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

作者:付芙蓉,曹维维,姬素丽作者单位:116043 辽宁旅顺,解放军215医院综合科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反射性、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的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健康人因饱餐或受寒冷刺激等所致的一时性呃逆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大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自然消失,并非病态,不需治疗。但少数表现为持续性呃逆,则影响说话、进食和睡眠,临床上通常把持续48h

以上不缓解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也称为“难治性呃逆”,多伴有其他疾病如:纵隔部位器官的炎症和肿瘤,胃癌、脑部肿瘤和脑血管意外、胸膜炎、心肌梗死和心包炎、尿毒症、手术后等等,顽固性呃逆会严重影响休息,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会加剧病情,因此大多需要治疗。针对顽固性呃逆,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总结和创造出了中西医多种治疗方法,本文中,笔者就多年来总结和收集到的药物治疗呃逆的方法作一归纳和详述。

1 抗精神病类药物

1.1 利他林用法:10mg 肌肉注射。一般患者能很快止住症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郄氏[1]用此药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结果,见效42例(56.7%),有效24例(3

2.4%),无效8例(10.8%)。

1.2 氯丙嗪用法:25mg口服或肌注,每日3次,症状重时,可给予50mg肌肉注射,一般症状能在5min内缓解。如停药后仍很快复发,可给予100mg或2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持续静滴。有一组40例顽固性呃逆97%有效的报道[2]。

1.3 氟哌啶醇方法:5mg,3次/d,呃逆停止后再用2~3天。重者可肌注5mg,也可静注2~5mg/次,以2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注入。笔者用该药治疗11例,呃逆完全缓解9例。

1.4 盐酸丙咪嗪开始25mg,3次/d,逐渐增量,当增至150~250mg/d时呃逆完全消失,持续27~45天后逐渐减量,停药。

1.5 多塞平25~50mg,3次/d,口服,见效后持续27~45天,逐渐减量,停药。董氏[3]用此药治疗顽固性呃逆68例,总有效率90%。

1.6 阿米替林25~50mg,3次/d,口服。见效后持续27~45天,逐渐减量,停药。

2 抗癫痫、抗过动、抗惊厥药

2.1 巴氯芬用法:10mg bid或15mg tid,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待呃逆停止后再服用药5mg bid,连续服2天巩固治疗,疗程4天。陈氏[4]报告42例,均显效。巴氯芬是γ-氨基丁酸(GABA)衍生物,通过刺激GABA受体,抑制神经传导,解除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

发作,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疗效持久,复发性低,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新药。

2.2 德巴金是广谱抗癫痫药,梁氏[5]用该药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21例,收到95%的疗效,用法:0.5~1.0g bid,4天为1个疗程,1天起效占81%。肌肉松弛剂唛酚生2500mg/d口服。

2.3 苯妥英钠0.1g口服每日3次或肌注0.2g;也可200mg缓慢静注,以后口服每次100mg,每日4次。

2.4 丙戊酸钠0.25g,口服每日2次,张氏[6]用该药治疗呃逆30例,有效85%。

2.5 卡马西平100mg,2次/d开始,以后3次/d。

2.6 硫酸镁25%硫酸镁10ml加入25%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张氏[7]用硫酸镁缓慢静注治疗20例顽固性呃逆,13例用药1次呃逆得到控制,3例停药4~12h复发,再次用药呃逆终止;3例给予硫酸镁,每日2次静注,用药3日呃逆停止;1例尿毒症者治疗无效。

3 一般镇静药

通过中枢性镇静及肌肉松弛作用,缓减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因其使用方便且安全,因此成为临床上最常被使用的药物,如常用的安定、佳静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4 麻醉、镇痛药

4.1 利多卡因用法:利多卡因50~100mg肌肉注射或加200mg+5%葡萄糖液250ml 中静脉滴注,1~2次/d。余氏[8]用该药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呃逆65例,有效率高达96.9%。因其安全、高效、速效、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现已成为临床首选。

4.2 盐酸奈福泮是一种新型非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轻度肌松等作用。用法: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80ml,2ml/h持续静注。48h最大用量200mg。

4.3 氯胺酮氯胺酮由于具有镇静、遗忘、镇痛和麻醉特性,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用法:氯胺酮0.4mg/kg静注。

5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5.1 麻黄素麻黄碱10~15mg加入0.9%盐水10ml缓慢静注,15min推完。马氏[9]用此法治疗30例,当天呃逆停止24例,6例于次日重复注射1次,5例呃逆停止,仅1例无效。

5.2 尼可刹米用法:尼可刹米0.375g肌肉注射。李氏[10]用尼可刹米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3例治愈,9例好转。尼可刹米可加快加深呼吸,调节呼吸肌,缓解膈肌痉挛,从而达到治疗呃逆的效果。

6 解痉药

6.1 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30min内呃逆不止者,再含服10mg。呃逆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但24h内不超过50mg。

6.2 氟桂利嗪用法:氟桂利嗪胶囊10mg,po,qn。待呃逆停止后再服药巩固2天。

6.3 尼莫地平用法:每次60mg,3次/d,口服。

6.4 消心痛用法:5mg咬碎舌下含服。

6.5 东莨菪碱用法0.3~0.6mg,皮下或肌肉注射,12h 1次。梁氏[11]用此药治疗60例呃逆状态的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5%。

6.6 阿托品用法0.3~0.6mg,口服或皮下及肌肉注射,12h 1次。

7 止吐药

此类药有胃复安、爱茂尔、吗丁啉等,是临床常用药。

8 利尿剂

乙唑酰胺:方法:0.25~0.5g,口服3次/d,疗程3~5天。有报道苏氏[12]用该药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其中用药2~3h后呃逆消失18例,用药后呃逆明显减少5例,全部病例治疗3天,症状全部缓解。乙酰唑胺(DMX)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分析其通过抑制膈神经元的碳酸酐酶活动,缓解膈肌痉挛,对呃逆中止有效,该药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新药。

9 华蟾素

用法:2~4ml肌注,每日2~3次,除癌肿患者用药2~4个月外,其他病例见效后第三天停药。陈氏[13]用此法治疗25例,病种有胃癌、肝癌、冠心病、脑血栓、肺心病等,一般于注射1~2次后呃逆都有减轻,16例于注射2天后消失,6例注射3天后消失,3例注射4天后显著减轻,未见不良反应。

10 药物的穴位及局部注射

由于穴位及局部注射用药量较小、直接阻滞神经并兼有针灸功效,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1 药物的穴位注射临床上常选用的穴位是内关、足三里及中脘,常用的药物有VitB1、VitB6、VitB12、VitK3、盐酸654-2、阿托品、胃复安、爱茂尔、地西泮注射液,也有报道用氯丙嗪、氟哌啶醇、利他林等进行穴位注射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10.2 药物的局部注射常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等。

10.2.1 膈神经阻滞用1%利多卡因10ml在双侧膈神经及周围扇形阻滞,间隔30min,每日1次。

10.2.2 颈交感神经节封闭在胸锁乳突肌内缘与胸锁关节上3~3.5cm交接处进针,垂直并稍斜向内刺入3~4cm,针尖可触及第六颈椎体前外侧,然后退针2~3cm,注入0.25%普鲁卡因20~25ml,注意勿损伤周围组织。

10.2.3 高位硬膜外阻滞选颈6~7或颈7胸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注入0.8%利多卡因8~10ml每日经管给药1次。

10.2.4 肾上腺素局部注射用1ml肾上腺素加注射用水2ml稀释,选择两侧肋弓下缘与锁骨中线交界处各皮下注射0.3ml,再于胸骨角上方1cm及剑突下方1cm各皮下注射0.2ml,注射后5~10min见效,呃逆终止,一般一次即可,或1h加注一次。对原有心动过速或高血压患者,注射前使用心得安及降压药。

【参考文献】

1 郄日升. 利他林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实用内科杂志,1987,7(3):148.

2 李勇海.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报告.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3:9270.

3 董希俊.多虑平治疗顽固性呃逆68例临床观察.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11):1021.

4 陈协辉.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6):432.

5 梁颖茵,朱荣兰,李媚,等. 德巴金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21例.江西医学院学

报,2006,46(1):57-58.

6 张敬军.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3):28.

7 张继才.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中国乡村医生,1994,4:29-30.

8 余德文.利多卡因治疗顽固性呃逆65例临床观察.中国综合临床,2003,19(5):423.

9 马向东.缓慢静注麻黄碱治疗呃逆30例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6):750.

10 李晓燕.尼可刹米治疗顽固性呃逆.中国药业,1998,7:65.

11 梁永耀.东莨菪碱治疗呃逆呃逆状态60例.广州医药,1996,27(1):20-22.

12 苏红军.乙酰唑胺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的疗效观察.淮海医药,2006,24(6):457-458.

13 陈次和.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中华内科杂志,1987,26(2):103.

(编辑:邓锋)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目前最全)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 IH)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 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 一般疗法 1. 1深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 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1. 2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1. 3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 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 4(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 ,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 ,吞烟时间1~2 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 5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 3~1/ 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

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2封闭疗法2. 1膈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主张作双侧阻滞效果更可靠。 2. 2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1988年谢秉煦等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 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 西药治疗4. 1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的发生与血钠降低

呃逆的治疗知识讲解

呃逆的治疗进展 呃逆,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一般疗法 (1)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2)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颈动脉窦压迫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5) (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6)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7)足部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8)含水屏气法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2.封闭疗法 (1)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主张作双侧阻滞效果更可靠。 (2)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1988年谢秉煦等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西药治疗 (1)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其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

顽固性呃逆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呃逆俗称打嗝,是横膈不由自主地间歇性收缩所致。偶尔打歇不足为奇,但如果持续打嗝,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象。产生呃逆的病因有很多,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 中枢性呃逆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及脑血管意外。这些病变波及延髓,出现频繁呃逆,预示病情有恶化征兆。此外,还有心因性和中毒性呃逆。心因性常见于癔病患者,多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致,可出现各种不同临床症状,如感觉、运动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等,可因暗示而产生或消失。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好情感用事的特点。这类呃逆常在一定时间发作,声响颇大,虽连续不断但不感痛苦。中毒性呃逆可见于尿毒症、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以及全身感染伴有显著毒血症者,如伤寒、中毒性痢疾等。 周围性呃逆主要由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所致。胃肠道、腹膜、胸膜、膈等病变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 呃逆治疗无特效方法。产生呃逆后,首先要确定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器质性呃逆主要侧重原发病的治疗;功能性呃逆可以不处理或进行心理治疗。常用方法有药物的物理方法。心因性呃逆可口服谷维素B1、安定或暗示疗法;胃肠功能障碍可用促胃肠排空药如胃复安、吗丁啉和西沙比利;膈肌痉挛可应用解痉药,如阿托品、65402、非那根等;对于顽固性呃逆,可用神经穴位封闭疗法或应用利他林,也可用针灸取穴位膈腧、鸠尾、巨阙、期门、章门、合谷、太渊、太溪、太冲等穴位进行治疗。按摩、膈肌反搏疗法也可获得一定疗效。 单侧颈深丛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 一般疗法 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足部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含水屏气法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发表时间:2010-11-03T09:27:1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高月1 陈学琴2 [导读] 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高月1 陈学琴2 (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 116622;2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辽宁庄河 116400)【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35-02 【摘要】目的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用综合疗法,使颈椎钩椎关节复位治愈呃逆。方法用仰头推正法,侧向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顽固性呃逆与颈椎钩椎关节移位有关。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综合疗法治疗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除胃部疾病外,肠、腹膜、纵隔、食道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也可发生呃逆。本人发现颈椎的钩椎关节错位也会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引起呃逆。自2004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疼痛治疗室对收治的2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行综合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疼痛治疗室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最小年龄28例,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40年。所有患者均行严格的内外科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肝、胆、脾、胰等器质性疾病。 患者有呃逆接连不断20例,伴有呼吸短促、胸闷、肩颈部和胸膜放射性疼痛18例,伴有心慌、失眠、心悸、多汗、烦躁、易怒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14例,有颈痛或颈部活动受限13例。 触诊检查:双侧颈肌紧张,颈3—5横突向一侧偏歪呈侧凸,另一侧呈侧凹,相应的颈椎现棘突也侧弯、压痛,颈部侧屈运动受限。 放射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病例均摄颈椎侧位、张口位、双斜位片,所有患者颈轴均侧弯,椎间钩椎关节不对称(侧摆),颈3—5椎体后缘连线变直、反张、成角、中断,椎体呈双边征或双突征。斜位片显示颈3、4,4、5椎间孔变形缩小,钩椎关节或后关节错位;病变在颈3、4间隙10例,颈4、5间隙6例,颈3、4和颈4、5双间隙4例。 1.2治疗方法先放松颈部软组织,根据错位类型选用仰头推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疗程。同时,指导患者纠正不良姿势,睡保健枕,做耸肩、伸颈等保健操。 2 结果 20例病例中均随访4个月到2年。显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共痊愈18例,占90%;有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呃逆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间隔时间明显延长1例,占5%;无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无消失或缓解的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特别是排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等器质性疾病后临床医生对这种病往往束手无策,不认症也不知该如何治疗,医生和患者本人经常按胃病或植物神经疾病治疗。这样结果只能南辕北辙,毫无疗效。本人从膈神经的解剖生理,呃逆全新的病因病理着手,分析解释如下:膈神经由颈3—5脊神经前支组成,是混合性神经。膈神经在前斜角肌前面自上外向下内斜行,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向下过肺根前方,在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降入膈肌,以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经膈肌的下腔静脉孔在膈下与交感神经的分支结合成从,故由于颈椎的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如睡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3、4、5的钩椎关节侧摆式错位(指颈轴侧弯,或相邻两椎体的椎间钩椎关节偏歪不对称),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于是引起连续不断的呃逆,用整脊疗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使错位的颈3、颈4、颈5关节复位,使椎间孔扩大,钩椎关节复位,从而解除了对膈神经的压迫和刺激,膈肌痉挛解除,治愈呃逆。 参考文献 [1]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5—329.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2—453. [3]李平.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23例的临床总结[J].按摩与导引,2006,3,21—22.

糖皮质激素引起顽固性呃逆分析报告

糖皮质激素引起顽固性呃逆分析 培恩e学 糖皮质激素是把双刃剑,本人在《糖皮质激素规化应用》一文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表述,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 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它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骨质疏松、增加慢性感染与机会感染的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溃疡、多汗、睡眠障碍等。但是对于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顽固性呃逆这种现象,却鲜有人关注。最近在临床中遇到患者静滴甘露醇复合地塞米松5mg后出现顽固性呃逆2例(1位患者有应用地塞米松后呃逆病史),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后顽固性呃逆1例,说明此问题有必要让我们提高临床认识。 虽然相关药物书籍和药品说明书上并没有明确说明 地塞米松(包括复方倍他米松、甲强龙说明书均未说明此问题)可能引起呃逆的注意事项,但美国《科医师案头参考书》中已明确表明呃逆是使用地塞米松时的不良反应之一。 强,晓英,明波等.地塞米松致呃逆38例临床分析[ J ] .中

国医药科学杂志,2012,2( 18) :212-213 呃逆分为中枢性呃逆和外周性呃逆 中枢性呃逆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头部创伤、脑膜炎和中枢占位性病变。 外周性呃逆则与膈神经受刺激,膈周围病变和迷走神经受刺激有关。一般呃逆超过48H我们便称之为顽固性呃逆。 糖皮质激素致呃逆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黏液的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刺激胃肠道迷走神经;(2)国外学者认为在呃逆反射弧的传出支中存在甾体激素类受体,包括延髓网状结构、呼吸中枢、下丘脑。糖皮质激素可能兴奋呃逆反射弧传出支中甾体激素类受体,从而引起呃逆。此外,糖皮质激素可降低中脑突触传递的阈值,直接兴奋呃逆反射弧.(3)糖皮质激素可增加人骨骼肌细胞的钙浓度,可能增加膈肌收缩性导致膈肌痉孪。 丽华,何鑫,昕等.倍他米松致呃逆1例[ J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 4) :332-334 呃逆的处理 ① 停用糖皮质激素。② 非药物疗法: 按压眶上神经法、用汤匙按压舌根法、含温热水屏气法等。③ 给予胃复安、思达舒、镇静剂、麻醉剂等。④ 中医针灸攒竹、百会、关、

全蝎方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5则

全蝎方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5则 全蝎方出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笔者在皮肤科临床中,以全蝎方加减,治疗诸多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皮肤瘙痒症 主证:自觉皮肤发痒,抓瘙后可引起抓痕、丘疹、血痂、皮肤肥厚及苔癣鲜变,或皮肤色素沉着。多分布在躯干四肢伸侧,伴烦躁不安、失眠多梦,中老年皮肤干燥,遇热加重,便干口渴,舌质红,苔白,脉细数。治宜熄风止痒,滋阴养血。药用:全蝎10g,皂刺、皂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各15g,白蒺藜、熟地各20g,当归、川芎、白芍、酸枣仁各15g。 按:中医认为,“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前者属实,后者属血虚,均是风邪作祟所致。用全蝎、皂刺、皂角熄内外表里之风;白鲜皮气寒善行,清热散风止痒,协同苦参祛除风蕴湿而止痒;威灵仙驱风通络。由于病久或年老体虚,阴血津液不足,肌肤失养,血虚生风,皮肤干燥则痒,遇热烧灼津液症重,伴口干,便燥,神失所养。烦躁不安,夜不能寐,舌红,脉细数。用熟地、首乌、白芍补肾益精,滋阴养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酸枣仁养心安神。 2、结节性痒疹 主证:皮损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单个或数个,呈疣状增生。上复以鳞屑,小的似绿豆粒大小,大的可1—2厘米直径大小凸起的斑块,好发于四肢伸侧,剧痒,常影响工作和学习。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治以熄风止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药用:全蝎10g,皂刺、皂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各15克,白蒺藜30g,乌梢蛇15g,大黄25g,丹参30g,黑龙骨、生牡蛎各25g,赤芍20g,鸡血藤30g。 按:结节性痒疹,多由体内蕴湿,外感风毒,或昆虫叮咬,湿邪风毒,聚结肌肤而成。全蝎辛,走而不守,熄风止痒;皂刺辛散温通,消肿托毒;皂角、槐花能通肺及大肠气,止痒散毒;苦参、白鲜皮、黄柏祛湿清热;乌梢蛇能协全蝎熄风止痒解毒之力;大黄少用则泻,多用而厚肠胃,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龙骨、牡蛎软坚散结,镇静安神;鸡血藤、威灵仙疏通经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外擦皮炎宁酊、醋酸尿素软膏。3日后,患处贴肤疾宁膏,再隔3日相互交替使用。 3、疥疮 主证: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疥者,多生手足,乃至遍体……,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浸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瘟虫。”发病部位多在手缝、小腹、股内侧、窝部、阴部、胸背部等,生如针尖或针别大淡红色丘疹,剧烈瘙痒,尤以晚间八九点钟瘙痒更甚。病久易继发湿疹、毛囊炎、脓胞疹等,舌质尖红,苔白,脉滑。治以祛风清热,除湿杀虫止痒。药用:全蝎10g,皂刺、皂角、槐花、威灵仙、苦参各15g,白鲜皮30 g,黄柏15 g,白蒺藜30g。 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将疥分为干、湿、虫、砂、脓5种。由肺经燥盛,生于疥,瘙痒、皮枯、起白屑,脾经湿盛生湿疥,破津黄水,干经风盛,生虫疥,瘙痒彻骨,挠不知疼,心血凝滞,生砂疥,形如细砂,赤痒痛,肾经湿热,呈脓窠疥,脓清淡白。总由各经蕴毒,日久生火兼受风湿,化生斯疾,或传感而生。全蝎祛风止痒;皂刺治风杀虫;皂角消风止痒散毒;苦参、白鲜皮、黄柏燥湿清热止痒;白蒺藜辛温祛风,治“身体风痒”有较好止痒作用。以上中药煎汤口服,剩余药渣可煎水外洗,配合外搽治疥药膏,4天洗澡,换内衣内裤,被、褥、单烫煮。4天一个疗程。上方治疗阴囊、疥疮结节亦有很好疗效。 4、慢性湿疹 主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慢性湿疹多是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病程日久转化而来,皮损粗糙

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药物治疗现状

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药物治疗现状 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痛苦,按照引发顽固性呃逆的病因,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和治愈顽固性呃逆。现将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标签:顽固性呃逆;治疗现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钙拮抗剂 呃逆是临床一种常见症状,它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空气突然进入呼吸道,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声音。呃逆频繁发作,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按病因可分为4类:外周反射性(如食管、纵隔、胸膜等病变引起);中枢性(如脑膜炎、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引起);神经精神性(如癔病等);其他(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引起)[2]。笔者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几年相关文献资料,对临床上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现状综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1氯丙嗪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郭玉璞[3]临床使用证明,口服该药25 mg,3次/d,对脑血管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较好。其机理为:氯丙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使某些痉挛状态的骨骼肌松驰,终止呃逆。 1.2多虑平 多虑平为抗抑郁药。文献报道口服该药25~50 mg,3次/d,治疗顽固性呃逆17例,总有效率达100%[4]。该药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周围抗胆碱作用,松驰平滑肌,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终止呃逆发作。 1.3利他林(哌醋甲酯) 利他林(哌醋甲酯)为精神兴奋药。有报道[5]该药治疗肝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32例,其显效率达100%,观察24 h无一例复发。方法为舌下含服利他林20 mg,必要时重复1次,或利他林20 mg肌注,2 h后重复1次。该药治疗呃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调节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 1.4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陈太来[6]用该药治疗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全部显效。其方法为口服苯妥英钠0.1 g,3次/d,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以及

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诊治探讨

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诊治探讨 1 膈神经的解剖路径以及呃逆的机理 膈神经主要来自脊髓颈3、4、5节段的侧角,接受延髓迷走神经疑核以及视丘下部植物神经内脏中枢的支配,由颈髓侧角传出支经相应节段脊神经前根在椎间孔处与后根会合为脊神经根后,再进入脊神经前支而形成颈神经丛最后分出膈神经,后者经由前斜角肌前缘向下向内走行,于锁骨后进入胸腔并沿纵隔与心的间隙下行直达膈肌。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纵隔胸膜、肋胸膜等,也有的纤维达膈肌腹面及胆囊。原则上讲,在膈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路的任何部位刺激性病变均可导致呃逆。呃逆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当兴奋由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时可导致喉痉挛,也可造成呃逆样动作。又如胃、食管等消化道黏膜的炎症性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传至延髓呼吸中枢并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律性收缩及呼吸暂停,而发生呃逆。 2 顽固性呃逆的常见病因 顽固性呃逆见于多种颅内与颅外疾患。(1)颅内常见病因:急性脑血管病,其中以重症脑出血、脑室出血以及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小脑卒中等为多见[1]。颅内其他疾患如炎症、肿瘤、多发性硬化、外伤以及后颅凹病变等直接或间接累及延髓呼吸中枢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均可为呃逆的原因。(2)颅外因素:见于消化道(尤其胃与食管)黏膜的炎症等刺激性病变以及氮质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性脑病、心肌梗死、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钙、低镁)[2]酸碱平衡失调(低二氧化碳血症)或膈肌附近的刺激性病变等。(3)其他原因:如冷空气吸入、过冷、过热的食物刺激,干食吞咽过猛、术中麻醉过浅或手术较强的刺激膈神经、膈肌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呃逆的一重要原因。 3 治疗 3.1 物理刺激法:(1)刺激咽部神经丛,以求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如砂糖柑、冰水、冰块、柠檬水、醋口服;舌牵引;棉签刺激鼻咽黏膜;胃管插入,

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一: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 顽固性呃逆治疗秘方大全 一,用药介绍; ⑴氟哌啶醇 5~10mg 肌注; ⑵氯丙嗪 5mg肌注。可同时合用胃复安等药。 脊舒(巴氯芬)有效,我试过多个患者,全部有效,剂量10mg,tid。 大致总结一下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药物(西药)胃复安、盐酸氯丙嗪、苯妥英钠、安定、氟哌啶醇、利他林、华蟾素、东莨若碱、盐酸丙咪嗪、乙酰唑胺、多虑平、盐酸利多卡因、硝苯吡啶、磷酸可待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巴氯芬 给病人足三里穴位注射鲁米那0.1,当时病人呃逆立即缓解 利他林10mg im,如无效,予氟哌啶醇10mg im bid,控制后予口服2m tid,或予氯丙嗪25mg im,但需注意血压,另还可试用丙戊酸钠0.2 tid+力奥来素5-10mgtid。神经外科首选氯丙嗪25mg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VitB6有效,本人在临床上应用过。 Vit B6大剂量点滴,可用到0.5,效果不错。当年我们一个顽固嗝逆病人(脑干病变)上述方法基本试过,无效,后采用此法搞定。 反复发作有其病因,病因改变是第一位。但用卡马西平我有不同意见在发作上顽固性呃逆可理解为肌震挛发作,用卡马西平在某些病例不妥。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以试一下。 基本上用以下两种方法得以解决 用有一位仁兄已经提到过的屏气方法,效果很好,大部分病人多能够解决。 对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可口服碳酸氢钠片剂,效果很好,比静脉用效果好,具体原因考虑可能与口服后药物在胃内直接产生气体刺激膈神经有关。 10. ⑴氯丙嗪50MG双侧足三里封闭;⑵消心痛5MG舌下含化5分钟后口服5MG; ⑶法莫替丁20毫克BID IV;

顽固性呃逆的诊断和治疗

呃逆的诊断和治疗 呃逆(hiccup)是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呃逆的中枢在脊髓的颈段,刺激通过迷走、交感、脑神经传入再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而发生呃逆的动作。在呃逆时,不仅可听到声音,而且可看到膈肌的活动,帮有书中将其归入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人认为呃逆多由胃肠道刺激所诱发,是“胃肠现象”,更接近于呕吐反射而不是咳嗽一类的反射。胃肠粘膜接受刺激后,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到达延髓呼吸中枢,然后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此一反射弧上的任何病变均有可能引起呃逆。 呃逆持续时间不等,数分钟到数月均有。若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可继发呕吐、水及电解质紊乱、失眠、虚脱、持久的精神紧张。 呃逆常见原因 中枢原因 肿瘤:小脑、延髓、第四脑室肿瘤 其它: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脓肿、脑炎、脑膜炎、延髓出血、脑外伤 周围原因 颈部疾病:毒性甲状腺肿、动脉瘤、气管囊肿、气管憩室、动静脉瘤 胸部疾病:胸膜炎、纵膈压迫、纵膈炎、心包炎、肺炎、肺脓肿、肺癌、食管癌、食管炎、主动脉瘤、横膈膨出、膈疝 腹内原因:食管下段癌、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出血、胃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肝癌、肝脓肿、胆囊癌、结肠癌、胰腺癌、腹膜炎、膈下脓肿、肠胀气、 腹水 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尿毒症、肝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败血症、延髓缺氧 医源性:放化疗后、腹部及纵膈术后、腹腔镜检查或术后 精神原因:癔症性 治疗 一、简便疗法 砂糖一匙干咽无副作用80%有效 蜂蜜一匙咽下无副作用有效 醋一匙咽下无副作用有效 硬面包吞服无副作用有效 碎冰块吞服无副作用有效 冰水滴入鼻咽无副作用有效 苦味柠檬口含无副作用1分钟见效保持2分钟 牵拉舌头可有恶心、呕吐有时有效 鼻导管刺激鼻咽可有恶心、呕吐90%有效 刺激喷嚏动作无副作用有时有效 指压天突无副作用有时有效 闭气无副作用不可靠 二、穴位注射 用B族维生素或阿托品等穴位注射(可用药物下附)深度为1.5-2.0cm,用强刺激手法。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10.顽固性呃逆

第十节顽固性呃逆 【定义】 呃逆(singultus)。也就是俗称的「打嗝」,它是反复的,不自主的膈肌、肋间肌等痉挛,伴声门突然关闭,引起气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可发生在呼吸周期的任何瞬间,但以吸气峰值后产生更为典型。 按呃逆发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 4 种: 1. 暂时性:单发性或一阵性 (hiccup bout),数分钟~48 h 以内,为暂时性。 2. 持久性 (persistent) 或延迟性 (protracted):症状持续48 h 以上。 3. 慢性 (chronic):症状持续7d 以上。 4. 难治性或顽固性 (intractable):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 【病因】 顽固性呃逆 (intractable hiccup ,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它的出现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1)中枢性:颅内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2)外周性:膈神经刺激症状及膈周病变、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如胸腔内脏器的炎症、肿瘤、心肌梗死、胃扩张、胸主动脉瘤等。 3)其他: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辅助检查】 胸部透视、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胸部CT、心电图、血生化、腹部透视、造影或腹部CT。 【治疗方法】 去除原发病因在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病因不明或原发病因不能短期内迅速纠正的患者,建议行经验性治疗,包括物理性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1)吸气后屏气法: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

[转]特效外敷方药

[转]特效外敷方药 桃园春雨(永恒的约定)特效外敷方药 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的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的疼痛。外用贴剂配方 [L]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L] [L]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L] [L]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L] [L]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L]

[L]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L] [L]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L] [L]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L] [L]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L] [L]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L] [L]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L] [L]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L] [L]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L]

呃逆的治疗方法

呃逆的治疗方法 1 一般疗法 1. 1 深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1. 2 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 心脏病患者慎用。 1. 3 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 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 4 (吞) 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 ,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 ,吞烟时间1~2 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 5 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 3~1/ 2 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 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2 封闭疗法 2. 1 膈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 2. 2 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 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 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 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 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3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 自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 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 4 西药治疗 4. 1 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 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一系列神经2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 的发生 4. 2 肌松药①巴氯芬(baclofen 商品名脊舒) ,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 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 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 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 mg , 每日2 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 mg ,每日3 次。应用总有效率98 %。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 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及治疗 https://www.doczj.com/doc/989973427.html,/cooperate/qk/xdnkxzz/0405/2005-10-06-107709.shtml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作者:李英杰程耀武作者单位:028000内蒙古通辽市第三医院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脑血管疾病是顽固性呃逆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呃逆持续发作可引起失眠、疲劳、营养缺乏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可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因此应及早终止发作,治疗应选择对脑血流和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的药物。 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继而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特殊的怪声。健康儿童和成人常有短暂性呃逆,一般可自然缓解;少数呃逆呈持续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常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和代谢异常等,脑血管病是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及时迅速终止发作有利于脑血管病的康复。 1 呃逆的发生及神经支配过去曾认为呃逆反射是一种不自主的呼吸反射,但电生理研究否定了一观点[1]。肌电图检查显示,呃逆发作时吸气活动并不仅限于横膈,外肋间肌和斜角肌也参与了活动。相反,胸骨旁肋间肌放电延迟,胸锁乳突肌的电活动也有改变。膈神经和皮质至膈肌的传导正常研究表明[2]。高碳酸血症能减少呃逆频率,但不影响幅度;低碳酸血症虽然不改变呼吸频率,但可增强幅度。X线透视显示,呃逆发作通常累及一侧膈肌,一般局限于左侧膈肌收缩,其机制尚不清楚。双侧膈肌也可同时受累,但以一侧膈肌收缩为主。呃逆在睡眠时可消失,约一半以上的睡时呃逆仍持续存在。呃逆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有报道认为,呃逆是低级脊椎动物一种古老的换气方式。呃逆的发生是呃逆反射弧一个或多个部位受到刺激引起的。他的反射弧由三部分组织[3]:传入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感觉支,以及T 6~1 2 节段背侧的交感神经链的传入纤维;传出神经主要为膈神经,此外还可能有声门神经和副神经,以及支配三角肌前部和肋间肌的躯体神经。连接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呃逆中枢的确切部位尚不清楚,过去曾认为位于C 3~5 的颈髓。呃逆的反射弧是由内脏传入神经纤维和躯体传出神经纤维在中枢经过多个突触连接组成的,但很难确定呃逆中枢确切的解剖部位。一般认为呃逆的发生与脑干网状结构受影响有关,并涉及脑干呼吸中枢、呃吐中枢、内侧总束的功能;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胃扩张、痉挛等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大量脱水药致水电解质紊乱,使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 脑血管病变是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众多病因之一,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病变大多位于脑桥和延髓,或累及脑干的后颅窝病变,说明脑干呃逆中枢分布较广泛,脑干的多个神经核团和结构参与了呃逆中枢的组成。在脑梗塞患者中,以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外侧梗塞最为常见,患者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面部和肢体麻木无力以及肢体共济失调。持续性呃逆可加重患者饮食困难、疲劳和精神萎靡,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身体质量下降、抑郁和呼吸抑制等,使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期显著延长。 2 呃逆的治疗原发或继发脑干特别是延髓损害,亦可由其他原因,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在病初就出现者,常常由延髓损害引起,因此治疗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颅内压增高可脱水降颅压,胃扩张者可行胃肠减压,水电紊乱者补充电解质,同时不能勿视对症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治疗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氯苯氨丁酸5mg每天3次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天3次口服,可拉明0.75g静点,利他林10mg 肌注或40mg缓慢静点,利多卡因100~200mg缓慢静点,维生素B 6 500mg 静点;氟哌啶醇50mg肌注每天3次,好转后20mg每天3次口服,持续2~3天;氯丙嗪穴位注射膈腧、内关、足三里每日左右2穴,每穴5mg注射;心痛定10mg每日3次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口服,亦可654-210mg、阿托品1mg肌注。非药物治疗法:刺激迷走神经法,用棉鉴反复擦试咽部引起呕吐、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用拇指按压两耳轮廓由轻至重;干扰膈神经的传导,如有节律叩击第5颈椎、在膈神经经过的皮肤表面放置冰块、把患者头部扣上塑料袋内重复呼吸或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不呼出,使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终止发作。总之上述方法可使患者适当选用,迅速终止发作,防止并发症出现。

蝎子有毒

蝎子有毒,中医称为"五毒"之首,是贵重的动物性药材,全世界有1000多种,中国有十几种。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能治疗风湿痹痛、半身不遂、中风、瘰疬、无名肿痛、癌症、顽固性皮肤病等,在中医共有100多种疾病需用蝎子进行治疗。用蝎子配制的著名中成药有偏瘫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丹、止痉散等。从保健角度来说,蝎子毒液(蝎毒)是蝎子尾部毒腺中提出的毒素,是天地万物凝固在其身上的精华物质,不仅对人体完全无害,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保健品,能显著增强人的免疫能力。按其药用功能来说,蝎毒不屑于治疗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要对付的是癌症、艾滋病、顽固性皮肤病等绝症、难症或不治之症,在中医来说是有大用途的顶尖类重药材。 但要对症用药,枸杞子和人参泡酒是保健补药,蝎子是属于以毒攻毒的泻药,一般不宜同用。 蝎子是一种动物性中药。它的药性主要是祛百毒和风湿。而人参和枸杞是植物性中药,它俩的药效是提高人的免疫力,活血,补肾。是一种补药。放在一起泡也可以。但如果能不放在一起最好分开泡。 蝎子再泡酒前要经过炮制。生蝎子是不能用来泡酒的。一般药店里买的就是炮制好的。如果你是自己抓来的要先拿盐水进行浸泡几天,再放在瓦片上焙干(不是晒干)后方可泡酒。 人参和枸杞最好是干的(鲜的药劲不大)。洗净放进酒里就行了。 要想解毒祛风湿蝎子里面最好放蛇,地龙,僵蚕,林蛙。要想补人参和枸杞里面放冬虫夏草,不老草,鹿茸,紫草。 比例我还真是不太清楚。我在泡的时候事先尝一尝,浓了就加酒,谈了就加药,呵呵呵,没规律的。你到药店去询问一下吧。 全蝎性平、味腥,有毒,有祛法风止痉、通络解毒功能,可治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淋巴结核和风疹疮肿等症。全蝎单味泡酒并不多见,常结合蜈蚣和养血祛风之药共同使用。假如单味泡酒,一般可用全蝎15克浸泡在500克白酒中,浸泡时间不能少于7天。每日饮用2-3次,每次20-30毫升。全蝎的毒性并不太大。为了检验它的毒性,我曾经试验一次生吞过5只野生活蝎(剪去蜇针),个头都很大,不止一次,并且同时饮用高度白酒,没什么毒性反映。但人的素质不同,假如没有解毒的基本知识,请不要效仿。蝎子有毒,中医称为“五毒”之首,是珍贵的动物性药材,全世界有1000多种,中国有十几种。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能治疗风湿痹痛、半身不遂、中风、瘰疬、无名肿痛、癌症、顽固性皮肤病等,在中医共有100多种疾病需用蝎子进行治疗。用蝎子配制的闻名中成药有偏瘫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丹、止痉散等。从保健角度来说,蝎子毒液(蝎毒)是蝎子尾部毒腺中提出的毒素,是天地万物凝固在其身上的精华物质,不仅对人体完全无害,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保健品,能显著增强人的免疫能力。按其药用功能来说,蝎毒不屑于治疗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要对付的是癌症、艾滋病、顽固性皮肤病等绝症、难症或不治之症,在中医来说是有大用途的顶尖类重药材。但要对症用药,枸杞子和人参泡酒是保健补药,蝎子是属于以毒攻毒的泻药,一般不宜同用。 蝎子酒的特色 蝎子酒口味甘爽,馨香、味醇色佳,香而不艳,入口甘洌,回味绵长,不但具有保健酒的功效,同时还不失佐餐酒的口味。 蝎子的药用价值 蝎子美称山虾、钳蝎,已有几千年的医学药用历史,据《本草纲目》详细记载全蟓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对口眼歪斜、风湿、肩周炎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并有防癌,抗癌之功效。蝎子酒,常饮可息风镇痛、解毒散结、通络止痛.。蝎酒含有人体所需的22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牛黄酸等,对病患者无任何毒副作用,是男女老少皆宜和强身健体的高级营养农补品,其功能可双向提高人体机能、生理功能,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肝、肾、皮肤有良好的疗效,对治疗风湿、肩痛、肩膀炎、头痛、面瘫、妇女腰痛等有肯显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