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城市幸福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大概中国的读书人都有种衣锦还乡的情结。作为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并且到京城找到了工作,无论对于父母还是相亲,可谓是功德圆满。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大学生走上了一个极端,哪怕碰的头破血流,也要挣扎在大城市的边缘,做一个外表风光,事实挣扎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努力奋斗,却怎么也付不起首付的蚁族者。或许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知道。

大学生观念: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有价值的

小丁:2003年毕业于辽宁某工程技术学校新闻专业,先是报考上海公务员未过,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社工作,一年后失业,无业漂泊近一年,住过10元一晚的出租屋,虽有回老家工作机会,仍坚持跻身上海大都市。目前接些翻译工作,月入1700元。

白领们匆匆的脚步,地铁、轻轨以及商场里五光十色的商品……踏上上海这片土地,小丁仿佛感到那个企盼已久的大都会梦想正在向她招手。

25岁的小丁来自于山西省的一个偏远农村,2003年从辽宁某工程技术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后,先报考了上海边检的公务员,无奈面试没有通过。

几番奔波下来,却让她备受打击。几乎到了一个单位,人事部小山似的求职简历就让小丁倒吸一口凉气。有的单位看了她的简历马上就说:对不起,求职的人实在太多了,请回去等通知吧。随后就音信全无。失望之际,小丁意外接到了一家报社的电话,一个编辑想找实习生,无意中看到了小丁的简历,但得先让报社免费试用三个月。

三个月后,小丁顺利转正,做了一个大城小记。但仅过了一年,报社被另一家媒体收购,原有人员都要解散。

就在这时,老家县城的电视台向她抛出橄榄枝,一个昔日的朋友当上了副台长,他希望小丁过去负责一个新创办的栏目。小丁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

“我不想将来我的孩子和我重复一样的故事,虽然县城的生活会更轻松舒服,但是从机会、前途方面讲,还是跟大城市没法比。”

失业后的小丁到处求职,又到处碰壁,并且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是经济窘迫,二是怕家人知道后担心,最重要是小丁觉得如果就这样离开上海,会放不下那份自尊。虽然父母多次打电话来叫她回老家县城工作,县电视台的朋友也表示对小丁仍虚席以待。但强烈的大城市情结使小丁倔强地拒绝了这一切。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小丁几乎处于无业漂泊状态,还住过10元一晚的出租屋。后来经朋友介绍做了一些短期的文职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除去600元房租、水、电等开销,剩下的仅够吃饭和交通费,更别说往家里寄钱了。

今年4月初,小丁接到了一些英语资料的翻译工作,收入比平时多了将近500元,她先购置了些衣物,剩下的300元她寄回了山西老家,这距离她上一次寄钱回家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结果没有几天,家里就把钱退了回来,还多加了500元。母亲在留言里写道:“在外辛苦,留个钱踏实些。”小丁当晚对着汇款单哭了整夜。“只要能留在这里,多少苦我都愿意吃。我觉得也只有留在大城市了,我才是有价值的。”小丁说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生涌向发达地区,致使局部人才过剩,就业难且薪酬下降,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又无人问津。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基层就业,但基层就业对大学生仍缺乏吸引力。

《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有53.6%选取了上海、北京和广东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作为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可以预见,大学毕业生在这三地的工作机会争夺将非常惨烈。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历年这两所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是小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占就业人数的60%以上,而中山大学的这一数据更高,达到80%。

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珠三角地区仍是吸纳大学生的最热门地区,2005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广东毕业生数已占当年广东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5.10%。在珠三角地区之外12市的就业统计中,当地生源率高达97%,表明在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为本地生源;而广州的当地生源率最低,其次是深圳和佛山,说明这三个城市的本地大学生面临外地生源的就业竞争最为激烈。

大城市观念在大学生心中一直以来根深蒂固,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大量毕业生涌向发达地区,造成局部性人才过剩、欠发达地区又无人光顾的现象。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方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盛南方曾多次到基层调查人才状况,他非常感慨于目前基层人才缺乏的现状。他说:“我在很多农村地区看到当地的诊所还是一些赤脚医生在工作。而我们每年这么多的医学院毕业生,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去基层就业。就连农村地区出来的孩子,每年有将近90%不愿回去参加工作。”

事实:在大城市真的幸福吗?

曾经,乡愁只是一张火车票,年根底下,你我站在售票口;到现在,乡愁成了一纸工作合同书、成了一张房产证、成了孩子的读书学校……那些年轻人的理想,就埋没在这里头。

蚁族的无奈:过年如过关

又到了年关时节,大街上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火车站更是挤满了返乡的人流。过年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名北漂的“蚁族”来说,春节的喜气丝毫不能冲淡心中的愁云:奋斗半年,除了积攒了一张火车票的钱,几乎一无所有。

以前听大人们讲年关的来头:说是农民最怕的就是过年,因为无法交租,每到年尾都是最难捱的时候,因此过年就像过关,年关也就由此而来。现如今,地主恶霸没有了,但是我却依然不敢回家,变成了一个“恐归族”,细细咀嚼其中的滋味,发现之所以会“过年如过关”,原因就是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地主,因为身上背着太多的期待和人情债无法偿还。

在他们的眼中我是一名成功者,但是作为北漂在京且生活窘迫的我来说,成功是那么的遥远。我害怕回到家里相亲父老问我待遇多少、害怕他们问我现状,这不是因为虚荣,而是我背负着他们的期望,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

还有一点就是,我担负不起要还得人情债,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乡亲父老还是儿时玩伴的眼中,我已经不自觉地被他们划入了精英阶层的行列,按照他们的观念,我应该是富有的。可是月入不到两千的待遇,让我只能在京城勉力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到了年底,我却连给父母买一件像样的礼物的钱都没有,更谈不上给邻里亲朋准备礼物。年前几个朋友打电话联系,听说我要“荣归故里”,高兴的不得了,让我带几只全聚德的烤鸭回去给他们尝尝,也许他们以为,几只烤鸭对于我来说轻而易举,但是事实上对于一文不名的我来说谈何容易。

作为蚁族,回家有多无奈,只有我知道:父母的面子、乡亲的厚望……叫我如何去面对,我总不能让以我为荣的父母在邻里面前颜面扫地。他们好不容易把我培养成才,可是报答他们的物质上自然不必说,连精神上的安慰都难以得到满足,为人子女真的无颜面对,更有种“无脸面对江东父老”的感觉。

过年如过关,这就是一名蚁族的无奈,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成功太难,一面背负着沉重的生活,一面却要背负着厚重的期望和永远都难以还清的人情债。

“年年难过年年过,世事难成事事成”这是我对自己的安慰,但是这也是对父母的巨大不公平,我的回去会不会是他们引以为荣的精神支柱的崩溃,这就是我,一个蚁族“恐归”的无奈。

“日暮江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计算:大小城市生活成本

按照2010年2月的房价计算,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在广州平均需要107.7万,在北京需要169.5万,而在深圳则需要217.8万。同期一家网站对广州白领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2000—4000元是广州白领比较主流的工资水平。收入略微向高估计,如果按照税后5000元实收的月薪,一年的收入6万计算,不吃不喝,在广州工作18年后可以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但在北京需要28年,在深圳需要36年。

如果说18年可以让个女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话,但同样时间的等待和按揭却足足可以让一个女人的青春消磨殆尽,更何况还有28年或者36年的等待,焦虑可想而知。换个角度从月供方向考量。

同样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3成按揭7成。如果以按揭10年计,在广州每个月需要承担8012元,在北京每个月需要还贷12613元,而在深圳买同样的房子则需要每个月还贷16204元。如果按按揭20年计,在广州每个月需要承担4994元,在北京需要承担7863元,而在深圳需要承担10101元。

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城市生活,即便是在楼价相对便宜的广州,用20年的时间去买一个9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固定月供支出近五千,这就必须保证每个月净收入过万,因为供楼款超过个人收入的50%,任何商业银行都开始考虑房贷的风险而拒绝放贷。

在西部中小城市,中午或者晚上下班之后,家家都回到家里生火煮饭,吃饭的成本相对低廉而固定。而每天晚上吃饭后,才是家庭间或者朋友间的交际和交流的时间,朋友之间的相互走动或打打牌等游戏,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基本局限在家庭空间内,不需要货币付出和支付。

而在东部一线城市,与朋友的交流和互动都是在餐桌上或者在娱乐场所,社会关系的互动是需要以货币支付为基础的。

在都市的收入中,除去供楼供车的支出,再除去生活资源需要货币支付的部分,城市的一万元收入与西部的2000元收入相差无几。

一个企业中层抱怨说,自己姊妹4个,每年过年回家都发现自己是最“寒酸”的一个,不如留在老家的3个姐妹,一个姐姐甚至说要替她买飞回广州的机票。

事实上,这位中层领导已经在广州拥有了令很多人羡慕的地位和收入,几个姐妹的家庭收入也未必就真的比她高。

恩格尔系数计算

谁更富裕?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衡量一个经济体富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恩格尔定律,家庭越富有,食品的支出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严格来说,研究中西部城市普通白领的生活富裕程度用恩格尔系数衡量并不准确。但我们可以参照恩格尔系数,以“生活必须支出”在“个人全部收入”中的比重,设定恩格尔宽裕系数。

以西部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和支出估计,收入2000元,必须支出:食品200元,电话100元,人情走动300元,孩子教育100元,其他生活必需品300元,那么西部公务员应对的恩格尔宽裕系数为:(200+100+300+100+300)/2000=0.5。

而对于东部白领如果按供房不养车的情况估算,收入10000元,吃饭和餐桌交流800元,供楼3500元,电话200元,购买孩子教育货币支付2000元,公交及交通200元,其他生活必需品500元,那么东部白领应对的恩格尔宽裕系数为:(800+3500+200+2000+200+500)/10000=0.72。

城伤:大城市的白骨精

压力

“白骨精”一族平均超过“自然年龄”10年左右

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会异化乡村的人,城市的经济变化也在深刻改变着都市人,而新移民首当其冲。

从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一个白领说回家与高中同学好朋友吃饭时,每每在菜还没上齐,大家还没怎么下手的时候,自己就风卷残云吃了个滚瓜溜圆,直到有一个朋友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吃饭都那么快”,他才意识到自己有点不妥。

饭桌上的节奏已经明显地让东部西部展现出巨大差异,工作的节奏和强度差异可想而知。

工作节奏过快和工作强度过大也严重地伤害着都市青年人。

网上一位白领的壮年朋友猝死的消息让人伤感不已。就在他离世的头一天,这位白领和同事还曾与他在体育室内见过面。他带着孩子在跑步机上,同行的一个朋友上前跟他打招呼,一笑而过。没想到第二天晚上他就倒在床前。

“猝死”这个令人惊心触目的字眼,如今开始越来越多地侵袭年轻人,城市生活的紧迫感和工作地压力与其密不可分。在日本,对年轻人因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猝死给了另外一个更为形象词汇:“过劳死”。

更多的白领则处在亚健康的状态。

2009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作为“白领、骨干、精英”集合的“白骨精”,亚健康成为常态,覆盖了“白骨精”的绝大多数,健康隐忧不容忽视。调查显示,近八成白领饮食、睡眠没有规律,每天感觉比较疲倦;54.4%的白领表示每天“没睡够”的感觉,另外32.4%的白领表示睡眠质量不好;而主流城市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的接近六成,35—50岁的高收入中年白领群体机体老化速度较快,“生理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自然年龄”10年左右。

经济对身体的伤害是一个方面,对心理的伤害是另一个方面,焦虑和抑郁频频骚扰新移民。不少人形成习惯性的焦虑症。有人甚至称:“看见老婆的工作任务都焦虑,心里烦躁。”诚然,中小城市的生活并不缺少柴米油盐的烦恼,比如闭塞、低效、各种资源缺乏等。但在一线城市高压生活的映衬下,白领们谈论中的中小城城市的生活,总不免多了一层田园美感。食品安全

注水猪肉,催红西红柿,人工上色茄子,横行一时的地沟油,做烤肉的死猫死狗,人工合

成鸡蛋,打激素的鸡鸭鹅等等,让我们不知道,普通的饭食,应该吃什么才能保证安全?而这些“高科技”的手段,风卷云涌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为什么呢?因为小县城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大到丧失良知,冥思苦想,用尽浑身伎俩去颠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的生长周期,来花心思造假······

1996年6月,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对假酒案,157人致残,36人死亡。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用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菇中素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7人生命。

1998年,江西省发生因食用装过有机锡油桶中的猪油后,近200人中毒,3人死亡。

1999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

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1999年在全国城运会发生51名运动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食物中毒事件。

1999年8月,广东省肇庆市近700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

2001年江西省永修县有5000多人误食野菇中毒,至少10人死亡。

2001年,广西陆川县20人食用河豚鱼干中毒,2人死亡。

2001年11月1日到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瘦肉精484人中毒。

2001年9月4日吉林市学生豆奶中毒,中毒人数6000多名。

2002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团结村100余人食用毒蘑菇中毒,先后有5人死亡。

2002年长春3000多名学生食用变质豆奶中毒。

2002年5月海南陵水罗镇中心小学37名学生(8-14岁),因误食含有剧毒的有机磷农药甲基1605和灭无磷的香瓜集体中毒,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2002年6月1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78人因食用机磷农药残留的通心菜而中毒。

2002年7月8日,海口市40多名游客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2003年2月,辽宁沈阳一名女子吃红枣中毒死亡。

2003年3月19日,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毒倒3000多名,3人死亡。

2003年4月,传染性毒SARS席卷全国,直接经济损失以千亿万群众人民币计。

2003年6月6日,广西玉林市师范学校、环西学校、育英高中、新民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中毒人数87人,此事故由非法添加“吊白块”的粉丝所引起。

2003年7月3日,一些不法厂商用“毛发水”兑制的有毒酱油流入市场的76吨已被市民买走,剩余9吨当场查封,并称“毛发水”中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且在配兑酱油时加入的酱色中,含有可致人惊厥甚至可诱发癫痫症的4-甲基咪唑。

2003年7月28日,广州发现大米中黄曲霉素B1超标。查处了3家劣质大米生产加工窝点,当场查封了劣质大米300吨。

2004年2月,

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21起,448人中毒,15人死亡。其中,家庭食物中毒9起,40人中毒,9人死亡: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0起,403人中毒,3人死亡;其他场所发生食物中毒2起,5人中毒,2人死亡。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9起,399人中毒,1人死亡。

2004年4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100多名儿童受害,10多名儿童。

为什么不能在大城市安放我们的青春?

树挪死,人挪活,如果在大城市的“蚁居”生活压力太大,不妨换个地方。任志强说“买

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引来炮声隆隆,可也并非全无道理。不是所有大学生都理所当然地应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需要有知识的人去出力。世界的各个大城市,都消费高、压力大,“蚁族”要弄清的问题是,你是不是非要在大城市发展?你到底是为了理想在这里还是被现实所迫?你是不是尝试过不同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志存高远的青年当然不一定要蜗居北京,可是如果他们选择蜗居北京,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和选择。他们并不是为了那个蜗居而来,也并非冲着北京之大而至。在这个在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上班路上,堵车比自己便秘还要痛苦的城市,他们愿意在这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忍受着诸多的不便,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选择。

可是,就是这样的选择,仍旧面临着诸多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仅是买不起房子,生活成本太高的经济上的限制。更是户口等地域歧视上的限制。没有大城市户口的人们,不但不能享受诸多福利限制,而且还要面对一些本地人的恶言歧视——一个上海的主持人,不就请一个听众“滚”出上海吗?

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大城市对于外来人有诸多的限制。就像上海那个主持人所持的观点,既然你对大城市有诸多抱怨,为何不“滚”出大城市?

可是,那些持有这种观点的论者,是否深入的想过人们对大城市的这种抱怨,到底起因为何?是因为自身的不知足、欲望太多、对大城市提出的要求太多,还是因为大城市对他们索取太多,而回馈太少?是因为在平等的环境里,自己技不如人,还是因为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虽然许多人身怀绝技——就像写《志存高远的青年是否一定要蜗居北京》一文的东方晓白——但是因为大城市对外来人设置的诸多不平等的门槛,年轻人向上的努力处处遭到打压?

说句很不客气的话,那些在资源上处处享有便利的大城市,是欠全国人民的。可是,当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城市的时候,却看到她们紧闭大门,甚至把门槛提得很高很高。这个时候,这些年轻人们该怎么办呢?中青报开出的药方是:不让我们去,我们就不去了——做一个鸵鸟,把脑袋扎到土里,就看不到那些门槛,那些不平等,那些拒绝了。可是,我却愿意对那些忧郁踌躇的年轻人说,如果你们愿意,如果你们想到大城市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和未来,那就赶紧买一张火车票,义无反顾的前往吧。只有越来越多的你我,走到大城市里去,真正出现在那些城市管理者的面前的时候,也许才能给他们一点压力——如果债主忘记了对你的欠债,难道你不应该站到他面前,让他想起来吗?

结语

一切顺其自然:别让大城市的妄想症压垮自己

我们赞同有能力、有智慧的年轻人,将青春安放到大城市,可这个“安放”有前提。“有能力”意味着,有突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不一定拥有光鲜的文凭,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高人一筹,能在人满为患的大城市拥有一席之地。“有智慧”就更有特殊内涵,仅仅具有专业水平是不够的,更要有较好的社会生存能力、心理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发展上,达到真正的成人状态,面对未来各种挫折和心理的沉痛打击,能够顺利化解,坦然自若。

不能说当今很多青年多缺乏这种能力,单就媒体披露的一些情况看,很多将青春安放到大城市的人,并没有做好实力和心理的准备。我特别要强调“心理智慧”,是因为很多青年,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非常少,甚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炼,缺乏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在一哄而上的“向大城市进军”中,盲目从众,甚至将二线城市的舒适工作扔掉,去大城市蜗居。而大城市给予这些年轻人的,往往是拒绝,甚至是不公平的排挤,让他们成为边缘群体。于是,这些奋斗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对工作现状不够满意,对

解决“住房难”缺乏信心,进而情感焦虑、意志消沉。

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笔者非常推崇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博士的“森田疗法”,其精髓是“顺其自然,而后作为”。“顺其自然”就是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比如焦虑不安、抑郁失眠等,不管它,不理它,要愉悦或痛苦地接纳。因为情感和心理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凭借意志和毅力改变情感,只能是一种虚妄,是一种自不量力。要想顺其自然,就要在不厌其烦的现实工作和劳动等实践中充实自己,进而拥有良好的心态。生活的唯一准则不是以情绪为准则,而是以充实为准则。

将“森田疗法”和“大城市妄想症”联系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对于自己的奋斗方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衡量,不要人云亦云。别人的选择可能是顺其自然,你如果仿效别人,就不一定是顺其自然,而是自不量力,自我违逆,盲目攀比。试图用所谓的热情和吃苦换取“大城市入门证”,可能是一种虚妄,一种不切实际的偏执。在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下,难免失落、自卑和焦虑。奋斗后,得到的却是一种心理折磨和现实窘困,甚至是铤而走险走向不归路,这又何必呢?

所有的不安、虚妄和执著都源于有所期待,因此,笔者建议年轻人,与其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妨脚踏实地在三线城市工作,哪怕在普通岗位,哪怕在卑微职业,只要你心境淡泊,干好本职工作,它们同样是青春适合安放的位置,也是你人生起步时可贵的积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金字塔塔基,而不是塔尖。何必非要削尖脑袋往塔尖上挤?接纳自己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就是最好的顺应自然!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其实进入大学时,伴随我们的就不仅是4年的学业,就业问题就已经开始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现今,招聘会上的宣传栏上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些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以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也就是关于大学生好就业问题的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2.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3.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 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精品文档-------------------------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 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一(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珠海:海滨明珠,明珠耀海。 中山: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今天正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 台州: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千年曙光的首照地,借得一缕阳光,赢得满城灿烂。 山的雄浑,海的开阔,生活的富裕,营造了这座充满生机和幸福指数的城市。 青岛:一座帆船上的城市,一座分享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灿烂梦想的城市,一座洋溢着青春和幸福表情的美丽海滨之城。 宁波:博纳兼容,充满生机。 成都:一座洋溢着幸福暖流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沈阳:一座神奇变化的中国北方工业重镇,令人倍感骄傲和幸福的城市。 《南方都市报》讯(记者杨同峰) 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晚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正式公布从全国35个候选城市中推选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中山排名第七进入中国十大。其他入选城市为:杭州、沈阳、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 据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由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4家单位共同主办。组委会根据网上、短信的票数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经推选委员会认定,评选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动候选城市的产生是对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依照国际上公认的城市评价体系,依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的有关数据和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严格筛选后,按照幸福感的参评标准,排出各项指标的前十名而后产生的。 推选活动在4月启动,今年7月推选出35个候选城市,广东省包括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中山、东莞6个城市入选候选名单,成为入选候选名单城市最多的省份。据统计,全国网上和报刊参与幸福感问卷调查和投票、手机短信投票的公众达3000万人次之多。据悉,在网上投票环节,中山以20482票位居所有城市之首。 各候选城市市长、嘉宾、市民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等1000余人参加了昨晚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上由所在城市杰出市民为当选城市的市长颁奖,开辟了中国各类颁奖典礼先例。中山籍的颁奖嘉宾为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他们向中山市副市长唐颖颁发了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奖牌。 对于获奖结果,唐颖说,10年前,中山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大奖;10年来,由于中山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进步,中山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荣誉。而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则是最富人情味的一个奖项,体现了市民对城市的信任,市民对政府的信赖,充分展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次组委会还评出五个单项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别是:大连,对市民文明程度最满意;深圳,发展速度满意度最高;天津,社会治安满意度最高;长沙,最有娱乐幸福感;长春,最有人情味。 中山颁奖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是中国惟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曾经,它孕育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灿烂的明星。30年来,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今天,新时代的中山人正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人们生活所在地的软环境,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就业观念、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当地的高等教育水平等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中国正处在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人口、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人类发展八大社会发展指标看,无论是相对差距还是绝对差距,我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对毕业生的流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1.区域的生活质量 那些在社会软环境方面令人满意的地方才会使人留下来长期生活和发展。生活质量是大学毕业生们选择自己的就业流向时,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的居民收人、居住质量、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人居环境、就业率等”都是考察一个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生活质量高的城市很显然对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社会环境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选择有影响作用。 2.地区的就业观念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各地社会观念的差异,表现在就业方面,就是就业观念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就业观念比较开放,对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比较轻微,而且社会舆论对于各种就业的价值取向比较包容。只要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职业成功,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在就业观念偏保守的地区,对职业区分比较看重,只有那些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等所谓“主流”单位就业才会得到认可。这种保守的就业观念限制了人才潜力的发挥,阻碍了人才的流动,进而削弱了区域的就业吸引力。 3.高等教育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本科招生量。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为大学生在就业流向区域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正是这种学习迁移消除了人们迁移的障碍。一方面,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毕业时绝大部分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教育水平发达、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流向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造成了在短时间内,高校扩招越多,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多,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流人越多的现象。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产生差异。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区域差异又会挫伤高校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改革开放的实施大大转变了中国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其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及其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工程 组长:李健学号:201002030013 成员:汪静静学号:201002030006 王旭文学号:201002030023 夏娟学号:201002030026 王莹莹学号:201002030036 刘冠廷学号:201002030049 刘慧娟学号:201002030052 黄静学号:201002030057 刘书龙学号:201002030062 姚稳学号:201002030065 向祖庭学号:201002030066 时间:2012年10月28号--2012年11月03号 指导老师:刘会平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价值观工作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8号至2012年11月03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 时间:2011年5月 报告人:XXXX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

目录: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3) 一.调研时间: (3) 二.调研地点: (3) 三.调研目的: (3) 四.调研内容: (3)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3) 2.调研报告数据分析 (5) 3.一线、二线城市人均年收入及房价对比 (6) 五.调研体会: (8) 【附录1】 (9) 【附录2】 (10)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1年05月 二.调研地点:上海海事大学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城市的调研,初步推算当代大学对于将来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线城市就业的趋向。到底是繁华的一线城市吸引人,还是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更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四.调研内容: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面对当代大学近几年的扩招,导致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急速上升,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从03年到10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已经翻了个倍,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而2011年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了今年的大学生招生人数已经逼近700万大关。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都是供大于求,再加上往年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就变的尤为激烈。我们来看看全国近5年的高考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的变化。从下表可以得出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录取人数却在不停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高录取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高失业率。2010年,《商业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将有超过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据统计呢,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的累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考上大学时信心满满,顿感前途一片大好。但毕业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的心理落差谁来填补呢?当然,就业难的问题是由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大学毕业人数过多并长期积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达不到要求,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大学的常年扩招,高录取率无疑关系密切。所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之一。当然在解决就业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对就业城市做个谨慎的选择。因为它有可能会影响你一生,以及下一代。 在我们所调查的500名大学中,很76%的学生决定毕业后从事于相关专业无关的行业。在他们看来原因各式各样,有人说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所最喜欢的,有人说所学专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但更有甚者看到了大形势下的一些就业难专业,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去选择该专业就业。从大形势来说,有相关麦克思的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较2007届(93%)出现明显下降。麦可思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8%,其中,2008届“211”院校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就业的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6%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同时,《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746元、而2007届为3080元;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为11%,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上一届明显下降。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最低为理学类。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为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制造业;其中,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有17%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6%的本科毕业生。上海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有50%的本科毕业生被企业规模在300人以下的雇主雇用。 从就业城市类型期待来看,上海市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不是完全合理的。上海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和地级城市。麦克思的专家王伯庆博士指出:当前,大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择业观遭到广泛诟病,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贪图大城市的享乐,很多毕业生住在大城市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地下室,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消费到大城市的文化娱乐。之所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原因之一是缘于对事业的追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城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总体来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两家公司,给出相同的薪酬,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大城市的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流的公司,做一流的产品。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大城市不断攀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机会的稀释以及发展空间的挤压,使得一般高校、单枪匹马的年轻人很难

逃离北上广深 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逃离北上广深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2013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 0人参与0条评论 三亚 三亚的城市发展,是一条超常规和超越式的发展之旅,这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非常少见。三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龙头,总投资达180亿元的海南东环铁路计划于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到时三亚至海口只要几十分钟。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三亚的房市已不再是纯粹意义的住宅房地产,而是具有特殊性的旅游房地产。三亚的商品房销售,岛外购房者占到90%,国外购房者占近3%。在三亚买房消暑避冬,也成为全国以至国外一些中高层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成为愿意享受生活和放松心情的人士之选。

天津 对内陆人来说,能闻到海的味儿,能亲近水,又不至于日日领受海风过于热情的吹拂,正是适度。天津有点被天津话带沟里去了的意思,再加一枚狗不理包子,大家就都觉得它土。其实这座城市,正经说来是中国现代化第一城。北洋政府时期,台上的是北京,台后的是天津。私以为,这是天津最大的魅力。租界建筑外头的石头是硬的,里头的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更硬。故天津的宜居,首先宜的是对历史有那么点兴趣的人。 宁波 让甬城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宁波2006年被公众评为“年度首选宜居城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与那些干涩、枯槁、笨拙的无水之城相比,宁波很幸运地拥有了穿过城市的流动之水。但它更以经济发达而闻名于世。2009年,宁波市GDP总量超过

了4200 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第四位。本是以港口而兴的宁波,目前正努力打造立体化的陆、海、空、水交通运输网络,城市的形象与品质也得到全方位提升。 成都 是天下的“盐”。是中国“第四城”。2009年成都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它最新则拟定了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目标,分三步走:5至8年实现新三最,中西部第一;20年步入世界三级城市比肩休斯顿;30至50年跻身世界二级城市向巴黎看齐。成都的宜居不仅关乎居住问题,而且还在于有良好发展机遇。尽管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成都的楼市依然坚挺,外地人来蓉购房也创了新高。2007年—2009年一季度期间,在成都的购房者中,外地人占四成左右,约三成左右的外地购房者资产在100万元以上。 杭州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反映了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过剩,也反映出高校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社会就业机制不完善、就业市场不健全、就业观念滞后、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指导等问题。本文拟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作一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有关。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2000余所,在校学生约2100万。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现今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还没有计算历年累计下来未就业学生人数。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等等,都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 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盲目择业现象严重。 (三) 毕业生就业整体结构性矛质突出。

(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及实习环节上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之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部分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得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现象,使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活动,加强就业实践环节。比如开展“模拟求职演练”、举办“挑战杯”科技竞赛、营销大赛等活动。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师资力量,从实际出发,开设实用性较强、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 (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 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本次调查共填写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得比例是42%,女生的比例是58%,这个比例与东北财经大学男女比例较为符合。 1.我们在对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生源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的学生占4%,来自省会级副省级城市的学生占12%,而来自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概况: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就业难的问题严峻而紧迫。 调研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相应提出就业对策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调研方法: 1、调研方法:调查以问卷为载体,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随机调查,让我身边的朋友自行填写,并在我市师范大学校门口随机抽取10 0名学生调访,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2、调研主题:“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3、调研对象: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4、调研结果:对大学生发放问卷,访谈相关人群,总结分析结果,并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份,回收问卷16份。经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约占47%。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对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同时,边疆少数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出总量性失业问题,而且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和城乡间的地域结构矛盾 1、全国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出现“东南飞”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赖德胜,2001);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渝直辖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在内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 77%,而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 8.6%。大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就业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陈岩松,2004);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有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邵雅箐,2010);而另一项调查发现 58.5%的学生到东部 11 个省市参加工作,20.2%的学生则前往中部地区就业,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21.2%(孙祥,2011);1996---2000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流向趋势可以看出:西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西部大学生留在西部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年多于一年(张燕天,2006)。 2、区域范围内,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滞留"省会、中心城市和区域内相对发达的城市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毕业后择业时首选地区的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将在北京就业,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去西部就业(马钟范郑喜,2008);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不仅偏少,而且还存在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崔翠利,2010)。 3、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发生变化,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 大学生西部就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毕业后前往西部就业,另一部分是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或回到西部就业(张燕天,2006);在《对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中,通过对该学院的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毕业生观念进一步转变,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到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12金融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 二〇一五年十月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提升城市民众幸福感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提升城市民众幸福感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6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20座城市获得了“幸福”殊荣。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及以上)为:杭州、成都、长沙、昆明、南京、长春、重庆、广州、通化、无锡。 “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近45%的民众对当前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有或强或弱的幸福感,但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是否真的能够反映现实情形,成为引发争议的焦点。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个城市在人均GDP和GDP总量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甚至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塞车不塞车,树种的好坏,都可能有所影响。——薄熙来 [深度分析] 城市的幸福感,来自于品质化的生活,更来自环绕在每位市民身边的安全感。对于社会主流民意而言,幸福感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在中国,出现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市民幸福指数反而越低的现象。今年以来的物价飞涨,也让百姓体会到通胀预期时代生活的艰难。 市民的尊严,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自于各个层面的平等和保障,来自于整个社会赋予每一个人享有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而拥有这些保障、权利的市民,才有尊严,才能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幸福。 [措施] 国家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好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 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最为关键,因为经济收入水平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基本指标。这就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同时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分好“蛋糕”,努力缩小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发挥好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安其居方能乐其业,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报告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就业选择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班级11145 小组成员李娜任艺颜茜 王念贾燕刘杨媚 指导老师欧阳晓晶

2011年12月11日 目录 一.调查目的 (6) 二.调查内容 (6) 三.调查分析 (7) 1.根据专业分析 (7) 1.1工商管理大类数据分析 ----------------------------------------------------3 1.2旅游管理数据分析--------------------------------------------------------4 1.3会计数据分析------------------------------------------------------------5 1.4专业对比分析 ------------------------------------------------------------5 2.根据性别分析 (9)

2.1在校男大学生数据分析 --------------------------------------------------6 2.2在校女大学生数据分析 ----------------------------------------------------7 2.3在校男女大学生对比分析 ---------------------------------------------- 7 3根据生长环境分析 (12) 3.1城市大学生数据分析 ------------------------------------------------------8 3.2农村大学生数据分析 ------------------------------------------------------9 3.3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对比分析 -----------------------------------------------10 4根据专科本科分析 (14) 4.1在校专科大学生数据分析---------------------------------------------

全球十大最幸福国家和城市

全球十大最幸福国家 根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业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稳定度,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报告评选了全球十大最幸福的国家。现在,就跟着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去领略这十个国家的风采,一起去寻找幸福吧。 第一名:丹麦,这个人口数仅有550万的国家排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首位,这一点都不令人奇怪。自1973年起,丹麦在欧洲委员会欧洲晴雨表的调查中位列第一,它是针对成员国市民的健康和幸福的一项调查。 第二名:挪威,今年年初,挪威也在列格坦研究所的全球繁荣指数中,被认为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在95%的调查中,他们都为自己能够有选择生活方向的自由而感到高兴。挪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高达36088英镑(人民币约35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排在全球第二位。 第三名:瑞士,瑞士在最幸福国家中排名第三。而根据最新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瑞士连续五年蝉联最具竞争力国家的榜首。其获奖理由为:教育的出色、市场的活力以及创新的实力。 第四名:荷兰,荷兰在去年的全球幸福报告中同样排名第四。它因其自由的政策和美味的啤酒而闻名。 第五名:瑞典,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中,瑞典人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平均7.6的满意度,这是调查中的高分之一。 第六名:加拿大,因其高收入水平和平均寿命,加拿大在今年的全球幸福报告中是排名第六。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幸福指数,94%的加拿大人认为他们认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依靠的人,而82%的民众认为他们平时能积极的面对消极的体验。 第七名:芬兰,根据列格坦研究所的全球繁荣指数,芬兰是全球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而根据全球和平指数,它也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国家之一。 第八名:奥地利,这个多山的陆地国家仅有人口847万人,以丰富的音乐和艺术场景而闻名。根据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奥地利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第九名:冰岛,冰岛是一个位于北欧的岛国。它不仅给居民提供相对较低的所得税,还有免费的医疗保健和直至中学的义务教育。同时,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编制的全球和平指数中,它还被评为全球最和平的国家之一。 第十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大堡礁的所在地,同时它还拥有纯朴的沙滩、海岸和全年都温暖的天气,因此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年初,接近35万人申请了澳大利亚的六个“全球最棒工作”。 全球最具幸福感的10大城市 让我们来看看全球10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风采吧,一起感受幸福的魔力,也许它就是你的下一个目的地! 1.苏梅岛,泰国。 苏梅岛是泰国最大的岛屿之一,仅次于普吉岛,本身为一个自治市。苏梅岛海滩上棕榈遮荫,境内丛林瀑布密布,佛寺云集,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美味街头小吃,近年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苏梅岛的生活质量也随之稳步提升,发展前景更是无限光明。 2. 圣塞巴斯蒂安市,西班牙 圣塞巴斯蒂安是一个位于西班牙东北巴斯克地区的海湾城市,邻近法国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距离毕尔巴鄂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可能你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但她却是当地,甚至整个西欧,一个非常出名的海滨渡假胜地。欧洲人都说西班牙是退休人士的天堂,那圣塞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