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终身学习:21世纪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

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

终身教育的创导者法国的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的一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被称为“可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比,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当今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终身教育是导引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因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终身学习概念首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与终身教育并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反映了在教育领域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认识转换,也标志着教育观念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终身教育是一种战略思想,而终身学习则是实现这种战略思想的一种行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叔平研究员指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交互作用,各有侧重。终身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发展事业,强调的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方面的领导角色,以及学校及各类正规、非正规教育机构,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多种功能的施教角色,提供给公民个人终身参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习活动的机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终身学习则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倡公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终身教育促进终身学习的开展,成为学校活动的动力与指导原则。因此,终身教育以终身学习为目的。

一、终身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保罗·朗格朗(1910-),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终身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著有《终身教育引论》。

(一)终身教育的原因

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阐述了现代人何以需要终身教育。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变化速度加快,人们要在生活的现实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之间保持平衡,在教育上不得不寻找新的道路,以增加必要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是人口的增长对教育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使教育在职能和性质上必须有所改变,社会的老龄化特征也使教育不得不延伸到超过离校年龄后的漫长岁月;

三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迫使人们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人们注定活到老学到老;

四是闲暇时间增多,教育对引导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负有重要的责任。

(二)终身教育与传统的终结性教育的区别

终身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教育而言的

1.传统教育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和退休。

2.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在人的全部生涯里进行;

?它给予理智、情感、审美、职业、身体等多种教育并从整体上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

?它是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一体化;

?强调通过自主发展自我;不是传授文化遗产的手段,而是成长的手段;

?承认人的一生各阶段都有充分发挥内在潜质的机会;

?主张将教育的场所扩大至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各种环境;

?主张教育不是由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教师)来完成,而是由整个社会提供机会。

3.保罗·朗格朗的基本观点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

?他认为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所有有机联系,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立足于人的自我完善,立足于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范围非常广泛,将各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整合成一个连贯的体系,这些将它与仅以成人为对象的成人教育、只就学校后教育而言的继续教育区别开来。

终身教育的思想为建立新的教育结构和组织形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新的原则,使教育越出了仅仅是学校教育格局的局限,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空间。

对终身教育较为具体和普遍的说法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人们一般都把终身教育理解为一种教育体系,并且努力去营造这种集各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教育体系。

但是,我认为更需要重视和强调的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组织所依据的原则。终身教育并非是各种教育形式的简单拼凑,而是基于各种形式并又超越形式的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的原则,各种教育形式在这原则下完成自身这一部分的工作。

(三)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1.终身教育的意义和范围含涉在生活、终身与教育三个概念上;

2.终身教育包括各年龄阶段——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即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期的教育历程;

3.终身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教育,正规的、非正规的、非正式的教育;

4.终身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传统的学校教育需要加以改造以纳入终身教育之中。在终身教育的原则下,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需要作调整,以建立联系和衔接;

5.终身教育并不等同于成人教育,但包含成人教育,涵义比成人教育更加广泛;

6.终身教育既包括专业性的教育,也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等方面的教育;

7.终身教育的活动除传授知识的形式外,往往与社会的文化活动、与个人的实际生活环境、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满足结合起来;

8.终身教育建立在民主化、普及化的教育理念上(A·J·Cropley);

9.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学习化社会;

10.社区教育是实现并完善终身教育必不可缺的,其最终目的与终身教育的目的完全一致并相吻合。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从实现终身教育体系来看,如果教育领导部门的视野仅局限于正规教育系统,或说是学校教育系统,对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不设立专门的机构指导和管理,这就反映了教育观念的陈旧与落后,脱离生动新鲜的社会生活。

(四)终身教育的建议

保罗·朗格朗认为,没有一种固定的“终生教育”模式可供遵循,各国都有自己的体制和结构,自己的传统、禁忌以及便利条件。具体说:

1.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知识过时;

2.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创新目标;

3.各个教育阶段都要努力培养信任,使之能适应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

4.大规模地调动与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

5.在各种形式的行动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6.国家必须改变对成人教育漠不关心的态度,加大对它的支持与干预。

7.普通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志趣、倾向和能力来进行,要教会他们学习,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如:

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就是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教育已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在教育领域内掀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打破了人们习惯的思维定势,使从学校毕业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这必将全面提高现代社会人的素质。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正因如此,各国纷纷制定教育政策,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

二、终身学习:21世纪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

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即罗马会议),首次对“终身学习”定义作了阐述:“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应用它们”。这是迄今为止对“终身学习”概念比较完整的解释。事实上,随着新知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人们新的消费基础,这意味着“终身学习”已经超越传统学校教育极限,将伴随人的一生,变成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将改变人们的传统价值取向,为人们创造现代新生活,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终身学习:参与当代社会发展挑战

1.终身学习: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

教育是伴随人类发展进步共始终的一种社会活动,每一次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工,都是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当新型的学校教育首次从社会教育中独立出来,正是人类社会从畜牧业生产向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期;

当义务教育从基础教育中独立出来,正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分工期,义务教育很快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并具有法律效用;

当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羽翼渐丰,又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制度,人类社会已从机械化生产向电气化生产转化,这又是一个社会分工期。

人类社会到了本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终身教育、回归教育、继续教育的概念相继形成,很快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而到了本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开通,“终身学习”的概念又从终身教育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衡量文明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志。

可以这样认为,“终身学习”概念孕育于终身教育思潮之中,且有后发制人之势。尽管二者经常更替使用,但“终身学习”的涵义一直处于演变之中,内涵愈来愈丰富,其不仅是指人的一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以此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的过程,更多的是指提倡个人也应培养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现在“终身学习”概念已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指标参数,显然“终身学习”的涵义,已从个人扩展到整个社会范围。这也说明每一次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都意味着对劳动者素质的一次新要求。

2.终身学习:国际社会的教育焦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l972年发表《学会生存》报告以来,开始倡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到l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具有整体育人功能,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可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意义已超越国界、意识、社会形态、种族等范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喻为“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日本文部省在l97l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有必要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全面调整教育体制”,1984年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教育将以终身学习为基本前提”,1990年颁发了首部终身学习法律《终身学习振兴法》,1994年在“终身学习:面向未来”的国际研讨会上,对“终身学习”作了发展,即“作为综合性战略的终身学习;作为消费的终身学习;作为投资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日本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教育政策和战略发展行动。

澳大利亚1998年发表《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报告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工作出色’,而且需要在使个人优势不断加强的学习进取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补偿和有限生命的延长.它能改善人们生活的整体质量”。这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有全新的理解和发展。

美国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报告中指出“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今天一个人如果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

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在l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演讲指出“一种最好的教育,不仅应当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而且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对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进行了深层阐述,具有独到见解和创新。

国际社会的教育实践证明,“终身学习”因其整体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和研究,成为全球性的教育焦点问题。

3.终身学习:“三个面向”的具体实践

邓小平同志在l983年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既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也可看作是对我国建立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总体构想。

“三个面向”对教育的本质功能,从时空维度作了新的定位和揭示,这和“终身学习”的内涵是吻合的,虽然“三个面向”没有从字面上直接提到“终身学习”概念,但其中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了“终身学习”的全部思想,它是我国教育参与当代社会发展改革挑战的最好答案,也是对“终身学习”整体育人功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反映和真实写照。

因此可以说“三个面向”的总体构想,是对“终身学习”概念在中国大地的延伸和扩展,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灵魂和核心,“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战略方针,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当然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文明生活方式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全球一体化使世界成为一个“村庄”,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发展形式,这就要求我们从当今世界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类未来发展世纪转换的时代高度,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时代走向,来确立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涵。

我们在参与这种挑战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同时还要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新文化,也就是通过“终身学习”的形式,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人的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此说“三个面向”是对“终身学习”的教育实践和创新发展。

(二)终身学习:追求未来个人完善需要

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信息革命的来临,已经撞碎了许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梦,因为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未来的挑战,还意味着世界的飞速变化,意味着我们必须经历一场改革,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手段和思维品质的革命,意味着信息技术占有基础地位。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素质结构体系,作为追求个人完善需要的主要内容,这是未来社会对每一个新人的基本要求和生存准备。

1.终身学习:个人设计的价值取向

从现象上看,作为一种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憧憬未来,进行个人设计,个人设计就是现实生活的个人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进行选择。

从深层上讲,个人设计和个人选择,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个人设计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不断扩大和改善。

所以,个人设计涉及到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不在于人们有没有个人设计。

按照我国新时期培养“四有”新人的标准,个人设计和个人选择应围绕此标准去进行,才不致于偏离方向,误入歧途。

因此说个人设计和个人选择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还是逆社会发展潮流而动;

是以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为基准,还是以极端的自我利益为基准,价值取向的不同,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研讨会上提出的“学会关心”,实则就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感,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全人类、关心自己周围的社会,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白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引发人们为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去不断探索,推动全社会进步。作为教育者,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和帮助人们进行个人设计,尽量使这种设计选择与社会发展方向相吻合,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兴趣爱好,与社会责任感有机相结合,在这种设计选择中,以“四有”新人标准为准绳,从而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在社会责任感中的升华。

2.终身学习:体验生存的生活磨炼

学会生存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人人都要在生活磨炼中学会生存的本领。这种本领具体表现在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懂得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对他人的义务,并以此为准绳来规范约束个人行为,使个人行为有利于保障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存条件,这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学会如何做人的问题。

我们要努力创建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社会———个人”相统一的生存模式,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极端个人主义的弊端。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明确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一个元素,因此在处理改造自然的关系上,要注意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碧水蓝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从近代到现代的几个世纪里,地球正遭到人类毁灭性的开采和掠夺,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等现象,都是人类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1600-1900年全球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每四年一个,本世纪以来,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现在平均每6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据《国际野生物》杂志统计,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能有100万个物种灭绝,这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绝种浪潮,这严酷的事实,让人感到心惊胆战,不寒而栗。

因此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这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依据,如果大自然不断受到破坏,社会文明也会随着环境的衰败而没落,历史的教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终身学习:创造思维的培养特征

有无创造性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不会创造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

创造思维应包括四个方面:观察、想象、求知、创新。

所谓观察,即要善于敏锐捕捉外部世界的多种活动和细微变化,要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科学态度,这样才能使人在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中,有的放矢,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所谓想象,即要以客观事物本质特征为依据,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捏造,随心所欲,而是符合实际,合乎逻辑。这种想象应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一个人知识愈丰富,表象储备愈丰富,其想象力就愈丰富,正是“你掌握得知识越多,你的海岸线就越长”的写照。

所谓求知,即一个人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对于身边出现的新问题,要敢于探索,敢于质疑,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通过求知,获取动力,从而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可以说,质疑是“源”,创造是“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创造思维的源泉。

所谓创新,即要具备求异求新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主动了解有关新科技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并且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转,要冲破某些固定模式束缚,对同一事物能从多种视角、多种结构形式、多种相联关系等方面思考,从而把握问题实质,并能有效解决问题。

(三)终身学习的四个基本特征

1.在终身学习中,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终身学习的充分发展,使社会向着学习型转化。

终身学习与传统学校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终身学习的思想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位置,突出了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的特点,终身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传统学校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对被教育者进行社会道德、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的传输性教育。

人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人在一生中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对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要终身进行学习,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最佳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习贯穿于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因而人总在进行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学习。

人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迁的速度更快,社会对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具有的的整体素质要求在变动之中。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仅就其职业生涯而言,也有转换、升迁、失业等问题。

此外,个性、潜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也总在发展、变化。

社会和人都处在变化中,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进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学习就必然会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3.终身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统一课堂面授教育在忽略了学习者个性的同时,往往也是抑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学校教育阶段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定的学历层次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由于个体的差异十分明显,统一的面授教育很难帮助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终身学习的目标是提高人生存的质量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终身学习的目标,不外乎全体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两大方面。

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然而,学习的目标因人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注重个体潜能的不断发挥,以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优化个体生命过程,最终在建设更为美好、公正的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的生命的价值。

有了每个个体的充分成长,也就有了社会整体的进步。确切地说,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四)终身学习的最高目标:学的自由和学会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1.学的自由

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体验自由的过程和得到自由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得自由的机会与条件,而能否获得这些自由,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通过学习获得自由的能力,是否能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化为我们一生贯彻的实践。

第一种自由是“认知的自由”。我们已经进人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在这个时代,理性受到严峻的挑战,世界处于混沌的状态,机会与风险并存,规则与无序共在。我们看到了World Wide Web的迅速发展,看到了Internet技术的急剧变革,以及以它们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ICT)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比特”形式存储的信息形成了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一种席卷全球的“认知的自由”得以形成。一个非洲的中学生,可以与一个哈佛的研究生一样自由地穿行于网络时空,信息对他们来说全都公平地开放。人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开始趋于平等。知识本身与个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与方式相比,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居于次要的位置。

第二种自由是“行动的自由”。与新技术革命相伴生的另一个趋势,乃是全球化。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加快,国与国的界障越来越小,国籍已变得不那么重要,政府的权威性在降低,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又使得国境线只具有地理的意义。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都是其中的村民。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国际公民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另一种自由:或者说“行走的自由”—作为国际公民,我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地球上行走,不再受国家或地域的限制。这种自由目前已初露端倪,譬如,西欧各个国家居民的自由流动。

第三种自由则是“做事的自由”。很久以来,人们都受到自身工作单位和集体的制约,即雇主的制约。在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内,个体只是其中的一个螺丝钉。谋生的压力或就业的压力,迫使人们压抑自己的个性,去适应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无论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个体必须遵守职业的规定,甚至忍受官僚的制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必须屈从于组织的安排,忠诚是对雇员最起码的要求。然而,新的时代,一切开始有所不同。人们可以不必将

自己的一生命运维系于一家公司,也不必成为任何一家组织内的器件。人们开始有选择自己做事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直觉、爱好与热情来选择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这种自由,同样也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第四种自由是“生活的自由”。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生活的自由”。

第五种自由是“做人的自由”。全球性的宽容与理解气氛的形成,使我们可以摆脱来自政治、宗教以及种族的束缚,从而自由选择我们理想的生活方式。由此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由—“做人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追逐梦想成真。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得自由,即学得认知的自由,学得行动的自由,学得做事的自由,学得生活的自由,学得做人的自由。这里使用了“学得”这个字眼,强调的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取、而得到,不仅仅是“学会”而已。所以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体验自由的过程和得到自由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得自由的机会与条件,而能否获得这些自由,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通过学习获得自由的。

2.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

上述的种种自由,都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前提的。真正的自由总是与相应的责任为伴。我们不能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自由而放弃其他的自由,也不能因个人自由的获得而牺牲他人.的自由。在你争取任何一种自由的时候,都必须同时担负起对应的责任。如果说终身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那么相应地,终身学习的另一个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学习去学会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1)我们在获得个体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对家庭、对邻里、对社区,以及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学习获得五方面的自由也向个体提出了挑战。自由意味着个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的责任。任何人,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

?学得认知的自由意味着,任何人如果不通过终身学习来获得发展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因此而失败的话,就不值得他人的同情。

?学得行动的自由意味着,如果缩步不前或原地踏步,并因此而局限于自己的弹丸之地,就不值得他人的同情。

?学得做事的自由意味着,如果不通过将学习贯穿一生来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因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话,就不值得他人的同情。

?学得生活的自由意味着,如果不去寻找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只是听天由命,从而使自己不能享受到生活的种种快乐的话,就只能责怪自己。

?学得做人的自由意味着,你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与拓展,从而实现自己做人的愿望与理想,如果你未能尽己所为而失败,就怪不得别人。一言以蔽之,只有那些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获得自由的能力的人,才能最终成为胜者。

成功与否的决定权,不在别人,全在你自己的选择。

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体验自由的过程和得到自由的过程。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得自由的机会与条件,而能否获得这些自由,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通过学习获得自由的能力,是否能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化为我们一生贯彻的实践。

(五)终身学习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广义的学会学习主要指着四种“学习”。

但从狭义的方面理解,学会学习则主要指学会认知。学会认知是其它“学习”的基础,而学会生存则是学会学习的最终目标。

1.学习与学会学习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习:

(1) 信息学:学习是知识或经验即信息的的获取;

(2)

行为学:学习是有机体行为的改变;

(3) 社会学: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

(4) 心理学:学习是认知及其结构的变化,同时还包括情感领域的变化;

分析:信息学,行为学,社会学对学习理解的不足;指出心理学关于学习概念的合理性; 明确规定:我们要讨论的学习特指“学生的学习”。

特别指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与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因而是动机更清晰的,在计划性、自觉性上明显不同,并具有简约性和快捷性的特点。

师生讨论:与教相对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的区别

区别: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不自动地成为优点。前者容易出现记忆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后者则容易出现盲目和效率低下。

引入学会学习:从与教相对的学习可能出现的问题“接受性学习”引入——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包含着两个学习的概念,后一个学习是前一个学习的宾语,而前一个学习就是元学习,即学习的学习。

从行为学解释:元学习是学习行为本身的改变;

从信息学解释:元学习是关于“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是关于“获取”

从一般的心理学解释:元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导致心理品质改善的活动;既包括认知心理品质

实例分析:在一般的学习过程中的元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

学会学习

元学习

通过这个实例的演示,使学员理解一般的学习过程与元学习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指出:拥有同等知识量的人在创造力上显示出很大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思维品质的不同,也就是元学习的效果不同。所以仅有知识量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

从现今的社会发展状况,尤其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这一现象出发,使学员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元学习“。元学习能力既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能力。

2.元学习在教学论中的地位

分析:没有地位——到有一些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非常重视(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元学习的地位,没有学习的学习的直面陈述;

(2)在凯洛夫的教学原则体系里,“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自觉性原则”中没有元学习的地位;

(3)在巴班斯基的九条原则更没有元学习的位置;

(4)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显然已经涉及到了元学习;

?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中能明显地看到元学习的地位;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学会如何学习”的问题,相比之下,这也是布鲁纳的教学思想能够产生更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5)我国学者的某些研究也涉及到了元学习:关于培养思维的论述、关于教学环境的论述、关于发现学习的试验、关于愉快教学的试验等,但还没有系统地进入教学论;

(6)“课改纲要”里明确地涉及到的与终身学习有关的内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经有很多涉及到元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涉及;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等等。

我国新一轮课程中,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六)终身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终结性教育意味着教师也是终结的学习者。在终身学习理念中,教师角色相对于传统教育发生巨大的转变。

教师在传统教育的角色被固定在一种刻板的、固定的职能中,即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的职能基本上属于知识再现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不可抗拒地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

伴随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思想的传播,教师的角色也必将发生变化。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广为传播,“大教育”观的确立,以及“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即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扩展到未来,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教育正在超越传统的界限,不断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职能,越来越多的人将介入教育。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次终结性教育的受益者,而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加快,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此起彼伏,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步。否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进入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人类的教育模式将发生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与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法、进度。在需要时,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一个教师可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一名学习者也可同时拥有成千上万的“教师”。

现代化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实现了多种内容、多种方式的学习,进而使教育与学习真正成为社会成员的“终身伴侣”。可以肯定,现代化并不是传统教育的对立物,“学校消亡”、“教师消亡”的论调失之偏颇。因为,现代化的学习手段无论如何先进、如何能干,由于它们本身没有情感、没有个性,也没有创造性,它们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绝对无法否定和替代学校和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感情、道德、意志、情操、自控等方面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传统、狭隘的教师概念已无法准确界定未来“教师”的内涵和外延。未来教师,在迎接多重挑战中,必须实现角色转变。

具体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以下几个重大的转变;

1.教师作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大卫·麦奥基(David O. Mckay)曾说:真正的教育决不只是从科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拮取一些事实,而最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应当作为我们首要的教育理想。相对过于强调孩子知识、技能的发展的教育理想而言,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因此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便成为培养合格公民的关键所在。不管对于个体还是对于社会,个体人格方面的发展比起其它方面的发展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应该把公民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的职责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2.教师作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

终身学习的全球化趋势对教师所具有的首要意义即是他们自己必须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由于教师也生活在和学生相同的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所以他们同样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变化。总之,由于处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成了共同学习者。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当今社会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传播者的传统作用正在发生变化。相反地,教师将被看作是一个教育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为了充当起新的角色,教师将

成为一个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一个学习活动的协调者,一个学习的指挥者或作为学习促进者团体中的一员。由此可见,教师的基本任务将是指导者和协助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事实材料的提供者。教师将不再只是为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单纯地传授事先筛选的知识,他们将帮助每个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资源以及其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适,并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将成为导师和咨询人员,而不是继续充当高高在上的一贯正确的权威。

把教师视为导师和指导者,还意味着教育的高度个别化。这种个别化是富有经验的教育指导者与先进的教育技术,如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教师还被视为教育诊断方面的专家,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他们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4.教师作为自我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作为多元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鼓励全体国民终身学习,进而迈向学习社会。因此教师首先要认同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有效地教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全体国民建立起与时共进的学习行为,尤其在目前这样一个大多数国民已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促进个人生涯发展,追求自我实现的一股强大力量的特殊历史时刻,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引导社会公众积极投身于终身学习的洪流之中的光辉典范和代表。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充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协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

(七)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优势:

我国现代家庭正在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实行双休日,人们的闲暇时间也增多,特别是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教育意识的增强等,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优势。

(1)由于人们教育意识的增强,许多家庭都把子女的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现在不少家庭的财政计划、家庭建设、活动安排乃至居室布置等,都首先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2)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现在不少家长都注重学习教育方法,努力用现代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特长培养等在家庭教育中已成热门。许多家长都在用自己已有的或现学的知识努力培养着孩子,有的本身就起到了家庭教师的作用。

(3)由于孩子少,家长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现在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有的甚至自始至终陪读陪玩,这不仅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

(4)比较优裕的家庭条件。首先,使孩子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其次,一定的经济实力,也使家庭教育有了物质保障。现在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图书,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以至请家庭教师,一般家庭是不吝惜的。给孩子买电子琴、钢琴、计算机的家庭现在也不是少数。这些都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孩子在家受重视、家长对孩的期望值高等现代家庭的特点,都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把握和利用。由于现代家庭教育的这些优势,使现在孩子程度不同的具有了相应的优点,与前辈人比他们身体素质好、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知识面宽、批判精神强等。这些现代人的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的进步。

2.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尽管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优势,但如果不善于利用和适度把握,也会使孩子在心理、品德、性情、意志、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向我们期望的反面。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虽然优点不少,但跟现代及未来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就是跟前辈人相比也显出了许多不足。

这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体现的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孩子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协作态度、奉献精神;生活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刻苦精神、奋斗的意力、勤俭朴实的作风;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怯懦脆弱或专横跋扈,等等。

这些与其说是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不如说是我们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失误。因为这些对于孩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教育影响的结果。由此来检讨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还存着许多误区。

(1)教育观念的偏差。尽管现在许多家长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教子观念比较陈旧,如不少家长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是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联系在一起,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按自己的意志来培养孩子。结果家长花尽了心力,孩子却迷失了自己。这也难怪孩子没有理想,没有抱负,不努力,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为谁活着。又如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少人又没有正确的人才观。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考高分上好学校将来就能成才,所以把精力都花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管其他方面。结果或是由于孩子学习压力过重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单纯追求高分而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

(2)教育方法的偏差。现在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还出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上。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孩子关爱的度上。如,对孩子过度重视,把他摆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家中的一切活动围着孩子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唯我独尊,目中无人,以至自私自利吗?对孩子过度服务,不少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服务,就连孩子的被子、书包都帮着整理,有的甚至到学校去帮孩子值日搞卫生。在这样的照顾下长大的孩子四肢不勤、独立生活能力差也是很自然的了。给孩子过度地物质享受,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这还能指望孩子去艰苦奋斗吗?对孩子过度迁就,有错不纠,唯恐孩子受委屈。这样能磨炼出坚强的性格吗?对孩子过度保护,把孩子禁固在家里,生怕在外面学坏、吃亏。这能养成孩子的协作精神吗?等等。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同现代社会不合拍的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这使得许多少家长担扰、困惑和无耐。不少人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将来能否担负起建设国家、服务家庭的重任,甚至担心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这确实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包括对家庭教育从观念、策略、方法上的反思。

3.终身学习思想给家庭教育的启示

要摆脱目前家庭教育的困境,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终身学习的观点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让孩子懂得终身学习的意义,引导孩子向终生学习方向发展,使孩子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这将是给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财富,它不仅有益于孩子,也有益于家庭和社会。

而家庭教育得法,将对人终身学习及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目前我国孩子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我国家庭教育首先要在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创造精神和责任心上下功夫。

(1)让孩子学会生存。

?生存从狭义上或活着的意义上来理解,对现在的孩子似乎不成什么问题,或者从物质条件看,我们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优越,

?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讲,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会生存体现在学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或者说要学会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和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

学会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

就人类来讲,现在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能力表面上看来不断加强,实际却隐含着其脆弱的一面,正如有人所说,“现代城市人同自然远远隔离了,实际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一座大机器里,受其保护,也受其摧残,受其驯化也在被驯化的

同时退化,以至使绝大多数人离开了现代技术设备,就很难在自然界谋求生存。虚弱的人类依赖现代技术设备维持其强大的一面,一俟现代技术设备被迫停转,仅剩虚弱一面的现代人类将难以生存。”这不是危言耸听,这虚弱的一面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更甚。我们虽然不遗余力地给孩子补充营养,填压知识,然而就象有人形容的那样,我们的孩子象一只只长期在家驯养的鹅,脂肪长了很多,肌肉却萎缩近无,一旦失去了现代的保护包括家庭的依托,就无力起飞去自谋生路。

?有一对老夫妻住在一个荒岛上,有一天,飞来了一群候鸟,这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妻高兴极了,从此每天定时给他们喂食,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因此这群候鸟就再也没有飞走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人都相继老死了,这群候鸟由于丧失了生存的能力,都死去了。

?人们曾多次引述这样一个例子: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去野营,当出现又饥又累的情况时,日本孩子设法做饭吃,而中国孩子却只会哭。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的孩子脆弱的一面,也更提示了我们让孩子学会生存的必要性。

?《学生生存》一书指出“在这种污染的环境中,如果不知道怎么防御各种有害因素而保护自己,他就不可能保持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我们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最基本的意义就在于此。

?现在学校对孩子进行的环境教育、生存训练等,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延伸出来的。

?我们的家庭教育,要促使孩子学会生存,首先要改变过度保护的养育方法,从生活指导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进而让孩子学习调解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培养适应、保护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也可以有意创设一些困苦,让孩子践行生存的本领。

学会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

?人作为社会的人,要学会在人群中生活的技能,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本领。前者中的许多内容人们都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而后者多是人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现代社会人际关际纷纭复杂,书呆子式的人已不适应现代的社会生存环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可能对于人的生存发展更重要。

?社会适应能力在现在孩子身上是很匮缺的。他们较多地活动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不会应付各种复杂的关系,人际相容性差,因而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些已是成人年龄的考入大学的学生,离开了家门,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不会与人相处,因而出现不少问题,有的不得不因此退学。包括在一些名牌大学,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他们的智商可能不低,可缺少适应社会的智慧和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会生存的涵义会更广泛,知识的含量会加大,竞争的色彩也会更浓。要让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必须让他们学会更广泛地学习生存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生存的智慧。

?为此家庭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这可从家庭成员开始,让孩子体察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家长也可以适时地把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告诉孩子。进而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学会在接受别人的给予时要考虑向别人奉献,在追求自己的需求时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家长在这方面要作出榜样,也可以把这方面的经验和想法经常讲给孩子听。同时要扩大孩子的交往面,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懂得和学会做人的准则,在社会学意义上规范自己的言行。

(2)让孩子学会创造。

?如果说学会生存是人存在的基础,那么学会创造就是人发展的手段。

?不会创造只会重复,人类就不能进步,人也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条件。人类的创造使世界日新月异,而人在今天这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不会创造将寸步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未来人

应掌握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第一张是“学术性通行证”,第二张是“职业性通行证”,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在解释第三张通行证时指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就把过去认为创造是少数精英的事扩展到了未来人立足于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本领。

?而我们传统的及现行的教育中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我们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多,启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少。在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在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都是听话的孩子。特别是应试教育,使孩子在学校在家里被一大堆要记要背的东西压的喘不过气来,很少有自由活动和思考的时间。这些都严重地抑制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相比之下西方国家较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有不少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晚报》在介绍一个中国孩子在中国和在美国接受的两种不同的教育及其效果时,引用了美国老师的一句话:“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要知道如何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创新的能力。”国外这方面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现在不少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努力寻找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途径。不少学校在进行创造教育的改革实验,也可以说这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更大有作为,因为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强,思维的局限性越小,想象力越丰富,保护和发展孩子这些可贵的创造萌芽,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实际上,创造并不神秘,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的杜玫老师,用图形拆拼的方法启发孩子画怪兽,结果孩子们画出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怪兽,他们说他们还能画出无数个。这种重新组合不就是创造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的因素比比皆是,如孩子问我们问题,我们不是告诉答案,而是启发他寻找获得答案的途径;我们让孩子做事情不是告诉他做法,而是启发他自己寻找达到目的的办法等,也就是,我们要多在策略层面上下功夫,启发孩子聪颖的悟性和求索精神。

(3)让孩子学会负责。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多是从学会做事方面考虑的,而学会负责则侧重于学会做人的角度,也属于我们道德教育的范畴。

?有人把学会负责定义为“学习和做到在作出和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应有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强调学会负责是因为我们孩子责任感的匮竭。

?偏颇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以为家人生来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接受关怀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很少有回报他人的实践,所以也就很少有负责的意识,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对父母的“恩典”。不是吗?现在孩子用不吃饭来要挟父母的情况不是司空见惯吗?这样的孩子将来对家庭对社会以至对自己能承担起多大责任呢?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部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感动的多少人热泪盈框。电影说得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卖掉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一个“背”字,不仅体现了父子亲情,也彰显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有报纸评论说他是“背”起了责任。正是这种久违了的反哺情结,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呼唤着人们的良知。

?最近在北京海淀区千名中学生志愿者成人预备期社区服务推进誓师大会上,孩子们喊出:“要成人,先负责”。他们说:“社区是我们的,我们要对它负责;社会是我们的,我们当然责无旁贷;生命是我们的,我们应当珍重每一步……”人们呼唤责任,然而负责也是需要学习的。

人们呼唤责任,然而负责也是需要学习的。家庭教育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对自己要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他人要尊重、体贴、帮助、照顾。从这一点讲,家长不能一味任劳任怨,如自己病了要接受孩子的关照,家里有了困难,要让孩子适当分担。总之,要从家庭小事做起,增强孩子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从对家庭负责开始,进而帮助他们“超越个人的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一种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发现作为个人的他们如何能够为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社会作出贡献。”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负责,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协作等,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如不会生存就谈不上创造、负责、关心、协作等;同样不会后几方面,也就不能在现代社会很好地生存。要想让孩子能自立于未来社会幸福地生活,要想让孩子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家庭教育必须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和提供动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八)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终身学习概念的出现,与人们对终身教育概念的异议有关。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人认为只提终身教育不够完善,因为终身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始终把人作为对象,强调自上而下施加于人,因而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力量、政府行为,似乎人终身都在被教育和被管理。&从这个角度看,终身教育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应该为公民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

而终身学习的责任主体是每个公民,是个体,或者说终身教育是外在的机会,而终身学习却是人自身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1.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体现,都离不开终身教育。

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在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及发展不均衡,构建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作为终身教育体系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教育,要全社会形成开放的教育格局,在充实现有学校教育基础上,大力推广远距离教育:广播学校、电视学校、网络学校。

2.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实质。

终身教育就是要落实到个体的终身学习上。

因此,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二者在本质上、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即对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是一致的。

终身教育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所谓文盲是指不会学习的人,而不仅仅是不识字的人。

终身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而存在的,即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3.终身教育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这是因为,在人才培养中,不能企图、也不可能将包罗万象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尤其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不能期望教育只局限于单纯地教给人们一些知识,而应该通过知识的学习,发展智力,形成品格,从而使人们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本领,而不断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不在于使受教育者记住哪些知识及多少知识,而在于使他们知道应该到哪里去寻找这些知识和如何扩展和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在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应侧重在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的养成,培养持续不断进行学习的能力”!

同时,学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有自我主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以便成为价值主体。

当前正规学校教育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此后的回归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生涯教育等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甚至自我教育活动,它们都是在个体学会学习基础上的教育,是进一步培养学习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书 育人本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进入21世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速,教育的基石与精髓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强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 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校时,这句话一直告诫我学习不能松劲,不然就会落后。离开学校后,这句话对我有了更多的意义。那就是:“工作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保持进步或者至少不退步的方法,就在于不停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了解更多与工作有关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身学习的场所,课堂既是教师实施专业素质的舞台,又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每个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应该是有道德文化的追求,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所以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这意味着他自身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

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定要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我们教师做到: (1)夯实基本功使教育教学游刃有余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多选题:1A 2D 3ABC 4ABC 5ABCD 6ABCD 7C 8ABCD 9D 10C 11C 12B 13A 14B 15C 16A 17A 18AD 19ABD 20ABCD 21 ABCD 22C 23D 24ABCD 25C 26ACD 27 ABCD 28C 29BC 30A 31AB 32AC 33ABC 34A 35D 36C 37ABC 38 39BD 40ABC 41AD 42BCD 43ABC 44ACD 45ABD 46CD 47CD 48ABCD 49B50AC 51B 52BD 53AB 54ABCD 55BCD 56ACD 57A 58ACD 59AB 60BD 二填空题15 30 60 1100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答案:(1)获取信息权 (2)接受就业指导权 (3)被推荐权 (4)公平待遇权 (5)违约及求偿权 2答案: (1)主体不同 (2)内容不同 (3)时间不同 (4)目的不同 (5)适用法律不同 3答案: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在具备特定条件时不再具有法律约束力,自劳动合同终止时起,劳动合同就失去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完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由于某种情况的出现而提前结束劳动关系的行为,比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协商解除两种。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而劳动合同解除的,根据解除合同的原因不同,用人单位可能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4答案: (1)计划描述 (2)产品服务 (3)竞争分析 (4)市场分析 (5)创业计划的实施 (6)资金财务分析 (7)营销策略 (8)风险分析 (9)价格策略 5略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自我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等三个不同范畴,并使三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年级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使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行为,取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自己。 2、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庭,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3、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对学生的爱,班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根据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2、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本文是关于社区2020年度教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社区20xx年度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河北里社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区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基础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建设基础。 1、抓阵地建设,改善社区教育基地条件。努力建设社区教育培训中心阵地,充分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抓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整合社区内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组织和动员广大教师、在校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一支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社区教育专(兼)职干部、社区教育志愿者开展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吸收有能之人、有志之士,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库”,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 3、抓制度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及评价督导机制。 (二)抓宣传工作,构建社区教育宣传平台。 1、做好社区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单、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我社区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丰硕成果,提高居民对我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和参与率,努力扩大我社区教育的影响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论文考试实施细则 一、考核方案 考核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70%。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一)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占总成绩的30%,按百分制计算。) 1.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占形成性考核成绩20%。 2.优质课程平台上网上自测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成绩60%。 3.小组专题讨论,占形成性考核成绩20%。 (二)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撰写论文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带回家独立完成,学校不再统一安排考场。 二、论文考试要求 1.请给自己制定一份为期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可根据自己职业性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及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与职业的评估,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职业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评估调整方案等五部分的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规划书要求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观点鲜明,五部分内容分析全面。 3.字数控制在2000─3000字。 4.题目自拟。 5.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4日。 三、评分标准: 为确保对学生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应把好成绩关,杜绝人情分、面子分。论文考成绩以百分制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实事求是为第一原则,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上海开放大学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次论文考的阅卷进行全系统抽查,并有权调整学生的考试成绩。各分校教师阅卷请参照以下标准评阅: 1.优(90分以上) (1)能够按照要求阐述了五个部分内容,个人五年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析全面, 目标合理,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评估调整方案合 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2)能较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测试结果,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和对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终身学习呢? 一、终身学习的含义 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的观念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师,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教育的一切方面“贯穿于整个人生持续的教育过程,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教师终身学习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一)教师学习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三、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 1、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 2、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3、按照教育体制又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教育阶段;其中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教育有三种教育方式分别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 四、终身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灵活性和实用性。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五、世界各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并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则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并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韩国则于八十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我国2005年《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颁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年1月5日《上海市 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颁布,2012年9月28。 2. 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建议提出:成人教育是包含在终身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教育决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应扩大到人生的各个

20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

20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 20**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加强成人学校 基础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 用技术培训、全民创业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突出开展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农民为主体,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外输”与“内转”并重, 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市场用工需求,重点对应往 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特困失业人员和 转业军人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劳动技能镇。劳动保障所、吴桥中学、各企业、村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会同镇成人学校共同开展好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转移指标**X人的任务。 2、大力开展以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农工副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成人校要以培训新型农民为根本目的,制订培训计划,全年至少举办 5个、50教时以上的中、长班,举办农、工、副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个,确保 农村从业人员培训面达**%以上。各有关部门、社区、村、企业要加强对本单位 职工教育工作的协调指导,制订全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

以落实。各企事业单位依法负有实施职工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配合成 人校的培训工作,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职工全员培训面达**%以上。 3、实施全民创业教育活动。成人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以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关心自主创业人员的培训与培养,着力为农村培养一批“双带型”的基层党员干部和中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要在 发现和培养社会能人上下功夫,引导他们更新理念,提高执行政策、经营管理水 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农村自考等资源,积极动员教师或农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学历培训,自办或联办成人中专 及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班1个。同时,动员广大社会青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争取报名率达万分之六以上。各单位要积极动员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大专学习,职 工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要争取达到**%。我镇范围的各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职工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招收的新工人,特别是35岁以下青壮年职工要逐步达到高中以上水平。 5、加强技术工人的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严格职业(工种)劳动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成人校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把培训、考核与 用工紧密结合,推行培训结业证书与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双证”制度,技术工种 用工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大力开展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绿色证书”培训,成人校、中学要加强管理,精心施教,确保培训面达**%以上。 6、积极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课件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龙口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韶华 2007年6月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授课的理论框架 一、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 二、终身教育 三、终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一、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 (一)终身学习提出的背景 知识社会正在临近 1、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更为迅猛的时代 2、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 3、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 学习化社会的兴起 迈向学习化社会,意味着: ①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 ②学习将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 ③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

④学习和教育要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 ⑤学习和教育与社会形成互动,密切交织 ⑥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和结构,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学习和教育职能。 ⑦社区教育是迈向学习化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 (二)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的理论概述 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的概念应该包含三个方面最为基本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第二:这种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终生性的学习方式; 第三:终身学习还必须要求打破某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境。(三)终身学习的主题

1、学会生存 以“类”的角度而言 从“群”的角度而言 就个体而言 2、学会学习 3、学会创造 三张“教育通行证”: “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技能通行证”“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场” 4、学会关心 “关心国家、社会、经济生态及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集体、人类及自己;关心真理、知识、学习…… 5、学会负责 6、学会合作 二、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二)终身教育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1、社会变化的加快 2、人口问题的挑战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研究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功能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所以,超越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的教育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生

理和心理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以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1153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 准范本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an effective scheme is form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such as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工作计划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计划文件适合在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加强成人学校基础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用技术培训、全民创业教育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突出开展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校要坚持以服务

为宗旨,农民为主体,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外输”与“内转”并重,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市场用工需求,重点对应往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特困失业人员和转业军人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劳动技能镇。劳动保障所、吴桥中学、各企业、村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会同镇成人学校共同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转移指标250人的任务。 2、大力开展以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农工

浅谈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终身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也将成为2l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阐述了终身学习的定义和特征,概述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论述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 一、终身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偷快地应用它们。” 从众多的理解和定义中可以归纳出终身学习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连续性。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第二,多元整合性。终身学习不仅是纵向地贯穿人的一生,而且也是横向地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空间,是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及其它场合学习的统一,是立体的多元的整合。 第三,目的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即有需求、有意识的学习更有价值,是个体有意安排的。 第四,公平性。学习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权利。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保障这一基本权利的实施。 第五,开放性。终身学习强调除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情境中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的范畴与时空范畴,同时强调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整合。 第六,主体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泰山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与法同行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收集有关法律案例。 教学过程: 1、创设悬念,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课件演示:王刚 和李明在图书馆借书,他们谎称图书馆着火了,就拨打了 儿119电话…) (2)讨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你们刚才猜对了吗?让我们继续来看。(课件演示:他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接受了7天的行政拘留和200 元罚款的处罚……) (4)思考: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一个电话为什么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5)师小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它既对人们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公民,应该时刻牢记与法同行。 结合十九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法官修身,明辨是非 我们小学生不光尊法守法,还要成为法律的小小捍卫者,那就是小法官。想成为法官就必须了解有关的法律常识,进行自我修身,自我学习: (1)我国颁布了哪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记下来)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几项?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教师学习并检测学生情况,考察是否成为合格的小法官,并学会分析案例三步走:对不对、为什么会这样、你该对他说点什么?) 3、反思案例,剖析根源 (1)王刚李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遭受处罚? (2)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剖析,让学生知道不能做“法盲”,掌握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明确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2021社区学校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新编版)

2021社区学校教育的年度工作 计划(新编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243

2021社区学校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新编 版) 年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201x年河北里社区教育工作以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区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基础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建设基础。

1、抓阵地建设,改善社区教育基地条件。努力建设社区教育培训中心阵地,充分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抓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整合社区内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组织和动员广大教师、在校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担任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一支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社区教育专(兼)职干部、社区教育志愿者开展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吸收有能之人、有志之士,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库”,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 3、抓制度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及评价督导机制。 (二)抓宣传工作,构建社区教育宣传平台。 1、做好社区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单、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我社区教育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盘县刘官镇中学高玉二零一零十二月三十日终身学习中,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一)、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崇尚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学精神。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就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办事。教师具有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教师具有科学精神,还反映在教师严谨治学的品格以及务实认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等人格特质也会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得

到充分的展示。教师崇尚科学精神,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涵义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 第二,针对少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与判断能力,因循守旧、习惯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

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一、学习提高内在素质。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师终身学习扩展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多么令人厌恶。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永葆活力,更有魅力。因此教师不再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扩展知识领域,从而来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学

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是每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证。二是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三是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未来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专家,必须在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掌握其它有关教育的学问,如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四是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化?现代教学手段"。它包括两类:一是视听技术,如广播、电影、影视、录像等;另一类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和微型电脑的操作技术。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社会在发展,知识领域的扩展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十足的信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发展的需要。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但由于受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因不常用被逐渐遗忘。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欠缺。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3)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

小学六年品德学情分析

2015——2016年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学情分析 教师:于洋

随着本学期的课时安排,现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的教学情况作出如下分析,以有效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切实规范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管理,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成绩方面 1、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得到重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六年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变通能力和灵活运用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试卷中题目变化学生仍能规范作答,这说明学生对道德观点能真正理解,灵活运用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理念逐步更新,品德课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我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例:六年级:做为小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答案来看,学生通过看书、看报,收集有关水资源文字以及画面了解地球缺水的现象,激起了学习的欲望;通过了解缺水的原因,知道一些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注意事项、学生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

些社会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如六年级的“列举你成长中令你难忘的事情”,很多学生把自己学习品德社会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写了出来,真实而又具体,体现了真实自然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课堂。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

终身教育工作计划和总结

2011至2012年内厝实验学校 终身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促使全社会的教育与学习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促进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建立“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一年来,我校继续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终身教育课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终身教育机制 年初,我校对教育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成立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法履行终身教育工作职责,建立满足师生、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网络。指定一名干部作为终身教育工作联络(通讯)员,专门负责协调管理终身教育工作和信息工作,加强对终身教育工作的领导,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硬件建设现代化。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主体的教学阵地网络。配备了电视、VCD、音响、电脑、相机等教学设备,开设了多个活动项目。终身教育活动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基本达到30平方米以上,图书阅览室图书20000册以上。二是师资队伍专业化。为我校终身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形成了相对完善便捷的纵向与横向间的教育网络体系,各主体间可进行多形式的交流,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三是经费来源多元化。采取一次性投入和经常性投入相结合和政府拨款和社会筹资的办法,保证终身教育的正常运作的资金投入。今年来共筹措教育资金2多万元用于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建设。

二、加强资源整合,挖掘特色教育 我校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内容,以促进当地的终身教育进一步发展。一是依靠组织支力,统筹教育工作。首先明确我校终身教育工作的定位,即立足本辖区、面向全社会的以“统筹领导、共同协作、村民自主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二是依靠舆论支持。墙报、宣传栏、标语、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宣传舆论网络,开展宣传周系列活动及不失时机利用重大纪念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本地区居民的学习意识。三是依靠制度支撑。为促进我校终身教育蓬勃发展,实行例会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少于四次,其次教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资料有积累,年终有总结。四是依靠群众支招。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互发短信、QQ群聊和平时面谈等渠道与形式,经常征询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对办好终身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合实际情况,深化终身教育 一是我校以迎接福建省第七个终身教育活动同时也是《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实施6周年纪念日为契机,以开展“9.28终身教育活动”为平台,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系统活动。积极配合省开展以“学以创业、服务海西”的主题活动,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学习宣传活动。二是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三是全校按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重点抓好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四是在全校范围内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五是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