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生化大题整理部分

111生化大题整理部分

111生化大题整理部分
111生化大题整理部分

简答题

1.蛋白质变性的概念、本质及其应用。

概念: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化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本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变性主要发生在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等。应用:(1)被应用来消毒灭菌(2)为保存蛋白制剂(如疫苗、抗体等)的有效,采用低温贮存。

2.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的主要作用。

(1)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参加催化反应,使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须集团形成正确的空间排列,有利于酶促反应的发生。(2)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形成三元复合物。(3)金属离子还可以中和电荷,减少静电斥力,有利于底物与酶的结合。(4)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还可以稳定酶的空间构象。(辅助记忆:成中心;架桥梁;稳构象;减斥力)

3.酶促反应的特点。

(1)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本质是更有效的降低活化(2)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根据酶对底物选择的特点,酶的特异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a)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b)相对专一性。

4.写出米氏方程并简述Km与Vm的含义

(1)方程v=Vmax[S]/Km+[S](2)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的浓度无关;Km值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即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Km值越大,亲和力则越小;Km值可用于判断反应级数;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Km值可以用来确定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浓度。(3)Vmax 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5.酶原的定义、激活的实质以及酶原存在与激活的意义。

(1)酶原定义:有些酶最亲爱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处于无活性状态,这种无活性的酶前体称作酶原。(2)激活实质: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3)意义:a.消化道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可避免胰腺的自身消化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遭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同时还能保证酶在特定的环境和部位发生其催化作用。b.有的酶原可以视作酶的储存形式,需要时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催化作用。

6.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1)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2)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3)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a.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b.NADPH参与羟化反应c.NADPH可以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7.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限速酶及去路

合成部位:胆固醇生物合成部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全身各组织细胞胞液和光面内质网均可合成胆固醇。

原料:乙酰CoA、NADPH和ATP,其中合成1分子胆固醇消耗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 和16分子NADPH。

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去路:①转变成胆酸汁;②转变成类固醇激素;③转变成7-脱氢胆固醇

8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

生理意义:1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2促进乳酸的再利用,补充肝糖原,补充肌

肉消耗的糖;3肾脏的糖异生作用有利于排H+保Ka+,维持集体的酸碱平衡8

9.脂肪酸β-氧化与脂肪酸合成的异同。

(1)β-氧化:反应部位:线粒体;原料:脂酰COA;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转运载体:肉碱转运载体;反应进行方向:从羧基端到甲基端;步骤: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产物:乙酰COA.(2)脂肪酸合成:反应部位:胞液;原料:乙酰COA;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转运载体: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反应进行方向:从甲基端到羧基端;步骤: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产物:软脂酰COA。

10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a、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产生的氨基酸b、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c、体内合成的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去路:a、合成蛋白质和多肽b、转变为其他含氮化合物d、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分解

11简述机体氨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b、肠道吸收的氨(受pH值的影响)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受pH值的影响)。去路:a、在肝内合成尿素(最主要)b、合成谷基酰胺等非必需氨基酸c、转变成其他含氮化合物d、转变成铵盐排泄

12一碳单位的概念、载体及生理功能。

概念: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CH3)、甲烯基(—CH2—)、甲炔基(—CH=)、甲酰基(—CHO)及亚氨甲基(—CH=NH)等。载体: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常与其载体四氢叶酸结合而转运和参与代谢。

生理功能:a、一碳单位是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原料b、一碳单位代谢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

14.mRNA的加工方式。

(1)前体mRNA在5'-端加入“帽”结构。(2)前体mRNA在3-端特意位点断裂并加上多聚腺苷酸尾结构。(3)前体mRNA的剪接主要是去除内含子a.内含子形成套索RNA被剪除;b.内含子在剪接接口处剪除;c.剪接过程需要两次转酯反应;d.剪接体是内含子的剪接场所;e.前体mRNA分子有剪切和剪接两种模式;f.前体mRNA分子可发生可变剪接。(4)mRNA编辑是对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转录后加工。

17请说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和各种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分为:CM、VLDL、LDL、HDL CM:乳糜微粒。在小肠黏膜细胞合成。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VLDL:前B—脂蛋白。在肝细胞合成。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LDL:B—脂蛋白。在血浆合成。转运内源性胆固醇HDL:α—脂蛋白。在肝、肠、血浆合成。逆向转运胆固醇。

15列表比较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试题汇编

2004年 一、填空 1、纤维素分子是由( )组成,它们之间通过( )键相连。 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III转录的是( )。 3、糖原合成中,葡萄糖单体的活性形式是(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氨基酸的活性形式是形成( )。 4、糖肽键的主要连接键有( )和( )两种。 5、卵磷脂是由( )、( )、( )和( )组成。 6、snRNA主要参与( )的加工成熟,真核生物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 )、( )、( )和( )等。 7、用碱水解核酸,产物主要是( )和( )混合物。 8、DEAE-纤维素是一种( )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 )交换剂。 9、蛋白质分子中的生色氨基酸是指( )、( )和( )三种。 10、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各自的调空酶协调作用,防止了( )是形成。 11、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来表示。 12、DNA测序的解决得益于哪两种技术的应用:( )和( )。 13、羽田杀菌素是( )的结构类似物,可以强烈地一直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腺苷酸的合成。 14、常用3.613-螺旋(n=3)来表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其中的3.6指( ),13表示( )。 1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要消耗( )个高能键。 二、选择题

1、环状结构的己醛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有几个? A、4 B、16 C、32 D、64 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联接,联接方式是 A2’-5 B3’-5 ’C3’-3’ D5’-5’ 3、下列哪种糖不能形成糖砂? A、葡萄糖 B、乳糖 C、蔗糖 D、麦芽糖 4、下列物质中,不是高能化合物的是: A、琥珀酰CoA B、1,3-二磷酸甘油酸 C、SAM D1,6-二磷酸果酸 5、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 A、甘油三丁酸酯 B、胆固醇硬脂酸酯 C、羊毛蜡 D、石蜡 6、每分子血红蛋白所含铁离子数为几个? A、1 B、2 C、4 D、8 7、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的什么作用? A、抑制琉基酶,使失活琉基酶 B、抑制胆碱酯酶,只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中毒 C、抑制其它酶的作用,导致代谢紊乱 D、抑制血红蛋白的功能,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8、反密码子UG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ACU B、ACT C、UCA D、TCA 9、在判断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时,认为最适的底物应该是: A、Km值最小 B 、Km值最大C、Vm/ Km值最小D、Vm /Km值最大 10、哪一种抑制剂存在时,酶反应的Vmax和Km都下降? 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B、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C、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D、不可逆抑制剂 11、下列突变中,哪一种致死性最大? A、胞嘧啶取代腺嘌呤 B、腺嘧啶取代鸟嘌呤 C、插入三个核苷酸 D、插入一个核苷酸

生化复习总结(经典大题):酶

第六章酶复习总结 酶的特点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易失活 (2)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来表示,它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个酶分子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秒钟)转换底物的分子数。转换数高的可到四千万(如过氧化氢酶),低的不足1(如溶菌酶)。 (3)具有很高的专一性 (4)酶的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①调节酶的浓度;②通过激素调节酶的活性;③反馈抑制调节酶的活性;④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酶的活性;⑤其他调节方式如别构调节。 6.5.1 酶的活性部位 在整个酶分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active site),或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的活性部位是酶结合和催化底物的场所,是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酶活性部位的结构是酶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 酶分子中与结合底物有关的部位称为结合部位,每一种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每一个结合部位至少结合一种底物,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催化部位决定酶的催化能力以及酶促反应的性质。酶的结合部位与催化部位共同构成酶的活性部位,在功能上,二者缺一不可,在空间构成上,二者也是紧密连接在一起。 不同酶有不同的活性部位,活性部位的共同特点是: ①活性部位在酶分子整体结构中只占很小的部分,通常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活性部位体积虽小,却是酶最重要的部分。 ②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酶活性部位的立体结构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等方面与底物分子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参与组成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是通过肽链的折叠,它们最终在酶的高级结构中相互靠近。 ③酶的活性部位的催化基团主要包括氨基酸侧链的化学功能团以及辅因子的化学功能团,某些酶的辅因子也可作为酶的催化基团,辅因子与酶协同作用,为催化过程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功能基团。除催化基团外,酶的活性部位还有参与底物结合的结合基团。在活性部位之外,也可能具有某些对于维持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基团。这些对酶的催化功能来说必不可少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若必需基团被改变,酶的活力会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④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在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中,酶分子和底物分子的构象均发生一定的变化才形成互补结构。诱导契合假说被诸多实验结果证实,此外,酶的活性部位相比于整个酶分子更具柔性或称可运动性,容易在蛋白变性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试卷Biochemistry-Test-final-anser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试卷 Please give the explanations of the terms below: (2 scores per term) 1.Hydrogen bond The hydrogen on one molecule attached to O or N that is attracted to an O or N of a different molecule. 2.Zwitterion A zwitterion is a dipolar ion that is capable of carrying both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 simultaneously. 3.Quaternary structure The arrangement of multiple folded protein molecules in a multi-subunit complex. 4.Salting out A method of separating protei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proteins are less soluble at high salt concentrations. 5.Induced fit The change in shape of the active site of an enzyme so that it binds more snugly to the substrate, induced by entry of the substrate.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1.5 score per blank) 1.Two major elements of secondary structure are the ( α helix) and the ( β strand). 2.Polypeptide chains can be synthesized by automated solid-phase methods in which the ( carboxyl ) end of the growing chain is linked to an insoluble support. 3.Three-dimensional protein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by ( NMR Spectroscopy ) and ( X-Ray Crystallography ). 4.The cleavage of peptide bonds by chymotrypsin is initiated by the attack of a serine residue on the peptide carbonyl group. The attacking hydroxyl group is activat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e a ( histidine) residue, a ( aspartate) residue. This catalytic triad generates a powerful nucleophile. 5.Three amino acids ( Tyr ), ( Trp ) and ( Phe ) contribute to most of the ultraviolet (UV) absorbance of proteins, which absorb maximally at 280nm. Multiple choices: (1.5 score per choice) 1.The roles of carbohydrates are ( e ) (i)Structural components (ii) component of nucleic acids (iii) Energy source (iv)Protein modification a.(i) only b.(iii) only c.(i), (iii) d.(i), (iii), and (iv) e.All of abov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disaccharides ( a ) (i) Galactose (ii) Maltose (iii) Sucrose (iv) Lactose a.(i), (ii)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厦大生化难题解读

厦大生化难题解读 厦大研究生入学考试03-08---生物化学疑难题目 一、填空题 1. 琥珀酰CoA是_TCA的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氧化和_____。【08】 2. 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酶促反应速度达v=90%Vmax,和v=10%Vmax,则[S]0.9[S]0.1 的比值应为0.1【08】 3. 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四个半胱氨酸残基。若所有半胱氨酸残基都可能配对形成二硫键,则此种蛋白质形成二硫键的方式有6种。【07】 4. 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如果要求酶促反应v=80%Vmax,则[S]应为Km的倍数是4 5. 当两条来源不同DNA或者RNA间存在互补配对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螺旋分子,这个过程称为分子杂交【07】 6. 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RNA,其实质是一种核酶,蛋白质只使用于维持前者构象的。【07】 7. 实验室常用的薄膜层析或纸层析来分离鉴定游离氨基酸,根据的原理是什么是氨基酸分配系数不同【06】 8. 1986年,Lerner R A 和Schult PG等人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抗体),称之为核酶(抗体酶)【06】 9. 在氨基酸代谢中,直接生成游离氨的脱氨方式有氧化脱氨和联合脱氨【06】 10. 按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碱性磷酸酶的编号是EC3.1.3.1,EC代表Enzyme Commision(酶学委员会)。【05】 11. 实验室常用二苯胺测定DNA含量,用地衣酚测定RNA含量。【05】 12. 褪黑激素来源于Tyr氨基酸,而硫磺酸来源于Cys氨基酸。【05】 13. 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04】 14. snRNA主要参与rRNA的加工合成,真核生物的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 等【04】 15. DEAE—纤维素是一种阴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阳交换剂。【04】 16. 蛋白质分子中的生色氨基酸是指Phe,Tyr和Trp三种氨基酸。【04】 17. 糖酵解和糖异生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各自的调控酶协同作用,防止了无效循环的形成。【04】 18. DNA测序的解决得益于哪两种技术的应用:高灵敏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04】 19.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要消耗4个高能键。【04】 20. 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03】 21. 糖酵解的关键控制酶是磷酸果糖激酶,果糖-2,6-二磷酸的作用是促进糖酵解。【03】 22.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呈现协同效应,是通过血红蛋白的变构现象实现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思考题答案1.如何区别高倍镜和油镜 答:(1)油镜更接近标本片(2)油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是香柏油(3)油镜刻有“oil”或“Hi”字样,也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为标记。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是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镜头距离标片很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止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2)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3)从目镜内观察,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其明亮。然后用微调将镜台下降,直至视野内物象清晰。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未见物象,需重复操作。加的是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4.在调节焦距时,往往出现一些疑似观察标本的物象点,物象点可能是目镜或物镜上的杂质,也可能是标本片上的观察对象,如何通过操作判断这些物象点是否在标片上 答:移动标本片,看物象点是否移动,如果不移动,则不在标本片上。 5.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或固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固定时间是杀死菌体,使菌体蛋白质凝固黏附于载玻片上,增加菌体对染色剂的结合力,易于着色。但是如果没固定,不容易着色,且容易被清水冲走。

温度过高会使细胞收缩变形,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难以着色,从而导致难以着色。 6.为什么要培养18-24h的细菌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此时菌体进入比较活泼的繁殖生长期,细胞壁比较好着色。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如果菌龄过老,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时阴性还是阳性菌。 7.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答:具体操作步骤为(1)涂片,与简单染色法相同,要求薄而均匀。(2)干燥、固定,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微小火焰上干燥;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宜过高。(3)染色,用结晶紫进行初染1min,然后水洗。用碘液进行媒染,用碘液覆盖染色部位1min,水洗。在涂有细菌的部位连续滴加95%乙醇,约30s,水洗脱色。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水洗。(4)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干。(5)镜检。 关键环节是酒精脱色。 8.为何常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观察个体形态 答:放线菌的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或插入培养基里面,不易被接种针挑取制片。采用插片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 9.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答: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10.放线菌与细菌的菌落最显着的差异是什么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

生物化学知识点486 时间:2011-8-10 18:04:44 点击: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1生物化学一、填空题核心提示:折、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疏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 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水键)、(范德华力)等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1 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转角)(无规则卷曲)。、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2、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3 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使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4 (重金 属盐沉淀法)。、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5 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戊糖)、(含氮碱),此即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CA)和(鸟嘌呤B)两种,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6、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T)三种。(尿嘧啶U、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7 为(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8、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酶促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9 )、(激活剂)、(抑制剂)(PH),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3.9-6.1mmol/L10、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为((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糖的正常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异常去路有(尿糖)。,反应在(线12)分子ATP411、三羧酸循环中有(2)次脱羧()次脱氧反应,共生成(酮戊二酸脱氢酶粒)中进行,三种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 系)。、由于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乳酸),因此,机体在严重缺氧情况下,会发生(乳酸)中12 毒。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其次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人类食物中的13 糖主要是(淀粉)。、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起(持续)性(高血糖),14 1 甚至出现(糖尿)),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生H2O、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15 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FADH2、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16 2ATP)。条呼吸链ATP的生成数分别是(3ATP)和()H2O17、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交给(氧)生成(ATP)的过程相(偶联)的作用。的过程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主 要方式为(氧化磷酸化),其次是(底物水平磷酸化)。18、体内生成脱a-CO2是通过(有机物)的脱羧反应生成的,根据脱羧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9、体内脱羧)。羧)和(B-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步每一次B-20、脂酰CoA )。)和比原来少2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厦门大学2003年生物化学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 1.蔗糖是有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键相连。2.核苷三磷酸在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能量和磷酸基团转移的重要物质,()参与单糖的转变和多糖的合成,()参与卵磷脂的合成,()供给肽链合成时所需要的能量。 3.将RNA变性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进行杂交,此技术称为()印迹法。4.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可使DNA带有放射行,而RNA不带放射性。5.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横轴上的截距为()。 6.核酸复制时,DNA聚合酶沿模板链()方向移动;转录时,RNA聚合酶沿模板链()方向移动;翻译时,核糖体沿模板链()方向移动。 7.糖酵解的关键控制酶是(),果糖-2,6-二磷酸的作用是()糖酵解。 8.细菌的DNA连接酶以()为能量来源,动物细胞和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以()为能源。 9.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呈现()效应,是通过血红蛋白的()现象实现的。 10。双链DNA中,若()含量多,则Tm值高。 11。SnRNA主要参与()的加工成熟,真核生物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和()等。 12。常用定量测量还原糖的试剂为()试剂和()试剂。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糖无还原性? A。麦芽糖 B。蔗糖 C。果糖 D。阿拉伯糖 2.有一个三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发现有游离的Gly和一种二肽,下列多肽的一级结构中,哪一个符合该肽的结构? A. Ala-Lys-Gly B. Lys-Ala-Gly C. Gly-Lys-Ala D. Ala-Gly-Lys 3.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A。肌酐 B。尿素 C。肌酸 D。尿酸 4.SDS凝胶电泳把混合的蛋白质分开,是根据各种蛋白质的什么性质?A。蛋白质分子带电性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生化考试复习题汇总及答案整理

核酸化学及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正向遗传学:通过研究突变表型确定突变基因的经典遗传学方法。 2.核小体组蛋白修饰:组成核小体组蛋白,其多肽链的N末端游离于核小体之外,常被化学基团修饰,修饰类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之后会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活性。 3.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是遗传重组的一类。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发生在同源短序列的范围之内,需要位点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催化。 4.转座机制:转座酶上两个不同亚基结合在转座子的特定序列上,两个亚基靠在一起形成有活性的二聚体,切下转座子,转座酶-转座子复合物结合到靶DNA上,通过转座酶的催化将转座子整合到新位点上。 5.基因敲除: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外源同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靶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将外源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产生精确的基因突变,完成基因敲除。 6.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若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停止延长,若单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可继续延伸。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了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7.荧光实时PCR技术原理 探针法:TaqMan探针是一小段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的单链DNA,它的5’和3’端分别带有一个荧光基团,这两个荧光基团由于距离过近,相互发生淬灭,不产生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靶DNA变性,产生单链DNA,TaqMan探针结合到与之配对的靶DNA序列上,之后被Taq DNA聚合酶切除降解,从而解除荧光淬灭,荧光基团在激发光下发出荧光,最后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靶DNA的数量。染料法:荧光染料(如SYBR GreenⅠ)能与双链DNA发生非序列特异性结合,并激发出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随着DNA的不断延伸,结合到DNA上的荧光染料也相应增加,被激发产生的荧光也相应增加,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初始模板的数量。 8.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原理 将荧光蛋白在某些特定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N片段和C片段。这2个片段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时,不能自发地组装成完整的荧光蛋白,不能产生荧光。但是,当这2个荧光蛋白的片段分别连接到一组有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上,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这两个目标蛋白时,由于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荧光蛋白的2个片段在空间上互相靠近互补,重新构建成完整的具有活性的荧光蛋白分子,并在该荧光蛋白的激发光激发下,发射荧光。 简言之,如果目标蛋白质之间有相互作用,则在激发光的激发下,产生该荧光蛋白的荧光。反之,若目标蛋白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不能被激发产生荧光。 二.问答题: 1.怎样将一个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原核表达后,怎样纯化该蛋白? 2.通过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得cDNA的全长?简述其原理。 (一)已知序列信息 1.同源序列法:根据基因家族各成员间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然后再利用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cDNA全长。 2.功能克隆法: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 (二)未知序列信息: 1.基于基因组DNA的克隆:是在鉴定已知基因的功能后,进而分离目标基因的一种方法。

生物化学知识点梳理

生化知识点梳理 蛋白质水解 (1)酸水解:破坏色胺酸,但不会引起消旋,得到的是L-氨基酸。(2)碱水解:容易引起消旋,得到无旋光性的氨基酸混合物。 (3)酶水解:不产生消旋,不破坏氨基酸,但水解不彻底,得到的是蛋白质片断。(P16) 酸性氨基酸: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Lys(赖氨酸)、Arg(精氨酸)、His(组氨酸) 极性非解离氨基酸:Gly(甘氨酸)、Ser(丝氨酸)、Thr(苏氨酸)、Cys(半胱氨酸),Tyr(酪氨酸)、Asn(天冬酰胺)、Gln(谷氨酰胺) 非极性氨基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Leu(亮氨酸)、Ile(异亮氨酸)、Pro(脯氨酸)、Phe(苯丙氨酸)、Trp(色氨酸)、Met(甲硫氨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调整环境的pH,可以使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这时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的环境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 酸性氨基酸:pI= 1/2×(pK1+pKR) 碱性氨基酸:pI=1/2×(pK2+pKR) 中性氨基酸:pI= 1/2×(pK1+pK2) 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大,氨基酸处于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小,氨基酸处于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除了甘氨酸外,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都是手性碳,都有旋光异构体,但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构型。带有苯环氨基酸(色氨酸)在紫外区280nm波长由最大吸收 蛋白质的等离子点:当蛋白质在某一pH环境中,酸性基团所带的正电荷预见性基团所带的负电荷相等。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是环境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盐溶: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盐析: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以有效的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层,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分段盐析:不同蛋白质对盐浓度要求不同,因此通过不同的盐浓度可以将不同种蛋白质沉淀出来。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氢键等次级键叠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组成了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构象单元。α-螺旋α-螺旋一圈有3.6个氨基酸,沿着螺旋轴上升0.54nm,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升0.15nm,螺旋的直径为2nm。当有脯氨酸存在时,由于氨基上没有多余的氢形成氢键,所以不能形成α-螺旋。 β-折叠是一种相当伸展的肽链结构,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侧向聚集形成的锯齿状结构。有同向平行式和反向平行式两种。以反向平行比较稳定。 β-转角广泛存在于球状蛋白中,是由于多肽链中第n个残基羰基和第n+3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形成氢键,使得多肽链急剧扭转走向而致 超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上若干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彼此相互作用,进一步组成有规则的结构组合体(p63 )。主要有αα,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作者: ————————————————————————————————日期:

生物化学实验考试试题

细胞破碎 1 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 机械法:研磨,高速捣碎机;物理法:反复冻溶,超声波破碎,压榨法;化学与生物化学法:自溶,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 2 有机溶剂法破碎细胞原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 有机溶剂溶解细胞壁并使之失稳。比如笨、甲苯、氯仿、二甲苯及高级醇等 3酶法破碎细胞原理:酶分解作用 4反复冻融法破碎细胞原理:通过反复将细胞放在低温下突然冷却和室温下融化达到破壁作用 层析技术 1.什么叫层析技术? 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分子亲和力、吸附力、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其中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层析法分哪几类?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哪三类?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分类,层析主要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3.指出常用层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凝胶层析法:⑴脱盐;⑵用于分离提纯;⑶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⑷高分子溶液的浓缩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 高效液相层析法:⑴液-固吸附层析;⑵液-液分配层析;⑶离子交换层析 4.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什么? 大小不同的分子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而达到分离作用。 5.用SephadexG25脱盐时蛋白质和盐哪个先出峰?蛋白质 6.相对分子量为8万和10万的蛋白质能否在SephadexG-75柱中分开?为什么?不能,分子量差距太小。 7.将分子量分别为a(90000)、b(45000)、c(110 000)的三种蛋白质混合溶液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正常情况下,将它们按被洗脱下来的先后排序。c、a、b 8.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哪种分辨率高?离子交换层析较高。 9.如果样品中只有Ala和His(Ala pI=6.0,His pI=7.6),在pH4条件下,这两种氨基酸那一种与CM(阳离子交换剂)结合的紧密?如果用pH4-7的洗脱液梯度洗脱,那种氨基酸先洗脱出来?Ala 10. 柱层析时湿装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用水灌注、不能有气泡。 11.说说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液的选择原则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脂酰 消耗了2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a.脱氢:脂酰

最新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机密*启用前 厦门大学2007年招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张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蛋白质的酸水解一般用6mol/L HCI,110℃水解20小时左右,可使蛋白质完全水解。酸水解的优点是(),缺点是使()被完全破坏。 2.生物体内的多糖按其生物功能可以分为两类()、()。前者往往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后者往往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3.酶的变性作用和抑制作用都可以使酶活力丧失,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4.蛋白质N-末端测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法由于该试剂与N-末端氨基酸形成的物质具有强烈的荧光,灵敏度很高。 5.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四个半胱氨酸残基。若所有半胱氨酸残基都可能配对形成二硫键,则此种蛋白质形成二硫键的方式有()种。 6.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如果要求酶促反应v =80%Vmax ,则[S]应为Km的倍数是()。 7.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的米氏常数Km时,Km值可以从直线的()截距获得。 8.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和()。 9.当两条()之间存在互补配对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这个过程称为()。 10.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其实质是一种(),()只是用于维持前者构象的。 11.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缺乏()会患脚气病。 12.糖酵解中有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催化这三个反应的酶是(),(),()。其中()是糖酵解反应的关键限速酶。 13.果糖-1-磷酸在()的催化下,产生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前一种产物可在()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酵解途径。 14.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反应中有()次脱氢,共生成()分子ATP,生成()分子CO2。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写在答卷纸上,每题1分,共30分)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ATP; B.GTP; C.CTP; D.UTP。 2.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经转氨作用可直接生成草酰乙酸? A.苏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