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

养生保健格言谚语

1、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2、知足胜过常吃药。

3、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4、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5、心静延年,情颐则寿。

6、喝开水,吃熟菜,身体健康少病害。

7、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8、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9、练功容,而守功难。

10、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11、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12、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13、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14、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15、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16、有病最怕乱投医。

17、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18、为人者心坦,算人者心悸。

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20、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

21、夜饱损一日之寿。

22、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3、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4、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25、鱼吃新鲜米吃熟。

26、饮食贵有节,运动贵有恒。

2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9、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30、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响捶叩足底,手搓涌泉心。

32、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33、生命在于运动,康寿在于平衡。

34、名医难治心头病。

35、乐靠自得,趣靠自寻。

36、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37、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38、早酒晚茶五更色,阎王小鬼紧随身。

39、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4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41、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2、冬不蒙头,春不露背。

43、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44、节私欲者,治身之本。

45、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46、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

47、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48、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49、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0、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5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52、合理膳食,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53、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54、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55、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56、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57、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58、臭鱼烂虾,送命冤家。

59、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

6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61、长寿不神秘,九成靠自己。

62、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63、常吃素,好养肚。

64、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65、老怕伤寒少怕痨。

66、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67、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68、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69、七十八十没大病,人活百岁不是梦!

70、欲得小均安,三分饥与寒。

71、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72、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73、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74、歌泳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

75、性情宜怡养,乐观寿年长。

76、心情舒畅百病消。

77、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7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9、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80、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81、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82、药食同源,寓医于食。

83、吃生萝卜喝热茶。

84、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8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86、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87、关注健康,储蓄健康,健康保值。

88、欲求长生先戒性。

89、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90、蔬菜是个宝,餐餐不可少。

91、酒是烧身的硝熘,气是损心的火药。

92、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93、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94、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

95、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96、要健康喝豆浆,要长寿吃大豆。

97、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98、去年进补,今年打虎。

99、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100、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101、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102、老醋花生天仙配,降压和血又开胃。103、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104、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105、仁可长寿,德可延年。

106、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107、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108、丰收靠劳动,健康靠运动。

109、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110、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11、食不语,寝不言。

112、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113、苦茶久食益意思。

114、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15、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116、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117、要想身体强,烟酒不要尝。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 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 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 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 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 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 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原文】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文】 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原文】 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 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原文】 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食疗养生名言谚语集锦

食疗养生名言谚语集锦 导读:本文是关于食疗养生名言谚语集锦,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常吃萝卜菜,啥病也不害。 2、宁可锅中存放,不可肚子饱胀。 3、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4、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 5、早上喝盐汤,胜喝人参汤。 6、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7、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8、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9、苹果每日啖,不用去医院。 10、冬天一碗姜糖汤,去风去寒赛仙方。 11、红萝卜,显神通,降压降脂有奇功。 12、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13、甜言夺志,甜食坏齿。 14、吃了胡萝卜,百病化乌有。 15、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 1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7、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18、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19、天时虽热,不可食凉;瓜果虽美,不可多尝。 20、冬季严寒万物藏,保健敛阴又护阳。 2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22、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23、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24、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25、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26、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27、老人过好严冬关,五福降临寿无疆。 28、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29、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30、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31、学习要深钻细研,吃饭要细嚼慢咽。 32、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33、冬季多晒太阳,有利健康。 34、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 35、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36、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37、起居作息顺天时,老人早寝晚起床。 38、多食一点醋,不用到药铺。 39、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40、生冷粘硬不可食,少吃干食多喝汤。

健康格言-健康养生谚语

健康格言,健康养生谚语 1、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2、笑一笑,十年少。 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4、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5、哭一哭,解千愁。 6、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7、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 8、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9、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10、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 1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12、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13、先睡心,后睡眼。 14、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15、饭养人,歌养心。 16、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17、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18、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19、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0、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2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3、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2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2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26、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7、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28、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9、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0、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31、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32、人说苦瓜苦,我话苦瓜甜。 33、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34、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35、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6、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 37、大葱蘸酱,越吃越胖。 38、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9、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40、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41、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养生谚语大全

养生谚语大全 1、多食一点姜,不用开药方。 2、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3、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4、吃得慌,咽的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5、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6、少食多餐,益寿延年。 7、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8、一天一颗枣,终生不显老。 9、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 10、小儿纯阳、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11、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12、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13、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14、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15、宁可锅中存放,不可肚子饱胀。 16、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7、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18、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9、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20、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21、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22、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3、不靠医,不靠药,天天锻炼最见效。 24、常吃萝卜菜,啥病也不害。 2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26、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27、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28、走路使你童颜常驻,运动使你青春永驻。 29、吃了胡萝卜,百病化乌有。 30、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3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32、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33、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34、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5、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36、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 37、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38、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39、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40、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41、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42、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43、炼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44、无病一身福,长寿万事足。 45、一夜睡眠,腹内空虚。早晨活动,感到饿饥。 46、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四季保平安。 47、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48、冬吃生姜,不怕风霜。 49、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50、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51、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52、八脉丽于肝肾,冲脉丽于阳明。

中华养生论文材料

中华养生文化不仅内容博大精深,更重要的在于它的主旨始终如一地属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共八十一章,开篇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和“生气通天论”三章集中地表述了中医学的养生理论。 《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古人的教诲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机体机能并掌握其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五条: (一)对自然界,以顺应为主。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对人体心理,以内守为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三)对形体生理,要劳而有度。 做到“形劳而不倦。” (四)对生活起居,要以朴为尚。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五)对疾病,以预防为主。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这五条当中,十分强调以“精神内守”为核心的心理修养。例如: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内无思想之患,以适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所有这些,最后归结到“真气从之”,“淳德全道”,“德全不危。”符合清净无为的“自然主义”。 后世评《黄帝内经》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认为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内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儒术尚未“独尊”,释家尚未“引入”,老子的道家学说是土生土长的哲学,《黄帝内经》中有不少老庄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后来中医学的发展,集中华民族各种优秀养生思想和养生知识之大成。如儒家的“中庸之道”、“过犹不

身体健康格言

身体健康格言 一些健康格言寓含医理,如“健康是第一财富”、“无债富裕,无病幸福,健康值千金”、“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健康只有一种”、“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小病不治,大病难医”、“三分药,七分养”、“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等,这些健康格言真可谓妙语连珠,极富哲理,可以说是一味味利于养生保舰强身健体的良药。 “恒劳而知逸”、“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开门见山地强调说明,保证充足的睡眠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矗“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则直截了当地指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清心生活贪欲少,清醒头脑睡得早”、“心安病自除”、“笑口常开身体健,愁肠百结长寿难”,强调了心理健康能排除烦恼和忧郁。至于像“身勤则强,逸则脖、“丰收靠劳动,健康靠运动”、“若要舰天天练”、“锻炼是灵丹,卫生是妙药”等格言贴近生活,趣味无穷。 许多格言告诫人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如“早早睡,早早起,眼睛鼻子都欢喜;晚晚睡,晚晚起,浑身上下没力气”、“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常常晒阳光,身体健如钢”、“冷饭不入口,晚饭减三口”、“少吃多餐,益寿延年”。另外,经常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有益身体健康。如“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修剪,疾病不来染”。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凡是情绪乐观、心情舒畅的人,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如格言“生气催人老,笑口变年少”、“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无病不疑病,得病不惧病,绝症心不病,豁达治百病.”等,有着一定的道理。我在多年的生活中,经常阅读这些格言,起到了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生命,重视自我保健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同时也给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乐趣 还有还有 1、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剑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 3、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分饱),晚饭淡而少。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肠饱胀。

【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 养生格言或谚语

【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养生格言或谚语 青春让时间钻了漏洞,而苍老决堤而下,世故奔流。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你看过哪些呢?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 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 To a successful career, you must spend their life time. 相信生活和时间,时间冲淡一切苦痛。生活不一定创造更新的喜悦。 Believe that life and time, time dilute all pain. The joy of life is not necessarily create update. 属于我的东西,自然会随着时间沉淀下来。 Belong to my things, will naturally settle over time.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来看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 Everyone will insist on your faith, in others it is a waste of time, she felt very important.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Time is life. Gratuitous waste other people’s time, is actually is a gain. 我希望所有被我浪费的时间重新回来,让我再浪费一遍。 I hope all I wasted time to come back, let me to waste it again. 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Time to treat people is equal, and time in every man’s hand value is different. 相爱真的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双方都能抵挡时间的危害。 Love really is not so easy, need both sides can withstand time. 人生的时间,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 The time of life, composed of large and small feeling stack in the past, made from a wrong wrong construction on the choice of the future. 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In the time and reality of cracks, youth and beauty, as fragile as dry paper. 大多时间都在匆忙追赶,其实仅差一个转身回眸而已。 Most of the time in the rush, actually just a turn and look back. 如果有时间抱怨时间的不美,不如换个角度体会它的绚烂多彩。 If you have time complain that time is not beautiful, colorful than experience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想念被距离拉远,也被时间冲淡,现实像一块橡皮,擦去了曾经的浪漫! Miss distance is far, also be time dilute, reality is like a piece of rubber, wipe away the once romantic! 最能表达爱的方式是付出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Most can express love way is to pay the time, because time is life.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 There is no other misfortune that could be compared with the loss of time. 风能吹落花,吹老时间,却吹不了心中的爱。 Wind blowing out, blow to the old time, but not the love of the heart. 该怎么告诉你你还在我心里,再多的时间也不能抹去。 What to tell you that you are in my heart, no amount of time cannot erase. 我只能隔着时间看着你。 I can only through the time to look at you.关于时间的英语格言和谚语

养生经典名言格言警句

养生经典名言格言警句 1. 食毕当行走。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 2. 无痰则不作眩。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 3. 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乡党》 4.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5. 养生以少怒为本。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 6. 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内经》 7.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 8.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北宋文学家苏轼 9.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 10. 心察损神,语多伤气。清代教育家申居郧 养生格言经典名言警句 1. 势顺则强,气顺则舒。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刘基 2.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清代养生家曹庭栋 3. 久卧伤气,久坐伤内。《黄帝内经》 4. 广庭于步,养生之道。《黄帝内经》 5. 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6.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宋代诗人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7.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养气》 8.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九日闲居》 9.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北宋文学家苏轼《策别十六》 10. 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卫生诀》 11.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 12.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 13.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抱朴子》 14.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养生主》 15. 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金代名医张从正 16.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清代文学家梁章矩 17. 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养生名言俗语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晋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晋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高濂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NAME:郑茂盛 NJUID:101220162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论儒释道的人生观 谈到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说到人生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事人生观。人生,顾名思义,就是人的生活、人的生存、人的生死历程的总称。人生的生死历程,在不同宗教,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含义。从生到死,是人的一期生命,在老子看来,人一出生,便是向死里去,便是所谓的“出生入死”,生生死死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怎么样去观人生的过程。而在观人生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人生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态度和观想,这便是所谓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有:贫富观、苦乐观、义利观、荣辱观、道德观、公私观等。 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人们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形成形形色色的人生观是一种必然,一种客观事实。就像对于同一句格言,在六岁小孩和六十岁老人的口中讲出所表现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完全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总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如先秦诸子百家便是一个典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种极其高深的水平,由此形成的人生观就各有各的特色。先哲对于人生观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讲讲我对儒释道三家人生观的一点理解。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成就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善天厂,穷则独善其身”,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要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儒家因此出了无数志士仁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的精华便在这句话中,他从小就立志向学做人,寒窗十五载,三十岁能在社会立足,在齐、鲁传播礼法,到了四十岁不再困惑了,而后退居修诗书礼乐,讲学弟子,五十岁后,懂得了人生和宇宙相通的道理,能够处理一切突变;后仕鲁授政,去卫、陈屡受挫折,至六十岁便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能顺其言知其作为了;晚年自陈到蔡、楚、卫返回鲁国,潜心研究学术,七十岁完全超脱人世纷争,随心所欲而不逾越礼法。孔子的一生将儒家的人生观阐释得淋漓尽致。 道家的人生观,是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与宁静,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道家的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道家人物是典型的清修隐者。以庄子为例,在人生观方面,庄子可谓是极具特色很有的,他所极力奉行的是“出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而反对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所谓的“卑鄙”行为;为统治者卖力的人,庄子也是很鄙视的;在财物和感情方面,庄子明显的是重感情而轻财物的。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虽淡却很亲近,小人虽表面热情,实际上却没有沟通感情,只是相互利用,尔虞我诈,各有谋求

中医养生原则与方法间的对应规则

饮食调摄法 《汉书·郦食其传》言“民以食为天”。《礼记·礼运》篇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从古至今,饮食皆为头等大事,人们从食物中获取养分。得以完成生、长、壮、老、已这一系列过程。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状态,让生命过程的长度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的方法,谓之饮食调摄法。 饮食调摄法原则有三,其一为辨明气味,合理调配 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由于生产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存在着饮食上的不同欲求。因此,有人按照膳食结构的不同,把世界上的种族分为三大类:即以肉类为主食的肉食民族,以乳酪 为主食的奶食民族和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的谷食民族。《黄帝内经》针对汉民族的特点,指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要用各种各类食物,互相搭配,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发挥饮食对人 体的积极作用,保证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此外,食物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差别,《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提出天地自然间存在的饮食五味等物质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五味不同,不仅其功效不同,对人体五 脏的“所喜所归”也有差异。《灵枢·五味》云:“五味各走其所喜”说明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表明五味入胃之后,各归其所喜入之脏腑。”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素

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饮食调配贵在其平,不可太过,五味合五脏,五味和谐,则骨、筋、气血、腠理的五味滋养而强盛不衰,因而有利于健康长寿。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补益五脏之气,强身健体;五味太过或不及,则会引起相应脏气的偏盛偏衰,使脏腑功能 失却平衡,成为疾病和早夭的根源,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灵枢·五味》根据“五味入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归纳五味太过与五脏五体病变的关系,如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再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的“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诸证都是“五味之所伤”而导致。这些论述阐明了饮食五味偏嗜对人体的作用不仅是一脏一腑,而是对人体整体的综合影响,因此饮食养生应“辨明五味” 食物还有四气之性,为寒凉温热。此可以分两个概念理解,一为概念上的寒热温热,是指未经过加工的食物本身所具有的性味,如鸭肉寒凉,鸡肉温补等,二为在烹饪过程中,人为对食物施加的作用,使人在食用时感受到不同的温度刺激。如油炸,冰镇,烧烤等,这甚至会改变食物原有的性味。因此饮食的冷热,必须适度,不可过偏。即使是酷暑炎夏,也不能过于嗜食冷饮冷食,否则容易损伤脾胃。同样,热食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掌握饮食的冷热度亦很重要,过于冷食会

健康格言大全

健康格言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格言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 2、祈求三样事物吧:一个好妻子,一个好胃口,一个好梦。 3、只有活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 4、生命在于运动。 5、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 6、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我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7、用药五个巧:准、快、平、短、少。要想病康复,锻炼不可少。 8、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 9、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不自戕贼夭阏,而尽其天年,比自古圣智之所同也。 10、健康凭健商,锻炼靠毅力。 11、重视健康,淡泊钱财,死不带去,生不带来。 12、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13、粗谷米饭把人养,阉子吃菜相喝汤。蘑菇汤、骨头汤,延年益寿保健康。

14、通则不疼,疼则不通。血脉畅通,百病不生。脑子常用,目明耳聪。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通则病。 15、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16、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笑口开,病不来,心烦恼,病来了。 17、愚蠢的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聪明的人活动锻炼,生理保健。权势是暂时的,健康是长久的。 18、腰带扎在肚脐下,体肥血栓危险大。 19、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20、一夜不宿,十夜不足。粗饭养人,粗活宜身。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人不怕老,就怕病倒。 21、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22、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没有煞车的汽车,极为危险。而不知工作的人,则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没有丝毫用处。 23、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24、心脏病十不宜:过度劳累,精神激动,多量饮水,饮食过饱,连续抽烟,饮酒无度,菜肴过咸,嗜食辛辣,贪吃美餐,冷风受寒。 25、少睡眠则神自澄。 26、疾病是可以感觉到的,但健康则完全不觉得。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

中医养生格言谚语集锦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医养生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王文禄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万全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张湛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张湛

古代养生歌

无名氏的《多少箴》 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有一篇《多少箴》云: 少饮酒,多吃粥; 多茹菜,少食肉; 少开口,多闭目; 多梳头,少洗浴; 少群居,多独宿; 多收书,少积玉; 少取名,多忍辱; 多行善,少干禄; 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 延年益寿要诀《十寿歌》 《坚部补集》卷一还有一篇《十寿歌》 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 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 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 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 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 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 七要寿,浮名不与人争斗; 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 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 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孙思邈的《四少歌》和《卫生歌》 他的《四少歌》云: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 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孙思邈又有一首《卫生歌》云: 春寒莫使绵衣薄, 夏热汗多需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 莫待疾生才服药。 古代三叟的长寿诀 郑喧《昨非庵日篡》记述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地农村有三个老叟都活过了100岁,可是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还能参加体力劳动。有一天,一位客人看见三叟在田间锄草,非常惊奇,就上前拜问道:"三老如此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呢?" 一叟答道: 家中妻粗丑。 二叟答道: 量腹节所受。 三叟答道: 暮卧不覆首。 苏东坡的四味药歌诀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善养生之术。《东坡志林》卷一载,有一次张鄂向他请教,求他给开一个药方,东坡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于是就提笔写下来,张某接过来一看,那四味药是: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无名氏的《坐忘铭》 郑暄的《昨非庵日篡》还记有一则《坐忘铭》,其文云: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有光。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方法颇多,但其基本的原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顺其自然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因此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益与身心健康! 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东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 (二)形神兼养 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无神则形无以主,无形则神无以附,形神合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守神全形! 养形,主要是指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精液等。大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养生的方法,多属养形的重要内容。如调饮食,应做到谨和五味、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寒热适宜等;慎起居,要注意日常生活有规律,与四季相应而起卧有时,节制房事而保养肾精等! 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调神又必须要以养心为首务。调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要求人们思想上保持安定清净的状态,不贪欲妄想,不为私念而耗神伤正,同时做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另外也可通过练气功而意守人静,以神御气;或通过绘画、书法、音乐、下棋、旅游等有意义的活动,来陶冶情操,修性怡神! (三)动静结合

保健格言集锦

22、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23、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4、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25、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26、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 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玻。 27、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28、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 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9、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30、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 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31、吃生萝卜喝热茶。 32、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33、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34、鱼吃新鲜米吃熟。 35、去年进补,今年打虎。 36、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7、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 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 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38、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39、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40、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41、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42、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43、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44、药灵不在多少。 45、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46、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47、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48、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49、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 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 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50、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51、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52、要想身体强,烟酒不要尝。 53、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54、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55、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56、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57、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58、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59、十里以外去赶嘴,不如在家喝凉水。 60、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中医关于吃的名言(谚语)

中医关于吃的名言(谚语) 1.臭鱼烂虾,害命冤家。 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3.若要长寿,经常吃素。 4.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5.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6.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7.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8.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9.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10.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11.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12.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13.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14.煮菜不用学,只要勤洗锅。 15.上床萝卜下床姜。 16.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17.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18.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癌。 19.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0.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21.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22.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23.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24.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5.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26.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27.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8.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29.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30.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31.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32.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33.深栽洋芋浅栽姜。 34.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35.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37.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38.撑痢疾,饿伤寒。 39.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40.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41.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篓。

42.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43.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44.鱼吃新鲜米吃熟。 45.东西要吃暖,衣服要穿宽。 46.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47.喝开水,吃熟菜,身体健康少病害。 48.卫生好,病人少,锅灶净,少生病。 49.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50.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51.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52.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53.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54.吃了马齿苋,到老无病患。 55.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56.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57.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58.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59.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60.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61.汤泡饭,嚼不烂。 62.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63.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64.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65.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66.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67.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68.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69.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70.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71.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7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73.药补不如食补。 74.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 75.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76.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77.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78.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79.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80.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81.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82.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8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84.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85.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