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张永存

2021年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张永存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

实用法律基本课程论文

姓名学号

专业学校

课程论文题目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评语:

成绩评估教师签名:

年月日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配备和保障

摘要:与被告人权利保护相比,犯罪被害人权利却逐渐萎缩,在诉讼法上受到保护较少。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加以合理恰当平衡,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发展趋势。本文一方面对被害人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特性,接着分析了国外刑事被害人权利配备状况,在此基本上,分析了国内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配备状况及存在局限性,最后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办法,以此但愿能加强对国内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保护。

核心词:刑事被害人权利配备问题保障

引言

由于法制观念演进和人权思想发展,本来在刑事诉讼中居于客体地位被告人一跃成为刑事司法中心,对被告人权利保护日益完备,这是刑事诉讼科学文明体现。但是与此相反,犯罪被害人权利却逐渐萎缩,在诉讼法上受到保护较少。在有些时候,被害人只有告诉人地位,甚至在诉讼程序中被以证人身份传唤,并要接受案件被告人及辩护人质问,这就存在使被害人再度受害也许。如何保护被害人和注重被害人权利问题,产生了重新探讨必要。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加以合理恰当平衡,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发展趋势。

依照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当前国内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工作已经进入核心阶段。作为国家重要基本法律之一,在依法治国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要以加强诉讼民主、强化人权保障、增进社会和谐为目的。而在详细修改议题即改革热点关注上,则要秉持一定“问题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突出存在问题。为此,本文就关于刑事诉讼中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配备和保障作一番探讨,以此但愿能加强对国内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保护。

一、刑事被害人界定及其诉讼地位

犯罪被害人是犯罪直接侵害对象,在历史上曾经是刑罚发起者和实行者,直至日后成为犯罪起诉者。被害人态度直接决定着犯罪人命运。

(一)刑事被害人界定

刑事被害人,亦称为刑事受害者或受害人,是与加害人相相应称呼。被害人概念,从不同视角,学界有不同定义。

国内知名学者康树华以为,被害人即是指因犯罪行为而使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人,是相对于犯罪人而言。

而学者汤啸天则以为,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侵害自然人、法人和国家。

综上所述,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人。对的理解被害人这一概念内涵,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1)必要是合法权益遭受到侵害。认定一种人与否刑事被害人,应当一方面看其被侵犯权益与否合法权益,也即其权利和利益与否受到法律保护;(2)必要是直接遭受到犯罪行为侵害人。直接,则将受犯罪行为间接侵害人排除在外,如被害人近亲属,其由于犯罪行为心灵上也受到了创伤和打击,同步也许随着着被害人医药费等物质损失,但是她们不是真正意义上被害人;(3)必要是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因普通民事侵权行为、自然灾害等导致损失人,并不是刑事意义上被害人。

从范畴来看,刑事被害人不但涉及自然人被害人,还涉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法人、其她组织,即单位被害人。

(二)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

纵观世界各国,对被害人保护思想和制度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私力救济阶段-公力救济阶段—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阶段。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地位分两种状况,一种是自诉案件当事人,另一种是公诉案件当事人。一方面从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平衡角度讲,当公诉无力或不能时,被害人能按照自己意志实现其追究犯罪愿望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规定。另一方面,从程序正义角度讲,赋予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利于让被害人通过亲眼目睹审判公正,

缓和被害人过激报复心理,消解犯罪这一矛盾源所带来冲突主体间心理对抗及其对法制和司法过程不信任感。最后,从被害人实质权利保护角度讲,刑事司法目是要尽量地恢复被害人受损权益,只有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被害人才干透过刑事程序运作维护自己合法权利,有效避免当事人在侦查、起诉、审判和最后执行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这是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应有之意。

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只属于普通诉讼参加人,法律没有赋予其当事人地位。1996年修订后《刑事诉讼法》在一定限度上加强了对被害人权利保护,明确将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同步赋予被害人多项诉讼权利,从而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重要地位。这是国内人权保障刑事改革重大进步。刑事被害人拥有当事人地位具备天然合法性。被害人作为刑事犯罪受害者,对犯罪所导致损害有最深刻感受,在解决其利益遭受侵害刑事犯罪冲突中,她是固然权益也许受到刑事裁判直接影响主体,与案件解决成果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她不但具备获得经济补偿或补偿欲望,并且更有着使对其实行侵害犯罪人受到法律惩罚规定。

二、国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立法状况

西方流传着一句法谚: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但是,被害人权利保护和救济并没有得到应有注重。长期以来,刑事法学研究基本上是从被告人角度着手而很少关注到已经受到伤害被害人,被

害人不但受到犯罪行为一次被害,在诉讼过程中乃至之后还也许受到二次被害或者更多。

随着刑事被害人学研究进一步以及人权保障发展,刑事被害人权利逐渐受到注重。加强对被害人保护,是各国刑事诉讼立法乃至国际公约发展一大趋势,是一种国家民主、法制化进程体现,也是保障人权重要内容。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关于保护犯罪被害人权利政策和办法重要呈现出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建立对被害人金钱资助制度。第二阶段是加强对犯罪被害人间接和直接协助,详细体现为非营利性组织如英国被害人支助、美国被害人增援全国组织等开始向被害人提供间接和直接援助。第三阶段,就是依照这个原则,某些国家纷纷制定或改进法律确立被害人权利。当前,随着国际范畴内对被害人权利保护加强,世界各国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上已形成诸多共识。

从权利保护来看,被害人权利重要是:(1)控诉权。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启动公诉程序。(2)诉讼参加权。为使司法程序满足被害人需要,应当让被害人在涉及其利益恰当诉讼阶段出庭陈述其观点和关于事

项以供考虑。各国立法中对被害人诉讼参加权均有不同规定。(3)知悉权。从上世纪60年代起,英美澳及欧洲各国纷纷制定了关于保护被害人法律,规定了被害人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享有知悉权。(4)援助权。

联合国《为罪行与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获得公理基本原则宣言》从法律援助时间、途径、内容和对特殊被害人恰当照顾几种方面详细确立了被害人法律援助权。英美法系国家在老式上对被害人法律援助权有所忽视,但是在当代被害人学运动影响下,这些国家纷纷变化了做法。

(5)隐私权。在刑事诉讼中加强对被害人隐私保护,其旨意是能有效避免刑事诉讼中“第二次被害人化”。各国刑事诉讼立法以及关于被害人保护特别立法之中,都体现了保护被害人隐私权内容。(6)处分选取权。在国外,在以被害人为中心刑事自诉领域,由于没有国家公诉机关干涉,被害人可以享有相对完备实体处分权利,例如与被告人达到调解、和解合同或放弃某些权利。(7)补偿和国家补偿权。对被害人予以不同形式经济补偿或补偿,各国对此已经形成了普遍立法潮流。

总体说来,国外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加强是当前刑事诉讼立法一种重要趋势。从理论上来说,刑事法律关系应当是由国家、犯罪人、被害人这三个主体构成“三元构造模式”,而非只定位于犯罪人与国家之间“二元构造体系”,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应当具备真正独立法律地位,应对强化对被害人权利保护,也是加强刑事法律中人权保障,实现刑事司法全面正义需要。

三、国内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维护刑事被告人权利始终是刑事司法活动重要方向,被告人地位问题始终处在许多国家刑事司法领域核心。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意义结识进一步,顺应世界范畴内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发展趋势,国内刑事立法在这个方面也做了某些努力,获得了某些成果。

(一)国内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配备现状

国内《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作了规定,详细概括为如下几种权利。(1)报案、控告权。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犯罪事实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报案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是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控告人安全。报案、控告权及侦查、检察、审判机关负有保护被害人安全责任规定,有助于保护被害人人身、财产不受侵犯,也有助于刑事诉讼顺利进行。(2)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权利。由于原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被害人此项权利,实践中与否容许被害人委托代理人做法是不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40条规定,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被委托代理人可以是律师、被害人监护人、亲友及人民团队或者被害人所在单位推荐人。刑事诉讼法这一明确规定,为被害人委托代理人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根据。(3)申请回避权。被害人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审查人员及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以为具备符合法定回避理由时,有权申请其回避。这一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地位被立法承认后增长诉讼权利,对案件公正解决有重要意义。(4)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利。被害

人由于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5)参加法庭审理权。被害人有权在法庭审理中对起诉书指控犯罪进行陈述;可以向关于证人、鉴定人发问;可以对法庭上出示物证、未到庭证人证言笔录、鉴定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她作为证据文书刊登意见;可以申请通过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

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勘验;可对证据和案件状况刊登意见;有权与被告

人互相辩论。(6)异议或申诉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有权祈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决、裁定,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诉。

此外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涉及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强奸案被害人可以选取与否出庭;被害人报案不乐意

公开自己姓名,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二)国内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配备存在问题

通观国内立法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规定,可以看出国内在诉讼领域对被害人权利保护,范畴是相称广泛,其中有些办法也是很有力度,但是,不可否认是,现行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保护也存在明显局限性,体当前如下几种方面:(1)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案件被害人概念和范畴,没有予以界定现行刑事诉讼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而正是由于被害人地位获得,确立被害人概念和范畴就显得尤为重要。

(2)对被害人诉权限制太多,保障局限性。国内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权制约私诉权予以了高度注重,但对私诉权制约公诉权注重不够。(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