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

6.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7.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10.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I.C 2.B 3.D 4.A 5.C 6.A 7.D 8.C 9. A 10. B

11.“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2.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达到( )的目的。

A.全民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13.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15.(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学目标B.教育计划C.教育目标D.教育目的

1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迪尔凯姆)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17.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A.个性化B.社会化C.科学化D.个性自由发展

18.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1. B 12.C 13. 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D

21. 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

22.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等教育D.终身教育

2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 )。

A.科学技术B.个人需要C.科学知识D.社会需要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25.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26、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

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B.卢梭C.马克思D.孔德

2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

29.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

30.(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1.B 22.B 23.D 24.C 25.D 26.B 27.A 28.D 29.A 30.C

31.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3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33.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4.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 )。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学前教育D中等教育

35.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36.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3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

38.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写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9.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40.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家庭教育

31.C 32.C 33.C 34.A 35.D 36.A 37.B 38.C 39.B 40.C

41.培养学生的(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43.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的

45.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B.考试C.小学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

41.D 42.A 43.D 44.D 45.C

答案:选择题

I.C 2.B 3.D 4.A 5.C 6.A 7.D 8.C 9. A 10. B 11. B 12.C

13. 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D 21.B 22.B

23.D 24.C 25.D 26.B 27.A 28.D 29.A 30.C 31.C 32.C

33.C 34.A 35.D 36.A 37.B 38.C 39.B 40.C 41.D 42.A

43.D 44.D 45.C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_的关系。___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7.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____。

8.____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__的教育。

10.____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____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_____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2.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社会性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7.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10.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______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2.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_____。

13.教育目的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本身是分层次的,包括国家的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中的____。

14.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____、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方面构成。

15.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培养_____的教育目的。,

17.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18.“社会本位论”以_____、涂尔干、凯兴斯泰等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19.“个人本位论”以____、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

20.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_____的辩证统一。

11.生产劳动12.教育目的13.教学目标14.美育15.创新精神16。绅士17.政治、经济、文化18.柏拉图19。卢梭20.个人的自身发展

21.我国的教育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______学说作为理论依据

22.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和____,是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的规定。

2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为重点的教育。

24.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____和_____的价值取向问题。

25.教育目的是教育的____,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6.教育目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

27、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____的能力、培养学生____的能力,形成学生____的能力。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____的新一代人才。

2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22。建设者、接班人23.创新精神24.个人本位,社会本位25.出发点26.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7.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28.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答案:填空题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2.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社会性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7.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10.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11.生产劳动12.教育目的13.教学目标14.美育15.创新精神16。绅士17.政治、经济、文化18.柏拉图19。卢梭20.个人的自身发展2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22。建设者、接班人23.创新精神24.个人本位,社会本位25.出发点26.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7.感受美,鉴赏美,

创造美28.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就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理念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B.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 C.导向作用、推动作用、评价作用 D.推动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激励作用 D.指导作用 4.目标即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生孵出为达到该目的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激励作用 D.指导作用 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家长的期望 B.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要求 C.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D.社会需求、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学习目标 6.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学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学任务 7.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 A.教学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学任务 8.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队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了。 A.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B.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C.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D.可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的 9.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0.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是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1.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是方面的要求。 A.劳动技术要求 B.德育 C.智育 D.体育 12.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 A.劳动技术要求 B.德育 C.智育 D.体育 1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属于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4.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是。 A.德育 B.智育 C.劳动技术教育 D.体育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概念是指教育者要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 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 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者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

一。 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方针有时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 教育方针是由政策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于教育生产产生的影响大于 教育目的。 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 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分类作用的特点价值性教育目的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社会情 操的人(“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 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二、单项选择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一、什么是教育广义的教育: 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他们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 1 / 16

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成书于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另一本是第一个教育学理论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的解释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18 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2、教育学将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育的两大最根本的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内容的继承; 2、教育方式的继承; 3、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 4、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青少年的身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四章教师和学生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特别重要)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概念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性质 (一)教师职业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二)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书) 2.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加里宁(育人) 3.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开发潜能)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没有专门的教师 2.职业化阶段 私学 3.专门化阶段:量 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法国 我国:清末,上海-盛宣怀-“南洋公学” 4. 专业化阶段:质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 1995你那,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解后的选择题) 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长、见效慢 间接性:教师通过学生对社会起作用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的表现(多): 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 创造性的表现: 1. 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3.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 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精选--学习教育学章节练习试题第四章.docx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 A、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 占优势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是( A)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 、科学本位 C 、社会本位 D 、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 B 、人性假设 C 、理想人格 D 、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C)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 、健全品德素养 C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 、追求人生情趣和理 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B) A、智育等于教学 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 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C)。

10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

专题三学习活动: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具体来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教育目的不同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由此看来,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着重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后者除了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教育目的可由社会团体或个体提出,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教育方针通常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2、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又有发展性。 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人类的教育目的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世界各国的教育、从古至今的教育,人类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所看重的教育价值,在某些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比如,像发展人的“理性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

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就贯穿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的始终。所谓教育目的的“演进”,有时候仅仅表现为“措辞”不一致;有时候仅仅表现为最重要的内核不变、外围或边缘部分发生改变。当然,也有“内核”部分发生改变的。比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创造性等,这些现代教育的基本元素在古代教育中是很难看到的。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测习题

幼儿教育学基础第四章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10小题,共25分) 1、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 B C D 2 A C D 3 A B C D、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下列属于影响幼儿学习内部因素的是() A、家长的教育方法 B、教师的性格 C、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 D、幼儿园的环境条件 5、教师的沟通能力不包括() A、家长与幼儿的交流 B、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C、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D、促进幼儿与幼儿的沟通 6、教师用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交谈、提问,让幼儿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这是()A、引发交谈的技能 B、倾听的技能 C、扩展谈话的技能 D、结束谈话的技能 7 A 8 A C 9 A B C D 10 A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 三个方面。 2、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强调儿童权利。

3、所谓“”,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教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4、《教师法》颁布于 5、儿童生理的发展加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6、在间接“教”的方式中,教师常以物质环境、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 1、儿童观 2、发现学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2小题,共20分) 1、影响幼儿学习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2、教师采用间接“教”方式的优缺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1小题,共15分) 1、直接“教”应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速 9. 1. 2. 五、简答题 1.(1)智力因素: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理解、推理能力;表现、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2)非智力因素:主动性、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 2.(1)优点: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

《教育概论》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 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 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 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 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 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xx;( 1991 年11 月1 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xx; 第三位是xx;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

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XXXX之子XX天一。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 是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设想和规定。 1、从内涵分: XX教育目的和狭义教育目的 XX 教育目的: 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本章主要研究狭义的教育目的,特别是我国的教育总目的。 2、从形态上分: 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 性的教育目的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第五章练习题(1)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五章练习题 人文教研室丁素娇 护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一、概念 1.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界定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身心发展: 3. 最近发展区 4. 护理教育学 5 教育学 二、单项选择 1.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 educate",原意是导出,也即是对人进行某种引导。西方教育家对教育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其中,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是以下哪位教育家() A. 斯宾塞; 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 2. 认识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心理学家就提出了,把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个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称之为() A. 最近发展区; B青春期; C关键期; D.心境化 3.1920年10月,我国第一所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学校出现,学制4--5年,学生 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是学校是() A. 福州医院开办的学校; B. 南京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C. 中央红色护士学校; D. 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 4. 护理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B.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 C. 发展社会服务项目; D. 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三、多选 1?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情感丰富、细腻、情感体验错综复杂,在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A. 心境化; B文饰; C内隐; D.社会性; E多面性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A遗传; B. 个体后天因素; C环境; D.个体实践活动; E教育。 四、填空题 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 育的两大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根据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护理教育制度,毕业会护理教育采取两种方 式进行,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_________ 学科,它是一门将

最新新中国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变迁资料讲解

一、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按时间排序): 1、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涵意,是我国教育的目的。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我国教育目的作了这样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

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指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 2.教育目的. 、组成了层次不同的由抽象到具体的教育目的系统。 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4.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___的总规定或总设计。质量和规格 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_激励作用_、_评价作用_。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制”,它的颁布,宣告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 成;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性质的学制。癸卯壬子癸丑 7.洛克在《》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 目的论上持的教育主张。教育漫话教育个人本位论 8学生中心的教育学说主要以法国的________和美国的杜威为代表。卢梭 9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0.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 一途径。 1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 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等 人。卢梭杜威 1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 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和。孔德涂尔干 13.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教育向教育 转变的思想。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5.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 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规格基本要求 16. 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的思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__ __,其次是_ ____。 社会方面教育本身 17.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1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9.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劳动 二、选择题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

教育学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既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永恒的_______________ 。 2、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社会的教育、 _____________ 和 ____ _____ 3、西周时期,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_____________ 的官学体系。 4、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教育朝着 _____ ________ 、系统化方向发展。 5、教育学是一门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 _____________ 的科学。 6、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论集________ 里。 7、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了一部重要的教育理论专著_____________ 。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_____________一书,被称为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9、________________ 的创始者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0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实用主义认识论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现实生活,主张学生在________________ 中学习。 二、选择填空题: 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 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C、短期教育、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 D、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 2、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一般也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 A、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 B、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现代时期; C、萌芽时期、成形时期和发展时期; D、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和信息化时期 3、关于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人们一般认为是。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学记》 4、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落后性、原始性和阶级性; B、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与生产劳动脱离性; C、长期性、不完善性和等级性; D、阶级性、政治性、变化性和劳动者脱离性 5、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国家实施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A、初等义务教育; B、中等专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6、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竞争本质上是。 A、科学技术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现代化设备的竞争; D、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7、在国际教育界,现代教育被赋予三种形态,即。 A、德育、智育和体育; B、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C、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D、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8、苏格拉底的成为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渊源。 A、教育思想; B、问答法; C、哲学方法; D、育人方法 9、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撰写了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A、《教育学》; B、《新教育学》; C、《教育大纲》; D、《新教育大纲》 10、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应以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化的教育体 系的教育家。 A、哲学和心理学; B、心理学和伦理学; C、心理学和科学; D、伦理学和哲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学: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之间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之间关系 教育目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培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 要求。它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类型的差异而不同。 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异质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教育方针。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广泛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同时,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

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领导权等。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任何社会对人的培养——教育活动,都是依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的。而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有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第一,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就必须依据社会的现实和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对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教育目的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在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必须以人为依据,使实际教育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这个基本前提。只有以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为依据,才能将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从低到高整合为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序列,为不同教育阶段实际活动的开展提供合适的指导。同时,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自我发展需要的满足常常包括对教育的要求,这是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或培育目标时必须予以考虑的。从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的联系来看,教育方针为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反应,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适应教育方针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实现使

教育学 第四章 教师

第四章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C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3.因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如果其它条件合格,(A )取得教师资格。 A.不能 B.可以 C.五年以后可以 D.看情况 4.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D)。 A.解聘 B.不聘 C.续聘 D.辞聘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素养。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B )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8.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C )。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A)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B )。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 12.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开始的。( D ) A.16 世纪B.18 世纪C.15 世纪D.17 世纪 13.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 1、学前教育学阐述的是0—6岁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2、学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有两种实施形式,一种在家庭中实施,一种由社会组织实施。 4、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所以学前教育在教育具有领先性的特征。 5、由社会实施学前教育思想起源于欧洲。 6、19世纪后期学前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 7、柏拉图在《理想国》《法律篇》中阐诉了他的教育观。 8、《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代表作。 9、《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 10、《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著。 11、《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代表作。 12、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人的教育》。 13、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的把游戏列入教育历程中的教育家。 14、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15、学前教育发展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马里兰根宝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为起点。 16、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7、蒙特梭利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自由的原则。 18、在蒙特梭利有准备的环境中,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 19、精神分析理论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2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理论。 21、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阶梯试验说明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22、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学习所起的作用有关。 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近几十年对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观点。 二、简答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答:(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恩物引起儿童的活动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是什么? 答:(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心理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答:(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从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成熟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贡献? 答:(1)量表提出的年龄常模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教育依据 (2)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掌握“最佳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 (3)教育应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论述 试论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 答:(1)发现儿童(2)自由的原则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讲课稿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