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乡镇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做优做强乡镇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根据我们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发展乡镇经济,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转型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做优做强农业这个基础产业。

一是要从根本上调优结构。包括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例如粮食生产上,要大力推广“岳优9113”、“岳优360”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黄鳝、牛蛙等特种养殖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生态旅游观光林业等。

二是要从整体上扩大规模。现在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已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基本上是50岁左右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分户经营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维持经营”状况,根本上谈不上什么不断提升生产效益。因此,对农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在使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倡导实行经营权合理流转,也就是说,鼓励规模化集约经营,让那些有一定资金和经营能力的大户搞承包经营,试行“庄主庄园”式生产经营模式,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掘生产潜力,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三是要在技术上实行专业化。例如在水稻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方面,可以以乡为单位组建专业队伍,专业队直接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这样,一方面专业化队伍比农户更能有效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农户既解除了种田不懂技术的盲从,又可将省出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例如:今年我们试行的“田园牧歌”公司与农户签约开展的稻田病虫防治,就是这种模式的雏形。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创新乡镇经济发展理念,狠抓招商引资,促进财政增长

我们常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镇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加大招商引资、争项争资工作力度,是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胜峰乡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我们今年新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盈田米业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以胜峰月形山粮站为基础,新建年加工优质大米、油菜籽等农副产品1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一家,目前正在动工兴建之中,可望年底建成投产。

二是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政策优势,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支撑,改造、提升原有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为乡镇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例如:争取国投资金对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对农电线路网改,开展农田水利综合

开发等,同时,争取资金对工业企业、第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等等。

通过招商引资、争项争资,既可增加乡域经济发展总量,又可为广大群众增收,乡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奠定物资基础。

三、加强“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摆在我们基层各级组织面前的一

项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要规范“三资”管理,就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用好资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的运用,在坚持增收节支的前提下,重在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

二是盘活资产。对集体固有资产,在严控管理,防止流失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用,并不断巩固增加资产总值,逐渐壮大资产量。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和集体的“家宝”,村级组织在开发利用时,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让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切不可以毁损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泡沫”经济发展,要立足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永续发展利用的深度来科学、合理配置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

实践证明,凡是“三资”管理科学有效的集体经济组织,其集体经济就能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壮大。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发展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不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低,有的行政村连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长期靠政府“输血”和负债度日,特别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富引领民富的课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XX县XX乡1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北郊,距县城4公里,泉南高速XX互通口至县城连接线穿境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5万亩,林地9.5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36个村民小组,9630户农户,农村人口3.9万人,总人口4.2

万人。XX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以水稻、烟叶、脐橙、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以种养为主,其中烟叶生产历史较长,XX年该乡种植烟叶1920亩,此后每年都种植千亩以上,但XX年以前烟叶生产存在散户居多、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村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土地流转难等制约因素。自XX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XX县烟叶发展以来,该乡烟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乡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做大做强烟草农业,把烟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度,推动烟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动贫困对象致富,是该乡近期短效产业扶贫的方向。XX年,该乡开始打造塘石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点,覆盖区域含XX乡塘石、河坪、园塘等3个村,耕地面积2750亩,宜烟面积2460亩,基本烟田2120亩,有劳动力人口2085人,现涉及25个种烟村组,126户基本烟农。除烟叶生产外,该乡努力培育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种养示范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生猪、肉牛、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富村现代农业园、上社村苗木基地和草莓基地,塘石村肉牛基地和苗木基地,仁塘、泗望村蔬菜基地等产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拟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烟叶为支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和“工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使省发改委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进而制定符合实际的《吉林省小城镇“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我们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将山城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镇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做

法 回顾“十五”期间山城镇改革与建设的实践,我们主要采取了实施综合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等项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改革促动了经济大发展 一是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早在以前,我们就进行了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助理员管理体制为办公室科员体制。镇政府下设8个办公室,各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我们又根据国家级试点镇要求,实施了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与花园朝鲜族乡合并的实际,又恢复了助理员管理体制,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定责。公务员竞争上岗。目前,我镇干部队伍编制合理,人员素质合格。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积极推进户藉制度改革。首先,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埠经商务工人员在山城镇落

户。具体规定:凡在山城镇有合法固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者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公安等有关部门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它费用;其次,对进镇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第三,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由镇公安分局牵头,计生等有关部门参加,对流对人口实施分类登记,综合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治安隐患的发生。户藉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城镇化。 三是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我们动作比较大,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1996年,我们利用上级赋予的优惠政策,成立了镇本级金库,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理顺了镇与市财政的关系,实行了“划分收支,内外统算,核定基数,限期脱补,超收分成,短收增支不补,一定四年”的财政体制。镇辖区内的建设用

2021年乡镇发展工作思路和措施

211年,我乡将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努力实现“五增”目标,即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财政收入连续增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速;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实现农村公益事业管理和各项农村服务增优;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实现干群关系有新增强。 主要预期目标是企业总产值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亿元,企业增加值5亿元,农业总产值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平纯收入54元。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基地建设,着力凸显主导产业优势 要立足茶叶和畜牧业,重点抓好高效茶园、农业无公害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增添新动力,实现新发展。一是在南翼以全福河,大沟村为中心,以万亩无公害高效茶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湖北第一的绿色生态茶叶基地,打造湖北省生态茶叶第一乡,实现茶叶亩平产值48元以上,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8元以上。二是在北翼以古水坪村为中心,按照龙头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发展思路,培育2至3家龙头加工企业,带动3农户增产增收,实现“双带双赢”。三是以横冲、老屋棚、双河桥为中心,发展山羊、生猪养殖小区6个,培育生猪、山羊养殖大户1户以上,实现养殖小区内农民人均增收1元。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茶叶、农副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特色村,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格局,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二、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壮大财政实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抢”,立足于“争”,坚持大小项目一齐抓,内资外资一起引,围绕大项目抓配套,围绕特色产业抓延伸,围绕资源优势抓加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着力主攻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措施,采取“老板”招“老板”,干部引同学,朋友带朋友,坚持用细心、贴心、关心、耐心的“四心级”服务理念抓招商,全力为项目构筑“高速路”。争取全年新引进投资过1万元的项目3个落户工业园区,不断蓄积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强对已落户园区项目和企业的跟踪联系,全力为项目建设谋划,竭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盘活现有企业,促进西孚机械、华能远大等现有乡外1家企业尽快成长,做大做强一批骨干税源企业。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开展创新创优创业活动,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各项配套措施,形成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创业环境,全面激发群众干事兴业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有创业冲动”的浓厚创业氛围,推动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形成民营经济铺天盖地发展态势,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户,发展工商企业1家,新增规模企业3家。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泌阳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是:调整农业,放活工业,招商引资,多方融资,龙头向外,开发市场,向内挖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增长效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立足这一思想,提出了近期发展的七项对策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打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一是调优农产品结构。主要是压缩市场滞销的一般粮食作物生产面积,稳定优质专用小麦和有泌阳特色的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优势蔬菜、瓜果、花卉、牧草、烟叶、中草药以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等经济作物,重点抓好泌阳绿色系列小杂粮生产与市场开发,象河蜜枣,贾楼白云山仙桃、马谷田瓢梨及老河、陈庄板栗的生产与开发,以泌阳花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与深加工,泌阳“金铜山”牌烟叶的规模种植等项目,创立泌阳优势农产品品牌,巩固和提升泌阳“牧、林、菌、矿、烟”五大支柱产业。二是调大养殖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安全畜禽产品和蛋、奶类生产,做强做大畜牧支柱产业。在积极申报“泌阳肉牛”品牌的同时,建设好羊册、陈庄、杨家集等乡镇的规模养殖小区。以县外贸公司为龙头,加快象河、杨家集等乡镇的屠宰

加工基地建设。搞好泌阳驴的保种、提纯、扩繁、复壮和其他畜禽品种的引进与改良。实施种草养畜,强力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兴办一批肉类加工、保鲜冷藏、皮革制品等深加工企业,在保持全省畜牧、黄牛养殖大县位次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泌阳绿色纯天然无公害畜禽品牌。三是调整农业布局结构。通过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泌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环保优势,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批成规模、成系列的优质畜产品、水产品、粮食、林果、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增值、转化、变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分工、消化。积极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和农产品经营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努力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外界大市场的绿色快捷通道。提升劳务经济,在县外积极参与并建立与外省的劳动力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定期发布联动协作,在县内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必要的机构,为我县输出人员提供各种维权服务。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劳务输出经济与县内县域经济的互补与融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罗亭镇为例,农村人口占比重大,越占1/5。产业结构调整条件还不够成熟,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科技带头人,即使有极少部分人发展了特色种植,也形成不了规模,对与全镇来讲,产生不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渠道不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再者,名义上作为南昌城区的乡镇——罗亭,地处山区远离南昌城区,除了客观条件制约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人们受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大多沿袭过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一方面推广良种良法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导致粮食产量不能得到迅速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民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素束缚,尝试将主要的生产方式向二、三产业的转变,导致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同全市平均水平来比仍然处于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农村群众观念转变慢。事实上存在着铺张浪费,

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工作作风飘浮,组织纪律涣散,工作拖踏,积极性不高,说的多干的少,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受资金、技术、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拿罗亭镇来说,虽已通路,但距离市区及湾里城区仍然较远,公共交通极不便利;坡陡、弯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运输能力低,严重制约着本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资金短缺,镇内几个乡镇企业经济收入不景气,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证不了经济建设的人力、技术的需求。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乡镇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具体的来说: (一)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罗亭镇虽被列为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工业园也落户罗亭,但由于起步较晚,城镇化建设水平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范本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范本 18年我乡的发展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攻工业,强抓项目,实施“一、二、三”战略,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融洽群众干部关系,使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步推进,和谐发展。 一、18年的发展目标: 财政收入按20%以上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5%,人平纯收入增长5—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努力实现六大突破: 1、财政实现大突破。本届内18年实现了财政翻番,今年1-9月份完成财税收入230.44万元,同比增长122.48%;但总量不大,还需来年出现大的突破。 2、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辛弃疾文化品牌的打造,融入武夷山精品旅游点,建成辛弃疾纪念馆;二是发现和树立典型,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 3、农业产业新突破。立足项目的争取,栽种经济林,发展鳗业、毛竹、优质稻等产业,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4、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在路桥、卫生院、敬老院、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平台。 5、项目引进大突破。招商引资引项目,研究政策争项目,盘活资产活项目。首先是加强跟踪服务,促使已入园企业投产增效;二是引进

一宗产业化、见效快的大项目入园;三是争取一批职水土保持、桥梁等大项目落户我乡。 二、存在问题: 1、乡财力贫乏,配套资金落实难,为民办实事,力不从心; 2、干部群众的观念还很落后,党群干群矛盾一定层面上存在; 3、个别村班子建设薄弱; 4、经济和社会性各项事业逐年快步发展,但起步低,总量不大,和先进乡镇有很大差距; 5、小城镇建设受瓶颈制约,推进艰难; 6、社会稳定,但仍存在较大的信访隐患,如林改、沙场、基础设施建设等矛盾。 三、铅山社会发展建设的意见 1、财政扶持倾向于落后贫困乡镇,实行财政转移支付重新分配和财政分成长效机制,确保乡财政正常运转。 2、集中打造园区工业发展平台。两手抓:一是园区基础建设,二是推进入户企业尽快投产,引一家是一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服务机制。 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4、规范各项考核; 5、推进项目引进机制:如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建立争取项目经费的纪检监察部门保护机制。 6、全面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村信贷支持要落到实处。

2021《乡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乡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篇一: xx区xx乡地处xx南部边陲,距市区69公里,是xx区最为偏远的革命老区乡和国家级生态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 1.5万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多数村存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偏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不稳定、负债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概况 xx年度全乡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补助收入530.91万元,主要是美丽乡村建设、水利、道路建设等工程款,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其他收入174.8万元,除营业性收入50.76万元外,主要是802线、高铁征地发给村民的补偿款和临时用地租金以及发给村民的生态林管护费等,根据我乡各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较差,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全乡11个村中,3个属于集体经营收入空白村如九龙村、横坑村两个高山村及边远的半岭村,xx年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有8个村合计经营收入50.76万元,村均4.61万元,其中经营收入最高的上埔村1 2.6万,村组织日常工作开支基本依靠补助收入维持。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制于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土地相对平整、有

水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相比较好,xx年度全乡11个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xx村和半岭村的村集体总收入为338.84万元,占48%,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3.农村集体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不稳定。我乡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财政补助收入形式,但其中3个村集体的收入仅有财政补助收入这一项,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来源主要靠财政补助也决定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 4.负债多。据统计,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负债,共计742.524万元,平均各村负债达67.5万元。 二、我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选优配强班子。让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肯做事的经济能人、科技能人、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以干得助,争取项目资金。坚持以干得助,促进项目对接,加大跨部门协调服务力度,聚力实施项目发展战略,巩固发展基础。积极落实好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802县道改造工程、村居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烟基工程等各项惠民项目的建设,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挥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擦亮国家级生态乡镇金字招牌,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依托xx乡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古村落、土厝群等旅游资源,立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根植在国人的骨子里,面对日益发展的快速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国社会对于农业经济的期望,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必定要加大改革,加大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的结果。 标签: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身为农村管理实际上的执行者,农村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新意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且由于管理人员个人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畅,对于新政策、新法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并且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最终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无法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经济体系。 1.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发展发展脱节 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农业经济管理难以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整体上的战略性指导,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未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配套关系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与之严重脱节,这在当前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管理作用,也让农业经济发展难以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1.3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但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管理技术陈旧老化,与当前社会的现代化信息化趋势背道而驰,没有利用到当前的时代红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导致前进幅度小,农业经济管理效果微弱与预想结果相差甚远。 1.4小农经济理念固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都是分散化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作物大多用于自给自足,很少用于商业交换,难以形成产业化农业格局,小农经济可以满足农民群众对于食物的基本需求,但是难以帮助农村经济真正的发展与腾飞,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用现代化的农业理念来代替小农经济的农业结构,让我国农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创新农业的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反思-初稿

贵州省安龙县钱相乡经济发展问题的反思 程泽刚 (指导老师:蒲文斌) 【摘要】乡镇是我国重要区域组成部分,在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中有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落在了乡镇,乡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艰巨的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乡镇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安龙县钱相乡经济发展的问题作浅析。寻找钱相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乡镇经济;产业结构;问题;调整目标 【引言】本文在借鉴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关于乡镇经济的问题,通过对钱相乡基本情况的了解,对钱相乡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在了解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对策,为钱相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推动钱相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乡镇经济的含义 乡镇经济是伴随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乡镇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乡镇经济在《宪法》中有较明确的阐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1 二、钱相乡现阶段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钱相乡经济得到了巨大改观,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近年来,钱相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发展治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壮大五大农产,服务工矿企业,发展民族旅游,建设新型城镇” 工作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乡生产总值在“十一五”期末达12143.64万元,财政总收入达707.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60元,人均占有粮420公斤,粮食总产量达9652吨。但受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影响,钱相乡经济的发展仍然是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主,产业发展不尽合理,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钱相未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要依据,钱相乡发展的空间

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及规划

2008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为了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镇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是:村级经济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年递增,农业产业化、生态能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实力。一是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创业人员这笔宝贵财富,鼓励他们回乡置业,参与各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 三、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求全村党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用。 2、开展好群团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妇女、青年、民兵等把各项工作搞好。 3、强化村委会工作职能,加强村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做到严密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包片负责,做到外树形象,内讲风格,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知面而进,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村党员组长和全村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作出新的贡献。 4、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推行“阳光工程”,依法执政,廉洁行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增强学员的致富能力,坚持“四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把优秀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增强班子实力,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创业平台。 5、强化领导地位,加强对群众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协会,村民理事会,妇联,青年团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参与支持村级工作,发展经济。 2009年村村级经济发展计划

宁乡县经济发展思路(有摘录)

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建设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 一是统筹兼顾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撑工业跨越发展,做到兴工强县 二是加快速度打造省会和谐次中心,大力建设幸福新宁乡,做好东进融城 三是改革创新打破人才传统录用模式,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做足揽才引智 “要落实十八大精神,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兴工强县仍然应该是宁乡未来五到十年的首选战略。”宁乡经开区工委书记、宁乡县委书记黎春秋昨日接受专访时铿锵有力地说。 宁乡的跨越,在工业;宁乡的崛起,也在工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三大主导产业支撑工业跨越发展 兴工强县一直是宁乡首选战略 “县域发展,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县域发展还处在一个后发赶超的阶段和时期,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工业产业的竞争力,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产业还是工业。” 黎春秋认为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一龙头,将实现工业总量大跨越,积蓄工业发展加速度,打下量变到质变超深基础。 ,“宁乡初步形成了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够让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实现较大的跨越。” 创新环境优化机制,打出“组合拳”,优化“软环境”。建立全程代办、一家收费、经济环境案件处理、效能监察“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针对宏观偏紧形势,广泛开展由县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双三十”项目帮扶活动,突破融资、用地、人才、征拆等瓶颈。 由单点突击,到多点突破,多业支撑,让战略性新型产业活力迸发,传统型产业持久不衰,“ 宁乡县将坚持把信心树立在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把动力激活在改革创新的加快推进上,把路径明晰在新型城镇化的强力推动上,把愿景升华在幸福新宁乡的加速构建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融城兴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四大战略,不断强化“双轮驱动”和深化改革两个抓手,筑牢民生民本、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三个保障,致力打造活力宁乡、美丽宁乡、幸福宁乡,朝着省会次中心,幸福新宁乡,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2013-03-04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王小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443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挑战,当务之急不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而是要着力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调整发展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作出了重大的战略布局,即“三个五”的发展思路:“五新”目标、五个依靠和五项发展重点。“五新”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和“新优势”。“五个依靠”即更多依靠内需―消费拉动,更多依靠新产业带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而五项发展重点则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对“三个五”发展思路的首年布局,彰显出六大转变或突破。 应对危机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为主动。过去几年我们对外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主要体现为“保”和“稳”,带有很强的人为维持高增长色彩,应对方式是“筑堤垒坝”,避免冲击,结果不仅经济高增长保不住,而且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倒逼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内外

经济调整都是机遇,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为结构调整的动力。不再强调保增长或稳增长,而是利用外部内部的困难倒逼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形成新的发展经济方式作为倒逼的重要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转变,由快速转为可持续。把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持续健康发展”,而过去常常表述为“持续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快”从中央文件中消失,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务实,接受经济增长调整、经济速度趋势性放慢这个事实,开始去“高增长思维”。提出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再人为地拉高经济增长速度。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干预的绩效标准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不以增长速度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指标。 发展重点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效益型。如重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体现了消费优先,力求改变过去的投资优先的思路和做法,提出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同时,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发展在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国际竞争策略的转变,由融入转变为自主。过去我们在开放发展上强调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强调出口的作用,但却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苦恼,一些行业原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既没换来技术,又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约束,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战略,要更加强调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宽敞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店铺挨门、花团锦簇,与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镇区人流稠密,商贾云集。商贸大厦、休闲中心、歌舞厅、宾馆酒店等高档场所让人留连往返,乐不思蜀——这就是有着宿豫区东南片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信息中心美称的——大兴镇。宿豫区大兴镇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南15公里处,东临京沪高速公路,西靠古老的京杭运河,宿泗路横穿腹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市场,频繁的商贸活动,无不给大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融入了新的元素,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大兴在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大兴镇是宿豫区四大古镇之一,据传是山东寿张

人李大兴主持建立的大兴集,又一山东人张大兴扩大了集镇规模,集名就以大兴命之,大兴之名即著。大兴在隋唐已初具规模,明代成集,定集开行立市,十天四个集日,二、四、七、九,设马、牛、羊、鱼、肉杂等数十个行,趁墟赶集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商人云集,经济繁盛,有“小宿迁”之称。大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了不少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尤其在文学方面,如清徐用锡,翰林院诗读,康熙已卯举人,乙丑进士,著有《圭美堂集》,其诗清拔有骨气。大兴女诗人倪瑞璇是清代著名的才女,《清诗别裁》载有其诗,清著名诗人兼诗评家沈德潜给予其极高的赞誉。大兴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近代史上也有其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时,大兴便是积极的活动区。1927年,马仑同志在大兴建立了宿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马庄支部,1928年3月,马仑被任命为宿迁市第一任县委书记。历史已翻开崭新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大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大兴迅速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 近年来,大兴镇牢固确立“工业强镇、商贸活镇、调整富镇、畜禽大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全力在“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禽蛋产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相应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多,资源供给日渐紧张,市场约束也越来越强,因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不甚乐观,有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加强和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面对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敢于探索和创新。随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的变数和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潜在影响逐步显现,也会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创新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如下几方面问题。 1、保证农产品供给,重视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坚持重视农产品供给问题,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连续的农业生产丰收,这也为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对于种粮效益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种粮效益时刻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不能仅仅看到粮食生产的产量问题,若过于重视某一特定的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供给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势必会导

致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粮食安全,同时应当重视对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平衡问题,将供求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产品价格的目标,防止政府对于产品价格的过度干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于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例如,在某一农产品实现连续丰收后,众多农民出现了增产却不增收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供给结构也会出现一定的失衡状态。因此,要改变对于增产的错误认识,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并且政府要重视农业信息以及市场信息的交流分享,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跟随市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从而保证供给结构的平衡。 2、重视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尽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为主体,政府不能对市场的发展进行过度的干预,但同时不能忽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市场自我调整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实现创新。一方面,要加强政府补贴,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极为重视对于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工作,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的最终目标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相关法规较为完善,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对于农民的补贴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补贴相关思路,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突出,要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镇(老城区)县城搬迁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镇情研究不够,搞活城镇经济开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顺,管理不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作风不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确实加以解决。 关健词:**镇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镇位于**县中部偏西北,是原**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坐落在海拔1940米的佛殿山上。**镇有国土面积20.97平方公里,全镇下辖一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办事处,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860人,其中农业人口1315人。长年以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届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努力,整个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有了新的起色,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低标准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整个经济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多年在**工作,在对全镇经济发展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对**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镇经济社会稳步推进,全年实现了生产总值1152万元,比上年980万元增长18%,其中:工农总产值620.5万元,比上年的528.6万元增长17%,工业总产值165万元,比上年的140万元增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6万元,比上年的26.3万元下降17.9%;财政支出106.9万元,比上年的93.8万元增长13.9%,边贸进出口总额1473.2万元,其中:进口1092.2万元,出口381.2万元,占全县边贸进出口总额的84.4%,粮食播种面积1310亩,比上年的1192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19万公斤,比上年的21万公斤下降12%,农村经济总收入182万元,比上年的167万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729万元,农民人均有粮183公斤,比上年的211公斤下降13%。 农业是**镇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现有耕地面积1877亩,其中水田594亩,旱地1113亩,水浇地170亩。森林面积1.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镇群众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镇能抓住畜牧扶贫的历史机遇,以发展生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