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流水线输送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自动流水线输送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自动流水线输送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自动流水线输送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提出背景

制造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在进行着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自动化。进人8十年代后,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吃速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人到一个新的姗代一基于计算机的集成制造时代,并且正在向基于人工智能,人—机协调,人—自然协调的生态工厂时代迈进。促使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3个技术因素是:自动化单元技术:自动化的方法学或哲理;与制造业自动化有关的基础技术。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无论高速大批量制造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和定制化企业,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1)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损耗。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统计,对自动化系统投入和企业效益方面提升产出比约1:4至1:6之间。

特别在资金密集型企业中,自动化系统占设备总投资10%以下,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即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即由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驱动部分、控制及信号处理单元、接口等硬件元素,在软件程序和电子电路逻辑的有目的的信息流引导下,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和集成,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规则运动,从而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或产品。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传统的控制系统经历了继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沟通的领域正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各个层次。工业控制机系统一般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工具(包括自动测量仪表、控制装置)的总称。今天,对自动化最简单的理解也转变为:用广义的机器(包括计算机)来部分代替或完全取代或超越人的体力。

1.2 课题的意义

总的看来,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向是涵盖“精益”、“灵敏”等概念在内的、广义的、基于计算机的集成制造;另一方面.从人、社会、自然这3个更大的范围来看,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向可概括为以下4 个方面:

1.制造业的生产柔性将进一步提高当今世界变化中的市场要求(CIM 是柔性的。制造系统的柔性是衡量制造系统对变化中的市场、技术及生产条件适应性的尺度。很显然,制造业的柔性是企业竞争

力的一个主要动力。制造柔性是由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经营决策,因而,制造柔性就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发展中的国家的企业而言,以首先提高人力资源和企业结构资源的柔性为佳。

2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基于知识的工厂1988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ASME)曾进行过一次调查,以了解21世纪中制造工程师的环境和作用得出的结果是,在目前用于制造业的各种技术中,预期最有发展前途,需用于工业中的一种技术类型是人工智能。预测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工厂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

3.人与机械的进一步协调,强调人在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效益的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设计和开发适用的软件时,将人的因素结合进去,以驱动现代的CIM 系统。完全没有人参与的自动化是不现实的,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人的创造性、判断力和理解力是任何一种机器所无法替代的。

4.人与环境的进一步协调,生态工厂的出现

产业革命后的近代产业社会中工业生产领域生产的“人工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但工业废弃物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节能和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循环使用)已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全球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趋势下,有人提出了制造业的“生态工厂”(E-eofactory)的主张。生态工厂的基本含义是,在力求降低能耗、资源投人的情况下,使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尽量不损害环境,并使最终的废弃物能分解、还原、再生和循环利用。这就要求产品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应具有“全球”环保意识,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作出最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决策。基于这样考虑.今后的制造企业自动化也必然人会向“生态工厂”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自动化流水线

2.1自动化流水线定义

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形式。把生产过程划分为在时间上相等或成倍比的若干工序,并将其分别固定于按工艺过程顺序排列的各工作地,劳动对象按一定的节拍或速度,顺次流过各工作地进行加工。对不能或不便移动的操作对象(如建筑物,大型船舶,大型机器及其部件),也可由执行各工序的工人,按规定速度在劳动对象上顺序连续进行各工序加工。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亨利.福特(Henry Ford)于1913年在密歇根州的Highland Park,建立的生产系统。

流水线生产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方法,包括使用通用的设备,使生产线上的每项任务都有稳定的周期时间,并按照加工工序的顺序,使产品能够迅速、平稳的由一个工位“流动”到下一个工位。经由生产控制系统,使产品的生产率与最终装配线上的使用率相符合。

流水线生产进一步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它要求工人进行高强度,高密度作业,因此它刚诞生时饱受争议。但时间证明,它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生产组织。

由于劳动单位不用移动,流水线生产有极高的效率,它使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因为生产单位只用对劳动对象

进行一部分操作,而无须像以前对劳动对象整体负责,因此使工人技术进一步专业化。

公司制的建立和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促生了流水线生产,而它又与民族主义一起促生了法西斯主义。由于高生产速度,它还加快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生产流水线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货物搬运机械,又称输送线或者输送机。按照输送系列产品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线、板链线、倍数链线、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流水线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2.2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基本原理

生产流水线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生产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前一个子过程为下一个子过程创造执行条件,每一个过程可以与其它子过程同时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功能分解,空间上顺序依次进行,时间上重叠并行” 。

2.3自动化流水线的计算方法

若在计算n个任务地执行时间时,将各个子功能段的实际执行时间限制为周期时间,则称为各段均取周期法。

计算公式:

该方法中,计算公式为:

T总=(n+k-1)×周期

其中,k为总段数,n为任务总数。

各叠加段取最大值法:

该方法中,计算公式为:

T总=t1+max{t1,t2}+max{t1,t2,t3}+…+max{t1,t2,…,tk-1} +max{t1,t2,…tk}×[n-(k-1)]+max{t2,t3,…,tk}

+max{t3,t4,…,tk}+…+max{tk-1,tk}+tk

其中,k为总段数,n为任务总数。

最省时法:

该方法中,计算公式为:

T总=t1+t2+…+tk+max{t1,t2,t3,...,tk}×(n-1)

其中,k为总段数,n为任务总数。

采取哪种方法?

当各段执行时间不一样时,上述3种方法才存在区别。若各段执行时间一样,三者无区别。第2,3种方式依各段时间取值不一样而可能存在区别。

2.4自动化流水线的特征及优缺点

生产流水线的特征是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人去完成,一步一步地加工.每个人做一个特定的工作.

图1-1生产流水线

优点是这样生产起来会比较快,因为每个人只需要做一

样事,对自己所做的事都非常熟悉.

缺点是工作的人会很觉得很乏味.

常用的生产流水线可分为以下几种:

1)板链式装配流水线

特点:承载的产品比较重,和生产线同步运行,可以实现产品的爬坡;生产的节拍不是很快;以链板面作为承载,可以实现产品的平稳输送。

2)滚筒式流水线

特点:承载的产品类型广泛,所受限制少;与阻挡器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产品的连续、节拍运行以及积放的功能;采用顶升平移装置,可以实现产品的离线返修或检测而不影响整个流水线的运行。

3)皮带式流水线

特点:承载的产品比较轻,形状限制少;和生产线同步运行,可以实现产品的爬坡转向;以皮带作为载体和输送,可以实现产品的平稳输送,噪音小;可以实现轻型物料或产品较长距离的输

送。

4)差速输送流水线

特点:差速输送流水线采用倍速链牵引,工装板可以自由传送,采用阻挡器定位使工件自由运动或停止,工件在两端可以自动顶升,横移过渡。还可以在线可设旋转、专机、检测设备、机械手等。

第三章输送机简介

3.1 输送机的定义

输送机(Conveyor)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

图3-1输送机

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机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可以单台输送,也可多台组成或与其他输送设备组成水平或倾斜的输送系统,以满足不同布置形式的作业线需要。

输送机械按运作方式可以分为:1:带式输送机 2:螺旋输送机 3:斗式提升机

3.2输送机的主要参数

一般根据物料搬运系统的要求、物料装卸地点的各种条件、有

关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物料的特性等来确定各主要参数。

①输送能力:输送机的输送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物料量。在输送散状物料时,以每小时输送物料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在输送成件物品时,以每小时输送的件数计算。

②输送速度:提高输送速度可以提高输送能力。在以输送带作牵引件且输送长度较大时,输送速度日趋增大。但高速运转的带式输送机需注意振动、噪声和启动、制动等问题。对于以链条作为牵引件的输送机,输送速度不宜过大,以防止增大动力载荷。同时进行工艺操作的输送机,输送速度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③构件尺寸:输送机的构件尺寸包括输送带宽度、板条宽度、料斗容积、管道直径和容器大小等。这些构件尺寸都直接影响输送机的输送能力。

④输送长度和倾角:输送线路长度和倾角大小直接影响输送机的总阻力和所需要的功率。

3.3输送机的特点

方向易变,可灵活改变输送方向,最大时可达到180度;

输送机,每单元由8只辊筒组成,每一个单元都可独立使用,也可多个单元联接使用,安装方便;

输送机伸缩自如,一个单元最长与最短状态之比可达到3倍;

输送机可灵活改变输送方向,最大时可以大于180度

3.4输送机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17世纪中,开始应用架

图3-2

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输送机相继出现。

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5输送机的分类

(一)输送机一般按有无牵引件来进行分类

具有牵引件的输送机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牵引件用以传递牵引力,可采用输送带、牵引链或钢丝绳;承载构件用以承放物料,有料斗、托架或吊具等;驱动装置给输送机以动力,一般由电动机、减速器和制动器(停止器)等组成;张紧装置一般有螺杆式和重锤式两种,可使牵引件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垂度,以保证输送机正常运转;支承件用以承托牵引件或承载构件,可采用托辊、滚轮等。

具有牵引件的输送机的结构特点是:被运送物料装在与牵引件连结在一起的承载构件内,或直接装在牵引件(如输送带)上,牵引件绕过各滚筒或链轮首尾相连,形成包括运送物料的有载分支和不运送物料的无载分支的闭合环路,利用牵引件的连续运动输送物料。

这类的输送机种类繁多,主要有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小车式输送机、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刮板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悬挂输送机和架空索道等。

没有牵引件的输送机的结构组成各不相同,用来输送物料的工作构件亦不相同。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利用工作构件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或利用介质在管道中的流动使物料向前输送。例

如,辊子输送机的工作构件为一系列辊子,辊子作旋转运动以输送物料;螺旋输送机的工作构件为螺旋,螺旋在料槽中作旋转运动以沿料槽推送物料;振动输送机的工作构件为料槽,料槽作往复运动以输送置于其中的物料等。

未来输送机的将向着大型化发展、扩大使用范围、物料自动分拣、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等方面发展。

大型化包括大输送能力、大单机长度和大输送倾角等几个方面。水力输送装置的长度已达440公里以上带式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已近15公里,并已出现由若干台组成联系甲乙两地的“带式输送道”。不少国家正在探索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物料的更完善的输送机结构。扩大输送机的使用范围,是指发展能在高温、低温条件下有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质的环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输送炽热、易爆、易结团、粘性物料的输送机

发展趋向输送机的发展趋向是:①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化包括大输送能力、大单机长度和大输送倾角等几个方面。水力输送装置的长度已达 440公里以上。带式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已近15公里,并已出现由若干台组成联系甲乙两地的"带式输送道"。不少国家正在探索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物料的更完善的输送机结构。②扩大输送机的使用范围。发展能在高温、低温条件下、有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质的环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输送炽热、易爆、易结团、粘性的物料的输送机。③使输送机的构造满足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化控制对单机提出的要求。如邮局所用的自

动分拣包裹的小车式输送机应能满足分拣动作的要求等。④降低能量消耗以节约能源,已成为输送技术领域内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将1吨物料输送1公里所消耗的能量作为输送机选型的重要指标之一。⑤减少各种输送机在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噪声和排放的废气。。

(二)输送机械按使用的用途分类:

1,散料输送机械(如: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大倾角输送机等)

(1)带式输送机由驱动装置拉紧装置输送带中部构架和托辊组成输送带作为牵引和承载构件,借以连续输送散碎物料或成件品。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所以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

在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广泛应用带式输送机。它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

通用带式输送机由输送带、托辊、滚筒及驱动、制动、张紧、

改向、装载、卸载、清扫等装置组成。

①输送带

常用的有橡胶带和塑料带两种。橡胶带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15~40°C之间。物料温度不超过50°C。向上输送散粒料的倾角12°~24°。对于大倾角输送可用花纹橡胶带。塑料带具有耐油、酸、碱等优点,但对于气候的适应性差,易打滑和老化。带宽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②托辊

分单滚筒(胶带对滚筒的包角为210°~230°)、双滚筒(包角达350°)和多滚筒(用于大功率)等。有槽形托辊、平形托辊、调心托辊、缓冲托辊。槽形托辊(由2~5个辊子组成)支承承载分支,用以输送散粒物料;调心托辊用以调整带的横向位置,避免跑偏;缓冲托辊装在受料处,以减小物料对带的冲击。

③滚筒

分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驱动滚筒是传递动力的主要部件。分单滚筒(胶带对滚筒的包角为210°~230°)、双滚筒(包角达350°)和多滚筒(用于大功率)等。

④张紧装置

其作用是使输送带达到必要的张力,以免在驱动滚筒上打滑,并使输送带在托辊间的挠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

带式输送机的技术优势

首先是它运行可靠。在许多需要连续运行的重要的生产单位,

如发电厂煤的输送,钢铁厂和水泥厂散状物料的输送,以及港口内船舶装卸等均采用带式输送机。如在这些场合停机,其损失是巨大的。必要时,带式输送机可以一班接一班地连续工作。

带式输送机动力消耗低。由于物料与输送带几乎无相对移动,不仅使运行阻力小(约为刮板输送机的1/3-1/5),而且对货载的磨损和破碎均小,生产率高。这些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线路适应性强又灵活。线路长度根据需要而定.短则几米,长可达10km以上。可以安装在小型隧道内,也可以架设在地面交通混乱和危险地区的上空。

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带式输送机能非常灵活地从一点或多点受料.也可以向多点或几个区段卸料。当同时在几个点向输送带上加料(如选煤厂煤仓下的输送机)或沿带式输送机长度方向上的任一点通过均匀给料设备向输送带给料时,带式输送机就成为一条主要输送干线。

图3-3

带式输送机可以在贮煤场料堆下面的巷道里取料,需要时,还能把各堆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物料可简单地从输送机头部卸出,

也可通过犁式卸料器或移动卸料车在输送带长度方向的任一点卸料。

灌装机说明书

GZM-200L 自动称重灌装机 说明书 上海广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系统概述 液体定量灌装机-是上海广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专门开发的适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军工等企业有腐蚀性工作环境的灌装机,采用液面下/上(可选)灌装方式,适用于多种液体物料。设计独特的喷枪装置易于操作,灌注快速、精确;并且最大限度地保证灌注完毕时残液的滴漏。操作时,操作者仅需简单地将桶口对准喷枪嘴正下方,按下手柄上的[启动]按钮,喷枪就回自动插入桶内,并将空桶自动去皮。然后打开灌装阀门,精确地双速灌装;灌装结束,喷枪自动提升至桶外,滴漏盘自动接至喷枪底部,人工将桶推出磅台推至输送机后端即告完成。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药行业的生产车间及仓库管理;化工行业中油漆、精细化工原料的生产工序控制和成品、半成品计量;军工制造业中物料的计量。 三、系统特点 ■采用《QB/T2501-2000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标准制造; ■接触物料部分采用SUS316L不锈钢制造,防腐性能强; ■系统采用三菱PLC,欧姆龙RELAY等高端电气配件制造; ■灌装枪设计为徒手快速拆装,方便维护; ■灌装枪前段附加气动球阀不灌装时自动关闭,防止物料泄漏; ■密封系统均采用聚四氟乙烯制造,耐溶剂,耐酸碱,寿命长; ■秤台滚筒及台面采用不锈钢制造,防腐性佳; ■灌装枪采用插入式灌注,避免造成物料飞浅于桶上,影响外包装;■系统采用两段式大小料自动灌装方式,以提高准确度; ■单桶灌装值到达后,灌装枪会自动提起等待下次启动;

■独特防滴漏装置,避免物料滴于桶子上,影响包装及滚筒; ■当灌装枪未插入桶口内时,灌装枪自动提起,不执行灌装; ■RS232通讯接口可将数据传至电脑. ■全数字式调校,动静抗振动干扰软件包; ■控制器具自我故障诊断功能,并具接口测试功能; ■灌装时只需人工将桶移到磅台上,对准枪头按启动键即执行灌装;■若遇紧急状况按下紧急停止钮即可解除本次灌装; ■采用一键式操作:启动—灌装枪下降—自动去皮—双速灌装—完成—灌装枪升起 四、基本参数 ■最大秤量:1500kg ■最小感量:0.5kg ■灌装误差:±1kg ■灌装速度:约15-25桶/小时(视进料流速) ■使用电源:AC220/50Hz(用户提供至机器一侧) ■使用气源:0.6Mpa(用户提供至机器一侧) ■使用温度:-10℃-50℃ ■相对湿度:<95%(无冷凝) ■控制方式:2挡控制(附回流控制) ■灌装方式:插入式,液面上 ■秤台尺寸:1200×1200mm结构及滚筒材质:碳钢烤漆。 ■枪头管路:SUS304不锈钢及四氟 ■管路压力:(0.2-0.6)MPa(与料性有关)。 ■物料接口:DN50-法兰接头 ■气源接口:用户提供G1/2内螺纹,用于快速接头连接 ■基础条件:水平的坚固混凝土地面,混凝土厚度应大于10cm。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 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本课的范读视频。 2.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3.教师为学生解读关于“词”的知识。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半自动灌装机说明书资料

半自动立式灌装机 使 用 说 明 书 广州德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GUANGZHOU DELONG AUTOMATION MACHINERY CO.,LTD

名称:半自动立式灌装机型号:DL-GZJ01

目录 一、性能简介 二、型号选定 三、工作原理 四、全气动灌装机的特点 五、开机前的检查和操作顺序 六、灌装量的调整 七、灌装速度的调整 八、灌装精度的调整 九、清洗保养维护 十、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 十一、灌装物料的适用范围十二、机器的使用条件

一、性能简介 本公司生产的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是建立在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增加了部分附加功能。使产品在使用操作、精度误差、装量调整、设备清洗、维护等方面更加简单方便。 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全气动灌装机采用气动元件来代替电气控制回路,因此特别适合在对于防爆要求的环境中使用。 二、型号选定 本公司生产的灌装机型号是根据用户所需的最大灌装量来确定的有卧式和立式两款 型号为:60ML 120ML 250ML 500ML 1000ML 2000ML 5000ML

三、工作原理 全气动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缸的前后运动带动料缸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使料缸前腔产生负压。 当气缸向前运动时,拉动活塞向后,料缸前腔产生负压,供料桶内的物料被大气压力压人进料管,通过进出料的单向阀进入料管。 当气缸向后运动时,推动活塞向前,挤压物料。物料通过出料单向阀进入出料软管,最后通过灌装头进入待灌空瓶(进料时灌装头关闭,出料时打开),完成一次灌装。 活塞式灌装机对于每次的灌装是一个机械的单一的简单动作,所以对每一个规则容器都有很高的灌装精度和稳定性。 四、全气动灌装机的特点 1、全部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控制,因此特别适合对于有防爆要求的环境使用,具有很高安全性。 2、不会产生静电,麻电现象,也不需接地。 3、由于采用硬定位,所以灌装精度高,精度可以控制在0.3%以内(以最大灌装量为标准) 4、在需急停情况下,只需关闭气动开关,活塞自动后退到初始位,灌装停止。 五、开机前的检查和操作顺序 开机前必须检查各部分机械是否正常,以免造成机械故障或人身伤害事故,检查内容及操作: 1、前、后夹紧手柄是否夹紧。 2、进出料三通的三端卡箍是否夹紧。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 第三章: 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 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 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4、什么是交往动机? 5、教学媒体: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7、人际环境设计: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与环节。 8、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定义: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2、系统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主要在教学实施阶段之前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按照预期的计划行事,计划贯彻的越完整越准确越好,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3、关系论教学系统设计: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而是逐渐看是重视教学的“生命性”,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时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

半自动活塞式全气动灌装机说明书

目录 一、性能简介 二、型号选定 三、工作原理 四、全气动灌装机的特点 五、开机前的检查和操作顺序 六、灌装量的调整 七、灌装速度的调整 八、灌装精度的调整 九、清洗保养维护 十、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 十一、灌装物料的适用范围 十二、机器的使用条件 附图:气路图

全气动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 使用说明书 一、性能简介 本公司生产的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是建立在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增加了部分附加功能。使产品在使用操作、精度误差、装量调整、设备清洗、维护保养等方面更加简单方便。 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全气动灌装机采用气动元件来代替电气控制回路,因此特别适合在对于有防爆要求的环境中使用。 二、型号选定 本公司产生的灌装机型号是根据用户所需的最大灌装量来确定的。 具体型号为: JSFA-60 (10-60ml) JSFA -120 (15-120ml) JSFA -250 (50-250ml) JSFA -500 (100-500ml) JSFA -1000 (200-1000ml) 三、工作原理 全气动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缸的前后运动带动料缸内的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使料缸前腔产生负压。 当气缸向前运动时,拉动活塞向后,料缸前腔产生负压。供料桶内的物料被大气压力压入进料软管,通过进出料的三通管进入料缸。 当气缸向后运动时,推动活塞向前,挤压物料。物料通过出料接头内的单向阀门进入出料软管,最后通过灌装头进入待灌空瓶(进料时灌装头关闭,出料时打开),完成一次灌装。 活塞式灌装机对于每次的灌装是一个机械的单一的简单动作,所以对每一个规则容器都有很高的灌装精度和稳定性。 四、全气动灌装机的特点 1、全部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控制,因此特别适合在对于有防爆要求的环境中使用, 具有高安全性。 2、不会产生静电、麻电现象,也不需接地。 3、由于采用气动控制,并采用硬定位,所以灌装精度高,精度可以控制在3/1000 以内(以最大灌装量为标准基准)。 4、在需急停情况下,只需关闭气动开关,活塞自动后退回到初始位,灌装停止。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膏体自动灌装机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膏体自动灌装机 专业 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一班 设计者孙凡方长胜徐森杨申陈俊明指导教师张荣老师 日期 2012年 5 月 30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设计要求和内容 1 三、确定工作原理,构思工艺动作过程 1 四、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1 五、执行机构的选型 3 六、画出设计方案的机械运动简图 8 七、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尺度设计 8 八、对机构执行系统部分进行尺度计算 11 九、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16 十、参考书目 16 十一、设计小结及体会17

膏体自动灌装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包括主要原理及工艺动作) 膏体自动灌装机是通过出料活塞杆上下往复运动实现膏体灌装入盒内的,其主要工艺动作如下: (1)、将空盒送入六工位转盘,利用转盘间歇运动变换不同工位; (2)、在灌装工位上空盒上升灌入膏体; (3)、在贴锡纸工位上粘贴锡纸; (4)、在盖盒盖工位上将盒盖压下; (5)、送出成品。 二、设计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 1、电动机选择Y系列交流异步电动机,转速为960r/min; 2、膏体自动灌装机的生产能力:24盒/min; 3、膏体盒尺寸D=30~50mm,高度h=10~15mm; 4、工作台面距离地面的距离为1100~1200mm; 5、构件质量和转动惯量不计; 6、要求结构紧凑、传动性能优良、运动灵活可靠、噪声尽量减小。 三、确定工作原理,构思工艺动作过程: 首先我们成立设计小组,从产品的设计要求等方面出发,膏体自动灌装机要求完成以下几个工艺动作: 1、送盒:这一动作由传送带来完成,保证传送带的连续运转; 2、六工位转盘的间歇转动:这一动作有槽轮机构来实现; 3、灌装:这一过程可以由凸轮的反复运转来实现; 4、贴锡纸、压盖:这两项工作可以由一个凸轮带动一组压杆来实现; 5、送出成品:由传送带完成。 四、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灌装机使用说明书

全自动灌装机 使 用 说 明 书 目录 在安装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此说明书按规定方法正确安装与维护保养 并妥善保留此说明书,以备日后查用

一、三位一体机概述 (3) 二、技术参数 (3) 三、设备安装 (3) 四、工作过程 (4) 五、使用与操作 (4) 六、面板功能 (5) 七、维护与注意事项 (7) 八、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7) 一、三位一体机概述

桶装生产线是专供3加仑、5加仑桶装饮用水生产之用。整机集冲洗、灌装、封盖功能于一体。是矿泉水、蒸馏水、纯净水生产的理想设备。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易清洗。主要电气原件均采用SIEMENS、OMRON产品,气路系采用名牌产品,该机构紧凑,占用厂房小,工作效率高且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工人仅需二人,是机电气三位一体的全自动桶装设备。 二、技术参数 规格型号:GF-100型 灌装能力:80桶/ 小时 操作压力:0.6 ~ 0.8 Mpa 用气量:250 升/ 分钟灌装容量:3加仑 桶形尺寸:∮276*370 或∮276*490 额定电压:220V 50HZ 功率: 2.2 Kw 设备总重:160 Kg 外形尺寸:2600 mm ×550mm ×1600mm 三、设备安装 本机无需预埋地脚螺丝,设备拆箱后,整机安放于坚实而平整地面,然后调整支腿螺丝高度,并用水平仪纠正倾斜,使各支腿受力均匀,设备调整好后,接通进水管、排污管、电源、气源并固定好。 四、工作过程

桶装线按其功能可分冲洗、灌装、封盖三个步骤,其工作过程如下: 1、空桶桶口朝下倾斜入送桶装托,空桶间隙运动链条运动一个工位,此时,空桶为倒立状进行桶口桶身冲洗。 2、冲洗过程共有四道工序:第一道为清水;第二道为消毒液;第三道为无菌水冲洗;第四道无菌水再冲洗;冲洗过后有20S时间用于水桶沥干。 3、冲洗干净的净桶链条向下转动45度,水桶自行滑出,然后由顶桶气缸将桶向下翻转45度,使空桶置于灌装位,等待灌装。 4、灌装阀由气缸推动伸入桶口,自动排气灌装阀逐之打开灌装,灌装时间由PLC设定,并可根据液位高低使用面板多功能按钮进行修正灌装时间,以达到最佳位置,灌装至液位后,多余的水经自动排水口回到纯水箱,以减少纯水浪费。 5、灌装结束后,由出桶气缸将已灌装的桶推至压盖工位,待下步灌装时压盖,至此整个过程结束。 五、使用与操作 1、开机前,应检查消毒液位;电源、气压是否正常;用手动法检查各电磁阀、气缸是否良好;动作是否正常;各水泵转向是否正确;空气有无排尽。如发现不正常情况,要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生产。 2、本机生产时自动进行冲洗、消毒、灌装、上盖、压盖,无须人为干扰,但操作人员要严密观察各部位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将自动打向手动,以防止意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___系统化过程___。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7.__梅瑞尔__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__学习经验__和__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 _系统方法__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__教学目标__,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__评价__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__修改__的过程 10.1900年__杜威_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20世纪90年代,_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_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__产品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__系统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__课堂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__特定

冷霜自动灌装机的说明书

目录 一.题目和设计任务 (2) 1.题目:冷霜自动灌装机设计 (2) 2.设计任务: (2) 二.运动方案: (2) 三.运动循环图 (2) A.空盒进入、灌装、贴锡纸、加盖工艺流程 (2) B.工艺过程的执行构件: (2) C.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 (3) 四.装盘的设计: (3) 五.运动尺寸计算及分析: (4) 六.压盖机构的设计 (4) 七.行星轮的尺寸设计: (6) 八.皮带轮的尺寸设计 (7) 九.槽轮机构的设计: (7) 十.凸轮机构的设计: (8) 十一.力封闭式凸轮的设计: (9) 十二.圆锥齿轮的设计: (10) 十三.总的设计运动简图: (12) 十四.参考文献: (12)

一. 题目和设计任务 1.题目:冷霜自动灌装机设计 2.设计任务:(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进行转盘简谐运动机构、空盒的相对上升机 构、锡纸库下降机构、压盖机构的方案构思;(3)按参数要求进行电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进行方案进行选择,并拟定机构传动方案。 二.运动方案: 用行星轮机构实现减速,以皮带轮传动,采用槽轮机构实现转台的间歇性转动,灌装空盒相 对上升采用凸轮机构使冷霜灌装管道的下降得以实现,同样使用凸轮机构实现锡纸库的下降和实 现压盖动作。最后采用步进式传输机构输入空瓶和输出包装好的冷霜。在主轴和传送带连接可以 采用斜齿轮以实现其如图所示的传送。 三.运动循环图 A.空盒进入、灌装、贴锡纸、加盖工艺流程: 1.空盒通过传送带传送至六位盘位置1; 2.六工位盘做间歇转动,每次转动60 ,转动是其他机构不执行动作; 3.当转盘停止时,灌装顶杆下降至工作位进行灌装,同时贴锡纸,加盖压杆远休结束后进行工艺动 作。 4.灌装机构达到指定位置完成灌装后回到初始位置,同时贴锡纸、加盖杆回升到高位,一次循环结束。 B.工艺过程的执行构件: 1.送料机构:步进式传送带机构,该机构主要是实现输送的连续运动,把空盒送入工位,并将 成品输出。 2.槽轮机构:它是在主轴Ⅱ上通过变向连接槽轮,带动六工作位盘实现间歇运动。 3.灌装机构:该机构由固定在轴Ⅱ上的自动推杆凸轮机构组成,通过高低往复运动实现灌装动作。 4.贴锡纸、加盖机构:该机构由固定在轴Ⅱ上的自动推杆凸轮机构,和压杆以及压杆上固定的锡 纸、加盖部件组成,通过高低往复运动,一次性完成两个动作。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旋转型灌装机_说明书分解

. 学号06100224成绩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无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二)课程设计》 学号06100224 姓名蔡铁根 指导教师张恩光 题目名称旋转型灌装机 设计时间2012年9-12月 2012 年12 月8 日

一.设计任务书及工作要求 (3) 1.1设计题目 (3) 1.2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3) 1.3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3) 1.4设计方案提示 (3) 1.5设计任务 (4) 二.原动机选择 (4) 三.传动比分配 (4) 四.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4) 4.1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4) 4.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6) 五.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订与评价 (9) 5.1 综述 (9) 5.2设计方案 (9) 5.2.1 设计方案I (9) 5.2.2 设计方案II (10) 5.2.3 设计方案III (10) 5.2.4比较、选择设计方案 (11) 六.机械系统的运动循环图 (12) 七.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 (12) 7.1凸轮结构的设计分析 (12) 7.1.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线图 (15) 7.2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分析 (16) 7.2.1连杆机构的尺寸参数设计 (16) 7.2.2曲柄滑块机构的三维模型设计 (17) 7.2.3 曲柄滑块的运动分析线图 (17) 7.3 间歇机构的设计 (19) 八.设计感想 (21) 九.主要零件附图 (22) 十.主要参考资料 (23)

1.11.2(如饮料等)封口等工序。入空瓶;工位输出灌装好的容器。 1.3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转台直径:500~600mm 。 附图 (2)灌装机的生产率:10瓶/min 。 (3)驱动电机:功率N=1.2kW ,转速n=1440r/min 。 1.4设计方案提示 (1)采用泵来灌装流体,泵固定在灌装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定位锁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重点汇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期中考试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二、简答 1、为什么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首先,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建,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2、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③有利于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④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3、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 ①格式塔的学习观—完形说(顿悟说) ★学习不是行为的联结,而是组织一种完形。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所实现的。 ★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所以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顿悟说”。 ②托尔曼的认知论 ★学习是有目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学习一般原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情境,提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他提倡发现学习,主张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而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 4、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意义? ⑴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⑵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⑶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