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姓名:班级:备课者:王兆杰[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历史背景——农奴制危机产生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欧美主要国家都纷纷进行工业革命,俄国也开始,但速度很慢,因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沙皇专制的统治基础。

(2)导火线:______________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当时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

(3)改革动力:要求变革的呼声高。表现为:①__________________起义,要求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②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农奴制,要求变革和思想解放。主要代表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③________________为农奴制改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

2.过程、内容及评价

(1)时间:1861年。

(2)改革机构: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3)改革的标志:颁布“解放”法令。

(4)内容: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但需要________份地。

(5)评价:①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局限性:农民因赎买份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成为一无所有的靠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力,结果导致农民暴动。总之,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俄国__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近代化制度的建立

1.近代司法体系的建立

(1)标志:《司法章程》的颁布。(2)主要内容是: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____________和陪审制。(3)局限性:很多地方习惯法影响仍大,公民法律意识不高。

2.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农村叫自治局,城市叫城市杜马。这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局限:地方自治机关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

三、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1905年革命

(1)1905年革命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

(2)革命的表现:工人请愿、罢工,建立苏维埃;学生罢课;水兵起义;农民暴动。

(3)影响:动摇了沙皇政府统治的基础,被迫实行土地改革,即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2.目的: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3.特点:____________。

4.结果:俄国成为欧洲谷仓和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但改革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更加激烈,俄国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

知识点一克里木战争与变革呼声

1.下图反映的是克里木战争中的巴拉克拉瓦战役。恩格斯在论述这场战役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2.下图现象出现在克里木战争失败后的俄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

A.经济的落后B.军事的落后

C.农奴制的落后D.文化的专制

3.假如你是19世纪中期俄国的沙皇,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在下列改革方案中,你会选择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知识点二“解放”法令

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

A.颁布“解放”法令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

5.在央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给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极高的评价。你认为可能是因为()

①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资金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④D.②④

6.“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知识点三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7.城市杜马和自治局等自治机构在选举中最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规定是()

A.召开地方自治会议进行选举

B.严格规定代表的财产资格限制

C.沙皇派遣官员直接监督选举

D.选民的资格由纳税的多少决定

知识点四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8.“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的含义是()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

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

D.他主持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下图

图一图二图三

图注

图一:克里木战争

图二: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三:俄国贵族在宣读“解放”法令

材料二据统计,1860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简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11(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12(2008年上海高考34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1)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分)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

知识清单

一、 1.(2)克里木(3)①十二月党人③亚历山大二世

2.(4)赎买(5)②近代化

二、1.(2)律师制

三、1.(1)日俄战争

3.扶强抑弱

4.农业出口国

对点训练

1.B[腐朽的农奴制是俄国在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2.C[农奴制的落后成为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3.B[改革之前,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

4.A[颁布“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5.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并没有强化中央集权。]

6.B[结合“解放”法令的内容分析。]

7.D[由于资产阶级纳税相对较多,所以资产阶级获取选民资格的可能性就大。]

8.D[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综合提升

9.(1)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暴露出农奴制的弊端,加速了改革的步伐;图二反映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俄国经济发展迅速。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使得工业发展有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贵族地主通过改革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10.(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司法章程》的颁布,有利于近代司法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俄国法制化进程(或:建立了近代司法体系,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有利于城市资产阶级在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或: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俄国民主化进程)。

(3)两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解析第(1)问注意审题,该题实际有四问,要求能一分为二地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第(2)问注意教材子目之间的联系,对知识有个整体把握。第(3)问则是考查分析问题的方法。

11【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点拨】(1)此题考查的是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目的——对外争霸,对内维护统治;结果:战败;影响:激化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

(2)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浓浓制改革的评价。第一问: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问: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2【答案】(1)农奴制。

(2)批判的,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

(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点拨】

考察了农奴制及俄国1861年改革相关史实。第一问从材料“俄罗斯”以及诗中人民的地位可以看出是落后的农奴制度。第二问作者的态度通过诗中作者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持批判反对态度。第二小问答出农奴制的落后。第三问主要联系后来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获得种种权利。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

1.你读过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吗?你对那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有什么感受?

答案19世纪的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反专制、争自由、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文学的主旋律。如:果戈里:19世纪前半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书中赞扬乌克兰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义和金钱势力的罪恶。《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材,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1842年果戈里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作品以俄国“病态历史”而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性在俄国长篇小说中,果戈里是第一人,所以《死魂灵》历来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答案(1)俄国工业发展较晚;(2)封建性(农奴制度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3)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

(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所以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答案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渐消亡;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它们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会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克里木战争引起了1861年的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二月革命等。

5.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答案从斯托雷平改革的客观效果来看,可以赞同这一说法。(1)斯托雷平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稳定沙皇政权,并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或者说主观上想促进革命的爆发;(2)但其改革“扶强抑弱”,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矛盾愈发激烈。改革没有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反而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对沙皇的信任,在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的爆发。

阅读与思考

欣赏下面这幅著名油画,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它以有力的造型和豪放的笔法,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削;同时也表现了蕴涵在他们身上的力量;也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非常落后,内河航运主要靠纤夫拉帆船。

解析与探究

想一想,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

答案国际环境对国家变革起推动作用。国家如不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就会被其他国家赶上,并破坏本国或所属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从而导致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自我测评

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答案(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2)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民生活贫困,俄国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又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4)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里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简析“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答案(1)进步性:①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③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①改革不彻底;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当农民“解放”后,实际上已一贫如洗。②改革并未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③俄国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也不能充分活跃,且广大农民对改革不满,农民运动又发展起来。

3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重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上课前打开ppt,展示普京、梅德韦杰夫……亚历山大二世等俄罗斯领导人等图片,“让我们伴随着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一起追忆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看着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闻名吗?本节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他的农奴制改革。 一、【预习成果展示】 1、预习学案填写情况反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2、预习成果展示: (1)抢答——烘托气氛: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二一九法令的实质是什么? 二一九法令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必答:同桌互相检查落实“二一九法令”的政治、经济、组织方面的内容,老师抽查。 3、点拨自主探究和预习效果检测: 近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生活城市化、文明化 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苦乐,俱在个人意志心态! 1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3 中华书局版1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俄国的扩张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人物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人物和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PPT相结合归纳总结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知识导入 新课教授: 一.俄国的扩张 沙皇俄国在欧洲的扩张 1.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开始的扩张—吞并整个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2. 彼得大帝的扩张(18世纪初) —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3.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扩张(18世纪中,末期) —夺得黑海出海口和瓜分波兰 沙皇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1.对中亚的吞并 2.对中国的侵略 二.俄国的农奴制 1. 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地租为主要的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在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2. 农奴农民奴隶的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

农民: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克里米亚战争 1. “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是说“克里木”即”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2. 讨论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以失败而告终,想一想,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俄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固守封建农奴制(其它原因:内部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军事落后等) 英国(胜利的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技术先进。 四.农奴制的改革 1. 改革的原因 ⑴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⑵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⑶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了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工人和士兵暴动此起彼伏,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2. 改革的方式:自上而下 3. 改革时间: 1861年,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 改革的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5. 内容 “规定: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买卖、开办和经营工厂、手工作坊的自由,有受教育、服兵役、起诉等权利,有自由通婚和处理家庭事务的权利,地主不得交换、买卖农奴;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农民的份地可赎买成私产。农民在赎买份地之前,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交纳货币代役租和工役租;地主要求赎买份地的赎金要一次付清。为此,国家鉴于许多农民无力一次偿付赎金,由政府给农民贷款,农民则可先偿付国家赎金的1/5或1/4,余者分49年内偿还,每年还6%;在划地界时,农民在得到应得的份额后,地主可从农民原种份地中

历史教案: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一)背景: 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1853年,俄国以为名,对发动战争。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一方作战。战争很快转到克里木半岛,被称为克里木战争。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和约禁止俄国在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和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归还给土耳其。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的落后。 2、农奴制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被地主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和从事徭役,地主队农奴拥有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缺乏自由劳动力);原始,地主不愿投入以更新农具,农奴生活十分贫困(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总之,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3、要求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俄历12月,俄国一些进步的发动了反对和的起义,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实行。 (2)知识分子群体和文学作品的抨击。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和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 。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目的:1855年,新沙皇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 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强制在俄国发起了改革运动。 准备:新沙皇亲自主持成立了讨论方案;发起大讨论等。最终强制在俄国发起了的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 内容:(1)政治上,宣布废除农奴制,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且有权决定。 评价:农奴获得了解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的束缚。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这样,更严重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激进知识分子也对改革深感失望。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原因:由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民的司法权消失,为配合解放法令,又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内容:(1)司法改革:“解放”法令实施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全面建立。章程规定废除,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建立;

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后练习 岳麓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选择题 1、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A 15世纪中期末16世纪初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以后 D 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确立 2、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农奴制正式确立 B 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C 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 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增 4、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技术落后 B 缺少工业资本 C 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 国内市场狭小 5、十二月党人的最基本的主张是() A 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 B 发动武装起义 C 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 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得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他是() A 十二月党人 B 地主阶级革命派 C 守旧派知识分子 D 激进派知识分子 7、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只要原因是() A 俄国转移国内矛盾 B 俄国和英法在克里米亚发生利益冲突 C 英法为了把土耳其变成殖民地 D 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 8、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对俄国国内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B 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农奴制弊端充分暴露 D 迫使压力山大二世立即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9、十二月党人和激进派知识分子基本主张的相同点是() A 发动武装起义 B 废除农奴制度 C 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 D 主张通过农民和地主协商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1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A 农奴起义不断 B 工场手工业发展 C 新思潮的涌动 D 克里米亚战争 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A 军事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1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④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④ 1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国内背景是( 0 A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B 新思潮涌动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国际地位下降 14、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5、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C 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D 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6、“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 国家 B 地主 C 农民 D 资产阶级 17、俄国农奴制改革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是() A 农奴从法律上成为了自由的人 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 C 加强村社制度 D 农奴需要用高价赎买份地 1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下列“二一九法令”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B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D 使农民完全脱离了土地的束缚 20、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21、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 付出高额赎金 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2、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之俄国是巨大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转折点,转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方向,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迈入资本主义强国系列奠定了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 我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首先其对于俄国的现实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不仅发展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手工生产,俄国粮食生产明显提高,并且工厂拥有的自由劳动力足够工业发展所需,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的次数有所降低。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物质比较充分,为后来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再者我们从阶级层面来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改革的本意不是真的为了解放农民,而是为了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并且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阶级改革。 我们可以从上面方面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进行探讨,虽然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今后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不良埋下了祸根,但是那种突破性质的改革措施,给俄国的民族命运带来了巨大转变,是一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次民族选择,历史证明其选择是正确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经常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三个运动进行比较,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西方学习,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都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只改动社会的某个层次,其他层面的改革都需要同步进行,相互配套。俄国农奴制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改革,因为最后改革给俄国沙皇统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进步。 那么,不禁要问,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什么,首先,必须认识到,任何改革都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逆潮流而行的改革最终会遭到历史的抛弃。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于农民的多次大规模的起义,要求改变现状,进行改革,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并且能够得到基层民众的支持,因为改革的措施总体对他们是有利的,并且在沙皇的强力说服下,农奴主也表示愿意退步,让出一部分土地,给农民以自由之身,所以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成果的体现也是很明显的。改革如果得不到最高权力者的大力支持,是很难继续推行下去的,再者就是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够让基层民众分享到

历史: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课后习题(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归纳和整理 基础训练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农奴制阻碍 B.对外侵略扩张的影响 C.受贵族世袭制的阻碍 D.受奴隶制阻碍 2.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④地主与 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如果给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 A.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B.他在萨拉托加战斗中 C.他签署颁布《民法典》 D.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4.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5.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别国的先进经验 6.19世纪中期,在日本掌握实权的是( ). A.天皇B.大名 C.武士 D.德川幕府 7.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现象的有( ) ①近代工厂逐渐增多②土雄买卖日趋频繁 ③新式学校发展迅速④天皇权力逐渐增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B.对外掠夺 C.学习西方D.工业兴国 9.19世纪60年代,俄、日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B.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C.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10.小亮同学收集了下列历史资料①中国的戊戌变法②日本的明治维新③俄国1861年改革,请你为他定一个恰当的专题名称,应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封建性质改革 D.废除农奴制 拓展训练 11.读右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人物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2)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一次改革名称是什么?其性质是什 么? (3)这次改革对其国家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19世纪中期,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农奴经济,工业生产主要是手工工场。为了从农奴身上榨取更多钱财,地主不愿使用机器,长期落后的农业,欠收、荒年的频繁,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为“自由人”,农民解放时必须出钱赎买“份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主要阻碍是什么? (2)俄国解放农奴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如何理解俄国农奴的解放? 归纳与整理 1861 农奴制人身自由 1868 闭关锁国 1868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央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 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 “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生产力————生产关系 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1851—1860:591 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B、要求变革的呼声 俄国的农奴制 什么叫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下面是分享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

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改革的发生呢?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