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

10地理二班谢泳龙100204089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

1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

2 张永双等.四川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2).

3 殷跃平,等.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 韩用顺,等.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3(4).

5 程思,易加强,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3).

6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5 1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山地学报,2008,26(4).

7 施斌,王宝军,张巍,徐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3).

8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9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黄润秋,李为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

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 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

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

(1) 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

(2)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 km;(3) 地形

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 地震地质灾害

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 500~2 0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

的上部(即宽谷向峡谷的转折部位),单薄的山脊以及孤立或多面临空的山体对地震波最为敏感,具有显著的放大

效应,这些部位崩塌滑坡最为发育;(5) 不同的岩性与地质灾害的发育虽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却决定了地

质灾害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滑坡多发生在软岩中,而硬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

《四川 51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张永双等《地质力学学报》摘要: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 0 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

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

初步调查成果, 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

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

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殷跃平等《工程地质学报》

摘要:汶川地震触发了 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 ,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 ,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非常显著。通过综合分析堰塞湖库容、滑坡坝高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结构 ,对地震形成的 33处坝高大于 10 m 的滑坡堰塞湖进行了评估 ,划分出极高、高、中和低 4种溃决危险。汶川地震滑坡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 , “尖点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 , 可以分为勺型滑床、凸型滑床和阶型滑床等类型。据实地调查 ,滑坡附近震毁建筑物垂向震动非常明显 ,具有“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三阶段特征。在高速滑流中 ,发生 3种效应 : ( 1 )高速气垫效应 ,滑坡体由较大块石和土构成 ,具有一定厚度 ,飞行行程可达 1~3 k m; ( 2)碎屑流效应 ,撞击粉碎的土石呈流动状态 ,特别是含水丰富时 ,形成长程流滑 ; ( 3 ) 铲刮效应 , 巨大撞击力导致下部岩体崩裂 ,形成新滑坡、崩塌 ,但是 ,其厚度不大 ,滑床起伏不平。本文以北川城西滑坡和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 ,分析了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及成灾机理。北川县城城西滑坡导致 1600人被埋死亡 ,数百间房屋被毁 ,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严重的滑坡灾难 ,举世罕见。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的高速远程复合型滑坡 ,滑程约 2400 m ,高速碎屑流冲抵清江河左岸 ,形成滑坡坝 ,致使 7个村庄被埋 ,约 400人死亡。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韩用顺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 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 )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

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 )利用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程思,易加强《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摘要: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山高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分析汶川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地质灾害隐患

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地质灾害易发区,阐述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规划建议,同时提出了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5 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谢洪,王士革,孔纪名《山地学报》

摘要:“ 5 . 1 2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高山峡谷区和四川盆地深丘区等地,行政区划上涉及四川省的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

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陇南市,陕西省的汉中市等的山区,面积大于1 0× 1 0 k m 。强烈地震除直接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各种设施被毁外,还在山区引发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形成灾害叠加,导致灾情更加严重。次生山地灾害主要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集中分布和沿河谷两岸山坡分布,具有下列

特点: I .类型多样,包括崩塌、滑坡、滚石、堰塞湖、泥石流等; 2 .数量上以滚石、崩塌、滑坡为主; 3 .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 4 .堰塞湖主要由地震滑坡、崩塌形成; 5 .泥石流活动具滞发性,地震直接激发的泥石流仅一处; 6 .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7 .加剧了防洪形势的严峻性; 8,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 9 .活动强弱与地震烈度大小关系密切。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施斌等《高校地质学报》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灾情及其次生地质灾害的成因,阐述了灾后重建中丁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程强,吴事贵,苏玉杰

摘要:映秀至卧龙公路是汶川地震灾区距震中最近,震害最为严重的一条公路。本文研究中对沿线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实测了大量地质剖面,从研究斜坡动力失稳的角度,将沿线斜坡划分为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层斜坡地质结构,不利外倾结构面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状构造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碎石土层斜坡地质结构等几种地质结构模型,分析论述了各种地质结构相应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分析论述了一处特殊的水压力致远程滑坡灾害基本特征及机理。在茂汶断裂两侧,地震地质灾害显著差异,主要是由深大断裂的消震隔震效应,地貌放大效应,地质结构等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通过134条实测剖面分析,研究了地震失稳斜坡坡度和失稳部位。地震诱发失稳斜坡坡度在33°~84°之间,主要分布在46°~65°之间,可以认为地震诱发斜坡失稳灾害主要发生在45°以上的斜坡。斜坡失稳部位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以及地貌突出部位,失稳位置在0.12坡高至0.91坡高之间,主要失稳部位在0.4坡高以上。在影响斜坡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多个因素中,地震动和斜坡地质结构是两个基本的决定因素。

《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黄润秋,李为乐《工程地质学报》摘要:5 12汶川大地震 ( M s = 8 . 0 ) 触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地质灾害, 分布范围约 10 万 k m2。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固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主要还是受到发震断层的控制, 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通过都 ( 江堰 ) ) 汶 ( 川 ) 路、北川 ) 安县、马公 ) 红光 3 个地质灾害集中发

育区的研究, 发现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以下断层效应: ( 1 ) 由于属逆断型发震, 地质灾害的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 " 上 / 下盘效应 " , 发震断层上盘较下盘地质灾害分布密度高、范围广、规模大; ( 2 ) 断层上盘 0 ~ 7km 范围为地质灾害强发育区, 断层上盘 7 ~ 11 k m 范围和下盘 0 ~ 5k m 范围为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区; 绝大多数的大

型滑坡都分布在距断层 5 k m 范围内; ( 3 ) 断裂的转折和错列部位是地质灾害集中发育部位, 大型地质灾害也往往发生在这些部位; ( 4 ) 滑坡滑动的优势方向为 N W - SE , 与映秀 ) 北川断裂的空间展布方向基本垂直, 这与地震波垂直于断层方向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 5 ) 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育在ù 度及其以上烈度的区域。其中, ?度区发育密度与ú

度区的基本相当, ù 度区灾害密度只有前两者的 1 / 3 , 而? 度区发育密度只有?度区或ú 度区的 1 / 1 0 。

三、文献资料的成果分析

1、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的关系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的关系

黄润秋,李为乐

观点在GIS平台上,对灾害点分布与高程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和图7所示。可见,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高程为650~2 000 m,这个范围的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但却分布有74.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其中又以高程1 000~1 500 m范围密度最高,达0.63个瓜m2。高程2 500 m以上地质灾害发育稀少,分布密度仅为0.05个瓜m2。实际调查发现,研究区高程1 500 m附近,恰好与区域上河流从宽谷进入峡谷的部位相对应,这一部位地形坡度较陡,岩体卸荷最为强烈,地震响应最为突出,因而地震地质灾害也最为发育。实际调查还表明,地震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峡谷段的上部,而峡谷段的下部往往构成崩塌、滑坡体的碎屑物质堆积区.

图例

2、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作

程思易加强

观点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从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育情况出发,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相关专题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基础上,采用工程治理、生物防治、搬迁避让等多种手段,对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防治。

提纲1、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在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中,应特别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层层落

实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地质灾害的防治预案,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做到县、乡、村、户四级联防。

2 、加强矿业管理汶川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较为发达。采

矿活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遗留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宜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避免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

3 、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汶川县农业较发达,开垦耕地破坏森林植被、陡坡耕作改变斜坡形态和结构等是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生物治理措施,选择合适的树种或草种,起到生物固土,减少大气降水入渗滑体和滑带的数量,辅以坡改梯、水

改旱、地表排水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强度,增强斜坡稳定性。

4 、以人为本,移民搬迁对危险性较大,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住户,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宜尽快实施搬迁。对目前相对稳定,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将来仍有复活的可能,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住户也应分期分批实施搬

迁。

5、建立组织,制定规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

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建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的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3、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特点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特点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

观点通过对地震重灾区的初步考察和卫片、航片观察,在山区,由于强烈地震的激发,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普遍强烈活动,大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由地震直接激发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

主要有崩塌、滑坡、滚石及由滑坡、崩塌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地震后,因降雨作用于沟道内堆积的大量松散泥沙石块,

导致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而堰塞湖内大量积水后,除淹没湖区各种设施外,突然溃决在山区可产生巨大的山洪灾害,进入山前平坝地区则可形成超常规洪水,产生严重的淹没和冲刷灾害通过对地震重灾区的初步考察和卫片、航片观察,在山区,由于强烈地震的激发,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普遍强烈活动,大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由地震直接激发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滚石及由滑坡、崩塌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地震后,因降雨作用于沟道内堆积的大量松散泥沙石块,导致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而堰塞湖内大量积水后,除淹没湖区各种设施外,突然溃决在山区可

产生巨大的山洪灾害,进入山前平坝地区则可形成超常规洪水,产生严重的淹没和冲刷灾害。

实例崩塌、滑坡、滚石等次生山地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青川县位于龙门山北段,据报

道,该县石坝乡青龙、八一、五一和中心 4个村的大部分地方被8 个地震滑坡掩埋, 8 0 0余名群众被深埋在滑坡下。据作者在安县山区调查,晓坝镇五福村处于龙门山南段茶坪山东南坡,在“ 5 . 1 2 ”地震发生时死亡 9 人,其中 6人是因崩塌、滚石而亡,即

该村因次生山地灾害死亡的人数占到“ 5 . 1 2 ”地震死亡人数的 2 / 3 ;“ 5 . 1 2 ”地震以后,处于茶坪山深山区茶坪镇双电村的受灾群众,在自发向山外转移的过程中,有 8 人 ( 其中 4名儿童 ) 死于崩塌 ( 滚石 ) ;睢水镇至高川 I 镇公路的“老虎嘴”段,在“ 5 . 1 2 ”地震时发生的崩塌、滚石与滑坡,仅规模较大的就有 3 4处,方量约 8 0 0× 1 0 m ,砸毁、淤埋汽车近百辆 ( 包

括三辆客运班车 ) ,造成 1 5 0 余人伤亡 ( 照片 1 ) ,并形成 3 个堰塞湖;“ 5 . 1 2 ”地震时,安昌镇一块巨石由山坡落下,横过四川省 S 1 0 5线公路,致死 4 人。次生山地灾害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次生山地灾害除直接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外,还严重摧毁和阻塞道路,使灾区与外界联系中断,成为“孤岛”,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对灾区实施救援,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灾民长时间被困山中,加重了灾情。

4、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题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黄润秋李为乐

观点1、上 / 下盘效应

2、距离效应

3、拐点及错列部位效应

4、方向效应

5、烈度效应

提纲 1、断层 / 上 / 下盘效应 0在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上表现尤为明显, / 上 / 下盘效应 0不仅表现为发震断层上盘较下盘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大, 分布范围更广, 还现为上盘地质灾害的规模也远较下盘大。

2、大型滑坡的分布同样受发震断层的控制, 地震波对坡体的强烈冲击是触发大型滑坡的决定性因素。距发震断层越近, 地震波对坡体的作用越为强烈, 就越容易触发大型滑坡;反之, 滑坡崩塌规模也就相对较小。

3、断裂的转折和错列部位是断层的局部 / 锁固段 0 , 它们在地震过程中, 由于断层整体的错动而被进一步的剪断、破裂, 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产生局部更为强烈的震动, 形成次级 / 震源 0和地质灾害的集中发育部位。

4、在强震作用下, 地形条件对滑坡的滑动方向不再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强震地震波在垂直断层方向的传播, 正是由于地震波在垂直断层方向具有最大的强度, 从而将坡体在这个方向上震裂、抛出, 出现一系列 " 抛射型 " 的大型滑坡崩塌。这同时也表明, 地震波和地面运动的强度具有显著的方向性, 在垂直断层方向最强。

5、地震烈度是根据房屋建筑的损毁情况来确定的, 因此, 地质灾害的频度与规模与烈度区可能存在不完全对应的现象。

四、体验与反思

老师刚布置完作业的时候以为很简单,所以没多大在意,等到下载作业看过以后,真有点惊讶了,作业量很大,而且过程比较繁琐,应该说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作业,原本以为交电子稿应该不会很难,这次真的得好好做这份作业了。

首先是查询文献资料目录,一开始做作业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因为找到的论文不知道怎么转换成作业要求的格式,后来在豆丁网上找到一篇文章,有详细的格式介绍,通过看这篇文章我才真正认识到了要怎么写论文检索格式。如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黄润秋,李为乐是作者,“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是论文题目,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此论文发表的期刊,2008是论文发表的年份,27(12)是论文在此期刊第12期27卷。

其次是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要做好这一步有一个前提很重要——必须对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有十分深入的了解,所以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认真看了一遍自己选取的论文,然后根据文章的重点和研究价值选取摘抄,此部分相对比较简单。

再次是文献资料成果分析,做这一部分的时候有点无从下手,因为看一遍根本没办法了解所有论文的结构和框架,所有我又略看了一下文章,初步掌握框架以后,才有点头绪做这一步。说到底还是要对论文熟悉啊!

通过这次作业我认识到了,做学术必须严谨、认真,切忌盲目下手和偷懒,看似很难的东西,

只要下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五、课题的总体分析

5 12汶川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 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 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所以,研究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展开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上述步骤,我了解到了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的关系,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等,此外,通过对汶川地震的深入研究,对此次雅安地震救援工作的展开,地质灾害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A.0.14 河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 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第一组:商丘(2 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 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 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 A.0.15 湖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竹溪,竹山,房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武汉(13 个市辖区),荆州(2 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 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 个市辖区),宜昌(4 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 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

2008年汶川大地震思想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08年汶川大地震思想汇报 距离汶川大地震已逾整月。这一个月,灾区人民饱受磨难和痛苦,全国人民及世界人民都在关注汶川这以前并不知名的城市。这一个月,所有的灾区人民经历着非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却为抗震救灾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一个月里我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懂得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恩”…… 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危难时刻,四川灾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发挥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强大能量,彰显出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展示出我们党的组织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先锋队形象。地震发生后,灾区基层党组织在危急关头迅速行动,就地组织带领党员和干部群众实施救援,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所有受灾群众感受到党组织无处不在,体会到党组织最可依靠。危难之中,四川灾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生命重于一切,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对受灾群众不抛弃、不放弃,使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医生一定不能离开病人!”在人们惊慌失措逃避地震的时候,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党总支全体成员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短短十几分钟,带领医护人员迅速把百余名患者和部分病床转移 1 / 13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资料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 10地理二班谢泳龙100204089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 1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 2 张永双等.四川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2). 3 殷跃平,等.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 韩用顺,等.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3(4). 5 程思,易加强,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3). 6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5 1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山地学报,2008,26(4). 7 施斌,王宝军,张巍,徐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3). 8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9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黄润秋,李为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 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 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 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 (1) 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 (2)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 km;(3) 地形 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 地震地质灾害 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 500~2 0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 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时间:2012-05-24 12:22:00“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但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远非只有情感上的伤痛,它还颠覆了一些以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基本理念,使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在一次地震研讨会上曾表示,地震学家目前从不同角度对地震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更趋于接近本质。但对于地震中哪些现象具有特殊性,哪些现象具有普遍性,并不明晰。若能把不同视角发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或许地震学能获得一次飞跃性发展。 四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为达成这一目标不断奋斗着。 汶川并非只有一次地震 今年4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课题组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汶川地震三维发震构造、现今运动状态和区域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课题组发现,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可划分出两段:其一,以逆冲运动为主,宽约为10km、长约112km的映秀段;其二,兼有逆冲运动分量和右旋走滑分量,宽约7km、长约118km 的北川段。它们之间以青川张性阶区为界。

徐锡伟认为,从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可知,汶川地震由一个震级相当于7.8级和另一个7.6级地震发生级联破裂而成,而非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只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研究中,不少地震专家考察也发现,汶川地震确有两次破裂过程。初始破裂即映秀破裂段,持续时间为50秒。随后,地震波遇到了障碍体,稍停留,才冲破障碍体,用40秒时间继续向东北方撕开北川以北岩体,抵达青川,产生了第二次破裂,能量两次集中释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王椿镛也告诉记者,他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汶川地震的研究得到了与徐锡伟很多一致的 结果。 不过,他认为,汶川地震仍可以看成90秒内完成的一次地震。只因地下介质不同,分布不均,地震波遇到了刚性较大的物质,停留了几秒后,继续向东北传播至青川形成。 一次地震多个极震区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在汶川地震后多次赴灾区实地考察。他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介绍,过去不少地震学家认为:地震波传播方式如同石头扔进水里,呈圆形向四周传递,能量逐渐降低。而且,一次地震只有一个极震区,其几何中心就是地震的宏观震中。 然而,汶川地震的地震波沿着断裂带传递和释放,呈椭圆形从南到北出现了4个极震区。这4个点处于同一个断裂面。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_百度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JD730—12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摘要大光包一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Ⅱ1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tll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一北川断裂不足 7hn。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in,宽2.2kin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RGEST SCALE LANDSL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IU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UANG Runqiu PEI Xiangjun LI Tianb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13059 Abstract The landslide

2008年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5.12 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大型公益节目已经在四川卫视播出了12期,近期节目中,四川卫视将爱的焦点锁定那些为灾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 《80后最牛志愿者》节目中,来自成都双流县的志愿者尹春龙今年20出头,去年5月14日,他步行一天赶到灾区,在映秀镇的废墟上凭借个人力量打通一条“生道”,使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成功获救。后来,尹春龙又参与了万人搜寻抗震救灾中失事飞机任务,并将失事飞机机长邱光华的遗体背出深山。因此,尹春龙被网友们誉为“最牛80后志愿者”。 然而,尹春龙因为救灾,荒废了自己的蘑菇大棚,急需技术支持和社会帮助。身在北京的时装设计师马艳丽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成都帮助尹春龙申请绿色种植认证,并在当地街道办的帮助下实现尹春龙的产业经营梦。 《将爱心接力进行到底》节目中,今年61岁的沈翠英老人,拍卖了自己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套房屋,所得450万元全部用于重建都江堰柳街小学。沈翠英频繁前往都江堰,建立专项基金资助灾区困难家庭,成立公司帮助都江堰企业恢复生产,被大家称为“最牛退休女教师”。沈翠英老人的心愿是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香港艺人应采儿为沈奶奶的事很受感动,得知柳街小学因地震图书被毁,便通过四川卫视联系四川文轩集团为柳街小学捐赠900多册图书,将沈奶奶的爱心接力传递开来。 《大爱情缘跨越千里》讲述的是去年大地震中东北三省第一位带物资挺进灾区的周家代。周家代在得知汶川灾情后,曾带着自己的司机从大庆出发,经过5天5夜长途跋涉,为当地百姓送去了粮油。时过一年,除了周家代本人,周妈妈也一直非常想去汶川看一看。于是知名演员房子斌专程赶往大庆接周妈妈去汶川看望灾民,帮助其完成心愿,并同周妈妈一起看望了地震中被救出的手指部分被截但仍乐观生活的小学生邹红梅。 节目中讲述的只是抗震救灾志愿者中的代表,还有千千万万名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们在默默的奉献着,对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节目制片人周小姐说:“一年来,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时刻守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他们已经从外乡人变成了四川人。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1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 2.1 大地构造背景 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 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根据《中国地震简目》和近年强震目录,南北地震带共发生≥7级地震63次,其中7.O~7.4级地震38次,7.5~7.9级地震18次,M≥8.0级地震7次,以1920年l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为最大。其中北段发生M≥7级地震21次,包括7.0~7.4级地震l2次,7.5~7.9级地震5次,≥8级地震4次,以海原地震为最大。中段M≥7级地震23次,其中7.0~7.4级地震12次,7.5~7.9级地震9次,≥8级地震2次,即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和本次汶川8级地震;南段发生M≥7级地震l9次,其中7.0~7.4级地震14次,7.5~7.9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即1833年9月6日嵩明8级地震。 雍幼予(1990)将南北地震带划分出4个地震期。第4个地震期从1920年开始,可分为5个地震幕。第4地震幕从1988开始到2007年结束。以汶川地震为标志,第5地震幕从2008年开始。每个地震幕活动时间为18~27年,平均为23年。 3 岷山—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活动 3.1 岷山断块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

第36卷第6期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6 No.62 0 1 1年1  1月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Nov. 2 0 1  1doi:10.3799/dq kx.2011.11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强震作用下斜坡失稳破坏机理与分布规律”(No.2008CB425801)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No.IRT081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自主研究课题“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No.SKLGP2009Z003).作者简介:许强(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治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xuqiang _68@126.com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 许 强,董秀军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5·12”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其中仅大型滑坡就上百处.通过对汶川地震诱发的20余处大型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发现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内在力学机制与常规重力作用下滑坡机制具有显著的不同.在强震条件下,斜坡中上部地震水平加速度可超过1g,其地震水平惯性力远远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地震作用首先在坡体后缘形成与坡面平行且陡倾坡外的深大拉裂缝,随后拉裂岩体的底部产生剪切滑移,最终形成滑坡.在强震条件下,斜坡岩体最基本的变形破坏单元就是拉裂和剪切滑移,且以拉裂占主导.不同的斜坡结构,其底部剪切滑移会沿不同的结构面发生.根据滑源区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坡体结构以及岩性组合特征,将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滑坡划分为五类成因模式:拉裂—顺走向滑移型、拉裂—顺层(倾向)滑移型、拉裂—水平滑移型、拉裂—散体滑移型、拉裂—剪断滑移型. 关键词: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剪切滑移;工程地质. 中图分类号:P642.2;TU43 文章编号:1000-2383(2011)06-1134-09 收稿日期:2011-01-25 Genetic Types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XU Qiang,DONG Xiu-j u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 induced thousands of landslides,including hundreds of large-scale ones.The de-formation and destroy characteristics of 20large-scale landslides in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found in our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extensive survey,combined with the tools of shaking tabl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we find that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oy model and intrinsic mechanical mechanism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and-sides induced by routine gravity.On the condition of strong shock,the earthquake-horizontal acceleration on the middle-top ofthe declivity can exceed 1g,and its earthquake horizontal inertia enormously exceeds the tension strength of the rock mass.Seismic action firstly shaped a deep large fissure which was parallel to the clinohedron on the back of the slope,and then thebottom of the pull-apart rock mass engendered shearing glide,finally,there induced landslide.On the condition of strongshock,the most essential deformation and destroy element of the slope rock mass are tension-cracks and shearing glide,andmainly dominated by tension-cracks.With different slope structures,the bottom shearing glide occurs with different disconti-nuities.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andsliding source reg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formand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this paper divides the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duc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into five genetictypes,namely,tension-cracking and consequent sliding,tension-cracking and bedding sliding,tension-cracking and horizontalsliding,tension-cracking and scattering sliding and tension-cracking and shearing  sliding.Key  words:Wenchuan earthquake;large-scale landslide;genetic types;shearing sliding;engineering geology. 对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类型和成因模式, 国内外多位学者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为Keeper(1984)建立了地震滑坡分类体系.该分类系统以滑坡物质组成和运动特征为主要依据,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年 第38卷 第10期: 1186~1194 https://www.doczj.com/doc/99273643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992736439.html, 1186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张勇①②,冯万鹏②,许力生②*, 周成虎③,陈运泰①②? ①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1;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联系人, E-mail: xuls@https://www.doczj.com/doc/992736439.html, ? 责任作者, E-mail: chenyt@https://www.doczj.com/doc/992736439.html, 收稿日期: 2008-07-25; 接受日期: 2008-08-13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4CB418404-4, 2001CB711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574025, 40474018)资助 摘要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记录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资料反演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 S8.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动态破裂过程, 并在反演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特征, 探讨了汶川大地震近断层地震灾害的致灾机理. 反演中采用了单一机制的有限断层模型, 使用了从全球范围内挑选的、方位覆盖较均匀的21个长周期地震台垂直向记录的P波波形资料. 通过反演得出: 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225°、倾角为39°、滑动角为120°, 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具小量右旋走滑分量的断层; 这次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9.4×1020 ~2.0×1021 Nm, 相当于矩震级M W7.9~8.1. 汶川大地震是在破裂长度超过300 km的发震断层上发生的、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 s的一次复杂的震源破裂过程. 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滑动量约2.4 m, 但断层面上滑动量(位错)的分布很不均匀. 有4个滑动量集中且破裂贯穿到地表的区域, 其中最大的两个, 一个在汶川-映秀一带下方, 最大滑动量(也是本次地震的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震源(初始破裂点)附近, 达7.3 m; 另一个位于北川一带下方, 一直延伸到平武境内下方, 其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北川地面上, 达5.6 m. 其余2个滑动量集中的区域规模较小, 一个在康定以北下方, 最大滑动量达 1.8 m; 另一个位于青川东北下方, 最大滑动量达0.7 m. 汶川地震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应力降约18 MPa, 最大应力降约53 MPa. 由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滑动量分布计算得出的汶川大地震震中区地表同震位移场表明, 汶川大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与该地震烈度分布的特征非常一致, 表明了汶川大地震的大面积、大幅度、贯穿到地表的、以逆冲为主的断层错动是致使近断层地带严重地震灾害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地震破裂过程同震位移 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北京时间), 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的映秀镇附近(31.0°N, 103.4°E, 震源深度15 km)发生了面波震级M S8.0地震. 地震引发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造成了多处河流淤塞, 形成了3000个以上的堰塞湖(卫星影像图1(b)和(c)); 汶川大地震使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上百座城镇遭受严重破坏, 大量房屋损毁, 公路桥梁坍塌(卫星影像图1(d)和(e)), 造成了近9万人死亡或失踪. 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长约500 km、宽约30~50 km 沿NE-SW方向展布的巨大断裂带, 其断

汶川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初步研究及考察成果(一)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 10008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陈运泰院士的研究组迅速开展地震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这次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注:时间仓促,行文粗糙,纰漏难免,敬请谅解。 一、震源机制 1、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主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长周期台站挑选了如图1左图所示的18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主震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1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1sps,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2Hz。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4 ×1021 Nm,震级为Mw8.3。其它参数见表1、2和3。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2所示。

N S E W 图 1 长周期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图 2 观测地震图与合成地震图的比较。上面的波形为观测地震图,下面的波形为合成地震图。 表1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震源参数 Date yyyy-mm-dd Time hh:mm:ss Latitude /°N Longitude /°E Depth /km Magnitude Sources

表2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矩张量解(10e21 Nm ) No 11M 12M 13M 22M 23 M 33 M DC M exp M CLVD M Source 1 2.53 2.53 -0.22 -1.18-1.10 5.13 4.04 2.15 0.70 IGP-CEA 表3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最佳双力偶解 Plane I Plane II T-axis B-axis P-axis Stri ke/° Di p/° Rak e/° Strik e/° Di p/° Rak e/°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Source 229 43 123 7 55 63 222 67 23 22 116 7 IGP-CEA 2、2008年5月12日20点强余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宽频带台站挑选了如图3左图所示的12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3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5sps ,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5Hz 。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6°。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9 ×1017 Nm ,震级为Mw5.7。其它参数见表4、5和6。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4所示。 图3 宽频带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2008-5-12 06:28:00.00 31.021 103.367 10 Mw:8.3 IGP-CEA

滑坡研究

滑坡灾害的深入探究—以中国为例 摘要: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本文将揭示滑坡是形成的条件,机制和过程;滑坡的中国国情;滑坡的监测预范与面对措施。 一、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形成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512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512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 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 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 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

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 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图片说明下图为汶川地震HRT波前兆红色部分即为异常区域。上图为唐山松潘等 三个地震异常比较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朗诵

指缝太宽,光阴太瘦,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流逝 转眼间,又到了“5.12”,一个让亿万国人哀恸的日子 十年,转眼之间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在东经103°42',北纬31°01'之间发生 从此,一个名叫“汶川”的地方让我们永生不忘 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记忆之门渐渐打开,我仿佛,与那场大灾中逝去的人们隔世相望…… “5.12”,哪怕是在往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欣欣向荣,艳阳高照我仍旧会小心翼翼呼唤那个名字:“汶川” 生怕触痛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棵草木,惊醒它们身上的那陈年的旧伤 汶川!汶川! 记得那—— 顷刻间,地动山摇,江河阻断 顷刻间,飞沙走石,断壁残垣,曾经的美丽家园狼藉一片 顷刻间,家毁人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恶魔无情地推向深渊 顷刻间,壮丽河山,顿失清秀的容颜 所有的声音一齐呼唤—— 汶川!汶川! 三军用命,刻不容缓 心心相印,血肉相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中央首长,亲临指挥 把握灾情,力挽狂澜 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全面打响 救援队伍浩浩荡荡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灾区第一线 太阳底下,影子在地上折叠,透过重重阴影 是你划过蓝天躲藏在云朵背后的身影 从我这儿到你那儿,从全国各地到汶川 它牵动着在别处,或在天堂 那些陌生的亲人,那些记忆中的图画,那一刻全被夷成废墟成堆的泥土和瓦砾,压住了我们的呼吸 这个世界,他仿佛曾经来过 在河堤下,还荡漾他的微笑 现在,只有他们沉睡的面容 那些曾经庇护他们的家园

与被撕裂的心脏并排在春风里摇晃 那些妈妈亲手折叠的纸飞机 像一只鸟,从西到东,在从东到西 正拍打着忧伤的翅膀 这一刻,中国的耳膜在颤抖 在那个黑色春天的尾巴上 刻上国殇 一些东西倒下了:天空,山陵,建筑,那些来不及躲闪的人们一些东西站起来了:爱,信念,团结的力量,还有雨露和阳光从那一刻起 汶川,这两个滚烫的字瞬间传遍南北西东 如此让十三亿中华儿女挂肚牵肠 ?? 他用双手挖刨被砂石掩埋的同学 她最后一个撤出课堂 她在临死前仍旧不忘给孩子哺乳 他忍住痛失父母子女的悲伤转身投入救灾战场 他千里奔赴只为与灾民们一道抗震 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为生命导航 我的陌生的亲人,我的素未谋面的故乡 我的晚辈,我的父老

5_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5 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郑 鑫1,2 , 陶夏新 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90;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大庆 163319) 摘 要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 大震不倒 。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关键词 汶川地震;高烈度区;震害调查;框架 中图分类号 TU312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9)06-0044-03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 ZARD OF STRUCTURES IN HIGH INTENSITY REGION IN 5 12W ENC HUAN EARTHQUAKE ZHENG Xin 1,2 , TAO Xia -xin 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2.School of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 :C 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the hazard of building around the epicenter reg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ntroduced.Some conclusions are got:Some buildings designed conforming to the C 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01)is better than what are anticipated.They did not collapse in severe earthquake.For the fla me structure buildings,joints of bea m and column and members fai-l ure are prevalent,and only fe w building totally collapses.For the masonry buildings,total collapse,local collapse and crack of wall are the main failure mode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high intensity region;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zard;fram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803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 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 0 ,东经103 4 ,震源深度14km 。2008年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其中 度区面积约2419km 2,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 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km,短轴约20km,北川 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k m,短轴约15k m 。 为了对震中高烈度区土木工程震害和工程地质震害现象做深入了解,于2008年8月随同中国地震局组织的联合考察团赴四川灾区进行现场考察。调查的主要地区为映秀 度区,如图1所示。在考察过程中,详细调查记录与初步分析了高烈度区建筑结构震害。1 一些建筑物的表现超出预期 在对震中区土木工程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烈度大小,建筑物距断层远近,在绝大部分房屋均严重毁损甚至倒塌的地区,仍有一些房屋基本完好或震害轻微。 在国家现行(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北川、安县、绵竹、汶川及都江堰等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 图1 汶川8 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图2 虹口乡高原村村民住宅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在此次地震中上述大 44 低 温 建 筑 技 术2009年第6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