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标准状态:现行)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标准状态:现行)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标准状态:现行)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标准状态:现行)

I C S77.160

H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7963 2015/I S O2740:2009

代替G B/T7963 1987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

S i n t e r e dm e t a lm a t e r i a l s,e x c l u d i n g h a r d m e t a l s T e n s i l e t e s t p i e c e s

(I S O2740:2009,I D T)

2015-12-10发布2016-07-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7963 1987‘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拉伸试样“三

本标准与G B/T7963 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文本结构由原标准的2章,增加为7章;

增加了金属注射成型试样的要求;

增加了机械加工试样的具体要求;

细化了压制和烧结试样的压制模具的要求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 S O2740:2009‘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拉伸试样“三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 B/T228.1 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 S O6892-1:2009, MO D)

G B/T16825.1 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I S O7500-1:2004,I D T)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 S O2740:2009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将第4章标题 试样的制作 修改为 压制-烧结试样 ;

为了便于理解,在第6章增加了条号三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3)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安宝德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二深圳市注成科技有限公司二钢铁研究总院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领峰二曹柏亮二梁永仁二张旭二赵国明二朱黎冉三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7963 1987三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拉伸试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制-烧结二金属注射成型-烧结制备拉伸试样使用的模具尺寸及烧结和粉末锻造制品经过机加工制备拉伸试样的尺寸三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烧结金属及合金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的拉伸试样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I S O689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 T e n s i l e t e s t i n g a t a m b i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S O7500-1金属材料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 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 s t a t i cu n i a x i a l t e s t i n g m a c h i n e s P a r t1:T e n s i o n/ c o m p r e s s i o n t e s t i n g m a c h i n e s 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 c a l i b r a t i o no f t h e f o r c e-m e a s u r i n g s y s t e m)

3试验方法

3.1试样应按照I S O6892的要求进行测试,拉伸试验机应按I S O7500-1中规定的1级校准三3.2测试3个或3个以上试样的试验数据三

4压制-烧结试样

4.1试样要求

拉伸试样的厚度为5mm~6.5mm三随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变化,厚度允许公差?1.5mm三测试时,由于薄试样的夹持滑移较小,试样更容易在标距中心附近断裂三

如果需要测试试样的伸长值,可对称于试样的中心线[见图1a)二图2a)]标出25mm的标距三标距间厚度变化应不大于0.04mm三标距划线不应影响试样的拉伸性能三由于在实验室条件下压制的试样棱角处可能产生微裂纹,对试样应进行目视检验,必要时进行放大观察检验,确保试样上不存在长度超过0.25mm的微裂纹三

4.2模具要求

图1b)二图2b)所示为两种允许的模腔尺寸三模具材质推荐采用硬质合金,模具表面光洁度应满足试样能正常压制成型三模腔应带有锥度,以便于脱模,避免试样产生微裂纹,模腔每边的锥度为0.01,用作复压模具的模腔锥度可以扩大0.5%三模具应带有紧缩环,以减小模具压制时的横向膨胀,降低试样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编制: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6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6年9月27日 制/修订记录

1.0 本文件规定了常温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的类型,形状及其尺寸测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所需的比例试样制备。 3.0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GB/T 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3.2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3GB/T 1062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4.0术语和定义 4.1试件/试样test piece/specimen 通常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制备的用于试样的材料或部分材料。 4.2标距gauge length 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变化部分的长度。 4.3原始标距original gauge length 在施加试验力之前的标距长度。 4.4断后标距final gauge length after fracture 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4.5平行长度parallel length 试样两头部或加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4.6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 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0-S u)与原始横截面积(S0)之比的百分率。 S o-S u Z0=S- S-X100% S0 5.0符号和说明 与试样相关的符号及说明如下: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实施要点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实施要点2006-11-04 15:061 引言 国家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是合并修订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三个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抗拉强度定义、试验速率、性能结果数值的修约方面变动较大。而且,新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关于试验方法准确度方面阐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GB/T228-2002,将该标准的要点和实施中需注意之点说明如下。 2 GB/T228-2002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试样或产品的横截面尺寸≦0.1mm。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双方协议。其原因在于:①横截面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要求不能满足附录A和附录C规定横截面测定准确度在±1%和±2%以内的要求。②试样标距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标记不可行。③常用的引伸计不适用于此类型产品试样的试验。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夹头等。 3 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范围实质是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只要试样的温度是在这规定的室温范围内便符合标准要求。 4 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标准中的第二章引用了6个国家标准,即: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377:1997)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9513:1999) 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实验(idt ISO7500—1:1986) GB/T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eqv ISO2566—1:1984)GB/T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2566—2:1984) 标准中通过注日期引用的这6个国家标准是构成GB/T228—2002标准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遵照被引用的6个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被引用的5个标准分别等同和等效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还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 5 性能和术语定义 5.1性能定义 为了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与原GB/T228—1987相比较,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定义有明显差异,其他性能的定义无实质性差异。 新标准将抗拉强度定义为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而最大力(Fm)定义为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按照这一定义,如图1所示的拉伸曲线,最大力应为曲线上的B点,而不是旧标准中的取其A点的力(上屈服力)计算抗拉强度。 新标准中屈服强度这一术语的含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上、下屈服强度性能;而后者既是泛指屈服点和上、下屈服点性能,也特指单一屈服状态的屈服点性能(ζs)。因为新标准已将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ζs归入为下屈服强度ReL(见标准中的图2d)。所以,新标准中不再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ζs)相对应的性能定义。也就是说新标

ASTM E8M-09 中文版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E8-09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 1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室温下任何形状的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特别是对于屈服强度、屈服点延伸率、抗拉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1.2 对于圆形试样,标距长度等于直径的4倍【E8】或5倍【E8M】(对于E8和E8M,试样的标距长度是两个标准的最大区别,其他技术内容是一致的)。用粉末冶金(P/M)材料制成的试样无此要求,以保持工业要求的材料的压力至规定的设计面积和密度。 1.3 除本方法规定外,可对特殊材料制定单独的技术规范及试验方法,例如:试验方法和定义A370,试验方法B557,B557M。 1.4 除非另有规定,室温应定为10—38℃。 1.5 国际单位(SI)和英制单位相互独立,两个单位体系的数值并不完全相等,因此,它们应该独立使用。两个单位体系结合使用得到的数值与标准不符合。 1.6 本标准并不涉及所有安全的问题,如果有,也是与它的用途有关。在使用本标准前制定适当的安全和健康规范,确定使用的规章制度是本标准使用者的责任。 2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A 356/A 356M 铸钢、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蒸汽锅炉钢的产品规范 A370 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及定义 B557 锻、铸铝合金和镁合金产品的拉伸试验方法 B557M锻、铸铝合金和镁合金产品的拉伸试验方法(公制) E4 试验机的力学校验方法 E6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相关术语

E29 用标准方法确定性能所得试验数据的有效位数的推荐方法 E83 引伸计的的校验及分级方法 E345 金属箔拉伸试验的测试方法 E691 实验室之间探讨确定试验方法精确度的实施指南 E1012 拉伸载荷下试样对中方法的确定 E1856 试验机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使用指导 3 术语 3.1 定义——在E6中出现的有关拉伸测试的名词术语均可以用在该拉伸试验方法中。另外需补充以下术语: 3.1.1 不连续屈服——轴向试验中,由于局部屈服,在塑性变形开始的地方观察到力的停滞或起伏(应力-应变曲线不一定出现不连续)。 3.1.2 断后延伸率——由于断裂,使得施加的力突然降低,在此之前测得的延伸率。很多材料并不出现力突然降低的情况,这时断后延伸率通过测量力减小到最大力的10%时的应变值获得。 3.1.3 下屈服强度(LYS[FL-2])——轴向试验中,不考虑瞬时效应的情况,不连续屈服过程中记录的最小应力。 3.1.4 均匀延伸率(EL U[%])——在试样出现缩颈、断裂或者二者都出现之前,所承受最大力时材料的延伸率为均匀延伸率。 3.1. 4.1 说明:均匀伸长率包括弹性延伸率和塑性延伸率。 3.1.5 上屈服强度(LYS[FL-2])——轴向试验中,伴随不连续屈服首此出现的应力最大值(首次出现零斜率时的应力); 3.1.6 屈服点延伸率(YPE)——轴向试验中,不连续屈服过程中上屈服点(应力斜率为0时的转换/临界点)所对应得应变与均匀应变硬化转折点之间的应变差(用百分比表示)。若均匀应变硬化转折点超出应变范围,则YPE的终点是(a)(b)两条直线与横轴的交点: (a)应力—应变曲线的不连续屈服段,通过最后一个零斜率点的水平正切线; (b)应力—应变曲线的均匀应变硬化段的正切线。 若在屈服的地方或附近没有出现斜率为零的点,则材料的的屈服点延伸率为0%。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 实验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s σ和抗拉强度b σ。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b σ。 4.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钢尺。 3.数显卡尺。 三、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6397—86。 夹持 过渡 夹持 过渡 h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l )。标距(l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积为A 0。按标距(l 0)与其截面积(A 0)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按国家标准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1-1。 四.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 ,也叫杨氏模量。因此金属材料拉伸时弹性模量E 地测定是材料力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实验。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2014.2.27) 摘要:对各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参考各类焊接丛书及焊接前辈多年的经验总结,对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可行性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碳当量;焊接性;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接头 1 前言 随着中国特种设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制造产品时所用到的金属材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所必须掌握的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也在不断研究和更新中,为了实际产品制造的焊接质量,熟悉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以制定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从而获得优良的焊接接头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2.1 金属材料焊接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1.1 金属材料焊接性的定义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采用一定的焊接工艺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规范及焊接结构形式等条件下,获得优良焊接接头的能力。一种金属,如果能用较多普通又简便的焊接工艺获得优良的焊接接头,则认为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金属材料焊接性一般分为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两个方面。 工艺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良,无缺陷焊接接头的能力。它不是金属固有的性质,而是根据某种焊接方法和所采用的具体工艺措施来进行的评定。所以金属材料的工艺焊接性与焊接过程密切相关。 使用焊接性是指焊接接头或整个结构满足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使用性能的程度。使用性能取决于焊接结构的工作条件和设计上提出的技术要求。通常包括力学性能、抗低温韧性、抗脆断性能、高温蠕变、疲劳性能、持久强度、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等。例如我们常用的S30403,S31603不锈钢就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16MnDR,09MnNiDR低温钢也有具备良好的抗低温韧性性能。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 如 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 二s 和抗拉强度二b 。 2.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 3.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 强度 :「b 。 4. 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 式。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 钢尺。 3. 数显卡尺。 三. 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 GB6397 — 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 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 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 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 GB6397 — 86。 图1-1试件的截面形式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 I )。标距(I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 积为A 。。按标距(I 。)与其截面积(A o )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 试样。按国家标准 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 1-1。 表1-1 试样 标距 | I 。, (mm) 截面积A 0 ,(mm 2 ) 圆形试样直径 d (mm ) 延伸率 比例 长 11.3 J A 。或 10 d 任意 任意 短 5.65 JA 。或 5 d 四. 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夹持过渡 (b

EN288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技术规范和鉴定电弧焊的焊接程序技术规范

EN288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技术规范和鉴定电弧焊的焊接程 序技术规范 (包括修正A1:1997) 本欧洲标准由CEN在1991年2月21日批准而于1996年12月11日作出修正A1。 CEN的成员有义务遵从CEN/CENELEC的内部规程,此规程规定了给这个欧洲标准不需任何修改而成为一个国家标准的地位的各项条件。 有关这些国家标准的最新清单及参考文献可向中央秘书处或任何CEN成员申请获得。 欧洲标准存在有三个正式版本(英文,法文,德文)。 由一个CEN成员负责翻译成他自己的语言并通知中央秘书处的任何其它语言的版本和正式版本一样具有同样的地位。 CEN成员是下列各国的国家标准团体: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 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中央秘书处:卢德大街36号,B-1050布鲁塞尔 目录 EN 288-2:1992的前言 (17) EN 288-2:1992/A1:1997的前言 (17) 1 范围 (17) 2 标准参考 (17) 3 定义 (18) 4 焊接程序规范(WPS)的技术内容 (18) 4.1 概述 (18) 4.2 涉及制造厂 (18) 4.3 涉及母材金属 (18) 4.4 为所有焊接程序共用 (19)

4.5 为某一焊接工艺组专用 (20) 附件A(信息)制造厂的焊接程序技术规范(WPS) (21)

EN 288-2:1992年前言 本标准是由CEN/TC 121“焊接”的“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技术规范和鉴定”第一工作组制订的。 对此标准,作为基础曾考虑并使用了ISO/TC 44 SC10 N176的文件。但是,基于经验和现代流行的知识,一些修改也是必须的。 根据CEN/CENELEC内部规则,下列各国家均须履行这个欧洲标准: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 EN 288-2:1992/A1: 1997的前言 这个修正是由CEN/TC 121“焊接”技术委员会准备的,其秘书处是由DS掌握的。 本修正应被给予一个国家标准的地位,或者是通过出版一个等同的文本,或者是通过签名赞同,而且最迟要在1997年12月之前撤销其与本修正有冲突的国家标准。 根据CEN/CENELEC的内部规则,下列各国的国家标准组织有义务履行此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 1 范围 这个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电弧焊接工艺的焊接程序技术规范内容的各项要求。只要合同双方同意,本标准的原理也可用于其他的熔焊工艺。 本标准中列出的各种参数是那些影响焊接组件的冶金学,机械性能和几何形状的参数。 2 标准参考文献 通过定期的或无定期的参考资料,本标准编入了其它出版物的条款。这些标准参考文献用在了本文本的适合的地方,其出版物列于此后。对于定期的参考文献,对任何这些应用于本标准的出版物以后的修正或修订只在修正或修订时将其并入。对于无定期的参考文献,则只用最近的版本。 EN 288-1 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技术规范和鉴定——第1部份:熔焊的通则。 EN 439 焊接消耗材料——电弧焊和切割的保护气体。 EN 24063 金属的焊接铜焊,钎焊——工艺术语和在图纸上用符合表示的参考号(ISO 4063:1990) EN 26848 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和等离子切割的钨极焊条——编集成典(ISO 6848: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作者: ————————————————————————————————日期: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6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6年9月27日 制/修订记录 序号更改原因更改内容简述更改日期版本号备注1 新增程序2016-9-27 A.0

1.0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常温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的类型,形状及其尺寸测量。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所需的比例试样制备。 3.0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 G 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3.2 GB /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3 GB/T 10623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4.0 术语和定义 4.1 试件/试样test p iec e/s pecime n 通常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制备的用于试样的材料或部分材料。 4.2 标距g auge leng th 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变化部分的长度。 4.3 原始标距ori gin al gau ge length 在施加试验力之前的标距长度。 4.4 断后标距final gau ge len gth a fter f racture 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4.5 平行长度parall el l eng th 试样两头部或加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4.6 断面收缩率per ce ntage redu ctio n of a rea 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 0-S u)与原始横截面积(S0)之比的百分率。 0U 00 S -S = 100%Z X S 5.0 符号和说明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6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6年9月27日 制/修订记录

1.0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常温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的类型,形状及其尺寸测量。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所需的比例试样制备。 3.0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3.2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3 GB/T 10623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4.0 术语和定义 4.1 试件/试样test piece/specimen 通常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制备的用于试样的材料或部分材料。 4.2 标距gauge length 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变化部分的长度。 4.3 原始标距original gauge length 在施加试验力之前的标距长度。 4.4 断后标距final gauge length after fracture 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4.5 平行长度parallel length 试样两头部或加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4.6 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 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 0-S u )与原始横截面积(S 0)之比的百分率。 U S -S =100%Z X S 5.0 符号和说明 与试样相关的符号及说明如下: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知识重点总结

第一章 1、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添加或不添加材料,使工件达到永久性连接的一种方法 2、焊接成形技术有如下特点:(1)焊接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形状尺寸的材料连接起来,可使金属结构中材料的分布更合理。(2)焊接接头是通过原子间的结合力实现连接的,刚度好、整体性好,在外力作用下不像机械连接那样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且,焊接结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这是其它连接方法无法比拟的。(3)焊接加工一般不需要大型、贵重的设备。因此,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同时,焊接是一种“柔性”加工工艺,既适用于大批量、又适用于小批量生产。(4)焊接连接工艺特别适用于几何尺寸大而材料较分散的制品,焊接还可以将大型、复杂的结构件分解为许多小型零部件分别加工,然后通过焊接连接整体结构。 3、焊接可分为熔焊、压焊、钎焊。 4、熔焊有:电弧焊{熔化极电弧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 焊、螺柱焊、】非熔化极电弧焊【钨极氩弧焊(GTAW)、等离子弧焊、氢原子焊】};CO 2 气焊{氧-氢火焰、氧-乙炔火焰、空气-乙炔火焰、氧-丙烷火焰、空气-丙烷火焰};铝热焊;电渣焊;电子束焊{高真空电子束焊、低真空电子束焊、非真空电子束焊};激光焊{CO 激 2 光焊、Y AG激光焊};电阻点焊;电阻缝。 5、压焊有:闪光对焊、电阻对焊、冷压焊、超声波焊、爆炸焊、锻焊、扩散焊、摩擦焊。 6、钎焊有: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炉中钎焊{空气炉钎焊、气体保护钎焊、真空炉钎焊}、盐浴钎焊、超声波钎焊、电阻钎焊、摩擦钎焊、金属熔钎焊、放热反应钎焊、红外线钎焊、电子束钎焊。 7、熔焊:利用一定的热源,使构件的被连接位居部熔化成液体,然后再冷却结晶成一体的方法 8、压焊:利用摩擦、扩散和加压等物理作用,克服两个连接面的不平度,除去氧化物及其他污染物,使两个连接表面上的原子相互接近到晶格距离,从而在固态条件下实现连接的方法 9、钎焊: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材料作为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至高于钎料熔点的温度,利用毛细作用使液态钎料充满接头间隙,融化钎料润湿母材表面,冷却后结晶形成冶金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 1.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简称弧焊。 2.电弧是一种气体导电现象,电弧稳定燃烧时,参与导电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和正离子。这些带电离子是通过电弧中气体介质的电离和电极的电子发射这两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 3.气体电离主要有:热电离、电场电离、光电离,而且在电弧温度下是以一次电离为主。 4.电极的电子发射有:热发射、电场发射、光发射、碰撞发射。 5.电弧对外界呈现电中性。 6.电弧是由阴极区、弧柱区、阳极区三部分构成。 7.阴极斑点:阴极斑点是指阴极表面局部出现的发光强、电流密度很高的区域。形成条件: ①该点具有可能发射电子的条件②电弧通过该点时能量消耗较小。特点:自动跳向温度高、热发射能力强的物质上;自动寻找氧化膜的倾向。 8.弧柱的电离以热点里为主,电弧放电具有小电压、大电流的特点。 9.阳极斑点:阳极斑点是指阳极表面局部出现的发光强、电流密度大的区域。形成条件:首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机械学基础实验 指导书 力学实验中心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任何一种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断裂破坏。材料在受力——变形——断裂的这一破坏过程中,不仅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且对变形和断裂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些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许多重要而又最基本的力学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R p 、上和下屈服强度R eH 和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收缩率Z 。除此而外,通过拉伸实验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大致判定某种其它机械性能,如硬度等。 我们以两种材料——低碳钢,铸铁做拉伸试验,以便对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静载和常温条件下的拉断过程。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绘出的载荷——变形图,及试验前后试件的尺寸来确定其机械性能。 试件的形式和尺寸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就是同一材料由于试件的计算长度不同,其延伸率变动的范围就很大。例如: 对45#钢:当L 0=10d 0时(L 0为试件计算长度,d 0为直径),延伸率A 10=24~29%,当L 0=5d 0时,A 5=23~25%。 为了能够准确的比较材料的性质,对拉伸试件的尺寸有一定的标准规定。按国标GB/T228-2002、GB/P7314-2005的要求,拉伸试件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形式: 图1-1 1. 10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10d 0 矩形截面时,L 0=11.30S 2. 5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5d 矩形截面时, L 0=5.650S = 045 S d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的直径;

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16.1 总则 1)本工艺适用于汽机范围内管道、容器、承重构架及结构部件的焊接及热处理工作。 2)本工艺适用于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耐热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铸铁等材料的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氩弧焊和O2 C 2H2气焊。 3)有关安全方面,应遵守安全防火等规程的有关规定。 4)焊缝检查和焊工考核及质量验收应遵照有关射线超声检验等规定及焊工考试的规则执行。5)对焊工及热处理工的要求,见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16.2 焊接工艺 16.2.1焊接材料 16.2.1.1焊条、电丝的选择,具体按工程一览表选择 1)对同种类钢,机械性能及化学性能,化学成分与母材相近,焊条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应略高于母材,Ar弧焊焊则要求与母材相同,化学类有钢要求抗蚀性同母材相同。 2)对焊接质量要求高,裂纹倾向大的材料和结构,应选用低氢型焊条。 3)对于异种钢,两非“A”体钢同类组织异种钢应选择靠近低合金侧或选其中间合金含量的焊条和焊丝;两非“A”体一同组织异种钢应选择能获得综合性能好的组织的焊条,焊丝,两材料其中之一为“A”体不锈钢时应选用高Ni不透钢焊条,对各异种钢结构,可参考附表16-1选择。 4)对低碳钢,普通碳素结构钢,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结构焊丝,焊条。 5)焊条的直径选择,必须是在保证操作工艺性良好,成型美观,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直径的焊条,对于承压管道的多层焊,底层采用?2.5mm焊条,第2-3层选用?3.2mm 焊条,以后各层选用?4.0mm焊条,对应力大,裂纹倾向大的高合金钢,高碳钢,应选用较小的焊条直径。 16.2.1.2钨极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有纯钨极,钍钨极和铈钨极三种,纯钨极及钍钨极已趋于淘汰不再被采用。最好选用铈钨极。其直径据所用的电流进行选择,各种规格的钨极所适应的电流范围如表16.1.

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

《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八日

《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项目背景和立项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有色金属材料在数量、品种、质量及成本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以及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工艺、装备、控制技术与检测技术。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是有色金属产品的一项基础性能,国内外针对金属材料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标准,例如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34505-2017《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ASTM E8/E8M《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ASTM B557/ B557M《变形及铸造铝、镁拉伸试验方法》、JIS Z 224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等,对规范有色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对于有色金属细丝产品来说,由于这些产品的特殊性,不适合采用这些标准方法进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检测,主要原因有: 1) 横截面积很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测定横截面积,其准确度可能明显超过±2%的要求。例如,直径小于0.05mm的金属细丝,用分辨力0.001mm 的量具测量引起的误差超过±2%,这样,其横截面积测量误差超过±2%。 2) 试样原始标距的标记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不可行。 3) 试验机的力值范围和分辨力都很小,与常规试验机不同;常规的引伸计也不太可能直接用于这些产品试样的试验。 4) 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的方式等等。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需要针对有色金属细丝产品,制定专门的拉伸试验方法标准,规范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提高有色金属细丝产品力学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标准GB 10573-89《有色金属细丝拉伸试验方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以来,为规范我国有色金属合金丝材的性能检测提供了依据,在有色金属细丝产品的生产贸易以及质量控制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过,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丝材产品的种类也逐渐丰富,我国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丝、线、条材的标准体系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而且随着现代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行的国家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实验四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在常温、静载条件下的屈服极限σ s ,强度极限σ b ,延伸率δ和断面 收缩率ψ。 2.测定铸铁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强度极限σ b 。 3.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P-△L图的特征。 4.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力学性能的特点和试件断口情况分析其破坏原因。 5.了解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学习其使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2.数显游标卡尺 三.试件 在测试某一力学性能参数时,为了避免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各种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的互相比较,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比例试件。国家标准规 定比例试件应符合以下关系:L0=K A。对于圆形截面试件,K值通常取5.65或11.3。即直径为d0的圆形截面试件标距长度分别为5d0和10d0。本试验采用L0=10d0的比例试件。 图 3-4-1 四.测试原理

实验时,实验软件能够实时的绘出实验时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3-4-2所示。 图3-4-2 1.低碳钢拉伸 ⑴.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为拉伸曲线中的OB段。在此阶段,试件上的变形为弹性变形。OA段直线为线弹性阶段,表明载荷与变形之间满足正比例关系。接下来的AB段是一非线弹性阶段,但仍满足弹性变形的性质。 ⑵.屈服阶段 过弹性阶段后,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其力与曲线为锯齿状曲线BC段。此时,材料丧失了抵抗变形的能力。从图形可看出此阶段载荷虽没明显的增加,但变形继续增加;如果试件足够光亮,在试件表面可看到与试件轴线成45°方向的条纹,即滑移线。在此阶段试件上的最小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 s. ⑶.强化阶段 材料经过屈服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必须增加拉力,这是因为晶体滑移后增加了抗剪能力,同时散乱的晶体开始变得细长,并以长轴向试件纵向转动,趋于纤维状呈现方向性,从而增加了变形的抵抗力,使材料处于强化状态,我们称此阶段为材料的强化阶段(曲线CD部分)。强化阶段在拉伸图上为一缓慢上升的曲线,若在强化阶段中停止加载并逐步卸载,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卸载规律,卸载时载荷与伸长量之间仍遵循直线关系,如果卸载后立即加载,则载荷与变形之间基本上还是遵循卸载时的直线规律沿卸载直线上升至开始卸载时的M点。我们称此现象为冷作硬化现象。从图可知,卸载时试件的伸长不能完全恢复,还残留了OQ一段塑性伸长。 ⑷.颈缩阶段 当试件上的载荷达到最大值后,试件的变形沿长度方向不再是均匀的了,在试件某

金属材料焊接性知识要点

金属材料焊接性知识要点 1. 金属焊接性:指同质材料或异质材料在制造工艺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接头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能力。包括(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 2. 工艺焊接性:金属或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致密无缺陷和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能力。 3. 使用焊接性:指焊接接头和整体焊接结构满足各种性能的程度,包括常规的力学性能。 4. 影响金属焊接性的因素:1、材料本因素2、设计因素3、工艺因素4、服役环境 5. 评定焊接性的原则:(1)评定焊接接头中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依据;(2)评定焊接接头能否满足结构使用性能的要求。 6. 实验方法应满足的原则:1可比性 2针对性 3再现性 4经济性 7. 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 A:斜Y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法: 此法主要用于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 B:插销试验 C:压板对接焊接裂纹试验法 D:可调拘束裂纹试验法 一问答:1、“小铁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适用于什么场合了解其主要实验步骤,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目的是用于评定用于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评定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对冷裂纹的敏感性时,影响结果稳定因素焊接接头拘束度预热温度角变形和未焊透。(一般认为低合金钢“小铁研实验”表面裂纹率小于20%时。用于一般焊接结构是安全的) 2、影响工艺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因素:(1)材料因素包括母材本身和使用的焊接材料,如焊条电弧焊的焊条、埋弧焊时的焊丝和焊剂、气体保护焊时的焊丝和保护气体等。 (2)设计因素焊接接头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对焊接性产生影响。 (3)工艺因素对于同一种母材,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所表现出来的焊接性有很大的差异。 (4)服役环境焊接结构的服役环境多种多样,如工作温度高低、工作介质种类、载荷性质等都属于使用条件。 3、举例说明有时工艺焊接性好的金属材料使用焊接性不一定好。 答:金属材料使用焊接性能是指焊接接头或整体焊接结构满足技术条件所规定的各种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常规的力学性能或特定工作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如低温韧性、断裂韧性、高温蠕变强度、持久强度、疲劳性能以及耐蚀性、耐磨性等。而工艺焊接性是指金属或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致密、无缺陷和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能力。比如低碳钢焊接性好,但其强度、硬度却没有高碳钢好。 4、为什么可以用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来评价钢铁材料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焊接工艺条件对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有什么影响 答:因为(1).冷裂纹主要产生在热影响区; (2)其直接评定的是冷裂纹产生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接头淬硬组织,所以可以近似用来评价冷裂纹。 一般来说,焊接接头包括热影响区,它的硬度值相对于母材硬度值越高,证明焊接接头的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 样类型及尺寸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类型及尺寸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6年9月27日实施日期:2016年9月27日 制/修订记录

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常温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试样的类型,形状及其尺寸测量。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所需的比例试样制备。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623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术语和定义 试件/试样test piece/specimen 通常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制备的用于试样的材料或部分材料。

标距gauge length 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变化部分的长度。 原始标距original gauge length 在施加试验力之前的标距长度。 断后标距final gauge length after fracture 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 平行长度parallel length 试样两头部或加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 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 0-S u )与原始横截面积(S 0)之比的百分率。 0U 00 S -S = 100%Z X S 符号和说明 与试样相关的符号及说明如下: 表1 符合和说明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96583097.html,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探讨 作者:侯琳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4期 摘要:金属材料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将金属材料应用到机械工程中,要注重技术材料的性能,进而使其可以的满足应用需求。在将金属材料应用到机械中,要注重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金属材料的这一性能会对其应用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应用时,要通过试验方式对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检验,明确金属材料性能,这对于应用金属材料的应用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金属材料;金属性能;拉伸试验;试样 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可靠性和性能的一项关键标志,而拉伸性对金属材料的具体应用会造成直接影响。对于金属材料拉伸性能可以采取拉伸性试验进行确定,进而获取到金属材料的各项性能,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合理应用。 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通过拉伸试验对金属材料性能进行检查,这是对金属材料质量,以及生产进行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拉伸试验对金属材料性能进行检查,可以获取到金属材料的各项指标参数内容,也是反应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期间,拉伸试验会受各项不同因素影响,这会对最终的试验结果,以及各项参数内容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各项影响因素不仅会对影响试验结果,而且也会对金属材料应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室,相关作业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相应分析工作,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确保金属材料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2拉伸性试验的具体要求 金属材料拉伸性试验要在室温环境下完成相应的测定,测定试样的横截面大小的尺寸大小不得小于0.1mm2。而针对横截面较小的试样,例如毛细管、金属箔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试样,因为横截面小,分辨率无法满足具体要求,在实际施工期间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作业的,都无法实现对试样的准确标记,同时,在小横截面尺寸试验在进行拉伸试验时,也适合采用引伸计,因此,在具体试验时,要采取单独协议。在室温情况下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试验,要将室温温度控制在10-35℃以内,若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5℃,则不再是室温环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材料在10~35℃温度范围内十分敏感,要在更加严格的温度内进行试验,通常要将试验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进而确保最终能够获取到精准试验结果。 3金属材料拉伸性试验具体分析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 如 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 二s 和抗拉强度二b 。 2.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 3.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 ;「b 。 4. 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 式。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 钢尺。 3. 数显卡尺。 三. 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 GB6397— 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 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 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 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 GB6397— 86。 (a) (b) 图1-1试件的截面形式 试样分为夹持部分、过渡部分和待测部分( I )。标距(I 0)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 积为A o 。按标距(I o )与其截面积(A o )之间的关系,拉伸试样可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 样。按国家标准GB6397-86的规定,比例试样的有关尺寸如下表 1-1。 试样 标距 I I o , (mm) 截面积A, (mrr ) 圆形试样直径 d (mm ) 延伸率 比例 长 11.3 你0 或 10 d 任意 任意 短 5.65 J A0 或 5 d 夹持过渡

四.实验原理 (一)塑性材料弹性模量的测试: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 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叫杨氏模量。因此金属材料拉伸时弹性模量E地测定是 材料力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实验。 测定材料弹性模量 E 一般采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其荷载与变形关系为: EA o 若已知载荷△ F及试件尺寸,只要测得试件伸长△ L或纵向应变即可得出弹性模量E。 A PL° A P 1 E 二△(△L)A0 A0也名 本实验采用引伸计在试样予拉后,弹性阶段初夹持在试样的中部,过弹性阶段或屈服阶段,弹性模量E测毕取下,其中塑性材料的拉伸实验不间断。 (二)塑性材料的拉伸(低碳钢):图1-2所示是典型的低碳钢拉伸图。 当试样开始受力时,因夹持力较小,其夹持部分在夹头内有滑动,故图中开始阶段的 力称上屈服极限,由于它受变形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不作为材料的强度指标;同样, 屈服后第一次下降的最低点也不作为材料的强度指标。除此之外的其它最低点中的最小值(B 点)作为屈服强度二s: A o 当屈服阶段结束后(C点),继续加载,载荷一变形曲线开始上升,材料进入强化阶段。若在这一阶段的某一点(如D点)卸载至零,则可以得到一条与比例阶段曲线基本平行的卸载曲线。此时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曲线沿原卸载曲线上升到D点,以后的曲线基本与未经卸 载的曲线重合。可见经过加载、卸载这一过程后,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提高了,而延 伸率降低了,这就是冷作硬化。 随着载荷的继续加大,拉伸曲线上升的幅度逐渐减小,当达到最大值(E点)R m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