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_谢光辉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_谢光辉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_谢光辉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_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16(1):9-17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谢光辉1,2 王晓玉1 韩东倩1 薛帅1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北京100193)

摘 要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6个省份的收获指数为0.35~0.47,秸秆系数1.13~1.86。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甘薯分别为0.69和0.45,木薯分别为0.64和0.50。其中,11个省份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收获指数为0.55~0.77、秸秆系数0.30~1.17。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5个省份棉花的皮棉收获指数为0.12~0.18,秸秆系数2.41~4.09。花生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50和1.14,6个省份花生收获指数为0.41~0.54,秸秆系数0.85~1.43。油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26和2.87,6个省份油菜收获指数为0.24~0.28,秸秆系数2.57~3.17。向日葵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32和2.63,4个省份向日葵收获指数为0.21~0.40,秸秆系数1.50~3.76。由2个省份获得的芝麻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平均数分别为0.34和2.01。甜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71和0.43,3个省份的甜菜收获指数为0.60~0.85,秸秆系数为0.18~0.67。甘蔗只获得福建省收获指数0.70,秸秆系数为0.43。烟草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61和0.71,7个省份的烟草收获指数为0.52~0.67,秸秆系数为0.49~0.92。提出我国大田作物应在保证稳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量的前提下,适度降低收获指数以提高其秸秆产量。

关键词 作物;收获指数;秸秆;秸秆系数;草谷比

中图分类号 S 216.2;S 56 文章编号 1007-4333(2011)01-0009-09 文献标志码 A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non-cereal crops in China

XIE Guang-hui 1,2,WANG Xiao-yu1,HAN Dong-qian1,XUE Shuai 1(1.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Key Labou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Farming System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2.Biomass Engineering Center,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Harvest index(HI)and residue factor(RF)are of essentially significance for crop production research andcrop residue quantity assessment.HI and RF of non-cereal crops in their main production provinces of China arereviewed according to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original papers published mainly during 2006-2010.HI of soybeanvaried between 0.35and 0.47whereas RF between 1.13and1.86across six provinces,and the average was 0.42and1.50,respectively.Tubers including potato,sweet potato,and cassava had HI between 0.55and 0.77whereas theirbetween 0.30and 1.17across eleven provinces.The average HI and RF was 0.59and 0.71for potato,0.69and 0.45for sweet potato,and 0.64and 0.50for cassava,respectively.The average HI and RF for cotton were 0.15and 2.91,with a range of 0.12-0.18and 2.41-4.09respectively.Peanut had HI between 0.41-0.54and RF between 0.85-1.43across six provinces,and the average was 0.50and 1.14,respectively.Canola had HI 0.24-0.28and RF2.57-3.17across six provinces,and the average HI and RF were and 2.87,respectively.Sunflower had HI between0.21and 0.40whereas RF between 1.50and 3.76across four provinces in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and their

收稿日期:2010-09-01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课题支撑计划(2006BAD07A0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nyhyzx07-011)第一作者:谢光辉,教授,主要从事能源植物研究,E-mail:xiegh@cau.edu.c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6卷 

average HI and RF were 0.32and 2.63respectively.In Henan and Hubei provinces,the average HI and RF were 0.34

and 2.01for sesame.Sugarbeet had a higher average HI 0.71with a range of 0.60-0.85,its RF varied between0.18-0.67,with an average of 0.43.HI and RF of sugarcane was 0.70and 0.43for Fujian province only.Tobacco had

HI between 0.52-0.67and RF between 0.49-0.92across seven provinces,the average HI and RF was 0.61and0.71,respectively.In near future,there will be a potential trend to decrease the HI to approach higher crop residue

yields,along with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product yield due to increase in biomass yield.

Key words crop;harvest index;crop residue;residue factor;residue/grain ratio

作物收获指数是其经济产量与地上部总生物量的比值,在我国也叫经济系数,是评价作物光合产物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重要指标。收获指数随着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而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作物生产科技水平。收获指数换算得到的秸秆系数,指作物田间秸秆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是评估作物秸秆量的重要参数,决定着估算秸秆产量的准确性。秸秆系数也可称为草谷比,而草谷比确切地指禾谷类作物,更为狭义仅指稻谷,本项研究认为非禾谷类大田作物用秸秆系数更为贴切与准确(前人将所有作物的秸秆系数均称为草谷比[1])。近年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化学材料已成为当前越来越重要产业,对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2]。然而,关于中国大田作物收获指数系统研究报道很少,仅有张福春等[3]通过对农业气象试验站大田作物分析,报道了1981-1984年中国多数大田作物的收获指数,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秸秆系数取值差异大而不符合当前作物生产现状,是10年来不能准确研究我国作物秸秆资源量的主要原因[1]。而且,作物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因不同生态的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不同,应有一定的差异,我国至今未见对各作物在不同省份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研究报道。本项研究主要根据前人发表于2006—2010年的田间研究实测数据,但由于非禾谷类大田作物种类繁多、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根据现有的文献分析了中国不同省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的主栽品种,在当地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为研究作物生产和秸秆资源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期刊网(http:∥www.cnki.net/),查阅了作物大田试验研究的原创性论文(Original Paper),获得各种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不同省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收获指数。不同作物的收获指数采集地点分布见图1和图2。除特殊说明,本项研究所有数据均为干基。对于每个收获指数数据均按以下公式换算为秸秆系数:秸秆系数=(1/收获指数)-1

对于同一作物,同一个省的所有样本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该省的平均值。然后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根据每一作物的种植面积,求得所有省市自治区该作物的收获指数加权平均值,作为该作物的全国水平的收获指数,并以此值求得全国水平的秸秆系数。

在筛选收获指数数据时,采取了以下5个原则。其一,既直接获取原文献报道的收获指数,也间接根据原文献报道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计算获得数据。其二,优先选择当地主栽品种,未采用未被推广的品系或资源创制的中间材料的数据。其三,优先选择作物生产中最为普遍栽培技术条件下的作物收获指数,不采用正在研究中的新技术条件下的数据。其四,尽可能在各省市自治区每个作物获得2个或以上的收获指数数据(即样本数),但是对于少数作物或论文报道量很少的省市自治区仅获得1个数据。其五,主要采集2006年以来发表的试验性论文中数据,对于少数作物或地区因研究报道论文很少,只能从2006年以前的论文中获得。本研究采集的收获指数数据中,84%来源于发表在2006—2010年的原创性论文。

2 非禾谷类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现状

2.1 豆类作物

根据11篇文献报道,中国6个省的2006—2009年各省大豆收获指数平均值在0.35~0.47之间,秸秆系数为1.13~1.86,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表1)。黑龙江的大豆收获指数最高,达到0.47,样本数为3;吉林的大豆收获指数最低,为0.35,存在比实际值偏低的可能性。大豆收获指数在中国各省随地理变化,存在东北略高于华北、华中,高于西北地区的趋势。

01

 第1期

谢光辉等: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

数图1 纤维类、豆类及薯类作物收获指数采集地点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sites for collection of harvest indices of fibre,bean and tuber crop

s图2 油料、糖料作物和烟草收获指数采集地点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sites for collection of harvest indices of edible oil and sugar crop

s and tobacco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16卷 

表1 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大豆作物的收获指数及秸秆系数

Table 1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soybean crop 

in the 6provinces of China省市自治区样本数收获指数秸秆系数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数据来源黑龙江3 0.45~0.48 0.47 1.08~1.22 1.13[4-6]吉林2 0.26~0.44 

0.35 1.27~2.85 

1.86[7-8]甘肃1 0.36 1.78[9]新疆2 0.36~0.42 

0.39 1.38~1.78 

1.56[10-11]山西1 0.46 1.17[12]江苏2 0.43~0.44 0.44 1.33~1.38 1.38[13-

14]平均

11 

0.26~0.48 0.42 

1.08~2.85 1.50

2.2 薯类作物

在2004—2010年16篇文献报道了中国11个省份各省木薯、马铃薯和甘薯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55~0.77,秸秆系数平均值为0.30~1.17(表2)。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的马铃薯收获指数为0.55~0.57,

而广东的马铃薯收获指数最高为0.74,仅由1篇文献获得,存在该值比实际值偏高的可能性抑或不同地域及品种造成。甘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69和0.45,北到河北南至贵州收获指数分布0.64~0.77,

随地理位置的变化不明显。木薯仅查到海南和江西的收获指数为0.55和0.68,以此求得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64和0.50。

表2 中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薯类作物收获指数及秸秆系数

Table 2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tuber crop

s in 11provinces of China作物省市自治区

样本数收获指数秸秆系数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数据来源马铃薯

甘肃4 0.40~0.80 

0.55 0.25~1.50 

0.82 [15-18]青海1 0.57 0.75 [19]广东1 0.74 0.35 [

20]平均

6 0.55~0.74 

0.59 0.35~0.82 

0.71甘薯 

河北1 0.65 0.53 [21]山东1 0.77 0.30 [22]湖北1 0.64 0.56 [23]陕西1 0.71 0.41 [24]重庆2 0.64~0.78 0.71 0.28~0.56 0.41 [25-26]贵州1 0.64 0.56 [27]平均

7 0.64~0.71 0.69 0.30~0.56 0.45木薯 

江西2 0.64~0.72 0.68 0.39~0.56 0.47 [28-29]海南1 0.46~0.63 0.55 0.59~1.17 0.81 [30]平均

3 

0.55~0.68 0.64 

0.47~0.81 0.57

21

 第1期谢光辉等: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2.3 纤维作物

发表于2005—2010年间的9篇大田试验论文报道了中国5个省份的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平均数为0.12~0.18,秸秆系数平均数为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表3)。在棉花三大主产区中,新疆、河南和山东的棉花产量分列前三位,而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0%,其收获指数为0.16~0.18。江苏和湖北也属于棉花主产区长江中下游棉区,江苏棉花种植面积33~40万hm2,产量也较高,其皮棉收获指数为0.17。麻类也是重要的一种纤维作物,但是对其研究甚少,本研究中查到麻类文献很有限,其中黄麻收获指数一般为0.40、秸秆系数为1.22,红麻收获指数为0.31、秸秆系数为2.23。

表3 中国5个省市自治区纤维作物的收获指数及秸秆系数

Table 3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cotton and the other fibrous crops in China

作物省市自治区样本数

收获指数秸秆系数①

范围平均值 范围平均值

数据来源

棉花②新疆3 0.13~0.20 0.16 2.07~3.72 2.85 [31③-33③]山东2 0.11~0.22 0.17 1.79~4.58 2.61 [34-35]

河南2 0.15~0.20 0.18 2.07~3.09 2.41 [36-37]

江苏1 0.17 2.61 [37]

湖北1 0.12 4.09 [38]④

平均9 0.11~0.22 0.16 1.79~4.58 2.91黄麻0.40④1.22 [39]

红麻40.31⑤2.23 [40]⑤

注:①换算秸秆系数时已扣除了棉籽产量;②皮棉收获指数;③该文献为子棉收获指数,本项研究以“衣分=38%”折算为皮棉收获指数;④收获指数为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的综合值;⑤为韧皮部收获指数,根据该文献1999-2000年国家区试数据,本项研究以叶、茎干重比为1∶5计入叶重计算得到。

2.4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和芝麻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见表4。发表于2004—2010年间的13篇文献报道了6个省花生收获指数平均数为0.41~0.54,秸秆系数为0.85~1.43,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50和1.14,北方省份的花生收获指数高于南方省份。2002—2010年间共查到9篇油菜的收获指数的论文,各省平均数范围为0.24~0.28,秸秆系数平均数范围为2.57~3.17,全国平均分别为0.26和2.87。向日葵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从辽宁、宁夏、甘肃和内蒙古4省各查得1个文献,收获指数为0.21~0.40,秸秆系数为1.50~3.76,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32和2.63。其中内蒙古面积最大,收获指数为0.39,秸秆系数为1.56。河南和湖北都是芝麻的主要产区,其两省产量将近占全国芝麻总产量的50%,收获指数分别为0.31和0.36,秸秆系数分别为2.23和1.78。

2.5 糖料和烟草作物

发表于2004—2008年的5篇文献和2000年的1篇文献,报道了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甜菜收获指数为0.60~0.85,秸秆系数为0.18~0.67,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71和0.43(表5)。由于文献有限,本研究中只获得福建省甘蔗收获指数0.70,秸秆系数为0.43,而毕于运等[2]报道了甘蔗顶梢及叶干重之和与蔗茎鲜重之比为0.06,若以蔗茎含水量为80%折算,二者以干基计算的秸秆系数相近。2004—2010年17篇文献报道了中国7个省份各省烟草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52~0.67,秸秆系数平均值为0.49~0.92,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61和0.71(表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16卷 

表4 中国不同省市自治区油料作物的收获指数及秸秆系数Table 4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oil crop

s in China作物省市自治区样本数收获指数秸秆系数范围平均值 范围平均值数据来源花生

河北2 0.48~0.59 0.54 0.69~1.08 0.85 [41-42]山东4 0.52~0.56 0.53 0.79~0.92 0.89 [43-46]河南2 0.49~0.58 

0.54 0.72~1.04 

0.85 [47-48]湖南1 0.42 1.38 [49]福建3 0.45~0.53 

0.48 0.89~1.22 

1.08 [50-52]广西1 0.41 1.43 [53]平均

13 0.45~0.59 0.50 0.69~1.22 1.14油菜

江苏2 0.26 2.85 [54-55]湖南2 0.25 3.00 [56-57]贵州1 0.24 3.17 [58]内蒙古1 0.28 2.57 [59]湖北1 0.24 3.17 [60]四川2 0.22~0.32 0.27 2.13~3.55 2.70 [61-62]平均

9 0.22~0.32 0.26 2.13~3.55 2.87向日葵辽宁1 0.26 2.70 [63]宁夏1 0.21 3.76 [64]甘肃1 0.40 1.50 [65]内蒙古1 0.39 1.56 [66]平均

4 0.21~0.40 0.32 1.50~3.76 2.63芝麻河南3 0.16~0.55 0.36 0.82~5.25 1.78 [67-69]湖北1 0.31 2.23 [

70]平均

4 

0.31~0.36 0.34 

1.78~2.23 2.01

表5 中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糖料和烟草作物的收获指数及秸秆系数Table 5 Harvest index and residue factor of sugar crop

s and tobacco in China作物省市自治区样本数收获指数秸秆系数范围平均值 范围平均值数据来源甜菜

新疆2 0.84~0.85 0.85 0.18~0.19 0.18 [71-72]黑龙江3 0.51~0.68 

0.60 0.47~0.96 0.67 [73-75]内蒙古1 0.77 0.30 [76]平均

6 0.51~0.85 

0.71 0.18~0.96 

0.43甘蔗福建1 

0.70 

0.43

 [77]广西0.06

0.06

 [2]烟草

贵州2 0.46~0.57 

0.52 0.75~1.17 0.92 [78-79]福建1 0.64 0.56 [80]湖南3 0.44~0.62 0.53 0.61~1.27 0.85 [81-83]云南6 0.57~0.74 0.66 0.35~0.75 0.52 [84-89]河南2 0.53~0.80 0.67 0.25~0.89 0.49 [90-91]安徽2 0.55~0.60 0.58 0.67~0.82 

0.72 [92-93]新疆1 0.57 0.75 [

85]平均

17 

0.44~0.80 0.61 

0.25~1.27 0.71

注:①该秸秆系数数值为甘蔗顶梢及叶干重之和与蔗茎鲜重之比。

41

 第1期谢光辉等: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3 回顾与展望

3.1 秸秆系数概念的提出

我国前人在研究作物秸秆资源时,将作物秸秆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比值,均称为“草谷比”[1-2,94]。但是,在作物学经典概念中,“草谷比”中的“谷”指禾谷类作物的籽粒(Grains),“草”是其地上部分除籽粒外所有物质,因此,这个概念用于非禾谷类作物是不确切的。本文应用国外概念(residue factor)称之为“秸秆系数”,可适用于所有作物的秸秆和经济产量的比值。

3.2 作物收获指数和经济产量

长期以来,作物收获指数不断提高是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张福春等[3]通过利用气象试验站的资料,对1981—1984年间中国主要大田作物收获指数的统计分析结果,与本研究对中国2006—2010年间发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过去20多年里,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向日葵和芝麻收获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增加(11%~127%),烟草的收获指数增长率达到22%。但是,作物收获指数是存在上限的,今后能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作物生理学家普遍认为,提高收获指数已不是未来增加作物经济产量主要途径,而是主要通过增加生物产量以提高经济产量。

3.3 生物经济时代作物收获指数的变化趋势建议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物和能源资源,在农业生产循环中,秸秆还田对保持土地肥力、防止土壤侵蚀、维持作物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长期以来秸秆还是畜牧业主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农村炊事和取暖的主要能源。在当前能源和资源危机日益严峻形势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化学材料已成为当前赿来越重要发展领域,使得秸秆资源受到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作物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传统收获物如籽粒,纤维或果实等,秸秆也将作为经济产品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收获物。而且,作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固碳的最主要方式,不论是提高传统作物经济产量,还是提高作物的秸秆产量,只要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生物产量,就能够促进固碳而符合当今社会倡导的“低碳”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大田作物研究和生产上,建议保持当前收获指数水平不变或适当下降,通过提高较大幅度提高生物产量,以提高经济产量,同时获得更高秸秆产量。

参 考 文 献

[1] 谢光辉,王晓玉,任兰天.中国作物秸秆资源评估研究现状[J].生物工程学报.2010,26(7):855-863

[2] 毕于运,王道龙,高春雨,等.中国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张福春,朱志辉.中国作物的收获指数[J].中国农业科学,1990,23(2):83-87

[4] 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等.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大豆科学,2008,27(1):67-73

[5] 王程,刘兵,金剑,等.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6):936-942,948[6]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等.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3):296-302

[7] 元明浩,杨翠莲.不同密度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8-8410[8] 孙海波,王庆钰,李景文,等.大豆干物质转化能力性状研究[J].大豆科学,2009,28(2):233-238

[9] 周少平,谭广洋,沈禹颖,等.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J].草业科

学,2008,25(7):69-76

[10]魏建军,罗赓彤,张力,等.中黄35超高产大豆群体的生理参数[J].作物学报,2009,35(3):506-511

[11]毛洪霞.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大豆干物质积累及生理参数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9,28(2):247-249

[12]郭志利,孙常青,梁楠.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及密度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205-206

[13]陈锦坤,孙正国,徐秀银,等.NP配比对专用高蛋白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大豆科学,2006,25(2):170-173

[14]杨加银,盖钧镒.大豆杂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早世代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280-2290

[15]何秀萍.渭源县旱川地马铃薯叶面喷施有机钾肥的效果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5,19(6):348-350

[16]王晓凌,陈明灿,李凤民,等.垄沟覆膜集雨系统膜垄保墒增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1-16

[17]常宏,王玉萍,王蒂,等.光质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1891-1895

[18]秦舒浩,张俊莲,王蒂,等.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9,28(4):93-95

[19]邓万香.高寒地区地膜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施用钾肥的效果试验[J].长江蔬菜,2008,19:39-40

[20]邓兰生,林翠兰,龚林,等.滴施不同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2):12-14

[21]刘兰服,马志民,张松树.甘薯新品种冀薯99的选育及其高产生理特性[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6-8

[22]辛国胜,林祖军,韩俊杰,等.不同施肥模式对甘薯生长发育及高产生理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65-68

[23]杨新笋,雷剑,刘乐承,等.甘薯新品种鄂薯6号的选育与高产潜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55-58

[24]陈越,袁书琴,王晓蓉,等.秦薯4号春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108-111,119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6卷 

[25]付玉凡,张启堂,邱瑞镰,等.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高产生理特性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1):69-73

[26]李保证,王季春,王德虎,等.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4):66-68

[27]宋吉轩,陈超,李云,等.甘薯南薯8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J].中国种业,2010,7:65-66

[28]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等.华南系列木薯品种在江西红壤旱坡边际土地上的适应性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5):21-22,26

[29]袁展汽,刘仁根,汪瑞清,等.喷施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13-14

[30]黄洁,王萍,许瑞丽,等.株行距和施肥量对木薯产量及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9):1271-1275

[31]王春艳,礒田昭弘,王道龙,等.新疆石河子棉区高密条件下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特征[J].棉花学报,2006,18(4):223-227

[32]罗宏海,李俊华,勾玲,等.膜下滴灌对不同土壤水分棉花花铃期光合生产、分配及籽棉产量的调节[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1955-1962

[33]刘洪光,郑旭荣,何新林,等.地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5):657-660

[34]辛承松,董合忠,唐薇,等.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特点[J].作物学报,2008,34(11):2033-2040

[35]张冬梅,李维江,唐薇,等.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J].棉花学报,2010,22(3):224-230

[36]李伶俐,王文亮,房卫平,等.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J].国农学通报,2005,21(8):175-176,203

[37]薛晓萍,王建国,郭文琦,等.氮素水平对初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1):3631-3640

[38]余隆新,张教海,刘立清,等.杂交棉高产机理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9):2084-2086

[39]陈一吾.中国作物栽培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300-303

[40]陈安国,李德芳,唐慧娟,等.红麻新品种中红麻12号的选育[J].中国麻类科学,2008,30(1):1-5

[41]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等.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7):1328-1335

[42]程增书,徐桂真,李玉荣,等.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6,35(3):32-36

[43]杜连涛,樊堂群,王才斌,等.调环酸钙对夏直播花生衰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8,37(4):32-36

[44]孙虎,王月福,李尚霞,等.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蔗糖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2):398-402[45]王才斌,吴正锋,赵品绩,等.调环酸钙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6):1160-1164[46]吴正锋,王才斌,万更波,等.弱光胁迫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8,37(4):27-31

[47]李伟锋,张保亮,何延成,等.钾肥对花生生育影响及适宜钾用量研究[J].花生学报,2004,33(2):30-32

[48]杜红,闫凌云,路红卫,等.高产花生品种干物质生产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04-106

[49]李林,刘登望,邹冬生,等.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种质主要性状

与产量的相关性[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62-70[50]李清华,黄金堂,陈海玲,等.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协调关系的研究[J].花生学报,2008,37(4):40-44

[51]蓝新隆,唐兆秀,徐日荣,等.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的生育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8):89-94[52]唐兆秀,徐日荣,蓝新隆.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的选育及其高产生理基础[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32-237

[53]韦威旭.套种木薯对花生品种桂花30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4):323-325

[54]左青松,唐瑶,石剑飞,等.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985-3987

[55]杨光,石剑飞,冷锁虎,等.江苏中部地区迟直播油菜低产原因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64-68

[56]宋海星,彭建伟,刘强,等.不同氮素生理效率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再分配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858-1864

[57]刘德明,刘强,荣湘民,等.不同油菜品种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对氮效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9):29-31,34

[58]侯剑.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Ⅱ.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撒播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2):25-27

[59]郑荣兴,郑辉.双低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的研究[J].现代农业,2004(6):31-34

[60]邹娟,鲁剑巍,廖志文,等.湖北省油菜施硼效果及土壤有效硼临界值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3):752-759

[61]王海鑫,胡宁,吴永成,等.栽培方式对杂交油菜德油6号花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3-1964

[62]张敏,陶诗顺,黄露,等.甘蓝型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其与产量关系研究[J].中国种业,2009(11):51-53

[63]崔良基,董钻,梁国战,等.不同播期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向日葵干物质形成和物质分配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2,22(5):280-284

[64]马文礼,许强,康建宏,等.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灌溉定额下油葵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1-5

[65]贾秀苹,岳云,陈炳东.盐胁迫对油葵生育时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J].作物杂志,2009(6):45-48

[66]李素萍,安玉麟,聂惠,等.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29-31

[67]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等.Neb肥对芝麻干物质积累及物质转化能力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127-132

[68]石明权,段莹,崔向华,等.改变源库比对芝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4):70-72

[69]张化远,岳学友,杨铭,等.豫东平原夏芝麻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2-8833,8857

[70]王晓玲,汤百高,顾正清,等.芝麻花期叶片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4):444-447

[71]李强,章建新,甘玉柱.施氮对高产甜菜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5):55-59

61

 第1期谢光辉等: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72]刘华君,王燕飞,张立明,等.不同施肥水平对饲料甜菜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6):423-425

[73]韩秉进.甜菜合理株行距的研究[J].中国糖料,2000,(4):31-35

[74]曲扬,丁伟,曲文章.钾对甜菜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甜菜糖业,2008(3):4-8

[75]蔡柏岩,葛菁萍,曲文章.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糖料,2004(2):6-9

[76]陈燕,邵世勤,史树德,等.不同甜菜品种对Zn吸收性能的差异与其产质量的关系[J].中国甜菜糖业,2008(3):9-13

[77]李瑞美,潘世明,王水琦,等.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闽糖92-142的选育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2):98-100

[78]李继新,袁有波,苏贤坤,等.土壤水分对烤烟耗水特征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520-524

[79]周永波,邵孝侯,苏贤坤,等.水分调控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0,29(1):56-59

[80]彭国华,周道金,高友峰,等.烤烟干物质积累动态观察试验小结[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3):59-61,70

[81]朱英华,屠乃美,关广晨,等.镁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6):681-686

[82]何命军,符云鹏,艾永峰,等.生长发育过程中晒黄烟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J].烟草科技,2009(6):48-53

[83]田峰,符云鹏,王闯,等.湘西晒红烟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2):9-12

[84]查宏波,黄韡,钱文有.不同烤烟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动态[J].烟

草科技,2004(1):39-40

[85]符云鹏,刘国顺,杨双剑,等.不同生态类型区香料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比较[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4):430-435

[86]滕永忠,李素华,王瑞宝,等.滇东南烟区烤烟干物质和养分的分配状况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5(1):17-19

[87]段凤云,周廷中,杨红武,等.基追肥比例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和碳氮代谢的影响[J].昆明学院学报,2008,30(4):46-49

[88]杨红武,周冀衡,赵松义,等.基追肥比例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J].作物研究,2008,22(3):184-188

[89]高家合,高继雄,李梅云,等.有机肥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31-33

[90]史宏志,谢子发,尹宏博,等.海拔高度对白肋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75-1278[91]杨建堂,王文亮,霍晓婷,等.烤烟地上部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1):28-32[92]刘丹,朴世领,郑仙霞,等.干旱胁迫及氮用量对烤烟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45-1349

[93]王世济,刘炎红,崔权仁,等.皖南烟区烤烟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研究[J].烟草科技,2004,(7):40-43

[94]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等.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1-8

(生物质研究专栏论文2,责任编辑:袁文业)

中国恩格尔系数的计量分析

中国恩格尔系数的计量分析 内容摘要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民众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统计指标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也划出了一条由高到低的轨迹。本文初衷是论述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不断加入新的解释变量,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了一个恩格尔系数的一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不断修正,得出的恩格尔系数计算式能更好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并算出了我国农村部分省市修正后的恩格尔系数,为政府工作人员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得出结论用修正恩格尔系数代替恩格尔系数的新模型拟合程度更好。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线性回归食品支出修正恩格尔系数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Engel's Coefficient in china Abstract Engel's Coefficient is a measure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statistical indicator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people are getting richer and richer,living standards are increasing.In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growing,the engel coefficient to draw a trajectory from high to low.This original purpose is to address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gel's coefficient, but as to explore in-depth, constantly adding new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use our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set up a cross-sectional data Engel coefficient of a regression model, and continually revised the model has reached the Engel's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formula can be a better measure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And calculate the part of China's rural provinces revised Engel coefficient for the government staff development polic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cluded with the amendment to replace the Engel's coefficient of Engel's Coefficient of new degree of model fit better. Key words:Engel's Coefficient Linear regression Food expenditure Amendments to Engel's Coefficient

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恩格尔系数的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怒格尔系数为2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分别比2012年下降2.1%和5.3%。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城乡房民的消费越来越理性 ②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连续下降 ③我国城方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缩小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表是芜湖杨先生一家2015年和2018年家庭各项支出情况 从表中可得出 ①杨先生一家2015年和2018年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是75%和40% ②杨先生一家2015年和2018年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是60%和33.3% ③杨先生一家的家庭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④杨先生一家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变化如下表所示: 2007年2010年2013年2016年 恩格尔系数 (%) 36.335.735.029.3 从数据看,2007-2016年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这表明 A.贷款消费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C.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D.消费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下表为某家庭的年度收入与支出情况。 年份收入食品支出娱乐旅行支 出 交通支 出 学习支 出 家政支 出 股票支出 201710万 元 2.5万元3万元 0.5万 元 1万元1万元2万元 201815万 元 3万元4万元1万元2万元2万元3万元

下列对该家庭消费支出认识正确的是 ①2017年该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为20% ②该家庭生活水平较高,但投资结构单一 ③该家庭注重享受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较低 ④该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和投资合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产业带动、整合区域内社会资源,各产业融入其中,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将 ①从根本上更新居民的消费观念 ②扩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消费新热点 ③迅速降低恩格尔系数,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④为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表为2017年上半年某家庭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食品家庭日用品教育、医疗旅游通讯股票、债券600050004500500035006000 该居民家庭2017年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为 A.19%B.25%C.20%D.16% 7.对下图(含注)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注: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30%,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A.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B.食物消费比重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C.金融投资量随消费水平提高而增加 8.分析下面某市家庭消费开支比重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作物及作物分布和分类

作物及作物分布和分类 一、作物的概念 作物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人类有应用价值的并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 植物,即就是栽培的植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牧草、花卉、林木以及药材等等。 作物的狭义概念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就是目前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杂等农作物。因其栽培面积大,地域广,又称之为大田作物,也可称之为农艺作物或农作物。 二、作物的分布 作物的分布是指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的空间配置情况。 当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哪些最能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就形成了新的作物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可见,不同作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就称之为生活型(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如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以由于长期生长在地理纬度不同的地区,就会形成一些对日照反应不同的类型)。

世界目前(2005年全世界耕地面积224.5亿亩)主要分布的粮食作物以小麦(32.6亿亩,单产191.2 kg/mu)、水稻(23.0亿亩,单产264.7 kg/mu)和玉米(21.8亿亩,单产324.6kg/mu)最多(号称世界三大作物),其次是大豆和薯类;经济作物作物中,以棉花和油菜最多,其次是甘蔗和甜菜,烟草和黄麻及其他纤维作物较少。中国目前分布最多的作物是水稻(4.26亿亩)、玉米(3.67亿亩)、小麦(3.24亿亩)、豆类(1.92亿亩)、薯类(1.28亿亩)、油菜、棉花、花生、甜菜、烟草、甘蔗和麻类等。 三、作物的分类 1、按植物学系统进行分类,有科、属、种、亚种。 2、按作物生物学性状和生态特性分类,有喜温作物 (Warmth-likeing crop,温度10℃,如稻、玉米、高梁、棉、大豆、烟草、花生、甘蔗等)、耐寒作物(Chilling-endurance crop温度1-3℃,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水生作物、旱生作物; 短日照作物(Short-day plant,如稻、玉米、大豆、棉)、长日照作物(Long-day plant,如麦类作物、油菜、蚕豆)、中性作物(Neutrai plant,如荞麦、豌豆)、定日作物(甘蔗);喜光作物、耐阴作物;C4作物、C3作物和CAM作物(菠萝、凤梨科和龙舌兰科作物)等。 3、按农业生产特点进行分类,有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和冬种作物;密植作物、中耕作物等。

恩格尔系数分析

指标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 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6.2 36.3 35.7 36.5 37.9 36.3 35.8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9.3 40.4 41.1 41.0 43.7 43.1 43.0 45.5 1、由数据和图像可得出以下结论: a 、在近几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B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C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食品 6040.9 5506.3 4804.7 4478.5 4259.8 3628.0 3111.9 2914.4 衣着 1823.4 1674.7 1444.3 1284.2 1165.9 1042.0 901.8 800.5 居住 1484.3 1405.0 1332.1 1228.9 1145.4 982.3 904.2 808.7 家庭设备及用品 1116.1 1023.2 908.0 786.9 691.8 601.8 498.5 446.5 医疗保健 1063.7 969.0 871.8 856.4 786.2 699.1 620.5 600.9 交通和通信 2455.5 2149.7 1983.7 1682.6 1417.1 1357.4 1147.1 996.7 文教娱乐服务 2033.5 1851.7 1627.6 1472.8 1358.3 1329.2 1203.0 1097.5 其他 657.1 581.3 499.2 474.2 418.3 357.7 309.5 277.8 1、由数据和图像可得出以下结论: a 、城市居民家庭各方面的消费水平都呈上升趋势。 B 、其中文教娱乐服务所占比例较大,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大幅度提高。 c 、城市居民家庭整体生活水平呈一定趋势上升,居民幸福指数也有所提高。 d 、其中食品所占比例最小,城市居民的食品方面已经得到满足。 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 食品衣着居住 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信 文教娱乐服务 其他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1978-2012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2 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 12.5%,经营净收入增15.3%,财产性收入增长8.9%,转移性收入增长1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5.0%。 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名义增长13.3%。 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

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 入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元。 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 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1)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 农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由于细胞器和核基因组之间的不兼容性和防止自我授粉的结果 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由于细胞器和核基因组之间的不兼容性和防止自我授粉的结果,使混合育种农作物提高收益率。自1970年代(野生流产WA)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已经利用在大多数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但在这一特性的分子基础仍然未知。我们在这里报告一个新的最近起源于野生水稻的线粒体基因WA352。授予WA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因为WA蛋白质编码和核线粒体蛋白质交互编码产生COX11基因。在WA352引起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系,WA352基因优先积累在花药绒毡层,从而抑制COX11基因在过氧化氢代谢的功能和引发绒毡层过早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顺向花粉堕胎。WA352基因可以由两个恢复系的生育基因抑制诱导导致不孕,表明不同机制的存在来抵消有害的细胞质因素。因此,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相关的细胞质—核不兼容性是由于一个新进化的线粒体基因和基本核基因之间的有害交互作用守恒。 在混合农作物育种,跨越不同的自交系产生F的1杂交种通常有比亲本更高的收益率,一个现象是杂种或者杂种优势。然而,生产足够数量的杂交种子因很多物种构成的逻辑的问题,诸如大米的自我授粉繁殖。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系作为雌株的母本来避免自花传粉对商业生产杂交水稻种子至关重要。1970年代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WA352在野生稻中被发现,野生稻中的细胞质被用到与籼稻杂交来生产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WA352线粒体基因系。三系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其中99%使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WA352系和其他的也携带了同样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WA352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杂交水稻培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能增加粮食产量达到20%。三系水稻杂交培育种已经被种植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总量的55%到60%,同样被种植在其它大约30个国家里,正因如此对农业有了一个很伟大的影响。很多细胞器功能障碍,比如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相关的核基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相比之下,细胞质雄性不育通常和额外的线粒体基因相关,因此可以由两个恢复系的核基因来抑制,其中许多三角状五肽蛋白质编码重复。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提出了解释,包括线粒体能量不足,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细胞毒性和过早的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然而,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如何包括雄性不育尚未阐明,以及是否细胞质雄性不育感应涉及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核编码的线粒体系统因素未知。 为了确定CMS-WA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检测整个CMS-WA线粒体基因组转录的RNA印迹,和一个探测器包含核糖体蛋白基因rpl5透露在CMS-WA系Zhenshan 97(ZS97A)18的不同文本。此外,这受Rf信使核糖核酸基因的影响。序列分析的两个ZS97A线粒体基因组克隆表面杂化到rp15透露一个15,15742 - bp重新排列DNA区域包括五段匹配水稻线粒体和核序列和两段来历不明的(补充图1 a)基因组。这个区域包含一个未知的rpl5 ORF下游包括三个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片段和一段来历不明的(图1)基因组。5′区(512 bp)的ORF是相同的是前相同的水稻线粒体ORF,orf284,而3′区(583 bp)的ORF是高度相似的另一个预测水稻线粒体ORF,orf288;这些特征表明,这是最近进化重组结构。这种嵌合ORF编码一个假定的352 -残渣蛋白质与三个螺旋的跨膜片段(补充图 1 b),因此命名为WA352(野生流产的352)。不像大多数CMS基因那样和已知功能的线粒体基因有相似之处,比如那些参与ATP 产生的2-4,WA352和这些已知基因没有相似之处。植物线粒体(CMS)基因组转化目前是有限的,但CMS基因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核转换候补基因(s)与线粒体运输信号(MTS)12、19融合。我们构造了MTS-WA352转换结构,MTS-GFP-WA352和WA352由CaMV35S促进(P35S)和转移它们到中华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S5农作物 S51禾谷类作物 S52豆类作物 S53薯类作物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5绿肥作物 S56经济作物 S58野生植物 S59热带、亚热带作物S63蔬菜园艺 S631根菜类(直根类)S632薯芋类(块茎类)S633葱蒜类 S634白菜类 S635甘蓝类 S636绿叶菜类 S637芥菜类 S641茄果类 S642瓜类 S643豆荚类 S644多年生菜类 S645水生菜类

S646菌类(食用菌) S647野生蔬菜 S649其他蔬菜 S65瓜果园艺 S66果树园艺 S661仁果类 S662核果类 S663浆果类 S664坚果类(壳果类) S665杂果类 S666柑桔类 S667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S668多年生草本果类 S68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S681一、二年生花卉类 S682多年生花卉类 S685观花树木类 S686观果树木类 S687观叶树木类 S688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S51禾谷类作物 S511稻

S512麦 S513玉米(玉蜀黍) S514高粱 S515粟(谷子、小米) S516黍、稷(糜子、黍子、粘糜子)S517荞麦 S519其他 豆类作物 S521小豆(赤豆) S522绿豆 S529其他 薯类作物 S531甘薯(红薯) S532马铃薯(土豆) S533木薯(树薯) S539其他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41多年生豆科牧草 S541+.2三叶草 S541+.3紫云英

S541+.4驴食豆(红豆草)S541+.5胡枝子 S541+.6五叶草(百脉根)S541+.9其他 S542一年生豆科牧草 S542+.1鸡眼草 S542+.2猪屎豆 S542+.3巢菜(野豌豆)S542+.4天蓝苜蓿 S542+.9其他 S543多年生禾本科牧草S543+.1猫尾草(梯牧草)S543+.2鹅观草 S543+.3鸭茅(鸡脚草)S543+.4红顶草(小糠草)S543+.5狐茅(牛尾草)S543+.6黑麦草 S543+.7燕麦草 S543+.8雀麦草 S543+.9其他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科学世界观》2015年春季课程结课论文 大气科学学院王泓月131170047 一、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二、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

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三、如何使用恩格尔系数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在使用恩格尔系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趋势,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某一年份恩格尔系数有波动是正常的;二是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注意可比口径,中国的城市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补贴,不同的城市给予的补贴内容也不完全相同,都会对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城市国际间比较时应调整到相同的口径;三是国家或地区间消费习惯不同,导致恩格尔系数会略有不同。在使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国家之间的国际比较时,由于各国的价格体系、福利补贴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注意比较各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实际构成情况,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与分析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与分析 初二(5)班 指导老师:王继凤 学生:周文哲,钱文轩,张裕峰,李俊龙,翁帆,张晓斌,邓校栩,张峻源,苏浩坤,黄少祺,余思航,王静,萧梓乐,张泳渝,胡韵璇,陈晓婷,吴翠萍,张国敏,高明婧 调查目的:了解东莞人民的恩格尔系数,清楚东莞人们的生活水平 调查对像:东莞市民 调查内容:东莞市民生活水平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 调查时间:2011年7月-8月 调查结果:人民生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体会: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更加明白了学习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多的应该是结合实际,走进社会中去实践,才能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 对于老一辈而言,逢年过节的回忆,除了热闹,更多的是吃。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能吃饱,就已经足够了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恩格尔系数与饮食有关,科学家们就是用它来测量居民生活水平。为了调查东莞家庭的富裕程度,暑假,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个关于人们饮食支出的调查。 首先,来了解恩格尔系数。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每个家庭的日常支出上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它是家庭日常饮食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测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从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的不断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如今中国人对于生活必需品和物质享受的比例变化。深入探究,或许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消费观念的转变。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认恩格尔系数的准确性,我们选了10户家庭进行调查,有的是亲戚、朋友,有的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说每户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的方法来获取想要的信息。例如:制作一份问卷调查表或者可以上门调查,还通过网上来获取资料。 其中在调查的家庭中他们都有记账的习惯,大部分家庭都比较注重饮食上的花销,除了每月必要的花销外还留下一些进行储蓄,没有家庭表示基本不会进行定期储蓄,在对家庭各方面花销的管理上,绝大部分家庭表示每月的花销都是固定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这证明东莞家庭的理财意识普遍很强,各个家庭都具有初步或完善的家庭理财方针,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考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象征着可持续发展,是有利于东莞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的重要基础,相信在未来,这方面的数字还会增长。

恩格尔系数介绍

一、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广泛运用 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恩格尔对当时比利时的三个阶层作了统计调查, 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收入少的阶层指出食粮费的比率反而高。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粮费支出比率渐次减少,衣着费的支出比率也渐次减少但比率变化较少,住宅费、燃料费的支出比率保持不变,文教卫生娱乐等杂项费用支出比率随所得增加急速增长。 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最早确立的两个函数关系之一。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被广泛运用于统计工作之中。人们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水平和经济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中国,恩格尔系数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无论是政府机关的工作报告,还是新闻媒体关于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报道,都可以见到恩格尔系数踪影,使用频率极高。2003年我国发布的第一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47.7%(小康),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37.9%(富裕)。在新华社的网站上,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有一篇关于本地区恩格尔系数数据的报道,以反映本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更重要的是,政府机关的很多工作计划的依据就是本地的恩格尔系数。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① 二、恩格尔系数的质疑 1、恩格尔失灵。恩格尔当时得出的结论完全是凭经验推断出的,并没有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论研究却很少,大多在统计调查中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1868年,德国统计学家修瓦彭研究了柏林市民的所得额与住房支出的关系,推翻了恩格尔的关于住房支出比例相对不变的结论。他指出,住房支出比率也适用于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后来,其他的经济学家根据统计资料发现服饰等生活必需品支出的变化规律也类似食物支出的变化规律。 1984年,苏志平、张克昕等教授曾对河北省几个县的农民消费作了调查,居然发现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全在25%以下,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但是苏志平教授同时指出,农民的主要支出并不在文化教育娱乐卫生方面(这些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0%不到),而在住房方面(占总支出4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加之传统消费观念强,习惯于俭朴的生活,在吃的方面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① 我国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字计算而得: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② 4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翻了两三番,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城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仅分别下降了13.9%和12.2%,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状况极不相符,而且中间还曾出现过数次反弹。令人困惑的还有: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济严重困难并没有造成恩格尔系数的大幅度上涨,9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也仅造成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小幅度反弹。事实上,“纵观我国人民三十多年的消费结构历史,并没有给与恩格尔系数实践上的论证。”①

作物学

名词解释 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多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继而对 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成效最大的方法。 2.最适LAI:当基部叶片在2倍光补偿点的光强时,单位土地面积的作物群体具有最大干物质生产能力(g /m2. d ),此时的叶面积系数为… ,合理密植的LAI应在此的范围内。 https://www.doczj.com/doc/9910938325.html,I:(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色叶面积的总和,是反映群体光合面积大小的指标。 4.NAR: (净同化率)作物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5.CGR: 6.生物产量: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 7.经济产量:作物品种改良及生产管理中所说的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8.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9.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10.生育时期:又可称为物候期、发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 11.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与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种)杂交后,F1的 产量表现能力,产量高为高配合力,低产的为低配合力,它代表着自交系的潜在生产能力。 12.株行(系):单株的种子播种后所长出的直接后代群体,在性状稳定前,个 体间没有达到整齐一致时称为株行(系)。 13.品系:把一个株系混合脱粒、收获,下一季混合种植所构成的单株间接后代群体,性状稳定一致,但没有正式命名推广前的优良。 14.品种: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

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作物群体,其产量、品质或其他性状符合生产和社会的需要。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反映的是经济属性。 15.绝对优势:如果某人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就获得了 绝对优势。通俗讲,只生产最拿手的,通过贸易换取自己不拿手的东西,每个国家的福利都会提高。 16.比较优势:如果某人做一件事的机会成本比别人低,他就具有“比较优势”。 问答题 1 怎样理解农业生产(产中过程)的”双重风险性”? 2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即农业生产结构受文化传统、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种植业占的比重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发展,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压力大、口粮任务重,加上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种植业提供饲料,因此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及其基础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3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的特点? 植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肉禽鱼蛋奶均属于动物性食物,从营养的角度看,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而且蛋白质的质量高,属优质蛋白。肉禽鱼蛋奶等食物在营养上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蛋白质量多质好;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低;无机盐含量比较齐全;维生素含量丰富。 4 由农业的实质,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举例说明? 一是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能够减少投入50%—70%。 二是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可增产1-3倍。 三是通过加大出口力度;可提高营销收入效益3-20倍。 5 从本章的学习你觉得工业与农业生产有何区别? 6建立作物基因库的意义?举出三例具体说明? 7 作物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有那些?其依据?按习惯分类对小麦、水稻和棉花进行分类? 8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在中国分布特点? 9 国家、地区间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为什么能双赢? 10什么叫作物生态适应性?有几类?判断作物生态适应性的二种方法其特点如何?

中国历年恩格尔系数

中国历年恩格尔系数 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绝对数 (元) 指数 (1978=100) 绝对数 (元) 指数 (1978=100) 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1978 343.4 100.0 133.6 100.0 57.5 67.7 1980 477.6 127.0 191.3 139.0 56.9 61.8 1985 739.1 160.4 397.6 268.9 53.3 57.8 1990 1510.2 198.1 686.3 311.2 54.2 58.8 1991 1700.6 212.4 708.6 317.4 53.8 57.6 1992 2026.6 232.9 784.0 336.2 53.0 57.6 1993 2577.4 255.1 921.6 346.9 50.3 58.1 1994 3496.2 276.8 1221.0 364.3 50.0 58.9 1995 4283.0 290.3 1577.7 383.6 50.1 58.6 1996 4838.9 301.6 1926.1 418.1 48.8 56.3 1997 5160.3 311.9 2090.1 437.3 46.6 55.1 1998 5425.1 329.9 2162.0 456.1 44.7 53.4 1999 5854.0 360.6 2210.3 473.5 42.1 52.6 2000 6280.0 383.7 2253.4 483.4 39.4 49.1 2001 6859.6 416.3 2366.4 503.7 38.2 47.7 2002 7702.8 472.1 2475.6 527.9 37.7 46.2 2003 8472.2 514.6 2622.2 550.6 37.1 45.6 2004 9421.6 554.2 2936.4 588.0 37.7 47.2 2005 10493.0 607.4 3254.9 624.5 36.7 45.5 2006 11759.5 670.7 3587.0 670.7 35.8 43.0 2007 13785.8 752.3 4140.4 734.4 36.3 43.1 年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 (%) 家庭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 (%) 1957 222.0 58.4 70.9 65.7 1965 220.7 59.2 95.1 68.5 1978 343.4 57.5 133.6 67.7 1985 739.1 53.3 397.6 57.8 1990 1510.2 54.2 686.3 58.8 1995 4283.0

5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的生物学特性与育性恢复

5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的生物学特性与育性恢复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解不同类型异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的生物学特征、易恢性差异和不同恢复系的恢复力差异,本研究以5种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K706A、Va706A、Ju706A、C6706A、U706A)和同型保持系706B及10个K型恢复系(6521-2,LK783,1321,223原-9,9023晚,X197,宿7078,宿968,中国春,WM5-5)为材料,对所有参试材料的1B/1R核型进行鉴定,并且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药、籽粒形态进行比较;并对5种不育系的易恢性和10个恢复系的恢复能力进行评价(杨凌、乾县和三原),筛选出优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并对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进行等位性测验;利用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保持系TP116B、TM3315B为试验供体材料,以5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受体材料,进而分析K型温敏基因导入其他细胞质中的温敏特性。试验获得结果如下:1.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有明显差异。 不育系花药短、皱缩,有不同程度的弯曲顶端,花药不开裂、不散粉;保持系花药饱满,花药壁开裂,散出大量的花粉。碘染结果表明,K706A,Ju706A,U706A花粉败育型为染败,花粉粒圆形,染色不均匀,出现部分呈棕黑色反应;不育系 Va706A,C6706A花粉败育为典败型,形态不规则,梭形或三角形,无棕黑色反应;保持系706B花粉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圆形,呈深棕黑色,染色充分均匀。2.采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及醇溶蛋白的A-PAGE检测方法对所有参试材料进行1B/1R类型鉴定,结果表明,Va706A、Ju706A、C6706A、U706A、706B为1BL/1RS易位纯合体,宿968、宿7078、LK783、1321、6521-2、WM5-5、X197、223原-9为非1BL/1RS 易位材料,K706A、9023晚为1BL/1RS易位杂合体。 3.5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杂交组合F1的结实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育系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

目录 实验一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 实验二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 实验三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 实验四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15) 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18) 实验六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 (21) 实验七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4) 实验八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 (28) 实验九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 (34) 实验十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39) 实验十一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 (41) 实验十二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 (43) 实验十三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 (48) 实验十四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52) 实验十五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 (55) 实验十六6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58) 附录Ⅰ选修实验目录 (65) Ⅱ插图来源说明 (66)

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一、目的要求 (一)认识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掌握禾谷类作物的种子(籽实)、幼苗、花序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及用具 (一)材料: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的种子、新鲜幼苗、花序(成熟或液浸的穗子)。 (二)用具:解剖器、手持扩大镜以及籽实、幼苗和花序的挂图。 三、内容和方法 禾谷类作物即禾本科的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的种类很多,但在我国北方,一般指禾本科(Gramineae )中8个主要的属,即小麦属(Triticum )、大麦属(Hordeum )、黑麦属(Secale )、燕麦属(Avena )、玉米属(Zea )、高粱属(Sorghum )、狗尾草属(Setaria )和稻属(Oryza )。每个属中又分为若干种,种内又分为若干亚种、变种及品种。因此,它们种类繁多,但在形态特征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便于研究起见,把它们分为2大类。这2类禾谷类作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经济性状上又都彼此不同。 第一类禾谷类作物(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麦类作物中还包括小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小黑麦(Triticale )。 第二类禾谷类作物(黍类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第二类禾谷类作物还应该包括糁稗、蜡烛稗、龙爪稷等,有时也被称为杂粮作物。 (一)籽实的识别 所有禾谷类作物的籽实都是单粒的果实,其果皮与种皮愈合在一起,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这种颖果在许多禾谷类作物中还被内外稃包被,因此,有带壳籽实与裸粒籽实之分。 籽实有胚,着生在籽实的基部一侧。籽实有背、腹之分。在第一类禾谷类作物中,籽实的腹面有纵沟,称为腹沟。其籽实包括以下几部分或全部。 覆盖器官——颖片、外稃和内稃。 果实——果皮、种皮、胚乳、胚、腹沟、冠毛、茸毛等(图1—1)。 分别取少量8种禾谷类作物的籽实,首先认识籽实各部分的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表1—1(禾谷类作物籽实检索表),鉴别属于何种作物,定名后再细致观察其形态特征。依据以下几方面,总结出8种籽实的主要形态特征。 1.包被情况:不包被(裸露)、包被(紧贴、不紧贴)。 2.稃壳的表征(指包被籽实):平滑、有无光泽、有无纵脉和脊。 图1—1 小麦的籽粒形态 Ⅰ. 被面 Ⅱ. 腹面 Ⅲ. 侧面 1. 胚 2. 胚乳 3. 冠毛 4. 腹沟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展开

1基本介绍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2计算公式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

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曲线: 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3具体分析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