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教学内容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教学内容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教学内容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教学内容

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

本形式

精品文档

§5.2单跨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为工程中常见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和支座情况都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需要进行简化,并由此得到梁的计算简图。梁的简化通常是从梁的结构、支座和荷载等三方面进行。

一、梁的结构简化

梁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构件。在简化时,通常用梁的轴线来代表梁的实体,支座间的距离称为计算跨度。

图5-2

如图5-2(b)所示,用轴线A B代表起重吊车的横梁。

二、支座简化

常见支座形式有三种: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梁的实际支座的简化,主要根据每个支座对梁的约束情况来定。例如图5-2(a)中起重吊车的横梁可简化为一端为可动铰支座,另一端为固定铰支座的梁。如图5-2(b)所示。

三、荷载简化

作用于梁上的荷载通常可简化为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荷载等。如图5-4所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七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7-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结构力学复习题

结构力学作业 一、填空题 1、结构是由建筑材料按照一定得方式构成,并能承受作用的物体或体系。 2、工程结构按几何特征通常可分结构、结构、结构三类。 3、结构的是指能反映实际结构基本受力和变形性能的简化的计算图形。 4、平面杆件结构的支座通常有三种形式:、和固定支座。 5、常用的结构按其组成和受力特点,可分为、拱、、桁架和 五大类。 6、按荷载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和。 7、按荷载用作的性质分为和。 8、常见的三种约束装置:、、。 9、单跨静定梁有、和三种形式。 10、三铰拱在沿水平线均匀分布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合理拱轴线为。 11、分析桁架内力的方法有和。 12、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影响线有两种基本作法:和。 13、在设计承受移动荷载的结构时,必须求出每一截面内力的最大值(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 连接各截面内力最大值的曲线称为内力的。 14、从力学特点上看,凡是不能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的结构称为 。 15、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和。 16、力矩分配法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渐近法,主要应用于分析连续 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17、平面内一个点有_____个自由度,平面内一刚片有_____个自由度:一个连接三根杆件的复铰,可使系统减少____个自由度;一个连接几个刚片的复铰,可使体系减少____个自由度 18、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而一个单铰相当于___个约束,一个___或___相当于三个约束。 19、平面内两个刚片用三根链杆组成几何不变体系,这三根链杆必须是_____、______。 20、在忽略材料应变的前提下,几何形状和位置是不会改变的体系称________。 21、在忽略材料应变的前提下,几何形状和位置是可以改变的体系称________。 22、确定物体的运动所需的独立几个参数的个数称________。 23、静定结构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_四大类 24、梁和刚架的主要内力是_______;桁架的主要内力是_________ 25、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_______;力法方程是通过_______而建立的。 26、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解除_______约束,而切断一根梁式杆相当于解除_______个约束 27、一个封闭框具有_______次超静定 27、超静定次数等于_______个数 28、位移法以_______和_______作为基本未知量,位移法方程是根据_______条件而建立的 29、力矩分配法是建立在_______基础之上的一种_______法;力矩分配法适用于计算_______和_______的内力。 30、杆端的转动刚度s表示了杆端抵抗转动变形的能力,它与杆件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而与杆件的_______无关。 31、传递系数c 等于_______弯矩和_______弯矩之比;当远端为固定端时,c=_______,当远端为铰时c=_______。 32、通常规定:杆端弯矩以_______为正;固端弯矩MAB以_______为正 33、转动刚度_______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八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6) §8-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3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习题解答

第3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3.1是非判断题 (1)在使用内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2)区段叠加法仅适用于弯矩图的绘制,不适用于剪力图的绘制。() (3)多跨静定梁在附属部分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必会引起基本部分的内力。() (4)习题3.1(4)图所示多跨静定梁中,CDE和EF部分均为附属部分。() ABCDEF 习题3.1(4)图 (5)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个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6)所谓合理拱轴线,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能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轴线。() (7)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形状也将发生改变。() (8)利用结点法求解桁架结构时,可从任意结点开始。() 【解】(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EF为第二层次附属部分,CDE为第一层次附属部分; (5)错误。从公式 F H M C/f可知,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 (6)错误。荷载发生改变时,合理拱轴线将发生变化; (7)错误。合理拱轴线与荷载大小无关; (8)错误。一般从仅包含两个未知轴力的结点开始。 习题3.2填空 (1)习题3.2(1)图所示受荷的多跨静定梁,其定向联系C所传递的弯矩M C的大小为______;截面B的弯矩大小为______,____侧受拉。 F P F P F P F P AB D E C lllll 习题3.2(1)图 (2)习题3.2(2)图所示风载作用下的悬臂刚架,其梁端弯矩M AB=______kN·m,____侧受拉;左柱B截面弯矩M B=______kN·m,____侧受拉。 C B m / N k m4 / N k 6 A D m 4 m 4 6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