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课题舟过安仁课型古诗课时1设计马红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诵读想象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古诗板书,插图,自己作画自我调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童真可爱稚气横生

个性化教学过程

序号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 游戏吧!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一

儿童疾走追黄蝶一一

儿童散学归来早一一

(3)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

“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

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

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

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

和插图就能读懂?三、品读,享童趣:

(一)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

趣:

1、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

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

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2、 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 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们

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 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3、 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 趣。

(1) 、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

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指读)

(2) 、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 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指读 第一、二行)

(3) 、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 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4) 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品味童趣)

(5) 、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 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 4行,师读第3行。)

(二) 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 不泯童心:

1、 (伴着音乐一一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

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 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 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 他一一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2、 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

师:

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3、 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

又会想些什么呢?

4、 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 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 3、4行,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 感受吧!

1、2、

。 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 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 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 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一一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评价: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四、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

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3、师: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关于童年的古诗《牧童》和《舟过安仁》 2、回顾上节课概括课文的四件有趣事情 二、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大家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最深刻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再旁边用简 单的一两句话写下你为什么觉得有趣? 2、品读“学骆驼咀嚼” ①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学生想象骆驼的样子,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怎样在动的。

②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虽然骆驼长得丑但是,作者对于骆驼是讨厌还是喜欢? ③那想想在您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那些经历又让你看呆了,也跟着做起来的呢? ④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 ⑤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过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3、“讨论铃铛的问题” ①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还有哪些事你还会觉得有意思? ②当林海音问起的时候,爸爸的理解和她的理解一样吗? ③分角色朗读爸爸(第七自然段)和作者的想法(第八自然段) ④那爸爸和作者的想法,你们赞成谁的想法? ⑤对于作者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爸爸是怎么作答的 齐读第九自然段 ⑥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 回答? ⑦请想一想,当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你觉得她还同意 当年的想法吗? ⑧齐读

《剪羊毛》音乐说课稿(教学设计)

《剪羊毛》音乐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X X.X | XX XX | X X.X | X O‖这一基本节奏音型,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剪羊毛》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民的劳动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跟唱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沙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有个很重要的节日就快到了? (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课件1)学生练习,正确演唱附点节奏。 工人叔叔敲铁锤, 叮叮. 叮咚 农民伯伯割稻子, 嚓嚓. 嚓嚓 司机叔叔开汽车, 滴滴. 滴答 小同学们在扫地, 刷刷. 刷刷 (通过儿歌学习掌握附点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展一次“音乐之旅”,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澳大利亚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的音乐。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亚简介,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学习 3第二部分旋律学习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学唱歌曲。(钢琴伴奏) 2.指导学生用“啦”带唱歌曲旋律。 (四)练唱歌词 1.现在老师来教唱歌词。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SGS管理学院中区公开课培训排期表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课时Day 费用 Price (RMB) 地点 Location 1月 Jan.2月Feb . 3月 Mar. 4月 Apr. 5月 May 6月 Jun. 7月 July 8月 Aug. 9月 Sep. 10月 Oct. 11月 Nov. 12月 Dec. 上海Shanghai 12~16 11~15 10~14 10~14 苏州Suzhou 13~17 14~18 20~24 26~30 上海 Shanghai 11~129~1027~288~926~279~1023~247~828~297~826~275~623~246~727~286~724~2516~17 5~626~275~626~27苏州 Suzhou 9~107~823~241~229~309~1026~273~428~294~526~274~526~272~327~283~425~2611~12 6~729~303~427~28宁波 Ningbo 28~2926~2728~2923~2425~2627~28 杭州 Hangzhou 29~3024~2526~2727~2829~30 上海 Shanghai 6988 苏州 Suzhou 5132029 上海 Shanghai 7~810~119~101~2 苏州 Suzhou 12~1314~1517~1817~18 上海 Shanghai 9~1319~239~1312~16 苏州 Suzhou 19~2318~223~710~14 上海 Shanghai 5~616~1713~1410~1114~1518~1916~1713~1417~1818~1919~2017~18 苏州 Suzhou 18~1920~2115~1616~1721~2211~129~1013~1420~2122~2312~136~7 1500 SGS ACADEMY (CC) Training Schedule in 2012 1500 800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 1400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与控制ISO 9001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 Editing and Control 56500 环境管理体系高级管理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r 2SGS 管理学院(中区)2012年培训安排表 1200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战技巧提升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actice 质量管理体系高级管理师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r 5 6500 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2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师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师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总 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古诗词三首 永登县大同镇贾家场小学任生平 授课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授课班级:五年级 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 二.备课时间:3月19日 三.授课时间:3月23日 四.学习目标: 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 八.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感童趣 自学指导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 zhào 篙棹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享童趣 自学指导2 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舟过安仁》习题2-1

《舟过安仁》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gāo()zhào() 二、解释词义。 1、篙: 2、棹: 3、怪生: 4、使风: 三、《舟过安仁》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和 。 四、《舟过安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所见和所悟? 五、课外阅读。 (一)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是一首言诗。 2、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5、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6、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 7、“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 8、“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9、“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而是说大家,对吗? 10、“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老师传的范读录音,把这首诗读熟,读通,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并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在乐教乐学平台上,大家互听互评。 2.在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借助乐学阅读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收集更多的写儿童的古诗,编成小短文发布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择优评奖。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借助图画及注释,加上自己的想象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 2.体会两个孩子的聪慧和诗人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养成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学习的习惯,提前预习,自觉阅读,增加词汇的积累,营造师生互学互评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语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教乐学平台配乐朗诵,乐阅读推荐书目 四、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人人通资源这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取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乐读分享—品读重点---乐学拓展---互学互评的教学活动,通过乐教乐学平台,提前进行课前预习,明白学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理解传上自己的朗读录音片段,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胆朗读。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预习体会,然后一起合作探究攻克学习难点,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且留下乐学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乐教乐学平台上,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下来,锻炼自己的文笔,大家互学互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可以择优点评,用好奖励机制,鼓励赏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诗词小达人,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首诗,我是诗词小达人。根据图片猜诗句。 《牧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美丽的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放风筝,连杨柳都醉了,何况我们呢?也醉了。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杨万里善于捕捉儿童的生活场景,写下了很多关于儿童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舟过安仁》 (二)学习古诗 1.听老师的朗读录音,学生们自己读古诗,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 2.人人通资源平台上告诉我们,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2、借助插图。3、发挥想象)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过度:诗有诗的境界,诗有诗的情感,如果我们带上节奏读,那么会更有诗的味道,加上节奏,你们能读吗?加上重音,这样你们还能读吗?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和注释,理解诗句(两个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船浆,却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一把伞。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B.演古诗,再现情境。

优质课【教学设计】音乐欣赏《打字机》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音乐欣赏《打字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打字机》是人教版2013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七彩的生活中的欣赏曲,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的ft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ft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乐曲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划分音乐段落。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主题和乐曲基本曲式结构 难点:感受与表现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三角铁、响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师生音乐问好) (二)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一场穿越之旅,看看十九世纪的人们工作的场景,先来通过一部动画了解一下吧!(播放动画视频) 师:它是谁?请你说。 生:复印机电报机打字机……

师:它到底是谁呢?一起来看。这是一台老式的打字机。为什么说是老式的呢?因为每打完一行之后都会用手把打字机头推回原处进行倒机,你们看到了吗? 师:它长什么样子。 生:象电脑的键盘。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 生:叮叮 师:叮是什么声音呢? 生:铃声 师:每当打完一行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叮”,提示打字员要换行了。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嚓 师:是的,当打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这时会发出“嚓”的倒机声。 生:打字时嗒嗒嗒 师:打字敲打键盘时发出的‘嗒嗒嗒’的打字声, 师:现在请大家边看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播放动画视频:课件2) 师:我的文件打完了,你们呢? 师:打字机发出这么多有趣的声音,那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猜猜看 生:打字机 师:真聪明,你和作曲家的想法很接近,这首乐曲作曲家给取了个名字:打字机(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现在打字机已经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它们了。但在电脑诞生之前,打字机的作用可大了,19 世纪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我们一起来认识安德森,美国作曲家、指挥家,除了《打字机》之外,我们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都是他创造出来的。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手的节日》、《兰色探戈》、《调皮的小闹钟》等,安德森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深受广大听众所喜爱。(安德森简介)

舟过安仁【教案】教学竞赛一等奖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童趣: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1页,齐读本组课文的主题。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故事。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感受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看看这两个孩子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叫做《舟过安仁》,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师:它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师: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竹篙。 棹(zhào):船桨。船棹、停棹。 遮(zhē):遮挡。 舟:船 安仁:县名 怪生:怪不得 张伞:张开了伞 使风:使,促使。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师: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全诗) 师:谁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 师: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ppt展示)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有感情的齐读一遍。 师:我们进行一个朗读比赛,好吗?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读的最好? (组齐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首诗都讲了些什么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我们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 (师巡视,获得学生的反馈)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组的成果? 总结: 【一叶渔船两小童】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收篙停棹坐船中】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了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进。 师:说的真好,看来啊,你们小组的自学真有效。 【总结故事:】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咦! 怎么这么奇怪呢?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进。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ppt展示) 师: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无意之间瞥见一艘小船上的两个孩童,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为么? 生:收篙停棹坐在船中没有下雨张开雨伞 师:为什么他们有篙不撑,有桨不划?猜猜他俩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天真的 生:聪明可爱 生:很有趣 生:顽皮的

(完整版)《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和农家人的生活情态。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对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借助注释,感知词意。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和农家人的生活情态。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对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全词,并课前搜集辛弃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两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一起背诵——(复习背诵《牧童》《舟过安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题:清平乐·村居 词的标题一般分为两部分:“清平乐”是词牌名,(正音:清平乐“yuè”)。 “村居” 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 出与村居相关的画面、诗句: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高鼎《村居》奠定全词基调) 在宁静的村庄里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可真幸福呀!经历了宋金乱世的辛 弃疾,能描绘出怎样的“村居”呢?让我们走进《清平乐·村居》。 二、感知词韵 出示:《清平乐·村居》

1.字正腔圆,指名读。 (1)翁媪:强调读音。 (2)剥: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念bāo。 (3)亡赖:同“无赖”,“亡”读作wú。(表扬学生关注注释。) 2.读出停顿,师生齐读。 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出节奏,学生齐读。 诗词是讲究平仄的。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上阙。 4.踏歌而行,师生齐读。 多美的韵脚、多美的季节,我们为何不学古人趁着春光踏歌而行呢! 手拍节奏读下阙。(鼓励并宽容节奏不一致的学生,可进行个别指导:只要能读出宋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参差美,谁又能说你读的不好呢?) 三、感悟词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能从《清平乐·村居》中,看到怎样的画面?快去词中找找看!(学生范读,描绘画面,教师指导朗读。)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指导朗读:体会茅屋低小,读出低小,声音压低。感悟“青青草”,对比“草色遥看近却无”,引出“离离原上草”体会并读出草的生命力,声音适当拖长。)板书:画草屋、书写青青草。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播放音频,感知吴音。含着醉意的吴音又是怎样?是谁在对谁说?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想像画面;借助插图,体会词意,体会“翁媪”之间的“相媚好”。)板书:相媚好。(指导书写“媚”:左形右声,读准字音,左窄右宽,注意间架结构,才能写得规范、美观。) 3.过渡:(出示翁媪图片。)你看,翁媪醉意微醺地向窗外望去,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大儿锄豆溪东”(出示词句)(指导朗读:大儿在做什么?挥汗如雨地给豆田除草?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背诵《悯农》,感受大儿的勤劳能干。劳动创造财富,累并幸福着,一起朗读,感受大儿子的勤劳和幸福。)板书:大儿 过渡:老两口透过窗口,还看见了? 5.“中儿正织鸡笼”(出示词句)(指导朗读:中儿在做什么?这可真是个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4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三、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学唱新歌; 3)共同探究。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临沂市兰山区凌霄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当()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 看;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5 古诗三首 公开课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文本简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草原 教学反思: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学生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学生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愤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2* 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教学的时候,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白杨》教学反思 1、整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紧跟学生展开教学。就把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全程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的求知欲很高,学得很投入。但在教学中,有的地方朗读不到位,学生理解就有些困难。如第一段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的理解,由于读得不够,体会不透,对后面白杨的特点的概括有些难度。同时,对白杨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困难时,如果采取分句朗读,学生就能较容易地领会出其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2、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注意领会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归纳其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我重视引导孩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

优质课【教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寻找生活中声音》教案设计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一年级上册 课题: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内容: 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 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创造几种声音; 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3. 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点与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策略: 1. 创设意境,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 2.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创编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 教学教具: 1. 钢琴 2. 从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设计说明:(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乐曲,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耳朵。 (1) 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每位同学开动 脑筋仔细、认真地想一想。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 设计说明:(用猜谜语的形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播放三组不同的声音,生分别进行听辨、模仿。 (1)师播放来自城市中的声音 (2) 然后播放来自森林中的声音 (3)最后播放来自乡村中的声音 3. 生交流在生活场景中可能听到的别的声音,引出雨声。 4. 让学生区分大雨和小雨的强弱。 三、学习歌曲:(20 分钟) 1. 欣赏歌曲flash,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 2. 按节奏读歌词,同事用手拍节奏。

免费公开课网址 - 副本

世界名牌大学免费公开课网址: 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许多优秀教授的播客和视频讲座,可以跟踪最新的讲座。想看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通常,他/她都会第一堂课留下网址。实在不行,用google搜搜吧! 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 二、麻省 麻省理工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麻省理工是免费开放教育课件的先驱,计划在今年把1800门课程的课件都放在网站上,提供课程与作业的PDF格式下载。三是,麻省理工只提供少数的视频讲座。坐过学生上麻省有一个绝对优势,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建立了镜像网站,把麻省的课程都翻译成立中文。鉴于PDF格式,推荐使用Fo xItReader。 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中国大陆)推荐 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中国台湾) 二、卡耐基梅隆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oli/ 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与其他大学的免费课程一样,非卡耐基梅隆的学子能学习课程,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课程进度,卡耐基梅隆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四、犹他 犹他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front-page/Courese_listing 犹他大学类似于麻省理工,提供大量的课程课件 五、塔夫茨 塔夫茨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9913626571.html,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材解读】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

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