,又有爱国主义文化;既有西方近代文化,又有中国传统文 化;既有新文化,又有旧文化;各种文化既有互相矛盾冲突,也有互相 制约、影响,甚至互相结合或融会。 2、区域性。在东南沿海与沿江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人们 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社会风气也日渐 开放。然而,在广大内地、农村,经济基础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仍然 就是受封建经济的支配。相应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没 有发生什么变化。 3、基础薄弱。由于封建地主经济成分的强大,并占据主体地位,而资本 主义经济成分十分微弱,造成了近代新文化缺乏坚实牢固的经济基 础。传统士大夫中的一些开明之士一定程度上能够认同西学,学习 西学,实际上,她们一直在新与旧之间徘徊。 二.现代文化的起点——“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化。它所蕴涵 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与意识形态,则融入到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之中。

近现代史

1.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 A.魏源 B.林则徐 C.孙中山 D.严复 2. 第一个规定列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____。 A.《虎门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3.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瑷珲条约》 D.《望厦条约》 4. 甲午战争中,日军对居民实行野蛮大屠杀的地点是____。 A.旅顺 B.威海卫 C.九连城 D.长春 5. 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____。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列强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C.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 D.日本无力抵抗欧洲列强 6. 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____。 A.反帝、反封建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7. 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8.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____。 A.实行社会革命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核定地价 D.建立民国 9.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____。 A.群众运动 B.学生运动 C.工人运动 D.农民运动

10. 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陈独秀为____。 A.中央局书记 B.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C.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D.中央委员会主席 11.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____。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2. ____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福建事变 13. 1941年初,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把南泥湾变成了____。 A.陕北江南 B.试验田 C.塞上江南 D.丰产田 14. 延安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在____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A.思想

1.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1899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为我国汉字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直接史料,这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地域文化中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记录语言,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尽管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可以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如“得”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贝”为宝物或用作货币;“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甲骨文虽是处于文字发展变化中,并未全部定型,但体现出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具备“六书”的结构规律。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构字采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传神,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不少甲骨文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布局形象表现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 不同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世界古文字,甲骨文代表的中国古文字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人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破解其他世界古文字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的瑰宝。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取材于刘钊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文字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雏形萌生于新石器时代 B.成熟文字约形成于夏商时 C.文字雏形是无意义的图画字 D.成熟文字能逐词记录语言 2.根据材料一,对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的词汇丰富,可以自由记录汉语 B.甲骨文常用字的基本结构一直没有变 C.甲骨文体现出汉字“六书”的结构规律 D.甲骨文有朴素美,推动书法艺术形成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书林一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衡量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程度,其有效办法之一,莫过于对该学科展开学术史研究。从提高学术水 准的角度说,学术史研究并非仅仅对已有的学术成就作简单的总结与回顾,而是在更具研究价值的层面上,展示具有积累性价值的学术资源,且能起到开启学术研究新门径的积极作用。这本以中国近代史(1840—1949)作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著作,集众多学界专家之力,对50年来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进 行分专题的综合性研究与分析。此项工作对于近代史研究者十分有益,从某种角度上说,可让人较明了 地了解和把握前辈学者在此一领域的研究理路和方法,尤其对研究后学,可使其知晓守其所当守,弃其 所当弃。因此,主编曹业英在本书前言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有那么一些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前辈学 者这一宝贵学术传统。他们研究问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从不考察前辈学者对其研究对象有无研究, 或研究到什么程度,只是一味‘跟着感觉走’,自我陶醉在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 无知之中,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此段话可谓对编辑出版本书价值的最好说明。 本书共分24个专题,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政党、工人、妇女、青年等, 皆有详尽的评析,另有人物、史料、评介等方面的概述。本书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2000年4月出版, 581千字,印数3000册,定价50.00元。(骆墨) ●书林一叶 《中国镜像》 副标题:90年代文化研究。作者:王岳川。本书借鉴著名心理学文化学家拉康的“镜像”概念,对中国 90年代思想文化作了全方位的扫描。这种扫描是以“‘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作为出发点,从公共空间和 个体伦理入手,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代‘文化镜像’分析视角,去审理90年代中的文化症候 和思想景观,关注被各种主义所掩盖的真实问题,以及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的后果。”(引言)实际上,作者 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镜”中,对中国文化自我加以重新体认,书写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 阐释焦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诸问题,在文化冲突与对话中,重现文化中国形象。本书分为上篇“知识境遇与前沿意识”和下篇“价值趋向与文化镜像”,共10章。上篇涉及的主要是90年代思想界与知 识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诸如人文精神的论争、民族主义问题、后现代性问题、知识分子的多元价值与“边 缘化”问题、政治与文化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论战与批评、后殖民主义中的全球化与本土 化问题,等等。下篇讨论的更多属于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大多集中在文学领域,从诗歌的边缘 化到新历史主义小说盛行,从女性书写到先锋艺术、从大众传媒到当代影视,等等。本书尽管不是一部严 格的史学著作,但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303千字,印数5000册,定价25.00元。(骆墨)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7115368.html,

2018年石景山区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2018年石景山区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单位名称职位名称报名序号姓名工作单位或毕业学校备注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一346956 于佳乐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一330182 罗超中视博尔乐(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一328803 罗杰密云区穆家峪镇政府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一305779 龚晨曦朝阳区王四营乡政府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51820 高刘阳清华大学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56904 史双霞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地区东庞里村村 委会 递补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74051 赵颖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35932 毛圣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62673 韩秋迪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安辛庄村村委 会 石景山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职位二320858 李紫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 室调研与综合文稿 职位二 317847 黄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石景山区城市综合管理 委员会 综合管理职位325487 于思昂金顶街街道办事处 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监督 指挥中心 综合管理职位305549 景新超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石景山区审计局审计345460 吉香伊厦门大学 北京市石景山区住房和 城乡建设委员会 综合管理1 318485 王兴超杭州市拱墅区鼓翼教育培训服务部北京市石景山区住房和 城乡建设委员会综合管理2 318239 刘天宇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分公司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人事综合管理352161 侯宇辰中央民族大学 石景山区老干部活动中 心 综合文秘岗360528 葛淼慧北京印刷学院石景山区民政局综合管理职位一372731 宣言中国政法大学石景山区民政局综合管理职位二345080 董健大峪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石景山区民防局人防工程管理321490 韩星宇北京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环境保 护监察队 环境监察职位327837 徐磊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石景山区商务委 员会 综合职位1 314507 康烁辰人民法治网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学_民族史撰述中的历史文化认同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学——民族史撰述中的历史文化认同 吴广伟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封建史学彻底摆脱“附经立说”的束缚,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民族史是史学史重要 内容,历史文化认同是民族史撰述的重要特征。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问题,清理魏晋北朝的民族史撰述,以阐明其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 演进和现代价值为主线。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认同;民族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 过程。 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统一进程主要有两种方 法:一种是考察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另 一种是考察历史上人们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上的思想观念发展。而 从历史认同的传统,文化认同的传统等角度论述这种思想观念之发 展是需 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史学走向多途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史学占 有突出的地位。 当时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面对频繁的政权更替、风云变幻的政治 斗争和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迫切需要借鉴前代王朝兴 亡盛衰的经验教训,也迫切需要宣扬本政权开国创业的功德,因而 在建国之后几乎都设置史官,组织人力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 官修史书之外,私人修史也蔚然成风。他们或总结前代经验教训供 统治者借鉴;或针砭时弊,以为讽鉴;或借修史建立名誉,求名当 时,传名后世;或为避免遭无故贬斥杀戮,退面著史,寄托情趣。 当时史书的作者几乎遍及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文化部门,上 起帝王将相,下至一般世人地主,甚至僧侣道士都热衷于史书撰写, 并涌现出许多史学名家,如陈寿、鱼豢、华峤、司马彪、陆机、王 隐、袁宏、干宝、孙盛、裴松之、范晔 、藏荣绪、沈约、裴子野、 崔鸿、魏收等。 民族史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早,如果从甲骨文、金文及《尚 书》、《春秋》、《左传》等史书中所包含的民族史记载算起的话, 它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几乎同步而行。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其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族史家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载;二是 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文字产生或中原文明传入之后出现的记载自身 历史的史籍。这两种形式的民族史学撰述,在中国古代随着史学史 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得到重视。如果说在魏晋南北朝以前,民族史学 撰述还处在分散的撰述阶段,那么撰成于唐初的《隋书·经籍志》 则从文献分类的角度给了民族史学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史部“霸 史”类基本上是记载民族政权兴亡历程的史籍。在今天看来,它们 当属于民族史学的范畴。《隋志》的分类法,对民族史学意识的连 续性有重要意义。从民族史学研究的发展来看,魏晋至宋元以后, 由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鲜卑、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 先后建立政权,故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民族史著作,如“正史”中的 《魏书》、《北周书》、《元史》、《辽史》、《金史》,私人史 著如《十六国春秋》、《三十国春秋》,地方史专著如《华阳国志》、 《蛮书》等等。后世对这些著作的研究亦不绝如缕,如自明、清直 至近代史家对《元史》踵起不断的续作、补订即是一例。这一方面 反映了史家对民族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族史学 研究意识的增强,成为我国古代史学中一个可贵的传统。 这一伟大历史局面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思想基础的 历史文化认同趋势的发展即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使中原地区呈现出民族杂糅的局面,并形成各族之间交融的现象。再加之继秦汉以来儒家思想文化的地位相对低迷,同时又是在老庄学说之上形成的玄学及本土宗教——道教和外来宗教——佛教相互间冲突碰撞、借鉴交流并蓬勃发展的状况下,华夏文明在这种异族文化和外来宗教的冲击之下,显示出巨大的张力,特别是与各少数民族间文化交融方面。通过两者之间的冲突碰撞、交流、融合及整合,最终为隋唐的鼎盛奠定了文化基础乃至形成中国整个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一环。故此,史学工作者对此时期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方面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这七百年左右的历史的时代特点,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史学的发展。首先是政治上的变动,出现了几个封建皇朝并存或南北皇朝对峙的局面,而终于促成了隋唐皇朝的统一和兴盛。在这个过程中,门阀地主形成和发展起来,代替了前一个时期的世家地主,成为在政治上占据主要统治地位的阶层。这种形势,刺激了、鼓励了皇朝朝史撰述的发展,出现了“一代之史,至数十家”的盛况。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特点,是发生了民族间的长期斗争,发生了民族的大规模流动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一方面,是推动了各民族政权对“国史”的撰述。另一方面,是随着大批劳动人手的南迁和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长江以南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风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为历史撰述提供了丰富的新内容。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时代特点,是思想领域中的“天下大同”、“天下一家”观念的形成,它是长时期的民族斗争和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官书地位的重要,是这个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个特点。 三 所谓民族认同,是指一个民族的成员相互之间包含这情感和态度的一种特殊认知,是将他人和自我认知为同一民族的成员的认识。 沿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的发展轨迹——冲突碰撞、交流、融合的研究,呈现出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在许多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不足和空白。 (一)对于在冲突碰撞方向的研究,几乎所有的学者都集中于文化层面的探讨。而且就其在“胡汉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其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观点之下,学者未能进行更为细致化的具体研究,只是仅就此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二)在此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交流研究,多集中于风俗方面,未涉及其它,特别是经济领域。并对交流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汉化”和“胡化”的现象研究,多侧重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研究,多以鲜卑族为例,而对匈奴、羯、氐、羌等族少有涉及。并对汉化的正面影响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其负面作用和汉族的“胡化”现象却鲜有述论。 (三)在融合这部分的研究中,虽然研究角度比较灵活,但仍然以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为重心,而对于融合过程中,对汉族的影响和南方少数民族却少有论及。我们从上边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这是史学工作者们仍以汉族为中心的心态在起作用,同时也是对此时期胡汉相交融的研究缺乏深度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民族史撰述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业民族此长彼消、此消彼长融合的历史进程。民族的重新组合和融合不是谁胜谁负的问题,也不是谁同化谁的问题,而是面对新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关系、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自然环境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和历史道路的问题,这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前途。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学,有三个方法面的意义:第一,中国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