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最新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最新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最新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头颈部

名词解释:

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11.锁骨上大窝:又名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和锁骨上缘中1/3围成。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封套筋膜;深面为斜角肌下份及椎前筋膜。

12.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先随舌下神经走行,至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又名颈袢上根,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浅面下行。来自颈丛第2,3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组成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

13.魏尔啸(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侧斜角肌处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14.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缘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思考题:

1.颅顶部和颞区软组织层次、间隙及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情况。

额顶枕区层次: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颞区层次:由浅入深亦有五层,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间隙: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血管、神经,分布于额内测部;框上血管、神经,分布于额顶部;

外侧组:颞浅血管、耳颞神经;耳后血管、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后组:枕血管分布于枕部;枕大神经(C2)颈2的后支,分布于上项线以上的皮肤。

2.腮腺的毗邻: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下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的血管神经相邻。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和面神经及其分支。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3.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的结构及交通。颅内外静脉交通途径?

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框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

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

窦的前段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面部的化脓性感染可借上述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

窦的后端在颞骨岩部尖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岩上窦汇入横窦或乙状窦,岩下窦经颈静脉孔汇入颈内静脉。窦的后端与位于岩部尖处的三叉神经节靠近。海绵窦向后还与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相连,后者乡下续于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又与体壁的静脉相通,故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此途径蔓延至颅内。

4.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枕三角、肋锁斜角肌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内容: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颏下三角:由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

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将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

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内容:内含有位于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位于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之间。内容:副神经、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5.甲状腺的分布、位置、被膜、毗邻,手术切口层次及手术时如何注意避免损伤神经?

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被膜两层:气管前筋膜(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纤维囊)

毗邻: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

手术切口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假被膜,真被膜

如何避免损伤神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影响发音;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甲状腺最下动脉较小,出现率约10%,当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应加注意。

7.胸膜顶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通过胸廓上口的结构?

胸膜顶是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外及后方。

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极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左侧还有胸导管;后方贴靠第1,2肋,劲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外侧邻臂丛;内侧邻气管、食管,左侧还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体表投影:胸锁关节至锁骨内、中1/3交点的凸向上的弧线,最高点:锁骨上方2.5cm。

通过胸廓上口的结构:纵行结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劲交感干、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和胸膜顶;横行结构: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锁骨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

8.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的位置、毗邻;气管切开时须切开的层次及注意事项?

气管颈部上平第6颈椎下缘,下平胸骨颈静脉切迹处移行为气管胸部。

毗邻: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食管颈部的位置:上端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颈静脉切迹平面处移行为食管胸部。

毗邻:前方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位置稍偏左侧,故食管颈部手术入路以左侧为宜;后方有颈长肌和脊柱;后外侧隔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相邻;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物。

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注意事项:常规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头应严格保持正中位并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免伤及食管及其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此外,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胸骨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故对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诸结构。

上肢

名解:

1.腋鞘: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

鞘。

2.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

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3.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

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4.前臂屈肌后间隙:是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在指深屈肌

和拇长屈肌腱的深面,旋前方肌的浅面,内侧界为尺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外侧界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

5.肌腱袖(肩袖):又称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联合形

成腱板状结构。

6.肱骨肌管(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

管通过。

7.指髓间隙:又称指髓,是指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段掌侧骨膜与指腹皮肤之间

的间隙。

8.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裹的指浅、深屈肌腱

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

9.尺侧囊:腕前区和手掌部,各指浅、深屈肌腱被一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

裹。

10.桡侧囊: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包裹。

11.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方。境界:前界自桡侧起,依次为3~5指屈

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的骨间掌测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流通:掌中间隙向远侧沿第2~4蚓状肌管与2~4指蹼间隙相通,进而可通向手背。掌中间隙的近侧达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可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通。

12.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境界: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第

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及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流通:鱼际间隙向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为盲端。

13.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14.掌深弓:约95%以上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15.胸锁筋膜:胸锁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

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16.指蹼间隙:在掌骨头处、掌腱膜深层的横行纤维与其向远端发出的4束纵行纤维之

间,围成3个纤维间隙,称指蹼间隙。

思考题:

1.腋腔的构成(顶、底和四壁)及其内容;腋动脉分段及分支;腋淋巴结分群?

顶: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份、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有臂丛通过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后壁:由背阔肌、大圆机、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腋动脉的分段: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该段分出一个分支:胸上动脉

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此段分出两个分支:胸肩峰动脉、胸外测动脉

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发出三个分支: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

腋淋巴结分群:分5群: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

2.上肢浅筋脉的名称、起始、注入部位;肘窝的境界及内容?

主要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末端有时借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窝: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内容:由尺侧向桡侧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及其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和桡神经及其分支。

3.臂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

位于腋窝内的部分为臂丛的锁骨下部,由三个束构成: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外侧束发出胸外侧神经和肌皮神经,内侧束发出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内、外侧束还分别发出正中神经的内、外侧根。后束的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还有起自锁骨上部的胸长神经。

4.肩胛动脉网、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肩胛动脉网:由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肩胛上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肩胛背动脉也发自锁骨下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分支至冈下窝。该动脉网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当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肘关节动脉网由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数条分支吻合而成:①桡侧副动脉与桡侧返动脉吻合;②中副动脉与骨间返动脉吻合;③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后支与尺侧返动脉后支吻合;④尺侧下副动脉前支与尺侧返动脉前支吻合。在肱深动脉发出点以下结扎肱动脉时,肘关节动脉网可起到侧支循环的作用。

5.手掌的层次;手掌外侧鞘、内侧鞘和中间鞘的构成及内容?

手掌层次:

浅层:皮肤,浅筋膜,掌腱膜;

中层:掌浅弓,正中神经、尺神经,指浅、深屈肌肌腱及腱鞘;

深层:骨间掌测筋膜,掌深弓、尺神经深支,掌骨、骨间肌(掌侧、背侧)

外侧鞘:又名鱼际鞘,由鱼际筋膜、掌外测肌间隔和第1掌骨围成。内含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至拇指的血管、神经等。

中间鞘:又称掌中间鞘,有掌腱膜、掌内侧肌间隔、掌外侧肌间隔、骨间掌测筋膜及拇收肌筋膜共同围成。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蚓状肌、掌浅弓、指血管和神经等。

内侧鞘:又名小鱼际鞘,有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间隔和第5掌骨围成。其内有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和至小指的血管、神经等。

6.腕后区伸肌支持带形成的6个骨纤维管道结构排列?

从桡侧向尺侧排列,依次通过各骨纤维管的肌腱及腱鞘为:①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腱鞘;②桡侧腕长与腕短伸肌腱及腱鞘;③拇长伸肌腱及腱鞘;④指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腱及腱鞘;⑤小指伸肌腱及腱鞘;⑥尺侧腕伸肌腱及腱鞘。

7.臂前、后骨筋膜鞘的内容;前臂前、后骨筋膜鞘的内容?

臂前骨筋膜鞘:臂前区深筋膜和臂内、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臂前部骨筋膜鞘。其内有臂肌前群和行于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等。

臂后骨筋膜鞘:臂后区深筋膜、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共同围成臂后骨筋膜鞘,鞘内有肱三头肌、桡神经、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前臂前骨筋膜鞘: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内、外侧肌间隔、尺骨和桡骨及前臂骨间膜共同围成。鞘内有前臂肌前群,桡、尺侧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和正中神经等。

前壁后骨筋膜鞘:前臂后骨筋膜鞘内有前臂肌后群诸肌和骨间后血管神经束等。

胸部

名解:

1.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局解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局解重点总结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 在颞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 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 支、颊支、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 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 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 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 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 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 窦血栓或颅内感染。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 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局解复习(凌树才)-1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颈部)一、名词解释(回答时注意描述位置、组成、内容或意义) 1.颈动脉鞘 2.静脉角 3.颈袢 4.颈动脉窦 5.甲状腺悬韧带 6.甲状腺囊鞘间隙 7.Sibson筋膜 8.椎动脉三角 9.斜角肌间隙 10. Carotid glomus 11. Virchow lymph node 12. Cupula of pleura 13. Prevertebral space 14. Submental triangle 15. Jugular venous arch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固有颈部是指 A.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与脊柱颈段前方的区域 B.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与脊柱颈段前方的区域 C.两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与脊柱颈段前方的区域 D.两侧斜方肌后缘之间与脊柱颈段前方的区域 E.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与脊柱颈段后方的区域 2.舌骨大角 A.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B.是寻找甲状腺上动脉的标志 C.是寻找舌下神经的标志 D.是寻找舌神经的标志 E.是寻找舌咽神经的标志 3.下颌下三角位于 A.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之间 B.左、右二腹肌前腹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C.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D.二腹肌前、后腹与舌骨体之间 E.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 4.颏下三角深面的肌肉是 A.茎突舌骨肌 B.胸骨舌骨肌 C.舌骨舌肌 D.下颌舌骨肌 E.肩胛舌骨肌 5.支配颈阔肌的神经是 A.颈横神经 B.副神经 C.面神经颈支 D.锁骨上神经 E.颈袢 6.咽后间隙位于 A.椎前筋膜与脊柱颈段之间 B.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 C.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D. 气管前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 E. 以上都不是 7.由椎前筋膜形成的筋膜鞘是 A.下颌下腺鞘 B.甲状腺鞘 C.胸锁乳突肌鞘 D.腋鞘 E.斜方肌鞘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局解重点详细版

局解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与论述题 范围: 1、肱骨肌管: 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2、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⑴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⑵内容:由内向外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和桡神经及其分支。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肱动脉在约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肱桡肌内侧继续下行;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尺侧腕屈肌深方下行。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指前屈肌深面。 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缘的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约在肱骨外上髁前方或稍下方,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肌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后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3、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又称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又称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 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鞘相通。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与拇指的指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4、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第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也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3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需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5、腰下三角: 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6、血管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环、腹股沟深淋巴结。 7、肌腔隙: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症状。 PS:腹股沟韧带与髂骨间被髂耻弓(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髂骨的髂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最新局解、复习选择填空

1、关于颞区软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颞区由浅入深可分为4层 B 此区容易发生骨膜下血肿 C 颞区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 D 颞区的血管和神经主要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一组 E 颞区位于上颞线和下颌骨上缘之间 2、面部“危险三角”有疖肿时,感染传入颅内经过: A 滑车上静脉 B 颞浅静脉 C 眶上静脉 D 面横静脉 E 以上都不是 3、额顶枕区的血管和神经位于: A 额、枕肌的深面 B 皮下组织内 C 帽状腱膜的深面 D 颅骨外膜表面 E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 4、头皮: A 由4层组成 B 头皮外伤出血容易止血 C 由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构成 D 皮下组织结构疏松 E 无上述情况 5、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A 较疏松,与浅筋膜相连 B 较疏松,与骨缝愈着 C 该层出血时常局限在一个范围 D 该层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 E 无上述情况 6、垂体的毗邻: A 前方为鞍背 B 前上方为视交叉 C 后方为鞍结节 D 下方为鼻腔 E 两侧为蝶骨小翼 7、外耳道有黄色液体流出表明骨折 8、鼻腔内有黄色液体流出表明骨折 9、有关颈深筋膜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颈深筋膜浅层包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两对肌肉 B 颈深筋膜中层包裹甲状腺,形成了甲状腺的纤维囊 C 颈深筋膜深层包裹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并向腋腔走行,形成腋鞘 D 该筋膜包裹腮腺及下颌下腺,形成腺囊 E 该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以及迷走神经,形成了颈动脉鞘。 10、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 A 甲状软骨 B 环状软骨 C 气管软骨环 D 喉及甲状软骨 E 喉及气管壁上 11、下面有关甲状腺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其相连的甲状腺峡 B 甲状腺具有真、假两层被膜,真、假被膜之间的间隙称为囊鞘间隙 C 甲状腺上端达甲状软骨上缘 D 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 E 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12、与甲状腺下动脉关系密切的神经是: A 喉上神经 B 喉下神经 C 喉返神经 D 迷走神经 E 交感神经 13、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术中发生声音低钝或呛咳,是因为损伤到: A 迷走神经 B 喉返神经 C 喉上神经内支 D 喉上神经外支 E 喉下神经 14、甲状腺的静脉有: A 甲状腺上、下、最下静脉 B 甲状腺上、中、下静脉 C 甲状腺上、下静脉

局解外侧重点总结

胸前区 神经:肋间神经前皮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静脉: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深筋膜,找到头静脉末端 暴露胸大肌:可见胸小肌,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胸外侧神经,胸肩峰血管,头静脉 以胸小肌为标志,观察解剖穿胸小肌下缘,胸小肌上缘及穿过胸小肌的结构: (1)胸小肌上缘的主要结构均从锁胸筋膜传出。1):头静脉和锁骨下淋巴结 2):胸外侧 神经 3):胸肩峰动,静脉 (2) 胸小肌下缘的主要结构:1):胸外侧动,静脉和胸肌淋巴结 2) :胸长神经 (3)穿过胸小肌的结构:胸内侧神经自胸小肌穿出后进入胸大肌 腋区:腋腔由顶,底,四壁构成 顶:由锁骨中1/3, 第一肋,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有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构成,此区人大汗腺变态称为狐臭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胸大肌: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 和旋内,有胸,内外侧神经支配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及肩胛骨所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四个肋及期间的肋间肌构成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 外侧壁:由肱骨结间结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和喙肱肌构成 腋腔的内容:锁骨下动脉(于第一肋外侧缘)------腋动脉(于大圆肌下缘)-------肱动脉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动脉分为三段 (1)第一段: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分支胸上动脉 (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有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其中胸肩峰动脉于胸前神经伴行,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和肩峰支 (3)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此段发出1)肩胛下动脉:又发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胸背动脉:

(完整版)局解重点归纳整理

头颈部 名词解释: 1.头皮: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三层合称头皮。 2.颅顶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5.封套筋膜:即颈筋膜浅层。向上附于头颈交界处,向下附于颈、胸和上肢交界线,向前在颈前正中线处左、右相延续,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并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于项韧带和第7颈椎棘突,形成完整的封套结构。 6.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7.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8.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9.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10.颈动脉鞘: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外方有迷走神经。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完整版)局解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关于头皮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 头皮就是指额顶枕区的皮肤 B. 由浅筋膜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形成 C. 中间层为帽状腱膜 D. 内有沟通颅内、外静脉的导血管 E. 以上都不对 2. 以下不属于“腮腺床”的结构是d A. 颈内静脉 B. 迷走神经 C. 舌咽神经 D. 前庭蜗神经 E. 颈内动脉 3. A deep laceration of the face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otid gland could affect the—— .b A. external jugular vein B. facial nerve C. glossopharyngeal nerve D. hypoglossal nerve E. lingua artery 4. 肋间神经d A. 即第1~12对胸神经前支 B. 始终行于肋间隙中间 C. 在腋前线处浅出移行为前皮支 D. 与肋间后动、静脉伴行 E. 以上都不对 5. 纵隔右侧面观可见的结构为c A. 头臂干 B. 动脉导管三角 C. 奇静脉弓 D. 胸主动脉 E. 食管下三角 6. A needle inserted into 9th intercostal space along the midaxillary line would enter which space?b A. cardiac notch B.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C. cupula D. 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 E. costomediastinal recess 7.成年男性,患十二直肠溃疡发作频繁,疼痛加重,拟行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结合抗 幽门螺杆菌治疗,术中应切断的是?a A. 胃前、后支但除外“鸦爪”支 B. 肝支 C. 腹腔支 D.“鸦爪”支 E. 迷走神经主干但除外“鸦爪”支 8. 关于Scarpa筋膜错误的是a A. 不含弹性纤维 B. 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 C. 向下附着于大腿阔筋膜 D. 向内下续浅会阴筋膜 E. 双侧Scarpa筋膜下隙不连通 9. The posterior layer of the rectus sheath ends inferiorly at the—— .a A. arcuate line B. intercrestal line C. linea alba D. pectineal line E. semilunar line 10. 在肘窝内,肱二头肌腱内侧有b A. 尺神经 B. 正中神经 C. 尺侧上副动脉 D. 肌皮神经 E. 桡神经 11. 肘正中静脉常用来作静脉穿刺,在肘窝部,将该静脉与其深面的神经血管分开的结构 是c A. 包被肱肌的筋膜 B. 肘浅筋膜 C. 肱二头肌腱膜 D. 肘肌 E. 肱二头肌腱 12. The nerve,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quadrangular space of posterior shoulder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即Hunter管,为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15~17厘米。管的前壁为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属支 3.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 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个纵形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 4.股管femoral canal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5.股环femoral ring 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6.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7.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8.腕管Carpal canal 位于腕掌侧,是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管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神经、桡侧囊、尺侧囊通过。 9.鱼际间隙thenar space 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10.指蹼间隙fingerweb space & Web’s space又称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横纤维所围成,是手指血管、神经等出入的部位,又是手掌、于背与手指三者间的通道。 11.指髓间隙Pulp space 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指端密闭间隙,内有血管和神经。炎症时宜早期切开减压,以保护末节指骨 12.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方,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中层脏部之间。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或奇静脉丛,并可能有甲状腺最下动脉,在幼儿还可见胸腺上端或左头臂静脉及头臂干。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如有感染,脓液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此间隙为气管切开必经之处。 13.乳房后间隙retromammary space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此处若感染化脓易向下扩展,宜作低位切开引流术。乳腺癌时如侵及此间隙,乳房即固着于胸前壁。

局解提纲整理

局解自主学习讨论提纲答案 总论 1、体壁层次,每层观察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体壁由浅至深可分为皮肤、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固有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固有筋膜深层(包括胸内筋膜和腹横筋膜等)、疏松结缔组织层、浆膜层(即胸膜和腹膜的壁层)。 观察略。 背部 一、操作部分: 1.背部常见体表标志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体表标志 (1)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2)椎骨棘突(vertebral spinous processes)其中第7颈椎(隆椎)棘突较长,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3)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对第3胸椎的棘突。 (4)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5)第12肋此肋与竖脊肌内侧缘构成肾区,肾炎时有叩击痛。另外,经腰部作肾手术时,切口上端以第12肋为标志。 (6)髂嵴(iliac crest)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肩进行。 2,皮肤切口选择?进刀角度及深度? 见书上图,进刀角度:45度 3、如何区别浅筋膜层的皮神经,浅血管?在背部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结构? (1)皮神经有颈、胸、腰神经的后支。其中, 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和枕动脉伴行,分布于颅后部的皮肤。 胸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和背阔肌浅出至皮下。 臀上皮神经(superior clunial nerves)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于竖脊肌外侧缘穿出锁胸筋膜,越过髂嵴上缘至臀部皮下。臀上皮神经在越过髂嵴上缘处收到卡压,会引起腰腿痛。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 颈动脉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 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 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 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 椎横突前结节. 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 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 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 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 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 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 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 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 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 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 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 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 内侧部称股管 (二)简答题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 腹之间。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 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 巴结等。[ 2、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 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其浅面 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颈前静脉与皮神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 为椎前筋膜。三角内有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 肿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 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 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3、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 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 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 及咽中缩肌。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 管、神经等 4、穿越梨状肌下孔的结构有哪些?穿越梨状肌下孔 的结构: 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 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 和阴部神经。 5、腘窝的境界和内容: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 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内 下界和外下界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顶为腘筋 膜,底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和 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容由浅入深为胫神经、 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有腓总神经,血管周 围有腘深淋巴结 6、何为踝管?通过其的结构有哪些:小腿深筋膜在 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 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其内走行 (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 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腱鞘。 7、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 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 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外侧是髂腰肌, 内侧为耻骨肌及其筋膜。另一种说法将长收肌 内侧缘作为股三角的内侧界,故三角的后壁除髂 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外,还有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股神经、股动脉、 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这些 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 内侧为股静脉 8、收肌管的组成和内容:又称Hunter氏管。位 于股前部中1/3段,缝匠肌深面,长约15厘米, 断面呈三角形。其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 收肌及大收肌,前壁为缝匠肌及架于内收肌与股 内侧肌间的腱纤维板。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 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管内通 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其中隐神经与膝降动脉伴行自前壁的下部穿出。 9、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 肌和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 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大散至大腿根部,并 可侵犯股神经 血管腔隙的组成: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 为耻骨梳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血管腔隙 中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淋巴管通过 10、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及伴行的神经大隐静脉的 行径和伴行的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 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 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 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 点。 小隐静脉的行径和伴行神经:起于足背静脉弓的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局解操作考试要点

局解 肱动脉 肱二头肌内侧沟肱静脉 正中神经 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 肌腱袖: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 肌腱袖 上肢 1.指认前臂中部至臂中部这一段的浅静脉及皮神经 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贵要正中静脉和头正中静脉)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伴行) 臂内侧皮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皮神经(行于头静脉的后方)------作为肌皮神经的延续 前臂内侧皮神经 2.指认腋窝的4个壁头静脉 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前据肌,1~4肋间肌 外侧壁: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肱骨结节间沟(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之间) 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 3.穿过锁胸筋膜的3个结构 4.指认臂丛到上肢的5个主要分支 穿腕管 分出 反支浅支 肱骨外上髁分

深支浅支:肱桡肌深面,转向手背深支(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 尺神经:臂丛内侧束指深屈肌之间 发出手背支 肌皮神经,腋神经(不是胸长神经) 桡神经浅支 5.指认三边孔的边界和通过其中的结构 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内容:旋肩胛动静脉 6.指认四边孔的境界和其通过的结构 上界:同三边孔 下界:同三边孔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内容: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

三边孔,四边孔 7.指认肱骨肌管的境界及其通过的结构 境界:由肱三头肌的三个头和桡神经沟围成 内容物:肱深动脉,桡神经 8.指认肌皮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 走行:斜穿喙肱肌,在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 支配:臂部屈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肌皮神经从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穿出 9.指认肘窝的境界及其主要的内容 上界:肱骨内外侧髁连线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下外侧界:肱桡肌 底: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内容:肱二头肌腱,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可能只有浅支),前臂外侧皮神经

局解重点总结(精品文档)_共1页

一、头部 1.翼点: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4个骨相连处的缝,多呈H形,在颞弓中 点上方约3.8cm处。 2.腮腺鞘:颈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3.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 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 4.面神经的支配: 眼裂周围,眼轮匝肌——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 鼻孔周围,鼻肌——面神经颊支 口裂周围,浅层,口轮匝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 下颌缘支 中层,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面神经颊支 深层,颊肌、颏肌——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 颈部,面神经颈支 5.面动、静脉的行径,面静脉的交通及结构特点: 面动脉的行径:在颈动脉三角起自颈外动脉,走向前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处,翻绕下颌体下缘出现 于面部。 面静脉的行径: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也不如面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交通的特点:1、内眦静脉-眼上静脉-颅内海绵窦 2、面深静脉-翼静脉丛-颅内海绵窦 面静脉的结构特点: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段交通常无瓣膜,因此,当面部感染时, 通过上述途径,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为“危险三角”。 6.面神经的分部、分支: 面神经分部: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面神经穿出腮腺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7.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分布范围: 1、眶上神经:眶上切迹穿出,分布于额部、上睑皮肤 2、眶下神经: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唇上皮肤 3、颏神经:颏孔穿出,分布于下唇、颏区皮肤 8.腮腺的形态和位置: 腮腺的形态:质软,色淡黄,大致成楔形 腮腺的位置: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下颌角 前——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9.腮腺管的行程及开口部位: 腮腺管的行程: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cm处横跨咬肌表面至该肌前缘继而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局解知识点总结: 1.肱动脉的体表投影;肱动脉的3个分支: 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度,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终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两者以大圆肌下缘为界,大圆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肱动脉的3个分支: (1)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 (2)尺侧下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3)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上肢动脉的主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 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的五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注意上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都有哪些,怎么走形! 2.腹部的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用于腹部分区、肝脾测量和胆囊定位 2.剑突:胸骨下端软骨,肝脏测量标志 3.腹上角: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 4.脐:腹部中心,投影至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易有脐疝发生。 5.髂前上棘:髂棘前方突出点,腹部九分区法标志,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位于锁骨中线处,用于手术切口和胆囊点定位。 7.腹中线: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常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和所在。 9.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